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实验报告4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4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4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实验四图像增强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一班

学号:18180138姓名:周永辉

指导教师:邓美容时间:2019.11.20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掌握ENVI影像增强的各种方法,并对每种增强效果给出意见对原始影像.img进行增强处理

二、实验内容

1.原始图像与2%线性拉伸

2.均衡化

3.高斯

4.滤波增强

5.去相关拉伸

6.形态学滤波

遥感上机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遥感导论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教师姓名:

实验一航空像片的立体观测 一、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立体镜进行航交像片立体现察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人眼观察物体时,出现左右视差,反映到眼睛视网膜上,构成生理视差,便产生了与观食实物时一样的立体视觉效果。 三、实验步骤 (1)将立体镜置于两张有重叠部分的卫星图片上方,将立体镜中央对准左右像片的中缝,左眼看左像片,右眼看在右像片,不断调整卫星图片的位置,直至图片相同部分能重合时,进行卫星图片立体观测。 (2)观测卫星图片立体效果,并解译出相应地物。 四、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小实验,我们认识了遥感卫星图,并明白了如何利用立体镜进行航空相片的立体观测,以及见识了立体观测的效果,初步了解如何目视解译出遥感卫星地图。 实验二遥感图像的光学合成原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彩色的基本特性和相互关系; 2.掌握三原色及其补色,掌握加色法; 3.了解和认识色度图; 4.认识正负相片的生产过程。 二、实验原理 任意三种线性无关的颜色都能构成颜色空间,利用颜色空间就能进行颜色的识别、对比、及计算,摄影相片感光成像是由于物体对可见光的各个波段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则产生了彩色;物体对可见光波段不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即对各个波段具有灯亮吸收和反射,产生了非彩色。 三、实习步骤 (1)彩色的基本特性及其相关关系 (2)三原色、补色和加色法 (3)补色 (4)色度图

图一色调特性图图二三原色合成 图三互补色与非互补色图四色度图 四、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弄懂了遥感图像的部分重要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遥感图像光学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光学手段增强目标地物的影像差异或影像特征,将目标地物从环境背景信息中提出出来,通过观察三组不同枫叶的图像发现明度影响的图片的明亮程度,体现的是物体的反射率;色调是影响物体的反射的波长;而饱和度则是反应的是色彩波长段的纯洁程度,波段越短色彩饱和度越高;实验中体验了三原色RGB的变化,产生色彩的变化效果,补色则是指两种颜色缓和后产生白色或者是灰色,色度表则是表现了可见光波段在明度、色调、饱和度多重作用下的颜色变化区域。 实验三遥感图像增强[1)——对比度变化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遥感图像的基本结构,了解数字图像 2.学习掌握图像直方图变化与图像亮度变化的关系 3.掌握图像线性拉伸的方法和过程 二、实验原理 图像增强的目的是改善图像显示的质量,以利于图像信息的提取和识别,对

《遥感导论》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ENVI窗口的基本操作 (1) 实验二认识遥感影像 (7) 实验三图像的彩色增强与色彩变换 (8) 实验四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13) 实验五遥感影像的计算机解译 (17)

实验一ENVI窗口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熟悉ENVI软件的窗口操作方法,掌握影像信息、像元信息浏方法,影像上距离和面积量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的窗口基本操作。 2、查看影像信息和像元信息。 3、距离测量与面积测量。 三、实验条件 电脑、ENVI4.5软件,厦门市TM遥感影像。 四、实验步骤 1、启动ENVI软件,界面如图1。 图1 ENVI软件界面 2、打开遥感影像,File → Open Image File,界面如图2。在打开文件对话框中,定位到存放影像数据的文件夹(如:预先下载的厦门市TM影像),打开遥感影像数据。 图2 打开影像文件 3、在自动打开的可用波段列表中,用“Load Band” 装载影像数据,显示三个影像窗口,如图3。 主图像窗口:主图像窗口由一幅以全分辨率显示的图像的一部分组成。该窗口在你第一次载入一幅图像时自动显示。窗口的原始大小由配置文件中(envi.cfg)的参数设置,窗口大小能动态缩放和调整。在主图像窗口中的功能

菜单条包括5 个下拉菜单,控制所有的ENVI 交互显示功能。 滚动窗口:滚动窗口是显示整幅影像的显示窗口,当显示的图像比主图像窗口以全分辨率能显示的图像大时出现滚动窗口,滚动窗口控制着显示在主图像窗口的图像部分。滚动窗口位置和大小初始值在envi.cfg 文件中设置并且可以被修改,也可以动态缩放。 缩放窗口:缩放窗口是一个小的图像显示窗口,显示主图像窗口的一部分。缩放窗口提供无限缩放能力,缩放系数出现在窗口标题栏的括号中。缩放窗口大小能动态地调整,其大小和默认的缩放系数同样在envi.cfg 文件进行设置。

实验报告格式与要求

作业格式要求 一、作业题目 围绕如何学习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掌握专业知识等内容自拟题目并进行论述。 二、用纸、页面设置要求 作业应按规定格式用计算机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A4复印纸,单面打印。 页面设置: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下方(地脚)应留边25mm左右,左侧(订口)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317mm左右。页码设置为:插入页码,居中。 三、作业内容打印要求 作业中所有标点符号必须是中文全角逗号、句号。 (一)目录 采用四号字,其中每章题目用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连,如下所示: 目录(黑体小3号) (自然空一行) 第一章 XXXXXXXX ……………………………………………1 (黑体小4号) 1.1 XXXXXX ………………………………………………2 (宋体小4号) 1.1.1 XXXXX …………………………………………6 (宋体小4号) 第二章 XXXXXXXXXX ………………………………………40(黑体小4号)(二)正文字体要求 每章题目居中、黑体小三号;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四号加黑;每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小四号加黑。正文文字用宋体小四号汉字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字体,每自然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 (三)行间距要求 每章题目与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章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后0.5 行。

每节题目与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节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后0.5 行。 正文行距设置:设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四)正文章节序号编制 章,编写为:第一章,第二章…。 节,编写为:1. 1、1. 2…,2. 1、2. 2…。 小节,编写为:1. 1. 1, 1. 1. 2…。 小节以下层次,先以括号为序,如(1),(2)…;再以圈圈为序,如①, ②…。层次采用如下格式: 例如: 第一章 XXXXXXXX(黑体小三号)(单倍行距,段后0.5行) 1. 1 XXXXXXXX(宋体四号加黑)(单倍行距,段后0.5行) 1.1. 1 xxxxxx(宋体小四号加黑) (首行缩进2个字符)(1)xxxxx(小四号宋体) (首行缩进2个字符)① xxxxxx(小四号宋体) (下一章另起一页) 第二章 XXXXXXXX(黑体小三号)(单倍行距,段后0.5行) 2. 1 XXXXXXXX(宋体四号加黑)(单倍行距,段后0.5行) 2.1. 1 xxxxxx(宋体小四号加黑) (首行缩进2个字符)(1)xxxxx(宋体小四号) (首行缩进2个字符)① xxxxxx(宋体小四号) (五)报告的公式、图与表 公式号以章分组编号,如(2-4)表示第二章的第4个公式。 公式尽量采用公式编辑应用程序输入,选择默认格式,公式号右对齐,公式调整至基本居中。 图与表中的文字小于正文中的文字字号。 图与表以章分组编序号,如图3-5表示第三章的第5幅图。

哈工大遥感图像配准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多时相遥感图像配准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院系: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

1.实验目的 (1)了解图像配准原理、导致几何失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2)掌握两幅图像配准的基本方法 (3)学会评价配准结果 2.实验原理 图像配准就是将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或不同条件下(天候、照度、摄像位置和角度等)获取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匹配、叠加的过程。图像配准的基本过程是寻找把待配准图像中的点映射到参考图像中对应点的最佳变换,从而去除待配准图像和参考图像之间在几何上的不一致,如平移、旋转和形变,最终使得同一目标在不同的图像上具有相同的坐标位置。图像配准中的主要问题就是确定这种映射关系,一般来讲我们将需要进行变换的图像成为输入图像或待配准图像,将用于矫正输入输入图像的图像成为参考图像。 图像配准的基本步骤包括: (1)特征提取:在进行图像配准之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图像中待匹配特征。(2)特征匹配:在确定了来自不同图像的特征集后,建立特征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建立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特征描述、相似性测量以及空间关联的方法实现。 (3)变换模型估计:通过估计或者最优搜索等方法得到映射函数的类型和参数,以便能够对齐待配准图像和基准图像。 (4)图像重采样和变换:依靠映射函数对输入图像进行图像变换,使用适当的插值算法计算出非整数点坐标的图像值。 常用的重采样方法包括: (1)最近邻重采样法:简单地选择其中心距图像上的点最近的实际像素,然后将这个像素变换到相应的显示网格上。这种技术适用于新图像用于分类的情况,原因是该图像是由原始像素的亮度构成的,只是按照正确的几何关系将像素进行重新排列。 (2)双线性插值法:对于图像中与给定的显示网格位置对应点的周边四个像素使用三次线性插值。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纳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办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别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别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 /g始读数

分段线性变换概述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姓名罗娟 院系地理科学学院 年级二零零八级 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学号20081500001 日期2010年11月14日

填写要求 一、实验完毕,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二、严格按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三、不要求字数,完整表述即可。

一、实验目的 二、仪器工具及材料(要求:列出实验中所使用的主要 仪器工具、实验材料,如软件、数据等。) 三、内容及程序(要求:应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流程。) 四、结果及分析(要求:应用文字、表格、图形、图像 等形式将实验结果表示出来,并进行分析。) 五、问题讨论(要求:结合有关理论对实验中的现象、 产生的误差等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应注意的事项。)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使用软件:ENVI软件

一、分段线性变换: 概念:有时为了更好地调节图象的对比度,需要在一些亮度段拉伸,而在另一些亮度段压缩,这种变换称为分段线性变换。 目的:使图像有更好的目视效果或突出有用的信息。提高图像质量和突出所需信息。 过程: Enhance/interactive-stretching/stretch-type/piecewise-lin ear/中键拉伸压缩/apply/输出结果。

结果: (与原图对比) 结论:从0——20,20——65,65——100进行分段,在

第一、三段压缩后,亮度值数变小,在第二段拉伸,亮度间隔变大。突出了原图20——65这部分的地物信息。 二、空间滤波: 概念:通过像元与其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采用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 目的:重点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如,突出边缘,纹理。 (1)中值滤波 目的:将每个像元在以其为中心的邻域内取中间亮度值来代替该像元值去掉尖锐“噪声”和平滑图像。 过程:Image/Filter/Convolutions and morphology/Convolutions/Median/Apply to file/选can.tmr.img/OK/Memory/OK/Disply/New Display/Load Band/输出结果。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_4

报告编号:LX-FS-A55866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本实验主要通过整个表格和单元格颜色的差异来衬托出实验效果,间距的作用主要在于表现这种颜色

综合遥感实验报告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周文娜学号094130090 专业_地理科学_班级 B 实验课程名称遥感导论 实验名称遥感图像分类---监督分类,非监 督分类 指导教师及职称胡文英 开课学期2011 _至__2011 学年_下学期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编印

一、实验准备 实验名称:遥感图像分类---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 实验时间:2011年6月10日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计算机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以及监督分类的过程,达到能熟练地对遥感图像进行监督分类的目的。 (2)进一步理解计算机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以及监督分类的过程,达到能熟练地对遥感图像进行监督分类的目的,同时深刻理解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 2、实验相关设备: 计算机一台,及ERDAS软件 3、实验理论依据或知识背景: (1)监督分类的概念: 首先需要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 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区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2)非监督分类的概念: 非监督分类的前提是假定遥感影像上的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具有相同的光谱信息特征。非监督分类方法不必对影像地物获取先验知识,仅依靠影像上不同类地物光谱信息(或纹理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再统计特征的差别来达到分类的目的,最后对巳分出的各个类别的实际属性进行确认。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根本区别点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根据训练场提供的样本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对待分类点进行分类。因此,训练场地选择是监督分类的关键。由于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 训练样本的选择要考虑到地物光谱特征,样本数目要能满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还不易做到, 这是监督分类不足之处。

实验报告评语

实验报告评语 1、书写认真,干净。实验步骤清晰 2、书写整齐,实验数据真实,明确 3、书写杂乱, 4、实验目的明确,经过数据分析等到的结果很好 5、实验过程有些乱,但总体还好 6、实验设计合理,数据正确 7、通过这份实验报告,可以看出你能很好的完成实验 8、看了这份实验报告,可以看出你对知识的掌握很好 9、通过实验报告,可以看出你严谨的实验态度 学校班级 组别姓名 实验题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其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药匙、酒精灯、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的石灰水、脱脂棉、水、细木条、剩余药品的回收容器。 实验过程:按照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实验,并将表格中空格部分补充完整。 1 2 学校班级 组别姓名 实验题目:燃烧的条件

实验用品:酒精灯、蜡烛、玻璃棒、玻璃片、火柴、纸盒、小木条、水、坩埚钳、剩余药品的回收容器。 实验过程:按照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实验,并将表格中空格部分补充完整。 3 4 学校班级 组别姓名 实验题目: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砝码、烧杯、镊子、CuSO4溶液、铁钉、砂纸、剩余药品的回收容器。 实验过程:按照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实验,并将表格中空格部分补充完整。 石家庄铁道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任课教师: 陈艳春实验日期: 班级: 姓名:学号: 第 1 页共 4 页 第 2 页共 4 页 第 3 页共 4 页 第 4 页共 4 页 1、书写认真,干净。实验步骤清晰 2、书写整齐,实验数据真实,明确 3、书写杂乱, 4、实验目的明确,经过数据分析等到的结果很好 5、实验过程有些乱,但总体还好 6、实验设计合理,数据正确

实验报告纸格式

实验报告纸格式

肇庆学院 肇庆学院学院电子电工课实验报告 12 年级机械4 班组实验日期 姓名老师评定 ━━━━━━━━━━━━━━━━━━━━━━━━━━━━━━━━━━━━━━━ 实验题目实验二射极跟随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射极跟随器的原理图如图5-1所示。它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它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跟随 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以及输入、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 图5-1 射极跟随器 射极跟随器的输出取自发射极,故称其为射极输出器。 1、输入电阻R i 图5-1电路 R i =r be +(1+β)R E 如考虑偏置电阻R B 和负载R L 的影响,则 R i =R B ∥[r be +(1+β)(R E ∥R L )]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 i 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 =R B ∥r be 要高得多,但由于偏置电阻R B 的分流作用,输入电阻难以进一步提高。

输入电阻的测试方法同单管放大器,实验线路如图5-2所示。 图5-2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R U U U I U R i s i i i i -== 即只要测得A 、B 两点的对地电位即可计算出R i 。 2、输出电阻R O 图5-1电路 β r R ∥βr R be E be O ≈= 如考虑信号源内阻R S ,则 β ) R ∥(R r R ∥β)R ∥(R r R B S be E B S be O +≈+=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R 0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 O ≈R C 低得多。三极管的β愈高,输出电阻愈小。 输出电阻R O 的测试方法亦同单管放大器,即先测出空载输出电压U O ,再测接入负载R L 后的输出电压U L ,根据 O L O L L U R R R U += 即可求出 R O L L O O 1)R U U ( R -= 3、电压放大倍数 图5-1电路

监督分类的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了解监督分类方法 实习课程遥感导论姓名班级 学号实习时间12.24晚得分 一、实习目的 1.通过此次实习掌握监督分类的方法与过程 2.加深对监督分类方法的理解,并能将其与实际结合进行思考。 二、实习内容 1.首先是定义分类模版,并成出结果图。 2.进行分类精度的评估 三、实习方法 1.先是定义分类模版,先用到ERDAS图标中的Classifier,选择其中的Signature Editor。 2.用VIEWER打开所要编辑的图片,打开 3.在打开的工具栏中选择,进行AOI多边形的绘制,把绘制好的多边形通过Signature Editor中的,将将多边形AOI区域加载到Signature分类模板中 4.绘制不同种类的AOI多边形,包括水体、植物群、居民区、农田(果园)、裸地,全部加载入后选择Signature Editor对话框菜单条Classify进行最终结果的保存。

5.进行分类精度的评估。 四、实习步骤(应附上不同过程中的实习结果,如图形、图像、 数字等) 1.先打开要进行分类处理的图像,打开ERDAS图标中的Classifier,选择其中的Signature Editor。 在viewer的一排工具中选择,出现如下图

在打开的工具栏中选择,在编辑图片中选择水体,并用此工具进行AOI多边形绘制。 此时在Signature Editor中选择下列工具将多边形AOI区域加载到Signature分类模板中,并更改合适的名字和颜色,然后再进行其他AOI的绘制。

下图为我将绘制的水体AOI全部加载并改名换颜色后的Signature Editor 同理如上,绘制并加载上所有需要的AOI,包括包括水体、植物群、居民区、农田(果园)、裸地。 2.现在要保存分类文档,在Signature Editor对话框菜单条中选择Classify进行最终结果的保存。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 任课教师

实验1 航空相片的立体观测和高程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立体镜进行航空相片的立体观测的方法; 二、实验步骤: 1.航空相片的立体观察 (1)准备工具:立体透视镜。 (2)器材架设:将立体镜的主架部分从箱子中取出,倒过来平放在桌子 上,安装好各个支撑脚组件,注意将可调的支脚安在左上方。然后将装 好的主架倒过来平放在桌子上,从箱子中取出目镜部分,安装在主架上,完成安装。 (3)相片的调整。调整目镜的间距,取出两张立体相对,用手指分别按 住2张相片,隔开立体镜之间观察,使两个手指在视线中重合,然后加 上立体镜微调相片使2张相片完全重合。 (4)持续观察相片5秒以上,可以得到立体效果。 (5)实验完成后,将器材装回箱内放好。 三、心得体会: 初次接触图像,在按照实验原理完成实验后,看到了十分清晰的立体图像,很兴奋。以前虽也看到过一些立体图像,但是这么近距离的亲身感受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做出了这个效果。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也温习了遥感原理中有关立体相对的知识,立体相对就是两个相机从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点对同一目标进行摄影产生重叠图像。双眼在观察同一事物时,由于两眼所见的角度不同而在大脑中产生影像的重合产生立体效果。立体观察时,能获得与实物相似的立体模型,称为正立体效应;若将左像片与右像片对调,则获得与实际相反的立体,称为反立体效应。通过立体观测及阴影可知山的海拔不高都为小山丘,且成片分布,判断为西南或东南地区。 实验2 遥感图像的光学合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彩色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 2.掌握3原色及其补色,掌握加色法; 3.了解和认识色彩图; 二、实验步骤: 1.了解彩色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

实验4实验报告格式说明

实验4 类与java对象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报告文档的名称为:实验**专业班级姓名学号.doc 举例:实验4EC1姓名学号.doc 一、类的定义与对象的创建 【1】实验指导文档的实验内容一:有理数的类封装 【代码1】~【代码5】分别是什么? 【代码1】r1=new Rational(1,5); 【代码2】r2=new Rational(3,2); 【代码3】ational result=r1.add(r2) 【代码4】a=result.getNumerator(); 【代码5】b=result.getDenominator(); 在computer.java中增加计算有理数除法的代码? Rational r1; r1=new Rational(1,5); Rational r2; r2=new Rational(3,2); Rational result=r1.div(r2); 在computer.java中增加计算1+3/2+5/3+8/5+13/8………的前10项和的代码 public class Compu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ational sum; sum=new Rational(1,1); int i; for(i=2;i<11;i++){ sum=sum.add(new Rational(2*i-1,i)); } int A=sum.getNumerator(); // result调用方法返回自己的分子 int B=sum.getDenominator();// result调用方法返回自己的分母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课程名称:《遥感导论》 教师: 院系:矿业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习操作,掌握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基本原理和和方法,理解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意义。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8.1 软件:ENVI 4.3 三、实验内容 ERDAS 软件中图像预处理模块下的图像几何校正 几何校正的必要性: 由于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的变化、地形起伏、地球表面曲率、大气折射、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遥感图像在几何位置上会发生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畸变,称为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产生畸变的图像给定量分析及位置配准造成困难,因此在遥感数据接收后需要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以使其能够反映出接近真实的地理状况。 几何校正的原理: 遥感影像相对于地图投影坐标系统进行配准校正,即要找到遥感影像与地图投影坐标系统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通过这种函数关系可计算出原遥感影像中每个像元在地图投影坐标系统上的位置从而得到校正后的图像 遥感影像相对于地图投影坐标系统进行配准校正,即要找到遥感影像与地图投影坐标系统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通过这种函数关系可计算出原遥感影像中每个像元在地图投影坐标系统上的位置从而得到校正后的图像。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的是Polynomial(多项式变换)的模型,通过在遥感影像和参考图像上分别选取相应的控制点,求出二元二次多项式函数:25243210'2 5243210'y b x b xy b y b x b b y y a x a xy a y a x a a x +++++=+++++=,得到变换后的图像坐标(x ′,y ′)与参考图 像坐标的关系,从而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 实验步骤: 运行ENVI 软件

对比度拉伸实验(遥感导论)

对比度拉伸实验 通常直接获得的遥感影像,其数字矩阵的数值分布范围过小;对应的遥感影像显示出的对比度不大,使得影像整体偏暗或者偏亮,势必会影响有用信息的提取。 因此需要一种数学方法,来合理的扩大信息差异,即改变像元的数值大小。方法有多种:–使大数值更大,小数值更小,扩大差异。 –使过小的数值变大,过大的数值变小,缩小没有必要的距离。 –…… 这些方法均对应了不同的对比度拉伸功能。 改变方法:–线性变换(全局线性变换、分段线性变换) –非线性变换 简单线性变换是按比例拉伸原始图像灰度等级范围,一般为了充分利用显示设备的显示范围,使输出直方图的两端达到饱和。变换前后图像每一个像元呈一对一关系,因此像元总数不变,亦即直方图包含面积不变。 线性变换是通过一个线性函数实现变换的。在实际计算时,一般先建立一个查找表(Lookup Table,即LUT表),即建立原始图像灰度和变换后图像灰度之间的对应值,在变换时只需使用查找表进行变换即可,这样计算速度将极大提高。 由于遥感图像的复杂性,线性变换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多地采用分段线性变换,可以拉伸感兴趣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反差。 ERDAS软件提供了一个默认设置,即Raster Option中的No stretch。打开遥感影像时,–对Raster Option中的No stretch, ?选中代表打开影像时,不对影像进行默认拉伸 ?不选中代表打开影像时,对影像进行默认拉伸。ERDAS默认的拉伸方法是2倍标准差的拉伸,目的使得影像数字矩阵分布直方图符合高斯分布。 1.打开影像时,不对影像进行默认拉伸。 在视窗(Viewer)中打开实验影像,并且对Raster Option中的No Stretch打勾。

[VIP专享]遥感影像融合实验报告

《遥感导论》 实验四专业名称:海洋技术班 级:海洋101姓 名:张 丹学 号:141003137日 期: 2012/11/15 成 绩:测绘工程学院

实验四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融合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把高分辨率影像按照一定的算法或规则进行运算处理,以获取对同一目标更为全面、更为可靠、更为准确的图像,生成一幅具有新的波谱和空间特征 的合成图像。 2、通过实验掌握遥感图像融合的方法,比较区分各自优缺点。 二、实验软件 ERDAS IMAGINE9.2 三、实验准备 “影像材料在 Gis38 上“的图像fusion1.img和图像spot5pan.img;图像 spot5mul.img。 四、实验目的 背景:多角度、多传感器、多平台和高时间分辨率、高空分辨率、高时间 分辨率的遥感图像数据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但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通过不同传感器、不同方式获取的大量遥感图像数据之间,既具有互补性,又存在极大的冗余性。如何从这些兼有互补性和冗余性的多源海量遥感数据中 有效、合理的提取更有用、更精练、质量更高的信息,为辅助决策系统提供决 策依据,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前沿性问题,遥感图像融合技术就 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目的:将单一传感器的多波段信息或不同类别传感器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综合,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加以互补,改善遥感信息提取 的及时性和可靠性,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五、融合过程 1、遥感影像的预处理,几何校正 (1)预处理:主要包括遥感影像几何纠正、大气订正、辐射校正及空间配准几何纠正、大气订正及辐射校正的目的主要在于去处透视收缩、叠掩、阴 影等地形因素以及卫星扰动、天气变化、大气散射等随机因素对成像结果一 致性的影响;影像空间配准的目的在于消除由不同传感器得到的影像在拍摄 角度、时相及分辨率等方面的差异。 (2)几何校正配准步骤 1、特征选择:在欲配准的两幅影像上,选择如边界、线状物交叉点、区 域轮廓线等明显的特征。 ERDAS图表面板菜单条:Session→Title Viewers 在Viewer1中打开需要校正的Lantsat图像:spot5mul.img

实验四实验报告

实验四利用其他分类方法进行人、车分类与特征评估 智能1201 王自琰201208070121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近邻法、决策树与随机森林、罗杰斯特回归以及 Adaboost等其他分类方法,选取其中一种方法用于人、车背景分类实验。 2、熟悉一些常用的特征,如颜色特征、梯度特征、LBP特征、边 缘特征、Haar-like特征以及SIFT特征等,从中选取一种以上的特征(不同于实验三使用的特征)进行人、车分类实验。3、针对实验三与本实验中选择的分类器与特征,进行交叉人、车 分类实验,统计分别使用不同的分类器与不同的特征的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估不同分类器与特征在此次人、车分类实验中的性能差异,给出自己的解释与总结。 二、实验环境 硬件:计算机 软件:WIN7操作系统或更高 应用软件:Matlab,C++或JAVA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样本数据采集(人、车与背景各100个样本)。 2、根据所需要提取的特征对样本进行预处理。 3、分别对于行人与车辆分类器选择合适的特征并进行特征提取,并根据样本标签及提取的特征对分类器进行训练。 4、利用训练好的行人分类器对人与背景图片(测试样本验收时提供)进行分类识别,利用车辆分类器对车与背景图片进行分类识别。 5、得出识别率,分析实验结果。 6、分别使用实验三与实验四用到的两种分类器与两种特征两两组合进行人、车分类实验,对比四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7、选择一种特征评价准则(基于类内类间距离的可分性判据、基于概率分布的可分性判据等)对所使用的特征进行评估。 1、选取特征:HOG(颜色梯度直方图)分类器(KNN最近邻方法) 人与背景分离结果: 车与背景分离结果:其中选取3 个最近邻邻居 2、选取特征:LBP(轮廓特征)分类器(KNN最近邻方法,选择5 个最近邻邻居)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遥感导论》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实习一航空像片的立体观测与高程测量 一、实习目的 1..掌握使用立体镜进行航空像片立体观察的方法 2.掌握在航片上测量高差的方法 二、实习步骤 1.航空像片的立体观察 (1)准备工具:立体镜 (2)将立体镜置于老师所给的两张航空像片上,左眼看左边的像片,右眼看右边的像片(3)左右手的食指指着两张像片的同个位置,然后观测并移动像片,直到两个食指重合,这时候就可以观测到立体的图像 三、实习认识 掌握了掌握用立体镜观测航空像片的立体观测的方法,同时还观测了好几副航空图片,效果很好。 首先,老师岁给的是黑白色的像片。通过立体镜的观察,知道这是一个比较规则的矩形形状。山脉基本上是灰白色的,而农田呈浅白色的。山脉是该像片的主要地物,山脊连续、沟壑纵横,山脊之间的山谷有河,山谷呈U字形。居民地零星分布在河流附近,农田在平原上分布。 实习二遥感图像的光学合成原理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彩色的基本特性和相互关系 2.掌握三原色及其补色,掌握加色法 3.了解和认识色度图 4.认识正负像片的产生过程 二、实习步骤 1.基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1)从CAI软件主界面中进入“遥感光学合成原理”子目录 (2)进入“彩色与非彩色”,对比彩色图像和非彩色图像对地物特征的表现 在彩色特性中观察枫叶色彩的变换 2.三原色 3.补色 4.色度图 5.彩色正负相片产生过程

三、实习认识 彩色图像与非彩色图像都比较容易识别地物。彩色的三个基本特性是明度、色调和饱和度。明度即彩色光的亮度,彩色光的亮度越大,明度就越高。色调是色彩彼此相互区别的特性,它决定于物体向外辐射的光谱组成,不同色调的物体具有不同的辐射光谱。光源的色调决定于辐射的光谱组成对人眼所产生的感觉。饱和度是彩色纯洁的程度,反射光谱越窄,物体饱和度就越高。通过移动滑块可以知道,当蓝绿红均为0时,圆盘颜色是黑色,。当绿红为0,蓝色标尺从0向255变化时,圆盘颜色由黑色到浅蓝色再到深蓝色,绿红颜色是同样的道理。当蓝绿红均为255时,圆盘颜色为白色。红为0,蓝绿为255时,圆盘为青色。绿为0,红蓝为255时,圆盘为品色。蓝为0,红绿为255时,圆盘为黄色。红绿蓝都在160左右,则圆盘颜色为灰色。 1什么是颜色空间? 等能量的蓝绿红原色分别作为X,Y,Z轴构成颜色空间。 2 颜色空间中的饱和度高低是怎么变化的? 曲线上代表的颜色是光谱色,其饱和度最高,所有的颜色都落在曲线之内。曲线内各点代表的颜色越靠近白光点E,饱和度越低。 3 怎么在颜色空间内找到任意两点的混合色光的位置? 例如:要求Q点和s点混合色颜色,连接QS,按照亮度要求求出重心T,延长至ET到T,则L为Q与S两色混合后的色调。 实习三遥感图像增强(一)——对比度变化 一、实习目的 1 认识遥感图像的基本机构,了解数字图像; 2 学习掌握图像直方图变化与图像亮度变化的关系; 3 掌握图像现行拉伸的方法和过程; 二、实习步骤 用CAI进行图像拉伸 (1). 从菜单上选取处理>增强>拉伸或点击拉伸按钮,进入拉伸对话框。 (2). 双击输入框,输入图像B_Stren,在输出框中写A_Stren,选取线性拉伸类型,标题为"线性拉伸",其它值保留为缺省值。 (3). 点击确定,得到图像A_Stren。

实验报告4

实验报告四课程统计建模与R软件 学生姓名陈蓉蓉 学号20121315046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统计学 任课教师宋凤丽 二O一四年四月九日

?对R中自带的数据做如下研究 ?显示数据,检查数据的变量名字以及样本量、变量个数; > iris >data<-iris > dim(data) > colnames(data) ?做第一个变量Sepal.Length的散点图; >data[,1] > crr<-data[,1] 做第一个变量Sepal.Length的经验分布函数图; > ecdf(crr) > plot(ecdf(crr),verticals=TRUE,do.p=FALSE)

画出第一个变量Sepal.Length的直方图、核密度函数图、QQ图来分析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给出图形的解释; > hist(crr)

> density(crr) Call: density.default(x = crr) Data: crr (150 obs.); Bandwidth 'bw' = 0.2736 x y Min. :3.479 Min. :0.0001495 1st Qu.:4.790 1st Qu.:0.0341599 Median :6.100 Median :0.1534105 Mean :6.100 Mean :0.1905934 3rd Qu.:7.410 3rd Qu.:0.3792237 Max. :8.721 Max. :0.3968365 > lines(density(crr),col="blue") > qqnorm(crr) > qqline(crr)

《遥感概论》实验报告

《遥感概论》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单波段二进制图像数据输入、组合多波段数据 实验日期:2013.11.22 时数: 4 实验者姓名:谭秀学号: 1110030214 图标面板工具条中,点击 ①选择数据输入操作:Import; ②选择数据输入类型(Type)为普通二进制:Generic Binary; ③选择数据输入媒体(Media)为文件:File; ④确定输入文件路径及文件名(Input File):Band1.dat; ⑤确定输出文件路径及文件名(Output File)band1.img; ⑥点击OK; 打开Import Generic Binary Data对话框,如图所示: 在Import Generic Binary Data对话框中定义下列参数:

⑵在Layer Selection and Stacking对话框中,依此选择并加载(图像: ①输入单波段图像文件(Input File: *.img):band1.img——Add ②输入单波段图像文件(Input File: *.img):band2.img——Add ⑩点击 Raster Options,

3、多波段图像格式转换 在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中,点击——打开输入输出对话框,如图所示。并做如下的选择: ①选择数据输入操作:Import;

⑦重复上述过程,可依此转换为 .IMG文件。 按照上述组合多波段数据的步骤,以下就是 理论解读: (1)地物反射波谱特征。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像的判读提供依据,帮助处理、分析、判读遥感图像。 ①植被:在可见光0.55um(绿)附近有一个小反射峰,在 (红)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带;在0.7~0.8um 外波段0.8~1.3um之间形成一个高的反射峰,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在中红外波段(1.3~2.5u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 ②水体: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 段,吸收就更强,以至于在近红外影像上,水体呈黑色;水中含有泥沙时,由于泥沙的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4实验报告

实验4实验报告格式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4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参数曲线绘制 实验内容:1 圆的参数曲线绘制。 2显式数学曲线描绘程序。 3贝赛尔曲线绘制。 编写程序调用验证之。 参考资料:1 circleParam.java 2 explicitCurve.java 3 BezierLine.java 4 数学曲线绘制.ppt 和实验3的参考ppt 基本概念:(详细叙述自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1)圆的参数曲线绘制: 圆的参数曲线绘制就是按照圆的定义,利用步长,得在显示域上每一点的位置,然后绘制,圆是图形中经常使用的元素,圆被定义为所有离一中心位置),(yc xc 距离为给定值 R 的点集,其函数方程为: 222)()(R yc y xc x =-+- 参数方程为:{)20(cos sin π≤<+=+=t t R Xc X t R Yc Y 根据已知的Xc 和Yc ,以及t 可以确定一个圆。 (2)显示数学曲线描绘程序:显示曲线的绘制就是在已知的坐标系上,按照方程要求在固定的点画点,然后连接成一条线,例如如果曲线的方程式:c bx ax y ++=2,利用这个公式的递推演算,我们依次从-x 到+x 来绘制。 (3)贝塞尔曲线的绘制:贝赛尔曲线的每一个顶点都有两个控制点,用于控制在顶点两侧的曲线的弧度。它是应用于二维图形应用程序的数学曲线。曲线的定义有四个点:起始点、终止点(也称锚点)以及两个相互分离的中间点。滑动两个中间点,贝塞尔曲线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例如下面的公式:)10)(()(0,≤≤=∑=t t B p t p n i n i i 算法设计:(详细叙述自己设计的的算法) (1)圆的算法设计: 本例体现的主要是圆的快速算法,这里的主要算法是: {)20(cos sin π≤<+=+=t t R Xc X t R Yc Y t 是圆的某一点与X 轴之间的夹角。Xc 和Yc 分别是圆的中心,以上一个终点为下一个的起点。改变t 的值,就可以得到一个圆。 体现在代码中就是: //圆的参数曲线x=f(t) private double fx(double t) { return Math.cos (t); } //圆的参数曲线y=f(t) private double fy(double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