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概论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概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运行原理;2. 掌握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功能、特性和相互关系;3. 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及其计算方法;4. 掌握电力系统的简单分析和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基本问题;2. 能够正确使用相关仪器和软件进行电力系统参数的测量与计算;3. 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初步的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电力系统概论,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电力系统专业知识了解较少。
因此,课程目标需具体、明确,以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关键知识点。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课后阅读,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运行原理以及相关设备的功能和特性;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上机实践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电力系统在能源、环保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介绍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分类及运行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电力系统设备:讲解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的设备及其功能,特性,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电力系统参数:学习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及其计算方法,包括阻抗、导纳、功率、电压等,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电力系统分析: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电力系统课设案例
电力系统课设案例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案例一、设计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力系统,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和负荷。
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
二、设计要求1. 电力系统应包括至少一台发电机、一台变压器、一条输电线路和若干负荷。
2. 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
3. 稳态分析应包括潮流计算、无功平衡和电压稳定性分析。
4. 暂态分析应包括短路计算、过电压计算和继电保护整定。
5. 使用合适的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提交完整的报告。
三、参数设置1. 发电机参数:额定功率为100MW,额定电压为11kV。
2. 变压器参数:额定功率为200MVA,额定电压为11kV/10kV。
3. 输电线路参数:线路长度为50km,导线截面积为300mm²,电抗为Ω/km。
4. 负荷参数:总功率为80MW,功率因数为。
四、设计步骤1. 根据题目要求,构建电力系统的模型。
可以使用图形化的建模软件,如MATLAB的Simulink或PSS/E等。
2. 根据模型,设置相应的参数。
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也可以参考相关文献或教科书。
3. 进行稳态分析。
首先进行潮流计算,确定各节点的电压和电流;然后进行无功平衡分析,确保系统无功平衡;最后进行电压稳定性分析,评估系统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压稳定性。
4. 进行暂态分析。
首先进行短路计算,确定短路电流的大小和分布;然后进行过电压计算,评估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过电压水平;最后进行继电保护整定,确定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和动作时限。
5. 根据分析结果,对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6. 整理设计报告,将整个设计过程、分析方法和结果整理成完整的报告,并提交给指导老师或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教材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教材一、教学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运行方式,了解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在我国的现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2)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3)熟悉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在我国的现状;(4)了解电力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和参数。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2)能够计算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3)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4)能够分析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保护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电力系统发展,提高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2.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3.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在我国的现状;4.电力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和参数;5.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分析;6.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计算;7.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8.电力系统的故障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主要用于阐述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故障处理;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力系统的认识;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电力系统》;2.参考书:电力系统相关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电力系统相关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电力系统实验装置、模拟软件等。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应充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章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电力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4.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5.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沟通协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参考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
•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包括电压调节、无功补偿、短路计算等。
•熟悉电力市场的运作机制,包括发电市场竞争、输电定价、电力交易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如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优化等。
•具备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能力,如电力系统网络设计、设备选型、运行调度等。
•能够使用电力系统相关软件工具,如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电力系统绘图软件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电力系统项目。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提出新的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负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1.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介绍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基本环节,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
2.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讲解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的方法。
3.电力系统优化:介绍电力系统的优化目标和优化方法,分析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效益,以及电力系统优化的应用实例。
4.电力市场运作机制:讲解电力市场的结构、市场规则和交易方式,分析电力市场的运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力市场的未来发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案例,使学生理解和应用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电力系统的设备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力糸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糸统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运行原理,理解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帮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优化与控制方法,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如进行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运行优化等。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形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力系统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电力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与组成- 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发展概况- 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元件及其功能- 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及要求2. 电力系统运行原理- 输电线路的参数及其等效电路- 变压器、发电机和负载的模型及参数-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原理3. 电力系统分析方法- 短路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稳定性分析原理及方法-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方法4. 电力系统案例分析- 典型电力系统故障案例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案例分析-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案例5. 电力系统软件应用- 常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介绍- 软件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课本的相应章节。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2. 掌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了解电力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3. 了解各类电力设备的特点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掌握电力系统主要设备的参数和性能指标;4. 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初步规划和分析,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2. 能够运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3. 能够查阅相关技术资料,了解电力系统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规划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电力行业的发展,认识到电力系统规划在国家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结合电力系统规划的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具备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电压等级及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2. 电力系统规划基础:讲解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介绍电力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规划原理3. 电力设备及其参数:介绍各类电力设备的特点、参数和性能指标,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设备及其参数4.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讲解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知识,分析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5. 电力系统规划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规划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电网结构及其优化、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等内容;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力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够撰写电力系统规划报告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电网结构及其优化、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等内容。
具体来说,将按照以下大纲进行教学: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分类等。
2.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电力系统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等。
3.电网结构及其优化:包括电网的基本结构、电网的优化方法等。
4.电力市场和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包括电力市场的概念、电力市场的和运行、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方面,将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进行教学,同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学。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制作PPT、视频等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电力系统规划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2. 掌握电力系统中各主要设备的功能、特性和运行原理;3. 了解我国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和电力网络的接线方式。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基本问题;2. 能够运用电力系统软件进行简单电力网络的模拟和计算;3. 能够阅读和理解电力系统相关技术资料,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奥秘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沟通、协作;3.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认识到电力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准确描述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2. 能够分析电力系统中各设备的作用和相互关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4.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电力系统相关领域开展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与组成- 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和电力网络的接线方式。
2. 电力系统主要设备- 发电设备: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 输电设备:变压器、输电线路、开关设备等;- 配电设备: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保护装置等。
3. 电力系统运行原理-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
4. 电力系统软件应用-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介绍;- 简单电力网络的模拟与计算;- 电力系统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组成及运行原理;2. 学会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经济性;3. 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 掌握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简单的稳定性分析;2. 能够运用潮流计算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3. 能够运用短路计算方法分析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力工程,关注国家电力产业发展;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系统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和电力系统知识,但对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一。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电力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运行特点、电力系统分类及发展概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2.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介绍电力系统稳定性基本概念、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3.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讲解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介绍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等潮流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4.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阐述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以及短路故障类型。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介绍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方法,如对称分量法、序网图法等,分析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讲解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如最优负荷分配、无功优化等。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仿真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仿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运行方式和仿真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2)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调控方法;(3)熟悉电力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实际问题;(2)具备电力系统仿真的基本能力,熟练使用相关软件;(3)掌握电力系统实验操作技能,能进行简单的电力系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责任感,增强对电力系统安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2.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调控方法;3.电力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4.电力系统实验操作技能培训。
具体安排如下:第1-2周: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第3-4周: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调控方法;第5-6周:电力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8周:电力系统实验操作技能培训。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调控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悉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和仿真技术;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力系统基本原理、运行方式和仿真技术相关教材;2.参考书:电力系统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学术论文;3.多媒体资料:电力系统运行仿真演示视频、实验操作演示视频等;4.实验设备:电力系统实验装置、仿真软件等。
教学资源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1. 引言电力系统是一个涉及到大规模能源传输和分配的复杂系统。
电力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力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为了培养电力系统领域的人才,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学习中。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2. 课程概述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运行方式。
在该课程中,学生将建立电力系统模型、分析电力系统运行和优化电力系统设计。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方式;•理解电力负荷预测、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电力系统优化方法;•熟悉常用的电力系统软件和工具。
3. 课程设计3.1 建立电力系统模型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和数据,建立电力系统模型。
电力系统模型包括发电机组、变电站、输电线路等组成部分。
3.2 分析电力系统运行建立电力系统模型后,学生需要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
这包括电力负荷预测、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等方面。
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和电力系统软件,对电力系统进行仿真模拟。
3.3 优化电力系统设计基于对电力系统的分析和仿真,学生可以提出优化电力系统设计的方案。
例如改进电力系统的传输和分配方式、增加电力系统的在线监测、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等。
4. 课程实例以下是一个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的实例。
4.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基本的电力系统模型,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优化电力系统设计方案。
4.2 实验流程1.掌握电力系统基本知识,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2.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数据,建立电力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
3.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提出优化电力系统设计的方案。
4.利用电力系统软件验证优化电力系统设计的效果。
5. 总结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是电力工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运行方式,了解电力负荷预测、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电力系统优化方法。
电力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
2. 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和运行原理,如电压、电流、功率、效率等。
3. 了解电力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标准,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电力系统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2. 掌握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模拟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提出优化方案。
3. 能够撰写电力系统设计报告,清晰表达设计思路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技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电力系统设计中的责任和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力系统设计相关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他们对电力系统设计感兴趣,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理论- 研究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运行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包括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元件和电力系统运行原理。
2. 电力系统设计方法- 探讨电力系统设计的原则、流程和标准。
- 教材章节:第四章至第六章,涵盖电力系统设计基本要求、电力系统设计流程和电力系统设计标准。
3. 电力系统设计实践- 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系统设计。
- 教材章节:第七章至第九章,涉及电力系统设计软件应用、电力系统设计实例和电力系统优化。
电力系统一二次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一二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一次、二次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其相互关系和作用。
2. 学习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了解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各环节的关键设备及其运行特性。
3. 掌握电力系统一二次保护的基本原理,了解常见保护装置的配置和使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一般性问题。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电力系统一二次接线图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3.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对系统运行进行初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2. 增强学生对电力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电力系统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概述: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运行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
- 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环节的设备功能与特性。
- 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和标准。
2. 一次设备原理与接线:分析一次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接线方式,对应教材第二章。
- 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一次开关设备。
- 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等一次补偿设备。
3. 二次设备与保护:讲解二次设备的功能、分类及保护原理,对应教材第三章。
- 二次回路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 常见保护装置的原理、配置及应用。
4. 电力系统一二次课程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开展一二次接线图设计及仿真分析,对应教材第四章。
- 设计简单电力系统一二次接线图。
-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分析。
5. 教学进度安排:共10课时,分配如下:- 电力系统概述(2课时)。
电力系统创新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创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运行原理,掌握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
2. 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掌握相关前沿技术。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对简单电力系统进行计算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撰写报告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电力行业的发展,认识到电力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尊重他人意见,善于倾听和分享。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拓展电力系统相关知识,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力系统有一定了解,但实践和创新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运行原理,以及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 内容列举: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2. 电力系统分析方法:介绍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稳定性分析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分析- 内容列举:节点法、回路法、功率流计算、短路计算、暂态稳定性分析。
3. 电力系统设备与新技术:介绍电力系统的设备及其功能,探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前沿技术。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系统设备与新技术- 内容列举:发电机、变压器、线路、断路器等设备;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储能技术、智能电网。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需求分析在电气工程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电力系统课程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认识及其设计、运行、控制、保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次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一定的任务或场景为背景,设计并完成一个小规模的电力系统,其中要包括下列几个要素:1.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设计;2.发电机组的选择及其优化;3.变压器的选型和参数计算;4.母线及开关设备的设计;5.线路的选型和计算;6.电力负荷的估计和分配;7.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8.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保护;设计流程与步骤本次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的设计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系统概念设计基于设计要求和已知条件,设计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主要设备的类型和数量,确定系统的架构和大概布局,形成电力系统的概念设计。
2. 发电机组和变压器选择根据概念设计的结构,根据系统要求和具体场景需求,选择合适的发电机组和变压器,并进行参数计算。
3. 母线和开关设备的设计包括主母线、馈线、开关设备等的设计与选型,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确保母线等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线路的选型和计算选型和计算系统的输电线路所需用的导体材料、型号、截面积以及电缆等的选型和参数计算。
5. 电力负荷的估计和分配对整个系统的负荷进行估计和分配,确保系统在不同负荷情况下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控制策略的确定制定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包括发电机的启动方式、调速方式、并网方式,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策略等。
7. 智能保护与故障诊断对系统的保护方案进行设计,保证整个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备很好的安全保障和可靠性,同时,对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设计框架本次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的设计框架如下:•系统概念设计–系统电路图设计–拓扑结构设计–电力系统架构设计•发电机组和变压器选择–发电机组型号选择–发电机组参数计算–变压器型号选择–变压器参数计算•母线和开关设备的设计–母线设计–馈线设计–开关设备选型和设计•线路的选型和计算–导线选型–导线参数计算•电力负荷的估计和分配–负荷估计–负荷分配•控制策略的确定–发电机的启动方式–发电机的调速方式–发电机并网方式–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策略•智能保护与故障诊断–保护方案设计–故障分析与处理总结电力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
电力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运行原理,掌握电力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电力系统中各主要元件的数学模型和参数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建模和仿真。
3. 学会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暂态过程和短路故障等关键问题,并能够利用仿真技术进行有效评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进行模型构建、参数设置和仿真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系统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力系统及其仿真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观。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电力系统仿真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以电力系统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希望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未来从事电力系统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仿真基础理论:介绍电力系统仿真的概念、分类及发展,分析电力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对应教材第一章。
2. 电力系统主要元件建模:讲解发电机、变压器、线路、负载等主要元件的数学模型和参数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
3.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如PSS/E、DIgSILENT PowerFactory等,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操作演示,对应教材第三章。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基础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基本原理;2. 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发电机、变压器、线路、负载等;3. 引导学生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参数的相互关系;4.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简单计算方法,如短路计算、潮流计算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电力系统故障、优化系统运行等;2. 提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编写实验报告和参与讨论的能力;3. 培养学生使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简单模拟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问题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引导学生关注电力系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结合电力系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操作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介绍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基本原理。
2. 电力系统主要设备:讲解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电缆、断路器等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运行维护。
3. 电力系统运行参数:阐述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参数的相互关系,分析电力系统稳定、经济运行的条件。
4.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介绍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计算分析。
5.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讲解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潮流计算的操作步骤。
6. 电力系统保护:介绍电力系统保护的原理、装置及配置,分析各类故障的保护方法。
简单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简单电力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简单电力系统,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2.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3.熟悉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4.了解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
5.能够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计算;7.具备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电力系统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热爱电力事业,树立为电力事业贡献力量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电力系统发展,关注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组成部分;2.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3.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4.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分析;5.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6.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技能;7.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电力系统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力系统的运行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4.实验法:让学生亲身参与电力系统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力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力系统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电力系统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如何合理规划电力系统,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是当前电力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学习电力系统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电力系统规划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主要内容2.1 理论部分本课程主要涉及的理论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与特点•电力需求预测与负荷分析•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电力系统规划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以上理论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2.1.1 电力系统的组成与特点电力系统是由电力产生、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综合性系统,其主要特点包括:•大量的基站式设备•复杂的电力传输网络•严格的安全规范•高度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着重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特点,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2.1.2 电力需求预测与负荷分析电力需求预测与负荷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学习该环节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掌握电力需求预测的方法和技巧。
2.1.3 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电力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满足能源需求,保证供应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环保等。
学生需要掌握以上原则,并了解电力系统规划的步骤。
2.1.4 电力系统规划的技术方法和工具电力系统规划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包括:电力系统模型、经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
学生需要学习并应用以上技术方法和工具,提高电力系统规划的实际操作能力。
2.2 实践部分课程实践部分主要包括在电力系统规划实践中的实际操作。
具体内容包括:2.2.1 电力系统规划案例分析选取实际的电力系统规划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电力系统规划的理解。
2.2.2 使用电力系统规划工具进行模拟分析使用电力系统规划工具,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2.3 电力系统规划策略制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电力系统规划策略,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电力系统powerworld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powerworld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2. 学生能运用PowerWorld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模拟分析,包括构建网络拓扑、设置参数和运行仿真。
3. 学生能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特性,如电压、电流、功率分布,并能分析简单故障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PowerWorld软件构建简单的电力系统模型,进行基本的系统模拟。
2. 学生能够通过软件分析,识别并解决电力系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电压越限、线路过载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电力系统的设计优化任务,提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力系统知识,培养对电力工程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学生通过了解电力系统对社会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能源节约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实践型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和初步的软件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PowerWorld软件,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设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学习成果,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础理论复习: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网络的构建、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PowerWorld软件介绍:介绍PowerWorld软件的功能、操作界面及基本操作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电力系统建模:学习如何利用PowerWorld软件构建电力系统模型,包括节点、线路、变压器等元件的设置,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系统模拟与运行分析:学习进行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等模拟分析,掌握系统运行特性的分析方法,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各级电力网电压的允许偏差
用户受端的电压允许偏差值 1) 35kV及以上用户,额定电压的-10% ~ +10%; 2) 10kV用户,额定电压的±7%; 3) 380V用户,额定电压的±7%; 4) 220V用户,额定电压的 -10% ~ +5%
电力系统各级电力网电压的允许偏差
发电厂和变电站母线的电压允许偏差值
第三部分
输电线路的选择
一、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
S
Pmax
3JU N cos
S----导线截面积(mm2);Pmax----送电容量(kW); J----经济电流密度(A/mm2);UN----线路额定电压(kV)。
导线的经济电流密度可根据导线类型及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查 表得到。
线路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是由所通过的各负荷点的功率 及其Tmax 决定,对于链式网络或环形网络,各段线路的最大 负荷利用小时数可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定义,通过对 所供负荷点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取加权平均获得:
1)330kV、500kV母线,正常运行时,最高运行电压不得超 过系统额定电压的+10%,最低运行电压不应影响电力系统同 步稳定、电压稳定、厂用电的正常运行以及下一级电压的调 节。
向空载线路充电,在暂态过程衰减后,线路末端不应超过系 统额定电压的1.15倍,持续时间不应大于22min。
2) 发电厂和500kV变电站的220kV母线,正常运行方式下, 电压的允许偏差为系统额定电压的0~+10%,事故情况下为系 统额定电压的-5%~+10%。
输送容量(MW) 0.1及以下 0.1~1.0 0.1~1.2 0.2~2.0 2~10 10~50 100~500 200~1000 600~1500
传输距离(km) 0.6及以下 1~3 4~15 6~20 20~50 50~150 100~300 200~600 400~1000
❖电压等级不宜过多,以减少变电重复容量
2、功率平衡分析
目的:确定系统的有功备用容量是否满足要 求,以及系统的无功平衡情况。
根据规定,要求系统的总有功备用容量不低 于系统最大发电负荷的20%。
如果系统的有功备用不足,则需提出电源扩 建的方案,如在现有的电厂增加机组的台数 和容量等。
系统最大负荷时的有功功率平衡计算步骤
1)系统的最大用电负荷计算:
以及发电机电压的直配负荷就是发电机应发出的功率,称为电
力系统的发电负荷
1
Pf
1 K3
(Pg
PZ )
K3 ------厂用电率通常用本厂发电负荷的百分数表示,一般热电厂为 10%~15% ,凝汽式电厂为8%~10%,小型凝汽式电厂为5%从6%,大中型水电 厂0.1%~0.5%,小型水电厂1.0%,核电厂4%~5%; PZ------发电机电压直配负荷
5
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图
第8天
6
答辩
第9-10天
电气0701-0706 实验电讲课及答辩时间安排
时间
地点
内容
2月21日 周一 下午 2:00
教5A403
2月23日 周三 下午 2:30
2月25日 周五 下午 1:00
3月3日 周四 上午 8:30--下午 16:00
3月4日 周五 上午 8:30--下午 16:00
不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型号及外径
额 定 电 110
220
330
500
压 ( kV)
软 导 线 LGJ-
型号
50
LGJ240
管 形 导 Ф20
Ф30
体外径
(mm)
LGJ600 LGJK500
Ф40
LGJ2×240
LGJ-4×300 LGJQ3×400
750
LGJQ4×500
n
Py K1 Pmax.i i1
Pmax.i------各变电站最大用电负荷 K1 ------同时率或同时系数一般应根据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当 没有实际资料时,可近似取如下参考值:用户较少时0.95~1.0, 用户较多时0.7~0.85,地区与系统之间0.9~0.95
系统最大负荷时的有功功率平衡计算步骤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主讲人 刘君 2011年2月21日
电力系统规划设 计
电网设计与发电厂变电站设计
国家计划及能源政策 能源规划
电力负荷预测 电源规划 电网规划
发电厂、变电站设计 电力系统设计与厂站电气系统设计的关系示意图
第一部分
设计任务及要求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
选择高压输电网设计题目
增强工程观念;熟悉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有关 的技术规程、规定和导则等;掌握电力网初 步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基本计算;学 习工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方法。
教5A403 教5A403 教5A403 教5A403
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上课:电网方案选择
主接线设计及主变选择 (刘君)
上课:方案经济比较(刘君)
上课:潮流计算和调压 (刘燕华) 答辩
答辩
答辩要求
1、没做自己的题目而做别人的题目,或设计内容 不完整的,都计为不及格。
2、每人必须由指定的指导教师答辩,交报告,并 回答问题。
4、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
针对最优电网接线,分别计算最大最小方式下的潮流分 布。步骤如下:
1)元件参数计算; 2)最大、最小负荷时的运算负荷及电源运算功率计算; 3)最大、最小负荷时的潮流计算; 4)计算最大负荷情况下,潮流最重的一条线路故障退
出后的系统潮流分布。
5、调压计算
1)根据《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确定电力系统 各级电力网电压的允许偏差范围。 2)一般先选用无激磁调压变压器,不满足要求时选用有载调 压变压器或进行无功补偿。为保证用户受端电压质量和降低线 损,220kV及以下的电网电压宜采用逆调压方式。 3)根据潮流计算结果,以及各厂、站低压侧的调压要求,分析 系统在最大和最小负荷时的各点电压情况,确定各变压器分接 开关的位置,并进行验算。
3) 发电厂和220kV变电站的110~35kV母线,正常运行方式 下为相应系统额定电压的-3%~+7%,事故后为系统额定电压 的±10%。
4)发电厂和变电站的10(6)kV母线,应使全部高压用户 和经配电变压器供电的低压用户的电压偏差符合规定值。
6、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图
设计成品包括设计说明书和附图 内容应主要包括:1)前言;2)目录;3)第一章 电力系统课 程设计任务介绍;4)第二章 电力系统功率平衡;5)第三章 电力系统接线方案的选择;6)第四章 电力系统潮流与调压计 算;7)第五章 总结;8)附录;9)参考文献。附图包括:电 力系统接线图、电力系统阻抗图、最大最小运行方式潮流分布 图、严重事故后系统潮流分布图。
系统最大负荷时的有功功率平衡计算步骤
4)系统有功备用容量计算
系统的装机容量减去发电负荷,即为备用容量。根据规定, 系统的总备用容量不得低于系统最大发电负荷的20%,即系 统的总装机容量应大于或等于该系统最大发电负荷的1.2倍。
系统最大负荷时的无功功率平衡
根据《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在主变压器最大 负荷时,各级变电站二次负荷功率因数应满足:220kV变电站 0.95~1.0,35kV~110kV变电站0.9~1.0;对不满足要求的变电站 进行无功补偿。 计算系统的无功电源和补偿后的系统无功负荷。计算时,假设 发电机为额定运行状态,变压器的工作损耗按每经一次电压变 换,无功损耗为负荷视在功率的12%估算,不考虑架空线路的无 功损耗和充电功率,以及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
3、答辩时按照班级和学号的顺序,每人只有一次 答辩机会,在顺序答辩时,没有来的计为缺考。可 以提前答辩。
指导教师分工
电气0702 0703 26+33 电气0701 实验电07 27+40 电气0704 0705 29+30 电气0706 0707 32+29 电气0708 0709 28+28 电气0710 0711 30+23 电气0712 0713 29+32
设计内容
1、电力系统功率平衡 2、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论证及经济比较; 3、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 4、调压计算; 5、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图。
设计进度安排
序 号
设计内容
1
原始资料分析
2
电力系统功率平衡
3
电力网接线方案的技术论证及经 济比较
4
网络潮流计算和调压计算
进度 第1天 第2-4天 第5-7天
2)系统的供电负荷计算 :综合用电负荷加上电力网的功率损 耗就是各发电厂应该供给的功率,称为电力系统供电负荷
1 Pg 1 K 2 Py
K2 ------网损率,通常用供电负荷的百分数表示,一 般为5%~10%
系统最大负荷时的有功功率平衡计算步骤
3)系统的发电负荷计算 :供电负荷再加上发电厂的厂用电,
3、电力网接线方案的选择
1)拟订电网接线形式,选择相应的电压等级
接线:有备用、无备用 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应根据输送容量、输电距离等确定。初 步拟定电网接线方案时,可根据我国各额定电压等级的合理 的输送功率和输电距离,来选择各线路的供电电压等级。
…
…
…
我国各级电压输送能力统计
输电电压(KV) 0.38 3 6 10 35 110 220 330 500
发电厂
发电厂
站1
(a)
站1
(b)
发电厂
站1
(c)
3、电力网接线方案的选择
3)选择联络线路的导线型号
a.计算电网在最大运行方式下的初步潮流分布。针对环网接线, 由于线路参数未知,因此先按均一网进行计算,不考虑线路 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