《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 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

千阳县南寨中学常兴周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

【设计思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属于国情教育课,是在八年级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指导思想之后,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我国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状况,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蓝图。而本节课则是让学生品味小康,感受生活的巨大变化。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现实生活实际的反映,让学生从生活实例去判断和感知。鉴于我校为农村初级中学,因此,教学中要把学生身边的事实同发展较快的地区小康建设步伐相结合,引导学生去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知道现阶段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方法与途径:利用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统计数据资料体现本地区人民生活变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家乡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情感与评价: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查看图片资料。

【教学重点】

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教学准备】

1、搜集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统计数据资料体现本地区人民生活变化的图片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课件出示:体现本地区人民生活变化的图片(自己的摄影和网络图片),背景插曲为《好日子》

学生思考:看完影像,你有何感触?

2、引入课题: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振奋,但其实我们这里的变化只是国家整体发展的小小缩影。

板书:《全面小康的蓝图》(上)

二、初步感知——提出小康。

(一)小康目标的提出

1、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一个◆下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2、学生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

多媒体展示:

[分析:本环节主要指让学生小康的提出背景,初步建立概念,也初步明确小康目标提出的现实意义。]

三、事实感悟——认识小康。

1、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二个◆的内容,了解《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教师介绍:1991年,国家统计局同计划、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参照有关国家标准,综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小康指标做了量上的界定,制定了这个包括16个指标的《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2、学生讨论归纳:这个标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指标?

(经济方面、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社会发展方面)

3、认识“恩格尔系数”。

(1)学生阅读《标准》下的备注,理解“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思考:“恩格尔系数”与居民生活水平成比。

(2)多媒体出示:

(3)同桌思考讨论:《标准》中设定的恩格尔系数为50%是怎样的水平?

教师介绍:这个值代表的是虽不富裕,诞生括比较宽裕在当时国家现有条件下20世纪末目标不可能定的太高,所以称之为“小康社会”。

[分析: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从而让学生明确到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所要达到的水平。]

四、探究学习——理解小康。

1、多媒体出示:

教师介绍:199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对小康的内涵做了如下表述:“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

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即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成绩,有何感想?

(欣喜、高兴、光荣、欢呼)

2、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二个◆中的楷体字内容。

思考:2000年,小康实现的程度怎样?

多媒体出示:

3、学生讨论:20世纪末,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伟大跨越,中华名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现实。这一重大变化有何重要意义?

4、讨论:本地区小康水平达到怎样的程度?

5、小结: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多媒体出示)

[分析:本环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2000年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现状,即小康目标实现情况,认识在小康目标达到程度上的地区差异,初步建立“总体小康”的概念,也让学生认识作为西部地区的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情况。]

五、情境感悟——品位小康。

1、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二个◆第二个◇有关浙江省人民生活水平内容.

2、按照全国小康标准,学生同桌讨论,对浙江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情况进行简要评析。

(20XX年浙江省已经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并且部分指标超过的幅度较大)

3、教师小结:

在比较中我们得出(多媒体出示):

[分析:本环节通过对浙江省的小康水平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明确由于地区差异,各地区发展程度不一,一些发达地区,提前实现小康目标。一方面让学生坚信小康不表的伟大现实意义,也树立发展自己的信心和决心,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六、本课总结:

通过学习与回顾我们知道了:

小康社会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以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辉煌业绩,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我们将以次为基础,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