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国家博物馆设计

中国国家博物馆设计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总平面 西大厅纵向剖面
西入口处柱廊 建筑学报 2011.7 ARCHITECTURAL JOURNAL
可以眺望紫禁城的顶层环廊 ( 摄影 :陈溯 )
14
上 :东立面细部 下 :施工中的内庭院
15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7 建筑学报
主入口南北两侧呈对称状设有两个庭院,不仅是对老馆原 有庭院的继承,也为新建部分特别是“艺术走廊”提供充足 的自然光线。
博物馆的屋顶由略带弧度的古铜色金属铝板覆盖,是对紫 禁城宫殿群和老馆建筑金黄色琉璃瓦屋面的重新演绎。建筑 屋顶的叠加退阶设计借鉴紫禁城殿宇重檐庑顶,同时也充分 考虑到了天安门广场西侧人民大会堂的屋面样式,但其局部 细节与建筑材料均富有时代特色。
作者单位:gmp建筑师事务所 收稿日期:2011-06-24
建筑学报 2011.7 ARCHITECTURAL JOURNAL
12
面向天安门广场的西入口
建设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设计单位 :gmp - 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师 gmp :曼哈德·冯·格康、斯特凡·胥茨、施蒂芬·瑞沃勒、
上 :镂空花纹铜门 ( 摄影 :Ben McMillan) 下 :通往报告厅的楼梯和镂空栏板
( 摄影 :陈溯 )
22
1 陈列厅 2 东侧前厅 3 连廊 4 办公区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
1
1
3 1
1
1
1
上 :三层 (+13.5m) 平面 中 :一层 (+4.5m) 中央大厅 下 :四层 (+21m) 中央展厅 ( 摄影 :陈溯 )

博物馆空间的设计

博物馆空间的设计

博物馆空间的设计博物馆是我们增长见识,休闲消遣时间的好去处。

那么,一个合理的博物馆空间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对博物馆空间进行设计与规划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空间的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几点思考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建设进入了一个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高潮。

这次高潮比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来得汹涌得多、广泛得多。

相当多的省市在建设新中国成立来第二代以至第三代博物馆。

有的甚至在新建博物馆仅使用不足十年又在谋划建设新的省博物馆。

市县级博物馆和行业专题博物馆也遍地开花。

到2010年末,我国博物馆总数已经达到3415个。

我国在近十年新建博物馆的数量和投资规模、建筑体量,无疑居当今世界首位。

这一形势是在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下出现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觉醒,是对过去多年文化建设欠账的弥补,也是我国经济建设成果一个重要标志。

在这喜人的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2010年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执行委员会上的发言中指出现在博物馆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要害问题。

笔者在总结本人组织博物馆工程建设经验教训的同时,考察了一些新建的省市和地市博物馆,有一些思考,现就其中空间设计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研究,以便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放眼长远,优化展厅空间博物馆作为承担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文化设施,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文物陈列展览向观众介绍一定主题的历史、艺术、自然等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展厅是其主要功能空间。

展厅的空间如何,直接关系到文物展览的陈列布置状况、观众的感觉和情绪、教育效果等诸多方面。

可以说展厅空间(是指单个展厅空间的面积和高度)如何,是一个博物馆建筑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因此,目前各地在新馆建设中都很重视展厅的设计问题,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还不断出现一些不应有的遗憾,直接影响文物陈列展览水平。

具体有两个问题。

中国国家博物馆消防设计要求

中国国家博物馆消防设计要求

工程概况:中国国家博物馆不仅是首都北京天安门地域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也是北京迈向国际化多数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以展现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研究、考古、展览、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9190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5131 m2,包括保留的老馆建筑面积35452 m2。

老馆原先没有地下室,因此地下面积全数由新扩建的部份解决,共76769 m2。

新馆地上地下总面积共156448 m2。

新馆地上5层,地下2层。

建筑高度。

老馆建筑高度,其中北侧老馆地上3层,南侧老馆地上通过内部加层后为5层。

建筑平面按博物馆职能分为九大功能区:文物保管区、陈列展览区、社会教育区、公共效劳和活动区、业务与学术研究区、行政办公区、武警用房、设备用房、地下停车库。

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建筑空间形式丰硕,内部功能复杂多样。

消防系统概述:国家博物馆工程的消防设计有着特殊性,文物是博物馆的全然,消防设计既要有靠得住的防火和灭火方法,在爱惜人员平安的同时更要保证文物在火灾和灭火时的平安,这为博物馆的消防设计带来庞大挑战。

由于单体体量庞大、空间复杂、功能繁多、工艺及安防等方面要求高,显现了很多现有防火设计标准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在许多大规模的建筑设计中常常会碰到的。

若是依照现行防火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建筑内的防火分区划分、疏散宽度等将难以实现,也难以保证各功能区的有效利用和空间成效的完整。

因此,针对防火设计中显现的一些特殊问题,没有完全局限于国内的标准,而是引进国际先进的消防性能化手腕进行分析,并进行了专家论证,以确保设计采纳的消防方法的合理有效。

国家博物馆的消防设计除常规的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设置了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雨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器配置、厨房专用灭火装置等消防方法。

消防水量消防用水由两路市政给水管提供,各系统消防用水标准和用水量如下:注:自动喷洒系统以8~12m高大净空场所水力计算结果90 L/s取值。

博物馆库房的建设标准

博物馆库房的建设标准

博物馆库房的建设标准
博物馆库房的建设标准需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建筑和环境规划:按照国家和地方建筑规范和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适当考虑周边环境因素,确保库房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保温隔热效果。

2. 建筑材料:库房建筑材料应考虑防火、防水、防潮、防腐等要求,建议选用具有一定防盗功能的材料,避免盗窃、侵蚀等。

3. 贮藏设施:为适应文物、艺术品、历史遗迹等不同类型的藏品,库房应设有不同的贮藏设施,如文物储存柜、文物保护箱、数据和图像储存设施等。

4. 空气调节和环境控制系统:库房应配置先进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以及通风、消毒、防虫、防霉等设备,以保持贮藏环境的稳定性和卫生性。

5. 安全设备:库房应配备监控摄像头、电子门锁、警报器等安全设备,以保证贮藏物品的安全性。

6. 设施管理:库房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定期检查、评估库房设备的使用及安全情况,并建立协作机制,与相关单位共同做好安保工作。

7. 库房验收:库房建设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库房符合相
关标准和要求,建议将验收记录保存在文化、文物或博物馆地点的档案库中。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主编单位:华东建筑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施行日期:1991年8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1〕3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文化厅(局),文物局(文管局),计划单列市建委、文化局,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建设部(85)城科字第239号文和建设部、文化部(86)城设字第96号文的要求,由华东建筑设计院主编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66-91,自1991年8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归口管理,由华东建筑设计院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1991年5月16日前言据建设部(85)城科字第239号文的要求,由华东建筑设计院主编,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单位参加共同编制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经建设部、文化部1991年5月16日以(1991)建标字329号文批准,业已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参考。

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华东建筑设计院。

本《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发行,仅供国内使用,不得外传和翻印。

1990年11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博物馆建设的需要,保证博物馆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社会历史类和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新建和扩建设计.改建设计及其它类别博物馆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第1.0.3条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

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一般适用于中央各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省厅(局)直属博物馆和省辖市(地)博物馆;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局博物馆和县(县级市)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建筑介绍

国家博物馆建筑介绍

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始建于1959年8月,是
中国收藏文物价值最大、文物最多的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为近20万平方米,高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
博物馆。

建筑由两轴两区构成,两轴为:由西门到东门的东西轴线和由南到北的南北轴线。

两区为:由中轴内中央大厅分隔的南北两个展区。

西门面向天安门广场,与人民大会堂相对;北门面向长安街。

南北艺术长廊长260米,高28米;顶部有368个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藻井,楼顶有近2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地。

《古代中国陈列》展出文物2026件,
包括一级文物521件,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历史发展进程。

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王权政治得以强化并完善。

国家博物馆于2012年完成改扩建工程,新馆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

新馆建筑还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

新馆与原有的历史博物馆
和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
博物馆,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展览内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最新国家博物馆建设标准

最新国家博物馆建设标准

最新国家博物馆建设标准
概要
本文档旨在介绍最新国家博物馆建设标准,以提供有关建设博物馆的指导原则和规范。

这些标准涵盖了博物馆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设计、展览陈列、安全管理、文物保护等。

1. 建筑设计标准
1.1 功能布局
博物馆建筑应根据展览和文化活动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包括展厅、办公区、储藏区、教育区等。

1.2 建筑风格与环境适应
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应该体现历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 展览陈列标准
2.1 主题确定
展览的主题必须具有历史、艺术或文化的价值,能够吸引观众并传达相关信息。

2.2 陈列方式
陈列物品应受到妥善呈现,包括灯光、展柜、标签等设施的用
途和设计应合理。

3. 安全管理标准
3.1 火灾防控
博物馆建筑应配备先进的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并制定详
细的应急预案。

3.2 防盗措施
文物和展品应有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安装监控摄像头、设
立安保巡逻等。

4. 文物保护标准
4.1 环境控制
博物馆应具备恒定的温湿度控制设备,以保护文物的稳定状态。

4.2 文物保护修复
对于损坏的文物和艺术品,应进行专业的保护修复,以延长其寿命。

结论
最新国家博物馆建设标准提供了全面的建设指导,保障了博物馆的功能和文物的保护。

建设者应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规范的设计和实施,以建设出更好的博物馆。

参考资料
- 国家博物馆建设规划指南
- 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手册
- 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标准。

JGJ66-91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6-91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温湿度要求 第三节 防潮和防水 第四节 光照要求 第五节 防烟尘和防有害气体 第六节 防虫和防鼠 第七节 防盗
第五章 防 火
第一节 建筑防火 第二节 安全疏散 第三节 消防设施
第六章 建筑设备
第一节 给排水 第二节 暖通空调 第三节 电气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条 藏品库房的净高应为
若有梁或管道
等突出物 其底面净高不应低于

条 藏品库房不宜开设除门窗以外的其它洞口 必
须开洞时应采取防火 防盗措施
第三节 陈 列 区

条 陈列区应由陈列室 美术制作室 陈列装具贮
藏室 进厅 观众休息处 报告厅 接待室 管理办公室 警卫
值班室 厕所等部分组成

条 陈列室应布置在陈列区内通行便捷的部分 并
雷等要求除应符合专业规范外 尚应执行本规范第五 六章的有
关规定

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要求
应根据室内温湿度要求 当地室外气象的计算参数以及是否设置
采暖 通风 空气调节等设备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 门窗应密闭
外墙的热惰性指标
不应小于 屋顶的热惰性指标

应小于

条 当藏品库房和陈列室设置采暖时 围护结构的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藏品库房的入口处设缓冲间 面积不应小于

条 大 中型馆的藏品宜按质地分间贮藏 每间库
房的面积不宜小于

条 重量或体积较大的藏品宜放在多层藏品库房的
地面层上

条 每间藏品库房应单独设门 窗地面积比不宜大

珍品库房不宜设窗

条 藏品库房的开间或柱网尺寸应与保管装具的排

中国国家博物馆消防设计要求

中国国家博物馆消防设计要求

工程概况:中国国家博物馆不仅是首都北京天安门地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也是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以展示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研究、考古、展览、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9190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5131 m2,包括保留的老馆建筑面积35452m2。

老馆原来没有地下室,因此地下面积全部由新扩建的部分解决,共76769 m2。

新馆地上地下总面积共156448 m2。

新馆地上5层,地下2层。

建筑高度42.50m。

老馆建筑高度26.5m,其中北侧老馆地上3层,南侧老馆地上经过内部加层后为5层。

建筑平面按博物馆职能分为九大功能区:文物保管区、陈列展览区、社会教育区、公共服务和活动区、业务与学术研究区、行政办公区、武警用房、设备用房、地下停车库。

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建筑空间形式丰富,内部功能复杂多样。

消防系统概述:国家博物馆工程的消防设计有着特殊性,文物是博物馆的根本,消防设计既要有可靠的防火和灭火措施,在保护人员安全的同时更要保证文物在火灾和灭火时的安全,这为博物馆的消防设计带来巨大挑战。

由于单体体量庞大、空间复杂、功能繁多、工艺及安防等方面要求高,出现了很多现有防火设计规范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在许多大规模的建筑设计中常常会遇到的。

如果按照现行防火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建筑内的防火分区划分、疏散宽度等将难以实现,也难以保证各功能区的有效使用和空间效果的完整。

因此,针对防火设计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没有完全局限于国内的规范,而是引进国际先进的消防性能化手段进行分析,并进行了专家论证,以确保设计采用的消防措施的合理有效。

国家博物馆的消防设计除了常规的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设置了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雨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器配置、厨房专用灭火装置等消防措施。

消防水量消防用水由两路市政给水管提供,各系统消防用水标准和用水量如下:注:自动喷洒系统以8~12m高大净空场所水力计算结果90 L/s取值。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4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4
1 公众区:展厅应根据展品的陈列方式按第 4.1.14 条规定的 高峰限值计算;教育、餐饮用房按设计容量计算;商店按营业厅面 积 0.5 人/m2 计算;
2 藏品库区、藏品保护技术区、业务与科研区、行政管理区 按工艺确定的人数计算。 6.1.6 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并应符合《民用建筑外 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 号的规定。 6.1.7 除因藏品防护的特殊需要外,建筑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 料或阻燃材料,并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 的规定。
4.9 科 技 馆 建 筑 设 计 补 充 规 定
4.9.1 科技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 4.1、4.2、4.3、4.6、4.7、4.8 节的 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节规定。 4.9.2 科技馆建筑面积不宜小于 5,000m2,常设展厅建筑面积不应 小于 3,000m2,临时展厅面积不应小于 500m2。 4.9.3 公众区域宜设置在一至三层、不宜高于四层或设于地下室, 并应:
超过表 5.3.3 的规定:
表 5.3.3 博物馆藏品存放环境建筑材料污染物浓度限值
污染物 甲醛 苯 氨 氡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最高浓度限值(mg/m3) ≤0.08 ≤0.09 ≤0.2
≤200 BQ/ m3 ≤0.5
5.4 防 生 物 危 害
5.4.1 藏品保存场所门下沿与楼地面之间的缝隙不得大于5mm。 5.4.2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应在可开启的外门窗上装置可开拆卸的 纱窗;通风孔洞应加设防鼠、防虫装置。 5.4.3 利用非文物的旧建筑改造的博物馆建筑,宜将其地基砖木结 构改成石质结构和钢筋水泥材料。建筑物的木质材料应经消毒杀虫 处理。

难燃烧物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1-34

中国国家博物馆1-34

第一章编制依据1.1 工程建设文件1.4 企业相关管理文件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总体简介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北临长安街,东靠公安部,利用原有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原址,并向东新增建设用地,改扩建成为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2.2.1 工程地质概况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工程岩土勘察报告》(2005房建详勘025),拟建场区地貌属于北京平原区,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中部,东侧地势较低,西侧较高,地面标高为43.88m~47.59m。

勘察最大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和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四大类。

在本工程拟建场地范围内,不存在影响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基础底标高为-14.05m,天然地基方案地基承载持力层为中粗砂④层和细砂④1,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综合考虑为260kpa。

2.2.2 水文地质概况根据工程勘查报告,本工程实测到三层地下水位,地下水类型分别为上层滞水(一)水位埋深4.13m~7.50m,标高39.02m~40.50m,分布不连续,仅在局部分布;层间潜水(二)水位埋深15.90m~20.06m和16.40m~17.80m,标高25.98m~28.15m和26.00m~28.63m,连续分布,总体趋势南高北低;层间潜水(三) 水位埋深23.00m~24.13m和29.70m,标高16.13m,分布连续,水力性质经历了由承压向无压的转变。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层间潜水(二)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层间潜水(三)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2.3 建筑工程概况2.3.1装修装饰门窗工程:木质防火门、木门、夹板装饰门、钢质门、钢框玻璃门、铝合金框玻璃门、钢质防火门、钢质三防门、钢质卷帘门、全玻门、铝合金框玻璃窗、铝合金百叶窗、钢筋砼防护密闭门、钢筋砼密闭门、防射线辐射门等。

博物馆建设设计标准

博物馆建设设计标准

博物馆建筑设计标准第一节总则第1.1.1条博物馆建筑是博物馆存在并实现其社会功能的物质基础。

在博物馆建筑群体中,文物库房和陈列室是博物馆建筑的核心。

其中以文物库房尤为重要,它是长期伴随文物的环境空间。

文物库的建筑结构、建筑和装饰材料及空间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文物的寿命。

为确保博物馆建筑质量,满足博物馆收藏、陈列、科研等功能的基本要求,尽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中国的国情及国内外的建馆经验,并经过调查研究,在己颁布执行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的基础上,补充制定本标准。

第1.1.2条博物馆建筑物的规模,可按其藏品数量分为:(1)大型馆:馆藏文物在10万件以上者,其建筑面积应大于10000m2o一般适用于中央各部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2)中型馆:馆藏文物在1〜10万之间,建筑规模为4000-10000m2o适用于直辖市博物馆;(3)小型馆:馆藏文物在1万件以下者,建筑面积可小于4000m2o适用于县和县级市博物馆。

除以现有馆藏文物的数量为基数外,还要考虑年递增加的藏品数量,一般以现有藏品的20〜30%为宜,以此测算文物库房、陈列室面积指标,最后确定总建筑面积。

第1.1.3条博物馆的休闲功能己被国际博物馆协会列入博物馆章程,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文化休闲将成为博物馆活动的重要项目。

为满足国内外观众的需求,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博物馆建筑设计时,必须有一定比例文化休闲的场所及环境的塑造。

第1.1.4条博物馆的工艺设计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基础,它既是龙头关系,又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

必须加强博物馆工作者与建筑师的联系与合作,运用博物馆学与建筑学设计好博物馆建筑。

第1.1.5条根据中国历史长、古建多、分布广的特点,利用古建筑物、名人故居和文化遗址做为博物馆的馆舍,是发展各类博物馆的有效途径。

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向。

但对此类建筑物的使用,必须严格经文物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切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有关法规的要求,不得任意改变原状。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室内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室内设计理念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室内设计理念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

它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具有最高级别的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室内设计理念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也注重创新与现代化。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艺术,以及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手工艺。

以下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几个重要理念。

首先,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博物馆的设计要打造一个展示中国文化的场所。

室内设计运用了传统的红色、黑色和金色等中国传统颜色,以及对称、和谐的布局和空间划分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这些元素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其次,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强调现代化和创新。

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需要提供符合现代人需求的设施和空间。

室内设计融入了现代科技和数字化展示手段,比如电子导览和多媒体展示。

同时,博物馆也注重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以适应不同展览和活动的需求。

通过现代化和创新的设计手段,中国国家博物馆力求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和台后实力。

第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室内设计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材料和装饰方面,室内设计选择使用环保的材料,并且提倡节能和低碳的理念。

在空调、照明和供水等方面,博物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降低能耗和环境影响。

这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博物馆对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最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强调观众体验和互动。

博物馆致力于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室内设计注重展品的陈列和观众空间的舒适性。

设计师精心安排展品的展示顺序和空间布局,以引导观众的游览和欣赏。

同时,博物馆也提供了多样化的互动活动和参观体验,包括讲座、工作坊和互动展示等,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总之,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室内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注重现代化和创新,强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关注观众体验和互动。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概况-建研院-02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概况-建研院-02

建设历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建设历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2011年3月-建成后的新国博
中国国家博物馆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城市位置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中国国家博物馆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改扩建前的老馆原状平面
中国国家博物馆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总平面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老馆改造主要内容
• 调查、检测(收集资料、充分了解) • 鉴定、加固(改善结构质量、增强抗震性能) • 调整使用功能、优化布局(与全馆使用功能统一协调) • 加层增加建筑面积(南馆办公楼) • 出入口改造(北入口大厅、南入口办公门厅、西入口大台阶) • 竖向交通调整改造(楼电梯新建、改建) • 机电设备更新 • 基础空间利用(冰蓄冷、管线空间) • 门窗更新(钢框单玻窗---断桥铝合金保温门窗) • 外立面更新(外保温石材幕墙、琉璃装饰板更新、各种花饰装
国家博物馆中标方案和人民大会堂沿长安街立面高度比较
蒙古包(西入口门廊双塔) 39.88 米 新建主屋面34.8米
南北中部门廊29.3米 老馆主屋面26.5米
最高46.5米 38.7米 31.2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
人民大会堂
中国国家博物馆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国家博物馆中标方案和新建公安部办公楼沿长安街立面高度比较

博物馆标准化库房建设标准

博物馆标准化库房建设标准

博物馆标准化库房建设标准博物馆标准化库房建设标准是指在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对库房的建设标准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以确保博物馆藏品的安全、保存和管理。

库房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博物馆藏品的长期保存和管理工作,因此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博物馆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库房位置选择。

博物馆库房的位置选择应远离有害气体和化学品的工业区、交通干线和人口密集区,以免受外界污染和噪音的影响。

同时,库房应该位于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以防止自然灾害对库房的影响。

二、库房建筑设计。

库房的建筑设计应符合防火、防盗、防潮、防震的要求,建筑结构应稳固耐用。

库房内部应设置恒温、恒湿的环境控制系统,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藏品的长期保存。

另外,库房内部应设置防火、防盗报警系统,保障藏品的安全。

三、库房内部布局。

库房内部布局应合理,根据藏品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的分区和布置。

同时,库房内应设置相应的货架和保管设施,保证藏品的分类、整理和存放。

另外,库房内还应设置相应的通风设施和灭火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四、库房管理规范。

博物馆库房管理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库房的日常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库房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同时,库房管理还应建立完善的库房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库房藏品的登记、监管和调拨工作。

五、库房安全监控。

库房应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对库房的出入口、重要区域和设施进行全天候监控,保证库房的安全。

同时,库房应定期进行安全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库房的安全和稳定。

六、库房环境保护。

库房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采用环保材料和设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库房应加强对化学品和有害气体的管理,确保库房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七、库房日常维护。

库房的日常维护工作应得到重视,包括库房设施的维护、清洁和保养工作,以保证库房设施的正常运行。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摘要:文物保管区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文物库房的作用、功能、空间、构造、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阐述,全面介绍了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宗旨及具体实现。

通过全面剖析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对文物库房的空间布局、文物藏品运输的交通流线、文物库房中设备设施及多功能相结合等各个方面在设计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文物藏品文物库房空间布局交通流线设备设施多项功能结合文物保管区(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库房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持续性将影响到博物馆文物的收藏、维护、展出等多个方面。

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其收藏文物将涵盖我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乎全部的领域,这些因素决定了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特性必将是容量大、功能强、科技含量高,对于设计人员不但要求有较强的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有宽泛的知识、较强的整体控制以及统一协调等多方面能力。

本文将根据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的设计经验,并以其为例,对文物库房的作用、功能、空间、构造、设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阐述。

1. 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1.1. 博物馆、文物定义及与文物库房相互关系“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

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 ----《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对于博物馆的定义。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不可再生性。

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它是反映人类历史发展各阶段文化、艺术、科学、社会形态等各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展开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藏品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关系博物馆的地位及各项业务工作的展开。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流线设计概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流线设计概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流线设计概述摘要:建筑流线是建筑中人员交通路线及物品运输路游,是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

文物运输流线是博物馆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联系博物馆建筑的各个主要功能区域,对博物馆建筑内部的空间划分,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等多方面设计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国家博物馆文物流线设计中纵深架构和横向联系深入剖析,探讨文物流线整体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总结文物流线设计的方法及经验。

关键词:文物流线功能节点流线要素形式功能统一1. 文物流线简介建筑流线是建筑中人员交通路线及物品运输路游,是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

通过建筑流线合理的构建,形成建筑物的脉络,将各个功能空间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划分、连接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

文物运输流线是博物馆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的保存、研究、展出等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都依赖于文物。

因此在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中需要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畅通的文物运输流线,提供通向各相关空间的完善的链接,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方便、简捷。

同时避免文物流线与其他流线互相交叉干扰。

国家博物馆文物运输流线分为两支,一支是文物入库流线,文物入库包括文物接受、鉴选、登记、编目、入库前的摄影、消毒、入库等各项文物管理流程。

文物入库流线是完成上述程序所经历的路游。

在这条流线上,要求路线便捷,简短,平直,安全,同时有效地链接各个功能空间。

另一类是文物出库流线,文物出库方向主要包括出展、研究鉴赏。

文物流线在水平线路上不能设有台阶,坡道的坡度不大于1/12,同时与观众流线不交叉或者隔离,确保文物运输的安全。

文物流线示意图如下:入库流线:卸货区→库前区→库房出库流线:库房→展厅或研究部门(文保科保等)2. 流线上各功能节点介绍及联系博物馆的各个功能区,从管理,保护,收藏,研究,展出,教育等,均围绕文物展开进行。

根据文物流线上的各个主要节点-功能区的设置要求,通过文物交通流线合理设计,有效组织各个功能空间,使各功能区都位于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空间中,并与其他相关空间紧密有机联系。

博物馆储藏室设计说明

博物馆储藏室设计说明

博物馆储藏室设计说明
博物馆储藏室是保存珍贵文物、艺术品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其设计必须符合科学、合理、安全和便捷的原则。

以下是博物馆储藏室设计说明:
1. 储藏室应设在安全性较高的地下或楼上,具有良好的防火、防盗和防水功能,配备灭火设备、防盗报警系统和防潮除湿设备等。

2. 储藏室的面积和布局应根据文物的数量、尺寸和保存方式等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每件文物都有足够的空间和保护环境。

3. 储藏室内墙壁、地面、天花板、门窗等应采用无污染、无尘、无异味的材料,具有隔音、隔热、防潮、防尘、防虫、防腐蚀等功能。

4. 储藏室内应设置合适的照明和通风设备,保证文物的清晰可见和良好的空气质量,同时要防止紫外线和光照过度对文物的损害。

5. 储藏室内应设置严格的文物分类和编号系统,以便管理和查找文物,同时要设立安全区域和工作区域,确保文物的安全和保护。

6. 储藏室内应设置专门的储物柜、展示架、保护罩等设备,保护文物免受外部环境和人为损害。

7. 储藏室内应建立完善的文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文物的安全、保护和管理。

总之,博物馆储藏室的设计要考虑到文物的保护、保存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保证文物在储藏室内得到最佳的保护和保存。

- 1 -。

博物馆文物库房环境控制设计要求及通风空调设计要点

博物馆文物库房环境控制设计要求及通风空调设计要点

博物馆文物库房环境控制设计要求及通风空调设计要点一、文物环境控制设计要求及相关参数建议文物室内环境控制需严格依据《博物馆建设设计规范》 JGJ66-2015、《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藏品的实际需求和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综合确定。

以下是某国家级博物馆的藏品环境参数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1.临时展厅环境要求临时展厅温度控制区域应可根据需求及气候变化在15~25℃区间进行定值设置,并控制温度日波动度为±2.5℃,相对湿度设置在45~65%,并控制湿度日波动度为±5%,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温度根据环境条件和需求自动浮动调节。

对于冷热源的要求,冷热源供水温度波动度为±0.5℃,并采用PID调节方式对表冷器冷冻水进行流量及温度控制。

为实现节能,可根据需求提供多种节能运行模式,空气处理机组除恒温恒湿模式外,还可根据需求设置恒湿模式,包括新风和回风的恒湿模式。

2.文献库、油画、古籍、家具、工艺品类环境要求控制区域应可根据需求及气候变化在15~25℃区间进行定值设置,并控制温度日波动度为±1℃,相对湿度设置在50~65%,并控制湿度日波动度为±2.5%,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温度根据环境条件和需求自动浮动调节,冷热源温度波动度为±0.5℃。

为实现节能,应根据需求提供多种节能运行模式。

3.青铜、金银、印章类环境要求控制区域应可根据需求及气候变化在15~28℃区间进行定值设置,并控制温度日波动度为±1℃,相对湿度设置在50%以下,并控制湿度日波动度为±2.5%,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温度根据环境条件和需求自动浮动调节,冷热源温度波动度为±0.5℃。

为实现节能,应根据需求提供多种节能运行模式。

4.文物库有害气体限量要求各类文物库的有害气体限量标准,见表4.2-1表4.2-1 文物库有害气体限量要求5.文物修复等实验室要求国家级博物馆必将涉及到文物修复、装裱等实验工艺,对此要求如下: (1)满足工作人员健康要求实验工艺建设要按照人体工程学理论,尤其针对国人的工作习惯和身材情况进行设计和合理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摘要:文物保管区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文物库房的作用、功能、空间、构造、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阐述,全面介绍了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宗旨及具体实现。

通过全面剖析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对文物库房的空间布局、文物藏品运输的交通流线、文物库房中设备设施及多功能相结合等各个方面在设计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文物藏品文物库房空间布局交通流线设备设施多项功能结合文物保管区(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库房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持续性将影响到博物馆文物的收藏、维护、展出等多个方面。

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其收藏文物将涵盖我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乎全部的领域,这些因素决定了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特性必将是容量大、功能强、科技含量高,对于设计人员不但要求有较强的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有宽泛的知识、较强的整体控制以及统一协调等多方面能力。

本文将根据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的设计经验,并以其为例,对文物库房的作用、功能、空间、构造、设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阐述。

1. 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1.1. 博物馆、文物定义及与文物库房相互关系“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

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 ----《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对于博物馆的定义。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不可再生性。

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它是反映人类历史发展各阶段文化、艺术、科学、社会形态等各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展开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藏品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关系博物馆的地位及各项业务工作的展开。

《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指出:博物馆“在提供建筑方面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以便为藏品物理方面的安全与保护提供适宜的环境。

以完成其既定方针内的收藏、研究、存放、保护、教育及陈列等基本职能。

”在使用功能上,文物库房是藏品的长期妥善安全的保存空间,文物库房要为文物提供必要妥善的保存环境。

在文库流线上,文物库房是文物长期恒定的保存空间,是文物入库收藏的终点;对于文物的研究、管理、展示传播的业务工作,文物库房又是文物出库的起点。

因此文物库房在文物收藏、管理、保护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设一个设施完备,功能合理,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文物库房是国家博物馆的改扩建工程建设中重要部分。

1.2. 现代化的文物库房建设在国家博物馆建设中的必要性原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库房,设在原博物馆的地上一层,门窗密封不好,室内潮湿,条件简陋,初期建设没有空调通风设施,后其经过数次改造,增设了空调通风等设备,但是受条件所困,没有系统的管理运行,长期不使用。

文物保存处于自然空气环境中。

这样的收藏环境,对文物的保存、管理、研究是不利的,无法达到最大限度保存文物记录历史的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大幅增加,文物管理科学化,文物分类细化,藏品性质与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对藏品的保护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老博物馆需要更多的储藏空间。

同时现代的空调设备设施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文物库房的内部空气环境,为更好的保护文物提供有利条件。

作为现代化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其文物库房的建设,不仅是规模上的扩建,同时在库区空气环境控制,自动化系统管理,科学技术运用,安全防护、防火措施、防水措施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建设。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为地下藏品库,馆内现有藏品60余万件,针对博物馆长期收藏,藏品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预留40万件藏品的可发展收藏空间,新文物库区按照100万件藏品的规模与标准进行设计。

2. 国家博物馆文物库区建筑设计原则在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以确保文物安全为原则。

在安全妥善的收藏保护文物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效率,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消耗,使建筑功能与形式统一、各类流线畅通合理。

博物馆建设中,库房建设和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适用、经济。

文物库应有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尘、防光、防震、防空气污染等设备和措施。

文物库区建筑设计以文物入库出库的流线为脉络,综合考虑库前区的各功能区的划分与布局及文物库与各个展厅之间的联系,通过“点、线、面、体”展开,形成一个以文物库房为基础的空间网络构架。

其中“点”为各功能区域的布局点位,“线”为联系各功能区域的文物流线、交通流线等,“面”为各功能区域内部的规模面积的布局铺开与各项功能要求的实现,“体”为各功能区域通过建筑空间联系,交通流线,功能联系,设备技术调控联系等形成多元立体穿插的综合体。

博物馆文物库区设在建筑首层及地下,广义上包括文物管理区、文物库房及文物科技保护中心。

作为文物流线上最重要节点,在文物库区的设计中,紧密结合文物入库工艺流程及文物出库研究及出展流线。

3. 国家博物馆文库区文物管理及文物保护区的建筑设计3.1. 文物管理区设计文物入库前,需经过文物管理区的各项严格的管理程序。

作为文物进入藏品库前得处理场所及内外展文物的出纳地,文物管理区主要担负着文物的接收、鉴选、登记编目、消毒、拍摄等工作。

文物管理区位置布局要求一方面靠近博物馆建筑外围,便于接收,提取,装卸外来文物;另一方面需要与藏品库房相邻,便于文物入库管理。

文物管理区通过文物走廊,文物电梯等水平交通形式及垂直交通形式的组织,有机的将文物库房与文物库前区联系在一起。

文物管理区设置有征集,鉴选,编目,拍摄,档案,查询,研究,鉴赏,临展出入库房等房间及库房,这些房间为文物暂时存放的空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各项设计均围绕有效文物保护措施这一重点展开。

其中防水设计采用一级屋面防水等级,防火消防设计中设置独立防火分区减小火势蔓延对本区域的影响;同时针对书画,织绣类文物的特性,房间内采用气体灭火系统,避免文物遇水遭受严重破损。

在文物走廊及房间内温湿度环境相同,保证文物在入库流程上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空气环境中,对文物存放时间较长的房间,空调系统采用恒温恒湿空调。

安全防护体系按照防护级别ⅰ设置。

文物管理区位置处于建筑的首层及地下部分,其中部分地下室房间结合人防工程进行设计,上述结构设计标准在极大程度上满足文物防震,安全防护等要求。

4. 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4.1. 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概述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位于地下,地下藏品库较之地上库房的优点首先由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保温隔热性能高于地上建筑,一年中地下室内的温湿度条件波动小,有利于保持室内空气环境的恒温恒湿,有利于节省空调运行费用,节省能源。

其次地下室没有自然光照射,完全避免文物在库区保存收藏期间遭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产生的损伤。

另外地下库房在结构坚固、建筑防震、安全设防等方面条件都优于地上建筑。

需要注意的是地下室位于建筑整体的低位,防水、防潮是地下室的薄弱环节。

对于薄弱环节,在文物库房的设计中加强措施,重点防范。

通过可靠的建筑防水防潮构造设计、空调系统设计及高效准确的自动化监测管理,扬长避短,为文物的长期保存提供理想环境。

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内吊顶控制线下净高为:3.3m。

根据《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 27-1992的规定,中国国家博物馆库房建设及文物管理为一级风险等级;防护级别ⅰ级。

库房外围护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墙,库区内结构楼板采用无梁楼盖,这样的结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库房内的空间高度。

4.2. 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外部的环廊设置与内部交通脉络4.2.1. 文物库房外部的环廊文物库房外部设置环形文库走廊,文物库房的库门仅开向环形文物走廊,走廊外侧布置了文物管理用房,作为禁区的藏品库房仅通过环形文物走廊与博物馆的其他半开放的功能房间相联系。

文物走廊是文物出库入库的重要文物通道,走廊空间尺寸,全程保证宽3m,净高3.3m,确保大型文物在运输流线上畅通无阻。

采用环形文物走廊围合,文物库房与地下室外墙及库区的其他功能用房隔离开,在空间布局上使文物库房形成“库中库”格局。

环形文物走廊除了文物运输通廊的功能外,环形走廊的设置增加一道文物库房防水防潮设防屏障,同时环形走廊隔离了文物库房与地下室外墙,降低文物库房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温湿度波动,利于库区空气环境的精确控制,此外环形走廊还是安全防护设计的一道重要的设防屏障,在文物库房的防尘防污染等方面环形走廊的设置也起到一定作用。

4.2.2. 文物库房内部的交通脉络文物库房内部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划分,是在确定库区内文物交通流线的脉络基础上制定的。

设计初期经过多种交通流线形式的比选,最终确定两点一线的主干流线与横向分支的尽端式次流线相结合的“鱼骨式”交通脉络。

其中“两点”为文物库房出入口部,库房的出入口是文物运输的重要枢纽,设施包括文库电梯、电梯前室、文物库门、库内风淋室等,出库的文物由库房出入口部出发经过水平运输流线及垂直运输流线,到达博物馆各功能区;入库文物通过出入口部经风淋室洁净处理后进入库区。

“一线”为库房内主走廊,其贯穿库区,连接库房内所有功能分区。

根据各库区具体要求布置尽端式次走廊。

文物库房内的交通流线特点是脉络清晰,主次分明,库区可辨性强,;交通面积占库区总面积比例小,有效提高库房的使用效率;库区内走廊平直顺畅,利于文物搬运。

功能分区整齐明确,有利于防火分区、温湿度环境分区、防护单元的划分。

4.3. 国家博物馆文库库房的功能分区与环境分区文库库房以质地对文物进行分类,按照文物的地质类别存放保管文物。

文物质地归类有金属文物类、书画文物类、砖陶瓷玉器文物类、考古挖掘类、民族文物类、丝绸织绣皮革类、漆木牙角骨类等。

不同质地的文物对存放环境的温湿度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每个库区根据不同质地类别的文物,设置特定的温湿度标准。

文物库房分为四个库区,第一文物库区、第二文物库区、第三文物库区、第四文物库区。

根据文物质地,分类保存文物,确定库房温湿度环境分区。

不同的库区保存不同质地的文物,设置专属空调机房,以便精确控制库房内的空气微环境。

4.4. 国家博物馆文库库房的消防设计、安防设计、人防设计的完美结合消防防火设计是文物库房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由于文物库房特殊的功能性质,在消防防护设计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有:库区规模面积庞大,整体性强,不易按照常规防火分区面积进行区域划分;库房区作为禁区不对外开放,除库房出入口,没有通往外界的消防疏散口;库区驻留人数少,除少量专业文物保管人员工作,没有闲杂人员;库区走廊到出口距离长;库区内存放有大量珍贵文物,常规消防防火措施极易对文物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