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 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学》PPT课件
![第十三章 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89398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4.png)
则; ○ (2)公平税负、合理负担原则; ○ (3)促进竞争、提高效率原则; ○ (4)简便易行原则。
第三节 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
(二)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 目前我国税收执法机构主要有财政部、国家税 务总局、海关总署等。
(三)税务机构设置
○ 1.国家税务局系统 ○ 2.地方税务局系统
第三节 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
(一)分税制的实质
○ 分税制实质上就是为了有效处理中央政府和地 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
第三节 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
(二)分税制的划分原则
○ 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正确划分立法权是 首要问题。
○ 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正确界定立法权 的优先权也,对于正确处理中央政 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和税收分配关系、 对于加强税制建设有特殊的含意。
税收管理体制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概括为 三个方面的税收管理权:立法权、执法权和 税收利益分配权。
第一节 税收管理体制概述
二、实现税收管理体制法律化的必要性
(一)这是税收管理权的物质利益性的要求 (二)税收管理权行使的后果要求有相应的
法律予以约束 (三)税收管理体制的稳定性要求有法律保
证
第二节 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一、统收统支时期的税收管理体制 二、统一税政、分级管理时期的税收管理体
制
(一)1958年的税收管理体制 (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税收管理体制 (三)1970年的税收管理体制 (四)1977年的税收管理体制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税收管理体制
第三节 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
一、分税制的实质、划分原则及依据
第十三章 税收管理体制
第一节 税收管理体制概述
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及核心内容
第三节 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
(二)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 目前我国税收执法机构主要有财政部、国家税 务总局、海关总署等。
(三)税务机构设置
○ 1.国家税务局系统 ○ 2.地方税务局系统
第三节 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
(一)分税制的实质
○ 分税制实质上就是为了有效处理中央政府和地 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
第三节 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
(二)分税制的划分原则
○ 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正确划分立法权是 首要问题。
○ 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正确界定立法权 的优先权也,对于正确处理中央政 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和税收分配关系、 对于加强税制建设有特殊的含意。
税收管理体制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概括为 三个方面的税收管理权:立法权、执法权和 税收利益分配权。
第一节 税收管理体制概述
二、实现税收管理体制法律化的必要性
(一)这是税收管理权的物质利益性的要求 (二)税收管理权行使的后果要求有相应的
法律予以约束 (三)税收管理体制的稳定性要求有法律保
证
第二节 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一、统收统支时期的税收管理体制 二、统一税政、分级管理时期的税收管理体
制
(一)1958年的税收管理体制 (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税收管理体制 (三)1970年的税收管理体制 (四)1977年的税收管理体制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税收管理体制
第三节 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
一、分税制的实质、划分原则及依据
第十三章 税收管理体制
第一节 税收管理体制概述
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及核心内容
税收知识普及ppt课件
![税收知识普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dcf5a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8.png)
五、税收的职能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税收的职 能作用也在不断扩大,现在税收主要有筹集收入、 调控经济、调节分配三大职能。
五、税收的职能
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最主要、最有效,最可靠。 我国的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 收入的90%以上。
五、税收的职能
2、税收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法律、法规政策来确 定征与不征,征多征少,从而调控经济总量, 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节地区、行业差 距,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再如,引导消 费,保护资源和环境等。
三、税收的来和去
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公民福利: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四、税收大家庭
❖ 货物和劳务税: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车辆购置税、关税
❖ 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 财产税:
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 车船税、船舶吨税、契税、资 源税
二、什么是税收
◎ 税收就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 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 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 在我国,税收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 史了。追根溯源,税收的历史跟国家一 样久远 。
三、税收的来和去
◎ 税收来源于社会剩余产品,是社会剩余 产品的一部分,是广大劳动人民生产创造出 来的。也就是说,税收是由广大纳税人缴纳 的。 ◎ 当然这个纳税人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可 以是企业也可以是普通的自然人。 ◎ 因此说,税收最终来源于我们每个人, 大家都在为国家税收收入作着贡献。
消费税:
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消费品 再征收一道消费税。
第五章 消费税 《税收学》PPT课件
![第五章 消费税 《税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25347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7.png)
第五章 消费税
第一节 消费税的基本要素
一、消费税的特点
(一)征税范围具有选择性 (二)征税环节具有单一性 (三)征税收入具有稳定性 (四)税负具有转嫁性 (五)减免税权限具有高度集中性
第一节 消费税的基本要素
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一)烟 (二)酒及酒精 (三)化妆品 (四)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五)鞭炮、焰火 (六)高尔夫球及球具 (七)高档手表
第一节 消费税的基本要素
(八)游艇 (九)木制一次性筷子 (十)实木地板 (十一)成品油 (十二)汽车轮胎 (十三)摩托车 (十四)小汽车
第一节 消费税的基本要素
三、消费税的纳税人
消费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消费税暂行条 例》规定的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第一节 消费税的基本要素
四、消费税的税率
消费税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 以适应不同应税消费品的实际情况,共设置 了14个税目,在其中的部分税目下又设置了 若干个子目。
第二节 消费税的计算
一、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计算方法
(一)销售额的确定 (二)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三)应税消费品连同包装物销售计税的规
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 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固 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第三节 消费税的申报与缴纳
四、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五、消费税的征收机关
消费税由国家税务局系统所属征收管理机关 征收,进口货物的消费税由海关代征。
(三)代收代缴税款的规定
第二节 消费税的计算
六、外购或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 扣除的计算办法
七、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八、金银首饰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第一节 消费税的基本要素
一、消费税的特点
(一)征税范围具有选择性 (二)征税环节具有单一性 (三)征税收入具有稳定性 (四)税负具有转嫁性 (五)减免税权限具有高度集中性
第一节 消费税的基本要素
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一)烟 (二)酒及酒精 (三)化妆品 (四)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五)鞭炮、焰火 (六)高尔夫球及球具 (七)高档手表
第一节 消费税的基本要素
(八)游艇 (九)木制一次性筷子 (十)实木地板 (十一)成品油 (十二)汽车轮胎 (十三)摩托车 (十四)小汽车
第一节 消费税的基本要素
三、消费税的纳税人
消费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消费税暂行条 例》规定的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第一节 消费税的基本要素
四、消费税的税率
消费税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 以适应不同应税消费品的实际情况,共设置 了14个税目,在其中的部分税目下又设置了 若干个子目。
第二节 消费税的计算
一、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计算方法
(一)销售额的确定 (二)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三)应税消费品连同包装物销售计税的规
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 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固 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第三节 消费税的申报与缴纳
四、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五、消费税的征收机关
消费税由国家税务局系统所属征收管理机关 征收,进口货物的消费税由海关代征。
(三)代收代缴税款的规定
第二节 消费税的计算
六、外购或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 扣除的计算办法
七、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八、金银首饰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第十二章 行为课税 《税收学》PPT课件
![第十二章 行为课税 《税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3c22b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e.png)
第十三章 行为课税
第一节 行为课税的性质
一、行为课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二、行为课税的性质
行为课税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出于特定社会目的课征并有指定用途的税
收。 2.出于特定经济目的而课征的税收。 3.出于财政目的而课征的税收。
第一节 行为课税的性质
三、行为课税的特点
1.针对性较强。 2.税源较分散。 3.税种设置较灵活。
第三节 印花税
○ 7.对农牧业保险合同免税。 ○ 8.对特殊货运凭证免税。 ○ 9.自2008年3月1日起,对个人出租、承租住房
签订的租赁合同,免征印花税。
第三节 印花税
(二)印花税的纳税办法
○ 1.自行贴花办法 ○ 2.汇贴或汇缴办法 ○ 3.委托代征办法
(三)印花税的纳税环节 (四)印花税的纳税地点与征收机关
第四节 车辆购置税
一、车辆购置税的征税范围 二、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人 三、车辆购置税的税率
第四节 车辆购置税
四、车辆购置税的计算
(一)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依据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车辆购置税的申报与缴纳
(一)车辆购置税的减免税 (二)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三)车辆购置税的纳税地点与征收机关
位、学校所立的书据免税。 ○ 3.对国家指定的收购部门与村民委员会、农民
个人书立的农副产品收购合同免税。
第三节 印花税
○ 4.对无息、贴息贷款合同免税。 ○ 5.对外国政府或者国际金融组织向我国政府及
国家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所书立的合同免税。 ○ 6.对房地产管理部门与个人签订的用于生活居
住的租赁合同免税。
第五节 土地增值税
一、土地增值税的征税对象和范围
这一征税范围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土地增值税只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地
第一节 行为课税的性质
一、行为课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二、行为课税的性质
行为课税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出于特定社会目的课征并有指定用途的税
收。 2.出于特定经济目的而课征的税收。 3.出于财政目的而课征的税收。
第一节 行为课税的性质
三、行为课税的特点
1.针对性较强。 2.税源较分散。 3.税种设置较灵活。
第三节 印花税
○ 7.对农牧业保险合同免税。 ○ 8.对特殊货运凭证免税。 ○ 9.自2008年3月1日起,对个人出租、承租住房
签订的租赁合同,免征印花税。
第三节 印花税
(二)印花税的纳税办法
○ 1.自行贴花办法 ○ 2.汇贴或汇缴办法 ○ 3.委托代征办法
(三)印花税的纳税环节 (四)印花税的纳税地点与征收机关
第四节 车辆购置税
一、车辆购置税的征税范围 二、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人 三、车辆购置税的税率
第四节 车辆购置税
四、车辆购置税的计算
(一)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依据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车辆购置税的申报与缴纳
(一)车辆购置税的减免税 (二)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三)车辆购置税的纳税地点与征收机关
位、学校所立的书据免税。 ○ 3.对国家指定的收购部门与村民委员会、农民
个人书立的农副产品收购合同免税。
第三节 印花税
○ 4.对无息、贴息贷款合同免税。 ○ 5.对外国政府或者国际金融组织向我国政府及
国家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所书立的合同免税。 ○ 6.对房地产管理部门与个人签订的用于生活居
住的租赁合同免税。
第五节 土地增值税
一、土地增值税的征税对象和范围
这一征税范围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土地增值税只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地
税收基础理论ppt课件
![税收基础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41d2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b.png)
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有三种形式。 (1)按期纳税。(2)按次纳税。(3)按年计征, 分期预缴或缴纳。
六、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 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 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我国税法规定的纳税地点主要是机构所在地、 经济业务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等。
税目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两类。
三、税率
(一)税率的含义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课税的深度,也是 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税率是税 收制度的中心要素(核心要素)。
(二)税率的形式
税率的形式有基本形式、其他形式、特殊形式。
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 税率(也称固定税额)。
3、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的共同收入,目前的增值税就属于中央地方共 享税,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管理。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1、价内税:就是商品税金包含在商品价格 中,商品价格由“成本+利润+税金”构成。
2、价外税:是指商品价格中不含商品税金, 商品价格仅由“成本”和“利润”构成,商品税 金只作为商品价格之外的一个附加额。
(3)税额式减免。 就是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实现 税收减免。具体包括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 定减免率以及另定减征额等。
(二)减免税的分类
1、法定减免,凡是由各种税的基本法规定的减 税、免税都称为法定减免。
2、临时减免,又称“困难减免”,是指除法定 减免和特定减免以外的其他临时性减税、免税。
税率的其他形式: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边际 税率与平均税率。
税率的特殊形式:附加与加成、综合负担率。
六、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 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 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我国税法规定的纳税地点主要是机构所在地、 经济业务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等。
税目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两类。
三、税率
(一)税率的含义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课税的深度,也是 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税率是税 收制度的中心要素(核心要素)。
(二)税率的形式
税率的形式有基本形式、其他形式、特殊形式。
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 税率(也称固定税额)。
3、中央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的共同收入,目前的增值税就属于中央地方共 享税,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管理。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1、价内税:就是商品税金包含在商品价格 中,商品价格由“成本+利润+税金”构成。
2、价外税:是指商品价格中不含商品税金, 商品价格仅由“成本”和“利润”构成,商品税 金只作为商品价格之外的一个附加额。
(3)税额式减免。 就是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来实现 税收减免。具体包括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 定减免率以及另定减征额等。
(二)减免税的分类
1、法定减免,凡是由各种税的基本法规定的减 税、免税都称为法定减免。
2、临时减免,又称“困难减免”,是指除法定 减免和特定减免以外的其他临时性减税、免税。
税率的其他形式: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边际 税率与平均税率。
税率的特殊形式:附加与加成、综合负担率。
税收知识课件ppt
![税收知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ad2e9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0.png)
。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对个人取得的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 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 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取得的文化体制改 革中转制的文化企业股权收入,在一定期限内免 征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取得的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 征个人所得税。
税收筹划原则
合法性、预见性、全局性 和谨慎性。
税收筹划的意义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 企业价值最大化。
合法避税的方法与技巧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
关注国家税收政策,充分利用各项税 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方 法,合理规划成本、费用和收入。
合理安排企业组织结构
对每个案例进行详细解析,包括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税前利润的 调整、税收优惠的运用等。
企业所得税概述
介绍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 收对象和税率等基础知识。
05
04
03
02
01
案例总结与启示
对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出企业所 得税合规的关键点,为学习者在 实际工作中提供指导。
案例选择
选取不同行业、规模和经营模式 的企业作为案例,以便学习者更 好地理解企业所得税的实际应用 。
税收负担过重可能会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减税、免税、 税收优惠等方式来吸引投资。
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可以增加企业 的利润,鼓励企业扩大投资。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固定资产 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 方式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对个人取得的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 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 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取得的文化体制改 革中转制的文化企业股权收入,在一定期限内免 征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取得的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 征个人所得税。
税收筹划原则
合法性、预见性、全局性 和谨慎性。
税收筹划的意义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 企业价值最大化。
合法避税的方法与技巧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
关注国家税收政策,充分利用各项税 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方 法,合理规划成本、费用和收入。
合理安排企业组织结构
对每个案例进行详细解析,包括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税前利润的 调整、税收优惠的运用等。
企业所得税概述
介绍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征 收对象和税率等基础知识。
05
04
03
02
01
案例总结与启示
对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出企业所 得税合规的关键点,为学习者在 实际工作中提供指导。
案例选择
选取不同行业、规模和经营模式 的企业作为案例,以便学习者更 好地理解企业所得税的实际应用 。
税收负担过重可能会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减税、免税、 税收优惠等方式来吸引投资。
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可以增加企业 的利润,鼓励企业扩大投资。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固定资产 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 方式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
第八章 企业所得税 《税收学》PPT课件
![第八章 企业所得税 《税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6aedc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f.png)
○ 8.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 9.资产盘亏、报废净损失 ○ 10.汇兑损益 ○ 11.管理费 ○ 12.有关资产的费用 ○ 13.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 ○ 14.劳动保护支出 ○ 15.加油机税控装置及相关费用 ○ 16.环保专项资金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三、不予扣除项目 四、资产的税务处理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投资资产
○ 投资资产,是指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 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
○ 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 成本,准予扣除。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六)生产性生物资产
○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 务或者出租等目的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 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自产的货物、劳务用 于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 以及利润分配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三)不征税收入
○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 1.财政拨款,但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
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 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
得率
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三、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
为克服双重征税给跨国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国 际上普遍采用税收抵免、税收饶让制度来避免双 重征税。
取得的利息收入 ○ 4.租金收入 ○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 6.捐赠收入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三、不予扣除项目 四、资产的税务处理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投资资产
○ 投资资产,是指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 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
○ 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 成本,准予扣除。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六)生产性生物资产
○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 务或者出租等目的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 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自产的货物、劳务用 于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 以及利润分配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三)不征税收入
○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 1.财政拨款,但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
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 业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
得率
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三、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
为克服双重征税给跨国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国 际上普遍采用税收抵免、税收饶让制度来避免双 重征税。
取得的利息收入 ○ 4.租金收入 ○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 6.捐赠收入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税收知识普及课件PPT
![税收知识普及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3b93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6.png)
07
纳税义务与权益保护
纳税人权利与义务概述
要点一
纳税人权利
纳税人享有知情权、保密权、税收监督权、纳税申报方式 选择权、申请延期申报权、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申请退 还多缴税款权、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等。
要点二
纳税人义务
纳税人应按时、足额地缴纳税款,遵守税收法律法规,接 受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纳税资料等。
得税和财产税税负。
税收筹划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概念和意义:税收筹划是 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 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 ,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 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 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税收筹 划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 经济意义和法律意义。
税收筹划的方法和技巧:税收筹划的 方法和技巧包括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 策、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合理安排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等。此 外,还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筹划和恶意 避税等行为,以免触犯法律。
实例分析
假设某人月工资为1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2000元 ,专项附加扣除为1000元,没有其他扣除项目。那么,应纳 税所得额=10000-5000-2000-1000=2000元。根据税率表 ,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因此,应纳税额 =2000×3%-0=60元。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与申报流程
税率
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 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 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与实例分析
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 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六章 关税 《税收学》PPT课件
![第六章 关税 《税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77313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5.png)
(一)一般进口货物完税价格
第二节 关税的计算
(二)特殊进口货物完税价格
○ 1.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及其制成品。 ○ 2.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销往区外、保税仓库出
库内销的进口货物(不含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及 其制成品) ○ 3.运往境外修理的货物 ○ 4.运往境外加工的货物
第二节 关税的计算
○ 5.暂时进境的货物,按一般进口货物估价办法 估定价格。
○ 2.实行从量计征标准的出口关税的计算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1)计算公式 (2)计算程序
四、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
第三节 关税的申报与缴纳
一、关税减免
(一)法定减免 (二)特定减免 (三)临时减免
二、关税的申报与纳税期限
第三节 关税的申报与缴纳
三、关税的纳税地点
1.关境地征收,即口岸征收。 2.主管地征收,即集中征收。
第二节 关税的计算
三、应纳关税的计算
(一)应纳进口关税的计算
○ 1.从价关税的计算公式 ○ 2.从量关税的计算公式 ○ 3.复合关税的计算公式 ○ 4.滑准关税的计算公式
第二节 关税的计算
(二)应纳出口关税的计算
○ 1.实行从价计征标准的出口关税的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 (2)计算程序
○ 6.租赁方式进口货物 ○ 7.留购进口货样 ○ 8.予以补税的减免税货物 ○ 9.其他方式进口货物
第二节 关税的计算
(三)进口货物完税价格中运输、保险费及 相关费用的计算
○ 1.以一般陆运、空运、海运方式进口的货物 ○ 2.以其他方式进口的货物
(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 1.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完税价格 ○ 2.出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
四、关税补征、追征与退还
第六章 关税
第二节 关税的计算
(二)特殊进口货物完税价格
○ 1.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及其制成品。 ○ 2.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销往区外、保税仓库出
库内销的进口货物(不含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及 其制成品) ○ 3.运往境外修理的货物 ○ 4.运往境外加工的货物
第二节 关税的计算
○ 5.暂时进境的货物,按一般进口货物估价办法 估定价格。
○ 2.实行从量计征标准的出口关税的计算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1)计算公式 (2)计算程序
四、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
第三节 关税的申报与缴纳
一、关税减免
(一)法定减免 (二)特定减免 (三)临时减免
二、关税的申报与纳税期限
第三节 关税的申报与缴纳
三、关税的纳税地点
1.关境地征收,即口岸征收。 2.主管地征收,即集中征收。
第二节 关税的计算
三、应纳关税的计算
(一)应纳进口关税的计算
○ 1.从价关税的计算公式 ○ 2.从量关税的计算公式 ○ 3.复合关税的计算公式 ○ 4.滑准关税的计算公式
第二节 关税的计算
(二)应纳出口关税的计算
○ 1.实行从价计征标准的出口关税的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 (2)计算程序
○ 6.租赁方式进口货物 ○ 7.留购进口货样 ○ 8.予以补税的减免税货物 ○ 9.其他方式进口货物
第二节 关税的计算
(三)进口货物完税价格中运输、保险费及 相关费用的计算
○ 1.以一般陆运、空运、海运方式进口的货物 ○ 2.以其他方式进口的货物
(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 1.以成交价格为基础的完税价格 ○ 2.出口货物海关估价方法
四、关税补征、追征与退还
第六章 关税
第四章 增值税 《税收学》PPT课件
![第四章 增值税 《税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43398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a.png)
第四章 增值税
第一节 增值税的基本要素
一、增值税的计税原理 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一)基本范围
○ 1.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 ○ 2.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 3.进口货物
第一节 增值税的基本要素
(二)特殊项目 (三)特殊行为
○ 1.视同销售行为 ○ 2.混合销售行为 ○ 3.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
○ 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 2.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 3.进项税额不足抵扣与进项税额转出 ○ 4.进项税额的抵扣期限
(三)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四、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的计算
(四)减免税
第一节 增值税的基本要素
三、增值税的纳税人
(一)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二)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
基本区别
第一节 增值税的基本要素
四、增值税的税率与征收率
(一)税率
○ 1.基本税率(17%) ○ 2.低税率(13%) ○ 3.零税率
(二)征收率
第二节 增值税的计算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当期销项税额的计算
○ 1.销售额的确定
(1)销售额的范围。 (2)销售额的价税分离。 (3)对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销售额的确定。 (4)特殊销售方式下销售额的确定。
○ 2.销项税额的计算
第二节 增值税的计算
(二)进项税额的计算
第二节 增值税的计算
(五)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
○ 1.出口企业退(免)税资格的认定 ○ 2.外(工)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 ○ 3.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管理 ○ 4.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证明的有关规定
第一节 增值税的基本要素
一、增值税的计税原理 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一)基本范围
○ 1.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 ○ 2.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 3.进口货物
第一节 增值税的基本要素
(二)特殊项目 (三)特殊行为
○ 1.视同销售行为 ○ 2.混合销售行为 ○ 3.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
○ 1.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 2.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 3.进项税额不足抵扣与进项税额转出 ○ 4.进项税额的抵扣期限
(三)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四、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的计算
(四)减免税
第一节 增值税的基本要素
三、增值税的纳税人
(一)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二)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
基本区别
第一节 增值税的基本要素
四、增值税的税率与征收率
(一)税率
○ 1.基本税率(17%) ○ 2.低税率(13%) ○ 3.零税率
(二)征收率
第二节 增值税的计算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当期销项税额的计算
○ 1.销售额的确定
(1)销售额的范围。 (2)销售额的价税分离。 (3)对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销售额的确定。 (4)特殊销售方式下销售额的确定。
○ 2.销项税额的计算
第二节 增值税的计算
(二)进项税额的计算
第二节 增值税的计算
(五)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
○ 1.出口企业退(免)税资格的认定 ○ 2.外(工)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 ○ 3.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管理 ○ 4.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证明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税收基本理论 《税收学》PPT课件
![第二章 税收基本理论 《税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7f184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5.png)
○ 1.直接税负 ○ 2.间接税负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转嫁
三、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体制 (三)国家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 (四)国家财政收支状况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转嫁
(五)税收制度
○ 影响税收负担的税收制度因素主要有: ○ 1.税率 ○ 2.计税依据 ○ 3.加成和加倍征税 ○ 4.减税、免税和退税
○ 1.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课税基础相 对狭窄。
○ 2.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市场化、商品化、货币化 程度低,给对所得课税的征管带来了极大的困 难。
○ 3.发展中国家国民教育水平低下,会计和统计 制度不健全,税收管理能力落后,使得发展中 国家对于商品税具有较大的依赖性。
第一节 税制结构
(三)我国的税制结构
○ 当前我国税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1.流转税与所得税的比重不尽合理,流转税比 重偏高。
○ 2.在流转类税收中,选择性流转税(消费税) 的比重过低。
第一节 税制结构
○ 3.在所得类税收中,个人所得税的比重过低。 ○ 4.社会保障未实行费改税,对社会保障收入筹
集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 5.资源税税负过轻,环境税、物业税、遗产税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转嫁
四、税负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概述 (二)税负转嫁的形式
○ 1.前转(顺转) ○ 2.后转(逆转) ○ 3.消转(转化) ○ 4.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转嫁
五、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一)税种形式
○ 1.流转税 ○ 2.所得税 ○ 3.财产税
二、税收负担的分类
(一)按层次划分,税收负担分为宏观税负 和微观税负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转嫁
三、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体制 (三)国家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 (四)国家财政收支状况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转嫁
(五)税收制度
○ 影响税收负担的税收制度因素主要有: ○ 1.税率 ○ 2.计税依据 ○ 3.加成和加倍征税 ○ 4.减税、免税和退税
○ 1.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课税基础相 对狭窄。
○ 2.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市场化、商品化、货币化 程度低,给对所得课税的征管带来了极大的困 难。
○ 3.发展中国家国民教育水平低下,会计和统计 制度不健全,税收管理能力落后,使得发展中 国家对于商品税具有较大的依赖性。
第一节 税制结构
(三)我国的税制结构
○ 当前我国税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1.流转税与所得税的比重不尽合理,流转税比 重偏高。
○ 2.在流转类税收中,选择性流转税(消费税) 的比重过低。
第一节 税制结构
○ 3.在所得类税收中,个人所得税的比重过低。 ○ 4.社会保障未实行费改税,对社会保障收入筹
集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 5.资源税税负过轻,环境税、物业税、遗产税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转嫁
四、税负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概述 (二)税负转嫁的形式
○ 1.前转(顺转) ○ 2.后转(逆转) ○ 3.消转(转化) ○ 4.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转嫁
五、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一)税种形式
○ 1.流转税 ○ 2.所得税 ○ 3.财产税
二、税收负担的分类
(一)按层次划分,税收负担分为宏观税负 和微观税负
税收学课件ppt课件
![税收学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7f132c551810a6f4248632.png)
2、讲面子的传统习惯,导致从外在的途 径获得价值的表现方式。
3、人情至上、注重关系的传统使法律难 以严格执行,内外有别的关系网络秩序导 致信用的非普遍化。
在中国,有血亲关系者的互助,谈不
上交换,而其余则礼尚往来,属于交换关 系。
群体以最具有共同性的归属特征来建立。 网络内可推己及人、互相信任,与外人打 交道时,却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形成信任的非普遍性和社会的诚信度低。
复合税制的分类
按
按
按
按
按
存
缴
课
课
课
续
纳
税
征
税
性
方
目
对
客
式
的
象
体
临经 时常 税税
实货劳 物币役 税税税
一特 般别 税税
对 人 税
对 物 税
对 行 为 税
所商财 得品产 税税税
3、税制结构模式 1)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2)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3)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宣公)改革,履亩 而税(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 十取一),税收制度形成。“税”这个字出现。
税,租也,从禾,兑声。其寓意大概是我国 自夏朝产生的税收,开始是以缴纳粮食等农产品 为主,而且该缴的一定要缴清,必须兑现。故将 “禾”和“兑”二字合并组成税字。
春秋后,税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两者的关系:税制决定税法,税法为税制 服务。
(四)税制结构 1、含义
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
税制结构是在具体的税制类型条件下 产生的
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很 大,形成了不同的税制模式
3、人情至上、注重关系的传统使法律难 以严格执行,内外有别的关系网络秩序导 致信用的非普遍化。
在中国,有血亲关系者的互助,谈不
上交换,而其余则礼尚往来,属于交换关 系。
群体以最具有共同性的归属特征来建立。 网络内可推己及人、互相信任,与外人打 交道时,却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形成信任的非普遍性和社会的诚信度低。
复合税制的分类
按
按
按
按
按
存
缴
课
课
课
续
纳
税
征
税
性
方
目
对
客
式
的
象
体
临经 时常 税税
实货劳 物币役 税税税
一特 般别 税税
对 人 税
对 物 税
对 行 为 税
所商财 得品产 税税税
3、税制结构模式 1)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2)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3)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
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宣公)改革,履亩 而税(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 十取一),税收制度形成。“税”这个字出现。
税,租也,从禾,兑声。其寓意大概是我国 自夏朝产生的税收,开始是以缴纳粮食等农产品 为主,而且该缴的一定要缴清,必须兑现。故将 “禾”和“兑”二字合并组成税字。
春秋后,税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两者的关系:税制决定税法,税法为税制 服务。
(四)税制结构 1、含义
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
税制结构是在具体的税制类型条件下 产生的
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很 大,形成了不同的税制模式
培训课件:税收学教程
![培训课件:税收学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b6e2f82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7.png)
置税等构成。
税收结构是指各类税收的组合以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的税收结 构有助于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率和公平性。
税收的原则与职能
税收原则包括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效 率原则等。
输标02入题
税收职能包括财政职能、调纳税人的地位必须平等,税收负担 必须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即所谓的“税收面前人
人平等”。
04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收主体必须且仅依法律的规定征 税;纳税主体必须且仅依法律的规定纳税,税收主体 在征税权力上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
02
税收制度与税制结构
税收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 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法规和 行政规章的总称。
税收制度的内容
税收制度包括税种、税率、纳税 期限、减免税、税务管理等方面 的规定,是税收征纳双方共同遵 守的法律规范。
税制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税制结构的类型
税制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税收来源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 税;根据税收负担可分为累进税和累退税;根据税收管理权限可分为中央税和 地方税等。
税制结构的特点
税制结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不同税种的搭配组合上,以实现税收的公平、效率 和财政收入最大化等目标。
培训课件:税收学教程
汇报人: 2023-12-25
目录
• 税收学概述 • 税收制度与税制结构 • 税收负担与税收筹划 • 税收管理与税收遵从 • 国际税收与跨国企业税收筹划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01
税收学概述
税收的定义与特点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 一种形式。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点,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税收结构是指各类税收的组合以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的税收结 构有助于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率和公平性。
税收的原则与职能
税收原则包括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效 率原则等。
输标02入题
税收职能包括财政职能、调纳税人的地位必须平等,税收负担 必须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即所谓的“税收面前人
人平等”。
04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收主体必须且仅依法律的规定征 税;纳税主体必须且仅依法律的规定纳税,税收主体 在征税权力上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
02
税收制度与税制结构
税收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税收制度的概念
税收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 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法规和 行政规章的总称。
税收制度的内容
税收制度包括税种、税率、纳税 期限、减免税、税务管理等方面 的规定,是税收征纳双方共同遵 守的法律规范。
税制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税制结构的类型
税制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税收来源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 税;根据税收负担可分为累进税和累退税;根据税收管理权限可分为中央税和 地方税等。
税制结构的特点
税制结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不同税种的搭配组合上,以实现税收的公平、效率 和财政收入最大化等目标。
培训课件:税收学教程
汇报人: 2023-12-25
目录
• 税收学概述 • 税收制度与税制结构 • 税收负担与税收筹划 • 税收管理与税收遵从 • 国际税收与跨国企业税收筹划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01
税收学概述
税收的定义与特点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 一种形式。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点,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税收学》PPT课件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税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60c97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0.png)
(一)税收的财政职能 (二)税收的经济职能 (三)税收的监督管理职能
第四节 税收的职能和作用
三、税收的作用
(一)筹集财政收入,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资 金需要
(二)鼓励市场公平竞争 (三)贯彻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四)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五)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维护国家权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二)税收的特征
○ 1.强制性 ○ 2.无偿性 ○ 3.固定性
第三节 税收要素和分类
一、税收要素
(
(三)税率
○ 1.比例税率 ○ 2.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3)全率累进税率。 (4)超率累进税率。 (5)超倍累进税率。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第一节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国家、财政和税收的起源
(一)国家的形成 (二)财政的出现 (三)税收的产生
第一节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二、我国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我国税收的起源 (二)我国税收的发展
三、西方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税收的起源 (二)西方税收的发展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的唯一来源
三、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决定税收制度 (二)税收制度影响经济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四、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 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 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一 部分社会产品,形成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 形式。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 对税收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 第一,税收是由国家(政府)征收的。 ○ 第二,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 第三,税收收入是政府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财政收
第四节 税收的职能和作用
三、税收的作用
(一)筹集财政收入,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资 金需要
(二)鼓励市场公平竞争 (三)贯彻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四)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五)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维护国家权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二)税收的特征
○ 1.强制性 ○ 2.无偿性 ○ 3.固定性
第三节 税收要素和分类
一、税收要素
(
(三)税率
○ 1.比例税率 ○ 2.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3)全率累进税率。 (4)超率累进税率。 (5)超倍累进税率。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第一节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国家、财政和税收的起源
(一)国家的形成 (二)财政的出现 (三)税收的产生
第一节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二、我国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我国税收的起源 (二)我国税收的发展
三、西方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税收的起源 (二)西方税收的发展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的唯一来源
三、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决定税收制度 (二)税收制度影响经济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四、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 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 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一 部分社会产品,形成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 形式。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 对税收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 第一,税收是由国家(政府)征收的。 ○ 第二,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 第三,税收收入是政府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财政收
税收基础知识PPT课件
![税收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6fef6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4.png)
如:企业所得税、增 值税、营业税等
2024/5/22
定额税率
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 定的税额。
如:车船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2024/5/22
累进税率
1.超额累进税率 将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
等级规定一个税率,对每个等级分别计算税款。 如:个人所得税 2.超率累进税率 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等级,分别
2024/5/22
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 税收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 2.无偿性 不需要向纳税人直接偿还,也不需要付出任何
形式的直接报酬。 3.固定性 按照事先公布的征税对象、额度、方法等进行
的,非经法定途径不得更改。
2024/5/22
税收的分类
标准
分类
课税对象的性质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按税收的使用和管理划分
1.中央税 如:关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2.地方税 如: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3.共享税 如:增值税(海关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除外)、
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
2024/5/22
中央地方共享税收入分配比例表
税种
中央
增值税 (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除外)
2024/5/22
征税对象 税目
计税依据
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政府据以征税
的依据。
法国国王法兰西一世有一次酒后大玩雪球之
1.商品
2024/5/22
定额税率
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 定的税额。
如:车船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2024/5/22
累进税率
1.超额累进税率 将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
等级规定一个税率,对每个等级分别计算税款。 如:个人所得税 2.超率累进税率 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等级,分别
2024/5/22
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 税收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 2.无偿性 不需要向纳税人直接偿还,也不需要付出任何
形式的直接报酬。 3.固定性 按照事先公布的征税对象、额度、方法等进行
的,非经法定途径不得更改。
2024/5/22
税收的分类
标准
分类
课税对象的性质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按税收的使用和管理划分
1.中央税 如:关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2.地方税 如: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3.共享税 如:增值税(海关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除外)、
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
2024/5/22
中央地方共享税收入分配比例表
税种
中央
增值税 (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除外)
2024/5/22
征税对象 税目
计税依据
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政府据以征税
的依据。
法国国王法兰西一世有一次酒后大玩雪球之
1.商品
第七章 所得税制 《税收学》PPT课件
![第七章 所得税制 《税收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f7853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9.png)
1.直接抵免。 2.间接抵免。 3.饶让抵免。
第三节 所得税制设计
三、税基
所得税的税基是计算所得税时的应税所得, 一般为收入减去法定支出项目。
(一)企业应税所得 (二)个人应税所得
第三节 所得税制设计
四、税率结构
(一)比例税率
○ 企业所得税一般适用于比例税率,而且一般采 用单一比例税率。
(1)独立劳动所得的确定标准。 (2)非独立劳动所得确定标准。 (3)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其他所得确定标准。
(三)征税范围
第三节 所得税制设计
二、跨国所得的税收抵免
对于跨国所得,由于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主 权国家对同一所得同时行使征税权,从而导 致重复征税,需要采取税收抵免避免国际重 复征税。
○ 国际上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确定通 常有两种标准,即法律标准和户籍标准。
○ 1.法律标准。 ○ 2.户籍标准。
第三节 所得税制设计
(二)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
○ 1.确定企业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的标准。
(1)营业所得的确定标准。 (2)其他所得的确定标准。
○ 2.确定个人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的标准。
第七章 所得税制
第一节 所得税制特点
一、所得税的性质
所得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而课征的税种统称。
二、所得税的特点
(一)税收负担的直接性 (二)税收分配的累进性 (三)税收征收的公开性 (四)税收管理的复杂性 (五)税收收入的弹性
第二节所得税
○ 1.个人所得额大小是衡量个人负担能力的主要 指标。
○ 2.累进税率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原则。
第三节 所得税制设计
五、税收优惠
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主要有免税、减税、税前 扣除、盈亏互抵、加速折旧、税收抵免、延 期纳税等方式。
第三节 所得税制设计
三、税基
所得税的税基是计算所得税时的应税所得, 一般为收入减去法定支出项目。
(一)企业应税所得 (二)个人应税所得
第三节 所得税制设计
四、税率结构
(一)比例税率
○ 企业所得税一般适用于比例税率,而且一般采 用单一比例税率。
(1)独立劳动所得的确定标准。 (2)非独立劳动所得确定标准。 (3)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其他所得确定标准。
(三)征税范围
第三节 所得税制设计
二、跨国所得的税收抵免
对于跨国所得,由于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主 权国家对同一所得同时行使征税权,从而导 致重复征税,需要采取税收抵免避免国际重 复征税。
○ 国际上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确定通 常有两种标准,即法律标准和户籍标准。
○ 1.法律标准。 ○ 2.户籍标准。
第三节 所得税制设计
(二)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
○ 1.确定企业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的标准。
(1)营业所得的确定标准。 (2)其他所得的确定标准。
○ 2.确定个人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的标准。
第七章 所得税制
第一节 所得税制特点
一、所得税的性质
所得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而课征的税种统称。
二、所得税的特点
(一)税收负担的直接性 (二)税收分配的累进性 (三)税收征收的公开性 (四)税收管理的复杂性 (五)税收收入的弹性
第二节所得税
○ 1.个人所得额大小是衡量个人负担能力的主要 指标。
○ 2.累进税率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原则。
第三节 所得税制设计
五、税收优惠
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主要有免税、减税、税前 扣除、盈亏互抵、加速折旧、税收抵免、延 期纳税等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3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
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是指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税收自动 地或人为地进行逆向调节,减缓经济波幅,避免资源浪费 的一种经济调节机制。 税收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机制可以理解为:当经济 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税收随着纳税人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从而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缩减纳税人的投资与消费 能力,自动地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过度扩张;当经济处于衰 退时期,税收随纳税人收入的减少而递减,从而增加纳税 人的可支配收入,推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税收的“相机抉择”作用机制可以理解为:当经济处 于高速增长时期,政府可以人为的选择增加税收的抑制性 政策来防止经济的过度膨胀。而由于不同税种、不同税制 要素对经济作用的环节和层面是不同的,因而政策手段的 选择可以有明确的针对性。
2.1.1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
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在协调国民经济结构 (或说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协调 对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确定较低税率,使这类商品可以 以较低的价格供应市场,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对 非必需品或奢侈品确定较高税率,将生产经营者获得收益 的较大部分作为税收上缴政府财政,防止过高收益对社会 资源流向的不合理诱导。 2.税收促进地区结构协调 在税制的规定中给予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多的优惠照顾, 改善这些地区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者对经济欠发达地区 投资的预期收益,引导更多资源流向该地区。 3.税收促进资本市场结构协调 税收对不同投资方式的制度规定不同会引起资本不同 方向的流动。
1.2.2税收本质
税收在本质上是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由政府凭借 政治权力(公共权力)进行分配而体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1.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当税收参与社会产品各部分价值分配时,必然导致政 府与产品价值原拥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2.税收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 (1)税收分配关系的特殊性首先应从税收分配的“目 的”着眼。 (2)税收分配关系特殊性的进一步理解在于税收分配 的依据。 (3)税收分配关系的特殊性还可从社会财富分配的层 面去理解,我们知道,社会财富的分配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1.1.1公共产品的概念与特征
1.1.2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1.公共产品需求 公共产品总需求曲线是将每一消费者边际效益垂直相加 而得出。 2.公共产品供给 (1) “林达尔均衡” 按照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Lindahl)的观点,如果每 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自身所获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益支付 应分担的资金费用,则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最佳效率 水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林达尔均衡”。 (2)“免费搭车” 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特征,那些从低呈报并少出资 者并不会被排斥在公共产品消费范围之外。这样,人们完全 有可能不付任何代价,而同样享受由他人出资提供的公共产 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免费搭车.2税收微观作用机制
2.1税收宏观作用机制
2.1.1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
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在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 平衡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在总供求失衡时,政府可以运用税收和财政支出手段 直接调节消费总量或投资总量,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均衡。 即: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出现需求膨胀时,政府可 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或减少财政支出的 方式,减少民间消费,或削减企业投资,从而使总需求水 平下降,消除通货膨胀,缓解过旺需求对供给的压力。当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出现总供给过剩时,政府可 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税收或增加财政支出的方 式,增加民间消费能力,促使企业增加投资,使总需求水 平上升,防止通货紧缩,抑制经济衰退。
1.1.4市场失灵与政府税收
1.外部效应与政府税收 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 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在市场经济下,外部效应无法由市场机制来解决,只 能由政府采用非市场的方式予以校正。而税收就是校正外 部效应的重要工具。 2.收入分配公平与政府税收 市场经济中,税收是政府调节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政 府可以根据纳税人高低不同的收入水平分别征收数额不等 的税收,对低收入者不征税或少征税,对高收入者多征税, 缩小不同纳税人税后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缓解收入分配不 公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
1.国外学者部分观点 亚当· 斯密 大卫· 李嘉图 阿道夫· 瓦格纳 神户正雄 塞里格曼 2.国内学者部分观点 (1)国内学者部份观点 (2)“国家分配论”与“公共需要论”税收观的联系 与区别 我国建国后,理论界与实务工作中对于税收基本概念 的认识是一个从以往的“国家分配论”税收观向“公共需 要论”税收观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以我国经济模式转轨为 背景的。
1.1.3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
一方面,公共产品是人们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 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公共产品自身的特征及“免费搭车” 现象的存在,通过自愿缴费或市场交易的方式又无法保证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这样就需要一个超乎于社会各微观主体之上的机构采 用强制性手段进行融资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这就是 政府的税收。 事实上,政府正是一方面以税收征收的方式取得财政 资金;另一方面又将征税取得的资金从全社会的角度重新 安排,用于公共产品的供给。
1.2税收概念与本质
1.2.1税收概念
税收是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产品需要,而凭借政 治权力(或称“公共权力)无偿的征收实物或者货币,以取 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到了现代社会,税收已成为政府对 经济进行 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第一,税收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整个社会公共产品的 需要; 第二,税收征收的主体只能是代表社会全体成员行使公 共权力的政府; 第三,政府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或说是公共权力; 第四,税收的直接目的是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 第五,税收成为各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 策手段。
精品培训课件
第1章 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
1.1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 1.2税收概念与本质
1.1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
1.公共产品的概念 公共产品是由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用的产品或劳务。 是指专门用于满足维系整个社会群体共同需要用途的产品或 劳务。 2.公共产品的特征 (1)不可分割性 公共产品(与劳务)具有联合消费、共同受益的特点. (2)受益的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或劳务不因为一部分人的使用,而将其他人排 除在外。 (3)非竞争性 对于公共产品而言,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