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家书》读后感7篇

【篇一】

《傅雷家书》是最近读得最久的一本书,因为全部由散篇书信组成,如若一并读起来稍显乏味。遂随手翻看,一段时间下来,不知不觉竟也读完了。

赞美之言说来与他人的未免重复,这一中国家书经典也绝不乏世人溢美之词,在此只简短记录自己还未“冷却”下来的心情,就已足够。同《曾国藩家书》相较来讲,是全然不同的两物,虽同名家书,《曾》离我们的距离太过遥远,只剩下了颇为干巴的“道理”和余下的古文韵婉,《傅》就更具现代感。处于已经脱离书信时代的我们,读信堪称一种“全新”的体验。但一篇一篇的信看下来,我最震惊的点,是傅聪所在的家庭与自己家庭在某些习惯与经历上的相像。此前我认为是非常独特的体验,在书中竟有不少的相似提及,极有亲切感。似乎愈读愈能理解自己的家庭与经历似的,恐怕以后反复翻看更能印证于此。当然,说是相似,也仅是有共通点而已,傅雷的学识、傅聪的勤勉与在那个时期就进行留学生活的成就,是只有钦佩再无他物的。我相信可能每个人都会从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其中也自然包括孤独的伤感。

在那个时代就与子女过着跨洋对书的生活,对于父母来讲是多么痛苦的体验!那种巨大的距离感,与思想传《递在时间上——以数周来计——的延滞,对所有人来讲都是最艰难的挑战,而傅雷夫妇展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独有的坚韧与真诚之心使人触目,他们心情真切的实际程度,恐怕是今日读者所无法想象。而家书中一直体现的人性真谛与温热的思想血液不曾改变,就如其中一封信中所说的:“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傅雷夫妇的教育是润物无声的,在音乐专业领域的教导与交流自不必说,那是身为艺术家最无法撼动的一部分。在其他方面的思想与对生活的态度,更是家书中的重点,他们多么的开明与真诚,多么的认真与谨慎,在专业与道德等各个层面的苛求堪称达到了极致,而这些都是他们身为知识分子的习以为常。在面对傅聪生活长期接触英语,而中文写作退步的问题时,傅雷在信中说:“要是你不在乎好好选择字眼,长此以往,思想就会变得混沌、单调、呆滞、没有色彩、没有生命。再没有什么比我们的语言更能影响思想的方式了。”足见其思维的缜密与开阔、教育的严谨与广泛。在读到后半部分接近尾声的时候,自己对这个家庭已有了很“深”的了解,看着他们所有的一字一句,个中欢欣苦涩无以言表,唯一心里想的,就是这本书不要被看完,希望再多看一封信。

然而结束是必然的,尾声迎来得那么迅猛与沉重,虽然表面轻描淡写显得风平浪静,但不难理解其中所隐含的力量,冷静的背后异常的坚实与动人。一个人不面对真正的磨难,也看不到其承载的真正的极限。世事难料,生活总是变化莫测的,傅雷夫妇在几年的书信中所反映出的教育、品性、学识与素养,在面对家庭等重大事件上,显示出了真正合格的艺术家应有的品性,正如傅敏在编后记中所说的一样,那是人最真实的情感与体现。

【篇二】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

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着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有时候我还会想,要是我能与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是什么有滋味呢!

【篇三】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汇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作为钢琴家,傅聪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妇的信时时提醒着傅聪如何聪明地做人处世,引领孩子不断前行。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