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闸枢纽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闸枢纽简介
一、基本情况
蚌埠闸枢纽工程位于淮河中游蚌埠市西郊,距蚌埠市约6km,流域面积12.1万km2。
具有防洪、蓄水灌溉、航运、发电、城市供水等多种功能。
该工程始建于1958年底,1962年基本竣工。
1970~1973年增建南岸分洪道,1984~1987年续建水电站二期工程,2000年8月~2003年11月兴建左岸12孔节制闸扩建工程。
工程由40孔新老节制闸、船闸、水力发电站、分洪道四部分组成。
工程设计洪水位闸上23.22m,闸下23.10m;设计流量13000 m3/s(其中老节制闸8650 m3/s,分洪道1060 m3/s,新节制闸3410 m3/s);闸上蓄水近期17.50m(±0.20m),干旱或用水高峰时可抬高到18.00m;设计灌溉面积884万亩,其中沿淮200万亩,补充灌溉区684万亩。
1、28孔节制闸
1958年10月开工,1960年5月1日竣工。
闸型为高开敞式实用堰,闸身全长336m,共28孔,每孔净宽10m,扇弧形钢闸门,底板高程10.0m,堰顶高程12.0m。
2、12孔节制闸
2000年8月10日开工,2003年5月建成并交付使用,2003年11月10日竣工验收。
新老闸轴线一致,中心距396.8m,共12孔,每孔净宽10m,扇弧形钢闸门,开敞式结构,宽顶堰型,底板高程9.123m,闸室长度25m,总宽141.7m。
3、船闸
1959年12月1日开工,1961年10月1日竣工。
三级航道,闸室尺寸为195m×15.4m,最大通航能力1000吨级。
上游门坎高程13.6m,下游门坎高程9.2m,闸室底板高程9.2m。
上下闸首为人字形钢闸门,输水洞为直升式平板钢闸门,启闭机为油压式启闭机。
4、水电站
一期工程1958年10月施工,二期工程1984年10月~1987年4月施工,河床式水电站。
装机6台,每台800千瓦,总容量48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974万千瓦时,实际年发电量2500万千瓦时左右。
5、分洪道
1970年6月开工,1973年9月竣工,共9孔,总宽为314m。
分洪道为自然漫滩溢洪式,当闸上水位超过19.0m时,自然漫滩分洪。
二、历年加固及大修情况
1、节制闸
1965、1985~1987年更换铰链铰座。
1971年节制闸下游防冲效能加固,完成水下抛石8670m3。
1973~1974年将原闸门弧形钢架木面板更换为弧形钢架钢丝网薄壳水泥面板。
1991~2000年起陆续将弧形钢架钢丝网薄壳水泥面板闸门进行更换,至1997年更换了12扇;1998年更换6扇,1999年更换8扇,2000年更换2扇。
2003年9月~2007年老闸除险加固,主要内容为:拆除重建公路桥、工作桥、检修便桥,新建启闭机房,更换侧导板,增加底坎埋件,更新启闭机,实现闸门自动监控系统。
2、船闸
1965年将上闸槛从14.20m高程降低至13.60m,增建闸室浆砌石导航架。
1979年将船闸人字门木面板更换为钢面板。
1981年船闸大修,将卷扬式启闭机更换为液压启闭机,检修上下游人字门,更换四扇输水门,检修闸室系船链,改建上下游启闭机房,增做上下游检修门槽。
1995年船闸大修,更换下游人字门,检修上游人字门及四扇输水门,更换下游启闭机阀件,将系船链更换为系船钩。
三、存在问题
1、船闸在枯水季节不能保证正常通航。
2、船闸上游人字门建成后使用至今,局部梁系变形、锈蚀严重,输水洞门局部变形、锈蚀严重。
3、液压启闭机为80年代早期产品,设备老化、陈旧。
4、船闸闸室底板抗浮稳定系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5、上下游引河无待航设施。
6、分洪桥原设计标准下主拱圈截面承载力和地震情况下拱脚处主拱圈截面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分洪道进口无溢流设施,上下游岸坡无护砌,造成一定的冲刷。
龙河口水库
龙河口水库,又名万佛湖,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航运、养鱼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区重要水源地之一。
位于杭埠河上游舒城县万佛湖镇。
1958 年11月动工兴建,1961年4月停工,1966年复工,1970年基本建成。
2001年-2007年完成除险加固。
下游24千米处有206国道,47千米处有合九铁路和合安高速公路,56千米处有合铜高速公路。
1.1水库范围
水库坝址坐落在安徽省舒城县九井南4千米处的杭埠河上游龙河口地方,因坝址以上有龙河(又名乌沙河)与晓天河汇流于龙河口而得名,水库控制的流域面积为1120平方千米,东经116°45′,北纬31°18′。
为湖泊型水库,回水长度较小,回水皆在舒城县境内。
1.2自然环境
水库库区处于淮阳地质北缘,地层大都属太古片麻岩,变质很深,岩性与构造复杂。
流域上游山区土壤多为麻骨土、砂土,水库四周土壤多为砂壤土、粘土。
境内主要产水稻、小麦等作物。
水库流域长度48.9千米,流域坡度5.83分米每平方千米。
上游有晓天河、龙河、滑石河、滑水河、五桥河、胡家河等10余条河溪直接汇入水库。
其中,晓天河河长64.8千米,流域面积632平方千米,河道坡度6.2‰;龙河河长41.7千米,流域面积200平方千米,河道坡度5.34‰;滑石河河长29.0千米,流域面积139平方千米,河道坡度6.40‰。
水库控制流域内土地以山场为主,山场面积占流域面积的76.8%,特用地次之占10.9%,农耕地和水面分别为6.2%、6.1%。
植被率为49.5%,塘坝率2.12 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
水库控制流域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气温15.6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40.6摄氏度、最低气温-10.3摄氏度,多年平均无霜期223天。
水库控制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449毫米(1954年~2001年),汛期6~9月降水量745毫米,占年总量51%。
最大年降水量 2189 毫米(1954年),最大月降水量824毫米(1969年7月),最大日雨量218.2毫米(1991年7月10日)。
多年平均蒸发量903毫米(1960-2001年)。
1.3水库来水来沙特征
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流量29.1立方米每秒(1954年~2001年),年径流总量9.13亿立方米(1954年-2001年)。
最大年径流量18.13亿立方米(1954年);最大月径流量8.9亿立方米(1969年7月)。
建库前实测最大河道流量5610立方米每秒(1956年8月3日),建库后推算最大入库洪峰流量10320立方米每秒(1969年7月14日)。
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为9.134亿立方米,最大年来水量为17.183亿立方米(1991年),最小年来水量为3.873亿立方米(1978年),最大年实测出库流量2150立方米每秒,(1969年7月),最小年出库流量为,最大月平均入库流量343立方米每秒(1969年7月),最小月平均入库流量为0(1988年12月)。
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为:1-3月为1.526亿立方米,4-6月为3.173亿立方米,7-9月为3.377亿立方米,10-12月为1.057亿立方米。
1956年、1978年、1984年曾进行过三次库区淤积测量,水库自建成至1984年淤积总量3490万立方米。
水库泥沙主要来自晓天河、龙河、滑石河,其中晓天河输入泥沙量为1670万立方米,占淤积总量的48%。
1. 4开发目标和主要效益
杭埠河历史上属灾害性天然河流。
公元1648至1948年300年间,发生水旱灾害130次,几乎两年就发生1次灾害。
建库前,上游连续降雨100毫米左右就要破圩成灾。
1954年6月24日,日降水量118毫米,龙河口处流量2120立方米每秒,下游破圩成灾达7万亩(0.47万公顷)。
自水库建成至1988年止,进库流量大于1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计有143次。
1969年7月14日,日降水量达216.5毫米,入库洪峰达10320立方米每秒,最高洪水位69.94米(7月17日),经水库调蓄仅下泄最大流量 215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79.2%。
1975年8月的洪水,最大进库流量3380立方米每秒,下泄流量仅32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90%。
1980年7月,最大进库流量3100立方米每秒,全部拦蓄无水下泄。
1991年7月,水库流域连续降雨12天,最大日雨量达218.2毫米(7月10日流域面雨量),入库洪峰为6310立方米每秒,经水库调蓄,最高洪水位69.76米(7月11日),最大下泄流量为2010立方米每秒。
由于水库拦洪削峰,为杭埠河错峰赢得了时间,大大减轻了下游洪涝损失,水库的防洪效益显著。
龙河口水库是杭埠河灌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地。
杭埠河灌区以杭埠河为界,分左右两片,分别有杭淠干渠、舒庐干渠通过梅岭进水闸、牛角冲进水闸自水库引水。
龙河口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55万亩(10.33万公顷),灌溉保证率80%。
其中杭淠干渠55万亩(3.67万公顷),舒庐干渠100万亩(6.67万公顷)。
杭淠干渠设计灌溉流量为45立方米每秒,主要承担舒城、六安部分农田的灌溉任务;舒庐干渠设计灌溉流量为55立方米每秒,主要承担舒城、庐江部分农田的灌溉任务。
自建库至2009年底,共拦蓄流量大于每秒1500立方米洪峰24次,防洪减灾效益约149亿元,为下游的抗旱保丰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水库库面宽阔,且库汊较多,水质好,适宜发展渔业生产,可养鱼水面6万亩(0.4万公顷)。
1960年成立了水库渔场,从事繁殖、饲养、捕捞一条龙生产。
1980年后增设养殖场、水上捕捞队和网箱养殖队,向科学化养殖方向发展。
水库已养鱼水面4.5万亩(0.3万公顷),占可养水面的75%。
(经济效益归属地方政府)
龙河口水库东西长25千米,南北约5千米,库周边村庄较多,建库后即建立了运输客货船队,开辟水上航道6条,其中从水库北岸至水库南岸主要有高峰、五桥、三江三条主要航线。
每天运载200多人,几十吨沙石和其他货物。
水上航运的发展,促进了沿岸人民的交流往来,繁荣了经济。
(经济效益归属地方政府)
舒庐、杭淠两干渠进水后水位落差在1~16米之间,水库实际年均灌溉放水约5.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2500万千瓦。
干支渠上已建水电站和水轮泵站30座,装机34台5313千瓦。
1987年冬,梅岭水电站动工兴建,1989年4月28日建成,装机2台,每台容量16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975万千瓦时(经济效益归属地方政府)。
2004年8月,兴建牛角冲水电站,装机2台,总容量32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037万千瓦时,2005年并网发电。
为了利用水库优质水源,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率,2004年11月兴建了日供水量为10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
自来水厂厂址位于龙河口水库坝中山,2005年5月投入使用。
龙河口水库环湖皆山,一碧万顷。
1997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国家绿化委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称号,2000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和首批十八家“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200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已跻身“安徽省十大旅游景区”第三位,被誉为“合肥市的后花园”。
水库中心地带现有大中型宾馆10多个,商铺60多个,游船100多艘。
有徽州建筑文化精品“徽萃山林”、民族共融的“风情岛”、精致园林的“燕子岛”、深蕴禅机的“万佛岛”、古韵悠长的“梅仙岛”等10多个观光景点。
有名茶“舒城小兰花”“白霜雾毫”,万佛湖花白鲢、板栗、油茶、食用菌等土特产资源(经济效益归属地方政府)。
还有依柏穿松满目翠、凭栏推窗一湖清的四星级酒店“金水湾度假村”(合股)。
1.5水库特征
水库设计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2级建筑物进行除险加固设计;永久挡水和泄水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东、西大坝的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0年一遇;副坝、斗笠冲溢洪道、进水闸的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溢洪道消能防冲设施的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非常溢洪道启用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
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设计地震烈度为7度,主要建筑物按7度地震设防。
龙河口水库属年调节性水库。
水库正常蓄水位
68.3m,总库容9.03亿立方米。
水库设计洪水位72.64米,校核洪水位75.04米。
死水位53.0米,死库容0.502亿立方米。
水库水位达汛限水位65.5米时,蓄水3.91亿立方米,水库水面面积达41.57 平方千米。
水库防洪库容3.866亿立方米,调洪库容3.869亿立方米。
防洪保护面积500平方千米,相应耕地面积53万亩(3.53万公顷)。
保护100多万人口和合九铁路、206国道、合铜高级公路的安全。
水质良好,为Ⅱ类水质
1. 6主要建筑物
龙河口水库枢纽工程由东大坝、西大坝、斗笠冲溢洪道、梅岭进水闸、牛角冲进水闸、凤凰冲和门坎石非常溢洪道及寺冲等八座副坝组成。
各枢纽建筑物分布于水库东北岸长约14千米的范围内。
东、西大坝为水库主坝,坝型是粘土心墙砂壳坝,按二级建筑物设计,设计抗震烈度为7度,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
东、西大坝之间相隔一座小山,名曰坝中山。
东大坝坝长320米,坝顶高程75.8米,最大坝高33.8米;西大坝坝顶长280米,坝顶高程75.8米,最大坝高32.4米。
梅岭进水闸位于西大坝左侧,是杭淠干渠渠首闸,按三级建筑物设计,深孔拱涵结构,设4个引水底涵,设计流量为94立方米每秒,1987年两边孔改为发电孔。
牛角冲进水闸位于水库非常溢洪道右侧,是舒庐干渠渠首闸,按三级建筑物设计,采用土石混合坝下设钢筋混凝土放水涵洞的结构型式,进口段为2孔,出口段为单孔,设计流量70立方米/秒。
2004年在出口段增加三岔管段,将单孔分为三孔,左边两孔为发电孔,右边一孔为灌溉孔。
斗笠冲溢洪道位于东大坝右侧约1千米处,按二级建筑物设计,采用闸门控制溢流堰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最大泄洪能力为4468立方米每秒。
距溢洪闸下游330米处,建有二道坝,坝顶高程59米,过水宽度45米。
非常溢洪道有凤凰冲、门坎石两处,位于斗笠冲溢洪道与牛角冲进水闸之间。
凤凰冲开挖宽度为100米,门坎石开挖宽度为50米,皆为自溃式粘土斜墙砂坝,坝顶高程73.5米,两处合计最大泄量4118立方米每秒。
副坝共8座,均为均质土坝,从西向东分布为大塘埂、磨枪冲、落花冲、寺冲、关口、牛角冲(原名牛角姥)、马蹄岗、杜小房,坝顶高程均在75.5 米。
大房郢水库
大房郢水库位于巢湖水系南淝河支流四里河上,坝址距合肥市中心5km,是以城市防洪为主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水库于2001年12月兴建,2003年11月完工,集水面积184km2,总库容1.84亿m3,枢纽建筑物由主坝、副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泄水涵洞等构成,大坝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坝顶高程34m,主坝长2134.8m,副坝长1703m,非常溢洪道道底高程28.5m,最大泄洪量1536m3/s。
董铺、大房郢水库连通管工程于2004年底完工,便于两库联合调度运行,可将合肥市的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同时城市供水能力由40万m3提高到85万m3。
1998年投资300多万元兴建的自动化监控中心,运用遥感遥测和计算机控制技术适时准确地掌握了两库雨情、水情、供水量等相关水文资料,为科学调度水库,充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科学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