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模板
广东工业大学《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测试实验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测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28505cf01dc281e53af0fa.png)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实验报告机械转子底座的振动测量和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2.掌握振动的测量和数据分析。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量出电机的转速;然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对测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步骤1.启动实验程序“机械转子系统的振动测量.exe”; 输入个人信息,也可以启动之后通过单击“修改”按钮修改个人信息。
2.单击“采样设置”按钮,输入采集卡连接磁电速度传感器的采样通道号,批量采样频率(建议设为10KHz)、批量采样点数(建议设为10000)。
3.打开转子电机的电源,单击“单点采样”。
4.旋转调节旋钮改变转子的转速,观察图形区显示的磁电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转子底座振动信号;如果振动信号比较小,可适当提高转子的转速。
5.转子转速的测量:(1) 单击“采样设置”按钮,输入采集卡连接光电转速传感器的采样通道号、批量采样频率(建议值为10KHz)、批量采样点数(建议值为10000)。
(2) 单击“批量采样”按钮,开始采样;采样完成之后,采集到的波形信号会显示在图形窗口,系统会自动计算出转子的速度并显示出来。
记录下此时的转子的转速(单位:r/s)。
(3) 再重复步骤(2)测量2次。
以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此时转子的转速。
转速的测量结果单点采样采集通道6,测量3组数据6.振动信号的测量和频谱分析:(1) 单击“采样设置”按钮,输入采集卡连接磁电速度传感器的采样通道号、批量采样频率(建议设为10KHz)、批量采样点数(建议设为10000)。
(2) 单击“批量采样”按钮,开始采样;采样完成之后,采集到的波形信号会显示在图形窗口。
如果信号不正常,重复点击“批量采样”按钮(3) 单击“保存”按钮,将采集到的磁电传感器的信号数据保存为文本文件。
文件必须保存到“C:\ExperiData\”目录下。
广工数控实验报告(3篇)
![广工数控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de044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14.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运用数控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数控技术(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控制机床进行自动加工的技术。
数控机床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4. 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数控机床:CNC加工中心;2. 数控编程软件:Cimatron、Mastercam等;3. 计算机及绘图软件:AutoCAD、SolidWorks等;4. 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
四、实验步骤1. 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1)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包括机床本体、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刀架、工作台等部分。
(2)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掌握机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移动、对刀等。
(3)进行实际操作,验证数控机床的基本功能。
2. 数控编程(1)选择合适的数控编程软件,如Cimatron、Mastercam等。
(2)根据零件图纸,进行数控编程,包括刀具路径的规划、加工参数的设置等。
(3)将编程好的数控代码导入数控机床,进行试切。
3.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1)根据零件材料和加工要求,确定刀具、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加工参数。
(2)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4. 数控机床的操作(1)根据编程好的数控代码,进行机床操作,实现零件的加工。
(2)观察加工过程,调整加工参数,确保加工质量。
(3)加工完成后,对零件进行检测,验证加工精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通过编程和加工,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确定加工工艺参数,优化加工过程,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f8dbb71a37f111f1855ba6.png)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实验题目一. Windows下常用的网络命令一、实验目的学习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用ping ipconfig/winipcfg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netstat、arp、nslookup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本实验在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设置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配置的基本监测技术。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使用Ping工具测试本机TCP/IP协议的工作情况,记录下相关信息。
2、使用IPconfig工具测试本机TCP/IP网络配置,记录下相关信息。
3、使用netsh工具测试本机TCP/IP网络配置,记录下相关信息。
4、使用Tracert工具测试本机到 所经过的路由数,记录下相关信息。
5、使用Netstat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6、使用Arp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7、使用Nslookup工具,记录下相关信息。
三、实验结果1、ipconfig/all命令的使用注释:Config命令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命令,它可以查看网络连接的情况,比如本机的ip 地址,子网掩码,dns配置,dhcp配置等等/all参数就是显示所有配置的参数。
在“开始”——“运行”弹出的对话框重输入“cmd”回车,弹出窗口,然后输入”ipconfig/all”回车,如图上图显示相应的地址例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等。
如图:显示这些表明不能上网。
数据报:发送=4 接受=4 丢失=02、ping的使用常用参数选项ping IP -t--连续对IP地址执行Ping命令,直到被用户以Ctrl+C中断。
-a 以IP地址格式来显示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l 2000--指定Ping命令中的数据长度为2000字节,而不是缺省的323字节。
-n--执行特定次数的Ping命令-f 在包中发送“不分段”标志。
该包将不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
-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ttl 指定的数值。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4_2017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4_2017](https://img.taocdn.com/s3/m/084dd87225c52cc58bd6be49.png)
实验题目:《机械转子底座的振动测量和分析》实验报告第 3 组姓名+学号:胡孝义 2111701272付青云 2111701146黄飞 2111701306黄光灿 2111701322柯桂浩 2111701321李婿 2111701346邝祎程 2111701312实验时间:2017年12月29日实验班级:实验教师:邹大鹏教授成绩评定:_____ __教师签名:_____ __机电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1.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1.掌握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2.掌握振动的测量和数据分析。
实验要求: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量出电机的转速;然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对测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2.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设备、元器件和材料1. 本次实验的主要仪器设备有:机械转子系统,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USB 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
2.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简介OD9200 系列振动速度传感器,可用于对轴承座、机壳或结构相对于自由空间的绝对振动测量。
其输出电压与振动速度成正比,故又称速度式振动传感器。
其输出可以是速度值的大小,也可以是把速度量经过积分转换成位移量信号输出。
这种测量可对旋转或往复式机构的综合工况进行评价。
OD9200 系列速度振动传感器属于惯性式传感器。
是利用磁电感应原理把振动信号变换成电信号。
它主要由磁路系统、惯性质量、弹簧阻尼等部分组成。
在传感器壳体中刚性地固定有磁铁,惯性质量(线圈组件)用弹簧元件悬挂于壳体上。
工作时,将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上,在机器振动时,在传感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线圈与磁铁相对运动、切割磁力线,在线圈内产生感应电压,该电压值正比于振动速度值。
与二次仪表相配接(如OD9000 振动系列仪表),即可显示振动速度或振动位移量的大小。
广工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模板
![广工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1ac98cd5901020206409c5a.png)
实验题目:《机械转子底座的振动丈量和剖析》实验报告姓名 + 学号:冯云凌(2111601211 )、实验时间:2016 年10 月24 日实验班级:专硕二班实验教师:邹大鹏副教授成绩评定:_____ __教师署名:_____ __机电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以前达成)1.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1.掌握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色和应用。
2.掌握振动的丈量和数据剖析。
实验要求: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丈量出电机的转速;而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丈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对丈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剖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2.初定设计方案 :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丈量出电机的转速;而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丈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利用获取的数据,使用MATLAB对丈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剖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3.实验室供给的仪器设施、元器件和资料本次实验的主要仪器设施有:机械转子系统,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USB 数据收集卡,计算机等。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简介:OD9200 系列振动速度传感器,可用于对轴承座、机壳或构造有关于自由空间的绝对振动丈量。
其输出电压与振动速度成正比,故又称速度式振动传感器。
其输出能够是速度值的大小,也能够是把速胸怀经过积分变换成位移量信号输出。
这类丈量可对旋转或往复式机构的综合工况进行评论。
OD9200 系列速度振动传感器属于惯性式传感器。
是利用磁电感觉原理把振动信号变换成电信号。
它主要由磁路系统、惯性质量、弹簧阻尼等部分构成。
在传感器壳体中刚性地固定有磁铁,惯性质量(线圈组件)用弹簧元件悬挂于壳体上。
工作时,将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上,在机器振动时,在传感器工作频次范围内,线圈与磁铁相对运动、切割磁力线,在线圈内产生感觉电压,该电压值正比于振动速度值。
工测实验报告模板
![工测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044990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2.png)
工测实验报告模板
以下是一个工测实验报告的基本模板,你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填写。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填写实验的具体名称)
一、实验目的:
(简要描述实验的目的,例如验证某个理论、测定某个物理量等)
二、实验原理:
(简要描述实验所基于的理论原理和相关知识,可以引用相关的公式或图表)
三、实验装置和仪器:
(描述实验所使用的装置和仪器的具体型号和基本参数)
四、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过程,可以配上图示或流程图)
五、实验数据和结果:
(列举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和结果,并结合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六、实验误差和讨论:
(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误差分析方法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
七、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实验的目的是否达到,并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八、实验体会:
(简要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对实验的进一步思考)
以上仅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模板,具体的实验报告要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填写。
在实验报告中,要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和符合实验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借鉴相关的实验报告范例进行参考。
广工一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实验报告
![广工一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eab37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9.png)
广工一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实验报告一阶动态响应实验报告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报告1.实验摘要1、研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用示波器观察响应过程。
电路参数:R=100K、C=10uF、Vi=5V2.从响应波形图中测量时间常数和电容的充放电时间2.实验仪器5V电源,100KΩ电阻,10uF电容,示波器,导线若干2.实验原理(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i)电路中某时刻的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称为该时刻的电路状态。
t=0时,电容电压uc(0)称为电路的初始状态。
(ii)在没有外加激励时,仅由t=0零时刻的非零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它取决于初始状态和电路特性(通过时间常数τ=RC来体现),这种响应时随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的。
(iii)在零初始状态时仅由在t0时刻施加于电路的激励引起的响应称为零状态响应,它取决于外加激励和电路特性,这种响应是由零开始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增长的。
(iiii)线性动态电路的完全响应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之和动态网络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
要用普通示波器观察过渡过程和测量有关的参数,就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
为此,我们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利用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利用方波的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
只要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那么电路在这样的方波序列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它的响应就和直流电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2.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用示波器测量零输入响应的波形,根据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uc=Um*e-t/RC=Um*e-t/τ,当t=τ时,即t为电容放电时间,Uc(τ)=0.368Um。
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
亦可用零状态响应波形增加到0.632Um所对应的时间测得,即电容充电的时间t.(2)测量电容充放电时间的电路图如图所示,R=100KΩ,us=5V,c=10uF,单刀双掷开关A.4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i)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在连接好电路,测量电容C的两端电压变化,即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
广工实验报告
![广工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b6c9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3.png)
广工实验报告广工实验报告引言:广工实验报告是广东工业大学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进行实验并撰写的一份详细报告。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并培养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写作等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讨论等方面对广工实验报告进行探讨。
实验目的:广工实验报告的第一部分通常是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操作和观察。
例如,在电路实验中,实验目的可能是研究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测量和计算这些物理量。
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和准确性对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广工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它解释了实验现象和结果的科学原理。
实验原理通常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公式和实验设备的介绍。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实验原理可能涉及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学生需要在实验原理中准确地描述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化学或工程原理,并引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广工实验报告的具体操作过程。
学生需要清晰地描述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实验步骤应具体、准确,以便其他人能够根据报告进行相同的实验。
在描述实验步骤时,学生应注意安全操作和实验条件的控制,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广工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数据、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
实验结果应以表格、图表或图像的形式展示,以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实验结果。
同时,学生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背后的科学原理。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实验报告的质量至关重要。
讨论:讨论是广工实验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学生可以在这一部分对实验进行评价、总结和展望。
学生可以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分析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并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此外,学生还可以探讨实验的应用前景和可能的研究方向,展示对实验主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广工测量实习报告
![广工测量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400c96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03.png)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测量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我校特组织开展了测量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熟悉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掌握测量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测量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2年6月15日至2022年6月30日,地点为我国某知名测绘工程公司。
三、实习内容1. 测量仪器操作(1)水准仪操作:学生熟练掌握了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对水准仪的组装、调整、读数等。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水准测量原理,掌握了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
(2)经纬仪操作:学生学会了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对经纬仪的组装、调整、瞄准、读数等。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经纬测量的原理,掌握了经纬测量的基本方法。
(3)全站仪操作:学生掌握了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对全站仪的组装、调整、测量、数据采集等。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全站仪测量的原理,掌握了全站仪测量的基本方法。
2. 测量原理与方法(1)水准测量:学生学习了水准测量的原理,掌握了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等。
(2)经纬测量:学生学习了经纬测量的原理,掌握了经纬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
(3)全站仪测量:学生学习了全站仪测量的原理,掌握了全站仪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三维坐标测量等。
3. 实际工程测量在实习期间,学生参与了某实际工程测量项目,包括:(1)地形测量:学生运用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对工程现场进行地形测量,获取地形高程和坐标数据。
(2)建筑物的定位测量:学生运用全站仪等仪器,对建筑物进行定位测量,确保建筑物位置准确。
(3)道路中线测量:学生运用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对道路中线进行测量,确保道路中线位置准确。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测量实习,学生取得了以下成果:1. 熟练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试验报告册-广东工业大学
![试验报告册-广东工业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487969183b3567ec102d8a7d.png)
试验报告册-广东工业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学院专业级班姓名学号广东工业大学填写实验报告的要求1.实验过程中要严肃认真地做好实验记录,确认所记录的数据无误后,认真填写在有关表格中。
2.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3.在试验过程中,对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图示说明并加以简明的理论分析。
4.对实验结果应进行分析,对出现的误差应扼要地说明原因。
5.要求书写整洁,字体端正。
- 1 -目录§1低碳钢拉伸实验报告 (1)§2铸铁拉伸实验报告 (4)§3低碳钢和铸铁压缩实验报告 (5)§4低碳钢和铸铁扭转实验报告 (6)§5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 (8)§6平面应力状态主应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10)§7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和内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13)- 2 -§1 低碳钢拉伸实验报告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三、试件形状简图四、实验数据表1 试件几何尺寸实验前实验后原始标距l(mm) 断后标距平均直径d0 (mm) 截面Ⅰ1 断裂处直径d1(mm)1 2截面Ⅱ12 2截面Ⅲ1平均2- 3 -最小平均直径断裂处横截面积A1(mm2)初始横截面积A表2 测算弹性模量E的实验记录载荷Pi (KN)引伸仪读数Ci(格)读数增量ΔC i=C i+1-C i(格)变形增量()KCl ii∆=∆δ(mm)单项弹性模量()0i'iAlPlE∆δ∆=(Gpa)1 11 1 12 22 2 23 33 3 34 44 4 45 55 5 56 6ΔP=KN引伸仪标距'0l= mm 引伸仪放大倍数K=表3 测定屈服载荷和极限载荷的实验记录屈服载荷Ps (KN)极限载荷Pb(KN)- 4 -- 5 -五、试件拉伸时主要力学性能的计算结果1.弹性模量 ∑==n1i i E n 1E = = Gpa2.屈服极限 0ss A P =σ= = Mpa 3.强度极限 0bb A P =σ= = Mpa 4.延伸率 %100l l l 01⨯-=δ= ×100%= % 5.截面收缩率 %100A A A 010⨯-=ψ= ×100%= % 六、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6 -§2 铸铁拉伸实验报告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三、试件形状简图四、实验数据试件几何尺寸及测定极限载荷的实验记录 平均直径 d 0 (mm)截面Ⅰ 1最小平均直径d 0(mm)2 截面Ⅱ 1 横截面积A 0(mm 2)2 截面Ⅲ1 极限载荷P b (KN )2五、试件拉伸时主要力学性能的计算结果强度极限 0bb A P =σ= = Mpa 六、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3 低碳钢和铸铁压缩实验报告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三、试件形状简图四、实验数据试件几何尺寸及测定屈服和极限载荷的实验记录材料试件几何尺寸屈服载荷P s(KN)极限载荷P b(KN) 直径d0(mm)高度h0(mm)面积A0(mm2)低碳钢1 2平均∕铸铁1 2平均∕五、试件压缩时主要力学性能的计算结果- 7 -- 8 -1.低碳钢屈服极限 0ss A P =σ= = Mpa 2.铸铁强度极限 0bb A P =σ= = Mpa 六、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4 低碳钢和铸铁扭转实验报告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三、试件形状简图四、实验数据表1 试件几何尺寸低碳钢铸铁平均直径d0 (mm) 截面Ⅰ1平均直径d(mm)截面Ⅰ12 2 截面Ⅱ1 截面Ⅱ12 2 截面Ⅲ1 截面Ⅲ12 2最小平均直径d(mm) 最小平均直径d0(mm)横截面积A 0(mm 2) 横截面积A 0(mm 2) 抗扭截面系数W (mm 3)抗扭截面系数W (mm 3)表2 测定屈服和极限扭矩的实验记录 材 料 屈服扭矩T s (N ·m )极限扭矩T b (N ·m )低碳钢 铸 铁 ∕五、试件扭转时主要力学性能的计算结果1.低碳钢剪切屈服极限1t ss W T 43=τ= = Mpa2.低碳钢剪切强度极限1t bb W T 43=τ= = Mpa3.铸铁剪切强度极限2t bb W T =τ= = Mpa六、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5 梁的纯弯曲实验报告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名称及型号三、测试装置的力学模型四、实验记录数据表1.试件尺寸及装置尺寸试 件 材 料 弹性模量 E (GP a ) 高 度 h (mm ) 宽 度 b (mm ) 支座间的距离l (mm ) 加力器到支座的距离a (mm ) 惯性矩I z (mm 4)表2.试件测点位置测点编号 1 2 3 4 5测点坐标y i(mm )表3.测定应变ε实验记录P(Kg ) ΔP(Kg) 测点1 测点2 测点3 测点4 测点5 ε1 ×10-6 Δε1 ×10-6 ε2 ×10-6 Δε2 ×10-6 ε3 ×10-6 Δε3 ×10-6 ε4 ×10-6 Δε4 ×10-6 ε5 ×10-6 Δε5×10-6ΔP = (Kg) 1ε∆=×10-6 2ε∆= ×10-63ε∆=×10-64ε∆=×10-65ε∆=×10-6五、计算结果1.各点正应力增量实i σ∆,理论值理i σ∆及相对误差测 点 编 号1 2 3 4 5 实验正应力增量i i E ε∆⋅=σ∆实理论应力增量zii I y M ⋅∆=σ∆理 相对误差%100i i i ⨯σ∆σ∆-σ∆=δ理实理2.实验所得横截面上正应力分布图六、结果讨论及误差分析§6 平面应力状态主应力测定实验报告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型号及名称三、测试装置的力学模型四、实验记录数据表1.试件尺寸及装置尺寸试件材料弹性模量E(GPa)泊松比μ高度h(mm)宽度b(mm)支座间的距离l(mm)惯性矩Iz(mm4)表2.试件测点位置测点代号AB测点坐标x A =(mm)y A =(mm)x B =(mm)y B =(mm)表3.测定应变ε实验记录 P(Kg ) ΔP(Kg) 测点A测点BεA45° ×10-6 ΔεA45°×10-6εA135°×10-6ΔεA135° ×10-6εB0°×10-6ΔεB0°×10-6 εB45°×10-6 ΔεB45°×10-6εB90°×10-6 ΔεB90° ×10-6ΔP = (Kg) ︒ε∆45A = ×10-6 ︒ε∆135A = ×10-6 ︒ε∆0B =×10-6︒ε∆45B = ×10-6 ︒ε∆90B = ×10-6五、计算结果主与理论值比较 1.实测值测点A :()=ε∆μ+ε∆μ-σ∆︒︒135A 45A 211E=实 = Mpa ()=ε∆μ+ε∆μ-σ∆︒︒45A 135A 221E=实 =MPa测点B :()()()()()290B 45B 245B 0B 90B 0B 2112E212E ︒︒︒︒︒︒ε∆-ε∆+ε∆-ε∆μ+±μ-ε∆+ε∆σ∆σ∆=实实= =Mpa⎪⎪⎭⎫ ⎝⎛ε∆-ε∆ε∆-ε∆-ε∆α∆︒︒︒︒︒-90B 0B 90B 0B 45B 12tg 21=实 = = °2.理论值测点A :S zmax = = mm 3 bI S Q z maxz x 21⋅⋅∆=τ∆=σ∆=σ∆= =Mpa测点B :S z = = mm 3B zx y I M⋅∆=σ∆= = MPabI S Q z zx ⋅⋅∆=τ∆= = MPa 2x 2x x 2122τ∆+⎪⎭⎫ ⎝⎛σ∆±σ∆σ∆σ∆== = =MPa⎪⎪⎭⎫⎝⎛σ∆τ∆-α∆-x x 12tg 21== = °3.结果比较及相对误差实验内容测点A测点B1σ∆(Mpa) 2σ∆(Mpa) 1σ∆(Mpa) 2σ∆(Mpa)α∆(°) 实测值理论值相对误差(%)六、结果讨论及误差分析§7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和内力测定实验报告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型号及名称三、测试装置的力学模型四、实验记录数据表1.试件尺寸及装置尺寸试件 材料 弹性模量 E(GP a ) 泊松比μ 圆管外径 D(mm) 圆管内径d(mm)点m 到端点的距离l(mm) 扇臂的长度a(mm) 抗弯截面系数()D32d D W 44-π=(mm 3)抗扭截面系数W 2W t=(mm 3)表2.测定m 点的应变ε实验记录 P(N ) ΔP(N ) 测定主应力大小和方向测定弯矩 测定扭矩ε-45° ×10-6 Δε-45° ×10-6 ε0° ×10-6 Δε0° ×10-6 ε45° ×10-6 Δε45° ×10-6 εr1 ×10-6 Δεr1×10-6 εr2 ×10-6 Δεr2×10-6ΔP = (N ) ︒-ε∆45=×10-6 ︒ε∆0= ×10-6︒ε∆45= ×10-61r ε∆=×10-62r ε∆= ×10-6五、计算结果主与理论值比较 1.实测值(1) 测点m 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204520454*******E212E ︒︒︒︒-︒︒-ε∆-ε∆+ε∆-ε∆μ+±μ-ε∆+ε∆σ∆σ∆=实实= = Mpa⎪⎪⎭⎫⎝⎛ε∆-ε∆-ε∆ε∆-ε∆α∆︒︒-︒︒-︒-45450454512tg 21=实= = = °(2) 测点m 的弯矩 1r 2EWM ε∆⋅=∆实= = N ·m (3) 测点m 的扭矩 ()2r t14EW T ε∆⋅μ+=∆实= = N ·m2.理论值(1) 测点m 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2221T M M W21∆+∆±∆σ∆σ∆== = MPa ⎪⎭⎫ ⎝⎛∆∆-α∆-M T tg 211== = ° (2)测点m 的弯矩=⋅∆=∆l P M = N ·m(3)测点m 的扭矩=⋅∆=∆a P T = N ·m 3.结果比较及相对误差实验内容测点m主应力大小及方向测点m弯矩测点m扭矩1σ∆(Mpa)2σ∆(Mpa) α∆(°) M∆(N·m) T∆(N·m)实测值理论值相对误差(%)六、结果讨论及误差分析。
广工几组实验报告
![广工几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786c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e.png)
广工几组实验报告引言实验是科学研究和学习的必备环节,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种现象和现象的规律。
在广工几组的实验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增进我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报告将就其中几个重要的实验进行介绍和分析。
实验一:测量与误差分析本实验旨在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并学会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分析测量误差。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使用尺子、千分尺和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不同实验器件的长度,并比较不同测量结果之间的误差。
实验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测量工具有不同的分辨率和精度,但使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可以降低误差并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并使用误差传递公式来分析不同测量值之间的误差传递。
实验二:测量直流电压和电流本实验旨在研究直流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等设备,测量并分析直流电压和电流,并研究其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正确选择测量范围和测量工具对于准确测量直流电压和电流至关重要。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实验三:测量交流电压和电流本实验旨在研究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等设备,测量并分析交流电压和电流,并研究其与频率和振幅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测量需要考虑相位差和有效值等因素。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正确测量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并学会了通过示波器观察和分析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实验四:测量电阻和电容本实验旨在学习电阻和电容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电阻测量仪和电容测量仪等设备,测量并分析不同电阻和电容器的参数,并研究其与电阻值和电容值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正确选择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对于准确测量电阻和电容至关重要。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恒流法和恒压法来测量电阻的值,以及如何使用交流电桥法来测量电容的值。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a31f421ed9ad51f01df2bf.png)
两场服从的规律的数学形式相同,如又满足相同的边界条件,则电场、电位分布完全相类似,所以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这种模拟属于数学模拟。静电场(无电荷区)稳恒电流场(无电流区)
???D??E???D?dS?0?????E?dl?0?
???U?bE??dl??aba
??
?j??E???j?dS?0?????E?dl?0????U?bE?dl???aba
[实验内容]
1、测量无限长同轴圆柱间的电势分布。
(1)在测试仪上层板上放定一张坐标记录纸,下层板上放置水槽式无限长同轴圆柱面电场模拟电极。加自来水填充在电极间。
(2)按图17-5接好电路。调节探针,使下探针浸入自来水中,触及水槽底部,上探针与坐标纸有1-2mm的距离。
(3)接通电源,K2扳向“电压输出”位置。调节交流输出电压,使AB两电极间的电压为交流12V,保持不变。
4、讨论同轴圆柱面的电场、电势分布(1)静电场
根据理论计算,A、B两电极间半径为r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E?
?
2??0r
A、B两电极间任一半径为r的柱面的电势为
1
b
V?VAblnaln Nhomakorabea(2)稳恒电流场
在电极A、B间用均匀的不良导体(如导电纸、稀硫酸铜溶液或自来水等)连接或填充时,接上电源(设输出电压为VA)后,不良导体中就产生了从电极A均匀辐射状地流向电极B的电流。电流密度为
[标签:标题]
篇一:广工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篇二: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4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摘要】
随着静电应用、静电防护和静电现象研究的日益深入,常需要确定带电体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用计算方法求解静电场的分布一般比较复杂和困难,一般很难写出他们在空间的数学表达式,而且,直接测量静电场需要复杂的设备,对测量技术的要求也高,因此,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模拟法来研究和测量静电场.即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进行测量,通过本实验希望学习用模拟方法来测绘具有相同数学形式的物理场,加深对各物理场概念的理解并复习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最终版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3774e7e009581b6bd9eb7b.png)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成绩2014年6月实验一 直流电桥实验一 实验目的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半桥、全桥测量电路工作原理、性能。
二 实验仪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试验台(数显电压表、正负15V 直流电源、正负4V 电源)。
三 实验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关系式:ε⋅=∆k RR(1-1) 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l∆=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
如图1-1所示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弹性体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1)单臂电桥:如图1-2所示R R R R ===765为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起构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RR RR E U ∆⋅+∆⋅=21140 (1-2) E 为电桥电源电压;式(1-2)表明单臂电桥输出为非线性,非线性误差为%10021⋅∆⋅-=RRL 。
(2)半桥: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做为邻边,如图1-3。
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两只应变片的阻值想同、应变数也相同时,半桥的输出电压为RRE k E U ∆⋅=⋅⋅=220ε (1-3) 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l∆=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E 为电桥电源电压。
式(1-3)表明,半桥输出与应变片阻值变化率呈线性关系。
(3)全桥: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如图1-4,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RRE U ∆⋅=0 (1-4) 式中E 为电桥电源电压;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式(1-4)表明,全桥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得到进一步改善。
(4)比较:根据式(1-2)、(1-3)、(1-4)电桥的输出可以看出,在受力性质相同的情况下,单臂电桥电路的输出只有全桥电路输出的1/4,而且输出与应变片阻值变化率存在线性误差;半桥电路的输出为全桥电路输出的1/2。
【报告】广工java实验报告
![【报告】广工java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ff9c9b767f5acfa0c7cdba.png)
【关键字】报告广工java实验报告篇一:广工Java实验报告专业选修课程实验(1)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___ JAVA程序设计学生学院__ 计算机学院______专业班级____学号____ ____学生姓名____ _ ___指导教师_____ ____XX年12 月10 日实验一:Java语言综述一、实验内容和步骤1、下载、安装并设置Java SDK 软件包。
2、安装Java IDE软件。
3、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 程序,运行结果为在屏幕上输出“HELLO WORLD!”。
二、源程序:package snippet;public class Hell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HELLO WORLD!");三、运行截图:四、注意事项:Java源程序文件的命名规则:如果在源程序中包含有公共类的定义,则该源文件名必须与该公共类的名字完全一致,字母的大小写都必须一样。
这是java语言的一个严格的规定,如果没有遵守,在编译时就会出错。
所以,在一个java源程序中至多只能有一个公共类的定义。
如果源程序中不包含公共类的定义,则该文件名可以任意取名。
如果在一个源程序中有多个类定义,则在编译时将为每个类生成一个.class文件。
五、预习与思考题1、什么是Java虚拟机?它的作用是什么?答:Java虚拟机是一个想象中的机器,在实际的计算机上通过软件模拟来实现。
Java虚拟机有自己想象中的硬件,如处理器、堆栈、寄存器等,还具有相应的指令系统。
其由五个部分组成:一组指令集、一组寄存器、一个栈、一个无用单元收集堆(Garbage-collected-heap)、一个方法区域。
这五部分是Java虚拟机的逻辑成份,不依赖任何实现技术或组织方式,但它们的功能必须在真实机器上以某种方式实现。
Java虚拟机是实现Java语言与平台无关这一特点的关键,一般的高级语言如果要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至少需要编译成不同的目标代码。
广工-单片机实验报告全部
![广工-单片机实验报告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490fedae700abb68a982fb65.png)
广工-单片机实验报告全部实验一:开发软件使用与调试方法一.实验目的:学习KEIL 的使用方法,用Keil 开发工具编译C 源码、汇编源程序。
掌握单片机的编程及调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编写C语言程序,用Keil 将程序编译并生成HEX 文件调试程序。
通过并口通信线连接PC 与实验箱,用Easy 51Pro 把程序下载到AT89S51 观察实验箱LED 的变化。
三.实验要求程序代码:ORG 0000HAJMP M AINORG 0030HMAIN:MOV P2,#0FFHMOV A,#0FEHMOV P0,ALOOP: JB P2.0,LOOPACALL DELAY_100MSJB P2.0,LOOPRR AHRER: JNB P2.0,HRERMOV P0,AAJMP L OOPDELAY_100MS:MOV R6,#64HD22: MOV R5,#0F9HD21: DJNZ R5,D21DJNZ R6,D22RETEND四.实验心得:通过本次试验,熟悉了keil软件的使用。
初步掌握单片机的编程及调试实验二定时器和中断应用程序设计与调试一.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的定时器,中断功能系统的应用二.实验内容和要求:编写程序,用AT89C51的内部定时器/计数器T0的方式1产生周期为0.2秒的TTL脉冲(TCH和TCL 溢出的时候,产生一个中断),从P05输出。
计算如下:振荡器的频率f=6M=6000000,方式1计数器的长度为L=16.2的16次方即65536定时时间(溢出时间)t=0.1s定时常数TC=65536-6000000x0.1/12=65536-50000=15536,将15536转换成16进制为3CB0,TCH=3CH(高八位),TCL=B0H(低八位)。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1 AMC51单片机综合开发系统一台 2.微机一台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开启ANC51实验装置,检查跳线,一般无需改动。
(完整word版)2015广工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文档最后含源码下载地址)
![(完整word版)2015广工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文档最后含源码下载地址)](https://img.taocdn.com/s3/m/a474f5fe8762caaedc33d470.png)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学生学院____ 计算机学院______专业班级 13级计科9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李敏2015 年 12 月 29 日实验一进程调度实验一、实验目的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进程调度程序,以加深对进程的概念及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设计一个有N个进程共行的进程调度程序。
要求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即把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数最高的进程),时间片轮转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这三种算法。
每个进程有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
进程控制块可以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到达时间、需要运行时间、已用CPU时间、进程状态等等。
进程的优先数及需要的运行时间可以事先人为地指定(也可以由随机数产生)。
进程的到达时间为进程输入的时间。
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进行计算。
每个进程的状态可以是就绪W(Wait)、运行R(Run)、或完成F(Finish)三种状态之一。
就绪进程获得CPU后都只能运行一个时间片。
用已占用CPU时间加1来表示。
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已达到所需要的运行时间,则撤消该进程,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还未达所需要的运行时间,也就是进程还需要继续运行,此时应将进程的优先数减1(即降低一级),然后把它插入就绪队列等待CPU。
每进行一次调度程序都打印一次运行进程、就绪队列、以及各个进程的PCB,以便进行检查。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所要进程都完成为止。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实验环境硬件环境:IBM-PC或兼容机软件环境:C++、C语言编程环境四、实验方法1、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最高优先数优先”调度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CPU分配给就绪队列中优先数最高的进程。
静态优先数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并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动态优先数是指进程的优先数在创建进程时可以给定一个初始值,并且可以按一定原则修改优先数。
土木实验报告广工
![土木实验报告广工](https://img.taocdn.com/s3/m/c5b0905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3.png)
实验名称:土木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地点: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2. 掌握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测试土木工程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
实验原理如下:1. 抗压强度:在材料受到轴向压力时,材料承受的最大压力与截面积的比值称为抗压强度。
2. 抗拉强度:在材料受到轴向拉伸时,材料承受的最大拉力与截面积的比值称为抗拉强度。
3. 抗折强度:在材料受到弯曲时,材料承受的最大弯矩与截面积的比值称为抗折强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万能试验机、游标卡尺、量角器、砂纸等。
2. 实验材料:混凝土试件、钢筋试件、木材试件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材料按照要求加工成标准尺寸的试件,并编号。
2. 测试抗压强度:将试件放入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中,调整试验机的加载速度,待试件破坏后读取最大压力值。
3. 测试抗拉强度:将试件放入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中,调整试验机的加载速度,待试件破坏后读取最大拉力值。
4. 测试抗折强度:将试件放入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中,调整试验机的加载速度,待试件破坏后读取最大弯矩值。
5. 记录实验数据:将实验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抗压强度实验结果: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30.5MPa,钢筋试件的抗压强度为540MPa,木材试件的抗压强度为10.2MPa。
2. 抗拉强度实验结果:混凝土试件的抗拉强度为3.2MPa,钢筋试件的抗拉强度为550MPa,木材试件的抗拉强度为1.8MPa。
3. 抗折强度实验结果:混凝土试件的抗折强度为5.1MPa,钢筋试件的抗折强度为400MPa,木材试件的抗折强度为1.2MPa。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混凝土、钢筋和木材在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
测试技术基础_实验报告(3篇)
![测试技术基础_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86e4b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f.png)
第1篇一、实验名称测试技术基础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
2. 掌握常用测试仪器的操作方法。
3. 学会测试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实验原理测试技术是研究测试方法、测试仪器、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的一门学科。
测试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材料科学等。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并掌握常用测试仪器的操作方法。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信号分析仪4. 数据采集器5. 矢量网络分析仪6. 万用表7. 线路板8.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 信号发生器实验(1)熟悉信号发生器的操作面板和功能。
(2)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信号,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
(3)调节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2. 示波器实验(1)熟悉示波器的操作面板和功能。
(2)观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信号,分析波形的特点。
(3)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
3. 信号分析仪实验(1)熟悉信号分析仪的操作面板和功能。
(2)分析信号的频谱,观察信号的频谱特性。
(3)测量信号的带宽、信噪比等参数。
4. 数据采集器实验(1)熟悉数据采集器的操作面板和功能。
(2)采集模拟信号,观察数据采集器的波形显示。
(3)分析采集到的数据,计算相关参数。
5. 矢量网络分析仪实验(1)熟悉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操作面板和功能。
(2)测量电路的S参数,分析电路的特性。
(3)优化电路参数,提高电路性能。
6. 万用表实验(1)熟悉万用表的操作面板和功能。
(2)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参数。
(3)分析元件的特性,评估元件的质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号发生器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信号发生器能够产生不同类型和参数的信号,满足测试需求。
2. 示波器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示波器能够准确显示信号波形,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含实验数据)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含实验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ef0e8e27915f804d2b16c1d9.png)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1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工艺一、实验目的通过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实验,了解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和检查方法及应变片在测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阻应变片实质是一种传感器,它是被测试件粘贴应变片后在外载的作用下,其电阻丝栅发生变形阻值发生变化,通过阻桥与静动态应变仪相连接可测出应变大小,从而可计算出应力大小和变化的趋势,为分析受力试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QJ-24型电桥、万用表、兆欧表、电烙铁、焊锡、镊子、502胶、丙酮或酒精、连接导线、防潮材料、棉花、砂纸、应变片、连接片。
四、实验步骤1、确定贴片位置本实验是在一梁片上粘贴四块电阻应变片,如图所示:2、选片1)种类及规格选择应变片有高温和常温之分,规格有3x5,2x4,基底有胶基箔式和纸基箔式。
常用是3*5胶基箔式。
2)阻值选择:阻值有120欧,240欧,359欧,500欧等,常用的为120欧。
3)电阻应变片的检查a.外观检查,用肉眼观察电阻应变是否断丝,表面是否损坏等。
b.阻值检查:用电桥测量各片的阻值为配组组桥准备。
4)配组电桥平衡条件:R1*R3 = R2*R4电桥的邻臂阻值小于0.2欧。
一组误差小于0.2% 。
在测试中尽量选择相同阻值应变片组桥。
3.试件表面处理1) 打磨,先粗打磨,后精细打磨a. 机械打磨,如砂轮机b. 手工打磨,如砂纸打磨面积应大于应变片面积2倍,表面质量为Ra =3.2um 。
应成45度交叉打磨。
因为这样便于胶水的沉积。
2)清洁表面用棉花粘积丙酮先除去油污,后用酒精清洗,直到表面干净为止。
3)粘贴。
涂上502胶后在电阻应变片上覆盖一薄塑料模并加压,注意电阻应变片的正反面。
反面涂胶,而正面不涂胶。
应变片贴好后接着贴连接片。
4)组桥:根据要求可组半桥或全桥。
5)检查。
用万用表量是否断路或开路,用兆欧表量应变片与被测试件的绝缘电阻,静态测试中应大于100M欧,动态测试中应大于50M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机械转子底座的振动测量和分析》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冯云凌(2111601211)、实验时间:2016年10月24日实验班级:专硕二班实验教师:邹大鹏副教授成绩评定:_____ __教师签名:_____ __机电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1.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1.掌握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2.掌握振动的测量和数据分析。
实验要求: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量出电机的转速;然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对测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2.初定设计方案: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量出电机的转速;然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利用获得的数据,使用MATLAB对测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3.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设备、元器件和材料本次实验的主要仪器设备有:机械转子系统,光电式转速传感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USB 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简介:OD9200 系列振动速度传感器,可用于对轴承座、机壳或结构相对于自由空间的绝对振动测量。
其输出电压与振动速度成正比,故又称速度式振动传感器。
其输出可以是速度值的大小,也可以是把速度量经过积分转换成位移量信号输出。
这种测量可对旋转或往复式机构的综合工况进行评价。
OD9200 系列速度振动传感器属于惯性式传感器。
是利用磁电感应原理把振动信号变换成电信号。
它主要由磁路系统、惯性质量、弹簧阻尼等部分组成。
在传感器壳体中刚性地固定有磁铁,惯性质量(线圈组件)用弹簧元件悬挂于壳体上。
工作时,将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上,在机器振动时,在传感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线圈与磁铁相对运动、切割磁力线,在线圈内产生感应电压,该电压值正比于振动速度值。
与二次仪表相配接(如OD9000 振动系列仪表),即可显示振动速度或振动位移量的大小。
也可以输送到其它二次仪表或交流电压表进行测量。
二、实验后确定的实验报告1.实验时确定的设计方案: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量出电机的转速;然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利用获得的数据,使用MATLAB对测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2.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数据:1.启动实验程序“机械转子系统的振动测量.exe”; 输入个人信息,也可以启动之后通过单击“修改”按钮修改个人信息。
2.单击“采样设置”按钮,输入采集卡连接磁电速度传感器的采样通道号,默认为7,批量采样频率(建议设为1KHz)、批量采样点数(建议设为1000)。
3.打开转子电机的电源,单击“单点采样”。
4.旋转调节旋钮改变转子的转速,观察图形区显示的磁电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转子底座振动信号;如果振动信号比较小,可适当提高转子的转速。
5.转子转速的测量:(1) 单击“采样设置”按钮,输入采集卡连接光电转速传感器的采样通道号(默认为3)、批量采样频率(建议值为10KHz)、批量采样点数(建议值为10000)。
(2) 单击“批量采样”按钮,开始采样;采样完成之后,采集到的波形信号会显示在图形窗口,系统会自动计算出转子的速度并显示出来。
记录下此时的转子的转速(单位:r/s)。
(3) 再重复步骤(2)测量2 次。
以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此时转子的转速。
6.振动信号的测量和频谱分析:(1) 单击“采样设置”按钮,输入采集卡连接磁电速度传感器的采样通道号(默认为7)、批量采样频率(建议设为1KHz)、批量采样点数(建议设为1000)。
(2) 单击“批量采样”按钮,开始采样;采样完成之后,采集到的波形信号会显示在图形窗口。
如果信号不正常,重复点击“批量采样”按钮。
(3) 单击“保存”按钮,将采集到的光电传感器的信号数据保存为文本文件。
文件必须保存到“C:\ExperiData\”目录下。
可单击“保存设置”更改文件名。
(4) 打开刚保存的文本文件,文件前面几行保存了个人信息、采样频率、采样通道、保存的数据个数等信息。
文件中共有四列数据,第一列为数据的序号,第二列为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数据。
(5) 将文本文件另存为No1.txt,删除文本文件“No1.txt”开头包含有汉字的前7 行(有5 行汉字,2 个空格行)。
删掉文件前面几行汉字是为了将数据导入matlab。
(6) 启动 matlab,将“C:\ExperiData\”目录设为matlab 的当前工作目录。
(7) 在 matlab 的命令窗口中输入experi7 并回车,matlab 会运行当前目录下experi7.m 文件完成振动信号的频谱分析。
绘出信号的时域波形、功率谱图,并计算出信号的主频。
(8) 截屏保存图形。
7.对比转子的转速(r/s)与测得的振动信号的主频。
8.改变(建议增大)转子的转速,重复步骤5 和步骤6,观察振动信号的主频是否会随着转子转速的变化而变化。
保存数据时注意更改文件名,不要覆盖掉前面的数据文件。
9.将保存的数据文本文件和experi7.m 文件拷贝回去,用于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分析;仔细阅读experi7.m,在看懂了experi7.m 文件基础上进行修改,对振动信号进行其它的分析处理,如滤波、幅值谱、自相关函数、自功率谱等(课后完成)。
(3) 单击“保存”按钮,将采集到的光电传感器的信号数据保存为文本文件。
文件必须保存到“C:\ExperiData\”目录下。
可单击“保存设置”更改文件名。
(4) 打开刚保存的文本文件,文件前面几行保存了个人信息、采样频率、采样通道、保存的数据个数等信息。
文件中共有四列数据,第一列为数据的序号,第二列为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数据。
(5) 将文本文件另存为No1.txt,删除文本文件“No1.txt”开头包含有汉字的前7 行(有5 行汉字,2 个空格行)。
删掉文件前面几行汉字是为了将数据导入matlab。
(6) 启动 matlab,将“C:\ExperiData\”目录设为matlab 的当前工作目录。
(7) 在 matlab 的命令窗口中输入experi7 并回车,matlab 会运行当前目录下experi7.m 文件完成振动信号的频谱分析。
绘出信号的时域波形、功率谱图,并计算出信号的主频。
(8) 截屏保存图形。
7.对比转子的转速(r/s)与测得的振动信号的主频。
8.改变(建议增大)转子的转速,重复步骤5 和步骤6,观察振动信号的主频是否会随着转子转速的变化而变化。
保存数据时注意更改文件名,不要覆盖掉前面的数据文件。
9.将保存的数据文本文件和experi7.m 文件拷贝回去,用于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分析;仔细阅读experi7.m,在看懂了experi7.m 文件基础上进行修改,对振动信号进行其它的分析处理,如滤波、幅值谱、自相关函数、自功率谱等(课后完成)。
10.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1)转子转速为12.3r/s时,波形图、功率谱图和频域图。
波形图、功率谱图和频域图1波形图、功率谱图和频域图2 (3)转子转速为20.7r/s时,波形图、功率谱图和频域图。
波形图、功率谱图和频域图3波形图、功率谱图和频域图4(5)转子转速为32.6r/s时,波形图、功率谱图和频域图。
波形图、功率谱图和频域图53.结论(含结果分析):(1)由时域波形可以看出,随着电机转速的增大,振动频率越来越大;(2)由功率谱图可以看出,随着电机转速的增大,振动信号主频快速增大;(3)由频域图可以看出,振动的最大幅值、相位变化,随着电机转速的增大,基本保持不变。
3.问题与讨论: 要求:必须提出2个以上与本次实验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1)简述利用磁电速度传感器测量转子实验台底座振动的原理。
OD9200 系列速度振动传感器属于惯性式传感器。
是利用磁电感应原理把振动信号变换成电信号。
它主要由磁路系统、惯性质量、弹簧阻尼等部分组成。
在传感器壳体中刚性地固定有磁铁,惯性质量(线圈组件)用弹簧元件悬挂于壳体上。
工作时,将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上,在机器振动时,在传感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线圈与磁铁相对运动、切割磁力线,在线圈内产生感应电压,该电压值正比于振动速度值。
(2)常用的振动信号测量方式有那些?(1)机械式测量方法:主要用杠杆放大原理或惯性原理加上杠杆放大原理。
(2)电测法:将振动参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转换成电信号,经电子系统放大后进行测量记录的方法。
(3)光测法:把振动参量转换成光信号,经光学系统放大后,加以测量和记录。
直接为震动试验提供振动源的设备是激振设备,包括:振动台和激振器两类;有机械式、电动式、电动液压式、压电式。
实验题目:《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量》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冯云凌(2111601211)、实验时间:2016年10月17日实验班级:专硕二班实验教师:邹大鹏副教授成绩评定:_____ __教师签名:_____ __机电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 1.实验目的与要求:目的:1).了解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3).掌握m-k-c 二阶系统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因素 要求:1).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标定2).弹簧振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测量2.初定设计方案:根据测量出的弹簧振子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来求系统的动态特性:固有频率ωn 和阻尼比ξ。
实验时确定的设计方案:先将质量振子偏离平衡,具有一定的初始位移,然后松开。
该二阶系统在初始位移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输出,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系统的输出并传输给计算机,生成阶跃响应曲线。
该输出是由初始状态引起的,可称之为零输入响应,也可看作是由初始位置到零的阶跃响应。
(1)求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ωd =2π/T d (2)求阻尼比ξ利用任意两个超调量M 和M 可求出其阻尼比,n 是该两个峰值相隔的某一整周期数。
计算公式为ξ=2222n 4n n πδδ+(3)求无阻尼固有频率ωn计算出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阻尼比ξ之后,根据公式可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ωnωd =21ξω-d(4)求弹簧的刚度和振子组件的质量振子组件主要由振子、滑杆、振子位置调节器、阻尼片、传感器连接杆等组成。
利用已知质量的U型质量块,求出弹簧的刚度K。
K =x∆mg式中,m为U型质量块的质量,Δx为将U型质量块叠放在振子上之后弹簧长度的变化量。
求出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ωn弹簧刚度K 之后,就可以根据公式得出振子组件的质量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