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伤科医疗规章制度
骨伤科医疗规章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骨伤科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医疗活动。
第三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工作流程和规范操作规程,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高效。
第四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保障患者的安全。
第五条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医疗纪律》等相关规定履行职业道德,尊重患者的权利,保护患者隐私。
第六条医务人员应当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业务素质。
第七条医务人员应当熟悉并遵守医疗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过程合理、规范、安全。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记录医疗过程和诊疗结果,不得篡改医疗记录,确保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差错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差错,防止医疗风险。
第十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积极有效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确保患者投诉得到及时、公正、妥善处理。
第十一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医疗纠纷,维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处理医疗废物,确保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
第十三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费用管理制度,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益。
第十四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医疗科研,促进学术交流和创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骨伤科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社区卫生机构、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医疗协作关系,实现多方面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十六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本规章制度解释权归骨伤科医疗机构所有。
以上为骨伤科医疗规章制度,希望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遵守,共同维护医疗秩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健康。
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 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临床技术操作流程,确保医护人员在进行骨科手术和治疗时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程序,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手术准备2.1 术前评估:在进行骨科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情分析、病史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2 设备准备:手术室应准备齐全的骨科手术所需的设备和器械,包括手术台、手术灯、手术器械、骨科植入物等,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灭菌工作,确保手术的无菌环境。
2.3 团队配合:手术团队应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进行配合,包括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护士等,各自明确分工和责任,并确保沟通畅通,协调一致。
3. 手术操作3.1 术前标识:在进入手术室前,医生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进行术前标识,包括患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等,以避免手术误操作和患者混乱。
3.2 局麻操作:手术前,麻醉医生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并进行局部麻醉操作,确保患者手术期间的无痛感。
3.3 手术切口:主刀医生应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切口方式,并进行切口操作,注意准确切开皮肤和软组织,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器官。
3.4 手术操作:根据手术类型和治疗方式,医生应准确执行骨科手术操作,包括骨折复位、骨植入物安放、骨关节矫正等,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手术错误和并发症的发生。
4. 术后处理4.1 伤口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应妥善处理手术伤口,包括缝合、止血、贴敷敷料等,确保伤口愈合良好,并避免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4.2 术后指导: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饮食注意、活动指导等,确保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能正确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
4.3 术后观察: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伤口愈合情况、疼痛程度、感染指标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伤骨治疗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中医伤骨治疗的风险和注意事项长期以来,中医伤骨治疗在很多患者中受到关注和运用,中医伤骨治疗是一种尊重人体自愈能力,通过刺激和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疗法,虽然中医伤骨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注意事项,本文将为您进行科普解答。
一、中医伤骨治疗概述中医伤骨治疗是中医学中关于骨折和骨伤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骨骼是人体的基础结构之一,维持整个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骨折和骨伤后,中医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促进骨组织修复和促进功能恢复等方法来治疗和恢复患者的骨骼系统。
中医治疗在伤骨治疗时包括以下几个治疗原则:1.复位:复位是指将骨折的断端恢复到正常位置。
中医骨伤科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法复位分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两种。
正骨手法常用于骨折的复位,通过调整骨骼位置实现复位;理筋手法则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通过理疗手法调整筋脉的状况,促进愈合。
2.固定:骨折后的固定是为了保证骨折断端复位后的正常位置,促进骨折的稳定愈合。
中医骨伤科可以采用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方式来进行治疗。
外固定包括使用夹板或石膏进行固定,以确保骨折断端保持正确的位置;内固定通常需要进行手术,使用金属钢板、钉子等器械将骨折断端固定。
3.药物治疗:中医骨伤科可以采用内服和外用药物来辅助治疗骨折和骨伤。
内服药物包括中成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的药物;外用药物一般是通过制作药膏或草药熏洗来帮助消肿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4.功能锻炼: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适度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
中医骨伤科引导患者进行一些有效的锻炼,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锻炼应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程度,在专业医生或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锻炼。
中医骨伤科通过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手段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这些治疗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总结而成,能够在适当的情况下提供帮助。
完整版)骨科操作规范
完整版)骨科操作规范骨科操作规范换药在换药前,需要向患者说明目的和可能引起的感觉,并取得患者的合作。
同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准备好无菌物品。
如果有多个病人需要换药,应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感染伤口。
在选择体位时,应能充分暴露创面,可以选择坐位、卧位或侧卧位。
在物品准备方面,需要准备好换药包、线剪、生理盐水、棉球、碘伏棉球、胶布等,必要时还需备绷带。
换药的步骤包括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和帽子,嘱患者取适当体位,取下伤口原有的敷料,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处理完后用纱布覆盖,并胶布固定。
换药后,需要将更换下来的敷料集中放于弯盘内,倒入污桶,整理用物。
清创缝合在进行清创缝合前,需要进行个人准备,穿好工作服,清洁双手,戴好口罩和帽子。
在术前,需要告知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器械准备,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在进行清创缝合前,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球蛋白,并使用抗生素。
在操作时,术者需要带消毒手套,清洗皮肤、去毛发、清洗伤口、麻醉后消毒、铺巾、换手套、穿手术衣,检查伤口、去血凝块、去异物,清除失活组织,切皮缘,必要时扩大切口,彻底止血,并再次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冲洗伤口。
在缝合时,需要更换手术单、器械和手套,再次消毒伤口,进行分层缝合并引流。
操作完毕后,需要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并处理好用物,将锐器回收至锐器盒。
石膏固定术在进行石膏固定术前,需要准备好石膏绷带、肘垫、绷带和30-40℃温水等物品。
在清洁固定部位皮肤、伤口换药和完成骨折或关节脱位的复位后,可以开始进行石膏固定术。
在操作时,需要根据固定部位的特点选用适当宽度的石膏绷带,并选择螺纹织品、棉花或颤垫作为衬里或衬垫。
如果进行髋人字石膏,还需要准备好石膏床。
在胫骨结节处找到进针点,消毒后从内侧进针点保持水平位并与胫骨垂直钻入。
安装牵引弓,在布朗架土进行牵引,牵引重量为4-6㎏(或为体重的1/12)。
注意事项:1)经常检查牵引针处有无不适,如皮肤过紧,可适当切开少许减张;穿刺处如有感染,应使之引流通畅,保持皮肤干燥。
骨伤科管理制度
骨伤科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骨伤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骨伤科的管理水平,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我院制定了骨伤科管理制度,以确保骨伤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本制度将对骨伤科科室的人员管理、临床诊疗、器材设备、医疗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力求全面、科学、严谨,以便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骨伤科管理机构1. 骨伤科院长骨伤科院长是骨伤科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负责制定和实施骨伤科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管理和协调骨伤科的各项工作。
2. 骨伤科主任骨伤科主任是骨伤科的全面负责人,协调骨伤科的各项工作,负责骨伤科的日常管理和医疗工作。
3. 骨伤科护士长骨伤科护士长是负责管理骨伤科护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责任对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日常管理和考核。
4. 骨伤科医师骨伤科医师是骨伤科诊治工作的专家,负责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5. 骨伤科护士骨伤科护士是骨伤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力量,负责对患者进行床旁护理和康复指导,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6. 骨伤科医技人员骨伤科医技人员是骨伤科医疗技术的支撑者,负责对患者进行各种医技检查和治疗,确保患者的诊治效果。
三、骨伤科管理制度的内容1. 人员管理(1)骨伤科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和执业证书,遵循医疗伦理和规范,严格按照规定参加岗前培训和定期考核。
(2)骨伤科人员应加强团队意识,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努力,确保医疗工作有序开展,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骨伤科人员应建立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加强个人卫生防护,提高自身抵抗力,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临床诊疗(1)骨伤科医师应熟练掌握相关的诊治技术和操作规范,确保对患者进行准确、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2)骨伤科医师应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和诊疗指南,合理开展各项诊疗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操作流程目录1、熏洗法2、中药保留灌肠法3、切开引流法4、手法复位5、石膏夹板外固定6、耳针法耳穴穴压豆法7、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8、拔火罐操作规程9、敷药法操作规程10、中药外洗操作规范11、刮痧法12、涂药法13、艾条灸操作规程14、毫针法操作规程15、水针法操作规程16、火针操作规程17、电针操作规程18、中药塌渍疗法熏洗法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揍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心理状况.2.目标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直达病所,以此达到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3.适应症风湿类疾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4.禁忌症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局部有皮肤破损、对药物过敏者.5.告知熏洗药液温度较高,患处熏洗时有出现烫伤、皮肤过敏的可能.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对温度不敏感,要重点说明.6.物品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准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7.操作程序遵医嘱配制药液.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放映,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8.护理及注意事项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防治药液烫伤:烫伤后立即撤离药液,给以生理盐水冲洗,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若水泡较大,可无菌下挑破,并用龙胆紫涂擦并包扎.防止局部过敏:出现局部过敏,立即去除药液,给以抗过敏治疗等对症处理.熏洗法操作流程图↓↓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洗手,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慢性痢疾等疾病.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心理状况.2.目标缓解骨科术后患者便秘导致的腹部胀满、疼痛等症状.3.适应症1骨科术后腹胀、便秘.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压缩性骨折、急性腰扭伤等导致的便秘.4禁忌症①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病人.②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女等.5.告知药液纳入肛门后有异物感,会致患者疼痛等不适.6.用物准备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管,水温计,弯盘,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止血带,止水夹,输液架,橡胶单,治疗巾或卫生纸,中药液,治疗本.7.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说明目的,取得配合,嘱病人排二便,遮挡病人.2灌肠液去渣,温度适宜.一般以39-40摄氏度为宜.3左侧卧位,松开衣裤,将裤脱至大腿上1/2处.4臀下用小枕垫高10厘米,垫上橡胶单及治疗巾或卫生纸,注意保暖.5取去渣中药罐液约200毫升,倒入灌肠筒内.6将灌肠筒挂在输液架上,携至病人床旁液面离肛门40-50厘米.7弯盘置于臀缘,润滑肛门前端.8排气,夹紧水夹.9左手分开臀部,右手持肛管插入.10稍停片刻固定.11松止水夹.12滴入通肠,调整滴数.13询问病人对药液滴入的反应.14药液滴完后,用止血钳夹紧肛管缓缓拔出,置弯盘内.15分离肛管,用卫生纸轻轻按压肛门.16嘱病人平卧一小时.17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18洗手.19记录灌肠液量,滴入过程、时间,病人反应并签名.8.护理及注意事项①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的卧位插入的深度.②观察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③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④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0摄氏度,虚症可为40-44摄氏度.⑤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导致直肠粘膜破裂,应立即取出肛管,按压肛门止血.血流不能止住可肛门纳入止血药粉如三七粉、云南白药粉等.中药保留灌肠流程图切开引流法切开引流法就是运用手术刀把脓肿切开,以使脓液排出,从而达到疮疡毒随脓泄、肿消痛止、逐渐向愈的目的.这里所讲的切开法仅指脓疡的切开.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凝血机制、血象.患者脓疡成熟情况.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心理状况.2.目标通过切开引流以彻底排出脓液,减轻患者局部脓毒症状.3.适应症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均可使用.4.禁忌症痈疡脓未形成或未完全化脓.关节及颜面部脓疡慎重切开.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病人慎用.5.告知患者切开排脓有一定风险,有脓肿排除不尽的可能,脓疮继续发展的可能,可能并发全身中毒症状等.6.用物准备换药碗、敷料、刀片、局麻药、酒精、棉球、无菌手套、引流条等.7.操作流程运用切开法之前,应当辨清脓成熟的程度、脓肿的深浅、患部的血脉经络位置等情况,然后决定切开与否,具体运用如下:1选择有利时机即辨清脓成熟的程度,准确把握切开的有利时机.当肿疡成脓之后,脓肿中央出现透脓点脓腔中央最软的一点,即为脓已成熟,此时予以切开最为适宜.若肿疡脓未成熟,过早切开则徒伤气血,脓反难成,并可致脓毒走窜.2切口选择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3切开原则不同的病变部位,进刀深浅必须适度,如脓腔浅者,或生在皮肉较薄的头、颈、胁肋、腹、手指等部位,必须浅切;如脓腔深者,或生在皮肉较厚的臀、臂等部位,稍深无妨,以得脓为度.切口大小应根据脓肿范围大小以及病变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以脓流通畅为原则.凡是脓肿范围大,肌肉丰厚而脓腔较深的,切口宜大;脓肿范围小,肉薄而脓肿较浅的,切口宜小.一般切口不能超越脓腔以外,以免损伤好肉筋络,愈合后疤痕较大;但切口也不能过小,以免引流不畅,脓水难出,延长治愈时间.4操作方法切开时以右手握刀,同时左手拇、食两指按在所要进刀部位的两侧,进刀时,刀刃宜向上,在脓点部位向内直刺,深入脓腔即止,如欲把刀口开大,则可将刀口向上或向下轻轻延伸,然后将刀直出即可.如采用西医手术刀,可应用小号尖角刀以反挑式之执刀法进行直刺,如欲把刀口开大,则可将刀口向上或向下轻轻延伸.注意点在关节和筋脉的部位宜谨慎开刀,以免损伤筋脉,致使关节不利,或大出血;如患者过于体弱,切开时应注意体位并做好充分准备,以防晕厥;凡颜面疔疮.尤其在鼻唇部位,忌早期切开,以免疔毒走散,并发走黄危证.切开后,由脓自流,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感染扩散、毒邪内攻.引流法是在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运用药线、导管或扩创等法使脓液畅流,腐脱新生,防止毒邪扩散,促使溃疡早日愈合的一种治法.包括药线引流、导管引流和扩创引流等.1药线引流药线俗称纸捻或药捻,大多采用桑皮纸,也可应用丝棉纸或拷贝纸等.按临床实际需要,将纸裁成宽窄长短适度,搓成大小长短不同线形药线备用.药线的类别有外粘药物及内裹药物两类,目前临床上大多应用外粘药物的药线.它是借着药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溃疡疮孔中,使脓水外流;同时利用药线之线形,能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使之外出;此外,尚能探查脓肿的深浅,以及有无死骨的存在.探查有无死骨是利用药线绞形之螺纹,如触及粗糙骨质者,则说明疮疡已损骨无疑.采用药线引流和探查,具有方便、痛苦少、患者能自行更换等优点.目前将捻制成的药线经过高压蒸气消毒后应用,使之无菌而更臻完善.适应证适用于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瘘管、窦道者.用法常用的有外粘药物法和内裹药物法.外粘药物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搓成的纸线临用时放在油中或水中润湿,蘸药插入疮口;另一种是预先用白及汁与药和匀,粘附在纸线上,候干存贮,随时取用.目前大多采用前法.外粘药物多用含有升丹成分的方剂或黑虎丹等,因有提脓祛腐的作用,帮适用于溃疡疮口过深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内裹药物法是将药物预先放在纸内,裹好搓成线状备用.内裹药物多用白降丹、枯痔散等,因其具有腐蚀化管的作用,故适用于溃疡已成瘘管或窦道者.注意点药线插入疮口中,应留出一小部分存疮口之外,并应将留出的药线末端向疮口侧方或下方折放,再以膏药或油膏盖贴固定;如脓水已尽,流出淡黄色粘稠液体时,即使脓腔尚深,也不可再插药线,否则影响收口的时间.2导管引流古代导管用铜制成,长约10cm左右,粗约,中空,一端平而光滑,一端呈斜尖式,在斜尖下方之两侧各有一孔以备脓腐阻塞导管腔头部后,仍能起引流的作用,即为导管的形状,消毒备用.这种导管引流较之药线引流更易使脓液流出,从而达到脓毒外泄的目的.适应证适用于附骨疽、流痰、流注等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用法将消毒的导管轻轻插入疮口,达到底部后,再稍退出一些即可.当管腔中已有脓液排出时,即用橡皮膏固定导管,外盖厚层纱布,放置数日纱布可每天更换,当脓液减少后,改用药线引流.导管引流的另一种用法是:当脓腔位于肌肉深部,切开后脓液小易畅流时,将导管插入,引流脓液外出,待脓稍少后,即拔去导管,再用药线引流.导管引流目前在体表脓肿已很少采用,大多应用于腹腔手术后,且导管均改用塑胶管或橡皮管导尿管以替代铜制导管. .注意点导管应放置在疮口较低的一端,以使脓液畅流.导管必须固定,以防滑脱或落入疮口内.管腔如被腐肉阻塞,可松动引流管或轻轻冲洗,以保持引流通畅. 3扩创引流是应用手术的方法来进行引流.大多用于脓肿溃破后有袋脓现象,经其他引流、垫棉法等无效的情况.适应证适用于痈、有头疽溃后有袋脓者,瘰疬溃后形成空腔或脂瘤染毒化脓等.用法在消毒局麻下,对脓腔范围较小者,只需用手术刀将疮口上下延伸即可;如脓腔范围较大者,则用剪刀作十字形扩创.瘰疬之溃疡除扩创外,还须将空腔之皮修剪,剪后使疮面全部暴露;有头疽溃疡的袋脓,除作十字形扩创外,切忌将空腔之皮剪去,以免愈合后形成较大的疤痕,影响活动功能;脂瘤染毒化脓的扩创,作十字形切开后,将疮面两侧皮肤稍作修剪,便于棉花嵌塞,并用刮匙将渣样物质及囊壁一并刮除.注意点扩创后,须用消毒棉花按疮口大小,蘸八二丹或七三丹嵌塞疮口以祛腐,并加压固定,以防止出血,以后可按溃疡处理.8.护理及注意事项8.1引流位置尽量靠近低位,注意观察伤口情况.8.2注意术后应用抗生素,伤口换药.8.3术中切勿强力挤压致使走黄.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创口周围出现走黄现象,应当给以抗生素以积极抗炎,伤口积极换药,充分引流,切勿再次强力挤压排脓.切开引流流程图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是医者用指、掌、腕、臂的劲力,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技巧,作用于筋骨,以及通过经络、穴位由表入里,从而达到整复疗伤,祛病强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分为正骨手法及理筋手法.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脱位复位的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回旋、端提捺正、足蹬膝顶、杠杆支撑.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有无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患者体质及局部皮肤情况.女性患者评估胎、产情况.心理状况.2.目标:医者用指、掌、腕、臂的劲力,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技巧,作用于筋骨,以及通过经络、穴位由表入里,从而达到整复疗伤,祛病强身效果.3.适应症:①大部分的骨折闭合性骨折;②各部位关节脱位;③周身各处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④各种损伤的后遗症;⑤各种软组织劳损,退行性病变而致关节功能障碍、疼痛;内伤之气滞血瘀、脏腑功能紊乱等;4.禁忌症:①急性传染病、高热、脓肿、骨髓炎、骨关节结核、恶性肿瘤、血友病等;②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或者伴有脊髓压迫症状,不稳定性脊柱骨折和脊柱重度滑脱者;③肌腱、韧带完全断裂或者部分断裂;④施行手法后疼痛加剧或者出现异常反应者,不能继续手法治疗,应进一步查明原因;⑤妊娠三个月左右妇女患者急慢性腰痛;⑥手法区域有皮肤病或化脓性感染者;⑦精神病患者,患骨伤疾患而对手法治疗不配合者;⑧如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⑨长期服用激素的病人;5.告知患者骨折整复:对位、对线并不是解剖复位,仅是功能复位.复位期间出现疼痛刺激,致使血压升高.复位后定期复查.理筋手法:可能手法较重致使疼痛.6.物品准备夹板、石膏、棉纸、绷带等.7.操作流程①手法前要全面掌握病情,复位前应根据X线片上骨折移位情况确定整复方案;②手法治疗前要充分完善准备工作;③沿肢体长轴行缓慢而稳固的手法牵拉,使肌肉放松,断端对合.牵引力的大小以病人肌肉强度、年龄和性别等为依据,有时单用手法牵拉就能使之整复.④对老年骨折患者,虽断端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以后活动好,能自理生活,即为满意.⑤对儿童骨折患者,骨折断端不要有旋转及严重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或侧方移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⑥骨折整复后,为保持复位后的位置,可用小夹板固定或者石膏固定.8.护理及注意事项注意患肢远端血运、感觉及指活动情况.定期复查.注意动静结合.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出现患肢疼痛、麻木、发凉应尽快去除固定,并到医院诊治.手法复位操作流程图石膏夹板外固定外固定是指损伤后用于体表的一种固定方法,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固定及外固定器固定.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患者体质及施术部位皮肤情况.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心理状况.2.目标为了维持损伤修复后的良好位置,防止骨折移位、脱位再移位,保证损伤组织正常愈合.3.适应症小夹板固定:①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和近关节内经手法复位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需要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的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过处理闭合伤口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复位者.石膏固定:①小夹板难以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②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伤口尚未愈合,软组织不易受压,不适合小夹板固定;③病理性骨折;④某些骨关节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固定于特定位置,如关节融合术;⑤为了维持矫形术后的位置;⑥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用以固定患者,控制炎症;4.禁忌症:小夹板固定: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骨折、股骨颈骨折、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搏动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者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石膏固定:①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菌感染者;②进行性浮肿患者;③全身情况恶劣,如休克病人;④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患者禁止用大型石膏;⑤新生儿、婴幼儿不易长期石膏固定;5.告知患者骨折整复:对位、对线并不是解剖复位,仅是功能复位.复位期间出现疼痛刺激,致使血压升高.复位后定期复查.6.用物准备石膏、夹板、棉纸、绷带等7.操作流程沿肢体长轴行缓慢而稳固的手法牵拉,使肌肉放松,断端对合.牵引力的大小以病人肌肉强度、年龄和性别等为依据,有时单用手法牵拉就能使之整复.对老年骨折患者,虽断端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以后活动好,能自理生活,即为满意.对儿童骨折患者,骨折断端不要有旋转及严重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或侧方移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骨折整复后,为保持复位后的位置,可用小夹板固定或者石膏固定.8.护理及注意事项:①抬高患肢,以利于肿胀消退;②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③注意询问患者骨骼突起处有无灼痛感,,防止压迫性溃疡发生;④注意调整小夹板的松紧度;若因肿胀消退或肌肉萎缩致使石膏松动者,应立即更换;⑤注意保持清洁,若小夹板或石膏被污染,应及时处理;⑥定期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有无移位及骨折的愈合情况;⑦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出现患肢疼痛、麻木、发凉应尽快去除固定,并到医院诊治外固定操作流程图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适应症针对骨科病人失眠、健忘、内分泌失调、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疾病.4.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5.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6.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7.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8.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出现过敏、发炎立即去除压豆,并给以对症处理.耳针法操作流程图↓↓↓↓→↓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通过应用中药各种外用剂型将药物施术于特定穴位以刺激局部皮肤,从而达到调理局部及整体阴阳平衡的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 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史等. 患者体质及施术部位皮肤情况. 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 心理状况. 2.目标通过有效中药穴位贴敷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3.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惊风、肺炎等.4.禁忌症1年龄≤4岁者;2辨证属于阴虚者或阴虚阳亢者;3期、哺乳期;4发热患者,或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发作期;5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及严重过敏体质者;6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7瘢痕体质者;8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9对发泡产生疤痕影响美观的情况要求较高者;10其他的疾病,凡医生认为不宜使用该治疗的患者.5.告知患者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过大现象.可能出现发泡过大现象,致使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影响美观.可能会弄污衣物.会出现麻木、温、热、痒等感觉.6.用物准备中药医嘱外用制剂、胶布、镊子、敷料、弯盘等.7.操作流程1.核对解释,关窗保暖,松开衣裤,取适宜体位,暴露贴敷部位.2.拇食指按压选定腧穴,询问病人感觉,以校准穴位.穴区局部应洗净擦干或用75%酒精消毒.3.取5×5cm正方形胶布,将药糊2g置胶布中心,取麝香置药糊上,正对穴位贴敷.4.观察2~6小时,局部烧灼、发痒、红晕或稍有发泡即可取下.8.护理及注意事项。
骨科操作考试内容
骨科操作考试内容
骨科操作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衣和戴手套: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穿手术衣和戴手
套,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2.打结方法: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打结的技巧,包括单
手打结、双手打结等。
3.铺消毒巾: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铺消毒巾,确保手术过
程中器械和手术部位的消毒。
4.骨折固定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进行骨折固定术,包
括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等。
5.关节复位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关节复位术,包
括肩关节复位、肘关节复位等。
6.截肢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截肢术,包括大腿截
肢、小腿截肢等。
7.脊柱侧弯矫正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脊柱侧弯矫
正术,包括牵引、矫形等操作。
8.骨科常用器械的使用: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地使用骨科常
用器械,包括手术刀、手术剪、骨钻、骨锤等。
通过以上内容的考试,可以全面评估考生的骨科操作技能水平,确保其具备从事骨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能力。
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一、术前准备1.史必询问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以往手术史、过敏史、常用药物等方面的信息,以免术中出现意外情况。
2.病情告知根据病情和手术内容告知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3.体格检查全面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包括病变部位皮肤情况、神经血管功能、病变位置、侧位等检查,以免术中发现并发症。
4.标记病变部位根据临床表现,用消毒笔在病变部位或相邻关节上标记手术部位,避免患者移动操作部位。
5.术前用药术前给予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预防感染和缓解术后疼痛。
6.准备手术器械和设备手术器械应当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术前准备应当包括所有必需的器械和设备。
7.技术操作提示通过团队会诊和术前交流会议,明确手术的目的、步骤、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术中操作1.患者入台预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当进行全身消毒和换手术服,患者脱下衣物,戴手术帽、口罩、手套等。
2.局麻和麻醉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麻醉医生给予局麻或全麻,以免术中出现疼痛或意外反应。
3.术中操作步骤根据手术方案,沿着标记好的手术部位进行操作,同时注意手术广度和深度不能超过计划范围,以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4.器械使用手术器械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使用前应当严格检查,以免出现器械损坏或失灵。
5.术后处理手术后应当在手术部位加压包扎、缝合或贴上医用胶带等措施,避免手术创口感染和出现渗血。
6.质量控制手术结束后,应当进行全面的术后评估,同时检查手术结束前关键步骤是否正确和重要器械是否正确完成。
7.监测和记录术中需要监测患者的体征和麻醉效果,同时记录手术步骤和器械使用情况,以便术后分析。
三、术后管理1.安排病房手术完成后,将患者转入病房进行护理和监测,必要时给予输液、输血等治疗。
2.术后禁忌要告知患者术后应当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遵守用药和饮食忌讳等,以免手术效果不好或出现并发症。
3.术后护理术后应当进行局部压痛、皮肤检查和冷敷等措施,以减轻疼痛和消肿。
骨伤科常规技术和特色技术操作规范
骨牵引操作规范1.按肢体粗细撕成适当宽度的胶布条,将扩张板粘在胶布条的中部。
在扩张板孔处将胶布钻孔,穿绳打结。
在要贴胶布的皮肤处涂复方安息香酊。
对于下肢牵引,助手将扩张板放在距足跟下方二横指(约3~4厘米)处,保持在不和足跟接触的位置。
胶布两端沿中线纵形剪开长约10厘米的裂口,在复方安息香酊未干之前,将胶布贴在肢体内、外两侧皮肤上,并注意将胶布贴得平整无皱。
然后将肢体用手牵引悬空,包括绷带使胶布固定。
对于小腿的皮肤牵引,外侧胶布应贴到低于排骨小头处,以免压迫腓总神经。
在躁部应垫好棉片,以防压迫产生疼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将下肢放在勃郎氏牵引支架上牵引,重量2~4.5公斤,床脚抬高10厘米。
为防足下垂,足底和足背应按上述方法用胶布向上牵引固定,重量0.5公斤,保持踝关节在90左右的位置3.下肢也可用托马氏牵引支架牵引,方法同前。
手法整复操作规范1.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2.怀疑骨折者,可照x-ray确诊诊断,再行复位。
3.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4.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5.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6.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服贴外用药。
7.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记录。
8.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9.礼筋手法:舒筋活络、活络关节。
10.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11.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12.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13.练功疗法。
骨伤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骨伤科各种医疗技术操作规范1、手法整复、推拿治疗一、目的:骨伤科正骨手法整复骨折或关节错位,推拿理筋手法施术于穴位产生平衡阴阳,补虚泻实,调理气血及缓解疼痛的目的。
二、适应症:(一)骨折。
(二)脱臼。
(三)筋伤。
(四)骨病。
(五)伤科杂症。
(六)神经系统疾患:脑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颈臂神经症候群、坐骨性神经痛。
(七)肌肉、骨关节疾病:网球肘、冷冻肩(五十肩)、下背痛、骨关节炎、肌肉酸痛。
三、禁忌:过饱、过饿、特别疲劳、酒醉等不宜过重手法,怀孕者应告知医师。
四、用物准备:诊疗床或坐椅、无菌口腔棉枝、75%酒精、优碘、生理食盐水、换药车、纱布、副木、棉卷、骨折换药医材、治疗巾、红外灯、常备外用药紫云膏、金创膏等。
五、方法(一)经望、闻、问、切确诊病人,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并取得病人同意。
(二)怀疑骨折者,可照x- ray确定诊断,再行复位。
(三)拉上围帘,协助病人选择合宜体位。
在患处或治疗相关部位进行开功舒缓手法。
(四)进行中医骨伤科手法整复与推拿。
(五)进行缓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药包扎则在患处敷贴外用药。
(七)初诊病人及遇异常特殊状况,应有护理纪录。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碰触、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收展旋转回绕、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络、活络关节。
(十一)夹缚固定:夹板、石膏绷带、胶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伤内治法:损伤三期辨治,按损伤部位辩证施治。
(十三)骨病内治法:消、托、补。
(十四)伤科杂症内治法:发汗解表、养阴清热、固涩收敛、镇纳安神、健脾利湿。
(十五)外治法:敷贴类、搽擦药、熏洗湿敷类、热熨类。
(十六)练功疗法。
六、护理指导:(一)教导病人放松心情,坐或卧应采舒适、能持久之姿势。
(二)告知与施术者合作,勿随意移动体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伤。
(三)施术时间依病情医嘱而定,一般为需5-60分钟。
骨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常见技术操作,确保医疗人员在骨科手术中遵循标准操作程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 术前准备在进行骨科手术前,医疗人员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审查患者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 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性和消毒情况- 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卫生3. 操作规范3.1 骨折固定- 根据骨折类型和位置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如内固定、外固定或石膏固定。
- 在进行骨折固定前,需进行适当的麻醉和准备。
- 操作中应注意创伤和手术区域的清洁,避免感染。
- 在固定完毕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术后固定和护理。
3.2 关节置换- 在进行关节置换手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术前评估,包括关节功能和临床状况。
-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关节置换方法,如全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等。
- 进行手术时应注意关节的解剖结构,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 术后需进行关节功能康复和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3.3 矫形手术- 在进行矫形手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术前评估,包括骨骼情况和病变程度。
-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矫形手术方法,如骨盆矫正、脊柱矫正等。
- 进行手术时应注意骨骼解剖结构,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 术后需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4. 术后护理进行骨科手术后,医疗人员需提供充分的术后护理,包括:-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疼痛情况。
-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对伤口进行消毒和清洁。
- 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和抗生素。
- 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骨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旨在提高骨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医疗人员在操作中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提供必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骨伤科夹板固定技术
夹板部件
1.夹板构造 柳木或杉木块 棉垫 棉布
夹板部件
2.夹板的各种类型
3.扎带
夹板部件
4.衬垫
夹板部件
全 骨 垫
抱 骨 垫
葫 芦 垫
梯 形 垫
塔 形 垫
分 骨 垫
高 低 垫
横 垫
平 垫
固定原理
夹板固定是从肢体的生理 功能出发,通过扎带对夹 板的约束力,压垫对骨折 断端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 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 分利用肢体肌肉收缩活动 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 肢体内部动力因骨折所致 的不平衡重新恢复到平衡。
操作方法
固定前准备工作 夹板 药膏 压垫 扎带 绷带
操作方法
步骤
1、外敷药膏。 2、放置压垫。 3、按放夹板。 4、扎带捆扎固定。 5、调整扎带松紧度。
操作方法
压垫使用方法
A、两垫固定法:适用于 有侧方移位的横断骨折。 骨折复位后,两垫分别 置于两骨折端原有移位 的一侧,以骨折线为界, 两垫不能超过骨折线, 以防骨折再发生侧方移 位。
龙胜各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中医骨伤科 夹板固定技术
欧志学
博士、主任医师
中医骨伤科夹板固定技术
历史渊源 夹板部件 固定原理 适应症 禁忌症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解除时间 典型病例
为表彰夹板治疗骨折的卓越成就,中国邮政1976 年4月9日发行了《医疗卫生科学新成就》邮票。
历史渊源
注意事项
抬高患肢,以利肢体肿胀消退。 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注意肢端动脉的搏动以及
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手指或足趾主动活动。 发现有血液循环障碍,必须及时将扎带放松,如仍未好
转,应拆开绷带,重新包扎。
中医骨伤科科室规章制度
中医骨伤科科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医骨伤科科室的管理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中医骨伤科科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主要负责中医骨伤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科室必须遵守医院的各项管理规定,维护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第三条中医骨伤科科室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必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做到有机结合,提高科室整体水平。
第四条中医骨伤科科室实行科室长负责制,科室长对科室工作全面负责,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五条所有进入本科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科室长的安排和指导,服从科室的工作安排。
第六条科室长对科室的各项工作负有监督责任,确保科室的工作能够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
第七条科室长有权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工作要求和考核,对工作不力的人员进行批评和指导。
第八条科室医务人员应该维护和团结同事,遵守医德医风,维护医院和科室的和谐环境。
第二章科室工作制度第九条科室每天按时上班,下班时间由科室长根据工作安排决定,遵守工作时间的规定。
第十条科室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医生的职责,严格遵守医德医风,不得对患者产生恶意,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第十一条科室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合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第十二条科室医务人员要对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妥善保管,做到使用规范,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第十三条科室医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医疗技术。
第十四条科室医务人员要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十五条科室医务人员之间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科室的整体水平。
第十六条科室医务人员要遵守患者的隐私保密原则,不得泄露患者的隐私信息。
第三章工作流程规定第十七条患者来诊科室医务人员应迅速为患者安排检查和诊断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第十八条患者的诊疗工作应该由主治医生负责,确保患者得到专业和全面的治疗。
第十九条科室医务人员要认真填写患者病历和相关资料,便于医疗质控和患者随访。
骨科诊疗技术操作常规
诊疗常规——骨科专业锁骨骨折【病史采集】1. 及时完成病史的采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内容应包括受伤的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的经过。
【检查】1. 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2. 尤其注意是否合并血气胸;锐利伤还应注意臂丛神经损伤及锁骨下血管的损伤。
3. 应摄锁骨X线片,如果体检怀疑胸腔损伤,应摄胸部X线片以利确诊。
必要时行CT、MRI检查。
4.入院行三大常规、血型RH血型、凝血五项、感染四项、肝功、肾功、血糖、电解质、心电图、B超等,拟手术的病人有必要时行风湿四项、输血前三项检查,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行心脏彩超和血脂六项、心肌酶谱检查等。
【诊断】1. 有明确的外伤史。
2. 伤处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有时局部隆起,伤侧肩及上臂拒动;局部压痛,有的可能触及到骨折端,可能触及骨擦感。
由伤侧肩向锁骨方向纵向叩击痛阳性。
3. 锁骨X线片可显示锁骨骨折及其移位情况。
【治疗原则】1. 手法复位:锁骨固定带或横“8”字石膏固定4周。
无移位或青枝骨折可直接用上法固定3周后拍摄X线片,骨折愈合可去除外固定。
2. 手术治疗:对锁骨骨折移位严重,骨折片刺破锁骨下血管或臂丛神经或胸膜顶,则在手术检查的同时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牢固内固定。
也可根据患者的要求施行手术,常规使用锁骨重建钢板。
3.围手术期:麻醉前1小时用一次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4.术后预防性应用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3至5天(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术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
术后3天内常规复查手术部位x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1次。
术后3天复查血常规,各项检查如有异常随时复查。
5. 一旦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如术后持续发热,伤口疼痛、肿胀,白细胞增高,可考虑应用抗生素,作为治疗感染,应选用广谱,高效及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而且要有足够的剂量,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与全身支持疗法,当发现切口有脓性液时,应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采用切开引流或闭合冲洗的方法,将脓性液排除。
(完整版)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一.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前准备]1.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
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8.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
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
(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9.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牵引术[适应证]1.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
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2.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
如颈椎骨折脱位。
3.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4.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骨牵引一定义:直接固定到骨骼上施行的牵引。
二器材:穿刺针和牵引弓及其它牵引装置。
穿刺针有克氏针和斯氏针之分。
克氏针细,光滑,容易穿过骨质,软组织损伤和感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牵引弓选用不当,会造成旋转,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切割作用,应选用张力性牵引弓与之相匹配;斯氏针相对较粗,分为光滑和带螺纹两种,不需张力性牵引弓便可保持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骨牵引一、穿针原则1、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2、熟悉穿针部位的血管神经走行。
原则是在重要结构的一侧穿针,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的结果。
3、遵循无菌操作的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4、麻醉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告知病人完全将骨膜阻滞是困难的,在操作中可能会有疼痛。
5、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小尖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再行穿针,针眼处每日以酒精消毒,可减少针道的感染。
6、尽量用手摇钻而不用动力钻,以避免高温高热造成骨坏死。
7、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避免损伤骺板,理想的穿刺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
8、不要破坏骨折血肿以免人为将闭合骨折变为开放状态。
9、不要穿入关节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
10、其它如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要选择合适的牵引弓;牵引的力线要与骨折的纵轴一致;要注意牵引重量,不要过牵;随时给予X线检查。
二、常用部位骨牵引1、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内穿针。
2、跟骨外踝顶点下2㎝,再向后2㎝或内踝顶点下3㎝,由内向外穿针。
3、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4、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⒈5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5、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的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划线的交点。
皮牵引一、牵引机制将胶布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二、牵引方法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的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肢体远端10㎝。
也有特制的泡沫塑料带牵引。
三、注意事项1、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的、暂时的治疗手段;2、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祛除污物;3、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4、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具体因人而异;5、抬高患肢,防止水肿;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五、常用皮牵引1、上肢皮牵引;2、下肢皮牵引。
石膏固定一、适应证1、用于骨折,脱位,韧带损伤和关节感染性疾病,用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2、用于稳定脊柱和下肢骨折,早期活动;3、用来稳定固定关节,改善功能,比如桡神经损伤引起的腕下垂等;4、矫正畸形。
比如用于畸形足和关节挛缩的治疗;5、预防畸形,用于神经肌肉不平衡和脊柱侧凸患者。
二、原则石膏固定的原则有二:1、三点固定原则术者在肢体的两端用力塑形,第三个点则位于石膏定点的对侧。
骨膜和其它软组织一般要求位于石膏夹板的凸侧来增加石膏的稳定性。
2、水压原则如果一桶水放在一个坚硬的容器里,容器可克服水自身的重力而保持水的高度不变。
在胫骨骨折时,如果石膏强度足够的话,那么在复位固定后,利用水压原则,长度就不会丢失。
三、注意事项1、内置薄层衬垫,保护骨突起部位;2、水温适宜,以25~30℃最佳;3、待气泡完全停止排逸再排水,手握石膏绷带两端向中间挤压,减少石膏丢失;4、石膏绷带贴着肢体向前推缠,边缠边抹,松紧适宜;5、100°~90°方法:如果欲将关节固定于90°屈曲位,则绑缠石膏时应屈曲100°,塑形前将其恢复至90°;6、石膏厚度根据石膏绷带质量和性能而定,应掌握厚薄适宜;7、石膏固定应包括邻近上下关节,避免过长或过短;如胫骨骨折后石膏固定,应包括踝关节;8、留出肢体末端观察血液循环;9、一般固定关节于功能位,个别骨折为了防止复位后再移位,需要将关节固定于非功能位,但在两周左右初步愈合后,需要及早改为功能位固定;10、石膏固定完毕,需在石膏上注明骨折情况和固定日期;11、交代患者注意事项,患肢抬高,锻炼未固定的关节、肌肉功能。
如出现肢体肿胀、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及时就诊。
小夹板的制作和应用一、夹板夹板是局部外固定的主要用具。
应具备以下三种性能:⑴塑性:夹板可弯曲成各种形状,一适应肢体各部外形,符合肢体的生理弧度。
⑵韧性:能有足够的支持力,承担得起肢体的重力,起到外固定的支架作用,不致弯曲、劈裂和折断。
⑶弹性:能适应肢体肌肉收缩和舒张所产生的肢体内部压力的变化。
并由此通过夹板的弹性将力量作用于骨折端,发挥持续复位作用。
二、夹板的材料与制作夹板的材料以就地取材为宜,凡具有以上三种性能者均可应用。
在我处以地产柳木为材料。
根据各部位骨折所用夹板的规格要求,制作出大小合适之夹板,抛光打圆塑形,内粘毡垫,外套步套,备用。
三、纸压垫选用质地柔韧的毛头纸折叠而成。
能维持一定体形,又有一定的支持力,能吸水,可散热,对皮肤无刺激作用。
常用的有以下9种形状:1、平垫:适用于肢体平坦的部位,多用于骨干部。
2、塔形垫:适用于关节凹陷处,如肘、踝关节。
3、梯形垫:适用于肢体斜坡处,如肘后部、族踝部。
4、高低垫:适用于锁骨或复位后固定不稳的桡、尺骨。
5、抱骨垫:呈半月状,用于髌骨骨折。
6、葫芦垫:适用于桡骨头脱位时。
7、横垫:用于桡骨下端骨折。
8、合骨垫:用于下尺桡关节分离时。
9、分骨垫:用于前臂桡尺骨骨折等。
四、布带宽1.5~2㎝,用双层白布或4~6层绷带缝成,大腿用宽厚布带,上肢用窄薄布带。
五、应用在手法复位骨折后,按下列步骤行夹板固定:1、外敷或贴消肿止痛膏药,再以绷带均匀缠绕患肢,切勿加压;2、放置纸垫:将选好的纸垫,准确地放在骨折的适当部位,正确运用各种类型的纸压垫,并按两点加压,三点加压,错对加压等方法作用于骨折端。
3、安放夹板:按照各部位的具体要求,依次安放选好的夹板,由助手扶托固定。
4、捆绑布带:夹板外缠绷带后以四条布带捆绑夹板。
近侧端一道留在最后。
捆绑时先将布带双折对齐,平均用力缠绕两周。
检查布带的松紧度,要求布带在捆紧后能不费力地在夹板上下移动1㎝为宜。
六、固定后病人的护理:⑴搬送病人:夹板固定后要防止因肢体重量而致骨折移位。
⑵抬高患肢,观察肢体血运:注意肢体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如发现肢端肿胀,疼痛,温度下降,颜色发青,知觉麻木,伸屈活动障碍且伴发剧痛者应即使处理,否则,肢体有发生缺血性挛缩的危险。
⑶调整布带:一般在复位四日内,患肢肿胀有加重趋势,应每日将布带放松一点,保持1㎝左右的正常移动度。
以后肢体肿胀渐轻,布带会变松,应每日捆紧一点。
两周后肿胀消退,夹板固定趋向平稳。
⑷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最初一周内应复查X线片,如骨折有变位或纸压垫及夹板有移位,应即使调整。
⑸两周后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应每周门诊复查一次,直至骨折临床愈合。
⑹及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活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⑺骨折临床愈合日期即为解除外固定日期。
外固定架技术一、定义将骨折的远近两端用骨针或钉穿过,在皮肤外将穿过骨折两端的骨针固定在外固定架上,从而达到使骨折对位和固定的目的,即为外固定架技术。
二、作用1、能保持骨折端的良好对位;2、可牵开骨折两端以延长肢体;3、可利用加压技术,促进骨折愈合;4、可以纠正早期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畸形。
三、适应证1、开放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病人的转送,方便伤口处理;2、治疗骨不连;3、肢体延长术;4、多段骨折;5、不稳定的粉碎骨折;6、关节融合术。
四、种类1、单边式半针外固定架;2、双边式骨外固定架;3、四边式骨外固定架;4、半环、全环与三角式骨外固定架。
五、使用方法1、熟悉解剖,避免损伤重要血管与神经;2、严格无菌操作,针口处应用酒精敷料包扎;3、慎选穿针的粗细及穿针部位,不能离骨折端太近或太远;4、穿针在局麻下进行,穿针时宜使用慢速钻进针;5、应每天检查外固定架连接部位有无松动以及针眼处有无感染;6、根据骨折情况,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内固定技术内固定技术在骨科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四肢、骨盆及脊柱疾患的前后路内固定。
一、骨折常用内固定物的种类及适应症1、螺钉⑴种类:包括:①普通螺钉;②加压螺钉;③生物可吸收螺钉。
⑵适应症:常与接骨板联合应用,固定各种骨折、少数情况下,单独应用就能达到稳定骨折的目的,获得满意的效果,如内踝撕脱骨折、肱骨内髁骨折等。
2、接骨板⑴种类:①普通接骨板,种类较多,多为钴铬合金制成;②加压接骨板。
⑵适应症: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形态等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接骨板进行固定。
骨折线的两端应分别以2~4枚螺钉固定,且应离开粉碎性的骨折线,螺钉必须穿过两侧的骨皮质。
3、髓内针⑴种类:①V形与梅花髓内针;②带锁髓内针;③弹性髓内针;④加压髓内针。
⑵适应症:应用于治疗各种长管状骨的新鲜骨折、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以及病理性骨折,另外也适用于良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须行大块植骨的患者。
4、不锈钢丝主要用于治疗髌骨骨折、尺骨鹰嘴、股骨大转子等骨折,行钢丝张力带内固定,还可用于捆绑粉碎性骨折。
5、骨圆针选择各种粗细不同的骨圆针,用于治疗各种掌骨和指骨骨折以及不适宜用螺钉固定的骨碎片,粗的骨圆针可用于骨牵引。
二、脊柱内固定器械1、脊柱前路内固定器械及适应症:⑴种类:前路内固定物包括各种前路钢板、椎体螺钉、椎间融合器、人工椎体等。
⑵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脊柱骨折前方减压术后、椎体肿瘤切除术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后、前方植骨不稳定以及脊柱畸形矫形等的内固定。
2、脊柱后路内固定器械及适应症:⑴种类:种类繁多,主要有:椎弓根螺钉、椎弓根钩以及各种撑开、加压系统。
⑵适应症:主要用于脊柱畸形的矫正、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脊柱骨折以及脊柱不稳定的内固定系统。
关节穿刺及引流一、定义关节穿刺及引流是一项有创检查和治疗方法,在局麻下进行,需根据需要准备不同型号的穿刺针,套管针及注射器,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
二、适应症1、四肢关节积液,积脓须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或引流,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2、需行关节腔造影术以了解关节软骨或骨端的变化。
三、各关节穿刺部位及方法1、肩关节穿刺术患肢轻度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位,于肱骨小结节与喙突之间垂直刺入关节腔。
也可以从喙突尖下外侧三角肌前缘,向后外方向刺入关节腔。
2、肘关节穿刺术肘关节屈曲90°,紧依桡骨小头近侧,于其后外方向前下进针。
也可在尺骨鹰嘴顶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向内前方刺入。
还可经尺骨鹰嘴上方,经肱三头肌腱向前下方刺入关节腔。
3、腕关节穿刺术经尺骨茎突侧面下方,垂直向内下进针,也可在桡侧进行,但需避免损伤桡动脉。
4、髋关节穿刺术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腹股沟韧带下2㎝,股动脉的外侧垂直进针,也可取下肢内旋位,从股骨大转子上缘平行,经股骨颈向内上方刺入。
5、膝关节穿刺术髌骨四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均可穿刺,标准穿刺点在髌骨外上方及髌骨内外侧下方,可通过此三点做穿刺及经套管针安置引流冲洗管。
6、踝关节穿刺术紧贴内外踝尖部,向内上方进针,经踝部与相邻的距骨之间刺入关节腔。
四、操作注意事项1、应边进针边回抽,如抽到新鲜血液,应退针少许,改换穿刺方向再进针;2、对抽出的关节液作肉眼观察,各种镜下及细菌培养检查;3、关节腔有明显积液者,应尽量抽尽积液,局部加压包扎,适当予以固定;4、关节腔内注射激素不应超过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