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百科名片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
它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他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
相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
“后”与“现代主义”之关系现代主义之后:“后”即“在……之后”之意。
亦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包含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或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发生的事情。
非现代主义:“后现代”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
亦即后现代主义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
高级现代主义:“后现代”即“高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了的现代化、更加完善的现代化。
亦即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
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
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1. 引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文学运动,它们在20世纪的文学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2.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初,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重构。
以下是一些现代主义特征:•实验性语言:现代主义作家经常采用非线性、流畅和多样化的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模式。
•内心意识流:作家使用内心意识流技巧来展示角色内心世界,并呈现复杂的思想和情感状态。
•反叛传统:现代主义作家试图打破传统道德观念、社会规范和艺术约束,追求个性与自由。
3.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是在20世纪中期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艺术潮流。
以下是一些后现代主义特征:•排斥中心:后现代主义作家对大故事、大理论和中心化权力持怀疑态度,强调个人和多元性。
•碎片化结构: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使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通过片段、断裂和交错的故事线来展示现实的复杂性。
•反叙述:后现代主义作家会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并以非传统方式讲述故事,挑战读者的预期。
4. 并列与区分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虽然共享某些相似特征,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时间背景差异: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初,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是20世纪中期及以后的产物。
•艺术观念不同:现代主义追求个性、自由和审美创新,而后现代主义则关注权力结构、多元性和反正统思维。
•故事表达方式:现代主义运用内心意识流等手法强调角色的内心世界,而后现代主义更注重碎片化结构和反叙述。
5. 结论在总体上看,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都具有对传统的挑战和突破,反映了时代背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同时,它们也在艺术手法、叙事结构以及艺术观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深入理解这两种文学运动对于我们把握20世纪文学变革的演变过程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 Abrams, M. (1953).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 - Hutcheon, L. (1988). A Poetics ofPostmodernism: History, Theory, Fiction. - Lodge, D. (1990). After Bakhtin: Essays on Fiction and Criticism.。
谈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异同参考模板
谈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异同参考模板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设计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审美观念,将形式与功能相结合,使产品或环境具有美感和实用性。
在设计领域里,现代主义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两个重要的流派。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设计风格的异同。
一、理念与思维方式现代主义设计强调简洁、实用和功能性,追求形式的纯粹性和简约性。
设计师们认为,通过去除多余的装饰和繁杂的细节,可以突出产品的功能和形式,达到效率和美感的完美结合。
现代主义设计注重材料和构造上的真实性,追求“形式即功能”的原则。
而后现代主义设计则更关注情感和个性表达。
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们认为,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应该反映在设计中。
他们强调设计的独特性和个性化,通过采用多种风格、材料和色彩来表达不同的主题和意义。
后现代主义设计注重文化、历史和社会的融合,打破传统的限制和框架。
二、外观和形式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简洁明了的外观和形式,强调几何形状、直线和曲线的结合。
设计师们倾向于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来表达产品的结构和形式美。
他们强调构成要素的重要性,追求整体与细节的和谐。
现代主义设计通常呈现出干净利落和功能性强的外观。
后现代主义设计则更加多样化和变化多端。
设计师们追求设计的独特和创新,在形式和颜色上更加大胆和丰富。
他们常常使用非常规的形状、复杂的曲线和抽象的图案,以及丰富的色彩和纹理。
后现代主义设计可以是复杂和混乱的,也可以是富有个性和戏剧性的。
三、文化和历史背景现代主义设计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是对传统的艺术和设计观念的反叛。
它受到工业化和科技发展的影响,追求实用性和效率,强调现代化的理念和审美标准。
现代主义设计在建筑、家居和工业设计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后现代主义设计则是在20世纪后期兴起的。
它反对现代主义设计的规范和标准化,倡导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表达。
后现代主义设计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和后现代文化的影响,试图打破传统的限制和规定,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文学史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出现,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发展背景以及对文学的影响。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是对传统文学形式的一种反叛和革新。
现代主义文学以对传统观念和形式的质疑为特点,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其作品常常以非线性的叙事结构、碎片化的叙述方式和意识流的运用为主要特征。
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是一种突出的手法。
作家们常常使用跳跃的时间线和错综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展现人类的多维度存在和内心的复杂性。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就采用了一天时间内的多个角色的视角交织的方式,展现了人类思维的多样性。
此外,现代主义文学还注重对语言的创新和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
作家们常常通过意象的使用、新奇的修辞手法以及对传统语法的打破,来塑造独特的文学风格。
例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塔》中,她运用了流畅的叙述和内心独白的技巧,使读者能够深入人物内心,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流动。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延续和反思。
它出现在20世纪后半叶,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实验性和个体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权威和大故事的怀疑,关注语言的游戏性和文化的多元性。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对语言和符号的运用是一种重要的手法。
作家们常常通过模仿、重复和拼贴等技巧,打破了传统的叙事逻辑和结构,使作品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例如,托马斯·品钦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他通过无数的碎片化的语言片段和符号,展示了人类存在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关注身份和权力的问题。
作家们常常通过对边缘群体和少数族群的描写,来反思主流文化对他们的边缘化和压迫。
例如,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中,她通过黑人女性的视角,揭示了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是发端于现代主义内 部的逆动,特别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在 20 世纪 50 年代现代主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 潮开始逐渐盛行。受 60 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 义表现出对现代主义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 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 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 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 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 ,两者的 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
后现代主义建筑
美国的文丘里巳穆尔,斯特恩、格雷 夫斯、史密斯 日本的矶崎新 意大利的波尔托盖西 西班牙的博菲尔等
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
部分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 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 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他们特别指 责与现代主义相联系的国际式建筑同各民族、各 地区的原有建筑文化不能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建 筑环境 经过 70 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 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 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 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 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从建筑开始。 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 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 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 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 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 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 设计艺术。 被现代主义奉为经典的名言“功能决定形式”, “少就是多”的 原则,忽视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达。卢齐说:“材料和装 饰是组成产品的细胞”。 功能主义反对装饰是因其以理性的逻辑 的态度对待设计,而今,时代已不同于以前,人与世界的关系变得 更复杂,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品位变得更高。因而,现代主义设 计所遵循的功能主义、减少主义原建筑师:〔美〕 M. 格雷夫斯 ( MichaelGraves )
文学流派知识:探究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文学流派知识:探究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与联系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文学发展中的两大重要流派,它们在文学创作风格、题材选择、叙事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与联系。
本文将从主题、叙事方式、语言风格和文学思想等方面探讨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一、主题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多半集中在对现实世界的质疑和反思上,作品中常常涉及到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对社会制度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探索。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通过描述一天内的生活,深刻揭示了人的存在和宇宙的意义。
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主题上更加关注对权威性话语的解构和对权力关系的揭示。
作家们常常通过对历史、理性和真相的关注来表现对宏大叙事的质疑和反思,例如托马斯·品钦的《重返卡拉瓦约》中就包含了对历史真相的怀疑和质疑。
因此,虽然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涉及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但后者更加强调对现实结构的解构和重新构建。
二、叙事方式现代主义文学在叙事方式上追求突破传统结构,运用流畅的笔触和复杂的叙述技巧来塑造故事。
例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下人》采用了内心意识流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更加注重叙事结构的混乱和多样性,强调跨文化、跨语境的叙事方式。
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就采用了多重叙述结构,呈现了一种对线性叙事的质疑和重新构想。
因此,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叙述技巧的突破和重构,而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加强调叙事方式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三、语言风格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风格注重对语言的挑战和运用,作家们常常通过丰富的象征主义和意象手法来塑造作品的艺术形象。
例如,莫德·尼尔森的《四次幂》将诗歌与散文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学语言风格。
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更加强调语言实验和游戏性,作家们常常使用流行文化符号和大众语言,挑战传统文学语言的规范。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是什么?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是:1、哲学上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2、思想上现代主义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代主义则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以人为本。
3、方法上现代主义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
后现代主义则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4、设计语言上现代主义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洛斯语);后现代主义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less is bore)。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现代主义风格引领设计潮流已近一个世纪。
从威廉·莫里斯为“红屋”设计的家具、到麦金托什设计的直背餐椅、从赖特的“流水山庄”、到格罗皮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沃伊别墅。
都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然而,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
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2、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3、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英国文学史上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英国文学史上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
在英国文学史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于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探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始于20世纪初期,是一种对19世纪社会和文学的反叛。
现代主义的思想概念是“恢复真实”,它反对艺术作品的传统形式,主张将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代主义文学主张独特的写作样式,其特点是非线性叙事、鲜明的意象、流露出的内心想法和意念。
现代主义历时几十年,既是一种艺术运动也是一种思想潮流。
英国文学的现代主义始于1910年,大约持续到1939年。
这一时期被称作“现代主义革命”,标志着英国文学从传统&&开始转型。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有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D · H ·劳伦斯、汤姆斯·斯特恩和艾略特等。
他们的作品强调语言和形式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词汇和音乐性的精确把握。
汤姆斯·艾略特的《荒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表达出了作者对社会、人类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现代主义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它对英国文学和世界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文学的重要阶段。
现代主义既带来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也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提出了深刻的挑战。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英国,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善于运用复杂的语言和形式,通常表达出对社会和文化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文学拒绝传统文学的价值观,反对文学固守传统的形式和风格。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当代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如大众媒体的符号和语言、电影、广告、流行文化等。
英国文学的后现代主义以伊恩·麦克尤恩、萨尔曼·鲁西迪、伊曼纽尔·卡特尔、桑德拉·欧文和吉弗瑞·欧根等作家的作品为代表。
文学思潮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研究
文学思潮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研究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文学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思潮,它们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本文将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它们的特点、发展背景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现代主义的特点与发展背景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其特点主要包括:1. 破碎性与流散性:现代主义文学摒弃了传统叙事结构和线性思维方式,采用碎片化的叙述手法,使故事情节分散、交错,以反映人类认知和感知的断裂状态。
2. 内省性与自我意识:现代主义文学注重人的内心体验和心理描写,通过探索个体内心世界,展现人类的恐惧、焦虑和困惑。
3. 对现实的质疑与批判:现代主义文学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揭示社会的虚伪和不公,并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理想社会。
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与20世纪初社会的巨大变革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资本主义的崩溃和科技进步也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正是对这种新时代背景下的思考和反应。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与发展背景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其特点主要包括:1. 语言的多样性与游戏性:后现代主义文学追求以多元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呈现作品,探索文字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语言的游戏性来破解和颠覆规则与结构。
2. 消解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后现代主义文学模糊了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边界,强调主观性和相对性,挑战读者的真实感知与认知能力。
3. 高度自省的艺术:后现代主义文学反思自身的创作和文化价值,对权威和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质疑,强调文学作品的自我意义和自我价值。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后工业化社会的出现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关。
在信息泛滥和资源过剩的时代,人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价值开始多元化,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成为一种对传统观念和文化规范的反叛与拷问。
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研究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都是对传统观念和创作方式的反叛和突破,它们在语言形式、艺术理念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引言:在文学史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潮流。
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代表了不同的思想和艺术观念。
本文将探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现代主义文学1.1 现代主义的起源和背景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受到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它反对传统文学的形式和内容,追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1.2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反传统:现代主义文学拒绝传统的叙事结构和线性时间观念,追求非线性和碎片化的表达方式。
- 内省性:现代主义文学关注个体内心的体验和思考,强调主观感受和意识流的呈现。
- 实验性:现代主义文学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如意象、象征、意识流等,突破传统文学的界限。
- 反现实:现代主义文学对现实进行批判和颠覆,探索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1.3 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灵之泉》- 托马斯·曼的《魔山》二、后现代主义文学2.1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和背景后现代主义文学出现在20世纪后半叶,受到社会变革和后现代思想的影响。
它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试图超越现代主义的局限性。
2.2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反宏大叙事:后现代主义文学拒绝大故事、大叙事和大理论,强调个体和微观的经验。
- 多元性:后现代主义文学追求多样性和异质性,拒绝一元化的真理和价值观。
- 混杂性:后现代主义文学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界限和分类。
- 反现实:后现代主义文学对现实进行颠覆和扭曲,探索语言和符号的边界。
2.3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 保罗·奥斯特的《布鲁克林三部曲》- 唐·德里罗的《百年孤独》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区别3.1 艺术观念上的联系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试图突破传统的艺术观念,追求新的表达方式和审美体验。
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作品: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1942年)
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变形记》(1925年)
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1922年)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1913年-1927年)美国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1929年)
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1955年)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魔山》(1924年)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法国作家罗伯-格里耶的《橡皮》(1953年)
法国作家米歇尔·福柯的《词与物》(1966年)
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1967年)
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与虚无》(1943年)
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4年)
美国作家唐德里罗的《拉什迪的图书馆》(1977年)
德国作家英格玛·伯格曼的《芬尼与亚历山大》(1982年)
以上列举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它们代表了这两个时期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流派。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分析或探讨,可以阅读文学理论、批评等方面的书籍,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 哲学上: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 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 思想上:现代主义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 辑性,后现代主义则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以人为本。 • 方法上:现代主义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 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后现代主义则遵循人性经验的 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 化、散漫化、自由化。 • 设计语言上:现代主义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 “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后现代主义遵循形式的多元化、 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 中有此的双重译码,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 “少令人生厌”。
• 后现代主义这个概念具有三重含义: 一是一种描述性的范畴,主要是指当代 西方社会及其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二是一种评价性的范畴,主要是用于分 析和考察当代西方社会的新现象; 三是一种评价的结果。作为一个评价的 结果,它可以从中归纳和概括出一些认识思 路和方法。
2.后现代主义有它产生的特定的现实根源从 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在现实性上有 两大根源: 一是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 二是科技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革。
• 很多现代主义者认为,通过拒绝传统,他们可以 从根本上发现新的方法去创造艺术。 • 一些现代主义者确实将自己视为某种革命文化— 结合了政治革命的一部分。其他人不仅拒绝常规 政治和艺术,更认为意识上的革命比政治结构上 的更重要。许多现代主义者视自己为非政治的。 事实上也有观点认为文学和艺术中的现代主义起 到了排斥大众的精英文化的作用。
二、后现代主义
1.后现代主义的涵义 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话语的兴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以来西方思想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及其文化状 况的不同认识。 哈桑认为,可以用“后现代”来称谓这些新现象。实 际上,拉康、德里达、利奥塔(又译利奥塔德)等人都注意 到这种区别于现代的新现象,并对此展开不同的探讨。尽 管这些文艺理论家、史学家、哲学家的探讨未能形成一 种统一的思想流派、社会运动,但却呼唤出一些应的文 化潮流以及知识态度、生活态度。哈桑认为,可以用“后 现代主义”来称谓这些文化潮流、知识态度和生活态度。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定义和理解一直在不断变化。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潮和文化运动,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观念和审美观点。
本文将探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并分析它们在艺术、文学和社会中的影响。
首先,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思潮,主张突破传统,追求创新和个性化。
现代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试图打破传统的束缚,寻找新的表达方式。
在艺术上,现代主义运动体现了对于传统绘画和雕塑的颠覆,通过抽象、几何化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上,现代主义作家以流派创新、语言实验和意识流写作为特征,挑战传统的叙事结构和线性思维方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后现代主义逐渐兴起并与现代主义形成对立。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提出了质疑,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拒绝传统的二元对立,试图打破固有的观念和边界,追求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艺术上,后现代主义强调艺术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倡导参与性艺术和装置艺术。
在文学上,后现代主义作家以碎片化的叙事、后现代叙事和元小说等形式挑战传统的叙事结构和线性逻辑。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不仅体现在艺术和文学领域,也反映在社会和思想观念上。
现代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追求理性和进步。
它对传统和权威提出了批判,试图通过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改变社会和人类的命运。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反思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对其带来的现代性问题提出质疑。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强调情感和身份的重要性。
它试图回归到个体的体验和情感层面,追求身份认同和文化多样性。
然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立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和交织的现象。
在当代艺术和文化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元素经常共存,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风格。
现代主义的创新和实验精神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基础,后现代主义则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提出了修正和补充。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与联系艺术学概论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和文学流派,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并且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现代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强调创新、反传统、反理性,以及对个人主观感受和情绪的表达。
在现代主义作品中,形式、技巧和内容常常进行大胆的实验和革新。
例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等都是现代主义的代表流派。
而后现代主义则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其背景是对现代主义反叛以及后工业社会、消费文化的来临。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是多元、折衷和混合,它吸收了多种文化和艺术风格,并且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规则。
后现代主义强调开放性、反思性和对话性,对于全球化、文化同质化和大众文化等问题也有着深刻的关注。
尽管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两者都强调创新和实验,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规则和形式。
其次,两者都关注个体和社会的边缘群体,对于社会不公和不平等有着强烈的批判意识。
此外,两者都受到科技和文化变迁的影响,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和文化变化。
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差异性。
现代主义对于形式和内容的革新为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提供了基础。
而后现代主义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革新的范围和深度,将其引入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领域。
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艺术流派,共同构成了20世纪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篇章。
文学流派知识:探究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文学流派知识:探究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与联系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文学发展的两个主要流派,在风格、思想、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究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和联系。
1.历史背景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和美国,是一种对现代社会和工业化进程的反思,主张以个体的视角和感受来表现作品,强调个体的自我表达、内心体验和精神深度,是一种反对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方式。
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思潮,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和继承。
后现代主义文学把重点放在了语言和叙事结构上,并且强调了对历史、权力、性别、身份和多元文化等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2.特征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在表现的形式和主题上营造出迷离模糊、神秘、压抑的气氛,使用流线型结构、意象和象征手法等来表达内心感受,还注重自我意识的超越和精神的深度。
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更加注重结构和形式的创新,强调游戏和荒诞,通过反讽、讽刺、模仿、重组等手法来呈现出对固有意义和传统价值的挑战。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之一是对历史、权力和身份问题的关注和探索,还有对多元文化和异质性的关注。
3.主题现代主义文学所追求的主题是对工业化进程、战争和人类文明繁荣背后的精神虚无感和寂寞感的反思,表现出人类在现代社会的无助和迷惘。
例如,卡夫卡的《城堡》就是一部典型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它表达了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的城堡式体制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则更多地关注当代生活中的权力、身份和文化多样性问题,这些问题让现代社会的福利体系和政治制度变得愈加复杂。
并且,后现代主义作品中也包含了对现代性的批评和对科技、媒体等现代产物的反思。
托马斯·品钦的《浪漫史》便是一部可以代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品,它通过自我解构和对人类形成和约束的机制的破解来表现人类自由的最高追求。
4.受众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精神深度,因此,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受众相对比较窄。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的鼻祖杜尚
杜尚(1887——1968) 达达派绘 画的典型代表人物。1915年到美国极 力鼓吹达达艺术。1917年2月,他把一 小便器署上“R· Mutt”(美国某卫生用 品的标记)。送往纽约独立美术家协 会美展厅,取名为《泉》。当时引起 了强烈的反响。他解释说:“一件普 通生活用具,予以它新的标题,使人 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它,这样,它原有 的实用意义就丧失殆尽,却获得出了 一个新内容。”人们称此为“现成品 艺术”。这一方面表明他对传统艺术 形式上的嘲弄,同时也表明一种新的 艺术创造途径。他另一件“现成品” 代表作是在《蒙娜丽莎》印刷品上, 给美丽的夫人加两撇小胡子,以表明 对传统绘画的蔑视。 杜尚以后,“现 成品”成了创造的一种方式,艺术与 生活的界线开始消解。因此,有的评
凯奇的音乐:《四分三十三秒》
2、价值取向的区别
• 现实主义:崇尚英雄
拿破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现代主义: 反英雄 追求平庸,如:《小草》
• 后现代主义:非英雄 王朔: 我是流氓我怕谁 比矮 比丑 比坏
三、现代艺术与世界
1、认识事物 • 现实主 • 后现代主义:强调偶然性 快节奏
后现代主义——形成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 现代主义追求艺术的“纯粹性”,艺术与非 艺术有着严格的界定。后现代主义则全力消 解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将艺术与日常生 活混杂起来,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纯文学 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消失。崭新的平面而无深 度,缺乏内涵的感觉,正是后现代主义第一 个,也是最明显的特征。所以有人说后现代 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动、一种颠覆。
• 现实主义:全人观物
作品中的人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红色写作 如: 闻一多 • 现代主义:个人观物
作品中的人物只能知道自己的感受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理性主义,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个人主义
从19世纪到二战结束,以工业 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一科
革命未来的世界工业文明为 技和信息革命为特征的后工
基础
业社会文明为基础
对技术的崇拜,强调功能的合 理性或逻辑性
对高技术高情感的推崇,强 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和 人对技术的整体系统化的把 握,
美国尔良市意大利广场 这座建筑位于美国南方尔良市意大利裔居民集中地区,供那里的居民休息和 举行节日庆典之用,1978年建成,广场的设计由美国建筑师查尔斯·摩尔和佩 雷斯事务所合作完成,查尔斯·摩尔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之一,
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这是一座以法国前总统蓬皮杜的名字命名的文化艺术中心,其中包括图书馆、现代 艺术博物馆、工业美术中心等,位于巴黎市中心区,1977年落成,主体为6层钢结构建 筑,长166米,宽60米,与一般建筑不同的是,它的钢柱、钢梁、桁架、拉杆等结构构件 都裸露在建筑物的表面,甚至货运电梯、电缆、上下水管道等也置于临街立面上,并 漆成大红大绿的颜色,因此,临街一面的外观很像一座化工厂, 设计者为英国建筑师罗杰斯与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这座建筑是高技术派建筑风格 的代表作,
遵循物性的绝对使用,标准化、 遵循人性的主导作用,时空的
一体化、专业化和高效率、 统一与延续,历史的互相渗透,
高技术,
个性化、散漫化和自由化,
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 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纯而又 纯的形态,非此即彼的肯定性 与明确性,对产品的实用性原 则、经济性原则和简明性原 则的强调,
产品的符号学语义,对隐喻的 共同理解,形式的多元化、模 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 此亦彼,彼中有此,骡子似的 的杂交种,对产品文脉的强调,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联系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联系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1、来源不同:(1)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用人类发明的枪支弹药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的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的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
(2)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2、设计风格不同:(1)大量采用金属熔合铸型,富有工业感的质地和线条,注重实用主义和风格化的简洁设计,把局部熔合到整体中,从而达到一种不自觉、不造作的美感。
满足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要求。
(2)后现代主义家具是突破传统家具的繁琐和现代家具的单一局限,将现代与古典、抽象与细致、简单与繁琐等巧妙组合成一体。
3、代表人物不同:(1)Bauhaus作为现代主义的典范,坚决摆脱历史束缚,强调调和人为环境,主张建筑和设计应该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注重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积极采用工业时代的新材料、新结构并应用与建筑设计技术革新。
(2)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理查德·罗蒂(1931-2007)、法国的雅克·德里达(1930--2004)和让-弗郎索瓦·利奥塔(1924-1998)。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
在新的经济结构体中,人的自由度反而降低,异化程度反而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动摇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文化大厦。
俄国的十月革命既给被压迫的劳动者带来了希望,也给西方世界带来了危机感。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
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主义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
弗洛伊德对潜意识、性本能的肯定,对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作为一个由多种流派组成的文学思潮,在总体上有基本一致的特征。
在思想特征上,首先,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尼采提出的“上帝死了”“打倒偶像”、“一切价值重估’’等口号,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
他们不再坚守传统的理性原则,不相信人道主义的理想,也不寄希望于“理性王国,,的实现,而是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认为既有的文化传统乃至整个人类文明,都有悖于人的生命欲求,有悖于人的价值的实现,应予摒弃。
其次,现代主义文学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
这种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四方面表现出来。
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物质世界对人的异化,表现出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物质世界往往成了人类生存危机的制造者,大自然也是丑的与恶的,物质文明造成了人类精神的虚无感、威胁感与恐惧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艺四个基本审美特征:1.主体消失。
在后现代文化氛围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了,现代主义中的个性和风格被消除得一干二净,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
2.深度消失。
现代主义艺术总是以追求乌托邦的理想、表现终极真理为主题,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放弃了作品本身的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释,拒绝挖掘任何意义,仅仅追求语言快感。
3.历史感消失。
历史永远是记忆中的事物,而记忆永远带有记忆主体的感受和体验。
现代主义艺术因追求深度而沉迷于历史意识,而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历史仅仅意味着怀旧,它以一种迎合商业目的的形象出现。
4.距离消失。
在现代主义艺术看来,距离既是艺术和生活的界线,也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界线,它是使读者对作品进行思考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手段。
后现代艺术中,由于主体的消失,作品失去深度和历史感,仅仅具有作用于人感官的刺激性,而没有任何启发和激扬的功能,换言之,它强调的只是欲望本身。
应该看到,由于政治的和文化的原因,后现代主义对东方文化的影响更多地是理念上的启迪。
后现代文化在文学上,作为一种叙述话语和风格,表现为无选择技法、无中心意义、无完整结构,叙述的过程呈发散形,意义的中心被消解、发散到文本的边缘地带。
受它的影响,我们的身边既出现了孙甘露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也产生了消费者文学及其代表“王朔现象”。
现在来看,现在断言后现代主义是否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尚为时过早,但应看到,全然取消精神衡量指标和存在维度,消解历史意识已渐成为一种风尚。
排除几个不可能的后现代主义定义。
第一,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风格概念。
那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风格的观念,之所以不能成立,乃是因为,不管以什么样的风格术语来界定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人们发现两者其实难于区分,或者,后者只不过是前者早已拥有的某些风格的强化或变调而已。
人们早已指出哈桑关于后现代主义的那些区别性特征(如“不确定性”、“内在性”等等),根本不能成立。
以风格或语言来界定后现代主义,还会导致某个作品的某些部分是现代主义,另一些部分则是后现代主义的荒谬结论(例如认为《尤利西斯》的意识流部分是现代主义,而其戏拟或滑稽模仿部分则是后现代主义,又比如认为埃森曼的建筑语言是现代主义的,但其空间却是后现代的,等等)。
正如查博特(C. B. Chabot)所说:“我们对现代主义缺乏一个充分的、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解,使得许多为后现代主义所作的论辩变得似是而非,许多被冠以后现代之名的东西,都直接来自早先的〔现代主义〕作家。
”1)第二,后现代主义也不是一个时期概念或一个艺术运动的概念。
因为,其一,它首先错误地将现代主义视为一个有时间性的艺术运动(比如从1860年到1960年),这种错误会产生将“所有”1960年以后的艺术都视为后现代主义的荒唐结论;其二,它不是建立在一种庸俗的社会决定论之上(比如在詹明信那里),就是建立在某些断言“我们已经进入后现代”的启示录式的独断论之上(比如博德里亚,以及大多数低级后现代主义理论家)。
又如查博特所说,“人们甚至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后现代的社会。
一定数量的人们显然相信,文化在某个时刻的断裂已经出现,其标志可以从我们文化活动的整个范围内被察觉到。
然而,似乎很少人在其根本性质与假设中的断裂的时间达成共识,更少人在如何最充分在刻画它对于我们的文化产品的影响的问题上有相同的意见。
”2)这种独断论不仅不能成立,而且以其先知般的口吻为人所恶。
桑托尔(F. F. Centore)就指出:“后现代主义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非官方的国教,一种新的救世神话,具有普世的有效性,每一个好公民都必须遵守。
事实上,不追随这一自由共识的人犯下了叛逆罪。
以诸如激进的解释学、解构主义、新实用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为名,当下的正统教义教导人们现代世界(1600-1945),已随着上帝的分崩离析与客观科学一道,永远地过去了。
应该代之以一种更具流动性的不定形的过程的世界,因此它呼吁一种更加激进的解释模式。
它坚持每一种东西只是现实的一个隐喻或象征,而现实并不存在。
每一种事物都是历史的功能;所有的文化与宗教都只是时间性的、暂时的与神话的。
创世的不是上帝的言,而是解释学——中途与终结当然也不例外。
”3)第三,后现代主义不是西方当代艺术的现实,它只是、并且始终只是一种观念形式,一个批评概念或美学概念。
这一点特别值得一提。
某些天真的后现代主义者相信,我们“已经进入”某个划时代的时期,在这儿,一切皆“后现代”了。
而在中国,由于一些更加天真的后现代主义学者的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介绍,以及自始就乱轰轰的“后现代理论研究”,以至于在日常意识中,人们产生了“西方已经进入后现代,我们该怎么办?”式的无端焦虑,或是“我们应该绕过现代直接进入后现代”式的乌托邦狂想。
事实上,后现代主义绝非西方一种社会现实,甚至不是一种思想现实。
说它不是社会现实,是因为,正如贝格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尽管与19世纪下半叶相比,经济、技术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仍然保持一样:私人资本对集体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剥削。
西欧的社会民主制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尽管政府干涉经济事务的意义不断增长,追求最大利润仍是社会生产的驱动力。
因此,我们在解释当下变化时务须小心谨慎,不能幼稚地把它们估价为划时代的转变的迹象。
”4)说后现代主义甚至不是一种思想事实,是因为: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后现代主义就一直处于西方有识之士的批评与反驳之中。
换句话说,后现代主义一天也没有作为一种“思想现实”存在过,而是始终作为一个“问题”存在着。
正如查博特所说:“他们〔后现代主义者〕假设我们事实上正在目睹某种真正的后现代文化的出现,而我想质疑这个假设。
在我看来,某些被称作后现代主义的东西事实上是现代主义本身内部的一种晚近的发展或衍变,这种说法至少具有同样的有似真性。
我已经提出了一些论据来支持我的论点:(1)还没有令人满意的与普遍接受的后现代主义解释存在;(2)被称作后现代的许多东西其实直接来自现代主义;(3)对它的存在的大多数论辩主要都是通过对现代主义的枯竭的概括,特别是通过一种忽视了其作为第二级别的概念的性质的概括,来获得其最初的似真性的。
”5)最后,后现代主义也不是一个媒介概念或艺术样式的概念。
因此,比方说,我们不能说架上绘画是现代主义的,而装置艺术(installation)、视像艺术(video art)等等,却是后现代主义的。
因为,从根本上说,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分野不是媒介或材料,或具体样式的分别,而是观念的分别。
这个问题有些复杂。
我们得稍微绕一个弯。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本世纪流行于欧美文坛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
它语源于法语Moderne,具有最新的、现代的,先锋的含义。
二十世纪初期,在欧洲的一些大国里,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相继出现了若干新奇的派别,例如绘画方面的抽象派,音乐中的反轩调主义,雕刻中的反现实主义,诗歌中的未来主义,小说中的意识流,戏剧里的表现主义等等。
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逐渐汇合而成有社会景物 现代主义思潮,或称现代派。
它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古典的艺术传统,在题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标新立异,在精神上则带有歇斯底里的疯狂性质,作家们着力发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贫乏而空虚的内心世界。
他们排斥巴尔扎克式的批判现实主义,认为它呆板、单调、机械;他们崇拜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张描写梦境和人的下意识领域,追求表现人们在一瞬间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国"。
西方学者就把这种鼓吹反现实主义的,主张作家任意妄为和疯狂自我表现的文艺思想,笼统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主义主要包括本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未来主义,以法国为中心的超实现主义,以英国为中心的意识流文学;也包括三十至六十年代兴起的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等等。
一般认为,英国的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用德语写作的奥地利犹太作家卡夫卡,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西方的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产物,也是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产物。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各种与传统异然有别的文学艺术思潮的统称,旨在表现对20世纪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而作出的精神反映;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天主教会内部出现的一股旨在用现代哲学重新诠释天主教教义的神学思潮=========================================================================现代主义的生存土壤是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则是把后工业化社会作为时代背景。
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后现代主义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CharlesJencks )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
在这本书中,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了”。
他说得有鼻子有眼:“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精确地认定现代主义建筑的死期,它是被猛烈一击后死去的。
许多人不曾注意到这一事件,也无人为之出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突然死亡的说法失实。
”詹克斯这段阴阳怪气的话指的是,雅马萨奇早年设计的圣路易斯城黑人居住的高层公寓,在那一天被有计划地炸毁的事。
那些公寓楼是因为常出现暴力事件,作为不安全的房屋而被清除。
这本是社会治安的事,詹克斯却把它归之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错误。
事实是在1951年,那些公寓的设计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的褒奖。
虽然如此,一时之间,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甚嚣尘上。
在詹克斯出书的同一年,另一美国人布莱克出了一本自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起诉书”的著作,书名为《形式跟从惨败——现代主义何以行不通》。
l979年美国《时代》杂志也掺和进来。
1月9日那一期有篇专文说“七十年代是现代建筑死亡的年代。
其基地就在美国,在这块好客的土地上,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先驱们的梦想被静静地埋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