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教育政策评价
教育政策06
•
合格评估:是一种鉴定评估,是国家 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和基本 教育质量的一种认可制度,由审批学校的 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 办学水平评估:根据国家对不同类别 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所规定的任务和目 标,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经常性、 综合性评估。
•
选优评估:对学校进行的评比选拔活 动。其目的是在办学水平评估的基础上, 通过公布评估结果和对成绩优异的单位与 个人给予奖励,达到遴选优秀、择优支持、 促进竞争、提高水平的效果。 • 学校内部评估:学校内部自行组织实 施的评估,包括学校内部的教育活动和管 理活动。是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 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对 学校进行评估的基础。
量、办学条件等,进行综合的或者单项的
考核和评定的制度。
•
教育评估的职能:根据一定的教育目 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教育机构的各 方面的信息,准确地了解教育活动的实际 情况,对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价, 为学校改进工作和教育管理部门改善宏观 管理提供依据。 • 教育评估主要有合格评估、办学水平 评估、选优评估及学校内部评估等形式。
• 一、教育政策评估的价值意义 • 教育政策评估的本质是对教育政策价值的
评估,即按一定评估标准,对教育政策的 过程和内容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做出价值 判断。 • 评估标准是教育政策评估的核心,是 人们选择教育政策方案的依据,是衡量教 育政策优劣、质量高低的尺度。 • 教育政策评估本身具有许多主观性的 特质和表现,但其评估标准却是客观的。
第三节 教育政策评估的标准
•
评估标准是政策评估的依据,只有参 照一定的评估标准,才能对政策进行有效 的评估。 • 政策评估既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也是一个事实判断的过程。 • 在现实中,如果将价值和事实两者分 开处理,结果是很容易造成学术界和政治 界的分裂。因此,政策评估既要建立价值 标准,也要建立事实标准。
第六章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课件
(三)《指南》的实施原则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3.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四)《指南》中的五大领域 1.《指南》健康领域 《指南》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并列出了各年龄段表现和具体 的教育建议。 2.《指南》语言领域 《指南》明确了我国3-6岁幼儿语言学习与发 展的目标要求。
(三)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合作共育 【案例】多年来,长沙市教育局幼儿园致力于教育 改革,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文化孤岛”走向社区、 社会,努力打造家庭、社会、幼儿园三位一体的立 体教育网络,从幼儿的生理到心理、学习到生活, 用成功的教育经验,剖析身边典型事例,提高家教 水平,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誉。“‘5+2’等 于几是一个教育命题。”该园园长张洁说,家庭教 育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很多 家庭教育都存在问题,孩子5天在幼儿园 接受教育,却因为两天在家受到家长的 不良影响,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往往 造成“5+2”小于“7”甚至等于“0”的结果。
2.幼儿介绍自己去过的景点。 (1)“昨天我请每个小朋友都带一张长沙的风景图 片,你们带来了吗?请拿着图片和自己的同伴说 说你带的是长沙哪个地方的照片。”教师巡回指 导。(重点指导:什么地方,除了图片上的景点 还有什么美丽的地方。) (2)讨论结束。“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带来 的景点。”像老师刚才那样介绍。 (3)现在请你们把图片轻轻的放在小凳子下面。除 了刚才几位小朋友说的你还去过长沙的哪 些地方?请你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讨 论结束并请幼儿回答。 (4)教师导语:“好孩子旅行社的经理要在我 们班选一些小导游,带领外地小朋友参观介绍长沙, 你们觉得谁最适合当小导游?
国开作业《教育政策与法律》第四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第4-8章权重:25%需辅导教师评分参考99
10
6-7
1说出教育法律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的关系;
2说出教育立法的概念和程序;
3描述教育法律的表现形式;
4阐释教育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
5阐明教育法律实施、解释与监督;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与原则;
6说明我国重要法律的主要内容,并能结合实际对身边所发生的教育法律现象和案例进行分析。
五
8
8-9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做到:
六
8
10-11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做到:
1描述教师及其法律地位的含义和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法律身份;
2阐明教师职务制度、聘任制度、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实际,阐述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并能进行相关的典型案例分析;
4结合实际,对教师资格制度、教师惩罚制度等主要内容进行分析。
七
8
12-13
1说出学生的法律地位的含义;
4阐释教育政策实施的对象、范围和要求、基本步骤和主要途径;
5结合实际,对当前我国教育政策中的制定、实施、分析及评价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三44ຫໍສະໝຸດ 51描述教育政策的历史发展。
2阐明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的基本框架。
3结合实际, 阐述我国重要教育政策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及其应用。
4结合实际,阐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政策等内容,并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2描述学生与学校的法律关系;
3阐明未成年学生的基本权利,以及对学生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4说明学生纪律处分的含义、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纠纷与处理;
5结合实际,阐述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并能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八
8
14-15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做到:
06第六章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第六章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制教育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
因此,世界各国都把教育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社会发展从来不是自发的过程,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不会自动带来教育的发展,必须通过一种社会的理性手段,保证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使教育真正发挥它在现代社会中应有的作用。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就是现代教育发展中的理性选择,是世界各国实现对大规模的教育事业调控和发展的共同经验。
第一节教育政策与教育法概述一、教育政策概述(一)教育政策的特点教育政策是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
教育政策是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纲领和准则。
在我国,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多为有关机关发布的决议、决定、命令、指示、通知、意见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报告、谈话、讲话等,有时还通过党报党刊的社论传达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
教育质量政策、教育体制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师政策这四大政策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教育政策。
①教育政策有以下几个的特点:第一,阶级性。
从根本上而言,教育政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教育政策的阶级性表现在:它体现了特定的政治观点、路线和方针,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教育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规定了教育的性质、任务,为巩固现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利益服务。
第二,权威性。
教育政策一般是由政党、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但并不是任何人以及党派随意制定的。
教育政策的合法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三,原则性。
一般的教育政策只指明原则性的行动方案和行为依据,关于如何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还须制定行动准则。
教育政策不可能把全部特殊情况都概括无遗,而只能以共性为基础。
这样,教育政策就只能以普遍适用的原则或指导方针存在。
第四,目的性。
教育政策不同于教育规律,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因而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
人们制定教育政策,总是为了解决某类现实问题。
《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
最经典、最畅销的公共政策主流教材自1972年出版以来,再版12次数千万的学生和官员从中获益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学术/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政策书号:978-7-300-12934-1作者:[美]托马斯·R·戴伊著谢明译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11.1定价:45.00元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书卖点●该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流畅,文风朴实无华,有助于理解公共政策的实质内涵和对现实政策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介绍了政治学领域的八个分析模型:制度模型、过程模型、理性模型、渐进模型、团体模型、精英模型、公共选择模型、博弈模型●分析了政策制定的过程:问题确认、议程设定、舆论动员、政策形成、政策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内容涉及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税收、环境、国防、国土安全(反恐战争)等11个具体的政策领域◎读者定位教师、不同层次学生、研究者和一般大众◎作者简介托马斯·R·戴伊(Thomas R·Dye),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家,曾执教于美国佐治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为美国政府McKenzie教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名誉教授。
著有《理解公共政策》、《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等颇具影响的著作。
◎内容简介本书为公共政策领域最经典的教材,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对公共政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它、政策分析有何特点、分析的目标是什么等基本概念和知识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制度模型、过程模型、理性模型、渐进模型、团体模型、精英模型、公共选择模型、博弈模型这八个在政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析模型。
第三部分,作者尝试通过对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具体领域的政策分析等实践性内容的介绍,使读者逐渐领会公共政策的知识框架,本书涉及的政策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税收、环境、国防、国土安全(反恐战争)等11个领域。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重点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小学教育政策概论第一节为什么要有教育政策一政策与政策主体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或者说,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教育政策属于一种公共政策的范畴。
教育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由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制定并组织实施的,旨在调节教育领域及其与外部的公共利益和关系,解决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和矛盾的政策过程。
二教育政策的本质与特点本质: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教育领域活动所制定的政治措施文本。
2.教育政策是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教育相关的利益进行一种分配和协调。
3.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进行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动态实践过程。
特点:1.教育政策活动影响的广泛性。
2.教育政策活动对象的主体性。
3.教育政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三教育政策的功能:(一)导向功能(二)控制功能(三)协调功能第二节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一)教育政策的价值主体:1决策主体2实施主体3利益主体(二)教育政策的价值客体:教育资源,教育机会等(三)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二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二)小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1民主取向2平等取向3人本取向4优先取向第三节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一合法性来源:(一)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路线、原则(二)教育法律法规(三)上位的教育政策(四)小学教育自身的法律性质和地位二合法化途径:1立法机关根据一定的立法权和立法程序,有关教育政策法律化,成为教育法律。
2 党和国家行政机关教育政策的合法化。
第二章小学教育政策过程第一节教育政策如何制定一小学教育政策问题的认定(一)教育问题和教育政策问题:特指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已经引起人们关注、不利于人的培养和发展、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并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解决的教育中的不协调现象。
(二)教育政策问题的构成:1牵动社会公共利益,需要通过制定一定的教育政策进行协调和解决。
2反映出不同人群或利益群体的价值观或利益的冲突。
教育政策法规(优选.)
教育政策法规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基础知识(一)识记:1、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概念 2、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类型、结构及特征 3、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适用、教育行政执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等教育法学基本概念(二)理解:1、教育政策、法规在国家政策、法规中的地位,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调控与教育法规的制定、执行(适用)、监督等过程程序 3、有关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适用、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等教育法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和基本理论(三)运用:1、能够辨析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2、能够运用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或教育法学)基本理论分析小学教育中的政策、法律问题案例一、教育政策(一)概念: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主要内容有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国家学制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历与学位政策、教师教育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招生与就业指导政策、学校语言文字政策)(二)类型:1、依据制定政策主体的不同,可划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2、依据政策内容与层次的不同,可划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3、依据政策效力范围的角度,可划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4、依据政策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划分为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填空)(三)基本特征:1、政治性与原则性;2、目的性与可行性;3、稳定性与阶段性;4、合法性与权威性;5、系统性与多功能性(简答)(四)体系结构(1)概念:教育(2)文件(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党中央制定和批准的文件、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的决议、决定、党中央各部门和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所属部分制定或批准的文件);2、国家的政策性文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有立法权的市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各部委制定或批准的文件、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3、党和国家机关联合制定发布的文件(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制定发布的决议和指示、党中央各部门和国务院各部委联合制定的文件、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联合制定的文件);4、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和指示)(3)教育政策的纵横结构:纵向结构(从不同角度出发就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依据政策阶段性过程划分的长期教育政策、中期教育政策、短期教育政策和即时教育政策,依据政策空间系列划分的教育总政策、基本教育政策和一般教育政策横向结构:高等教育政策、普通教育政策、职业和成人教育政策,以及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残疾人教育政策等一、教育法规(一)概念: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与和基本依据。
教育政策
第一章1。
教育政策的内涵:P6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调整国家与教育、社会与教育内部各种关系之间的行为依据和准则。
从本质上说,教育政策是国家和政党意志在教育中的反映,即国家和政党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教育政策来对教育事业进行调控,使其按照预定的方向发展。
2.教育法规的内涵P8教育法规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备“法”定义中的基本要素,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调整对象。
因此,我们说,教育法规是体现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教育活动中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3.教育政策的分类:P13(1)根据教育政策制定主体的不同,教育政策可划分为党的教育政策和国家的教育政策(2)根据教育政策内容影响力的不同,教育政策划分为教育的基本政策和教育的具体政策4.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构成P15法律体系的横向构成是指按照所调整社会关系的性质、范围或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不同,划分出若干处于同一层次的部门法,形成法律调整的横向覆盖面。
它的存在有两种关系:一是部门法之间的并列关系,二是部门法之间的交叉关系。
5.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构成P15(辨析或简答)按适用范围和效力的大小,排列如下:(1)宪法------母法(2)教育法(教育基本法)------核心(3)教育部门法(教育单项法),调整教育部门某一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4)教育行政法规,国务院实施教育基本法和部门法而制定和批准的条例、规定、办法等行政性法规(5)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行政规章第三章6.教育政策法规分析维度有三个:价值分析、内容分析和过程分析。
概括地讲,教育政策法规价值分析是对教育政策法规活动中价值主体的价值选择和政策实践活动达成的价值进行分析的一种政策研究。
教育政策法规内容分析则是将政策视为一种规范性文件或者行动准则,对政策文本和背景、原因和结果进行的分析,教育政策法规的过程分析主要是对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进行的分析。
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规定
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规定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质量评价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社会议题。
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规定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的制度。
教育质量评价规定对于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确定评价标准体系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规定首先需要确定评价标准体系。
评价标准体系应包含多个方面,如教学质量、教师水平、学生综合素养等。
评价标准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学校特点、国家教育政策和社会需求等多个因素。
三、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规定应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既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养。
此外,教学成果应得到相应的肯定和奖励,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参与评价的主体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规定应明确参与评价的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
学校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需求,为改进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五、多样化评价方法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规定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既要有定量评价,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又要有定性评价,如课堂观察和实验报告等。
评价方法应与评价目标相匹配,不应过度强调单一的考试结果。
六、建立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规定应建立评价结果公示制度,使评价结果对外透明。
评价结果的公示应便于家长和社会监督,提供科学的信息给学生和家长选择合适的学校。
七、教育质量评价与师资培训相结合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规定应与师资培训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
评价结果可以为教师提供改进的方向和重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八、注重教育质量评价的矫正作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规定应注重评价的矫正作用,强调通过评价结果指导改进教育质量。
及时发现并纠正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九、加强评价结果的底稿和分析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规定应加强评价结果的底稿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评价结果的深度分析,可以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第6章 教育政策评价
二、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
1.发展性标准
发展性标准是教育政策评价的首要标 准。
2.效益标准
教育政策效益是指政策执行后所达成 的政策 结果对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3.效率标准
教育政策的效率是教育政策效益与政 策投 入之间的比率。
4.教育政策回应度
教育政策回应度是指教育政策执行后 满足 政策目标群体需求的程度。
观点二: 所谓教育政策评价, 是指依据一定的 评价标准,对教育政策运行的全过程进 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总结政策 运行的成绩与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与 不足,从而为修订和完善教育政策,并 为教育政策的更良性运行服务。 (张乐天主编,《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 实践》)
3.几点说明
其一,教育政策评价是对教育政策运行的 全面评价。 其二,教育政策评价并不只是为诊断教育 政策执行的结果而进行评价,同时也是 为达成更好的教育政策而进行评价。 其三,教育政策评价关注对政策本身的优 劣比较,关注对影响政策制定及其影响 政策运行的诸多因素进行深入的而且是 实事求是的分析。
二、教育政策评价的意义
1.教育政策评价是衡量和检验教育政策效 果的基本手段与途径。 2.教育政策评价是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实 现资源配置优化的基础。 3. 教育政策评价是决定政策命运的重要依 据。 4.教育政策评价有利于实现教育决策的科 学化与民主化。
第二节 教育政策评价的类型与标准
一、教育评价的类型
第三节 教育政策评价的实施
一、教育政策评价的构成要素
1.评价对象 2.评价方案 3.评价人员 4.评价实施 5.评价总结
二、教育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
1.对比评价法
①简单的“前——后”对比分析 ② “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③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
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课程组自编)课程编号:04404121 学时数:36 学分数:2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师范类)专业编写说明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地位:专业课程二、课程考核:考试三、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较全面地理解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政策的分析、制定、执行和评价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认识我国当前的基本教育政策、热点教育政策问题,为日后在本职工作中进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政策研究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从而具备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素养,能胜任普通中、小学学校管理及教育行政部门基层管理工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价三部分,难点是概述部分。
五、教材的选编本课程以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袁振国教授编著的<<教育政策学>>为主要教材。
本教材内容全面,观点新颖,文中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最新学术观点及动态,把理论分析、实证研究、资料汇集结合起来,并且突出了教材的特点,因此是本较理想的教材。
与此同时,在教授的过程中,还可以参阅国内外其他学者的著作和科研论文,对主要教授内容,可视情况,做必要的取舍。
六、教学方法本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质的课程,具有客观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特点,以教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为基础,又以教育、社会的发展为现实。
因此,本课程以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相应的案例分析、课外调研等。
《教育政策学》以教育政策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教育政策学的基本理论,阐述了教育政策的制定。
执行与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当前的主要教育政策。
故教学实践中应经常使用讨论法。
七、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序号章节章节名称学时数1 第一章教育政策学概述 52 第二章教育政策分析73 第三章教育政策的能力限度 34 第四章教育政策制定 45 第五章教育政策合法化 36 第六章教育政策执行与监测87 第七章教育政策评价 6案例分析、讨论合计36第一章教育政策学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深刻理解教育政策的含义、本质及其功能以及教育政策学的涵义和研究对象,了解教育政策学的学科特征,认识和理解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政策学的问题。
教育政策与法律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第6-8章,权重:25%,主观题需辅导教师评分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第6-8章,权重:25%,主观题需辅导教师评分试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正确答案是:专业人员试题2教师()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的总称。
正确答案是:职务试题3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对()种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作出了相应的处分规定。
正确答案是:10试题4学生的法律地位,是指学生以其权利能力和()能力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取得的一种主体资格。
正确答案是:行为试题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 )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正确答案是:组织或者个人试题6学生纪律处分的种类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正确答案是:严重警告试题7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可以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主观过错等。
正确答案是:责任主体试题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正确答案是:主管人员试题9民事诉讼是基于当事人的申请,由()行使审判权,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并在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解决民事纠纷,保护民事权益而进行的全部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正确答案是:人民法院试题10校园伤害事故,若以()为标准,可分为学校责任事故、学生责任事故、其他相关人员责任事故和混合型责任事故等。
正确答案是:事故的责任主体试题11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正确答案是: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
(一)教育政策制定主体
教育政策制定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
定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教育立法者、教育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政府职能部门、利益团体、研究机构、智囊团、 大众传媒和普通公众等。
从我国教育政策制度改革现状来看,必须充分尊重政府作为决
策者的权威,同时尊重其他主体的合理诉求,才能共同推进教育政策制定 的均权化、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
进行相应调整。这就要求教育政策制
弹 性
定时在质、量、度的规定方面留有余地,保
原
留一定的伸缩范围,使教育政策在客观条件
则
发生某种变化时仍能适用,甚至产生新的政
策功能。
9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二、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
(一)教育政策问题的认定
发现问题是认定教育政策问题的前提,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发现问题。
模
义的倾向。
式
20
1
行 政 机 的关 基教 本育 形政 式策 合 法 化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二、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
(四)教育政策合法化
各级行政机关经立法机关的授权而进 行的一种“立法”活动。这里的“立法” 区别于国家立法机关为教育制定特定的法 律,泛指制定一般的教育行政法规,包括 颁布教育命令、章程、条例、决议等规范
渐进模式的优点:在于政策制定比较稳妥、可靠,决
策
策者不必花很多时间去调查和寻找所有的政策方案,
决 定
决策时目标也比较单一。
的
渐进模式的缺点:但这种模式适用于外界环境变化不
常
大的情况,如果环境发生巨变,教育政策需要彻底修
见 模
改时,这种模式就显得过于保守,难以实现政策的创
式
造性与创新性。
教育公平的政策梳理与评析
教育公平的政策梳理与评析
1.普及义务教育政策: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性政策,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不论性别、种族、地域、经济状况等都能接受到免费的、义务的基础教育。
例如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有效提高了全民受教育程度,降低了辍学率,初步实现了教育机会公平。
2.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政策:包括对城乡、区域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对薄弱学校的支持改造,旨在缩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
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城市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项目,都是为了提升教育公平水平。
3.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设立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免学费、补助生活费等方式,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如中国的“两免一补”政策、助学贷款政策等,有效缓解了因贫失学的问题。
4.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政策:针对少数民族、残障人士、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实施针对性的教育优惠政策,保障其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5.考试制度改革:通过改革高考制度,推进多元录取机制,减少“唯分数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评价,也是促进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要举措。
教育政策与法律-第二次形考作业:学习演练(一),第1-3章,占20%,第1-5周完成-国开(甘肃)-参考资料
第9题
由国务院发布的 ( )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教育督导行政法规,在教育改革和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参考答案是: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提出了“优先发展、( )、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工作方针。
13.简述教育政策评价的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
教育政策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四个方面:①实用程度倘若希望符合实用标准,那么就必须聘请合格的团体或个体实施评价。同时教育评价的实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有用数据的收集。②可行程度教育政策评价必须是可以操作的,而不是给地区或学校带来不合理的压力。可行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基于实际,通过实践可以完成。评价的设计要便于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同时避免对相关的教育者履行专业职责造成不适当的干扰。③合适程度合适程度主要关注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良好的政策评价必须与公认的研究规范一致。第一,在政策评价中,没有选择与政策情境存在利益冲突的人士担任评价者。第二,评价者与委托实施评价的组织应该签订合同,说明研究(政策评价)目的、评价什么和何时完成。最后,最终的政策评价报告应该是全面公开的,即便评价者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行为也应如此。④准确程度评价应该是准确的。评价者必须研究政策实施环境,熟悉其文化和社会经济特点,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准确的评价报告。在评价报告中,评价者应该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说明数据来源。评价者应该系统和广泛地在一定范围内收集数据,而不是任意偶然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在报告中,评价者应该准确地解释结论是如何形成的,并详细地说明赖以形成报告结论的那些数据。
12.简述教育政策分析的意义。
答案要点:
教育政策分析的存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题库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高分题库全套及答案全套
题库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分题库全套及答案全套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分题库第⼀章教育政策与法规⼀、单项选择题1.教育法律救济的对象是公民的()A.权利 B.权⼒ C.义务 D.责任2.()渠道使相对⼈在通过其他途径都不能获得满意救济时,可以得到充分的补救。
A.司法救济 B.⾏政救济C.其他救济 D.民间救济3.教育⾏政复议的申诉对象是()A.做出该⾏为的教育⾏政机关B.做出该⾏为的教育⾏政机关所属的本级⼈民政府C.做出该⾏为的教育⾏政机关所属的本级⼈民代表⼤会D.做出该⾏为的教育⾏政机关所属的本级⼈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4.在我国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对教师的⾏政处分决定以及学校对学⽣的处分决定,作为教师或学⽣如不服的,能通过()途径获得救济。
A.教育⾏政复议 B.教育申诉C.民间请愿 D.政府上访5.教育法规是以()保证实施的⾏为准则A.国家强制⼒ B.社会规范C.党的领导 D.社会主义制度6.为了使教育事业的改⾰与发展有政策可依,有法律可依,这体现了教育政策、法规的()A.保障功能B.规范功能C.制约功能D.管理功能7.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A.《中华⼈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宪法》C.《中华⼈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民共和国基本教育法》8.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是()A.可⾏性 B.规律性 C.强制性 D.⽬的性9.党和国家⾏为的()决定了它们所颁发的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以及由此⽽具有的权威性。
A.合法性 B.权威性 C.强制性 D.合宪性10.政策体系中的最⾼层次,体现最根本、最长远利益的政策是()A.具体政策 B.基本政策 C.⼀般政策 D.总政策11.()是教育政策中的核⼼政策,决定着教育政策总的性质、范围与特征,具有统领教育政策的作⽤。
A.实施途径B.教育⽅法C.教育⽅针12.在教育政策体系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政策。
这些教育政策所要解决的是⼀个国家教育改⾰与发展中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教育管理专业函授专科《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4学时,自学48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根据教育管理专业函授专科《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计划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员能比较系统地获得教育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理解现行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为依法治教奠定基础。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学习《教育学》或《教育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础知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掌握依法治教的知识,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1、了解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明确学习的意义。
2、正确认识教育政策法规在国家政策法规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结构与特征。
4、了解与掌握教育政策与法规制定的程序。
5、了解与掌握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的基本过程。
6、掌握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及基本方法。
7、了解与掌握教育法监督体制。
8、了解我国教育基本政策的历史和《教育法》。
9、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和《义务教育法》。
10、了解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和《高等教育法》。
11、了解我国成人和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和《职业教育法》。
12、了解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和《教师法》。
(二)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课程的重点: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与我国的教育政策法规实践。
课程的难点:运用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一)绪论内容: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及意义。
要求:了解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明确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教育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教育法》国家主席令第45号颁布时间:1995-3-18 发文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七条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一条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第十二条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第十三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六章 教育行政体制
第六章教育行政体制1、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2、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①集权制与分权制②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③完整制与分离制。
3、教育行政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利弊: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要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行政上的分权制的最大的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
权力保留在地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权力过于分散,全带来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以致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可以说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属于集权制)4、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的利弊:教育行政上的首长负责制的优点在于,教育行政领导与管理的责任明确,职权集中,便于统一指挥,效率较高。
其弊端是教育行政职权集于一身,易出现独揽大权、滥用职权的现象。
其行政效率又往往受制于首长个人的知识能力。
教育行政上的委员会制的主要长处在于,在决策上能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
分工合作,集体承担,既可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又可避免一人滥用职权。
其缺点是决策人多,易出现议而难决的问题,使决策过程变长变慢,降低行政效率。
5、完整制与分离制的利弊:教育行政上的完整制突出特点是各级政府直接领导监督教育事业,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规划和统一发展,有利于协调教育与社会其他各方面的发展与平衡,使教育能更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更主动地依靠教育,另外教育直接归属各级政府领导监督,有利于教育经费的筹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将政策评价界定为“依据 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 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 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这些方面的信 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 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2.教育政策评价的涵义
两种观点 观点一: 所谓教育政策评价,是按照一定 的教育价值准则,对教育政策对象及 其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 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
第三节 教育政策评价的实施
一、教育政策评价的构成要素
1.评价对象 2.评价方案 3.评价人员 4.评价实施 5.评价总结
二、教育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
1.对比评价法
①简单的“前——后”对比分析 ② “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③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
析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法 3.综合评价法
二、教育政策评价的意义
1.教育政策评价是衡量和检验教育政策效 果的基本手段与途径。 2.教育政策评价是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实 现资源配置优化的基础。 3. 教育政策评价是决定政策命运的重要依 据。 4.教育政策评价有利于实现教育决策的科 学化与民主化。
第二节 教育政策评价的类型与标准
一、教育评价的类型
1.执行前评价 2.执行评价 3.执行后评价
二、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
1.发展性标准
发展性标准是教育政策评价的首要标 准。
2.效益标准
教育政策效益是指政策执行后所达成 的政策 结果对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3.效率标准
教育政策的效率是教育政策效益与政 策投 入之间的比率。
4.教育政策回应度
教育政策回应度是指教育政策执行后 满足 政策目标群体需求的程度。
第六章 教育政策评价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育政策评价的涵义及意义
第二节
第三节
教育政策评价的类型与标准
教育政策评价的实行
第一节 教育政策评价的涵义及意义
一、教育政策评价的涵义
1.政策评价的几种观点
第一,认为政策评价是一种对政策 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广泛深入、分析与研究 的社会活动。
第二,认为政策评价的关键是对 政策效果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鉴定 人们所执行的政策实际上达成的效果。 第三,认为政策评价主要是对政策 方案的评价。
观点二: 所谓教育政策评价, 是指依据一定的 评价标准,对教育政策运行的全过程进 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总结政策 运行的成绩与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与 不足,从而为修订和完善教育政策,并 为教育政策的更良性运行服务。 (张乐天主编,《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 实践》)
3.几点说明
其一,教育政策评价是对教育政策运行的 全面评价。 其二,教育政策评价并不只是为诊断教育 政策执行的结果而进行评价,同时也是 为达成更好的教育政策而进行评价。 其三,教育政策评价关注对政策本身的优 劣比较,关注对影响政策制定及其影响 政策运行的诸多因素进行深入的而且是 实事求是的分析。
①对象评定法 ②专家评定法 ③自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