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铝合金时效的因素

合集下载

铝合金时效处理工艺

铝合金时效处理工艺

铝合金时效处理工艺铝合金时效处理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工艺,通常用于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该工艺通过在合金材料中形成细小的析出相,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时效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步骤和影响因素。

一、基本原理铝合金时效处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金中的析出相来增强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在合金材料中,有些元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一定温度下,这些元素会逐渐析出形成固溶体内的细小颗粒。

这些细小颗粒能够阻碍晶粒的滑移和位错的移动,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

同时,析出相的形成还能够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二、工艺步骤铝合金时效处理的工艺步骤通常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两个阶段。

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铝合金加热至高温,使固溶体中的合金元素溶解于铝基体中。

这样可以消除合金中的晶间相,使晶粒尺寸增大,提高合金的塑性和加工性能。

固溶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会根据合金的成分和要求的性能而有所不同。

2.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指在固溶处理后,将合金材料冷却至室温,并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合金中的合金元素会逐渐析出形成细小的析出相。

这些析出相的形成不仅能够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还能够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时效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也会根据合金的成分和要求的性能而有所不同。

三、影响因素铝合金时效处理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合金成分、固溶处理温度、时效处理温度和时间等。

1. 合金成分不同的合金成分会影响合金中析出相的类型和数量,从而影响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一般来说,含有大量合金元素的合金,析出相的数量和尺寸会更多更大,因此强度和硬度会相应增加。

2. 固溶处理温度固溶处理温度的选择会影响合金中合金元素的溶解度和晶粒尺寸。

较高的固溶处理温度可以提高合金元素的溶解度,但也会导致晶粒尺寸增大,从而降低合金的强度。

3. 时效处理温度和时间时效处理温度和时间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析出相的形成和生长。

较高的时效处理温度和较长的时效处理时间可以促进析出相的形成和生长,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时效总结

时效总结

时效一、时效在一定的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过饱和固溶体发生分解(称为脱溶),引起铝合金强度和硬度大幅度提高,这种热处理过程称之为时效。

二、时效强化机理7×××系合金时效过程中的沉淀析出顺序为: SSSS(过饱和固溶体)→GP区→η′(MgZn2)→η(MgZn2)。

若Zn:Mg比较低,一些铝合金会出现T相(Al2Mg3Zn3),T相析出序列可表示为:SSSS→GP区→T′(半共格) →T,由于时效温度一般低于200℃通常很少在合金中发现T相。

6xxx系(Al-Mg-Si系)铝合金SSSS→GP区→β’相→β相(Mg2Si相)。

金属强化取决于位错与脱溶相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时效过程中分解产生的析出相能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合金强度。

析出相对位错的阻碍作用主要有切过机制和奥罗万绕过机制。

在沉淀析出的早期阶段,形成小尺寸的GP区和亚稳相η’相,位错滑移需-切割析出相,使基体得到明显强化。

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析出相的尺寸增大,合金强度增加。

在沉淀析出的后期,主要发生亚稳相η’向平衡相η的转变以及η相的粗化,此时位错线采取绕过方式移动,因为绕过析出相所需的临界切应力比切过所需的低。

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析出相明显长大,强化效果降低,强度下降。

合金的强度主要由晶内析出相GP区和η’相的体积分数、形貌尺寸和分布所决定。

沉淀相的体积分数越大,分布越均匀致密,合金的强度越高。

通常切割机制比绕过机制的强化效果好。

切割机制的强化效果随质点体积分数和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而绕过机制的强化效果则应随质点体积分数的减小和尺寸的增大而减小。

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强度变化的特征:开始阶段的脱溶相(GP区或某种过渡相)与基体共格、尺寸很小,因而位错可以切过。

此时的屈服切应力增量取决于切割脱溶相所需的应力。

继续脱溶时,脱溶相体积分数(ƒ)及尺寸(r)均增加,切割它们所需应力加大,使强化值增加,经一段时间后,ƒ会达到一定值,脱溶相将按奥斯特华德熟化过程规律增大尺寸,使合金进一步强化。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摘要:一、铝合金时效性概述1.时效性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2.欠时效和过时效的定义及区别二、铝合金欠时效的国标规定1.欠时效的定义2.欠时效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3.欠时效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三、铝合金过时效的国标规定1.过时效的定义2.过时效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3.过时效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四、铝合金时效性控制的重要性1.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2.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护费用3.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正文:铝合金时效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对其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铝合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时效性,防止欠时效和过时效现象的出现。

一、铝合金时效性概述时效性是指铝合金在固溶处理后,随着时间推移,其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的现象。

时效性对铝合金的硬度、强度、塑性、韧性等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如果时效性控制不当,可能导致铝合金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材料失效。

欠时效和过时效是时效性控制的两个极端情况。

欠时效是指铝合金在固溶处理后,未达到充分时效的状态,其组织和性能尚未达到最佳状态。

过时效则是指铝合金在固溶处理后,时效时间过长,导致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性能下降的现象。

二、铝合金欠时效的国标规定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铝合金时效性试验方法》(GB/T 16747-2017),铝合金欠时效的定义是指:在规定的时效时间内,铝合金的硬度未达到规定值。

欠时效会导致铝合金的强度、硬度、塑性等性能未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铝合金欠时效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主要包括:硬度检测、拉伸试验、金相检测等。

根据不同的铝合金类型和产品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来判断其时效性是否达到要求。

三、铝合金过时效的国标规定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铝合金时效性试验方法》(GB/T 16747-2017),铝合金过时效的定义是指:在规定的时效时间内,铝合金的硬度过高或出现其他不良现象。

过时效会导致铝合金的强度、硬度等性能过高,从而影响产品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摘要:
1.铝合金概述
2.铝合金的时效处理
3.过时效和欠时效的影响
4.国标对铝合金时效的要求
5.结论
正文:
一、铝合金概述
铝合金是由铝和其他元素(如铜、镁、锌等)组成的合金,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

然而,铝合金在生产过程中,其组织结构和性能可以通过时效处理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铝合金的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是铝合金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其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善其性能。

时效处理可以分为人工时效和自然时效。

1.人工时效:通过将铝合金制品放入时效炉中,在一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以达到改善性能的目的。

人工时效可以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以满足不同性能要求。

2.自然时效:将铝合金制品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让铝合金在常温下缓慢发生时效过程。

自然时效过程较长,但可以节省能源和成本。

三、过时效和欠时效的影响
1.过时效:当铝合金经过过度的时效处理,其组织结构会发生过度细化,导致性能下降,如强度降低、塑性变差等。

2.欠时效:当铝合金时效处理不足,其组织结构未达到最佳状态,会导致性能不佳,如强度不高、耐腐蚀性差等。

四、国标对铝合金时效的要求
我国国家标准对铝合金的时效处理有严格的要求,包括时效温度、时效时间等参数。

生产厂家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时效处理,以确保铝合金制品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五、结论
铝合金的时效处理是提高其性能的重要手段,过时效和欠时效都会影响铝合金的性能。

压铸铝合金时效处理工艺

压铸铝合金时效处理工艺

压铸铝合金时效处理工艺一、引言压铸铝合金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合金,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

时效处理是压铸铝合金重要的热处理工艺之一,可以显著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压铸铝合金时效处理工艺的原理、工艺参数以及影响因素。

二、时效处理原理时效处理是指将铝合金经过固溶处理后,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合金中的溶质元素重新分布并形成稳定的强化相。

在时效处理过程中,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会显著增加,而塑性和韧性会有所降低。

这是因为时效处理过程中,溶质元素通过扩散和析出作用,形成了细小的弥散相,从而阻碍了位错的移动,增加了合金的强度。

三、时效处理工艺参数压铸铝合金的时效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和冷却方式等。

时效温度是指合金在时效过程中所处的温度,通常在合金的时效曲线上选择。

时效时间是指合金在时效温度下保持的时间,通常根据合金的性能要求和厚度确定。

冷却方式是指将合金从时效温度迅速冷却到室温的方式,可以采用水淬、油淬或自然冷却等方式。

四、时效处理影响因素时效处理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合金成分、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和冷却方式等。

合金成分是影响时效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合金成分会影响合金中强化相的形成和分布。

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是决定合金强化相形成的重要参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时间都会导致时效效果不理想。

冷却方式对合金的时效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快速冷却可以产生更细小的弥散相,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

五、时效处理工艺优化为了优化压铸铝合金的时效处理工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合理选择合金成分,确保合金中的溶质元素含量适当,以利于形成稳定的强化相。

其次,合理选择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根据合金的性能要求和厚度进行合理的匹配。

此外,可以采用复合时效工艺,即先进行一次较高温度的时效处理,再进行一次较低温度的时效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合金的性能。

六、时效处理质量控制时效处理质量的控制是确保合金性能稳定的关键。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摘要:
1.铝合金的时效处理
2.过时效和欠时效的影响
3.国标准的时效处理要求
4.结论
正文:
铝合金的时效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它能够通过改变铝合金的组织结构,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时效处理主要是通过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来实现的。

在加热过程中,铝合金会发生晶粒长大和组织均匀化,而在冷却过程中,则会发生相变和组织细化。

这两个过程的综合作用使得铝合金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然而,铝合金的时效处理也需要注意时间问题。

过时效和欠时效都会对铝合金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过时效会导致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过高,使其失去一定的韧性和塑性,容易出现脆性断裂。

而欠时效则会导致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不足,容易发生变形和损伤。

我国的标准对于铝合金的时效处理有严格的要求。

在国家标准中,对于铝合金的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和冷却速度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铝合金的时效处理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从而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铝合金的时效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热处理工艺,能够显著提高铝合金的性能。

然而,过时效和欠时效都会对铝合金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时效处理中严格控制时间。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在我们国家的工业生产中,铝合金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铝合金的时效处理是保证其性能的关键环节。

时效处理包括欠时效和过时效两种,那么这两种时效处理有哪些区别,如何满足国标要求,又会对铝合金产生哪些影响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铝合金时效的基本概念。

时效处理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对铝合金进行一定时间的保温,以使其组织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改善铝合金的性能。

其中,欠时效和过时效是两种常见的时效处理方式。

欠时效指的是铝合金在低于最佳时效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这样会导致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不能充分提高,表现为强度较低。

而过时效则是铝合金在高于最佳时效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可能导致铝合金的强度下降,塑性降低。

那么,铝合金过时效的国标要求是什么呢?根据我国相关标准,铝合金过时效的处理温度和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针对Al-Mg-Si系铝合金,国标要求其过时效处理温度应在180℃左右,保温时间根据具体规格和要求来确定。

铝合金欠时效会影响其性能,如何应对呢?首先,要掌握合适的时效温度和时间,确保铝合金在最佳条件下进行时效处理。

其次,可以采用双重时效处理,即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一次时效,然后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第二次时效,以提高铝合金的性能。

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提高铝合金时效质量的实用建议:
1.严格遵循国标要求,确保铝合金过时效处理的质量。

2.针对不同铝合金型号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时效处理参数。

3.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时效处理的稳定性。

4.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时效处理后的铝合金进行性能检测,确保其质量达到要求。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铝合金欠时效,过时效国标
摘要:
一、铝合金时效概述
1.时效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2.时效的种类及特点
二、铝合金欠时效和过时效的国标
1.欠时效国标
a.标准定义
b.影响因素
c.处理方法
2.过时效国标
a.标准定义
b.影响因素
c.处理方法
三、铝合金时效的相关建议
1.合理选择时效处理温度
2.控制时效处理时间
3.注意材料相变情况
正文:
铝合金时效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铝合金进行处理,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时效对铝合金的硬度、强度、韧性、塑性等性能
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控制时效处理条件是保证铝合金性能的关键。

根据国标,铝合金时效分为欠时效和过时效。

欠时效是指时效处理温度不足或时间过短,导致铝合金组织中还存在较多的未转变的α固溶体。

过时效则是指时效处理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使得铝合金组织中出现过多的β相。

这两种时效处理都会导致铝合金性能的下降,因此都需要避免。

针对铝合金欠时效和过时效,国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处理建议。

首先,要合理选择时效处理温度,以保证时效处理效果。

其次,要控制时效处理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的处理时间导致性能下降。

最后,还需要注意材料的相变情况,及时调整时效处理条件,以保证铝合金的性能稳定。

铝合金固溶时效间隔

铝合金固溶时效间隔

铝合金固溶时效是指将铝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以达
到固溶处理的目的。

固溶时效间隔是指在固溶处理后,将铝合金进行时效处理之前的
时间间隔。

固溶时效间隔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材料类型:不同种类的铝合金具有不同的固溶时效要求。

一些铝合金需要较短的时
效间隔,以充分利用固溶处理后的溶质状态;而另一些铝合金则需要较长的时效间隔,以使合金元素达到均匀沉淀的状态。

2. 固溶处理温度和时间:固溶处理温度和时间的选择也会影响固溶时效间隔。

通常情
况下,高温、长时间的固溶处理会使溶质更充分地溶解在基体中,这时可以选择较短
的时效间隔。

相反,对于低温、短时间的固溶处理,为了使固溶元素能够充分扩散并
形成沉淀相,可能需要选择较长的时效间隔。

3. 应用需求:固溶时效间隔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尽快进行时效处理以快速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

而在其他情况下,由于工艺或生
产安排等原因,可能需要延迟时效处理。

总体而言,选择固溶时效间隔应综合考虑材料类型、固溶处理温度和时间,以及应用
需求等因素。

对于具体的铝合金材料,建议参考相关的材料规范和工艺指南,以获得
最佳的固溶时效间隔参数。

铝合金热处理-时效

铝合金热处理-时效

众所周知,固溶热处理过的材料,以时间和温度为主要因素,从过饱和固溶状态产生析出,在此过程中材料的强度增加。

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现象,它是继固溶热处理的重要的过程。

一般在室温下引起的时效叫做自然时效,在高温下引起的时效叫做人工时效。

前者也称为低温时效,后者也称为高温时效。

在室温时效时,时效速度缓慢不能达到最终值,而在高温时效时,时效速度达到最大值后引起软化。

这种现象称为过时效。

图5 2014,6061合金板材的人工时效条件与强度的关系图5是2014,6061合金板材的高温时效曲线,根据时间和温度的因素来了解淬火时的强度变化。

表4是实用合金的析出处理条件的一个例子。

用日本工业标准标号表示,T4状态为低温时效,T6为高温时效。

某些合金在热加工时就呈固溶状态,不用淬火处理,而只用析出处理也能获得强度。

6063挤压的材料的T5处理是其代表性的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时效处理时的生产技术上的问题,不比固溶处理时少。

因此更详细些就涉及到时效处理的机理。

如上所述,固溶热处理→室温过饱和固溶→时效→硬化发生性质上的变化,这是由于在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过程中合金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关于形成什么样的析出相,过去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现在,对研究最多的了解详细的铝-4%铜合金的强化机理为例加以说明。

图6示出在两种时效条件下铝-4%铜合金析出硬化的区域、中间相的范围与硬度的关系,由此形成过饱和固溶体→G.P(1)→G.P(2)→→→CuAl2的序列。

图6 铝-4%铜合金在2种时效条件下时效硬化时组织对硬度的影响由于在室温那样比较低的温度下形成G.P区,因而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以上加热时变为不稳定和再固溶。

由于这样原因,在时效硬化时强化的机械性能可以返回到固溶处理后(沾火当时)的软质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回归。

例如,铝-4%铜合金进行常温时效,产生G.P区,如果再把它在200℃下加热1分钟左右,就恢复到淬火后的状态。

时效硬化的机理从位错理论来说,由于存在上述那样的析出质点,可根据位错运动妨害的程度情况来说明。

铝管时效要求

铝管时效要求

铝管时效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铝管时效是指将铝合金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的热处理工艺。

在工程制造中,铝管时效经常被用来改善铝合金材料的性能,提高其耐热性、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对于铝管时效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铝管时效的要求。

铝管时效的温度要求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铝合金的时效温度为150℃-200℃左右。

时效温度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铝合金种类和所需的性能指标。

过低的时效温度会导致材料硬度提升不足,而过高的时效温度则可能造成晶粒长大,影响材料的综合性能。

在铝管时效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时效温度,确保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时效时间也是铝管时效的关键参数之一。

时效时间是指材料保持在时效温度下的时间,一般为1-10小时不等。

适当的时效时间可以有效提高铝合金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是时效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材料变质或产生裂纹。

在进行铝管时效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和要求来确定适当的时效时间。

在铝管时效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冷却方式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采用水淬或空气冷却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铝合金材料的晶粒大小和组织结构,从而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在选择冷却方式时要根据具体的合金种类和加工要求来确定,以确保铝管时效效果符合预期。

铝管时效后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和性能测试。

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硬度测试、拉伸试验等方法可以对铝合金材料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还需要对铝管时效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以不断优化铝管时效的工艺流程。

铝管时效要求严格,需要在温度、时间、冷却方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到精准把握,确保铝合金材料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铝管时效的效果和质量符合要求,为工程制造提供更优质的铝合金材料。

第二篇示例:铝管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铝管经过时效处理后,可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从而增加其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6061铝合金时效温度和时间

6061铝合金时效温度和时间

6061铝合金时效温度和时间简介6061铝合金是一种常用的铝合金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时效处理是提高6061铝合金强度和硬度的重要工艺之一。

本文将介绍6061铝合金的时效处理以及影响时效效果的温度和时间因素。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通过控制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来改善其力学性能。

对于6061铝合金来说,时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温度对时效效果的影响温度是影响6061铝合金时效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温度会加快溶质原子在晶界或析出相中的扩散速率,从而促进析出相形核生成、长大和沉淀。

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析出相过快,在晶界上形成大量细小析出物,使材料变脆。

根据实验研究,6061铝合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其强度和硬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一般来说,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6061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会增加。

然而,在过高的温度下,这种趋势会逆转。

因此,选择适当的时效温度对于获得理想的时效效果非常重要。

时间对时效效果的影响时间是另一个影响6061铝合金时效效果的关键因素。

较长的时效时间可以促进溶质原子在晶界或析出相中的扩散和沉淀,从而使析出相尺寸增大、数量增多,进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然而,并非每个析出相都能无限地生长和沉淀。

过长的时效时间可能导致析出物过大、过多,从而对材料的塑性和韧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选择时效时间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所需强度和塑性之间的平衡。

最佳组合根据实际应用经验和研究成果,确定6061铝合金最佳时效处理条件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问题。

一般来说,较高的时效温度可以提高6061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而较长的时效时间可以进一步增强这种效果。

然而,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时效时间会导致材料脆性增加,从而对其塑性和韧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在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之间进行平衡考虑。

通常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时效温度和时间可以获得满足需求的6061铝合金材料。

6061铝合金时效曲线

6061铝合金时效曲线

6061铝合金时效曲线6061铝合金时效曲线是描述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变化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时效曲线,可以了解铝合金在不同时效条件下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6061铝合金时效曲线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6061铝合金时效曲线的基本特点1. 时效过程6061铝合金的时效过程主要包括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

自然时效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的时效,而人工时效是在高于室温的条件下进行的时效。

时效过程中,铝及合金中的第二相(如Mg2Si相)会逐渐析出并粗化,从而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2. 时效曲线时效曲线是描述6061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和微观结构(如晶粒尺寸、第二相析出等)变化的曲线。

时效曲线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上升阶段,第二阶段为缓慢上升阶段,第三阶段为水平阶段。

在第一阶段,强度和硬度迅速提高;在第二阶段,强度和硬度缓慢提高;在第三阶段,强度和硬度基本保持不变。

二、影响6061铝合金时效曲线的主要因素1. 合金成分合金成分对时效曲线有重要影响。

不同合金元素(如镁、硅、锰等)的含量和比例会影响铝合金的强度、硬度和塑性等性能。

例如,硅的含量越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越高,但塑性降低。

2.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对时效曲线也有显著影响。

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和热处理工艺会改变铝合金的晶体结构和性能。

例如,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3. 时效条件时效条件(如时效温度和时间)对时效曲线具有重要影响。

时效温度越高,强度和硬度越高,但塑性和韧性降低。

时效时间越长,强度和硬度进一步提高,但塑性和韧性下降更为明显。

三、总结6061铝合金时效曲线是描述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性能和微观结构变化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时效曲线,可以了解铝合金在不同时效条件下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影响6061铝合金时效曲线的因素包括合金成分、加工工艺和时效条件等。

影响铝合金性能的11种元素

影响铝合金性能的11种元素

影响铝合金性能的11种元素影响铝合金性能的八大元素有:钒、钙、铅、锡、铋、锑、铍及钠等金属元素,根据成品用途不一样,在加工过程中所加入的元素由于熔点高低不一,结构不同,与铝形成的化合物也不同,因而对于铝合金性能的影响也不一样。

1、铜元素的影响铜是重要的合金元素,有一定的固溶强化效果,此外时效析出的CuAl2有着显著的时效强化效果。

铝板中铜含量通常在2.5%-5%,铜含量在4%-6.8%时强化效果最好,所以大部门硬铝合金的含铜量处于这范围。

2、硅元素的影响Al-Mg2Si合金系合金平衡相图Mg2Si在铝中的最大溶解度为1.85%,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速小,变形铝合金中,硅单独加入铝板中只限于焊接材料,硅加入铝中亦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3、镁元素的影响镁对铝的强化是显著的,每增加1%镁,抗拉强度大约升高瞻远34MPa。

假如加入1%以下的锰,可能增补强化作用。

因此加锰后可降低镁含量,同时可降低热裂倾向,另外锰还可以使Mg5Al8化合物平均沉淀,改善抗蚀性和焊接机能。

4、锰元素的影响锰在固溶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为1.82%。

合金强度随溶解度增加不断增加,锰含量为0.8%时,延伸率达最大值。

Al-Mn合金长短时效硬化合金,即不可热处理强化。

5、锌元素的影响Al-Zn合金系平衡相图275锌在铝中的溶解度为31.6%,而在125时其溶解度则下降到5.6%。

锌单独加入铝中,在变形前提下对铝合金强度的进步十分有限,同时存在应力侵蚀开裂、倾向,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6、铁和硅的影响铁在Al-Cu-Mg-Ni-Fe系锻铝合金中,硅在Al-Mg-Si系锻铝中和在Al-Si 系焊条及铝硅锻造合金中,均作为合金元素加的,在其它铝合金中,硅和铁是常见的杂质元素,对合金机能有显著的影响。

它们主要以FeCl3和游离硅存在。

在硅大于铁时,形成β-FeSiAl3(或Fe2Si2Al9)相,而铁大于硅时,形成α-Fe2SiAl8(或Fe3Si2Al12)。

铝合金时效

铝合金时效

铝棒均质炉在铸造铝棒的过程中,铝棒内部化学成分和组织有不均匀的现象,同时内部一般都存在着残余应力,为消除铸锭的残余应力,消除铸锭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进而改善铸锭的压力加工工艺性以及制品的某些最终性能,这就一定要对铸锭进行均匀处理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绝大多数进行时效强化的合金,原始组织都是由一种固溶体和某些金属化合物所组成。

固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在时效处理前进行淬火,就是为了在加热时使尽量多的溶质溶入固溶体,随后在快速冷却中溶解度虽然下降,但过剩的溶质来不及从固溶体中分析出来,而形成过饱和固溶体。

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淬火常称为固溶热处理。

) 时效处理可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两种自然时效是将铸件置于露天场地半年以上,便其缓缓地发生形,从而使残余应力消除或减少,人工时效是将铸件加热到550~650℃进行去应力退火,它比自然时效节省时间,残余应力去除较为彻底. 根据合金本性和用途确定采用何种时效方法。

高温下工作的铝合金适宜用人工时效,室温下工作的铝合金有些采用自然时效,有些必须人工时效。

从合金强化相上来分析,含有S相和CuAl2等相的合金,一般采用自然时效,而需要在高温下使用或为了提高合金的屈服强度时,就需要采用人工时效来强化。

比如LY11和LY12,40度以下自然时效可以得到高的强度和耐蚀性,对于150度以上工作的LY12和125-250度工作的LY6铆钉用合金则需要人时效。

含有主要强化相为MgSi,MgZn2的T相的合金,只有采用人工时效强化,才能达到它的最高强度。

对于一般铝合金,自然时效时,屈服强度稍低而耐蚀性较好,采用人时效时,合金屈服强度较高而伸长率和耐蚀性都降低。

对于铝-锌-镁-铜系合金入LC4则相反,当采用人工时效时,合金耐蚀性比自然时效好。

铝中合金元素和杂质对性能的影响1 合金元素影响铜元素铝铜合金富铝部分平衡相图如图所示。

铝合金时效工艺

铝合金时效工艺

一、时效方法铝合金和钢铁不同,淬火以后的变形铝合金不能立即强化。

它得到的是一种过饱和固溶体组织。

这种过饱和固溶体不稳定,它有自发分解的趋势。

在一定的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过饱和固溶体发生分解(称为脱溶),引起铝合金强度和硬度大幅度提高,这种热处理过程称之为时效。

在室温下自然停放一定的时间,铝合金强度及硬度提高的方法称为自然时效。

入为的将铝合金制品在高于室温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以提高铝合金强度及硬度的方法称入工时效。

对于Al-Mg-Si系的6063合金而言,自然时效进行得非常缓慢,在室温下停留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也达不到最佳的强化效果,比入工时效的强化效果要差30%~50%,所以一般都采用入工时效。

含有主要强化相Mg2Si、MgZn和Al2Mg3Zn3的合金、都只有进行入工时效才能获得最高的强度。

含有主要强化相CuAl2和S(A12CuMg) 等相的合金,采用自然时效和入工时效两种方法都可以。

如2A11和2A12合金采用自然时效和入工时效都可以获得最佳强化效果。

究竟采用哪种时效方法,这需要根据合金的本性和用途来决定。

一般在高温下工作的变形铝合金多采用入工时效,而在室温下工作的变形铝合金宜采用自然时效。

二、时效强化机理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有很多种说法。

如弥散硬化理论、滑移干扰理论、溶质原子富集成强化或硬化区理论等。

目前普遍认为时效强化或硬化是原子富集形成强化区的结果。

经科学实验证实,用X射线方法对铝合金过饱和固溶体分解动力学研究和通过电子显微镜对薄膜透射观察,看到中间过渡析出阶段(硬化区)的数量、大小、形状和分布特点,描绘了硬化区的形象,揭示了铝合金时效硬化现象的实质。

但时效硬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与合金的成分、时效工艺、生产过程中的加工状态都有关系,目前对时效的认识还不十分彻底。

下面仅介绍硬化区理论。

铝合金在淬火加热、快速冷却时,形成过饱和固液体。

过饱和固溶体有从不稳定状态向稳定平衡状态转变的趋势。

[资料]铝合金热处理-时效

[资料]铝合金热处理-时效

众所周知,固溶热处理过的材料,以时间和温度为主要因素,从过饱和固溶状态产生析出,在此过程中材料的强度增加。

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现象,它是继固溶热处理的重要的过程。

一般在室温下引起的时效叫做自然时效,在高温下引起的时效叫做人工时效。

前者也称为低温时效,后者也称为高温时效。

在室温时效时,时效速度缓慢不能达到最终值,而在高温时效时,时效速度达到最大值后引起软化。

这种现象称为过时效。

图5 2014,6061合金板材的人工时效条件与强度的关系图5是2014,6061合金板材的高温时效曲线,根据时间和温度的因素来了解淬火时的强度变化。

表4是实用合金的析出处理条件的一个例子。

用日本工业标准标号表示,T4状态为低温时效,T6为高温时效。

某些合金在热加工时就呈固溶状态,不用淬火处理,而只用析出处理也能获得强度。

6063挤压的材料的T5处理是其代表性的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时效处理时的生产技术上的问题,不比固溶处理时少。

因此更详细些就涉及到时效处理的机理。

如上所述,固溶热处理→室温过饱和固溶→时效→硬化发生性质上的变化,这是由于在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过程中合金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关于形成什么样的析出相,过去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现在,对研究最多的了解详细的铝-4%铜合金的强化机理为例加以说明。

图6示出在两种时效条件下铝-4%铜合金析出硬化的区域、中间相的范围与硬度的关系,由此形成过饱和固溶体→G.P(1)→G.P(2)→→→CuAl2的序列。

图6 铝-4%铜合金在2种时效条件下时效硬化时组织对硬度的影响由于在室温那样比较低的温度下形成G.P区,因而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以上加热时变为不稳定和再固溶。

由于这样原因,在时效硬化时强化的机械性能可以返回到固溶处理后(沾火当时)的软质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回归。

例如,铝-4%铜合金进行常温时效,产生G.P区,如果再把它在200℃下加热1分钟左右,就恢复到淬火后的状态。

时效硬化的机理从位错理论来说,由于存在上述那样的析出质点,可根据位错运动妨害的程度情况来说明。

6063铝合金自然时效最高硬度

6063铝合金自然时效最高硬度

6063铝合金自然时效最高硬度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各种金属材料也在不断地得到改进和提升。

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金属材料,铝合金因其优良的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6063铝合金以其优异的耐蚀性、可加工性和焊接性,成为了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中的主要材料之一。

而在6063铝合金的加工过程中,自然时效对其硬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6063铝合金自然时效最高硬度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1. 6063铝合金的基本特性6063铝合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铝合金材料,其化学成分主要由铝、硅和镁组成。

这种合金材料因其良好的强度和耐蚀性,在建筑行业的门窗制造、装饰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063铝合金还具有优异的可加工性和焊接性,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2. 6063铝合金的自然时效自然时效是指材料在常温下经历一段时间后,由于固溶处理后未经人为强化处理而获得的一种强化现象。

对于6063铝合金而言,经过固溶处理后,如果不进行人为的强化处理,其硬度将在一定时间内自然提高,这就是自然时效。

3. 自然时效对6063铝合金硬度的影响6063铝合金经过固溶处理后,如果不进行人为的强化处理,将会发生自然时效。

在自然时效的过程中,合金中的硅、镁等元素将逐渐析出并形成弥散分布的沉淀物,从而使合金的硬度逐渐增加。

通过合理控制自然时效的时间,可以使6063铝合金获得最高的硬度。

4. 如何实现6063铝合金自然时效最高硬度要实现6063铝合金的自然时效最高硬度,首先需要在固溶处理后进行合适的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的时间和温度是影响合金硬度的关键因素,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使用要求进行调控。

在自然时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控制合金的储存环境和条件,以促进析出相的形成和分布,从而达到最高的硬度。

5. 结语6063铝合金自然时效最高硬度是一个涉及材料科学、加工工艺和应用要求等多方面知识的复杂问题。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这一主题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铝合金时效1

铝合金时效1

对于A l--C u合金, 在形成中间相的时效阶段强度和硬度最高。

中间相θˊ以G P区为核心,同时也在二次晶体缺陷上成核。

中间相θˊ的成核是个复杂问题。

但是,总是与GP 区的成长或溶解有关,这就引出一个G P区生成临界温度的概念。

高于这个温度,不能生成G P 区, 只能形成中间相θˊ,而在这个温度之下,进行时效可以形成G P 区和中间相θˊ,二者竞争。

在A l--C u --Mg合金中,GP B区和Sˊ(CuMgAl2 )相主要在位错环上成核。

通过改变淬火和时效制度的办法,可改变位错环的大小和密度, 因此也就改变了GP区和S相的密度, 大小和分布状态。

通过改变热处理制度可以控制合金的时效强化效果。

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理论是高桥恒夫等人提出的模型。

从固溶处理温度淬火到室温之后, 就形成空位浓度较高的针状原子链, 在250℃和300℃进行时效, 由原子链长成针状GP区, 提高机械性能, 显示正的效果, 即使在180℃进行时效, 由原子链也能长成针状GP区, 比淬火到180℃, 就在180℃进行时效的效果好。

Pashley等人从GP区形成动力学提出r.lns>K的理论(r--原子链半径, S--基体过饱和度)GP区数量与温度关系提出了最大GP区的数量的理论。

铃木等人从Mg2Si是离子键化合物出发, 认为原子链的内部Mg与Si原子间相互作用很强, 而G P区的结构不同于原子链, 扩散不很慢, 所以从原子链转变成GP区相当困难。

但是, 如果提高预时效温度, 使原子链的内部空位数增多, 例如在100℃预时效, 形成大量的空位浓度高的原子链, 容易实现内扩散, 在180℃进行二段时效长成针状GP区, 硬化效果最佳。

根据含有集团分布的非均匀固溶体自由能定义的不同,可以将形核理论分为经典形核理论和非均匀形核理论。

经典形核理论认为,假定在起伏作用下,有一小块新相从亚稳母相中生成,如果这一新相的产生导致体系自由能下降,那么,它就可以稳定存在并成为新相继续生长的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铝合金时效的因素
作者:工艺科:陈慧发布时间:2007.11.10, 00:00, 星期六
固溶淬火后铝合金的强度、硬度随时间延长而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为时效,铝合金时效硬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目前普遍认为时效硬化是溶质原子偏聚形成硬化区的结果,它不仅取决于合金元素的组成、时效工艺,还取决于合金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状态,特别是空位、位错的数量和分布等,一般来说,铝合金的时效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合金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种合金能否通过时效来强化,首先取决于组成合金的元素能否溶解于固溶体以及固溶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如硅、锰在铝中的固溶度比较小,且随温度变化不大,而镁、锌虽然在铝基固溶体中有较大的固溶度,但它们与铝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与基体差异不大,强化效果甚微。

因此,二元铝-硅、铝-锰、铝-镁、铝-锌通常都不采用时效强化处理;而有些二元合金,如铝-铜合金,及三元合金或多元合金,如铝-镁-硅、铝-铜-镁-硅合金等,它们在热处理过程中有溶解度变化和固态相变,则可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

2)合金的固溶处理工艺影响
为获得良好的时效强化效果,在不发生过热、过烧及晶粒长大的条件下,淬火加热温度应高些,保温时间也要长些,这有利于获得最大过饱和度的均匀固溶体;另外在淬火冷却过程中不能析出第二相,否则在随后时效处理时,已析出相将起晶核作用,造成局部不均匀析出而降低时效强化效果。

3)时效温度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时效时,析出相的临界晶核大小、数量、成分以及聚集长大的速度不同,若温度过低,由于扩散困难,GP区不易形成,时效后强度、硬度低,当时效温度过高时,扩散易进行,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相的临界晶核尺寸大,时效后强度、硬度偏低,即产生过时效。

因此,各种合金都有最适宜的时效温度。

4)铝合金的回归现象
经淬火自然时效后的铝合金(如铝-铜)重新加热到200~250℃,然后快冷到室温,则合金强度下降,重新变软,性能恢复到刚淬火状态;如在室温下放置,则与新淬火合金一样,仍能进行正常的自然时效,这种现象称为回归现象。

在理论上回归处理不受处理次数的限制,但实际上,回归处理时很难使析出相完全重溶,造成以后时效过程中析出相呈局部析出,使时效强化效果逐次减弱。

同时在反复加热过程中,固溶体晶粒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对性能不利。

因此回归处理仅用于修理飞机用的铆钉合金,即可利用这一现象,随时进行铆接,而对其它铝合金很少有使用价值。

时效是提高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只有摸清了时效强化的规律及其对于不同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我们才能利用这一工艺来提高铝合金的综合性能,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