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时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当今社会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缺乏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不少独生子女任性、自私、考试焦虑,缺乏自信心,经不起挫折和失败,不会交往,怕苦怕累,自理能力差等。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必须把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与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研究学生,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一实验与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重视并努力实践。

二、研究目标与原则

1、研究目标

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突出特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以充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以人为本,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控,形成健全的人格。

(2)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3)全面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全面性,包括学习、心理、个性发展、自我调适、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各个不同领域,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活动性原则。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才能,培养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等健康的心理素质。

(5)差异性原则。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存在着个体差异,也存在着年级差异。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有层次性、梯级性和循序渐进性,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群体指导或个别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6)互动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交往互动,有利于促进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主动地与学生交往,唤起学生交往的心理动力。师生的交往互动,促进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促使双方主体性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操作策略

1、研究内容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考试焦虑、任性、孤僻、情绪脆弱、过度依赖、意志薄弱、怕苦怕累、抗挫折能力差、不善交际、不善自我调节等。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和心理发展的需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心理、交往心理、考试心理、创新心理六项教育内容。教师对学生成长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予以心理方面的指导,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要及时予以心理治疗与行为的矫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低年级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中、高年级以活动和体验为主,从生活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两个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同时要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操作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树立现代新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2)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龄及身心特点确定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应确定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进行心理矫治,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学生只有真正落实到行为上,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做到目标要具体,操作性要强。

(3)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教育。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从空间上看,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从本质上看,它是培养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

四、研究步骤与做法

(一)明确对象,分段实施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一至五年级16个班级全体学生。六年级毕业生不列入实验对象。

实验研究的实施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的启动阶段。

(1)提出初步方案。

(2)成立“特色德育”实验与研究课题领导小组。

(3)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

(4)学习理论,进行课题论证。

(5)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6)确定实验班,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测量,为实验与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

(1)召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开题会。

(2)实验教师培训。

(3)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论证,完善实验研究方案。

(4)组织好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和研讨活动。

(5)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观摩和交流。

(6)对实验工作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

(7)定期召开课题组实验与研究工作会议,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与研究。

(8)组织实验教师写好中期研究成果总结报告,并进行成果交流与展评。

(9)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评,进行效果评定。

(10)建好科研课题档案。

第三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

(1)收集材料、总结课题成果,进行课题研究材料汇总。

(2)完成结题报告与撰写科研论文。

(3)提出书面申请,请专家组做全面鉴定验收。

(4)召开总结汇报会,总结推广实验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