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论 (1)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学理论21世纪是中国根底教育全面、彻底变革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根底教育开展的目标与主旋律。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已有的根底教育开展水平与现代社会开展对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是根底教育变革的根源与动力。

主体局部主题1:现代教育技术与根底教育改革〔一〕根底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21世纪的现代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知识经济将成为经济开展的主流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时代〞。

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相对于依赖土地的农业经济和依赖于自然资源与资本的工业经济而言,摆脱了资源稀缺与效益递减的限制,具有无限增生的利润空间与尖端制控的优势,因而成为表达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是知识生产、分配、使用,其核心的特征是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和民族开展知识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二是进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开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开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于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多、更快、更准确地承受、析出、反响信息,并且依赖于信息的传输,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教育等多种领域开展的节奏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承受和吸收处理信息已成为社会开展对社会成员的根本要求。

反思我国根底教育的现状,其与现代社会开展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

应试教育的体制与价值取向上的缺陷,系统知识的传授与掌握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上的缺陷,独立、封闭、单一、深奥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并列的缺陷,记忆、训练的承受学习等缺陷导致学生个性扬缺乏,创新思维欠缺,应用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群体分化严重等痼疾,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开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现代教育理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一、“教育”概念的界定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教育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二、“教育学”概念的界定教育学具有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双重性说明教育活动的复杂多样性,我国把教育学的学科类型归属为社会科学。

1、宏观(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教育学: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2、中观(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教育学: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3、微观(教师必修的教育学)教育学: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

2、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生存和发展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教育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3、教育产生的条件:劳动的进行(最根本的条件)、语言的形式(必要的条件)4、学校教育的出现(1)社会分工—体力、脑力劳动分工—专门的人。

(2)文化原因—经验的不断丰富—文字的产生。

(3)最早的学校教育是两河流域的亚述和古巴比伦;中国是在殷朝,奴隶社会普遍建立了学校,周朝分为国学和乡学,国学分为大学和小学,乡学分为塾、庠、序、校5、学校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6教育的发展按社会发展分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7、原始社会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实施,以传授简单的生产生活技能,面向全体成员,由社会公众实施的,以口、耳相传为主要手段,完全自然状态的教育形态。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一、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从1957年后,在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试验,“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而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

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它的现有发展水平。

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

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为此,赞科夫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理论总结,提出五条教学原则:①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难度含义之一是,加大教材难度,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认识的可能性。

因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

”即是说,教学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他营养不良。

高难度的另一含义是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一般发展。

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②高速度进行教学“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不断的以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条件,因为这些知识被纳入到一个广泛开展的体系中。

第八章 现代教学基本理论

第八章  现代教学基本理论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9、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下面属于动作 技能的是( D ) A 识字 B。推理 C。计算 D。写字 10、直观教学方式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和模拟直 (C) A.录象带 B.图表 C.标本 D.幻灯片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11、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 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各自的专长,这一个教学原 则是( B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 12、学生的知识学习包括选择、领会、保持和 ( D) A.观察 B.反思 C.提问 D.应用
博文大理 4、直观性原则
厚德笃行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典型性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注意运用语言直观 (4)提倡自制教具
博文大理 5、循序渐进原则
厚德笃行
(1)按课程的系统进行教学 (2)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把握关键 (3)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6、巩固性原则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组织好学生的各种复习 (3)通过作业和检查促进巩固 (4)在知识的扩大改组中巩固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第八章
现代教学基本理论
一、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定义教学的三个角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二 者的相互关系。)
教学是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特定的环境中, 借助预成课程这一框架,通过教师与学生主体间有 目的、有计划地交流与互动,实现课程创生,促进 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专门活动。
博文大理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反 馈
教学内容 教师 教学手段 学生
人格的影响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一、行为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行为的变化,通过外界刺激和反馈来促进学习。

行为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接受刺激和反馈,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模式。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角色,强调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作用,强调学习者的行为和结果。

在行为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控制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执行者。

二、认知主义教学论认知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认知过程,通过个体的思维、记忆和理解来建构知识。

认知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形成新的理解和意义。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在认知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学生则是积极思考和探索的主体。

三、建构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通过个体的社会互动和合作来共同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参与具体的实践和情境,共同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促进,强调学习者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在建构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积极参与和合作的成员。

四、社会文化教学论社会文化教学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通过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

社会文化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逐渐掌握和运用文化工具和符号系统。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塑造,强调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认同。

在社会文化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伙伴和指导者,学生则是社会文化实践的参与者。

五、个性化教学论个性化教学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个体差异的过程,通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设计和支持来促进学习。

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主要观点和区别

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主要观点和区别

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主要观点和区别1.传统教学论的主要观点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罗夫等人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的特征如下:(1)传统教学论主要是由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个因素组成。

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教师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懂。

重视课本的讲授,忽视教学方法的运用。

进行注入式教学。

这种方法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2)传统教学论在师生关系方面,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客体。

强调教师权威至上,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像夸美纽斯比喻的那样:“教师的嘴就是知识的源泉,知识的溪流源源不断地从教师的嘴里流出来,学生就是要象水槽一样地接受知识的注入”。

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教,主要任务是学会,其实质是教师决定论,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3)传统教学论提倡三中心论。

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4)传统教学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然后通过机械地操练巩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的得到开发和发挥,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

传统教学重讲轻练,学习不是通过老师大量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大量练习,在实践中学会“游泳”。

(5)传统教学重“教”轻“学”,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的安排设计主要从“教”的视角考虑。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有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有知识传授给学生。

(6)在教学任务方面,以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为核心。

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学的教育性。

目的在使学生毕业工作后,能有效地为其政治和经济利益效劳。

在教师作用方面,强调教师的权威至上,学生必须服从,崇尚高压和体罚,无视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对立,学生十分被动。

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之一)一、百年来教学论的改革与发展l、强调传授知识的教育改革运动(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强调学校应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提出学校的一切措施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旋转——儿童中心主义。

人们又把他的课程理论称之为经验课程、设计课程。

可见,杜威是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实际经验出发,让儿童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他还主张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校与周围区域生活的联系。

基本评价:杜威的理论和实践,与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压抑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然是一种进步。

反对班级授课制,反对传授系统知识和分科教学,降低了理论的作用,破坏了系统的普通知识的学习。

(2)、觊洛夫的传统教育学思想时代需要,就决定了其教育学必然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强调综合技术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张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主张贯彻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量力性、巩固性原则。

这比起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2、强调发展智能的课程改革运动(1)教举论的新使命时代需要的推动之下产生了:现代教学论三大派别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西德――瓦·根舍因――范倒教学论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新体系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理论共同特征: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发展智能,从发展智能出发传授知识,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教学的着重点都放在发展智能上。

(2)苏联和美国的教育改革美国教育的十年反过来又激发了苏联进一步加强了对教育的领导,组织了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进行中小学教学多方面的实验,成绩比较突出、影响比较大的就是赞可夫领导的实验小组。

他选取的突破点比布鲁纳高明——不仅重视教什么,而且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

同时,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论也受到了教育的广泛重视,在许多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3)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追求目标趋势:①各国日益重视教育,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现代课程论[整理版]

现代课程论[整理版]

第一讲总论0000一、课程论的形成与发展(萌芽、准备、形成、发展)0000(一)萌芽阶段(1890年之前)关于“课程”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多混杂在关于教育的论述中,没有专门的课程理论,如柏拉图《理想国》。

(二)准备阶段(1890-1917年)00001 . 1890-1910 0000课程研究运动最早源于美国。

受赫尔巴特主义者的影响很大。

【赫尔巴特的研究:将课程与心理学连接起来。

兴趣:对自然的兴趣{经验的兴趣: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地理;思辨的兴趣:数学、逻辑学、文法;审美的兴趣:文学、图画、唱歌}{对社会的兴趣:同情的兴趣:外国语、本国语;社会的兴趣:历史、政治、法律;宗教的兴趣:宗教课程}】0000“赫尔巴特学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问题。

0000哈佛大学“十人委员会”:大学必修课、选修课、预科、实用学科等问题。

“小学教育十五人委员会”:课程的精简和综合问题。

0000“大学入学资格委员会”:课程的编制和改革等问题。

0000总的来说,研究比较零散,缺乏系统连贯性;使用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主观的,思辨的,非客观的。

00002 . 1910-1917 0000受教育测验运动、调查运动、实证方法的影响,课程研究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

00 00比如,“新课程委员会”8年内发表了4册研究报告,探讨“教什么的问题”。

涉及:编制算术、语言和代数测验;分析现行的教科书和课程;根据人类的实际活动来确定有社会价值的知识和技能;阐明现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这个时期在方法上有所突破。

0000特点:0000(1)已经把课程当做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不只是在研究其它教育问题时偶然涉及。

(2)方法上,突破了思辨方法,运用实证研究方法。

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为学科化奠定了基础。

0000(三)形成阶段(1918-1949)1 . 美国学者博比特(F. Bobbitt):《课程》(the Curriculum, 1918),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正式诞生。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论》杨小微主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教学方法概念:它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

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常用教学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省时、高效的开展知识教学,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但这种方法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作出反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

不利于因材施教,不能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

219页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学校讲演等方式。

谈话法;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缺点是只能直接给人以形象(现象),不易教学生直接掌握概念。

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

特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关键在于创设特定的“情境”,运用得好对克服传统教学重认知、忽视情感的弊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各种生活体验、发展创造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和审美情感都有重要的作用。

局限在于应用范围有限,抽象的知识不能用此类方法来掌握;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不如实际训练,费时间。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它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认知与情感、活动与环境、学习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

二、几种典型的教学理论
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2.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法 2.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法 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 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 4.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4.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5.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 5.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 6.加涅针对学习条件的指导教学理论 6.加涅针对学习条件的指导教学理论 7.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理论 7.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理论
⒈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和全面性; ⒈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和全面性; ⒉启发性原则——通过提问、设置情境、提供信息 ⒉启发性原则——通过提问、设置情境、提供信息 ⒊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⒊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⒋循序渐进原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⒋循序渐进原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⒌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⒌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⒍ 及时反馈原则——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及时反馈原则——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由于发现教学法存在的局限,因此一般不作为常规课的首选教学法。但 在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激发好奇心、鼓励自我指导的学习时它可作为 一种补充程序。 发现教学法实施过程的步骤: ①选择探究的问题,明确要发现问题的方向和目标; ②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和兴趣; ③引导学生猜想、臆断等,教会探索的方法; ④归纳总结,上升为概念和原理,得出结论; ⑤将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 “四阶段说”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①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或 必须解决的问题。 ②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 假设。 ③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④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教师在应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把教材划分为一个个的发现过程, 制定出具体要求。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独立探究、力所能及的“最 近发展区”。只有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最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只 要跳到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探索和智力才能就会得到发 展。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讲稿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讲稿

片断三: 我的名字叫‚木木‛,木头 的‚木‛,麻木的‚木‛,木然的 ‚木‛。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 不仅因为我叫木木,更因为我是一个 成绩不好的孩子,教师说成绩不好的 孩子不是好孩子。我最讨厌考试,我 最讨厌发明考试的人,我最讨厌发试 卷,让家长签字,讨厌!讨厌!
片断四: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节目报道,9名所谓犯错误的年仅十 一、十二岁的学生在课堂上被班主 任强迫用小刀、剪刀当众刮脸,直 到流血为止。
结论
观念问题
课程观 学生观 教师观 教学观
二、现代课程与教学应有的理念
现代课程应有的理念 新一轮国家规模的课程改革,计划在2000—2010 年间,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为指南,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 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涵盖学 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 育)课程体系。 这种改革需要理论先行,需要种种层面(课程政 策、课程理论、课程实践)的研究积累。
案例反思
1.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 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以往的教学的弊端:
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客体,当成待灌的瓶,教
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 只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深浅 ,不关 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不关注学生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 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停留在价值层面, 没有通过主体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学习方式等一系列措施使它落到实处。
“学力”原本有两层含意,一是指业已习得的现实的
学习能力;二是指潜在的未来的学习能力。两者是不 可分割的统一体。

《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现代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1当今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期望值高。

而反观学生却无所谓,教师这职业还是深得社会人士的尊敬的。

家长们将孩子送进学校,便将自己的期待也一起送了进来。

对方赋予信任,校方便赋予责任。

做为教师,该怎样面对自己这种特殊而平凡的职业?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

看了这本《现代教育理论》后,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自学、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把“差异”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成长中的易出现的小问题而非道德问题,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许多不足与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但我的学生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了我精心准备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

于是我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的工作怎么了?我究其原因是我自我感觉太好。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当今社会赋予未来的教育、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

读书笔记
教学模式: 1学生的认识能力为目的,可以将教学模式分为:发现式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探究训 练教学模式、累积学习模式、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模式等。
目录分析
1
第1章教学的基 本概念
2
第2章教学论概 述
3
第3章教学论的 历史发展
4
第4章人的发展 概述
5
第5章教学与发 展的学说
1
第6章学生的个 性与教育
第31章参考资料 第32章后记
作者介绍
这是《现代教学论》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现代教学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现代教学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目标
教师
教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师
课程
第章
艺术
现代
学生
评价 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
学生
策略
理论
评价
教育
发展
内容摘要
本书论述了教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发展与教育,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及其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 学目标与评价,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内容。
第17章教学模式类 型
第19章教学目标
第20章当代教 1
学目标分类理 论
2
第21章教学目 标的设计
3
第22章教育评 价
4
第23章学生的 学业评价
5
第24章教师评 价
第25章课程论概述 第26章课程设置理论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教学目标的要求现代教学论认为,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走向教学最优化的重要一步。

因此,围绕目标的实现来选择方法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方法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特定的目标往往要求特定的方法去实现。

对认知领域的目标而言,通常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探究法和启发式谈话法等;要求达到应用层次的,则应选用练习法、迁移法和讲评法等;而对于高层次的目标如分析、综合、评价,则应选用比较法、系统整理法、解决问题法、讨论法等。

(2)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发挥最佳功效。

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化、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特定的方法只能有效地实现某一或某方面的目标,完成某一或某几个环节的任务,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教学中往往要求选用几种方法,并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3)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

比如讲授法,它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便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且在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它又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方法,但这种方法容易造成满堂灌的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又如探索法,其优势在于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然而它的不足是耗费的时间长,需要的材料多,师生比例小。

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各种教学方法,扬长避短。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目前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等领域。

由于这些领域的课程内容各有其特殊的性质和类型,因此,它们所需的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必然有所不同。

适合科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艺术内容,也就是说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

例如,科学领域一般可采用发现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等;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适合采用游戏法、参观法、谈话法等;而艺术领域则更适合采用欣赏法和练习法。

教学论(第一章:绪论)

教学论(第一章:绪论)

教学论的发展期(20世纪早期)的特点
第一,在深入探讨已有的 “为什么教学” 、 “教学是什么”、“教学什么”和“怎样 教学”等问题的同时,重新提出了“应该 怎样教学”的问题,这实质上就是“教学 价值”问题。
三、教学论的发展期—— 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的背景



从经济上来说,资本主义从自由走向垄断,再到多样 化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与此相应, 教学思想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发 展影响深远。 从政治上来说,战后,资本主义民主呈现多元化的趋 势,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则是一元化的发展趋势。 从科学技术来说,新的科学技术使知识总量大增,教 育技术也有很大发展。 从教育背景来说,从欧洲的新教育和美国的进步教育, 到苏联的社会主义教育。普遍进行教育改革,延长义 务教育年限,加强科学教育,改革课程与学制,精英 教育、天才教育、创造教育和终身教育得到认同。 所有这些使教学论的发展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近代教学论的三个阶段
17 世纪 —— 现实主义教学论,代表人物是捷克 的夸麦纽斯与英国的洛克; 18 世纪 —— 儿童发展理论的初步建立,代表人 物为法国的卢梭与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19 世纪 —— 传统教学论的形成,时代造就了德 国三位大教育家:赫尔巴特、福禄倍尔、第斯 多惠。


近代教学论的特点
现代教学论的特点
(1)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 (2)重视教学的科学化、民主化; (3)重视知识、智力与个性的和谐 发展; (4)百家争鸣,学派林立。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实验主义教学论(20世纪初); 实用主义教学论(20世纪上半叶); 永恒主义教学论(30-50年代盛行); 要素主义教学论(30年代产生); 新行为主义教学论(30年代开始流行); 人本主义教学论(50年代开始流行); 结构主义教学论(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

现代教学论流派课件

现代教学论流派课件

主要思想
教学过程观—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的理论依据: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程序教学的原理:强化 程序教学的应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程序教学和 “教学机器“热潮 (1)适合学生既有水平的原则; 教学原则观:

(2)有学习程序目标或目的的原则; (3)学生积极反应的原则 (4)小步子逻辑序列的原则 (5)及时强化的原则 (6)自定步调的原则 (7)最低错误率的原则
学习动机理论
基础: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教学方法观
非指导性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 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 包括五个阶段: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 划和抉择、整合。 教学目标: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 教师观: 教师的角色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蜕变为 “学习的促进者”
主要思想
学习观 有意义的言语学习: 机械 动作
定义: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 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1)新材料必须具有潜在的意义 (2)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材料和有关旧知识 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 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和教 育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 (以最少的时间和努力达到最大的效果) ?衡量最优化的标准: 一是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期内在教养、 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达到最高可能的水平(当然不能低于及 格水平); 二是学生和教师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指示所规定的 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一、概念界定
教学论流派
定义:它是各种教学理论的派别,
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存在形态。

第七章 教学论(1)PPT教学课件

第七章 教学论(1)PPT教学课件

2020/12/09
1
理解教学的几个关键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其结果表现为概 念和原理的习得,行为方式的养成,道德和审美价值观 念的获得,心理和生理技能的提升等,具有发展的指向 和意义,与智育有联系和区别
(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接受式学习:借助语言获得知识的方式,其基本特点是:
掌握科学知识为基本任务
认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学生认识的指导性和可控性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
2020/12/09
8
研究性学习:是借助提供结构性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其基本特点有: 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 以解决问题为主题 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非主导性 对探究性认识过程的关注 2、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感知概念形成表象和观点、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学习效果
1、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 4、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020/12/09
3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概述
1、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
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得掌握系统的文 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他们
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 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学论流派综述

现代教学论流派综述

现代教学论流派文献综述现代教学论是20 世纪50 年代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所产生的现代教育意识。

它是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 有意识地变革传统教学论, 不断地选择、融合、重组、整合世界改革潮流和教学实践形成的先进教学理论。

它既蕴含了原有教学论中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检验的符合教学规律的合理部分, 又在应答时代的挑战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而具有变革、创新的特点。

教学论流派是各种教学理论的派别,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存在形态,具有独特性、群体性和实践性。

现代教学论流派主要是指二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各种教学论派别。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率先进行改革的是美国和苏联,接着扩散到日本与英、法、意、系、德等国,以至影响到全世界。

这场波及世界的教学改革运动涉及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引起了教学理论、观念和方法的更新。

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教育家根据教学实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论流派。

在众多的教学论流派中,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论”和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为现代教学论流派的三大代表。

主要综述如下:一、结构主义教学论(一)认知结构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力量的较量日趋激烈。

在此背景下,1957 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惊了美国朝野,一种危机意识弥漫着整个国家。

美国人把科技领先地位的动摇归因于教育的失败。

美国之所以在科技和军事方面落后于苏联,其原因归结为教育的落后。

于是在1958 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联邦政府斥巨资开展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

在此期间,美国科学院召集了科学家、学者和教育家马萨诸塞的伍兹霍尔开会杰罗姆.布鲁纳作为该次会议的主席,提出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这场运动中得到了普遍的响应和认同。

(二)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主要观点布鲁纳阐明了结构主义教学论的实质:学习就是建立一种认知结构,就是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调以传授经验知识、技能技巧为主的教育改革运动和五十年代末至今的强调以发展智能为主的课程改革运动。

前者包括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苏联凯洛夫的传统教育学这两个代表人物和两个发展阶段;后者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可夫,苏联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等。

l、强调传授知识的教育改革运动(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美国杜威( 1859—1952)的实用主义(工具主义)教育派——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主要流派。

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设立实验学校,探究儿童的学习方法,实验他的教育理论。

他强调学校应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并把儿童比做太阳,提出学校的一切措施都应围绕这个中心旋转——儿童中心主义。

他还总结了一个班关于课程设置的情况,作为他教学主张的实例。

可见,杜威是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实际经验出发,让儿童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把活动和劳作当作整个学校教育的中心,把“用”作为教学的主导因素,把教育看作是对生活的适应。

他还主张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校与周围区域生活的联系。

基本评价:杜威的理论和实践,与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压抑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儿童绝对服从成人的权威,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离相对比,自然是一种进步。

但他把事务主义的实践提到了第一位,反对班级授课制,反对传授系统知识和分科教学,降低了理论的作用,破坏了系统的普通知识的学习,在“做”中学的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到的却都是些表面肤浅、支离破碎的东西。

而他所强调的实践,又主要是限于手工劳作,学生的劳动视野也就相当狭窄。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推行的结果是使美国普通学校的教育水平大大落后于欧洲国家,一度造成美国教育的全国性失败。

(2)、觊洛夫的传统教育学思想1939年他接受了苏联政府的委托,写成了其教育学的第一个版本(原名《教育学参考资料》)。

时代需要,就决定了其教育学必然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强调综合技术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张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主张贯彻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量力性、巩固性原则。

这比起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对苏联教育、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2、强调发展智能的课程改革运动(1)教举论的新使命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西德――瓦·根舍因――范倒教学论现代教学论三大派别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新体系苏联――苏霍姆林斯纂――和谐教育理论共同特征: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发展智能,从发展智能出发传授知识,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教学的着重点都放在发展智能上。

I973年我国才有译本——《教育过程》——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现代教学论代表性著作之一。

(3)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追求目标趋势:①各国日益重视教育,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②教育处于不断改革之中,改革又是沿着由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到重视智力、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这个方向发展的。

目标:扩大和提高科技队伍。

具体措施:加强中小学科学特别是理科基础知识教学,努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加速发展高等教育,扩大大学生队伍,大力培养研究生。

二十年中一些主要国家的大学生在校人数成倍增长。

3、世界教育改革的新动向(1)国家领导人亲自抓教育改革(2)教育改革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3)全面和重点相结合,提高一代人的素质①教育改革的全面性。

A、从幼儿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从德育、智育一直到劳动教育,从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教育结构一直到学制、课程、教材、教法和成绩的考查评定等,都要改革,都在改革之中。

B、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计算,力求把整个国家的建设事业发展计划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事业全面地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教育改革的重点:重在质量,重在基础,重在普教。

这是因为:A、人才的培养是具有积累性和程序性的,只有普及了小学教育,才能更好地挑选出精英的中学生,以此类推,才能选出精英的大学生、研究生和选拔出尖端的科技人才。

B、科学技术要最终变成生产力,除了要有尖端人才搞创造发明,还必须有亿万爱过良好普通中等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工人,没有他们,科学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就难以物化,社会生产效率就难以提高。

科学技术水平越提高,这个问题就越突出。

日本在这方面就是个典型。

它的尖端人才、创造发明都不多,但由于技术工人基本素质好,加之科学管理水平高,劳动生产效现代教学论(之二)二、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1、关于赞可夫教学新体系和凯洛夫传统教育学关系的三种意见(1)没有本质区别。

都是在总结苏联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都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

(2)绝对对立的两个体系。

前者是全新的创造。

(3)继承发展。

前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冲破了后者的束缚,有了独创性的发展和重大突破。

2、前者是从后者中分化出来的赞可夫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他从1950年致力于研究普通教育,在工作上和凯洛夫长期合作,并在I956年和凯洛夫、冈查洛夫、叶希波夫四人合作主编了《教育学》第三版——仍是以凯洛夫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体系。

所以,赞可夫的教学思想,特别是他的早期思想,受凯洛夫的影响很大。

之所以说赞可夫是建立了教学论的新体系,是因为他提出并解决了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凯洛夫在这方面的贡献是:批判了把知识和智力割裂的片面性,论述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一致性,并把二者都列为教学任务,从而结束了二者关系上的割裂论。

但他又过分强调了其一致性的方面,而忽略了其差别性,尤其是没能实际地研究与揭示出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智能发展的状况及其规律性——他没有把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辨证关系阐述清楚,没有能够解决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

赞可夫不但看到了知识与智力的差别,而且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3、赞可夫教学新体系的产生是时代的需要4、赞科夹对凯洛夫的发展和突破(1)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方面(前者制约着后者)凯洛夫的基本观点:重视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才能的培养,发展能力的问题被传授系统知识所代替(对我国的影响直到现在仍很深刻)。

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运用现成知识,听从教师的传授,忽视培养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努力探索的学习精神——教与学的关系变成了讲与听的关系,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僵死的“满堂灌”,教学过程变成了机械的“讲、听、背、考”。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是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缺少创造才能。

赞科夫的基本观点:教学过程既要使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技能,又要使学生得到理想的一般发展;在学生一般发展得到进展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高质量地领会知识,掌握技巧——把教学与发展结合起来,这是教学论的一次根本变革。

学生的任务不仅是接受现存的、系统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走科学家追求真理的道路,逐步形成一种主动弄清问题的内心需要。

“学会游泳,就得下水,如果总是用一条背带牵着儿童走路,他们长大了就将成为意志薄弱、消极被动的人。

”(2)教与学关系方面凯洛夫主张“三中心”,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把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重教不重学,心中无儿童。

赞科夫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动精神;既重视研究教师的教,又注意指导学生的学;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3)教学指导思想及其渊源强调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把其当作唯一的组织形式,忽视了生产实践、现场教学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结构方面,不管教学内容和对象如何,硬套五大环节——他的教育学,引证经典和苏共中央的决议较多,多是从其中找理论根据,组织教学理论体系——内容就不够丰富,理论就缺少实践基础,自然也就往往有偏颇之见。

赞科夫的教学理论体系,是在有预想、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近二十年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较合乎实际,合乎辨证法。

试举三个方面加以说明:①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认为二者是因果关系,教学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进程是果。

这种因果关系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发展过程的特点是除外部决定性的影响外,还有内部的制约性,教得再好,学生不学,或学不得法,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好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又是学生自觉而牢固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

因此,要大大提高教学教育过程对学生—般发展的效果。

②在教育的作用上,认为学生的发展是内外因复杂的互相作用的结果。

③在教学形式和方法方面,主张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

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运用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不能用一个现成处方去包医百病。

他既有实践基础,又注意了合理继承——教学与发展互相关系的理论,就是吸收继承了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1896—1934)的观点:“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另外,他本人是一位心理学家,他把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去,使心理学观点成为探讨教育学问题的重要武器,从而使他的教学论思想更丰富、更充实、更合理。

5、赞科失的教学原则及其评价五条: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除此之外,另三条曾遭到传统派的激烈反对,而正确认识它们对理解赞科夫的教学论又有很大关系,故着重谈一下。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指责:不利于消化.巩固知识,造成负担过重和师生过于紧张。

其基本精神是:①它是针对传统教育学教学进度过于缓慢而提出来的。

赞科夫说:传统教育学为追求所谓知识的“牢固掌握”,就让学生反复地千遍一律地咀嚼他们已知的东西,导致了学生不动脑筋,精神消沉,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②强调高速度不是越快越好,不是在课堂上匆匆忙忙把尽量多的东西教给学生,不是匆忙从事和追求记录,而是根据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般发展来决定掌握知识和技巧的适宜速度。

其要旨——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不在原地踏步走,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以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不断前进,不断地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去丰富儿童的智慧,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纳于一个广泛的体系中——以广度求深度,以速度求巩固。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提出的针对性——传统的小学教学严重低估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极其贫乏的缺点。

实质——强调理论知识在小学教学中的认识作用。

据实验观察材料指出:“一年级学生就能掌握许多抽象的概念,理解某些事物的内在联系”。

且“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的感官延伸到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