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歌剧《原野》随谈
以《原野》中的金子探讨表演情绪控制-表演论文-艺术论文

以《原野》中的金子探讨表演情绪控制-表演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在表演艺术创作中演员的表演是戏剧演出的核心。
演员要利用自身来创作材料,通过形体语言等手段,展现出剧中的情绪控制,体现出人物的灵魂。
这一切的表达都是基于演员进行角色塑造的基础之上。
所以演员在表演中对情绪控制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可见,进行演员对于情绪控制这一理论的研究对演员的戏剧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表演艺术; 情绪控制; 人物塑造;情绪,是戏剧与影视作品中角色塑造的表达方式,是表演者用自身的表演来表达人物、叙述情节、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演员理解展示人物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演员在表演时,可以积极地利用自己的情绪让戏剧作品更加充实。
但是如果他们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会让整个角色看起来不符合情境,让演员以及观众从本身的规定情境中走出,也会使戏剧作品本身的主旨偏离。
所以说,当演员开始利用自身情绪的同时,也要注意如何控制情绪。
这样才能让自身的表演显得更加生活化,从而让观众受到感染,使观众真正融入情节中来,而非被不自然的情绪所引导。
一、表演艺术中的情绪控制(一)表演艺术中情绪控制的意义体验派和表现派对如何表演人物内心情绪都进行了不同的阐释。
演员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注意各个方面的情绪控制,这样才能够避免由于情绪失控导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产生偏离。
在普遍的情况下,情绪失控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
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控制舞台上人物的情绪,并且也需要学会控制自我的情绪,保证自己不要表现出过多的不符合人物角色设定的情绪。
虽然表演者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将情绪变得饱满对整体的人物塑造是有好处的,可是如果不能将这种饱满的情绪控制在合适的范围,那么反而会拉低整个表演作品的艺术观感,导致表演效果失衡。
情绪控制的关键就在于表演者能够把握自身的舞台情绪。
首先表演者要从自身出发,适当表达作品中的情绪。
原野材料分析

原野材料分析《原野》是1987年由金湘作曲,万方根据曹禺先生的同名话剧改编。
此时中国民族歌剧刚刚经历了艰难的十年,文革刚刚过去,文艺工作者们可以重新自由的创作,在创作手法上不断学习国内外优秀作品,博采众长,《原,野》的产生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为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金子的文学形象金子代表了当时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在婆家受婆婆的压制,但是金子骨子里有着追求自由的天性,天性被压抑是金子悲剧根源所在。
在《原野》中曹禺给我们展示的金子的性格是多面的。
(一)娇嗔泼辣的妇女第一幕金子和大星的对唱中,大星对母亲的言听计从让金子很不满,通过“她可比有眼的人还会看,哼,有一天,我就要做给她看看!你妈说我是狐狸精,早晚要偷人养汉,我就偷给她看看”这段唱词表现了金子泼辣不认输的形象。
但在大星问她要偷谁时,她又唱到“噢,我偷你偷你,我的小白脸,好不好?!”表现了金子泼辣的同时又把她娇嗔的一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为爱痴情的女性最后一幕仇虎和金子在森林里迷路,二人又苦又累,仇虎让金子离开她,二人的对话,仇虎:“你跟着我只有苦!”金子:“可我心里舒服。
”仇虎:“人家看我是强盗。
”金子:“我是个强盗婆。
”仇虎:“人家逮着我就砍!”金子:“我生下儿子为你报仇!。
”两人的对唱流露出金子对仇虎深沉的爱和不舍。
(三)理性聪慧的女子第二幕中焦母派常五来打探金子在家中的情况,金子通过给常五倒酒,对他溜须拍马,获得了常五的信任,从而得知了焦母发现家中有事情发生以及侦缉队正在追捕仇虎的消息。
金子在常五到家里来并没有慌张,而是很理智的处理应对。
体现出金子的聪慧与机智。
《原野》这部歌剧中,每一个角色都带有浓烈的悲剧色彩,无论是恶毒的焦母还是懦弱的大星,包括最后自杀的仇虎,向我们展现了解放人性是多么的重要。
金子作为封建社会下的家庭妇女,其社会地位低下,几乎扼杀了所有的情感。
金子虽说代表了当时绝大部分中国农村妇女的形象,但是金子又是不同的,她美丽、泼辣、敢爱敢恨,不安于现状。
走进歌剧角色的内心——以《原野》金子咏叹调唱段为例

走 进歌 剧 角 色的 内心
以《 原野 》 子 咏叹调 唱段 为例 金
王 伶 俐
( 宁学院 艺术 学院 , 成 湖北 成 宁 4 70 ) 30 5
摘 要: 本文以 歌剧 探索 表度的二度创 作为目 以 原野 歌剧第 的, 《 》 二幕金子的 咏叹调《 我的虎子哥》 表演实 啊, 为
例, 以塑造歌剧 角色为重点, 借鉴戏剧表演理论、 乐艺术心理 学, 声 从把握剧情 , 走进角 色做起 , 全面实施 与体验歌 居表 演创作的 实践过程 , l J 来谈谈对歌剧 角色的内心探索。以期为声 乐表演者提供 可以参考的创造性表 演观念 与
金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姑娘 。广阔的东北平原将 它那粗 犷、 刚烈的气息浸人到她那健康 而婀娜多姿 的体态
之中, 使她成长为一个美丽淳朴 而又带野气 的乡土味极浓 的少女 。她美丽而不娇弱、 泼辣而不失温柔 , 她热烈而执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爱着仇虎 , 能和仇虎在一起 , 自己勤劳的双手建立一个 用 美满 和睦的家庭 , 金子最大 的愿望。但是命 运 由不 得人 是
实践 方法 。 关键 词 : 剧 ; 野 ; 调 ; 色性 格 ; 色 塑造 歌 原 咏叹 角 角 中 图分 类 号 : 1 .2 J 49 6
一
文 献标 识 码 : A
位有创造性的歌唱者 , 应该是能够把 隐藏在作 品深
体人物、 事件或情感 , 示着角色 与角色的爱 、 、 、 呈 恨 情 仇等 诸种关系 。然而对典型环境中角色情感的把握又是在理解 剧本 、 把握 剧情的基础上 , 通过对 角色的性格 乃至情绪细心 入微地揣摩 、 领悟而实现 的, 离开 了对 角色性格 的把握 , 歌 剧咏叹调 的表演就不能做到真切、 自然 , 也不 可能达到作品 应有的艺术境界。 正象曹 禺同名话剧所暗示的那样 , 歌剧《 原野》 金子 的 生命轨迹是“ 野地里生 , 野地里长 ” “ ,将来也许野地里死 ” 。 金子的性格特征泼辣 、 刁蛮、 敢爱敢恨。她作为一个善 良、
简析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的戏剧功能及其演唱处理

Vo 1 35 No . 2
开 封 教 育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Ka i f e n K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2 0 1 5年 2月 2 0日
F e b . 2 0 2 01 5
现 出三个 鲜 明 的特 点 。 手法 ; 在 宣 叙 调 以及 说 白 、 韵 白的 乐 段 , 更 多 地 运 用
其一 , 音乐与戏剧的整体融合 。 一方面 , 该剧把‘ 原 了旋律感不强 、 结构较为模糊 、 尖锐音程多层结合 的
野” “ 爱情” “ 黑 暗”三个 音 乐 主题 连 接起 来 , 使 之 手法。这些 手法的灵 活运用 , 使 音乐在一种 冲撞和
矛 盾 。被 誉 为 “ 中 国歌剧 史上 一 部划 时代 的杰 作 ”,
一
首 咏叹调 既体 现 了戏剧 的冲突性 , 揭示 了金 子与 焦母
在 中国歌 剧 发 展 史 上具 有 重 要 的里 程 碑 意义 。女 主 婆媳 之 间 的矛 盾 冲突 , 又具 有 抒 情性 , 通 过 上 下跃 动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6 4 0 . 2 0 1 5 . 0 2 1 1 6
简析歌剧 《 原野 》中金子唱段 的戏剧功能及其演唱处理
郑 新 平
( 沈 阳音 乐学 院 , 辽宁 沈阳 1 1 0 0 0 0 )
思, 巧 妙处 理 “ 宣叙 调 “ 和 ”咏 叹调 ”的关 系 , 不 仅 强
其二 , 演唱形式具有多样性。该剧的演唱形式主
幕, 设 置 了金 子 的一首 咏 叹调 《 哦, 天又 黑 了 》, 这
歌剧《原野》中金子咏叹调的艺术鉴赏

歌剧《原野》中金子咏叹调的艺术鉴赏作者:熊婷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0期【摘要】在歌剧《原野》中,金子作为全剧的女主角,表现出了一系列的艺术特征。
本文对《原野》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对剧中金子的咏叹调进行了艺术鉴赏。
【关键词】《原野》;金子;咏叹调;艺术鉴赏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077-01一、歌剧《原野》简析(一)创作情况。
歌剧《原野》是剧作家万方根据曹禺的同名话剧改编的,金湘为该剧作曲。
歌剧《原野》全面展现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且直观表现出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爱慕,以及对仇敌的直观痛恨,这是一部正义得不到伸张的时代悲剧。
该剧在1987年由中国歌剧院首演于北京文化宫剧场,1990年,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歌剧中心和山东省歌舞团在北京、上海、大连、郑州、济南等城市进行了巡回演出,并于1992年在美国肯尼迪剧院艾森豪威尔艺术中心进行了首场表演。
(二)歌剧剧情。
《原野》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民国初期,男主角仇虎生于一个小村庄,父亲被仇人焦阎王杀害,姐姐被其欺凌,他也被陷害并受到监禁。
为了报仇,仇虎在亲人去世8年后越狱逃跑,当他得知仇人焦阎王已死,青梅竹马的恋人金子被焦阎王的儿子焦大星霸占,更坚定了复仇的决心。
仇虎与金子见面后,两人重新燃起爱情的火焰并度过了数日幸福甜蜜的生活。
后来,仇虎以为大星和焦母要加害自己,杀死了软弱的大星。
仇虎和金子逃进了森林,但被调查组包围,在绝望的情况下,为了保护金子和未出生的孩子,仇虎拔出匕首自杀,全剧以悲剧结束。
(三)音乐特征。
“咏叹调”是歌剧《原野》非常突出的音乐特征。
首先,全剧通过抒发人物情感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在此基础上使得人物情感得到升华。
其次,该剧通过“咏叹调”作为框架之间的纽带,并在此基础上完整交代故事情节以及背景冲突、戏剧冲突,在这一过程中每个要素既独立又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在《原野》中,咏叹调的应用让剧情结构更加完善、丰富的同时,也增加了戏剧本身的艺术性,表现出戏剧本身的音乐美,强化观众对于音乐的理解,最终提升该剧的音乐因素。
论歌剧《原野》的艺术价值

论歌剧《原野》的艺术价值曹桦【摘要】金湘先生的歌剧创作在我国当代歌剧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当代音乐学研究的美学、史学和音乐创作等多个视角来看,歌剧《原野》在结构上打破了中外歌剧创作既定界限的束缚,探寻了在歌剧艺术中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两者关系存在的多样性;金湘歌剧创作的"歌剧思维"、"文化自觉"等理念对当代中国歌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The opera creation of Mr.Jin Xiang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modern opera.From the aesthetic,historical perspectives and the perspective of opera creation of modern musicology research,opera Savage Land got rid of the confinement of established limit of opera creation home and abroad in its structure and explored the diver sity existing between the music and opera structure.Xiang Jin′s ideas such as opera thinking and cultural awareness have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opera.【期刊名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2)004【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歌剧;歌剧思维;文化自觉【作者】曹桦【作者单位】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332007年是歌剧《原野》诞生20周年的日子,由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歌剧研究会、天津歌剧舞剧院、《人民音乐》编辑部、中国音乐评论学会联合发起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尤其是《原野》有创意、高水平的复排重演,又一次强烈地震撼了到场观摩的每一个人,让观众感受到了歌剧的巨大魅力。
民族歌剧《原野》咏叹调

民族歌剧《原野》咏叹调作者:马艺菲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01期【摘要】《啊我的虎子哥》选自著名的金子咏叹调,被国内的歌唱界广为传唱,是各大音乐会的必备保留曲目。
作為优秀的中国本土民族歌剧,《原野》承担了更多特殊的意义,其中成功的塑造了仇虎、金子一系列的人物形象。
这是曹禺唯一一部以男性的冲突作为主要的核心内容而写的话剧,但其中却成功塑造了女主公的为了爱情甘愿抛弃一切的烈女的形象。
本人作为曾经演唱者之一,将在本论文中就其艺术特点、文学特点以及演唱方式等方面讨论其艺术价值,以拙见解读女主公的艺术形象,以供广大学者更好的理解其形象。
【关键词】咏叹调;艺术特征;演唱技巧1. 歌剧《原野》背景介绍1.1 故事背景被国际称赞的享誉中外的民族本土《原野》里最广外流传的就是著名女高音唱段《啊,我的虎子哥》。
《原野》所向世人所转达的就是20世纪初当时旧社会革命乱起的封建旧势力统治下紊乱时代的底层人士的激烈斗争的充满矛盾的命运。
:当时的旧势力封建的落后腐朽的代表焦阎王与仇虎家有着血海深仇,在当时的旧社会中底层的小人物没有人权,焦阎王竟残忍的把男主人的父亲活埋,然后竟将仇家最后保留的生存所用的田地占领,住房也被毁坏。
最后害的仇家家破人亡。
而然当仇虎终于逃离监狱时,却发现自己最大仇家已经死亡,只留下了老弱病残,从此复仇的动力就消失不见,而复仇的正统性收到了质疑。
这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惨案,这就是在那个底层人士没有人权没有活路的时代里。
本故事围绕着仇虎相位自己的家人报仇的线索展开,故事里十分写实,把每个人之间的冲突表达的淋漓尽致。
这个故事发生在新革命与旧革命的交接之时,故事中主要人物有仇虎金子等六个人物,此中愁虎和金子十本剧的男女主人公。
金子虽然不是整个歌剧中最重要的任务,但她是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她成功的塑造了金子的“多方面美好性格的烈女”形象,她被称为“中国的卡门”。
1.2 时代背景作为创作背景的补充,我们不难看出整部歌剧的背景过于压抑。
【推荐】浅析歌剧原野声乐旋律创作与声乐表演范文-word范文 (3页)

【推荐】浅析歌剧原野声乐旋律创作与声乐表演范文-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浅析歌剧原野声乐旋律创作与声乐表演范文《原野》这部作品,更是在我国歌剧表演当中,作为一项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艺术瑰宝,得到广为流传。
一、歌剧《原野》的声乐旋律创作歌剧本身具备能够将音乐与文学联合在一起的特征,这种将音乐与文学紧密结合的表演形式,使歌剧展现出一种十分新颖的综合艺术魅力。
然而,尽管歌剧这种表现形式同时具备了声乐与文学艺术的共同优点,并在统一的舞台当中进行了统一的表现,但是究其根本而言,声乐与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是存在着许多差别的。
对于声乐和文学艺术而言,它们本身各有千秋,分别存在着各不相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在进行表现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其本身在旋律上的不同来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
很多歌剧作品由于其本身在主题和意识当中的表现较为突出和明显,使得艺术作品当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也较为鲜明,因此也使得我们在将这些作品向观众们进行表达时不会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约束,这样的歌剧,其所展现出来的声乐旋律也大多都具有着多变性和舞台张力,对于舞台前的观众情绪调动而言,有着极为明显的作用,同时也容易引发观众们的联想,进而使歌剧表演得到升华,这是对歌剧声乐旋律的第一种表现形式。
歌剧《原野》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其作品本身,同时包含了以上三种歌剧共有的优点和它们的旋律创作方式。
而那些不如《原野》那样成功的歌剧,往往在作品本身的旋律创作上,都较为单一化。
由此可见,《原野》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其充分地借鉴了我国一直以来所流传下来的歌剧艺术形式表演手段,以及相关的表演经验与方法;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演员所扮演的仇虎,无论从声乐的唱调到表演的情绪变化,都向我们诠释出了人物想要跳出牢笼,并进行复仇的急。
金湘歌剧《原野》咏叹调音乐语言的多样性与贯穿性

究 尚不 深 入 。 在 歌 剧 《原 野 》中 《啊 !我 的 虎 子 “ 原 野 第一主题 ” 首次 出现 是在序 幕 《 合 唱 与 哥 》、 《 你 是 我 ,我 是 你 》等 咏 叹调 ,都 已成 为脍 乐 队 》第8 0 — 9 3 4 ' , 节 。在 序 幕 中 “ 第 一 主 题在 长 笛 炙 人 口 、被广 泛 传 唱的 佳作 。 介 于咏 叹调 在 歌剧 中 的 低 音 区 奏 出 , 以 较 为 平 稳 的 级 进 为 主 , 由 前 后 两 的 重要 地 位 ,笔 者在 对 《 原 野 》全 剧 音乐 语 言特 色 部 分 构 成 :前 半 部 分 调 式 较 为 明 确 ,在 a 调 域 ;后 半 的 研 究 中 。将 咏 叹 调 音 乐 语 言 作 为 重 点 研 究 对 象 。 部 分 ,将 E 升 高 ,出现大 小三 的交 替 ( 这 是 本 歌 剧 音 歌剧 《 原 野 》分 为 四幕 ,前 三 幕分 别 包含 三 首 咏 叹 乐 的 一 个 显 著 特 点 ), 调 性 变 得 模 糊 , 尤 其 是 滑 音 调 ,第 四幕包 含 一 首咏 叹调 。从宏 观 上看 ,各 幕 中 的运 用 充满 一种 叹 息 的感 觉 ……在 这 个 主题 上 方 。 的 咏 叹 调 依 次 承 担 了 起 、 承 、 转 、 合 的 功 能 , 与 弦 乐 铺 着 一 层 由 小 二 度 组 成 的 持 续 音 型 , 与 之 构 成
从宏观上看各幕中的咏叹调依次承担了起承转合的功能与归来爱情复仇出逃曲家金湘汲取古今中外创作技法之所长从主题的多样性与非角色化贯穿再现核心乐汇的多样性与变形贯穿旋律性对位化织体的多样性与贯穿性纯五度复合和声的多样性与贯穿运用音乐结构的多样性与贯穿性等方面进行创作使歌剧原野咏叹调音乐语言形成了精巧的多样性贯穿性整体构思
浅析歌剧_原野_中_金子_唱段的音乐戏剧功能

2008年第6期西北成人教育学报浅析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的音乐戏剧功能○张敏桦(浙江丽水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浙江·丽水314001)摘要歌剧中,戏剧的体现途径和方式主要是音乐。
歌剧用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及器乐,构成一张音乐戏剧的网。
在歌剧《原野》中,金子有咏叹调3首,对唱8首,与其它角色的重唱7首。
这些唱段在剧情展开、矛盾冲突、情感抒发等方面,体现着各自的音乐戏剧功能。
关键词歌剧《原野》“金子”唱段音乐戏剧功能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巨大的悲剧性的歌剧《原野》,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歌剧《原野》不论在人物形象设计、舞台布景还是在音乐创作、演唱技巧上,都推陈出新、独具风格。
它在注重外部矛盾冲突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和表现。
在歌剧中,戏剧的体现途径和方式主要是音乐。
《原野》之所以成功,与其独特的音乐创作是分不开的。
它充分发挥了音乐的各种特征,将人物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并以交响化为戏剧展开的基本手段,将声乐演唱与乐队伴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着意刻画特定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突出戏剧的冲突性和复杂性,使剧本中的人物在舞台上栩栩如生,深深地感染着观众。
歌剧用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及器乐构成一张音乐戏剧的网。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既是戏剧情节的叙述者,又是情感表现的承载者。
歌剧是以音乐展开的戏剧,音乐必然同时承担剧情展开、矛盾冲突、情感抒发等功能。
了解不同段落在歌剧中的作用,对于分析角色的艺术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歌剧《原野》,共四幕37个音乐分场(包括序曲、间奏曲)。
其中金子有咏叹调3首,对唱8首,与其它角色的重唱7首。
本文就它们在《原野》中的戏剧功能进行简要分析。
一、咏叹调咏叹调是歌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就像镶嵌在歌剧之树上最绚丽的花朵,成为歌剧艺术最精彩、最迷人的部分。
咏叹调在歌剧中最主要的音乐功能是其抒情性,以深入刻画角色在戏剧发展中的内心世界为主要目的。
浅谈歌剧《原野》的文化内涵

浅谈歌剧《原野》的文化内涵歌剧,自19世纪浪漫派以来,它的影响力逐步延伸到了包括亚洲地区的世界各地。
中国历来有着悠久的戏曲传统,近代以来,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中国人不仅全面地接受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接受了西方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在不断吸收、借鉴、移植、模仿并结合中国音乐文化实际的基础上,孕育创生了以西方歌剧模式为蓝本的中国民族歌剧,由此开启了中国民族歌剧新的航程。
标签:歌剧;创作特征;文化内涵一、关于歌剧《原野》歌剧《原野》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巨作,是第一部被搬上国际舞台并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中国歌剧。
这部由曹禺之女万方根据其父同名话剧改编、金湘作曲的歌剧,于1987年7月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北京首演。
作品以其大胆的探索创新,精巧的整体构思,鲜明的音乐形象,引起人们的关注,赢得了广泛的赞许。
2010年新春伊始,甘肃省歌剧院借鉴上海歌剧院的成功经验,将钢琴伴奏版的《原野》搬上舞台,在其音乐厅上演十几场,同时为扩大该剧在兰州的影响,还赴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多场巡演,得到了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大获成功。
2018年年初,它再度被甘肃省歌剧院搬上舞台,这恐怕是歌剧《原野》诞生以来最为集中也最有延续性的演出。
编剧万方和作曲家金湘谙熟歌剧的艺术特性,从新的视角对其进行宏观把握,音乐戏剧化在歌剧创作中的原则已经得以充分得体现。
因此,我们说它是中国对西方歌剧艺术探索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代表了中国对舶来艺术通过早期的模仿移植,到中期的交融借鉴,再到与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高度融合之后的歌剧创作水平。
二、歌剧《原野》的创作特征(一)西化的舞台语言《原野》是反映私人恩怨情感纠葛的题材,内容深刻复杂,在创作风格上为了表现这种复杂性,就需要运用多种手法来创造它。
实践告诉我们,西方的作曲技法在刻画主题上较为深刻,戏剧性冲突更强烈,因此,对于以西方歌剧形式与西方现代技法为主,对以民族戏剧根基来创作的《原野》来说,曲作者金湘坦言在音乐创作上主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人性的复苏与扭曲,二是大自然的本色与变形。
关于歌剧《原野》的叙事分析

龙源期刊网
关于歌剧《原野》的叙事分析
作者:李娜
来源:《学理论·学术版》2009年第03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曹禺剧本《原野》多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引起的社会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这让人们产生一种疑问,那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年过去,剧本依然拥有那么大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从《原野》剧本的戏剧冲突,叙述结构及人物关系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叙事分析,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原野》剧本的本身魅力所在,以及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戏剧冲突;叙述结构;人物关系
中图分类号:I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6-0075-02。
歌剧《原野》声乐旋律创作及对声乐表演的启示

度创作和舞美效果及艺术构思来看, 它都获得 了 极大的成功。 本文从中西方歌唱技法的区别、 歌剧《 原野》 的声乐
旋 律 创 作 以及 歌 剧 《 原野》 对 声 乐表 演 的启 示三 方 面进 行 了综 合 阐述 。
史 海 静
【 关键 词 】 歌剧 《 原 野 》 旋 律 创 作 声 乐 表 演
中 西 方歌 唱 技 法 的 区别
把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歌剧搬上舞台是世 界歌剧表演 的通 手法 , 在这其 中, 最重要同时也是难 度最 高的就是作品旋律 的 创作和声乐演唱技巧的把握。 歌剧艺术作为一种“ 舶来 品” , 与我 国传统音乐表演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如果能够将歌剧艺术进 行完美 的改编与演绎 ,会为我 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注入新 的活力 与生机 , 对我国传统音乐起到 良好 的推 动作用 。 音乐无 国界 , 作为全世界通用 的艺术形式 , 音乐本身是具有
要表 现的是 中国现代剧作 的经典剧 目,因此演员不仅需要具备 功力 深厚 的演 唱与表演技巧 ,同时也要有较高 的文学修养 与舞
台张力 , 这就对演员有了一定的挑战难 度 , 但是就是在这 压力 重
重的情况下 , 《 原野 》 仍能够在 国际舞台上获得巨大成功 , 这是值
得所有 国人为之 自豪和骄傲 的。
歌剧起源于欧洲 ,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表演 艺术形式 , 它被 引 进到 中国的时间还并不长 , 仅有不到百年的历史 , 虽然我 国歌 剧
金湘歌剧《原野》咏叹调音乐语言的多样性与贯穿性

金湘歌剧《原野》咏叹调音乐语言的多样性与贯穿性曾婀娜;魏扬【摘要】歌剧《原野》自1987年首演后,27年来成为全国各大剧院常演不衰的剧目.如今对于《原野》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其咏叹调音乐语言的研究仍不系统、深入.笔者从主题的多样性与非角色化贯穿再现、核心乐汇的多样性与变形贯穿、旋律性对位化织体的多样性与贯穿性、纯五度复合和声的多样性与贯穿运用、音乐结构的多样性与贯穿性等方面,探索歌剧《原野》咏叹调音乐语言多样性与贯穿性特征.【期刊名称】《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6页(P2-7)【关键词】歌剧;原野;咏叹调;多样性;贯穿性【作者】曾婀娜;魏扬【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22歌剧《原野》“代表着新时期中国严肃歌剧创作的最高水平。
”[1]多年来学术界十分热衷于对这部歌剧进行研究,人们都渴望在不同的视角下,探索这部歌剧可圈可点的成功之处,挖掘它对中国歌剧创作和发展值得借鉴的经验。
虽然对于《原野》的研究方兴未艾,角度也逐渐多元化,但尚未有对其音乐语言进行理性、系统、深入的分析。
特别是,对于最能抒发人物内心情感的咏叹调音乐语言的研究尚不深入。
在歌剧《原野》中《啊!我的虎子哥》、《你是我,我是你》等咏叹调,都已成为脍炙人口、被广泛传唱的佳作。
介于咏叹调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在对《原野》全剧音乐语言特色的研究中,将咏叹调音乐语言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歌剧《原野》分为四幕,前三幕分别包含三首咏叹调,第四幕包含一首咏叹调。
从宏观上看,各幕中的咏叹调依次承担了起、承、转、合的功能,与“归来、爱情、复仇、出逃”[2]的戏剧情节相符。
作曲家金湘汲取古今中外创作技法之所长,从主题的多样性与非角色化贯穿再现、核心乐汇的多样性与变形贯穿、旋律性对位化织体的多样性与贯穿性、纯五度复合和声的多样性与贯穿运用、音乐结构的多样性与贯穿性等方面进行创作,使歌剧《原野》咏叹调音乐语言形成了精巧的多样性、贯穿性整体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