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e8610f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1.png)
定义: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复杂网络,用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组成: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 互影响。
作用:生态网络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应用:生态网络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城市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空间异质性可以通过空间格局、空间关联和空间动态等方面来研究,对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 和生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 活动等。
定义:景观稳定性是指景观在面对干扰或变化时保持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
意义:景观稳定性在景观生态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生态系统 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持景观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 然灾害的发生,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定义: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组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
类型:生态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重要性: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容之一。
应用:景观单元在 生态保护、城市规 划、土地利用等方 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有助于实现 生态、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定义:生态流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流动,是生态系统 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重要性:生态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 征之一,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有着重要影响。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dc6e191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b.png)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
• 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 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强调 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 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 研究的核心所在。
•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 科之间交叉的学科,其主体是
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景观的含义
1、景观的含义
• 景观的对比度也存在季节上的差异,尤其在季节分明的 地区。
• 景观对比度高低只是描述景观外貌特征的一个指标,其 高低大小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四、景观连通性和连接度
• 景观连通性是指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 • 景观连接度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
系。
具有相同面积但不同结构景观连通性的差异(引自Farina, 1998) 从(a)到(d)依次降低
廊道
• 廊道(corridor)是指线性的景观单元,景观中的廊
道通常具有通道与阻隔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几乎所 有的景观都会由廊道分割,另一方面景观要素又被廊 道连接在一起,成为功能 的整体。
一、廊道的作用与起源
―廊道的作用:通道(运输)的作用和阻隔(资源保
护)的作用。
―廊道起着运输、保护资源和观赏的作用。 ―廊道的起源 廊道的起源和形成与斑块的形成相似。
基底的判定方法:
1. 在一个景观中占的相对面积最大; 2. 连通性最大,并把其它景观要素包围; 3. 对景观动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4. 相对面积、连通性、控制程度三者结合
• 孔隙度(porosity)是景观中所含斑块密度的量度, 与斑块大小无关,即包括在基质内的单 位面积的 闭合边界(不接触所研究空间或景观的周界)的数目, 与研究对象的尺度和分辨率有 关。具有闭合边界 的斑块数量越多,基质的孔隙度越高。
景 观 生 态 学(Blackstorm)
![景 观 生 态 学(Blackstorm)](https://img.taocdn.com/s3/m/612e084ce518964bcf847cc8.png)
景观生态学2011年01月01日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发展1❀景观(狭义):是指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凡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合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是一种生态系统;❀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景观是异质性生态系统的镶嵌体;❀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景观是一种风景。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整体观和系统观;❀异质性和尺度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目的性和实践性。
3❀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景观规划与管理4❀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和特征主要流派:北美系统学派(Forman&特纳)和欧洲应用学派(温克&哈伯)特征:北美注重自然,关注结构、功能和动态;欧洲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类经营的生态系统。
6❀格局:一般指空间格局,是指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
7❀尺度:在观察或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同时也可以指某一现象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分别称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包含幅度(范围)和粒度(分辨率)。
8❀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物种数量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表达为:S=cA z 式中 S---岛屿的生物物种数;A---岛屿面积;c---与单位面积平均物种数有关的常数;z---待定参数,它与岛屿的地理位置、隔离度和邻域状况等有关。
景观中生境斑块的面积大小、形状、数目以及空间位置关系,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学过程的影响。
物种丰富度=f(生境多样性,干扰,斑块面积,演替阶段,本底特征,斑块隔离程度)最大贡献:是把生境的斑块的空间特征和物种数量联系在了一起。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ac83071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e.png)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生物学和地理学两个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与其生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和机理。
景观生态学通过对地表区域空间格局和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研究,揭示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景观是指地表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范围内的空间格局和结构。
而生态系统是一组生物体和其生存环境的整体。
景观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体在其生境中的空间分布,以及生态系统内部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个:1. 空间尺度:景观生态学在地表区域的不同空间尺度上研究生物体和其生境之间的关系。
从点尺度到面尺度,再到区域尺度,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不同尺度上的生态过程和功能。
2.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是指生态系统边缘与内部之间的过渡地带。
边缘效应能够影响生物体的分布、迁移和生态过程。
研究边缘效应对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斑块动态变化:景观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内的斑块(即各种生境的区域)之间的尺度、形状和分布的变化过程。
斑块的动态变化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景观生态学的几个应用方面:1. 生态恢复和修复:研究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设计和实施生态恢复和修复计划。
通过改善斑块的连通性和提高边缘生境的质量,可以促进物种迁移和适应。
2.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分布和迁移,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指导。
保留和恢复物种的栖息地和移动通道,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4. 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生态学可以评估和量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价值,如提供食物和水源、调节气候和洪水、提供休闲和文化价值等。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d5ffb241ba1aa8114431d97d.png)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第一章一、什么是景观?狭义的景观是指一般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二、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如何理解景观要素和景观结构成分?景观要素: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称为景观要素。
景观结构成分:景观结构成分是生态学性质和自然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是对景观要素从空间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时的重新划分。
三、什么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3、景观动态(即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4、景观规划与管理(即根据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及其相互制约和影响机制,制定景观恢复、保护、建设和管理的计划和规划,确定相应的目标、措施和对策)。
四、景观生态学有哪些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第二章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达到并维持这种新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故称这种新的稳定结构为耗散结构,它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出现的有序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因而被看作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
![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321d68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3.png)
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一、本文概述1、景观生态学的定义与重要性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景观空间格局、生态系统过程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生态系统内部的空间异质性,包括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体现了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它融合了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旨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揭示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景观生态学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和认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为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景观生态学关注人类活动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能够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生态恢复等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景观生态学还关注景观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可持续性,有助于预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2、景观生态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多个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交叉。
它与生态学有着直接的关联。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而景观生态学则更侧重于研究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生态系统的空间尺度,将不同生态系统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进行研究。
景观生态学与地理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景观生态学在地理学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地表景观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
地理学为景观生态学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分析方法和工具,有助于揭示景观格局与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景观生态学还与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等多个学科有着交叉。
城市规划关注城市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景观生态学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生态优先的理念和方法。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7fb0e84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5.png)
景观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景观:是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4、内源比:板块的内部面积和外部面积之比。
5、漏斗效应:斑块的狭长形状外延部分成为半岛,在景观内可起到物种迁移通道的作用,在半岛的前端,动物迁移路径的密度较高,这一现象叫漏斗效应。
6、本底: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7、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之间形成的界面。
8、边际效应:也叫边缘相应。
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9、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方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10、景观破碎化:是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呢形式,更多的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11、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也称尺度外推。
12、敏感性:是用来衡量公众对某一风景关注程度的一个概念.13、孔隙率:指单位面积本底中的板块数目,即斑块密度。
二、简答和填空。
1、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2、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3、景观的形成因素有: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5方面的因素。
4、廊道的起源类型分为4种:干扰型、残留型、环境资源型和人为引入型。
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理论
![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d9c2bf5f705cc1755270952.png)
2、历史遗迹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原则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泱泱大国,为滨 水景观设计留下了很多文化元素,历史遗迹有很强的 地域特色,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智慧的结 晶 然而在现代工业高度发展的时代,城市规模不断 扩大,加上现代简约设计思潮的流行,导致许多城市 的历史遗迹不断被拆除与改造 这种割断历史文脉的 做法不可取滨水地带作为人类繁衍生息的发源地,不 仅具有丰富多彩的景观资源,还沉淀了许多悠久的历 史文化.
1983年林超在《地理译报》的第1期、第3 期上发表了两篇景观生态学的译文, 1986 年《地理学报》第1期发表了景贵和《土地 生态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这是国内景 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第一篇文献;1988年 《生态学进展》第1期发表了李哈滨《景观 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一 文, 同年的《生态学杂志》第4、6期分别 发表了金维根的《土地资源研究与景观生 态学》和肖笃宁等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与应用》;
广州珠江滨水景观中的林则徐纪念公园大量地运用主题性 雕塑来表达景观主题,游人在游玩嬉戏的同时能了解林则 徐的生平事迹,为优美的滨水环境注入了人文因素
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是广州市的一个 地标性雕塑,是展现艺术美的雕塑造型景观, 它提高了城市的艺术品位,增加了公园景观 的历史人文内涵,有一定的场所认定感, 突出了公园的主题性,给人以环境美的享受 总之,不论是具体人物雕塑还是抽象概念性 雕塑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人们对 城市与环境的认识
广州越秀公园 五羊雕像
2、植物造景
追求自然生态效应,体现生态设计理念,是现代滨 水景观设计的一种新取向。植物在维持与改善滨水 景观的生态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滨水景 观带植物物种的选择须考虑到植物的个体生长情况 及群落的稳定性,应选择那些经过长期进化和自然 遴选保留下来的适宜本区域环境条件,抗逆性强 生 长强健 抗病虫害具有最大自然生态功能,并为当地 民众喜闻乐见的地带性植物树种,地带性植物树种 的应用不仅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树种,还能为滨水 景观注入地域文化特色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a856c60eeff9aef8941e066c.png)
景观生态学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在19世纪中期由Haeckel提出生态学一词,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学已成为一个既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生物或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的关系,而通常我们又将它分为几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而景观是比生态系统更高一层次的生物层次。
景观生态学自1939年由特罗尔提出后,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生态学一重要分支,并且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为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那么什么是景观生态学呢?1.1 景观“景观”的三种理解:1.视觉美学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来源于《圣经》中,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画。
与“风景”同意。
例“黄山”、“泰山”、“苏州园林”。
2.地理学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类似于生物群落。
3.景观生态学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
1.2 景观的定义和特征1.2.1 定义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1986,Forman & Godron) 例:“秦岭”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其他定义:1 Troll(1983) 德国景观是控制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与生物的关系。
2 Zonneveld 荷兰景观是地球表面空间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水、空气、植物、动物以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系统的复合体,并通过其外貌构成一个可识别的实体。
3 Vink 荷兰景观是连同其所有现象(地形、土壤、植被、人为影响)的陆地表面;是具有特有的地形、土壤、植被的陆地表面的一个区域;是相互有关的几片土地的天然配置。
1.2.2 特征1 生态系统的聚合。
2 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
3 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4 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879bcc2cb4daa58da0114abe.png)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
⏹“景观生态学”一词早在1939年就曾提出,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它才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渐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一、基本概念⏹1 生态学⏹2 景观⏹3 景观生态系统⏹4 景观生态学1 景观景观的特征与表象是丰富的,人们对景观的感知和认识也是多样的。
景观(landscape)的定义有多种表述,但大都是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或景色的(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泊等),或是反映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
(图)1.1 景观(landscape)的定义⏹在生态学中,景观的定义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区域: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相应地称为区域。
狭义景观和区域即人们通常所指的宏观景观;⏹广义景观: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
广义景观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
(图)它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几种代表性的景观定义⏹Naveh: 景观是自然、生态和地理的综合体,包括所有的自然与人为格局和过程。
⏹Haber:景观是为生物或人类所综合感知的土地,而不考虑其单个成分。
⏹Forman: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景观最新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综合起来,对景观可以作如下理解:⏹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景观生态学》课件
![《景观生态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74887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5.png)
3
生态适应性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指导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 持续性的维护等方面。
0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对地球表面进 行远距离感知,获取地表信息,为景 观生态学研究提供大量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将地理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 据管理和分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 供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
总结词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保护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
详细描述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包括对保护区的选址、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景 观生态学的方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功
能等方面的探讨。这些案例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空间异质性原理
空间异质性是指景观空间格局、结构和功能的 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均匀性。
空间异质性原理认为,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 和演替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指导景 观格局的优化、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以及城 市和区域规划等方面。
景观格局原理
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的空间布局和结构 ,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 大小、分布和排列等特征。
景观格局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 指导景观生态系统的分析和模拟,以 及景观规划和管理等方面。
景观格局原理认为,景观格局的演变 和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 同影响,其变化会对生态系统的功能 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评估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景观生态学名词定义
![景观生态学名词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04824f0252d380eb62946dfd.png)
景观生态学的六组定义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
对于空间格局的研究,景观生态学注重以图示的方法,致力发展景观的图示化的语言;景观生态注重过程设计,研究生态过程在空间上的支配和影响,并以此将生态过程和空间格局相联系。
第一组:景观,地景,园林,土地,环境,风景: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在着系列的生态过程;是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具有宽度,厚度,进深是景观与其他三个概念的区别,主要还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园林的区别,包括园林生态性、实用性、技术性各有所侧重。
景观范围最大,可以扩展到整个宇宙。
景观>大地景观>风景>园林地景(landscape of the global):大地景观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的地形和地面上所有自然景物和人工景物所构成的总体特征,包括岩石、土壤、植被、动物、水体、人工构筑物和人类活动的遗迹,也包括其中的气候特征。
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土地(land):在社会经济概念上提出的,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范围的地段。
包括垂直于它上下的生物圈的所有属性,是由近地表气候、地貌、表层地质、水文、土壤、动植物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物质系统。
环境(environment):包括可视与不可视两部分,景观中所指的环境是可视的,非微观的。
风景(scenery):在人带有的价值观的判断下,具有很高物。
第二组:地形,地貌地形(landform):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
分为:山脉、丘陵、河流、湖泊、海滨、沼泽等。
地貌(topography):地形的组合,是大地景观格局的基本框架,直接决定地表景观的总体特征。
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坡地,河流,熔岩,冰川,冻土,荒漠地貌和黄土地貌以及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与人类活动形成的地貌等。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ca7d45bf960590c69ec37656.png)
景观生态学第一章景观:美学理解:景观(Landscape)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原意是自然风光、地表形态和风景画面。
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涵义丰富,反映“风景、景色、景致”之意。
生态理解:20世纪30年代, c.Troll 将景观的概念引人生态学,是希望将地理学家采用的表示空间的“水平”分析方法和生态学家使用的表示功能的“垂直”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景观整体的结构、功能和变化。
景观的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景观生态学阶段:1、景观生态学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是学科综合思想的萌芽期。
洪堡的综合景观概念与思想的形成,为景观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景观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阶段由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是学科思想的巩固阶段。
1939年,德国地植物学家特罗尔(Troll)通过航空相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首次提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一种综合研究的新观点。
第三阶段由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是学科的初创时期。
✓1968年在德国召开了“首届景观生态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荷兰景观生态协会✓捷克斯洛伐克景观生态学协会第三阶段由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是学科的初创时期。
✓1968年在德国召开了“首届景观生态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荷兰景观生态协会✓捷克斯洛伐克景观生态学协会第四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国际景观生态联合会成立之后,是学科的全面发展时期。
1982年10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第六次景观生态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正式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 .协会成立后,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显示出三个特点:一是研究和教学活动普遍化,二是国际学术活动频繁,三是出版物大量涌现。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三个研究方向✓静态研究:着重对特定景观的结构和在一定结构控制下的功能进行研究。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e31283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8.png)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景观空间格局、结构和功能,旨在理解景观格局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改善并保护景观环境。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遥感影像分析等。
景观形态学:景观形态学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景观中的形态组成,主要包括地形起伏等特征,以及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等。
它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测量和分析地形、植被、和水系等景观元素之间的空间格局,从而对特定景观进行定量描述、识别和分类。
景观连通性:景观连通性指景观中的相邻地物之间的连接情况,它是生物多样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景观复原与保护的重要方面。
景观连通性的测度主要有曼哈顿距离、欧几里德距离、和Morisita-Horn指数等,是评价景观整体多样性和分布密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景观指数:景观指数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它是以某指标衡量景观特征的一种参数,可以用来对比景观之间的差异、比较景观的变化趋势和速度。
常用的景观指数有平均值指数、绝对变异指数、空间一致性指数等。
景观格局:景观格局指景观中各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它包括空间分布形态、格局覆盖度、格局紧密度、格局重复度等概念。
景观功能:景观功能是景观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体现了景观系统所承担的经济、生态、文化等功能。
景观功能可以分为直接功能
和间接功能,其中直接功能指景观系统本身所具有的、与生物群落及其他环境因子直接相关的功能,而间接功能则是景观系统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7f8bf0197cd184254b3535b6.png)
景观的科学定义: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其主要特征是可辨识性、空间重复性和异质性。
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中每一个组成单元即为景观要素景观的结构成分:指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上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的空间实体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其核心是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相互作用。
景观结构:指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构成、多样性、空间关系及其影响机制景观功能:指生态系统间的能量、物质和物种流,即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级理论认为:任何系统皆属于一定等级,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尺度:在研究莫以对象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或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锁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合肥(时间尺度):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均衡理论:当迁入率和灭绝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
复合种群:是空间上具有一定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的交流,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景观连接度: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的连续性程度,反应了景观的生态学过程的扩展能力。
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
渗透阈值:在生境面积达到阈值59.28%时,便允许联通斑块的出现,即允许联通板块出现的最小生境面积百分比理论值为0.5928,该值为渗透阈值。
斑块:指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由区别的非线性区域干扰斑块:由机智或先前的板块中局部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成为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由大面积干扰造成,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片段。
也就是残余斑块是由它周围的土地受干扰引起的。
环境资源斑块:由环境资源条件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造成的板块。
引入斑块:由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将动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部性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bd12212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8.png)
一、名词解释1、景观:景观具有广义与狭义概念。
其中广义: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狭义: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2、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每一个组成单元为景观要素。
3、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4、斑块: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由明显区别,且在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5、廊道:不同与两边基质的狭长地带6、景观连接度: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指标(L/3(V-2))7、环度: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
(L-V+1/2V-5)8、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优势度最好的景观要素9、孔隙度: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两度,指单位面积上闭合边界里的斑块数目。
10、镶嵌性:指一个系统的组分在空间结构上互相拼接成一个整体。
11、景观格局:在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
指大小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12、景观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程度。
13、景观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在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流动引起的14、扩散:溶质物质或者悬浮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过程。
15、质量流动:物质沿能量梯度移动的过程。
16、运动:物体通过消耗自身能量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的过程。
17、景观生态流:指物质、能量、物种及其他信息在景观各空间组分中的流。
17、狭管效应: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发生改变。
18、景观稳定性:景观保持原状态及其收到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能力19、景观亚稳定性:受到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波动状态。
20、景观不稳定性:波动方式经常发生变化或不可预测。
21、破碎化: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解成小块生境或小地块的过程。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8a9154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4.png)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1.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涉及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景观环境中自发生成和人类调控的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因素,以及其之间的联系及其交互作用,从而分析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景观空间格局与景观功能。
2.景观空间格局:景观空间格局是指景观中植物、动物和地表结构的空间关系,它可以看作景观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它可以通过诸如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地表空间格局的研究把握和加强对景观生态系统的理解。
3.景观功能:景观功能是指景观中植物、动物和地表结构的作用,它可以表示景观的内涵特征和功能体现,它可以用来衡量景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境质量和变化,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4.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指景观中土地的变化情况,它可以用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及其引起的景观功能的变化,从而促进城市规划的绿化建设和景观环境的改善。
5.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大气中水汽、云、降水及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它可以被用来研究探索气候变化对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的影响,使植被类型、动植物种类、植物分布及植物地上生物量等景观要素的变化趋势得到预测。
- 1 -。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faf1bdd180eb6294dd886ce3.png)
10景观生态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调发展。
*28.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调发展。原则:自然优化原则、持续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和综合性原则。步骤:⑴确定规划范围和规划目标⑵进行景观调查和规划资料的收集⑶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⑷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⑸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和景观评价⑹景观功能区划分⑺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编制和评价⑻景观生态方案的实施和调整。
*27.生态交错带 生态交错带也称生态过渡带,它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基本特征:①生态交错带是一个应力带:生态交错带代表两个相邻群落间的过渡带,两种群落成分处在激烈竞争的动态平衡之中②生态交错带的边际效应:生态交错带的环境条件趋于异质化,明显不同于两个相邻群落的环境条件③生态交错带阻碍物种分布:生态交错带犹如栅栏一样,对一些物种的分布起着阻碍和限制作用④生态交错带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界面上的突变性和对比度,体现出多个生态系统共存的多宜性。
22景观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包括生态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景观的抗干扰能力;生态系统受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景观的恢复能力。影响因素:(1)气候变化:特定地区的气候指标具有一定统计学的特征,而且也总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2)地貌形态:一般认为地貌是稳定的,是景观稳定性的基础。(3)岩石和土壤: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地区,土壤的抗侵蚀力极为脆弱。在岩石大面积出入的戈壁、侵蚀剧烈的黄土高原等类似地区研究景观,土壤可能会成为景观变化极为剧烈的因素(4)流水和水文变化:流水是景观中较为活跃的组成和影响因素。水既是结构的组成要素,又是强大的自然干扰力量,是景观变化中最具影响里的干扰因素。(5)植被变化:植被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变化必然导致景观变化,植被稳定性是景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6)干扰:干扰是引起景观变化的主要动力,自然界得干扰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景观也可以看作是干扰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第一章一、什么是景观?狭义的景观是指一般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二、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如何理解景观要素和景观结构成分?景观要素: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称为景观要素。
景观结构成分:景观结构成分是生态学性质和自然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是对景观要素从空间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时的重新划分。
三、什么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3、景观动态(即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4、景观规划与管理(即根据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及其相互制约和影响机制,制定景观恢复、保护、建设和管理的计划和规划,确定相应的目标、措施和对策)。
四、景观生态学有哪些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第二章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达到并维持这种新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故称这种新的稳定结构为耗散结构,它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出现的有序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因而被看作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等级结构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有什么意义?特定的问题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去研究,也就是在一定的生态系统等级水平加以研究,还需要在起相邻的上下不同等级水平和尺度上去考察其效应和控制机制。
二、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有哪些?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景观的文化性原理、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景观多重价值原理第三章一、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二、全球气候变化对景观有哪些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会显著改变现在地球植被类型和比例,亚热带森林、极地沙漠、冻原和北方森林的面积将大幅度下降,而热带稀树草原、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会大面积增加;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将改变沿海生态系统,造成一些物种的局部灭绝;全球气候变化还会对全球生物多样化、土地利用格局及降雨模式等产生间接影响,进而影响或改变人类的未来发展。
三、地球表面的植被有哪些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冻原、隐域植被植被对景观的作用有哪些?1.植被类型与景观异质性。
植被类型的差异即是反映群落外貌等特征的差异,从而表现为不同的景观;2.植被的动态与景观变化。
植被季相变化和年际变化反映出景观的变化;3.植被对地貌过程的改变和控制作用;4.植被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
四、什么是干扰和干扰状况?干扰是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它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物系统的资源基础和环境状况。
干扰状况指的是某个地区或某种特定立地上某种干扰因素各种参数(如干扰发生的规模、强度、频率、分布和周期等)的综合。
干扰有哪些类型?干扰按其生产源可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干扰按其发生的范围可分为小规模的细尺度干扰或小型干扰和大规模的粗尺度干扰或大型干扰;干扰按其功能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干扰按其性质可分为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
五、干扰与景观异质性的关系如何?①景观异质性与干扰频率呈负相关,中等干扰假说理论认为:在没有干扰存在时,景观水平趋向于均质性,强烈干扰则既可能增加异质性,有可能减少异质性。
②适度干扰常可带来更多的镶嵌体或走廊,使物种能对生境充分利用并引起生态位的分化,从而迅速增加景观异质性。
③一般认为低度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中高度的干扰会降低景观异质性。
第四章一、什么是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景观结构:景观中景观要素的类型、分类属性及其数量关系特征。
景观格局:是景观空间结构特征有规律的表现形式,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景观模型结构主要有哪些?斑块-廊道-本底模型、网络-结点模型、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模型二、简述斑块-廊道-本底模型、网络-结点模型的要点斑块-廊道-本底模型:将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本底3种基本类型,来描述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并将景观规划和管理看成对着3类成分的调节和控制。
网络-结点模型:是描述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的重要模型,廊道、结点和网眼是基本结构成分。
三、斑块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环境资源斑块(相当稳定并与干扰无关;存留时间长,周转率较低)干扰斑块(消失得最快,平均年龄最短,周转速率最高)残存斑块(基质受到广泛干扰而本身未受干扰;残余斑块的周转率取决于环境恢复速率)引入斑块(人的管理,存留时间长,其分布面广、量大,遍及全球且影响深远。
)四、廊道有哪些基本结构特征?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曲度、宽度、连通性、间断区和结点、廊道宽度、廊道结构廊道有哪些景观生态功能?传输通道功能、过滤和屏障功能、生境功能、物种源-汇功能廊道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线性廊道:很窄,主要由边缘种组成。
2、带状廊道:廊道是较宽条带。
其宽度是可以造成一个内部环境,含有内部种,每个侧面都存在边缘效应。
3、河流廊道:是沿河流分布的,与周围基质不同的植被带。
包括水道、河床、河岸植被组成。
五、什么是网络?网络是由相互连接的廊道或者通过廊道在空间上联系起来的斑块构成的网络状结构。
六、什么是生态交错带?什么是边际效应?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
边际效应也叫边缘效应,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七、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层次?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八、景观异质性的类型有哪些?空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九、景观异质性的来源有哪些?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生态演替、干扰十、如何理解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1、景观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2、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互相促进3、森林破碎化导致生物多样化下降第五章一、什么是景观生态流?景观生态流是指能量、物质、物种和其他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过程。
景观生态流有哪些类型? 景观生态流基本动力和媒介物各是什么?类型: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植物流基本动力:扩散、重力和运动媒介物:风、水、动物、重力和人。
二、什么是景观过程和景观功能?景观过程:本质是景观流的发生发展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
景观功能:景观内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所引起景观要素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表现的生态效应。
三、动物在景观内的运动方式有哪些?巢区活动、散布和迁徙四、城市景观的生产功能有什么?生物生产(生物初、次级生产)、非生物生产(正、负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五、景观的生态功能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景观的生态功能不同于生物生产功能,它主要表现为公益价值,如提供保存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物种和遗传资源,太阳能和二氧化碳的固定,区域气候调节,维持水及营养物质的循环,土壤的形成及保护,污染物的吸收及降解,创造物种赖以生存与繁育的条件,维护整个大气化学组分的平衡与稳定,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第六章一、如何理解景观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态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景观的抗干扰能力;二是生态系统受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景观的恢复能力。
二、什么是景观变化?景观变化的驱动力有哪些?景观变化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也称景观动态。
自然因子:地质地貌的形成;气候的影响;动植物的定居;土壤的发育;自然干扰人为因子:城市建设、水利建设三、什么是景观破碎化?景观破碎化是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更多的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好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四、景观破碎化的空间过程有哪些类型?穿孔、分割、破碎化、收缩、磨蚀五、人类对景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作用;2、人类对管理景观的改造作用;3、人类对人工景观的构建作用。
六、如何理解景观生态建设的定义、核心思想和内容。
景观生态建设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即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建设。
核心思想:指应用生态学规律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组织可更新自然资源的生产和生态系统管理,实行积极的生态平衡,创建适于人类生存的新环境。
这是景观生态建设思想的基础。
内容:景观空间结构的调整;控制人类生活方式与强度,恢复景观生态功能;按生态学规律进行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生产活动;依据师法自然原理,建设与自然系统和谐协调的新型人工景观。
第七章一、什么是景观分类? 什么是景观评价?景观生态分类就是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性,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
景观评价是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
二、景观评价的步骤有哪些方面?1、确定待评价景观的空间地理及时间跨度;2、收集资料,构建景观信息系统,划分景观类型;3、构建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景观属性;4、景观健康或景观适宜性或景观价值评价及等级划分;5、报表及景观评价图的编制。
第八章什么是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调发展。
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综合整体性原则、生态可持续性原则、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原则、社会广泛参与原则、景观改造谨慎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