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对中职英语词汇教学启示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学对中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摘要】现代社会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加速了英语词汇的更新速度,在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范畴、原型和隐喻的理论指导下,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的数量和质量。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范畴原型隐喻词汇教学

一、提出的背景

英语词汇丰富、词义纷繁,词与词之间的搭配非常的灵活、多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词汇的更新速度也在飞速发展,很多新词都是在旧词的基础上被赋予新的含义,或者是旧词新用。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记住、掌握、理解和运用英语词汇,是中职英语教师需要好好钻研的一项工作。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中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运用范畴、原型和概念隐喻的理论来帮助中职英语词汇教学,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量和质。

(一)范畴理论

范畴是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在同一范畴中总有一些事物被人类非常容易而且迅速地感知,这一层面的范畴就叫做基本范畴。罗施(e. rosch)和默维斯(c. mervis,1976)对儿童进行了基本范畴和

上位范畴的试验。在此基础上,罗施进一步总结了基本范畴的特点:(1)其成员具有能感知的相似外形的最高等级;

(2)是单个成员的意象能反应整个范畴的最高等级;

(3)人们识别其成员最快;

(4)儿童最早习得和掌握;

(5)运用最简洁的中性词语;

(6)是知识组织的基本范畴。

由此可见,基本范畴是人们认识到世界最直观、最基本的层面,为此在中职词汇教学中,运用基本范畴理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一些基本词汇进行优先、重点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重点解释do, go, have, help, like等使用频率较高的基本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扩展学习。在基本范畴的基础上有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上位范畴是基本范畴基础上的归纳,下属范畴是基本范畴下更细致的区分。针对这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上位词和下属词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词汇链。比如:学习了羊、狗、猫、兔、蛇这些词后,通过学习上位词:动物,可以把以前学习过的词归纳到“动物”的下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词汇进行归类,巩固记忆效果。然后再通过下属词的学习,对基本词汇进行扩展。比如:羊又分为绵羊、山羊、羚羊等。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词汇库和词汇链,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二)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是从客观主义范畴观发观而来的。范畴成员之间总是享

有某些共同特性,而“原型”就是比其他成员享有更多共性的成员,是该范畴的典型和中心的成员。范畴中的其他成员与原型之间存在着某种可以感知的相似性,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因此在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注重原型词汇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所谓原型词汇指的是一个词构成了词义范畴,其所指的成员具有家庭相似性,每一词都有其中心和核心的意义,其它的意义都是在原型意义基础上的辐射和延伸,所以在教学一词多义的词汇时,我们重点教学它的原型词意,然后再根据其它词义与原型词义之间的联系,来理解它们的意思,这样就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强有力的工具,是认知的、概念的。隐喻是指利用一种具体的概念表达另一种抽象的概念,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隐喻经常运用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中,但是很多时候老师在进行语义解释的时候,只是单纯地介绍单词的字面意义和词性,并没有对它的隐喻意义进行解释。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单词的词义,而且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把隐喻运用在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词汇的隐喻投射作用,更好地记住同一个单词在不同语境下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隐喻也常用在成语、习语和谚语之中,很多时候这些隐喻在中英文表达中的意思是一致的,比如: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a faith friend is hard to find.(知音难觅。)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在这里可以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把这些成语、习语和谚语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表达的准确性。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有些隐喻在中英文中的联想意义是不一样的。比如:熊(bear)在英国口语中比喻的是有特殊才能的人,如:he is a bear at maths.(他是个数学天才。)但是当汉语中提到与“熊”相关的词时,多是“熊包”、“熊样儿”、“真熊”等贬义词。除此之外,颜色词的象征意义也不一样。比如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吉利、喜气的象征,但是在英国,红色常与血腥、危险联系在一起。

隐喻还隐藏在词类转换之中。很多英语单词既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单词的隐喻的关联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词作为名词和动词的相关性。比如:butter,经常接触的是它的名词意义——“黄油”,当它出现在一个句子中“please butter the toast for me!”时,就变为了一个动词,这时学生就会思考:这里有黄油、面包,因此butter作为动词应该是“为面包涂上黄油”的意思。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去研究中职英语词汇教学,运用范畴、原型和隐喻的理论,使学生可以深入地学习语言的深层概念,帮助学生归纳词汇构成的方法和意义联系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词汇库和

词汇链,提高中职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的数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朱淑媛.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报,2007(2).

[3]李念良.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