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分类表
药物对妊娠危险性的等级分类
![药物对妊娠危险性的等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0b4fe014028915f814dc257.png)
药物对妊娠危险性的等级分类药物对妊娠危险性的等级分类本表是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险性而进行危害等级(即A B、C D X级)的分类。
这一分类便于用药者给孕妇用药时迅速查阅。
危害等级的标准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颁布的。
大部分药物的危害性级别均由制药厂按上述标准拟定;有少数药物的危害性级别是由某些专家拟定的(在级别字母后附有“ m‘者)。
某些药物标有两个不同的危害性级别,是因为其危害性可因其用药持续时间不同所致。
标准如下:A级:在有对照组的研究中,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未见到对胎儿危害的迹象(并且也没有对其后6个月的危害性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影响甚微。
B级: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并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对胎儿的影响。
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表现有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并未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中得到证实(也没有对其后6个月的危害性的证据)。
C级:在动物的研究证明它有对胎儿的不良反应(致畸或杀死胚胎),但未在对照组的妇女中进行研究,或没有在妇女和动物并行进行研究。
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了对孕妇的好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应用。
D级:有对胎儿危害性的明确证据,尽管有危害性,但孕妇用药后有绝对的好处(例如孕妇受到死亡的威胁或患有严重的疾病,因此需用它,如应用其他药物虽然安全但无效)。
X级:对动物或人的研究表明它可使胎儿异常。
或根据经验认为对人,或对人及动物,是有危害性的。
给孕妇应用这类药物显然是无益的。
本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或即将妊娠的患者。
一、抗感染药1、抗生素阿米卡星(cm庆大霉素(c)卡那霉素(D)新霉素(D)链霉素(D)妥布霉素(C)头抱霉素类(B)青霉素类(B)四环素(D)地美环素(D)美他环素(D)米诺环素(D)土霉素(D)金霉素(D)杆菌肽(C)氯霉素(C)克林霉素(B)红霉素(B)林可霉素(B)新生霉素(C)竹桃霉素(C)多黏菌素B(B)万古霉素(C)2、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药物(B/D)甲氨苄啶(C)呋喃唑酮(C)呋喃妥因(B)孟德立酸(C)乌洛托品(B)萘啶酸(B)3、抗结核病药对氨水杨酸(C)乙胺丁醇(B)异烟肼(C)利福平(C)4、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B)克霉唑(B)灰黄霉素(C)咪康唑(B)制真菌素(B)5、抗病毒药金刚烷胺(C)碘苷(C)阿糖腺苷(C)6、抗阿米巴病药卡巴胂(D)双碘喹啉(C)7、驱肠虫药龙胆紫(C)哌嗪(B)波维铵(C)8抗疟药氯喹(D)伯氨喹(C)乙胺嘧啶(C)奎宁(C)9、抗滴虫药甲硝唑(C)二、抗肿瘤药甲氨蝶吟(X)硫唑嘌吟(D)博来霉素(D)白消安(D)苯丁酸氮芥(D)顺铂(D)环磷酰胺(D)阿糖胞苷(D)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D)多柔比星(D)氟尿嘧啶(D)氮芥(D)美法仑(D)巯嘌吟(D)甲氨蝶呤(D)光神霉素(D)甲苄肼(D)塞替派(D)长春碱(D)长春新碱(D)三、抗组胺药布可利嗪(C)氯苯那敏(B)西咪替丁(B)赛庚啶(B)苯海拉明(B)茶苯海明(C)羟嗪(C)美可洛嗪(B)异丙嗪(C)美吡拉敏(C)四、自主神经系统药物1、拟胆碱药乙酰胆碱(C)新斯的明(C)吡斯的明(C)依酚氯铵(C)毛果芸香碱(C)毒扁豆碱(C)2、抗胆碱药阿托品(C)颠茄(C)笨阿托品(C)后马托品(C)山莨菪碱(C)东莨菪碱(C)丙胺太林(C)苯海索(C)3、拟肾上腺素药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素(C)麻黄碱(C)美芬丁胺(C)间羟胺(D)甲氧明(D)去甲肾上腺素(D)特布他林(B)多巴胺(C)多巴酚丁胺(C)4、抗肾上腺素药普萘洛尔(C)5、肌松药十烃溴铵(C)五、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中枢兴奋药咖啡因(B)右苯丙胺(D)哌甲酯(C)2、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B)阿司匹林(C/D)非那西丁(B)达尔丰(C/D)双水杨酸酯(C/D)水杨酸钠(C/D)3、非甾体类抗炎药非诺洛芬(B/D)布洛芬(B/D)吲哚美辛(B/D)甲氯芬那(B/D)萘普生(Bm/D 羟保泰松(D)保泰松(D)舒林酸(B/D)托美丁(B/D)佐美酸(B/D)4、镇痛药阿法罗定(B/D)可待因(B/D)吗啡(B/D)阿片(B/D)喷他佐辛(U/D)哌替啶(B/D)美沙酮(B/D)芬太尼(B/D)烯丙吗啡(D)纳洛酮(C)5、镇静、催眠药异戊巴比妥(C)戊巴比妥(C)苯巴比妥(B)司可巴比妥(C)水合氯醛(C)乙醇(D/X)地西泮(D)氯氮卓(D)甲丙氨酯(D)甲喹酮(D)奥沙西泮(C)硝西泮(C)6、安定药氯丙嗪类(C)氟哌利多(C)锂盐(D)噻吨类(C)7、抗抑郁药阿米替林(D)多塞平(C)丙米嗪(D)异卡波肼(C)去甲替林(D)苯乙肼(C)反苯环丙苄(C)六、心血管系统药物1、强心苷乙酰洋地黄毒苷(B)洋地黄(B)地高辛(B)洋地黄毒苷(B)去乙酰毛花苷(B)毛花苷丙(B)溴苄胺(C)丙吡胺(C)奎尼丁(C)维拉帕米(C)2、降压药卡托普利(C)可乐定(C)二氮嗪(D)六甲溴铵(C)肼曲嗪(B)甲基多巴(C)米诺地尔(C)硝普钠(D)帕吉林(C)哌唑嗪(C)利血平(D)樟磺咪芬(C)3、血管扩张药亚硝酸异戊酯(C)双嘧达奠(C)硝酸异山梨酯(C)戊四硝酯(C)硝酸甘油(C)妥拉唑啉(C)七、利尿药乙酰唑胺(C)阿米洛利(Bm 氯噻嗪类(D)依他尼酸(D)呋塞米(C)甘油(D)甘露醇(C)螺内酯(D)氨苯蝶啶(D)尿素(D)八、消化系统药物地芬诺酯(C)洛哌丁胺(C)复方樟脑酊(B/D)二甲硅油(C)九、激素类1、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D)倍他米松(C)地塞米松(C)泼尼松(B)泼尼松龙(B)2、雌激素己烯雌酚(X)雌二醇(D)口服避孕药(D)3、孕激素孕激素类(D)4、降糖药胰岛素(B)氯磺丙脲(D)甲苯磺丁脲(D)5、甲状腺激素降钙素(B)。
妊娠期如何选用抗菌药物
![妊娠期如何选用抗菌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96e91bfc19e8b8f67c1cb982.png)
妊娠期如何选用抗菌药物妊娠期是妇女独有的一段特殊时期。
如用药不当,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均可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便于孕妇谨慎、安全地选择药物,现将常用的抗微生物药物按照孕期的安全性分类列出(见表1)。
美国FDA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性将其分为以下5级:A级:在设有对照组的药物研究中,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未见到药物对胎儿危害的迹象(并且也没有在其后6个月具有危害性的证据),该类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甚微。
B级:在动物繁殖研究中(并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或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发现药物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并未在设对照组、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中得到证实(也没有在其后的6个月具危害性的证据)。
C级:动物研究证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性(致畸或胚胎死亡等),但尚未设对照的妊娠妇女研究,或没有在妊娠妇女及动物并进行研究。
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妇女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使用。
D级:有明确证据显示,药物对人类胎儿有危害性,但尽管如此,孕妇用药后绝对有益(例如用该药来挽救孕妇的生命,或治疗其他较安全的药物无效的严重疾病)。
X级:对动物和人类的药物研究或人类用药的经验表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并且孕妇应用这一.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2.头孢菌素类: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3.万古霉素类: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4.氨基糖苷类:能与细菌的30S亚基结合,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多个环节而发挥抗菌作用5.四环素类:与细菌核蛋白替30S亚基单位结合,阻止肽链延伸6.大环内酯类:能与敏感细菌的50S核蛋白体亚基可逆性结合,通过抑制新合成的肽基tRNA分子从核蛋白体受体部位移至肽酰基结合部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7.克林霉素类:能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8.氯霉素类: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可逆性结合,抑制酰肽基转移酶,从而抑制肽链的形成9.利福平:抑制DNA依赖的RNA聚合酶,阻碍mRNA的合成10.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和拓朴异构酶Ⅳ,阻碍敏感细菌DNA的复制11.磺胺类: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叶酸代谢12.甲氧苄胺嘧啶(TMP):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叶酸代谢13.多粘菌素B:破坏细菌的细胞外膜脂质双层结构,使膜通透性增加,胞内成分外漏导致细菌死亡14.两性霉素B: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固醇部分结合,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胞内成分外漏,造成细胞死亡。
药物对妊娠期胎儿危险性的分类
![药物对妊娠期胎儿危险性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66f5011910ef12d2bf9e7d8.png)
药物对妊娠期胎儿危险性的分类美国药物及食品管理局(FDA)将药物对胎儿的危险度分为A、B、C、D、X五个等级。
某些药物有两个不同的危险性等级,一个是常用剂量的等级,一个是超常剂量的等级。
分类A 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的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
分类B 在动物生殖实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生殖试验显示有副作用(较不育为轻),但在早孕妇女的对照组中并不能肯定其副作用(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
分类C在对动物的研究中证明对胎儿有副作用(致畸或使胚胎致死或其他),但在妇女中无对照组研究或在对妇女和动物的研究中无可以利用的资料。
药物仅在经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时给予。
分类D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性有肯定的证据,但尽管有害,对孕妇需肯定其有利方予应用(例如,对生命垂危或疾病严重而无法应用较安全的药物或其他药物无效)。
分类X在对动物或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可使胎儿异常,或基于人类的经验知其对胎儿有危险,或对人或对两者均有害,而且该药物对孕妇的应用,其危险明显地大于任何有益之处。
该药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
FDA妊娠期用药危险性等级标准一览表4 FDA妊娠期用药危险性等级标准一览表妊娠期用药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 FDA )颁布的对妊娠的危险性等级标准为:A 类: 对照研究显示无害.已证实此类药物对人胎儿无不良影响,是最安全的。
B 类:对人类无危害证据。
动物实验对胎畜有害,但在人类未证实对胎儿有害,或动物实验对胎畜无害,但在人类尚无充分研究。
C 类:不能除外危害性.动物实验可能对胎畜有害或缺乏研究,在人类尚缺乏有关研究,但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D 类:对胎儿有危害。
市场调查或研究证实对胎儿有害,但对孕妇的益处超过对胎儿的危害。
X 类:妊娠期禁用。
在人类或动物研究,或市场调查均显示对胎儿危害程度超过了对孕妇的益处,属妊娠期禁用药。
常用药物的等级标准4.1抗组胺药:扑尔敏( B )、西米替丁( B )、苯海拉明( B )、异丙嗪( C )4.2抗感染药驱肠虫药:龙胆紫( C )抗疟药:氯喹( D )抗滴虫药:甲硝唑( B )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 C )、庆大霉素( C )、卡那霉素( D )、新霉素( D )、头孢菌素类( B )、链霉素( D )、青霉素类( B )、四环素( D )、土霉素( D )、金霉素( D )、杆菌肽( C )、氯霉素( C )、红霉素( B )、林可霉素( B )、多粘菌素 B ( B )、万古霉素( C )其他抗生素:复方新诺明( B/C )、甲氧苄胺嘧啶( C )、呋喃唑酮( C )、呋喃妥因( B )抗结核病药:乙胺丁醇( B )、异烟肼( C )、利福平( C )、对氨水杨酸( C )抗真菌药:克霉唑( C )、咪康唑( C )、制霉菌素( B )抗病毒药:金刚烷胺( C )、阿糖腺苷( C )、病毒唑( X )、叠氮胸苷( C )、无环乌苷( C )4。
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
![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c279d86d0d233d4b14e69c4.png)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4版)第12页表1-5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FDA分类抗微生物药A. 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B. 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曲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达托霉素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利福布丁甲硝唑呋喃妥因吡喹酮扎那米韦阿昔洛韦乏昔洛韦去羟肌苷奈非那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C. 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氯霉素克拉霉素万古霉素特拉万星黏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泊沙康唑氟胞嘧啶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替硝唑氟喹诺酮类利奈唑胺利福平利福昔明异烟肼吡嗪酰胺卷曲霉素氨苯砜乙胺嘧啶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氯喹甲氟喹喷他脒伊维菌素蒿甲醚/本芴醇阿托伐醌氯胍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塞米韦更昔洛韦膦甲酸西多福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齐多夫定扎西他滨司他夫定阿巴卡韦奈韦拉平地拉韦定茚地那韦D. 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可能受益多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替加环素伏立康唑X. 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奎宁利巴韦林沙利度胺注:1.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权衡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决定。
A类: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C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D类: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X类:禁用。
但是现在我们甲硝唑说明书上是写禁用于孕妇或是哺乳期妇女的。
药物对妊娠期胎儿危险性的分类
![药物对妊娠期胎儿危险性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72ae9e9af1ffc4ffe47ac90.png)
药物对妊娠期胎儿危险性的分类美国药物及食品管理局(FDA)将药物对胎儿的危险度分为A、B、C、D、X五个等级。
某些药物有两个不同的危险性等级,一个是常用剂量的等级,一个是超常剂量的等级。
分类A 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的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
分类B 在动物生殖实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生殖试验显示有副作用(较不育为轻),但在早孕妇女的对照组中并不能肯定其副作用(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
分类C在对动物的研究中证明对胎儿有副作用(致畸或使胚胎致死或其他),但在妇女中无对照组研究或在对妇女和动物的研究中无可以利用的资料。
药物仅在经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时给予。
分类D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性有肯定的证据,但尽管有害,对孕妇需肯定其有利方予应用(例如,对生命垂危或疾病严重而无法应用较安全的药物或其他药物无效)。
分类X在对动物或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可使胎儿异常,或基于人类的经验知其对胎儿有危险,或对人或对两者均有害,而且该药物对孕妇的应用,其危险明显地大于任何有益之处。
该药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
FDA妊娠期用药危险性等级标准一览表4 FDA妊娠期用药危险性等级标准一览表妊娠期用药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 FDA )颁布的对妊娠的危险性等级标准为:A 类:对照研究显示无害。
已证实此类药物对人胎儿无不良影响,是最安全的。
B 类:对人类无危害证据。
动物实验对胎畜有害,但在人类未证实对胎儿有害,或动物实验对胎畜无害,但在人类尚无充分研究。
C 类:不能除外危害性。
动物实验可能对胎畜有害或缺乏研究,在人类尚缺乏有关研究,但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
D 类:对胎儿有危害。
市场调查或研究证实对胎儿有害,但对孕妇的益处超过对胎儿的危害。
X 类:妊娠期禁用。
在人类或动物研究,或市场调查均显示对胎儿危害程度超过了对孕妇的益处,属妊娠期禁用药。
常用药物的等级标准4.1抗组胺药:扑尔敏( B )、西米替丁( B )、苯海拉明( B )、异丙嗪( C )4.2抗感染药驱肠虫药:龙胆紫( C )抗疟药:氯喹( D )抗滴虫药:甲硝唑( B )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 C )、庆大霉素( C )、卡那霉素( D )、新霉素( D )、头孢菌素类( B )、链霉素( D )、青霉素类( B )、四环素( D )、土霉素( D )、金霉素( D )、杆菌肽( C )、氯霉素( C )、红霉素( B )、林可霉素( B )、多粘菌素 B ( B )、万古霉素( C )其他抗生素:复方新诺明( B/C )、甲氧苄胺嘧啶( C )、呋喃唑酮( C )、呋喃妥因( B )抗结核病药:乙胺丁醇( B )、异烟肼( C )、利福平( C )、对氨水杨酸( C )抗真菌药:克霉唑( C )、咪康唑( C )、制霉菌素( B )抗病毒药:金刚烷胺( C )、阿糖腺苷( C )、病毒唑( X )、叠氮胸苷( C )、无环乌苷( C )4.3抗肿瘤药博来霉素( D )、环磷酰胺( D )、瘤可宁( D )、顺铂( D )、阿糖胞苷( D )、更生霉素( D )、噻替哌( D )、柔红霉素( D )、阿霉素( D )、氟尿嘧啶( D )、氮芥( D )、马法兰( D )、氨甲蝶呤( D )、长春新碱( D )4.4植物神经系统药拟胆碱药:乙酰胆碱( C )、新斯的明( C )抗胆碱药:阿托品( C )、颠茄( C )、普鲁苯辛( C )拟肾上腺素药:肾上腺素( C )、去甲肾上腺素( D )、麻黄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C )、间羟胺( D )、多巴胺( C )、多巴酚丁胺( C )、间羟舒喘宁( B )、羟卞羟麻黄碱( B )4.5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枢兴奋药:咖啡因( B )解热镇痛药:乙酰水杨酸( C/D )、非那西丁( B )、水杨酸钠( C/D )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 B/D )镇痛药:可待因( B/D )、吗啡( B/D )、阿片( B/D )、哌替啶( B/D )、纳洛酮( C )镇静,催眠药:异戊巴比妥( C )、戊巴比妥( C )、苯巴比妥( B )、水合氯醛( C )、乙醇( D/X )、安定( D )、硝基安定( C )安定药:氟哌啶( C )、氯丙嗪类( C )抗抑郁药:多虑平( C )4.6心血管系统药物强心甙:洋地黄( B )、地高辛( B )、洋地黄毒甙( B )、奎尼丁( C )降压药:可乐宁( C )、甲基多巴( C )、肼苯达嗪( B )、硝普钠( D )、哌唑嗪( C )、血管扩张药:亚硝酸异戊酯( C )、潘生丁( C )、二硝酸异山梨醇( C )、硝酸甘油( C )4.7利尿药双氢克尿噻( D )、利尿酸( D )、速尿( C )、甘露醇( C )、氨苯蝶啶( D )4.8消化系统药复方樟脑酊( B/D )4.9激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 D )、倍他米松( C )、地塞米松( C )、氢化泼尼松( B )雌激素:已烯雌酚( X )、雌二醇( D )、口服避孕药( D )孕激素:孕激素类( D )降糖药:胰岛素( B )、氯磺丙脲( D )、甲磺丁脲( D )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 D )、他巴唑( D )注:此分级将出现在各论中的药品名称后。
抗菌药物妊娠哺乳分级一览表
![抗菌药物妊娠哺乳分级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1be358d369eae009591bec81.png)
我院抗菌药物妊娠哺乳分级一览表分类药品名称妊娠分级哺乳分级消除半衰期t1/2β说明书备注青霉素类青霉素钠 B - 30min少量从乳汁中分泌(血药浓度的5-20%),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
阿洛西林钠- - 1h 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少量随乳汁分泌。
5-10%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制。
头孢菌素类一代头孢拉定 B L1 0.8-1h 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少量经乳汁排出。
头孢替唑- - 1.5h 权衡利弊二代头孢呋辛 B L2 1.2h 妊娠早期慎用。
可通过乳汁分泌,哺乳期应谨慎。
头孢克洛 B L1 0.6-0.9h 口服0.5g后5小时,母乳中0.16mg/L。
头孢丙烯 B L1 1.3h口服1g后,可在乳汁中测得少量药物(<服入量0.3%)。
:三代头孢地尼 B L1 1.6-1.8h 权衡利弊3小时内避免服用铁剂头孢唑肟 B L1 1.7h 少量分泌至乳汁中,哺乳期妇女应暂停哺乳。
头孢他啶 B L1 1.5-2.3h 权衡利弊头孢曲松 B L1 8h 权衡利弊不能加入含钙溶液中使用。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B L2/L1头孢哌酮1h;舒巴坦 1.7h可透过胎盘屏障,少量分泌到乳汁中。
头霉素类头孢美唑 B - 1.2h 权衡利弊头孢西丁 B L1 1h 可低浓度进入乳汁氧头孢类拉氧头孢- - 1.4-1.8h 乳汁几不出现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 B L3 1h 哺乳期不推荐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C L2 1h 需停止授乳稀释液不能含有乳酸盐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 C L2 2-3h可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组织,有引起胎儿听力损害的可能;乳汁中分泌量很少,但通常宜停止哺乳。
缓慢滴注依替米星- - 1.5h 需暂停哺乳分类药品名称妊娠分级哺乳分级消除半衰期t1/2β说明书备注大环内酯类吉他霉素- - 2h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浓度一般不高,但宜权衡利弊。
哺乳期应停止授乳。
罗红霉素- - 8.4-15.5h 慎用。
妊娠期用药FDA五级分类法
![妊娠期用药FDA五级分类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422224ccbff121dd3683e0.png)
【 北京紫竹药业】1 概述妊娠期用药对母儿的安全性历来为医生和孕妇所关心。
妊娠期孕妇难免不使用药物,据统计,妊娠期用药的妇女高达80%左右,所以不但是妇产科医生,还有内、外科医生都应该知道各科常用药物是否可以在孕期使用和如何使用。
2 妊娠期用药的FDA分类及其标准对妊娠期孕妇用药的药品安全性分类有好几种办法,其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制订的标准,涵义明确、科学客观,所以广为各国医生所接受。
FDA将药品的安全性分为A、B、C、D、X五类,有些药物有两个不同的危险度等级,一个是常用剂量的等级,另一个是超常剂量等级。
现将FDA5个等级分类标准叙述如下。
2.1 分类A:在有对照组的早期妊娠妇女中未显示对胎儿有危险(并在中、晚期妊娠中亦无危险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伤害极小。
2.2分类B:在动物生殖试验中并未显示对胎儿的危险,但无孕妇的对照组,或对动物生殖试验显示有副反应(较不育为轻),但在早孕妇女的对照组中并不能肯定其副反应(并在中、晚期妊娠亦无危险的证据)。
2.3 分类C:在动物的研究中证实对胎儿有副反应(致畸或使胚胎致死或其他),但在妇女中无对照组或在妇女和动物研究中无可以利用的资料。
药物仅在权衡对胎儿的利大于弊时给予。
2.4 分类D:对人类胎儿的危险有肯定的证据,但尽管有害,对孕妇需肯定其有利,方予应用(如对生命垂危或疾病严重而无法应用较安全的药物或药物无效)。
2.5 分类X:动物或人的研究中已证实可使胎儿异常,或基于人类的经验知其对胎儿有危险,对人或对两者均有害,而且该药物对孕妇的应用,其危险明显地大于任何有益之处。
该药禁用于已妊娠或将妊娠的妇女。
3 各分类药物的简单介绍3.1 分类A等级:分类A等级的药物极少,维生素属于此类药物,如各种维生素B、C等,但是在正常范围剂量的维生素A是A类药物,而大剂量的维生素A,每日剂量2万IU,即可致畸,而成为X类药物。
3.2 分类B等级:分类B等级的药物亦不很多,可喜的是日常用的抗生素均属此类。
孕妇用抗生素的选择
![孕妇用抗生素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94705e1b227916888486d7a9.png)
孕妇用抗生素的选择孕妇作为特殊的人群,其用药受到特别的关注。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根据药物对胎儿的致畸情况,将药物对胎儿的危害程度分为A、B、C、D、X五个等级。
A级: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中未见到对胎儿危害的迹象(并且也没有对其后6个月的危害性的证据),可能对胎儿的影响甚微。
B级:在动物繁殖期研究中(并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对胎儿的影响。
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表现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并未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得到证实(也没有对其后6个月的危害性的证据)。
C级:在动物的研究中证明它对胎儿的副作用(致畸或杀死胚胎),但并未在对照组的妇女进行研究,或没有在妇女和动物并行地进行研究。
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了对孕妇的好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应用。
D级:有对胎儿危害性的明确证据,尽管有危害性,但孕妇用药后有绝对的好处(例如孕妇受到死亡的威胁或患有严重的疾病需用它,而用其它药物虽安全但无效)。
X级;在动物或人的研究表明它可使胎儿异常。
或根据经验认为在人和动物是有危害的。
在孕妇应用这类药物显然是无意的。
本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或将妊娠的患者。
<?xml 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O></O>根据以上美国FDA的妊娠期药物安全性的等级,将部分抗生素分类如下:<O></O>A级:无。
<O></O>B级: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安曲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利福布丁、乙胺丁醇、甲硝唑、呋喃妥因。
C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螺旋霉素、克拉霉素、氯霉素、万古霉素、磺胺—甲氧苄啶、氟喹诺同酮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氟胞嘧啶、利奈唑胺、唑类抗菌药。
FDA药物分类
![FDA药物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704cad0dd36a32d727581a9.png)
A类:在妇女控制研究对照中,未发现药物对妊娠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胎儿有危险,对胎儿伤害的可能性极小.但仍存在远期胎儿受害的可能。
B类:在妇女控制研究对照中,药物对妊娠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胎儿危险证据不足或不能证实.
C类:动物实验显示药物造成胎崽畸形或死亡,但无妇女控制对照研究,使用时应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危害。
D类:药物对人类胎儿危险的证据确凿,孕妇使用应权衡利弊,只有在妇女生命危险或患有严重疾病非用不可时方可使用.
X类:在动物或人类的研究中已表明,药物可致胎儿异常,已怀孕或可能已怀孕的妇女禁用。
1,2,3分别代表早、中、晚孕.。
妊娠药品分级管理
![妊娠药品分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ba1d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2.png)
妊娠药品分级管理
妊娠药品分级管理是指根据不同药品对孕妇和胎儿的风险程度,将妊娠药品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妊娠药品分级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使用,因为许多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畸形、流产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妊娠药品进行合理的分级管理,可以为孕妇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减少不必要的用药风险。
根据药品对孕妇和胎儿的风险程度,妊娠药品可以分为A、B、C、D、X五个级别。
A级药品是对孕妇和胎儿最安全的药品,通常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B级药品是相对安全的药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C级药品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药品,需要在必要时才能使用,且需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D级药品是对胎儿有危害的药品,通常只在危及孕妇生命时才能使用;X级药品是禁用于孕妇的药品,因为其对胎儿的危害极大。
对于妊娠药品的分级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
首先,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对妊娠药品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级别药品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其次,医生应该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品,避免不必要的用药风险。
同时,孕妇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不自行购买和使用药品。
总之,妊娠药品分级管理是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分级管理和用药指导,可以减少孕妇的用药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妊娠期、 哺乳期妇女用药的调剂原则
![妊娠期、 哺乳期妇女用药的调剂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0789b3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7.png)
妊娠期/ 哺乳期妇女用药的调剂原则想一想,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的生理有何特点?很多药物对于妊娠妇女都禁用,如果你为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调配药品,你会注意些什么?妊娠期和哺乳期是女性的特殊阶段,由于自身生理功能变化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及消除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很多药物可以由胎盘将母亲体内的药物转运到胎儿体内,或药物经过乳汁排泄,通过母乳喂养将药物传入婴儿体内。
如妊娠早期妇女服用沙利度胺后导致胎儿出现异常,造成近万名海豹胎儿,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药师在调剂过程中,对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应该更加关注。
一、认真审核处方由于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因此调配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药品时,药师要高度重视,除了严格按照必需的调剂流程工作外,尤其对于药品说明书中“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的药物”更要格外谨慎,在调配中如发现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使用禁用药品,必须及时与开具处方的医师沟通,了解患者的用药目的,避免患者服用禁用药品,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用药指导药师对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缺乏妊娠患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试验,绝大多数药品说明书都标明:“怀孕妇女服用本品是否安全尚不明确。
”对于孕妇,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服用这些药品。
只有当潜在利益高于危险性,才可使用,否则怀孕期及哺乳期内不应使用。
因此,为保障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及其下一代的用药安全,药师应告知患者不要随意使用药物,更不能自行用药;如需用药,要选用已有一定依据证明对婴儿无明显损害的药物,并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对胎儿和婴儿产生的不良影响;鼓励患者向医师寻求建议,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美国药品和食品监督管理局的妊娠期药物安全性分类美国药品和食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为贯彻实施“妊娠和哺乳期标示规则(Pregnancy and Lactation Labeling Rule,PLLR)”,于2014年12月发布了供企业用的”人用处方药和生物制品说明书妊娠、哺乳期和生殖潜能的内容和形式”指导原则。
孕妇安全用药,准妈妈必须知道!
![孕妇安全用药,准妈妈必须知道!](https://img.taocdn.com/s3/m/ee4fc1f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4.png)
孕妇安全用药,准妈妈必须知道!随着人们对药物致畸认识的提高,目前对于孕期的用药非常谨慎。
但另一方面,一些孕妇在孕前就患有某些疾病,或因妊娠引发了某种疾病,需要用药治疗,而拒绝用药也会给母子都带来风险。
孕妇用药如何权衡利弊?孕期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药风险?孕期如何合理使用中药?服用中药时有哪些禁忌?FDA君为大家详细介绍孕妇安全用药一览表。
(包括孕妇用药分级、原则、禁忌、注意事项)一、孕期人体药物代谢的微变化在孕期,孕妇的生理功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她们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也和其他人有所不同。
比如,胃肠运动减慢,胃内酸度降低,影响药物吸收,特别是对弱酸性的药物吸收会减少。
孕妇的体液总容量增加,再加上胎儿、胎盘的存在,使药物在全身的分布更为广泛,血药浓度会下降。
孕妇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与药物的结合能力下降,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使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升高。
孕妇体内黄体酮、雌二醇等激素水平的升高,可影响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提高或抑制)。
孕早期肾血流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对药物的排泄就相应增加;而孕晚期,由于常处于仰卧体态,再加上有的患者有妊高征,肾功能下降,药物排泄率就可能降低。
在孕期用药,要考虑到孕妇的这些身体功能变化;但也不是说一定要调整药物的剂量,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
最需要关注的是,多数药物可被动扩散进入胎盘,到达胎儿体内。
胎儿各种功能尚在发育,代谢慢,排泄慢,可导致药物蓄积,从而可能会带来多种影响。
有研究显示,在所有出生缺陷中,由药物所致的比例大概占3%。
因为不可能进行人体试验,目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基本上是通过其它动物试验来探索的,并没有人体试验的数据,大多数情况是通过观察某种相关性来判断的。
二、药物对不同孕期胎儿的影响整个孕期都应该关注用药安全问题,但不同的时间段情况有所不同。
超早期(孕2周内),受精卵处于细胞分裂的阶段,药物对胚胎是“全”或“无”的影响。
所谓全,就是有害药物全部或部分破坏胚胎细胞,致使胚胎早期死亡导致流产。
妊娠期使用药物危险性等级分类表
![妊娠期使用药物危险性等级分类表](https://img.taocdn.com/s3/m/c31405c189eb172ded63b740.png)
妊娠期使用药物危险性等级分类表抗组胺药:布克力嗪(C)、氯苯那敏(B)、西咪替丁(B)、赛庚啶(B)、苯海拉明(B)、茶苯海明(C)、羟嗪(C)、美克洛嗪(B)、异丙嗪(C)、美吡拉敏(C)抗感染药:抗阿米巴病药卡巴胂(D)、双碘喹啉(C)驱肠虫药:龙胆紫(C)、哌嗪(B)、噻嘧啶(C)、恩波维铵(C)抗疟药氯喹(D)、伯氨喹(C)、乙胺嘧啶(C)、奎宁(C)抗滴虫药:甲硝唑(C)抗生素:阿米卡星(Cm)、庆大霉素(C)、卡那霉素(D)、新霉素(D)、链霉素(D)、妥布霉素(C)、头孢菌素类(B)、青霉素类(B)、四环素(D)、地美环素(D)、美他环素(D)、米诺环素(D)、土霉素(D)、金霉素(D)、杆菌肽(C)、氯霉素(C)、克林霉素(B)、红霉素(B)、林可霉素(B)、新生霉素(C)、竹桃霉素(C)、多粘菌素B(B)、万古霉素(C)其它抗菌药:磺胺类药物(B/D)、甲氧苄啶(C)、呋喃唑酮(C)、呋喃妥因(B)、孟德立酸(C)、乌洛托品(B)、萘啶酸(B)抗结核病药:对氨水杨酸(C)、乙胺丁醇(B)、异烟肼(C)、利福平(C)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B)、克霉唑(B)、灰黄霉素(C)、咪康唑(B)、制霉菌素(B)抗病毒药:金刚烷胺(C)、碘苷(C)、阿糖腺苷(C)抗肿瘤药:氨蝶呤(X)、硫唑嘌呤(D)、博来霉素(D)、白消安(D)、苯丁酸氮芥(D)、顺铂(D)、环磷酰胺(D)、阿糖胞苷(D)、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D)、阿霉素(D)、氟尿嘧啶(D)、氮芥(D)、美法仑(D)、巯嘌吟(D)、甲氨蝶呤(D)、光神霉素(D)、甲苄肼(D)、噻替派(D)、长春碱(D)、长春新碱(D)自主神经系统药物:拟胆碱药乙酰胆碱(C)、新斯的明(C)、喷他佐辛(B/D)、哌替啶(B/D)、美沙酮(B/D)、芬太尼(B/D)、吡斯的明(C)、依酚氯铵(C)、毛果芸香碱(C)、毒扁豆碱(C)、烯丙吗啡(D)、纳洛酮(C)抗胆碱药:阿托品(C)、颠茄(C)、苯阿托品(C)、后马托品(C)、莨菪碱(C)、东莨菪碱(C)、丙胺太林(C)、苯海索(C)拟肾上腺素药: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异丙肾上腺素(C)、麻黄碱(C)、美芬丁胺(C)、间羟胺(D)、甲氧明(D)、去氧肾上腺素(D)、特布他林(D)、多巴(C)、多巴酚丁胺(C)抗肾上腺素药:普萘洛尔(C)肌松药:异卡波肼(C)、去甲替林(D)、苯乙肼(C)、反苯环丙胺(C)、十烃溴铵(C)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枢兴奋药咖啡因(B)、右苯丙胺(D)、哌甲酯(C)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B)、阿司匹林(C/D)、非那西丁(B)、达尔丰(C/D)、双水杨酸酯(C/D)、水杨酸钠(C/D)非甾体抗炎药:非诺洛芬(B/D)、布洛芬(B/D)、吲哚美辛(B/D)、甲氯芬那(B/D)、萘普生(Bm/D)、羟保泰松(D)、保泰松(D)、舒林酸(B/D)、托美丁(B/D)镇痛药:阿法罗定(B/D)、抗肾上腺素药可待因(B/D)、吗啡(B/D)、阿片(B/D)、樟磺咪芬(C)镇静**:异戊巴比妥(C)、戊巴比妥(C)、苯巴比妥(B)、司可巴比妥(C)、水合氯醛(C)、乙醇(C/X)、地西泮(D)、氯氮礷(D)、甲丙氨酯(D)、甲喹酮(D)、奥沙西泮(C)、硝西泮(C)安定药:氯丙嗪类(C)、氟哌利多(C)、锂盐(D)、噻吨类(C)抗抑郁药:阿米替林(D)、多塞平(C)、丙米嗪(D)、地塞米松(C)、泼尼松(B)、泼尼松龙(B)血管扩张药:亚硝酸异戊酯(C)、双嘧达莫(C)、硝酸异山梨酯(C)、戊四硝酯(C)、硝酸甘油(C)、妥拉唑林(C)强心甙:乙酰洋地黄毒苷(B)、洋地黄(B)、地高辛(B)、洋地黄毒苷(B)、去乙酰毛花苷(B)、毛花丙苷(B)、溴苄胺(C)、丙吡胺(C)、奎尼丁(C)、维拉帕米(C)降压药:卡托普利(C)、可乐定(C)、二氮嗪(D)、六甲溴铵(C)、肼曲嗪(B)、甲基多巴(C)、米诺地尔(C)、米诺地尔(C)、硝普钠(D)、帕吉林(C)、哌唑嗪(C)、利血平(D)、雌二醇(D)、口服避孕药(D)利尿药:乙酰唑胺(C)、阿米洛利(Bm)、氯噻嗪类(D)、依他尼酸(D)、呋塞米(C)、甘油(D)、甘露醇(C)、螺内酯(D)、氨苯蝶啶(D)、尿素(D)消化系统药物:地芬诺酯(C)、洛哌丁胺(C)、复方樟脑酊(B/D)、二甲硅油(C)激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D)、倍他米松(C)、胰岛素(B)氯磺丙脲(D)孕激素:孕激素类(D)甲状腺激素:降钙素(B)雌激素:己烯雌酚(X)说明:FDA 颁布的危害等级标准中,大部分药物的危害性级别由制药厂按上述标准拟定;有少数药物的危害性级别是由某些专家拟定的(在级别字母后附有“m”者)。
产科合理用药-PPT
![产科合理用药-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6b64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9.png)
平滑肌张力减退,肠蠕动减弱,口服药物的吸收减 慢,峰值推后、偏低。 ➢早孕时呕吐频繁的孕妇,口服药物的效果更受影响。 ➢如需药物快速发挥作用,当采用注射给药。 ➢妊娠期心排出量增加30%,肺通气加大,肺容量增 加,这一变化可促进吸入性药物如麻醉气体在肺部 的吸收。
A级:在有对照组的研究中,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未见到对胎儿产生 危害的迹象(并且也没有对其后6个月的危险性的证据),可能对 胎儿的影响甚微。
B级: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并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 对胎儿的影响。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表现有不良反应,这不良反应 并未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得到证实(也没有对其后6个月的危害性证 据)。
2. 甲苯磺丁脲有致畸作用的报道,苯乙双胍可使新生儿 黄疸加重,均属D类药,禁用。 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缺乏临床资料,禁用。
雄激素
对发育中女性胎儿雄性化 孕前13周服用可引起唇裂或腭裂 曾报道“丹那唑(安宫唑)——微弱雄激素作用,有上述作用。
阴蒂肥大 女性外阴男性化
抗惊厥药
癫痫患者孕期服用,胎儿致畸率增加一倍。 主要腭裂、唇裂、先心病。 原因除药物外,疾病本身、基因转位等。
• 调查发现: 97%在孕期 服用医生开 的处方药
孕期服用处方药的情况
97%
3%
用药 未用药
• 调查发现: 2/3服用
了自己买
的非处方 药。
孕期服用非处方药的情况 34%
66% 用药 未用药
妊娠分期(安全期、高敏期、中敏期、低敏 期)
• 安全期:一般而言,服药时间发生在孕3周(停 经3周)以内,称为安全期。由于此时囊胚细胞 数量较少,一旦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细胞损 伤则难以修复,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自然流产。 此时服药不必为生畸形儿担忧。若无任何流产 征象,一般表示药物未对胚胎造成影响,可以 继续妊娠。
妊娠期哺乳期用药指导
![妊娠期哺乳期用药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796e26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4.png)
①受精后两周内: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有以下两种结局:药物毒性大导 致胎儿死亡、流产。或对胎儿发育影响不大,妊娠继续。据统计,约 有50%的胚胎在这个时期被各种因素致死,因此又称最大毒性期。
②受精后3~8周(停经5~10周)是胚胎主要器官系统形成的时期,对 药物的致畸作用最敏感,称为药物致畸敏感期。
氮芥d 巯嘌呤d 甲胺蝶呤d 长春新碱d
(四)植物神经系统药
1.拟胆碱药
乙酰胆碱c 新斯的明c 毛果芸香碱c 毒扁豆碱c
2.抗胆碱药
阿托品c 颠茄c 后马托品c 莨菪碱c
东莨菪碱c 苯海索c
3.拟肾上腺素药
肾上腺素c 去甲肾上腺素d 异丙肾上腺素c
麻黄碱c 间羟胺d
去氧肾上腺素d
多巴c
多巴酚丁胺c
4.抗肾上腺素药
普萘洛尔c
5.肌肉松弛药
十烃溴胺c
(五)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 中枢兴奋药 咖啡因b 右苯丙胺c 哌甲酯c 2.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 b 阿司匹林c/d 非那西丁d 水杨酸钠c/d 3.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b/d 吲哚美辛b/d 萘普生Bm/d 保泰松d 4.镇痛药 可待因b/d 吗啡b/d 阿片b/d 哌替啶b/d 美沙酮b/d 纳洛酮b/d
3.特殊运转:某些物质转运前须经胎盘代谢,变成能较快 通过的物质,如核黄素。
4.胎盘屏障的物理性破坏:正常胎盘屏障膜孔直径 约为1nm只允许分子量低于100的物质通过。若孕 妇由于各种因素如感染、缺氧等常能破坏胎盘屏 障,使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的药物变得容易通 过。
5.胞吞作用:一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病毒和抗 体可通过合体细胞吞噬作用转运到胎儿体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分类表
注: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以及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充分权衡后决定。
A类: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
在设对照组的药物研究中,在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未见到药物对胎儿产生危害的迹象(并且也没有在其后的6个月具有危害性的证据),该类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甚微。
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
在动物繁殖研究中(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或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发现药物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并未在设对照组的、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中得到证实(也没有在其后的6个月具有危害性的证据)。
C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
动物研究证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性(致畸或胎儿死亡等),或尚无设对照的妊娠妇女研究,或尚无对妊娠妇女及动物进行研究。
只有在权衡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使用。
D类: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
已有明确证据显示,药物对人类胎儿有危害性,但尽管如此,孕妇用药后绝对有益(如该类药物用于挽救孕妇的生命,或治疗用其他较安全的药物无效的严重疾病)。
X类:禁用。
对动物和人类的药物研究或人类的用药经验表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而且孕妇应用这类药物无益,因此禁用于妊娠和可能怀孕的得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