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福建省气候公报
云和县2005年气候影响评价

气象年鉴资料【年气候特点】2010年气候较为异常,连续降水、冷空气、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频发。
2010年平均气温略偏高,雨量明显偏多,雨日与常年持平,日照偏少。
全年降水量明显偏多,强对流天气频发,主汛期降水明显,大雾天气出现偏多,热带气旋影响不明显。
【年气候要素实况】气温:年平均气温18.2℃,比常年偏高0.5℃。
4月、6月、7月、10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值偏低,其中4月平均气温15.8℃,比常年偏低1.9℃,是历年同期第二低值(历年同期最低值为15.0℃,出现在1996年),其它各月的平均气温都高于常年平均值,其中1月平均气温8.4℃,比常年偏高1.9℃,是历年同期第二高值(历年同期最高值为8.5℃,出现在1999年)。
全年8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为29.3℃,12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8.3℃。
年极端最高气温40.1℃,出现在8月14日,极端最低气温-3.9℃,出现在12月17日。
全年日最高气温≥35℃天数48天,≥37℃天数19天,日最低气温≤0℃天数11天。
降水:年降水量2234.3毫米,比常年偏多630.4毫米(+39%),比2009年多632.7毫米。
2月、3月、5月、7月降水量均比常年同期偏多50%以上,其中5月雨量360.9mm,比常年偏多最多,达到+74.6%;8月、11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分别比常年同期降水量偏少20.3%和36.1%。
全年6月份雨量最多,为385.8毫米;其次是5月份,雨量360.9毫米;11月份雨量最少,为35.8毫米。
年降水日数181天,接近常年平均值(常年均值184天)。
月雨日最多21天,出现在4月,最少8天,出现在12月。
年暴雨日数5天,日最大雨量115.1毫米,出现在6月19日。
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5天,出现在6月13日至6月27日,最长连续无雨日数20天,出现在10月27日至11月15日。
日照:年日照时数1500.4小时,比常年偏少139.1小时。
8月份日照最多,为258.0小时,2月份日照最少,为64.4小时。
中国旱涝气候公报

中国旱涝气候公报2005年第21期(总第150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2005年9月14日●浙江、江苏遭受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华北大部、东北西南部旱象露头;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旱情持续或发展●预估未来一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一、浙江、江苏遭受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受台风“卡努”的影响,浙江东部、上海、江苏和安徽东南部及山东半岛南部等地出现了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
9月10~13日,上述大部地区过程降水量一般有50~100毫米,其中浙江东部、上海、江苏东南部和东北部的部分地区有100~20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200毫米。
强降水使浙江、江苏的部分地区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并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华北大部、东北西南部旱象露头;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旱情持续或发展近一个月来(8月15日至9月14日),华北西部和北部、东北西南部总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降水稀少,土壤墒情明显下降,致使这些地区旱象露头。
9月8~14日,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大部、湖南大部、贵州、广西西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上述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其中宁夏中北部旱情严重。
据反映,宁夏中北部自2004年9月以来持续干旱造成旱作区绝大部分农作物绝产,水库、窑窖蓄水严重不足,草原草场干枯,72万人、20.3万头大家畜、88万只羊饮水相当困难,其中严重缺水人口达41.5万人。
内蒙古的持续干旱已导致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鼠害和病虫害,据统计,内蒙古共有9个旗(县、市)发生蝗虫灾害,受灾面积64.7万公顷,平均虫口密度20~30只/平方米,最高131只/平方米。
9月8~14日,黑龙江中北部、甘肃中部部分地区有20~50毫米的降水,旱情有所缓和。
三、预估未来一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黄淮、东北地区南部、海南等地有大到暴雨,要注意防范局部暴雨洪涝灾害;华北北部、东北西部以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贵州大部、广西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20毫米,且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将出现持续晴热天气,上述地区的旱情将持续或发展;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陕西大部有20~50毫米的降水,旱情有所缓和。
自然灾害预测回顾

1、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我国,强度大、影响范围广, 灾害损失严重
• 对应预测:在2004年8月,我们就作出了中 国沿海区域台风灾害预警:拉马德雷冷位 相使厄尔尼诺强度减弱台风频度增加,近 20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量将不断增加,全 球气候已进入一个变冷周期,登陆中国的 台风频度增加对沿海经济会造成巨大的损 害,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v4、大风冰雹、龙卷及雷击等局地强对流灾害严重
• 2005年,风雹灾害频发,点多面广。据初步统计,全 国有1500多个县(市、区)次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雷雨 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灾害,共造成609人 死亡(其中雷击死亡368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66.7 亿元。总体而言,灾情较常年同期偏重,但比去年轻。 4月8日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云南东北部出现 大范围强对流天气,最大风力达8~9级。受灾人口 549.6万人,因灾死亡24人,倒塌房屋2.2万间,农作 物受灾面积21.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4月 19~25日江苏、安徽、福建、重庆、贵州、云南、湖 北、广东及山东9个省(市)相继遭受冰雹、龙卷风、 和暴雨袭击,受灾人口224.8万人,死亡36人,农作 物受灾面积5.7万公顷,倒塌房屋1.1万间,直接经济 损失19.3亿元。7月30日,安徽灵璧县韦集镇出现大 风、龙卷风,造成15人死亡、46人受伤。
2005年自然灾害预测回顾
2005年的低温灾害、台风灾害、旱灾、 涝灾预测都得到验证,2000年进入拉马 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也进入频繁 暴发时期。
2005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
• 1、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我国,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灾害 损失严重
2005年,有8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登陆个数较常年同期 (7个)略为偏多。全年登陆的8个热带气旋中,有6个近中心 最大风速≥45米/秒,属于“强台风”之列,这是近50多年来绝 无仅有的。由于台风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给浙江、福建、海
(完整word版)2005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5年福建省气候公报(2005年1月~12月)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省气象台2006年1月目录综述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1、降水2、气温3、日照第二章、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1、积冰积雪2、寒潮冻害3、强对流天气4、低温阴雨5、暴雨洪涝6、高温7、干旱8、热带气旋9、秋寒第三章、气候趋势展望1、降水2、气温3、台风4、主要气象灾害附表 2005年福建省气温、降水、日照评价表为使公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福建省的气候及其变化,现将2005年福建省各季和全年的气候及其气候趋势展望,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公告如下:综述2005年福建全省气温偏高,降水量正常,日照正常略少.冬季部分县(市)出现寒潮冻害雪灾;春季强对流天气活跃,局部县(市)遭受冰雹、雷雨大风和飑线的袭击;夏季6月17日~23日闽北出现持续性暴雨过程,部分县(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闽江流域出现了三十五年一遇的大洪水;秋季气温异常偏高,创下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最高值, 9月经历一次持续性高温过程。
全年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我省,其中第5号台风“海棠"7月19日在连江县黄岐镇登陆,第13号台风“泰利"9月1日在莆田市平海镇登陆;第19号台风“龙王"10月2日在厦门市登陆,台风给我省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寒潮、雪灾、冰雹、雷雨大风、飑线、高温和干旱等,给我省造成的损失较常年偏重,综合分析,2005年我省气候属偏差年景。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1、降水2005年(2005年1月~12月)我省降水量在1351~2645毫米之间,降水量分布北部较多,其中寿宁、宁德、福鼎、三明、宁化、明溪、建瓯、泰宁、古田、武夷山10县(市)在2000毫米以上,寿宁、宁德最多,分别达2645毫米和2357毫米,中南部较少,其中厦门、平潭、漳州、闽清、连城、东山6县(市)在1600毫米以下,厦门、平潭最少,分别为1351毫米和1383毫米(图1)。
(完整word版)2010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10年福建省气候公报(2010年)为使公众和社会及时了解福建省的气候及其变化,现将2010年福建省各季和全年的基本气候概况、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2011年气候趋势展望公告如下:综述2010年我省全年平均气温、降水皆属正常,四季分布如下:冬季全省气温大部偏高,降水大部偏多,其中有两次较严重的寒潮过程。
春季气温大部正常,降水正常~显著偏多,3月上旬南平、三明两市出现近年来最为严重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夏季气温正常~显著偏高,降水正常~显著偏多,6月中旬闽江上游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8月上旬局地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0℃,位居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前列.秋季气温正常~偏高,降水北部正常~显著偏少,南部正常~异常偏多,冷空气影响偏迟。
全年突出的气候灾害特点是:雨季持续性强降水和夏季热带气旋影响明显偏晚、偏多,且时空集中。
今年雨季开始时间偏早,结束略迟,北部强南部弱,总降水量偏多~异常偏多,其中6月13~27日,我省出现长时间、高强度、大面积的持续性暴雨过程,闽江上游发生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4.6亿元。
今年共有5个热带气旋登陆我省,无影响热带气旋,与登陆我省最多的1990年持平,但初次登陆时间明显偏晚,呈现出登陆时间和登陆地点异常集中的特点,8月31日~9月20日连续4个热带气旋登陆惠安~漳浦沿海地区;10月下旬登陆的“鲇鱼”超强台风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省最晚的台风,打破福建10月中旬后无登陆热带气旋的历史,也是登陆我省强度最强的秋季热带气旋。
;间气旋handa fngsu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省因气象灾害导致757。
4万人受灾,死亡91人(其中雷灾死亡18人),失踪56人,直接经济损失228亿元。
综合分析,2010年气候年景偏差,气象灾害影响上半年较重,下半年较轻,闽北山区和闽南沿海局部较重,其余地区较轻.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1。
1气温2010年全年(1~12月)平均气温15。
福建台风灾害链分析_以2005年_龙王_台风为例_陈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o ur nal of Beijing N or mal U niver sity ( N atural Science)
203
福建台风灾害链分析*
以 2005 年 龙王 台风为例
陈 香1, 2 ) 陈 静1 , 3 ) 王静爱1 , 3 )
. 灾害链是指因一种
[ 9]
灾害发生而引起的一系列灾害发生的现象, 可以进一 步分为串发性灾害链和并发性灾害链 . 史培军
[ 10]
对
台风灾害链进行宏观构建, 指出台风灾害链是造成台 风移经地区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 台风灾害链分布具 有地域差异性, 基于台风链性发展特性的特定地域研 究具有重要价值 , 可以为区域治理提供可靠的、 系统的
( 1) 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重点实验室 , 100875, 北京 ; 2)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 351100, 福建 , 莆田 ;
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 100875, 北京 )
摘要
基于灾害系统理 论 , 结合台风的风情、 雨情、 水情和潮情等特点 , 构建了福建台风 大 风、 台 风 暴雨 洪涝和台
站名 连江北茭 连江下屿 连江黄岐 平潭苏澳 平潭东澳 长乐 福清 瞬间风速 29 5 45 6 25 5 40 7 34 0 38 0 29 0 相当级别 / 级 11 14 10 13 12 13 11 风向 东北 东北 东北 东北 东北 东北 东北
潮叠加 , 潮水上溯 , 闽江下泄河水受其顶托 , 产生雍水 , 导致 2 日 10: 00 闽江口梅花站高潮位增水达 0 57 m, 连江琯头站 2 日 22: 00 高潮位超过警戒水位 0 10 m, 加上福州市北郊的八一水库开闸泄洪 , 引起数十年一 遇的内涝: 市区内涝范围约 13 69 km , 水位在 罗零 ( 以罗星塔零点为海拔原点) 6 44 m 以上的淹没区达 4 47 km 2 , 淹 没最 深 处达 3 00 m , 淹 没平 均 水深 在 1 00 m 以上 . 龙王 台风产生的强降水和大风、 风暴潮等致灾 因子与福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配合极易产生山洪、 滑坡、 泥石流等链性并发 , 放大台风致灾因子强度 . 本 文基于福建台风灾害链和 龙王 台风的风情、 雨情、 水 情和潮情等特征 , 构建了 2005 年 龙王 台风灾害链致 灾 成灾模式 ( 图 3) . 2 2 台风 大风灾害链 福建由于受到台湾山脉的阻
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6) (34) (42) (52) (57) (60) (64) (69) (72) (77) (84)
(31) (32) (33) (33) (39) (40) (41) (41) (51) (54) (55)
(56) (59) (66) (67) (67) (68) (76) (76) (83) (83) (93)
2005 年 11 月 13 日由中石油吉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引发了 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 部门、黑吉两省人民政府和驻军、武警部队共同配合,积极开展污染 防控工作,确保了松花江沿岸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2005 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9.9%的形势下,全国环境 质量基本稳定。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 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 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所改善,但东海、渤海污 染较重;城市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好转,但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 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局部地区酸雨强度或频率加大;城市声环境 质量总体较好;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Ⅳ类 11%
Ⅴ类 2%
劣Ⅴ类 11%
Ⅰ~Ⅱ类 56%
Ⅲ类 20%
2005 年长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分布
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为优,6 个国控监测断面均为Ⅱ类水质。与上 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长江国控省界断面水质良好,20 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 80 %、Ⅳ~Ⅴ类占 15%、劣Ⅴ类占 5%。与上年相比,省界断面水质无 明显变化。水质较差的省界断面为:皖-苏交界的滁河汊河断面(劣 Ⅴ类);豫-鄂交界的白河新甸铺断面(Ⅴ类);川-渝交界的涪江老池 断面(Ⅳ类);滇-川交界的金沙江铁路桥断面(Ⅳ类);其余 16 个国 控省界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
2005年台风“泰利”和2008年台风“凤凰”雨水情概述

2005年台风“泰利”和2008年台风“凤凰”雨水情概述2005年台风“泰利”和2008年台风“凤凰”雨水情概述2005年第13号超强台风“泰利”2005年第13号超强台风“泰利”~于8月27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8日14时加强成为台风~30日2时加强为超强台风。
9月1日6时在台湾花莲附近登陆~同日下午14:30左右在福建莆田平海镇再次登陆~中心风力13级~风速40m/s~登陆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17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
9月2日上午~在江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气压。
2005年13号超强台风“泰利”路径图一、雨情受第13号超强台风“泰利”影响~ 9月1,4日我省大别山- 1 -区及江淮之间中部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台风暴雨来势猛~强度大~引发淮河、淠河、滁河大水和山洪泥石流。
9月1日下午台风开始影响我省~全省普降小到中雨~大别山区部分地区中到大雨。
9月2日降雨强度加大~大别山部分地区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江淮之间大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金寨县张冲站480mm、三合站385.3mm、汤店站377.2mm、面冲站372.2mm、青菜冲站349.1mm、油店站343.9mm、双河站334.7mm、响洪甸站226.9mm~霍山县石家河站393.7mm、诸佛庵站374.2mm~庐江县汤池站384.5mm~望江县杨家河站342.7mm、望家岭站342.2mm~潜山县逆水站329.2mm~岳西县站308mm较大,淮北和江南大部分地区降小雨15 mm以内。
9月3日暴雨区东扩~全省除淮北北部和江南南部降小到中雨外~其余地区均降大到暴雨~其中大别山区、巢湖到滁州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日降雨量金寨县响洪甸站417.7mm、青菜冲站297.2mm、全军站248.7mm、梅山站232mm~六安市龙门冲站350.4mm、上店站266.6mm~含山县清溪站316mm、东山站261mm、长山站224mm、含山县站205mm~繁昌县三山站218.5mm较大。
2005水情年报

一、概述2005年,我市的降雨量要大于多年平均水平,全市面平均雨量为1644毫米,比多年平均1517毫米(1956~2000年)偏多127毫米(约8%),单就降雨量分析属平水年份。
从降雨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呈现山区高,城区、东北部平原沿海偏低的特点,特别是鄞奉平原、慈溪北部沿海偏低,而余姚四明山区、宁海西部山区以及象山港两侧丘陵地带偏多,最大年降雨量为宁海西部山区的马岙雨量站(236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慈溪北部沿海的庵东雨量站(1123毫米)。
2005年我市梅雨期的特点是:梅雨期偏短,梅雨量严重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梅雨期间的梅雨特征极不明显。
我市于6月10日入梅(常年为6月14日),6月23日出梅(常年为7月8日),历时13天(常年24天),全市梅雨期面平均雨量仅为42毫米左右,不足常年梅雨量的20%。
梅雨期的降水以过程性天气影响为主,少了常年连续阴雨绵绵的感觉。
2005年台汛期中,由于副热带高压较强,多次控制我市上空,使我市今年的高温天气仍比常年偏长,7月上旬有局部短时期干旱发生。
但是今年赤道辐合带较为活跃,造成影响我市的台风偏多,7~10月先后有5个台风影响我市,其中5号“海棠”、9号“麦莎”和15号“卡努”台风对我市的影响较大,特别是9号和15号台风所带来的狂风暴雨给我市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严重。
我市沿海潮位在台风影响期间,都出现80~150cm的较大增水,8月6日,9号台风“麦莎”的影响,又恰逢天文大潮,宁波、镇海出现今年最高潮位为4.56米、4.54米。
进入2005年以来,由于台汛期几次台风的影响,暴雨引发洪水,导致年内我市各类水库、河网水位下半年在中高水位运行,有几座水库短时间内超蓄,至9月中旬,26座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已达7.55亿立方米,占控制蓄水量的96.5%,比去年同期增蓄近亿立方米。
二、雨情2005年我市的年降水总量比2004年增加15%左右,比常年水平略偏多,全市各雨量站的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2400毫米之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为1644毫米左右,属平水年份。
中国旱涝气候公报

(内部资料)中国旱涝气候公报2005年第20期(总第149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2005年9月7日●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等省部分地区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或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大部、黑龙江北部、湖南西南部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江西北部旱情基本解除●预估未来一周,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旱情持续或发展一、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等省部分地区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或滑坡、泥石流等灾害8月24日~9月7日,江淮大部、江南中部及福建大部、云南南部、浙江南部等地普遍有100~200毫米的降水,局部地区达200~400毫米。
在此期间,上述大部地区出现了强降水天气。
9月1~6日,受台风“泰利”的影响,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如江西庐山(494.6毫米),福建柘荣( 342.3毫米),安徽岳西(365.5毫米)、霍山(254.8毫米),浙江文成(305.6毫米)日降水量均在250毫米以上。
强降水使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或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大部、黑龙江北部、湖南西南部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江西北部旱情基本解除8月24日~9月7日,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大部降水量不足10毫米,黑龙江北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降水量在10~25毫米,土壤墒情明显下降,上述地区的旱情持续或发展。
宁夏中北部自2004年9月以来降水持续偏少,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秋、冬、春、夏四季连旱,长时间的干旱对当地农牧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态建设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内蒙古部分地区因长期干旱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红蜘蛛等病虫害,玉米受害严重。
8月24日~9月7日,江西大部有100~200毫米的降水,江西北部前期存在的旱情基本解除三、预估未来一周,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旱情持续或发展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华南南部和东部及云南大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仍将有大雨、暴雨,局部可能发生洪涝及滑坡、泥石流灾害,要注意做好防汛减灾工作;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大部、湖南大部、贵州东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旱情将持续或发展;华北大部基本无雨,部分地区将旱象露头;黑龙江西北部有10~25毫米的降水,旱情将有所缓和。
1996-2005年福州市灰霾与天气形势关系的统计分析

形 势 的主要特 征 :
1 高 压 脊 : 州 受 冷 空 气 影 响 , 于 高 压 脊 ) 福 处 控制之下, 高压 脊前 部 的偏 北 或 东北 气 流不 断 引
导 北方冷 空 气侵 入 ,造 成 地面 偏 北 风 力较 大 , 易
引 导北 方 的沙 尘影 响福 州 , 是 造 成本 地 出现 浮 或
象局 预测减 灾 司下发 的气预 函 [ 0 ) 号 文和 2 71 0 1
象…, 严重 的灰 霾天 气 会 使 大气 能见 度 变 差 , 直 接 引 发 各类 海 、 、 陆 空交 通 事 故 以及 城 市 空气 质 量 问题 [ , 响生 态环 境和 人们 的身体健 康 。在 2影 ] 观 测 实践 中, 气象 观测 人 员常常 会碰 到和 视 程 障 碍 相关 联 的大气现 象 定名 问题 , 即当能 见度 小 于 1 m 时 ,造 成 视 程 障 碍 的 大气 现 象 是 霾 还 是 0k
02 2 查 ser a . , p a n相 关 系 数 表 W = . 6 显 著性 5 m 。05 , 0 水平 00 , sw , 果 表 明 ,9 6 2 0 . I< 。结 5r I 19 — 0 5年 福 州市
灰霾 的月变 化趋 势 没有 意 义 , 即月变 化 没有 明显 的特 征 , 平均 而言 , 1月份 出现 灰霾 的 日数最 多, 9
的新名 词 , 一种 新 的气象 及环 境 灾害性 天 气现 是
质量 提供科 学 的决策 依据 。 2 资 料收集 与处理 21 灰 霾 资料 . 19 ~ 0 5 9 6 2 0 年福 州 市地 面 观测 资 料 ( 用 4 采 个 时 次资料 (2 0 、4 2 0 、 8 1 、O时) ,在 地面 观 测 资 ) 料 的 天气 现 象 中 , 由于 霾 和 轻 雾 的识 别 把 握 不 准 , 了能 更 客观 地 分 析研 究 , 为 我们 参 考 中 国气
2011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11年福建省气候公报FUJIAN CLIMATE BULLETIN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省气候中心摘要2011年我省气候温和适宜,风调雨顺,气候影响总体利多弊少,属较好年景。
全年气温和日照正常,降水显著偏少,季节差异较明显。
四季分布如下:冬春季气温持续偏低,出现1998年以来持续暖冬后的首个冷冬和近年来少见的倒春寒天气,降水持续明显偏少,春旱严重,但雨季首场暴雨及时缓解;雨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弱,江河平稳度汛;夏无酷热,高温偶有来袭,台风影响偏轻;秋季降水为1961年以来最多,晚秋两场罕见暴雨及时弥补前期降水不足。
年内气象灾害影响偏轻,主要表现为雨季偏弱,未出现流域性严重洪涝灾害,江河无险情;台风风雨不强,损失较少。
但仍出现阶段性的气象灾害和极端事件:十五年来首现久违的冷冬;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的“三寒”齐现为近年少见;春旱严重,春雨贵如油;台风“南玛都”致莆田等地出现罕见内涝;11月频现大范围暴雨,月平均气温破近50年最高纪录。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省因气象灾害损失18.8亿元,为近年来损失较少的一年,也是近年少见的较好年景。
目录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1.气温2.降水3.日照第二章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1.低温寒害种类多、频次高2.强降水总体偏弱,局地受灾严重3.热带气旋登陆个数少,影响个数略多,灾害影响偏轻4.春旱、夏旱明显5.阶段性夏季高温历史少见6.强对流天气较少,局地受灾重第三章专题气候影响评价1.气候对农业的影响2.气候对林业的影响3.气候对渔业的影响4.气候对水电业的影响5.气候对盐业的影响6.气候对铁路运输业的影响7.气候对保险业的影响8.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9.气候对水文的影响第四章气候趋势展望1.气温2.降水3.热带气旋4.主要气候灾害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2011年,气候总体较温和适宜,气候年景较好,但冬春持续低温少雨、雨季少雨、夏季阶段高温和秋季异常多雨的特征较突出。
注:冬季(上一年12月~2月)、春季(3~4月)、雨季(5~6月)、夏季(7~9月)、秋季(10~11月)1.气温1.1 全省平均气温为1998年以来首个偏低年全省年平均气温19.4℃,较常年偏低0.1℃,较上一年偏低0.2℃,为近15年最低值,也是1998年以来的首个偏低年(图1)。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气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闽政办[2005]135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5.08.04
【实施日期】2005.08.04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告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
(闽政办[2005]135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防灾减灾、改善水资源短缺和促进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22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更好地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人工影响天气是科技型公益性事业,是各级政府为公众和社会提供的一项公益服务,是气象防灾减灾、趋利避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落实各项措施,保障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搞好农业抗旱人工增雨和人工影响防雹工作
近几年来,我省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中国2005年台风灾情报告_2005

编号及名称登陆时间登陆地点最大风力(级)受灾地区受灾人口(万人死亡(人)0505(海棠)7月18日台湾宜兰12福建213.437月19日福建连江12浙江435.211江西32.9湖北 1.5安徽0.3河南1552河北0508(天鹰)7月30日海南琼海10海南13.1广东0509(麦莎)8月6日浙江玉环12浙江1047.95上海133.17江苏4106安徽150.22山东380河北77天津32.2辽宁86.59福建0510(珊瑚)8月13日广东澄海10广东156.9福建211.33江西 3.52湖北94100513(泰利)9月1日台湾花莲12福建254.549月1日福建莆田12浙江204.836安徽629.681江西301.411湖北196.813河南25.4江苏3广东14.10515(卡努)9月11日浙江台州12浙江463.223江苏294.92安徽16.9上海19.7福建0516(韦森特)海南57.412广东28.20518(达维)9月26日海南万宁12海南630.525广东79.1广西80.8790.4250519(龙王)10月2日台湾花莲12福建402.815910月2日福建晋江12浙江14.9江西18.7合计7367.9429转移安置(人)倒塌房屋(万间)受灾面积(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亿元)86.30.610.726.3111.8 1.817.1972.20.1 2.120.50.010.1107.80.614.078.710.30.1142.9 1.933.8789.121.6 1.5 5.6913.420 1.147.27342.40.47.61 4.4180.45.8 1.135.4629.610.9 2.46 1.70.2 6.67 2.215.3114.3611.60.15.40.1 3.51 3.445.5 1.27.7321.60.60.20.160.22.4 1.2 5.29 4.9760.712.0437.251.6 1.4 6.5539.946.19.145.7246.7153.617.7 1.520.2324.21.3 1.114.28 4.20.1 1.79 1.30.140.1107.5 2.331.69121.45.60.534.115.22.60.1 4.011141.116.60.1 2.18 3.531.680.50.230.628.5 3.345.14116.712.70.111.36 3.5122.113 4.16 1.954.2 3.460.66122.166.50.913.0874.78.60.532.070.4939.934.2466.06814.7。
2006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6年福建省气候公报FUJIAN CLIMATE BULLETIN美丽的沙埕港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省气候中心目录综述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1、降水 (1)2、气温 (4)3、日照 (5)第二章、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1、寒潮冻害 (7)2、干旱 (8)3、暴雨洪涝 (8)4、低温阴雨 (11)5、强对流天气 (11)6、热带气旋 (13)7、高温 (19)8、秋寒 (19)第三章、气候趋势展望1、气温 (19)2、降水 (20)3、台风 (20)4、主要气候灾害 (20)附表2006年福建省气温、降水、日照评价表 (21)为使公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福建省的气候及其变化,现将2006年福建省各季和全年的气候及其气候趋势展望,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公告如下:综述2006年全省气温异常偏高,降水量显著偏多,成为1961年以来的最多年,日照正常略少。
冬季较温暖,部分县(市)出现秋冬连旱; 5月份降水过程频繁,出现大范围连续性暴雨过程,部分县(市)出现洪涝和地质灾害; 6月4~8日中北部地区持续遭受强降雨袭击,闽江主要支流和干流发生历史少见的洪水,暴雨洪水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秋季气温显著偏高,10月气温异常,创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11月降水异常偏多,刷新196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记录。
全年有8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其中有3个登陆, 5月16~18日早台风“珍珠”影响我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特别是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8月10日17时25分在闽浙交界处沿海登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006年影响我省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暴雨洪涝,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1519万人受灾,死亡368人,直接经济损失198.49亿元。
综合分析,2006年气候属较差年景。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1、降水年(1月~12月)降水量1523~2778毫米,闽北闽南较多,闽中较少,其中宁德,漳浦,南靖,永定,永春,霞浦,邵武,漳州,武夷山,建瓯,福鼎11个县(市)在2200毫米以上,宁德最多达到2778毫米; 闽中南较少,其中晋江,平潭,尤溪,闽侯,三明5个县(市)在1800毫米以下, 晋江最少为1523毫米(图1)。
2005年厦门气候状况及其影响

2005年厦门气候状况及其影响为了使公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厦门市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现将2005年(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厦门气候状况及其影响评价公报如下:2005年(2005年1~12月),厦门市基本天气气候概况:年平均气温略偏高,其中:冬、春、夏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秋季气温显著偏高;年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多,其中:冬季降水偏少、秋季降水偏多、春夏季节降水正常;年日照时数偏少,其中:冬、春、夏季略偏少,秋季偏多。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出现秋冬连旱;2月16日出现海雾;2月17日至3月3日连续性的低温阴雨以及3月12日至15日的“倒春寒”天气,对春播期的农作物和水产养殖产生较大的影响;5月5日和9日出现罕见的飑线天气过程;5月18日同安的局部地区出现冰雹;2005年共有5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厦门,它们分别是0505号台风“海棠”、05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0513号台风“泰利”、0518号台风“达维”、0519号台风“龙王”。
其中: 强热带风暴“珊瑚”和台风“泰利”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台风“龙王”正面袭击厦门,造成一定的影响。
影响台风或热带风暴个数比常年略偏多,影响程度比常年偏重。
气象灾害与常年同期相比属偏重程度。
总之,2005年厦门市气候属较差年景。
2005年气候对厦门市农业和渔业的影响与常年相比属于偏差年景,由于低温阴雨、干旱、飑线和台风等气象灾害,使国民经济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气候对水电属于偏丰年景。
一、基本气候状况1、气温(1)年平均气温略偏高2005年(2005年1~12月)厦门岛內年平均气温为20.8℃,比常年(20.6℃)偏高0.2℃,比2004年偏低0.2℃,是1981年以来第9位偏高年;2005年厦门岛外(同安)年平均气温为21.5℃,比常年21.1℃)偏高0.4℃,比2004年偏低0.2℃,是1956年以来与1991年等5年并列第9位偏高年。
虽然气候增暖还在延续,但近三年来厦门市气温连续偏高的幅度有所下降。
2009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9年福建省气候公报出炉
评出2009年五大天气气候事件;预计今年仍将是一个偏暖年
[福建日报] 2010-01-29 字体显示:大中小
,福建省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新出炉的《2009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根据网络投票和新闻发布会现场投票,“莫拉克”登登陆东石镇、中南部沿海出现夏秋旱、冬季出现持续性低温冻害、莆田市三江口镇静月庵遭雷击,被评选为2009年五大天气气候事件
,我省遭受了暴雨、洪涝、台风、干旱、寒潮、雷暴等气象灾害的侵袭,但总体上气象灾害偏轻,气候年景属正常。
根据公报,2009以来的第6位偏暖年,年平均气温15.5℃~22.6℃,全省年平均气温偏高0.7℃;2009年也是我省自1961年以来的第7位偏少年,1818毫米,全省年降水量偏少261.1毫米。
今年我省仍将是一个偏暖年,冬季气温变化幅度大,可能发生强降温过程(寒潮过程),出现3~5天的严寒天气;春季南部县市降水偏;雨季期间闽江流域(上游)的部分县(市)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夏季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县市有可能出现夏旱。
今年汛期的台风或热带风暴偏少,约有5~7个(常年7.5个),可能有1个强台风严重影响我省。
其中,6月以前有1个、7月有1个、8月有,10月以后1~2个。
(吴洪)。
中国旱涝气候公报

中国旱涝气候公报2005年第10期(总第139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2005年6月1日●内蒙古中部干旱缓解;雷州半岛和海南大部干旱缓和;云南大部干旱持续或发展●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局地暴雨成灾●预估未来一周,江南、华南仍将有大雨、暴雨,局部可能发生洪涝;云南大部降雨不多,干旱将持续一、内蒙古中部干旱缓解;雷州半岛和海南大部干旱缓和;云南大部干旱持续或发展5月下旬以来,云南南部和东部、雷州半岛、海南大部以及内蒙古中部等地出现较明显的降雨过程,总降雨量一般有10~50毫米,部分地区达50~100毫米。
这次降雨使内蒙古中部的旱情得到有效缓解,雷州半岛和海南大部的旱情也得到不同程度缓和。
云南自4月以来降水持续偏少, 4~5月全省区域平均降雨量仅有96.0毫米,是1988年以来同期降雨量最少的年份。
上周(5月25~31日),该省除南部和东部地区降了中到大雨,旱情有所缓和外,大部分地区干旱仍在持续或发展。
二、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局地暴雨成灾5月下旬以来,江南和华南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
其中广西都安(145.2毫米)、防城(101.2),福建明溪(133.3)、屏南(103.0),广东高要(125.1),江西广昌(116.6),湖南沅陵(104.5)等地24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
由于降雨强度大,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局部地区发生洪涝及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三、预估未来一周,江南、华南仍将有大雨、暴雨,局部可能发生洪涝;云南大部降雨不多,干旱将持续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江南和华南部分地区仍会出现大雨、暴雨天气,局部可能发生洪涝及滑坡、泥石流灾害,要注意做好防汛减灾工作。
云南南部和东部地区未来一周还将有25~100毫米的降雨,旱情会进一步缓解,而全省大部地区降雨不多,干旱仍将持续,要继续做好抗旱工作。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
福建省2011年10~12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福建省2011年10~12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江晓南
【期刊名称】《福建气象》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气候概况评述;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江晓南
【作者单位】福建省气象台,福州,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1
【相关文献】
1.福建省2015年10月~12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2.福建省2014年10~12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3.福建省2012年10~12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4.福建省2010年10月~12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5.福建省2011年1月~3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