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摘要:文物保管区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文物库房的作用、功能、空间、构造、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阐述,全面介绍了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宗旨及具体实现。通过全面剖析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对文物库房的空间布局、文物藏品运输的交通流线、文物库房中设备设施及多功能相结合等各个方面在设计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文物藏品文物库房空间布局交通流线设备设施多项功能结合
文物保管区(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持续性将影响到博物馆文物的收藏、维护、展出等多个方面。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其收藏文物将涵盖我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乎全部的领域,这些因素决定了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特性必将是容量大、功能强、科技含量高,对于设计人员不但要求有较强的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有宽泛的知识、较强的整体控制以及统一协调等多方面能力。本文将根据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的设计经验,并以其为例,对文物库房的作用、功能、空间、构造、设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阐述。
1. 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1.1. 博物馆、文物定义及与文物库房相互关系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对于博物馆的定义。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不可再生性。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它是反映人类历史发展各阶段文化、艺术、科学、社会形态等各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展开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藏品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关系博物馆的地位及各项业务工作的展开。《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指出:博物馆“在提供建筑方面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以便为藏品物理方面的安全与保护提供适宜的环境。以完成其既定方针内的收藏、研究、存放、保护、教育及陈列等基本职能。”
在使用功能上,文物库房是藏品的长期妥善安全的保存空间,文物库房要为文物提供必要妥善的保存环境。在文库流线上,文物库房是文物长期恒定的保存空间,是文物入库收藏的终点;对于文物的研究、管理、展示传播的业务工作,文物库房又是文物出库的起点。因此文物库房在文物收藏、管理、保护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设一个设施完备,功能合理,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文物库房是国家博物馆的改扩建工程建设中重要部分。
1.2. 现代化的文物库房建设在国家博物馆建设中的必要性
原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库房,设在原博物馆的地上一层,门窗密封不好,室内潮湿,条件简陋,初期建设没有空调通风设施,后其经过数次改造,增设了空调通风等设备,但是受条件所困,没有系统的管理运行,长期不使用。文物保存处于自然空气环境中。这样的收藏环境,对文物的保存、管理、研究是不利的,无法达到最大限度保存文物记录历史的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大幅增加,文物管理科学化,文物分类细化,藏品性质与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对藏品的保护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老博物馆需要更多的储藏空间。同时现代的空调设备设施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文物库房的内部空气环境,为更好的保护文物提供有利条件。
作为现代化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其文物库房的建设,不仅是规模上的扩建,同时在库区空气环境控制,自动化系统管理,科学技术运用,安全防护、防火措施、防水措施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建设。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为地下藏品库,馆内现有藏品60余万件,针对博物馆长期收藏,藏品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预留40万件藏品的可发展收藏空间,新文物库区按照100万件藏品的规模与标准进行设计。
2. 国家博物馆文物库区建筑设计原则
在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以确保文物安全为原则。在安全妥善的收藏保护文物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效率,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消耗,使建筑功能与形式统一、各类流线畅通合理。
博物馆建设中,库房建设和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适用、经济。文物库应有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尘、防光、防震、防空气污染等设备和措施。
文物库区建筑设计以文物入库出库的流线为脉络,综合考虑库前区的各功能区的划分与布局及文物库与各个展厅之间的联系,通过“点、线、面、体”展开,形成一个以文物库房为基础的空间网络构架。其中“点”为各功能区域的布局点位,“线”为联系各功能区域的文物流线、交通流线等,“面”为各功能区域内部的规模面积的布局铺开与各项功能要求的实现,“体”为各功能区域通过建筑空间联系,交通流线,功能联系,设备技术调控联系等形成多元立体穿插的综合体。
博物馆文物库区设在建筑首层及地下,广义上包括文物管理区、文物库房及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作为文物流线上最重要节点,在文物库区的设计中,紧密结合文物入库工艺流程及文物出库研究及出展流线。
3. 国家博物馆文库区文物管理及文物保护区的建筑设计
3.1. 文物管理区设计
文物入库前,需经过文物管理区的各项严格的管理程序。作为文物进入藏品库前得处理场所及内外展文物的出纳地,文物管理区主要担负着文物的接收、鉴选、登记编目、消毒、拍摄等工作。
文物管理区位置布局要求一方面靠近博物馆建筑外围,便于接收,提取,装卸外来文物;另一方面需要与藏品库房相邻,便于文物入库管理。文物管理区通过文物走廊,文物电梯等水平交通形式及垂直交通形式的组织,有机的将文物库房与文物库前区联系在一起。
文物管理区设置有征集,鉴选,编目,拍摄,档案,查询,研究,鉴赏,临展出入库房等房间及库房,这些房间为文物暂时存放的空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各项设计均围绕有效文物保护措施这一重点展开。其中防水设计采用一级屋面防水等级,防火消防设计中设置独立防火分区减小火势蔓延对本区域的影响;同时针对书画,织绣类文物的特性,房间内采用气体灭火系统,避免文物遇水遭受严重破损。在文物走廊及房间内温湿度环境相同,保证文物在入库流程上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空气环境中,对文物存放时间较长的房间,空调系统采用恒温恒湿空调。安全防护体系按照防护级别ⅰ设置。文物管理区位置处于建筑的首层及地下部分,其中部分地下室房间结合人防工程进行设计,上述结构设计标准在极大程度上满足文物防震,安全防护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