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啉机理
烯酰吗啉在土壤中的吸附及机理
烯酰吗啉在土壤中的吸附及机理谢吉民;初亚飞;刘军;张辉;郭慧琴;孙成【摘要】对烯酰吗啉在红土、黑土、潮土3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吸附时间、浓度、pH值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sh吸附等温式,拟合度均在0.99以上;影响土壤吸附的主要因素是土壤pH值;吸附常数Kf与pH值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r=0.95);土壤对烯酰吗啉吸附量随着土壤pH值增高而降低;腐殖酸对烯酰吗啉吸附起决定作用,烯酰吗啉与腐殖酸发生电荷转移,并能与腐殖酸羟基形成氢键.【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1)001【总页数】5页(P88-92)【关键词】烯酰吗啉;土壤;腐殖酸;吸附;机理【作者】谢吉民;初亚飞;刘军;张辉;郭慧琴;孙成【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镇江,212013;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678烯酰吗啉(dimethomorph,简称DMM)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内吸性强防治霜霉属病原真菌病害的杀菌剂.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是支配该农药生物有效性和持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预测农药在土壤和潜水层中的运动具有重要作用[1-6].农药的存在以及长期慢性暴露,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是主要的饮用水源,这个问题更显重要[7].对于农药的吸附行为,土壤活性组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腐殖酸(hum ic acid,简称HA),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药在土壤中的归属[8-9].有关 DMM在土壤的农残测定已有研究,但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国内未见报道.文中拟对DMM在红土、黑土、潮土3种不同理化性质的土壤-水界面上的吸附进行研究,并借助FTIR和ESR技术探究土壤中HA与农药DMM的作用机理.1 试验1.1 试验材料和仪器DMM标准品(ω=96.6%);HA(分析纯);甲醇(色谱级);超纯水.高效液相色谱仪,配FID 检测器(美国Agilent,Agilent 1200);Shimadzu IR-470红外光谱仪(美国Necolet,NEXUS870);JES-FEXG顺磁共振波谱仪(德国Bruker,EMX-10/12);精密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HS-3C型).1.2 土壤样品选择没有施用过DMM的地块采样,采用梅花形布点法,每种土样设 5个采样点,用土柱法采集表层(0~20 cm)土壤20 kg.土壤采回后,除去植物根系、砾石等,自然风干后缩分,磨细过 20目筛,备用.测定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果如表 1所示.表1 3种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Tab.1 Physical and chem 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studied土壤类型采集地 pH 土壤有机质/ (g/kg)阳离子交换量/ (mg/kg)组分/% ω(粘粒)ω(粉粒)ω(砂粒)红土江西鹰潭 4.41 15.1 116 9.0 62.0 22.0黑土吉林公主岭 5.30 26.8 325 26.6 38.8 33.8潮土河北衡水 7.82 18.5 177 19.6 43.6 13.41.3 试验方法1.3.1 DMM在土壤中吸附平衡时间的确定吸附试验采用振荡平衡法.分别称取5.0 g红土、黑土、潮土土样于 50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 20 mg/LDMM溶液20m L和0.01mol/L CaCl2溶液5 m L,按预试验使固液体积比为5∶1.于恒温振荡室(25±1)℃摇床中以150 r/min机械振荡.分别于1,3,5,7,9,12,16,18,22,24 h取样分析,将振荡后的土壤悬浊液置入离心管中,在高速离心机上以4 000 r/min离心30 min.取上层清液,待测.试验同时作两组平行.1.3.2 DMM在土壤中的吸附分别称取5.0 g红土、黑土、潮土土样于50mL具塞三角瓶中,再依次加入20 mL 质量浓度分别为0.2,0.5,1.0,2.0,2.5 mg/L的DMM系列溶液和0.01 mol/LCaCl2溶液5 mL,于恒温振荡室(25 ±1)℃摇床中振荡24 h,以下步骤同1.3.1.试验同时作两组平行,加入含0.01 mol/L CaCl2的DMM溶液作为空白处理.1.3.3 溶液pH值对DMM吸附的影响分别称取5.0 g红土、黑土、潮土土样于50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20 mg/L DMM溶液20 mL和 0.01 mol/L CaCl2溶液5m L,再加入NaOH或HCl溶液调节pH值,使溶液pH呈一定梯度(在3~8之间).于恒温振荡室(25±1)℃摇床中以150 r/min机械振荡24 h,以下步骤同1.3.1.试验同时作两组平行,加入含0.01mol/LCaCl2的DMM溶液作为空白处理.1.3.4 吸附机理研究方法参考文献[1]的方法,称取60 mg HA置入100 mL 40 mg/L的DMM溶液于恒温振荡室(25± 1)℃下振摇 24 h,放置,经离心弃去上层清液,向HA-DMM作用物中加入上述DMM溶液100 mL,重复吸附2次,然后在高速离心机上以4 000 r/min离心30 min,分离后用蒸馏水清洗2次,再将作用物真空下干燥,除去水分.用蒸馏水代替DMM溶液作空白对比试验.分别称取1.5mg HA和经干燥的HA-DMM作用物在400~4 000 cm-1波数范围进行红外光谱测试.然后再分别称取30 mg HA和HA-DMM作用物,在顺磁共振波谱仪上用100 kHz调频频率和9.240GHz操作频率测定自由基浓度和光谱分裂因子g值.1.4 样品检测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150mm;流动相为甲醇和水,体积比65∶35,流速1mL/min;紫外检测波长243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在上述检测条件下DMM保留时间为5.85 min.1.5 计算方法土壤对DMM的吸附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ωs为DMM在土壤中的吸附量,mg/kg;ρi为水中DMM初始质量浓度,mg/L;ρe为吸附平衡时水相中DMM的质量浓度,mg/L;V和M分别为吸附试验中所用水的体积,L和土壤质量,kg.根据峰面积利用外标法计算DMM的吸附量.2 结果与讨论2.1 吸附平衡时间的确定DMM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量与吸附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DMM在土壤中的吸附速率很快,在1~8 h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对DMM吸附量增加;在8 h就基本达到平衡,这与大多数农药在土壤环境中吸附平衡时间很相似[2-3].为保证DMM在土壤中达到完全吸附,试验统一以 24 h作为吸附平衡时间.图1 吸附时间与吸附量的关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adsorption equilibrium time and dimethomorph2.2 DMM在土壤上的等温吸附线为讨论3种土壤对DMM吸附的特性,试验数据分别采用线性、Freundlish两种等温曲线拟合,拟合参数如表2所示.表2 等温吸附线的线性方程与Freundlich方程拟合参数Tab.2 Linear and Freund lich model parameters of sorption isotherms线性方程Freundlich方程土壤类型Kd r Kf 1/n r黑土 26.87 0.988 24.34 0.662 0.997潮土 11.91 0.986 12.29 0.734 0.992红土 10.66 0.972 11.15 0.615 0.991由表2可以看出,Freundlish拟合效果最理想,拟合度达到0.99以上.以水相中吸附平衡时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土相中吸附量为纵坐标作等温吸附线, DMM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曲线如图2所示.DMM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等温吸附线均为L型,这种结果表明DMM被土壤吸附的亲和性要大于对水的亲和性[4-5].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一般采用Freundlish方程描述,即图2 DMM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Fig.2 Dimethomorph sorption sotherms in three soils在Freundlish等温式中,吸附系数Kf能够反映土壤对农药吸附的程度和强弱,并且定量预测相应农药在其他土壤中的吸附情况.试验得出,DMM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黑土>潮土>红土.然而Kf只能部分反映低质量浓度范围内的吸附情况,需要分析Freundlish方程的另一个常数1/n.表2给出的数据,1/n小于 1,说明在水 -土系统中两相平衡浓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分析其原因,一方面DMM是弱极性(非离子型)农药,非离子型化合物主要通过分配作用进入土壤有机质[6],与土壤吸附以分子间作用力或氢键为主;另一方面由于溶液相中溶质浓度不断提高时,土壤粒子的吸附中心逐渐趋于饱和,而吸附相中溶质浓度呈正比例增加,从而使3种土壤中DMM吸附常数Kf均小于1.2.3 土壤性质对DMM在土壤吸附中的影响将表1中的pH与表2中的Kf进行单因子回归分析,得到它们的线性关系为Kf,1/n与 pH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96,p<0.01),表明选择Kf,1/n与土壤基本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能够更好地说明问题.在 pH为4~6的范围内变化较明显,并且随着 pH的增大,土壤对农药的吸附量减少,即土壤pH值降低,有利于DMM的吸附,如图3所示.DMM属于非离子型农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质子化作用而生成阳离子[7],一方面可与土壤中部分可交换离子进行交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DMM与土壤有机质及粘土矿物形成分子间氢键,从而增强土壤对DMM的吸附.分别对Kd,Kf,1/n和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及土壤物理黏粒含量进行相关线性分析,相关系数r与显著性因子p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线性分配系数Kd和Freundlich常数Kf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5),而与其他性质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与Singh等[1]关于阿特拉津的吸附结论相似.图3 土壤pH值对DMM吸附的影响(25℃)Fig.3 Effectof pH on adsorption of dimethomorph in three soils表3 拟合参数与土壤基本性质相关性分析(n=5)Tab.3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 fmodel param eters with soil p roperties for mefenacet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物理黏粒含量r p r p r p Kd 0.950 4 0.013 2 0.795 2 0.107 8 0.158 2 0.799 4 K f 0.952 0 0.012 6 0.789 5 0.112 2 0.200 6 0.746 3 1/n 0.965 60.007 6 0.829 7 0.082 2 0.128 1 0.837 42.4 DMM的吸附机理DMM,HA及HA-DMM作用物的光谱如图4所示.比较图中峰形、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HA在1 710 cm-1波数处有羰基化合物所显示的有5 cm-1的升高,1 128 cm-1的C—O有1 cm-1的升高,这与文献[8]的结论相似.并且在谱图中可以看到,HA吸附DMM以后,没有出现DMM的吸收峰,并且HA在各峰位置上没有明显移动.由以上两个结论可以说明,HA与DMM发生了氢键缔合作用.DMM 与HA之间的作用力相对较弱,没有发生一些强的化学键作用力,可能发生了范德华力等弱的相互作用,甚至有可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生了简单的物理吸附[9].图4 HA,HA-DMM,DMM的FTIR谱图Fig.4 FTIR analysis of humicacid,dimethomorph mixture treated humic acidHA与DMM之间的氢键可解释为DMM中的羟基氧原子、单杂环中的氧原子等与HA羟基上的氢原子形成的键.DMM,HA及HA-DMM作用物的ESR参数如表4所示.DMM本身无ESR信号,即DMM中不存在自由基.HA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自由基[10],结果表明,HA与DMM 作用前后,其ESR光谱分裂因子g为2.002 8,这说明HA在作用前后,其自由基种类没有发生变化.而线宽度有明显增加,这可能是 HA与DMM形成了复杂的结合物,这种情况与Senesi等在试验中的发现相似.由于两个波谱都是Guass型,所以可以比较其面积进行定量.从表所列数据看,与未参加反应的 HA相比自由基浓度增加了19.9%,由此推断,吸附作用后HA与DMM相互作用时发生电荷转移.表4 HA及HA-DMM作用物的ESR参数Tab.4 ESR parameters of hum ic acid and its comp lex样品名称自由基浓度/(10-16 sp/g)波谱线性光谱分裂因子DMM 0 0 0 HA 2.360 4.830 2.002 8 HA-DMM 2.808 5.043 2.002 83 结论(1)DMM在 3种土壤中的吸附平衡时间为8 h,其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sh吸附等温式,拟合度均在0.99以上.(2)不同土壤对DMM的吸附容量差别较大. DMM在 3种土壤中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黑土>潮土>红土.吸附常数Kf在 11.15~24.34之间,吸附性能较好. (3)在室温下,pH在3~7范围内,DMM在土壤上的吸附特性和pH值呈较好的相关性(r= 0.95),DMM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升高明显降低,说明土壤pH值是影响DMM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因素.(4)DMM在HA上吸附后,相互间发生了氢键作用或质子转移并且有电荷转移的现象参考文献(References)[1] Singh N.Sorption behavior of triazole fungicides in Indian soil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soil properties[J].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 ica l Society,2002,50(2): 6434-6439.[2] 王艮梅,孙成,马爱军.表面活性剂及水溶性有机物对菲生态毒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8,17 (5):1764-1768.Wang Genmei,Sun Cheng,Ma Aijun.The effectof surfactants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on the eco-toxicity of phenanthrene in soil[J].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8,17(5):1764-1768.(in Chinese)[3] Liu Jun,Xie Jimin,Chu Yafei,bined effectof cypermethrin and copper on activity in soil[J].Journal of Soil Sediments,2008,8(5):227-233. [4] Leone P,GennariM,Negre M,etal.Role of ferrihydrite in adsorption of three imidazolinone herbicides[J].Journa l of Agricultura l and Food Chemistry,2001,49(3): 1315-1320.[5] 刘峙嵘,周利民,韦鹏,等.泥煤对镥的吸附特征[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2):188 -192.Liu Zhirong,Zhou Limin,Wei Peng,et al.Adsorp tion of Lutetium ofpeat[J].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Edition,2009,30(2):188-192.(in Chinese)[6] Mathava K,Ligy P.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yd rophobic pesticide endosulfan in four Indiansoils[J].Chemosphere,2006,62(11):1064-1077.[7] 袁新华,何坤,陈敏,等.桐油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8(6):501-503.Yuan Xinhua,He Kun,Chen Min,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phenolic resin modified by tung oil [J].Journa l of Jiangsu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7,28(6):501-503.(in Chinese)[8] Morrica P,Barbato F,Giordano A,etal.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imazosu lfuron by soil[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0,48(12):6132-6137.[9] 黄金莉,肖玉梅,刘吉平,等.农药丁吡吗啉与腐殖酸作用机理探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28 (8):1866-1869.Huang Jin li,Xiao Yumei,Liu Jiping,et al.The functionalmechanism between the pesticide pyrimorph and humic acid[J].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08,28(8):1866-1869.(in Chinese)[10] 宣日成,王琪全,郑巍,等.吡虫啉在土壤中的吸附及作用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0,20 (2):198-201.Xuan Richeng,Wang Qiquan,Zheng Wei,et al.Study on the adsorption of imidacloprid in soils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0,20(2):198-201.(in Chinese)【相关文献】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150mm;流动相为甲醇和水,体积比65∶35,流速1mL/min;紫外检测波长243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在上述检测条件下DMM保留时间为5.85 min.土壤对DMM的吸附量计算公式如下:。
烯酰吗啉在土壤中的吸附及机理
Ad o p i n a d i t r c i n m e h n s fd m e h m o p s r to n n e a to c a im o i t o rh i h e if r n o l n t r e d fe e t s i s
Xe i i , h ae , i J n , h n u ,G oH in , u hn i Jm n C uYfi Lu u Z a gH i u u i! S nC eg q
烯酰 吗 啉在 土壤 中的吸 附及 机 理
谢 吉 民 初 亚飞 , ,刘 军 ,张 辉 ,郭 慧琴 ,孙 成
(. 1 江苏 大 学 化 学化 J学 院 ,江苏 镇 江 2 2 1 ; . 京大 学 环 境 学 院 , 苏 南 京 2 09 ) _ : 10 3 2 南 江 10 3
asrt ni m i ysip . do t nce i et K adp a eh v odcr l i ( = .5 . dopi a l o H A sr i ofc ns ,n H vl aeago or a o r 0 9 ) o s n l po fi u e tn
对烯 酰吗啉吸 附起决 定作用 , 酰吗啉 与腐殖酸发 生 电荷 转移 , 烯 并能与腐 殖酸羟基形 成 氢键. 关键词 : 酰吗啉 ;土壤 ; 殖酸 ; 附 ; 烯 腐 吸 机理 中图分 类号 : 6 8 X 7 文献标志 码 : A 文章编 号 :17 — 7 5 2 1 ) 1 0 8 0 6 1 7 7 (0 0 0 — 0 8— 5
e itn e o lc rc d n ra c p o c a im ewe n dm eh m o p n u c a i . xse c fee ti o o —c e trme h n s b t e i t o r h a d h mi c d Ke y wor s:d meho r h;s i;hu e a i d i t mo p ol mi cd;a s r to d op in;m e h n s c a im
吗啉基结构
吗啉基结构
摘要:
一、吗啉基结构的定义与特性
二、吗啉基结构在化学中的应用
三、吗啉基结构与生物活性分子的关联
四、吗啉基结构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
五、我国在吗啉基结构研究方面的进展
正文:
吗啉基结构(Morphol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基团,由一个氮原子与三个氢原子组成,氮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形成一个六元环。
吗啉基结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使其在药物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吗啉基结构在化学中的应用广泛,可用于合成各种化合物,如吗啉、吗啉衍生物等。
这些化合物在制药、农药、染料、塑料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吗啉可用作染料、颜料、药物等的中间体,也可用于制备聚酰胺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等高分子材料。
吗啉基结构与生物活性分子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许多生物活性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都含有吗啉基结构。
例如,前列腺素类生物活性分子中的PGRMC1 蛋白,其活性部分就包含一个吗啉基结构。
这使得吗啉基结构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目标。
吗啉基结构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吗啉基结构与生物活性分子密切相关,因此,对吗啉基结构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生物活性分子的作用机
制,并为新型药物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近年来,吗啉基结构已成为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基于吗啉基结构的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我国在吗啉基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科研人员已在吗啉基结构的合成方法、生物活性评价、药物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药物研发水平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十二烷基吗啉与氯化钠,氯化钾及光卤石表面作用机理
十二烷基吗啉与氯化钠,氯化钾及光卤石表面作用机理
十二烷基吗啉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以与水和有机物表面相互作用。
它的结构中含有疏水的十二烷基链和亲水的吗啉环。
十二烷基吗啉与氯化钠、氯化钾和光卤石表面作用机理如下:
1. 与氯化钠表面作用机理:十二烷基吗啉分子的疏水烷基链可以吸附在氯化钠晶面上,形成一个疏水层。
亲水的吗啉环部分则与溶液中的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水溶性层。
这种分子在表面的吸附使得疏水部分向外,亲水部分向内,从而提高了表面的润湿性能。
2. 与氯化钾表面作用机理:与氯化钠类似,十二烷基吗啉也可以吸附在氯化钾晶面上,形成疏水层和水溶性层。
然而,与氯化钠相比,氯化钾的晶面活性较低,因此十二烷基吗啉在氯化钾表面的吸附能力较弱。
3. 与光卤石表面作用机理:光卤石是一种疏水表面,十二烷基吗啉可以在光卤石表面形成一个稳定的吸附层。
在光卤石表面,十二烷基吗啉的疏水烷基链朝外,与光卤石表面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疏水层。
而亲水的吗啉环部分朝内,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水溶性层。
这种吸附层可以提高光卤石表面的润湿性能,并使得溶液在该表面上更容易扩展和渗透。
简析:吗啉类优秀杀菌剂烯酰吗啉
烯酰吗啉由壳牌公司(现巴斯夫公司)研发并于1992年上市,主要商品名为Forum®(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Acrobat®(用于防治马铃薯疫病)。
虽然上市时间长,但由于其复配产品多、杀菌广谱,其市场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是吗啉类杀菌剂的一大品种。
目前,烯酰吗啉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区,被广泛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类、瓜类、果树类上的霜霉病、晚疫病及烟草、马铃薯黑胫病等。
1、产品简介烯酰吗琳是在强碱和有机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将4-氯-3,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和N-乙酰吗啉反应制得,主要中间体是N-乙酰吗啉、叔丁醇钠等。
分子式为:C21H22ClNO4CAS登录号:110488-70-5英文名称:Dimethomorph化学名称:(E,Z)-4-[3-(4-氯苯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吗啉结构式如下:2、作用机理烯酰吗啉是专一杀卵菌纲真菌的杀菌剂,用于防治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通过破坏病菌细胞壁膜的形成,引起孢子囊壁的分解,而使病菌死亡。
3、登记情况1.国内登记情况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目前烯酰吗啉的登记总量有425个,单剂和混剂登记数量不相上下,分别有211个和214个。
登记的主要作物及防治对象为黄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葡萄霜霉病、烟草黑胫病、辣椒疫病、番茄晚疫病等。
烯酰吗啉与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噁唑菌酮、丙森锌、霜脲氰、精甲霜灵、氰霜唑、氟啶胺、氟吡菌胺等均有混配制剂登记。
2.国外登记情况2.1 欧盟在2007年,烯酰吗啉获欧盟重新登记,目前仍在有效期内。
2.2 美国经EPA网站查询,目前烯酰吗啉在美国有6个登记产品,除了3个单剂,还有2个与唑嘧菌胺、1个与吡唑醚菌酯的混剂。
2.3 澳大利亚目前烯酰吗啉在澳大利亚有17个登记,除了单剂登记,还有与唑嘧菌胺、嘧菌酯、代森锰锌的混剂登记。
4、产品优势1.效果好、持效期长内吸性强,可通过根部和叶片快速渗透并局部扩散;几乎有效作用于卵菌纲的整个发育阶段,既能够阻止孢子萌发,又能避免孢子再次侵染,发病前后均可使用;施药间隔期通常为7~10天左右,比其他药剂长3~4天。
氟吗啉的产品特点及其应用
一、氟吗啉的产品性状为浅黄色固体,纯品为白色固体。
微溶于己烷,易溶于甲醇、甲苯、丙酮、乙酸乙酯、乙腈、二氯甲烷。
通常情况下(20~40℃)对光、热、水解稳定;含量:≥90%二、氟吗啉的杀菌机理氟吗啉为丙烯酰吗啉类杀菌剂,它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保护及治疗作用兼备,抑制孢子萌发作用明显。
吗啉类化合物的杀菌机理一般为抑制病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由于氟原子所具有的独特的电子效应和渗透效应,使之较同类的杀菌剂相比活性更高。
代森锰锌是属于乙撑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是一种典型的多作用位点的保护性杀菌剂,它的杀菌机理主要是与病原菌的疏基发生作用从而抑制病原菌的呼吸。
这两种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式截然不同的杀菌剂混配后互补效果突出,增效作用明显,防治谱扩大,且内吸性杀菌剂易产生抗性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三、氟吗啉的作用特点1、治疗活性高氟吗啉不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同类产品,其治疗活性可以与目前所有商品化的防治菌纲病害的药剂媲美。
2、抗性风险低氟吗啉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与目前市场上的农药品种无交互抗性,对甲霜灵产生抗性的菌株仍有很好的活性,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抗性菌株。
3、持效期长、用药次数少、农用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一般杀菌剂持效期通常为7-10天,推荐用药间隔时间为7天左右;氟吗啉持效期为16天,推荐用药间隔时间为10-13天,持效期长,用药次数少,全生长期通常用药4次,不仅可以减少劳动量,而且能降低农用成本,每亩用药仅为35元左右;试验结果表明,氟吗啉治疗和预防效果优于烯酰吗啉,在同等剂量下氟吗啉的活性比烯酰吗啉高20%,氟吗啉使用10克/亩效果与烯酰吗啉15克/亩效果相当,亩增产超过20%,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四、氟吗啉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氟吗啉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如霜霉病、晚疫病、霜疫病等,具体的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白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辣椒疫病、荔枝霜疫霉病、大豆疫霉根腐病等。
吗啉工艺
吗啉(Morpholine),又名吗啡啉或1,4-氧氮杂环己烷,分子式C4H9NO,是工业用重要的环胺之一。
无色吸水性油状液体,为一种柔和的碱类。
吗啉含有仲胺基团,具有仲胺基团的所有典型反应特征。
与无机酸反应生成盐,与有机酸反应生成盐或酰胺。
可进行烷基化反应,还可以与环氧乙烷、酮反应或进行Willgerodt反应。
由于具有氮氧杂环的特点,吗啉在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制造许多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成为当前具有重要商业用途的精细石油化工产品之一。
它可以用于制备NOBS (N-氧代二亚乙基-2-本并噻唑次磺酰胺)、OTOS(-氧代二亚乙基代氨基甲酰基-N-氧代二亚乙基次硫酰胺)等橡胶硫化促进剂和防锈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除垢剂止痛药、局部麻醉剂、水果保鲜剂、纺织印染助剂等,在橡胶、医药、农药、染料、涂料等领域用途广泛。
吗啉的合成路线依据所用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二乙醇胺脱水法、双氰甲基醚催化加氢法、环氧乙烷催化氨化法、二氯乙醚脱氯氨化环化法、胺脱水环化法、二甘醇催化氨解环化法等。
其中二甘醇催化氨解环化法具有原料易得价低,毒性小,产生三废少等优点,很适宜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国内各生产厂家基本都使用此法。
国内吗啉生产技术的发展按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二乙醇胺强酸脱水法、二甘醇催化氨解环化法二乙醇胺强酸脱水法生产原理反应化学式如下:(HOCH2CH2)2NH+H2SO4——O(CH2CH2)2NH·H2SO4+NaOH——吗啉90年代以前国内大部分生产厂家都采用此法,如具有代表性的沈阳新生和上海长征化工厂,不过目前装置都已停产。
二乙醇胺强酸脱水法生产吗啉存在很多缺陷,主要为:一是二乙醇胺价格较高;二是产品质量长期上不去,徘徊在含量95%~97%之间,制约着吗啉产品的广泛应用;三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强酸、碱介质,导致设备腐蚀严重,设备维护费用较高;四是环境污染较重。
因此该工艺现已完全被淘汰。
——二甘醇催化氨解环化法二甘醇法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吗啉生产工艺,以二甘醇和液氨为原料,工艺过程简单,转化率高,二甘醇来源充足,特别是合成氨厂开发吗啉更具有液氨和氢气优势。
吗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128.4
饱和蒸气压(kPa)
0.93(20℃)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1050mg/kg(大鼠经口);500mg/kg(兔经皮)。LC50:28480mg/m3,8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强烈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高浓度吸入可致死。蒸气、雾或液体对眼有强烈刺激性,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发生灼伤。吞咽本品液体可灼伤消化道,大量吞咽可致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闪点(℃)
35
爆炸上限%(v%):
10.8
自燃温度(℃)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爆炸下限%(v%):
1.8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建规火险分级
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聚合
禁忌物
酸类、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吗啉
吗啉经过其他仲胺的典型的化学反应,虽然醚氧的存在下,从氮,使其亲核性比结构类似的仲胺如哌啶(及碱 性较弱的)撤回电子密度。出于这个原因,它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氯胺(CAS#23328-69-0)。 它是常用来生成烯胺。
它被广泛用于在有机合成中。例如,它是一种在制备抗癌剂抗生素利奈唑胺,吉非替尼(易瑞沙)和止痛 dextromoramide 的积木。 在研究和在工业中,低的成本和吗啉的极性导致的普遍使用,作为化学反应的溶剂。 农业 作为一个果涂层, 它是用来作为打蜡水果的过程中的化学乳化剂。当然,水果蜡,以防止昆虫和真菌污染,但作为水果清洗,可 能会丢失。少量的新的蜡被施加来取代它。它是用来作为虫胶,它被用来作为水果涂布蜡的乳化剂和溶解性援 助。 欧盟已禁止使用吗啉的水果涂层。 作为杀菌剂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的衍生物用作农用杀菌剂谷物的被称为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中间体,可用于在生产中: •腐蚀抑制剂抑制剂,它被广泛地用作中和剂胺在打击碳酸腐蚀蒸汽锅炉系统的冷凝水回收线。 •作物保护剂 •已为的凝 SATION 的含有活性的甲基或亚甲基基团的醛和酮的催化剂作为催化剂的。可能氢化可以硫酸形成 的表面活性剂的多羟基化合物的缩合物。 •染料 •分离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吗啉使有用在各种纯化程序。的胺甲基吗啉中的溶解度显着差异,导致用于分离 这些挥发性胺的一个方便的萃取方法。 •光学增白剂,它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的制造的光学增白剂。使用荧光增白剂的肥皂和洗涤剂行业中的复合清 洁剂 •制药医药原料的生理活性的吗啉核的证明由数量已发现的制药应用。 •橡胶化学品吗啉的一个主要用途是作为一个中间的延迟作用的类型的橡胶促进剂的生产中。
吗啉硝唑合成工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吗啉硝唑合成工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吗啉硝唑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用作医药领域的抗菌药物,还可以作为炸药的主要成分。
吗啉硝唑的合成工艺对于提高其产量和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吗啉硝唑的化学结构和用途,并重点探讨其合成工艺。
通过了解吗啉硝唑的合成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文章将详细介绍合成工艺的步骤、反应条件和反应机理,以及影响合成效率和产物纯度的因素。
通过深入了解吗啉硝唑的合成工艺,我们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了解合成工艺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吗啉硝唑的优越性能,拓展其在医药和爆炸领域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通过概述吗啉硝唑的概念和作用,引出本文的主题。
文章结构章节说明了本文的内容安排和逻辑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框架和思路。
目的部分则明确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吗啉硝唑的化学结构、吗啉硝唑的用途和吗啉硝唑合成工艺。
通过对吗啉硝唑的化学结构和用途进行介绍,为后续的合成工艺部分做铺垫。
结论部分包括总结、吗啉硝唑合成的重要性和展望三小节。
总结部分对本文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强调吗啉硝唑合成工艺的重要性,展望部分则对未来吗啉硝唑合成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和探讨。
整篇文章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吗啉硝唑的合成工艺及其相关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吗啉硝唑的合成工艺,通过系统地介绍吗啉硝唑的化学结构、用途以及合成方法,深入分析吗啉硝唑在医药领域和化工领域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对吗啉硝唑合成工艺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一些优化方案和展望,为吗啉硝唑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加深对吗啉硝唑的了解,促进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推动吗啉硝唑在医药和化工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2.正文2.1 吗啉硝唑的化学结构吗啉硝唑(Metronidazole)是一种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1-(2-甲基-5-硝基-1H-吡咯-1-基)-2-甲基-5-硝基-1H-异唑啉-3-醇。
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反应机理
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反应机理综述: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反应机理引言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底物。
它们在反应中发生特定的化学变化,形成新的分子结构。
了解这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有机合成的理解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反应的机理,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化学过程。
主体1. 反应机理的基本步骤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反应的机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亲核进攻:氯甲酸异丁酯分子中的氯原子通过亲核进攻攻击n甲基吗啉分子中的亲电中心,形成中间产物。
(2)质子转移:在中间产物生成的过程中,质子可能会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上,形成更稳定的结构。
(3)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通过生成新的化学键来使分子中的一个原子离开,从而形成新的分子结构。
(4)络合反应:络合反应是指在反应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化学络合物,通常涉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生成。
2. 反应机理的细节探讨在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反应中,每个基本步骤都有其具体的细节和机理解释。
在亲核进攻步骤中,氯原子通过亲电进攻攻击n甲基吗啉分子中的亲电中心。
这个亲电中心通常是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
这个进攻反应会导致氯原子与氮原子形成新的化学键。
在质子转移步骤中,质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上,以形成更稳定的结构。
这个质子的转移可以通过酸碱中和或质子交换等方式进行。
消除反应一般发生在亲核进攻和质子转移之后。
在这个步骤中,分子中的一个原子离开,形成新的分子结构。
消除反应的具体机理取决于反应条件和底物的结构。
络合反应通常发生在反应的后期。
在这一步骤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化学络合物,通常涉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生成。
3. 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反应机理,我认为深入理解底物的结构和反应条件对于理解机理非常重要。
了解反应机理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有机合成的设计和优化,以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总结本文对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反应机理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供了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讨论。
n-甲基吗啉催化机理
n-甲基吗啉催化机理摘要:n-甲基吗啉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催化剂,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n-甲基吗啉的催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在反应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一、引言n-甲基吗啉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催化剂,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因此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关于n-甲基吗啉的催化机理仍存在许多争议和未解之谜。
因此,本文将对n-甲基吗啉的催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n-甲基吗啉的化学结构与性质n-甲基吗啉是一种有机碱催化剂,其化学结构与氨相似,不同的是其中氮原子上连接的是一个甲基而不是氢原子。
这种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得n-甲基吗啉具有一定的极性和亲电性,因此可以与一些底物发生相互作用。
此外,n-甲基吗啉还具有一定的酸性,可以作为酸碱催化剂参与反应。
三、n-甲基吗啉的催化机理关于n-甲基吗啉的催化机理,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和学说。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电子转移机理和质子转移机理。
本节将对这两种机理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3.1电子转移机理电子转移机理认为,在反应过程中,n-甲基吗啉可以作为电子给体或受体与底物发生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当n-甲基吗啉作为电子给体时,其可以向底物提供一个电子,使其变得更为活泼;当n-甲基吗啉作为电子受体时,其可以接受底物的一个电子,使其变得更为稳定。
通过这种电子转移作用,n-甲基吗啉可以有效地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3.2质子转移机理质子转移机理认为,在反应过程中,n-甲基吗啉可以作为一个酸碱催化剂,通过质子转移作用与底物发生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当n-甲基吗啉作为酸时,其可以向底物提供一个质子,使其变得更为活泼;当n-甲基吗啉作为碱时,其可以接受底物的一个质子,使其变得更为稳定。
通过这种质子转移作用,n-甲基吗啉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四、结论通过对n-甲基吗啉的催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其催化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电子转移和质子转移等。
吗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湖南湾田环保化工城)
危险特性表
分子量:87.12
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色油状液体,有氨味。
及树脂、蜡类、虫胶等的溶剂。。
,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口);500 mg/kg(兔经皮) 大鼠吸入)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呼吸道粘膜,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高浓度吸入 眼有强烈刺激性,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发生灼伤 道,大量吞咽可致死。
毒性健康危 害及急强烈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 可致死。蒸气、雾或液体对眼有强烈刺激性,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 。吞咽本品液体可灼伤消化道,大量吞咽可致死。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 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燃烧性
危险特性 燃烧爆炸危 险性 禁忌物 灭火方法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 化氮烟气。 酸类、酰基氯、酸酐、强氧化剂。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 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吗啉基结构
吗啉基结构
【实用版】
目录
1.吗啉基结构的定义
2.吗啉基结构的特点
3.吗啉基结构的应用领域
正文
吗啉基结构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含有一个由五个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其中包括一个氮原子和四个碳原子。
这种结构通常具有强烈的芳香性,并且在许多生物和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吗啉基结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结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方面。
由于其环状结构中含有氮原子,吗啉基结构通常具有一定的碱性,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
此外,吗啉基结构还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可以与水形成氢键,从而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
吗啉基结构在许多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生物学领域,吗啉基结构是许多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各种重要功能,包括催化化学反应和传递遗传信息等。
其次,在药物研发领域,吗啉基结构也被广泛应用。
许多药物分子都含有吗啉基结构,可以与靶标分子结合,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例如,吗啉基结构在抗病毒药物和抗癌药物的研发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第1页共1页。
2-吗啉乙磺酸缓冲机理
2-吗啉乙磺酸缓冲机理英文回答:2-Morpholinoethanesulfonic acid (MES) is a Good'sbuffer with a pKa of 6.15. It is commonly used in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 to maintain a pH of around6.0-6.5.MES works by donating and accepting protons, thereby resisting changes in pH. When the pH of the solution decreases (becomes more acidic), MES donates protons, effectively raising the pH back towards its pKa. Conversely, when the pH of the solution increases (becomes more basic), MES accepts protons, effectively lowering the pH back towards its pKa.The buffering capacity of MES is highest at its pKa, which is 6.15. At this pH, MES is equally protonated and deprotonated, allowing it to effectively donate and accept protons to maintain a stable pH.MES is a versatile buffer that can be used in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including:Maintaining the pH of cell culture media.Preparing protein solutions.Conducting enzyme assays.Calibrating pH meters.MES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a non-toxic and non-permeable buffer, making it suitable for use in biological systems.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MES can interfere with some assays, so it is important to validate its use before using it in a specific application.中文回答:2-吗啉乙磺酸(MES)是一种Good's缓冲液,pKa值为6.15。
杂环胺类化合物吗啉110-91-8的合成及下游产品简述
杂环胺类化合物吗啉|110-91-8|的合成及下游产品简述摘要:吗啉,是含N、O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又名吗啡啉或者1,4-氧氮杂环己烷,是目前使用的杂胺类化合物。
其在化工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
本文介绍合成吗啉的几种工艺,大多数合成工艺都是脱水环化。
并且提到了一些下游产品。
关键词:吗啉,110-91-8,吗啉下游产品,合成,杂环胺类化合物前言吗啉,是含N、O的六元杂环化合物,又名吗啡啉或者1,4-氧氮杂环己烷,是目前使用的杂胺类化合物。
基于其氮氧杂环的结构,吗啉在化工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制造许多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体,可用于制备NOBS、OTOS等橡胶硫化促进剂和防锈剂、防腐剂、清洁剂、除垢剂、止痛药、局部麻醉剂、水果保鲜剂、纺织印染助剂等,在橡胶、医药、农药、染料、涂料等领域用途广泛。
吗啉含有仲胺基团,具有仲胺基团的所有典型反应特征。
与无机酸反应生成盐,与有机酸反应生成盐或酰胺。
可进行烷基化反应,还可以与环氧乙烷、酮反应或进行Willgerodt反应。
由于吗啉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使其成为当前具有重要商业用途的精细石油化工产品之一。
另外吗啉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
吗啉的生产工艺目前,生产吗啉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1)二乙醇胺(DEA)强酸脱水法。
最初发现吗啉时,是二乙醇胺在浓盐酸中加热至150 ℃以上生成的,后来发现用浓硫酸作为脱水剂更有效。
该法曾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美国的道化学公司和联合碳化物公司、日本的大阪有机化学公司以及我国的沈阳新生化工厂和上海长江化工厂曾采用此法。
其缺点是生产成本高、三废多,因而限制了吗啉的生产。
(2)二甘醇胺(DGA)脱水环化法。
二甘醇胺在Cu、Ni、Cr催化剂、H2及NH3存在下,在150-250℃、6.5-22.5 MPa下,或在含P、Sr和Si、Al组分催化剂及稀释剂存在下,在280-420 ℃及<0.15 MPa条件下反应,可制得高质量分数吗啉。
高反应需求温度较高,对设备要求较高。
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反应机理
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反应机理一、引言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两种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可以发生有趣的反应。
本文将介绍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的反应机理,以及这一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二、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概述1. n甲基吗啉介绍n甲基吗啉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它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作碱催化剂,可以促进各种有机反应的进行。
2. 氯甲酸异丁酯介绍氯甲酸异丁酯是一种酯化合物,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作一种有机溶剂,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发生酯交换反应。
三、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的反应机理1. 催化剂作用在n甲基吗啉存在的情况下,氯甲酸异丁酯可以发生酯交换反应。
n 甲基吗啉作为碱催化剂,可以促进氯甲酸异丁酯中的氯甲酸根离子与其他醇类发生反应。
2. 机理探讨根据文献报道,氯甲酸异丁酯在n甲基吗啉存在下首先发生质子化,形成质子化的氯甲酸异丁酯,然后经过一个醇缩醛缩、醣缩、氨基质子缩合生成含硝旋碱的四元环睐酰胺,并脱水环化生成目标产物。
3. 反应条件在实际反应中,温度、溶剂、反应物的摩尔比等条件都会对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的反应产物产率有影响。
四、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 聚合反应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可以在聚合反应中作为催化剂和反应物参与其中,产生多种有机合成产物。
2. 脱水反应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的反应机理也可以应用在脱水反应中,产生去水分子的有机产物。
3. 应用前景这一反应机理为有机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在医药、材料和农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五、总结与展望本文介绍了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的反应机理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该反应具有重要的实验价值和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结语:通过对n甲基吗啉和氯甲酸异丁酯反应的机理和应用的介绍,可以看出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待未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obz吗啉结构
obz吗啉结构
OBZ吗啉,也称为2-胺基-2-甲基-1-丙醇,在化学中是一种有机
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4H11NO,分子量为89.14克/摩尔。
这种化合物
常见于医药和农业领域的药物和农药制造中。
OBZ吗啉的分子结构中包含了三种基团:羟基、丙醇基和甲基基团,其难以溶于水而易于溶于有机溶剂。
在医药方面,OBZ吗啉可以作为一种手术前的麻醉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来产
生镇静和麻醉的效果。
此外,OBZ吗啉也可以作为一种抗菌剂和杀虫剂,对一定种类的细菌和害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OBZ吗啉虽然在医药和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目前仍需更多的探究和研究。
因此,在使用OBZ吗啉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安全使用原则,合理使用和妥善处理药品和化学品,以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mpv还原反应机理
mpv还原反应机理MPV还原反应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涉及使用MPV(吗啉-4-甲醇)作为还原剂将羰基化合物还原为相应的醇。
以下是其反应机理的详细解释:1、起始步骤:首先,MPV与金属催化剂如Pd、Rh或Ru络合,形成一个络合物。
在这个络合物中,吗啉环与金属相互作用,从而活化吗啉环上的N原子。
2、亲核进攻:接下来,活化的N原子对羰基碳进行亲核进攻,形成一个初步的加成产物。
这一步是整个反应的关键,决定了反应的方向和最终产物。
3、质子转移:在初步加成产物中,与羰基直接相连的C-H键在金属的催化作用下发生质子转移,使该C-H键变为C-M键(M为金属)。
这一步为后续的还原消除过程做好准备。
4、还原消除:经过一系列的配位和重排过程,最终从金属上消除醇,同时金属被还原为原来的形式。
醇的形成通常伴随着质子的释放。
5、后处理:生成的醇可能需要进行后处理,如洗涤、干燥等,以确保最终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催化剂的再生:在某些情况下,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失去活性或被消耗。
为维持反应的进行,可能需要重新引入新的催化剂或采取其他方法使催化剂再生。
6、产物分离:最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产物醇。
这一步通常涉及萃取、蒸馏等操作,以得到高纯度的产物。
综上所述,MPV还原反应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化学键的变化和重排。
其独特的反应机制和条件使其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合成手性醇类药物和天然产物方面。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溶剂等)和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从而得到所需的产物醇。
需要注意的是,MPV还原反应的具体机制可能因使用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而有所不同。
上述机理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解释框架,但实际反应过程可能涉及更多的细节和中间步骤。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反应条件和需求,可能需要对上述机理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此外,尽管MPV还原反应在许多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