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论文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绪论
1.1现实世界的教与学 (1)
1.2教学策略的研究概述 (2)
1.3当前中学教学分析 (4)
第2章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2.1有效的课堂提问 (6)
2.2“三心二意”培养问题意识 (9)
2.3“四多四少”策略促课堂高效 (10)
2.4 恰当创设教学情景 (11)
2.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4)
2.6 低起点、高质量 (15)
第3章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3.1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16)
3.2 多角度思考打破思维定势,主动提出问题 (16)
3.3 温故而知新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摘要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的系统的决策活动。教师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不仅受到教师自身认知风格的影响,还受制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不仅影响其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同时还影响着他们对教师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和适应。在有关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中,研究学生认知风格的特点和教师教学策略的学生适应性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来探讨教师的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策略;有效学习;中学生;认知能力
ABSTRACT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the decisive activities made by the teachers for fulfilling the teaching aim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in varied teaching situation.It is known that the design and fulfilling of the teachers’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not only influenced by their own cognitive styles but also by those of th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ents’ cognitive styles matters when they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materials and select or adapt to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the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fields, it is useful to learn the students’cognitive styles 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adaptabilities to the teachers’teaching strategies in the theretical and realistic way.And so does make investigation to the teachers’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results above.
Key words: Design for teaching strategies; Effective learn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 Cognitive competence;
第1章绪论
1.1现实世界中的教与学
在许多学校里,教师作为知识的管理者,常常发现自己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并以为每个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自己所讲的内容,时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教师教了什么学生就掌握了什么,教与学的过程远比简单的指令输入、输出复杂得多,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并不像操作机器那么简单;第二,参与学习过程的个体在学习需要、发展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他们以不同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为基础进行学习。因此,或许教师可能会愿意看到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传统的非互动式教学通常基于这样两个手段:第一,所有学生都具备同样的智力、能力和潜力;第二,所有学生都会根据指示传授的进度,以不同的步调学习。然而,学习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要,他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和策略进行学习。
教与学两者的关系可以是亲密的,也可以是疏远的。一直以来,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传统的、非互动的、传递式的教学常常与他们保持着疏远的关系。简单的传递式教学,并不会与学生发生联系。换句话说,学生并不能掌握这种传递过来的教学信息。也许,这种传递式的教学在某些时候会与学生发生联系,甚至可能成为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但这种情况的出现只可能是一种巧合。也许,导致教与学彼此疏远的原因较多,比如,传递过来的教学信息与学生的经验和文化背景相去甚远。如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不能建立联系,我们就把这种教学称为疏远的教学。
对学生而言,教师的教可以是亲密的,也可以是疏远的。比如,有的教师可以吧一群我们常说的问题学生教得很好,这群学生由于不能与教师建立密切的联系,常常得不到足够的关注。教师的任务就是与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建立联系,使教师的教成为对学生有意义的教。这种教学就是亲密的教学。在本质上,疏远的教学建立在对待方式平等的基础之上,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这种疏远的教学往往会导致学习障碍。而亲密的教学则不同,它通过与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联系,
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它还能够把学生和所学课程联系起来,最终使学生与他们所处的学习系统甚至整个社区产生联系。
1.2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概述
策略一词的中文意义源于军事术语,最初是指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手段。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们之间反映了全局和局部,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辩证关系。后来,策略泛指为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方法。1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美国匹兹堡大学里伯特·格拉泽(R.G1aser)教授等认知心理学家开始使用“教学策略”一词为标志,国内外教育理论界逐渐开始对“教学策略"予以关注和研究。目前,教育理论界对教学策略的含义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于教学策略的范畴,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类看法:一是将教学策略视为教和学的策略,认为二者是一致的,在概念使用时不加区别;二是将教学策略视为教的策略,认为学的策略虽然与教的策略有目标上的一致性,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使用时应加以区别。在目前的研究中,有专门的学习策略一词,其研究领域也相当独立,并取得一些有影响的成果,本研究所指的教学策略是指教的策略,特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策略。与教学策略相关的主要概念有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等,要对教学策略有正确看法,必须搞清楚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交往,共同活动,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就是教学方法。如我国中小学教学常用的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就属于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受教学策略支配。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在具体教学行为中的体现,而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包括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如果把教学策略看成是“战略”,那么教学方法就属于“战术”。因此,掌握了大量的教学方法并不一定表明具有较高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规定和支配教学方法的选择,使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国内外关于教学策略分类的研究
“教学策略"一词在我国教育文献中的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而且这一术语是伴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概念而出现的,在许多关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