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范本

合集下载

粗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标准模板答案

粗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标准模板答案

粗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标准模板答案
实验报告标准模板如下:
实验名称:粗硫酸铜的提纯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粗硫酸铜的性质和特点;
2.学会使用溶剂萃取法提纯粗硫酸铜;
3.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实验原理:
粗硫酸铜中常常含有杂质,使用溶剂萃取法可以将杂质从硫酸铜溶液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溶剂是乙醇。

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粗硫酸铜溶液,放置在漏斗中;
2.配制适量的乙醇溶液,将其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3.轻轻摇动漏斗,使乙醇和硫酸铜充分混合;
4.等待一段时间让两相分层,然后打开活塞,将底部的水层倒掉;
5.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水层变清澈;
6.最后,将乙醇吹干,得到纯净的硫酸铜固体。

实验结果和分析:
经过多次溶剂萃取后,初步得到了纯净的硫酸铜。

可以通过测定溶液的浓度和重量来计算提纯的效果。

实验结论:
本实验中使用溶剂萃取法成功地提纯了粗硫酸铜,并得到了纯净的硫酸铜固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措施:
1.源液中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和温度会对提纯效果产生影响,应控制好实验条件;
2.操作过程中注意漏斗的摇动和分层时间,以充分混合和分离两相液体;
3.提纯后得到的硫酸铜固体要充分晾干,以免含有残留的乙醇。

参考答案中的实验步骤和结果仅作参考,具体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参考答案(标准版)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参考答案(标准版)

目录一、拉伸实验二、压缩实验三、拉压弹性模量E测定实验四、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实验五、扭转破坏实验六、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七、弯扭组合变形时的主应力测定实验八、压杆稳定实验一、拉伸实验报告标准答案实验目的:见教材。

实验仪器见教材。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例:(一)低碳钢试件试验前试验后最小平均直径d=10.14mm 最小直径d= 5.70mm 截面面积A=80.71mm 2截面面积A 1=25.50mm 2计算长度L=100mm计算长度L 1=133.24mm试验前草图试验后草图强度指标:P s =__22.1___KN 屈服应力σs =P s /A __273.8___MP a P b =__33.2___KN 强度极限σb =P b /A __411.3___MP a塑性指标:1L -L100%Lδ=⨯=伸长率33.24%1100%A A Aψ-=⨯=面积收缩率68.40%低碳钢拉伸图:(二)铸铁试件试验前试验后最小平均直径d=10.16mm最小直径d=10.15mm截面面积A=81.03mm2截面面积A1=80.91mm2计算长度L=100mm计算长度L1≈100mm 试验前草图试验后草图强度指标:最大载荷Pb=__14.4___KN强度极限σb =Pb/A=_177.7__M Pa问题讨论: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在材料力学实验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量。

以下是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的标准答案。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弯曲等试验,测量和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

二、实验原理1. 材料的拉伸试验拉伸试验是一种通过施加外力使材料产生拉伸变形的试验方法。

测量引伸计的变形量和外力,得出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该曲线可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参数。

2. 材料的压缩试验压缩试验是一种通过施加外力使材料产生压缩变形的试验方法。

测量变形量和外力,得出应力-应变曲线,进一步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压缩强度等参数。

3. 材料的弯曲试验弯曲试验是一种通过施加外力使材料发生弯曲变形的试验方法。

测量挠度和外力,得到材料的应力-挠度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弹性模量、抗弯强度等参数。

三、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1. 拉伸试验(详细步骤和数据处理略)2. 压缩试验(详细步骤和数据处理略)3. 弯曲试验(详细步骤和数据处理略)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拉伸试验结果(详细结果和讨论略)2. 压缩试验结果(详细结果和讨论略)3. 弯曲试验结果(详细结果和讨论略)五、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

这些参数对于材料的设计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材料工程师提供参考和指导,以确保材料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安全使用。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次材料力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测量方法和参数计算,提高了我们对材料特性的认识。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了实验安全和数据准确性,并采取了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和准确。

七、参考文献(略)以上是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的标准答案。

实验报告应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并遵守学校或教师要求的格式和规范。

洋葱实验报告及答案(3篇)

洋葱实验报告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洋葱细胞的基本结构;2. 掌握制作洋葱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3.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 通过观察洋葱细胞,加深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洋葱细胞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细胞,具有典型的植物细胞结构。

通过制作洋葱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三、实验材料1. 洋葱;2. 刀片;3. 盖玻片;4. 载玻片;5. 水滴;6. 洋葱染色液;7. 显微镜;8. 清洁布。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洋葱细胞临时装片(1)取洋葱鳞片叶,用刀片切取一小块洋葱组织;(2)将洋葱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洋葱染色液;(3)用镊子轻轻将洋葱组织展平,用盖玻片覆盖;(4)用清洁布轻轻按压盖玻片,使洋葱组织与盖玻片紧密接触。

2. 显微镜观察(1)将制作好的洋葱细胞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2)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视野清晰;(3)观察洋葱细胞的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胞壁:洋葱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呈透明状,位于细胞的最外层;2. 细胞膜: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呈透明状,难以观察到;3. 细胞质:细胞质充满细胞,呈透明状,其中分布有细胞器;4. 细胞核: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明显的核膜和核仁;5. 液泡:液泡位于细胞质中,呈透明状,大小不一。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洋葱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洋葱细胞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洋葱细胞具有典型的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

七、注意事项1. 制作洋葱细胞临时装片时,应保持洋葱组织与盖玻片紧密接触,以免气泡影响观察;2. 显微镜观察时,应调整焦距,使视野清晰;3.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室卫生,防止污染。

八、实验报告答案1. 实验目的:了解洋葱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制作洋葱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加深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

医学化学实验报告答案(3篇)

医学化学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 了解医学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通过实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医学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具体实验包括以下内容: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包括天平称量、滴定操作、溶解、过滤、蒸发等;2. 医学化学实验:包括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血清总蛋白的测定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滴定管、烧杯、锥形瓶、移液管、漏斗、玻璃棒等;2. 试剂:葡萄糖标准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碘液、淀粉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称量:使用分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试剂;(2)滴定操作:使用滴定管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然后加入指示剂,滴定至终点;(3)溶解:将固体试剂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4)过滤:将混合液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5)蒸发:将溶液加热蒸发至干燥。

2. 医学化学实验(1)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将血液样本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根据颜色变化判断葡萄糖含量;(2)血清总蛋白的测定:将血清样本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根据颜色变化判断血清总蛋白含量。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称量:固体试剂质量为m1;(2)滴定操作:滴定剂体积为V1,浓度c1;(3)溶解:溶解后的溶液体积为V2;(4)过滤:过滤后的滤液体积为V3;(5)蒸发:蒸发后的固体质量为m2。

2. 医学化学实验(1)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根据颜色变化,判断葡萄糖含量为x1;(2)血清总蛋白的测定:根据颜色变化,判断血清总蛋白含量为x2。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称量:固体试剂质量为m1,符合实验要求;(2)滴定操作:滴定剂体积为V1,浓度c1,滴定终点判断准确;(3)溶解:溶解后的溶液体积为V2,符合实验要求;(4)过滤:过滤后的滤液体积为V3,符合实验要求;(5)蒸发:蒸发后的固体质量为m2,符合实验要求。

化学大学实验报告答案(3篇)

化学大学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实验名称:酸碱滴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3. 学习如何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来测定未知溶液浓度的方法。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当酸和碱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值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溶液的pH 值,可以判断滴定终点,并计算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烧杯、滴定管夹、滴定台、洗瓶、滤纸等。

2. 试剂:0.1000mol/L NaOH标准溶液、0.1000mol/L HCl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然后用相应的标准溶液润洗3次。

将锥形瓶洗净,并用蒸馏水润洗。

2. 滴定实验:将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

将碱式滴定管固定在滴定台上,缓慢滴加NaOH标准溶液,边滴边振荡锥形瓶。

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记录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3. 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可得出以下公式:c(待测) = c(标准) × V(标准) / V(待测)其中,c(待测)为待测溶液的浓度,c(标准)为标准溶液的浓度,V(标准)为滴定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V(待测)为待测溶液的体积。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数据:| 序号 | V(标准)/mL | c(待测)/mol·L-1 || ---- | ----------- | ---------------- || 1 | 20.00 | 0.0500 || 2 | 18.50 | 0.0450 || 3 | 17.00 | 0.0400 |平均体积:V(平均) = (20.00 + 18.50 + 17.00) / 3 = 18.83 mL待测溶液的浓度:c(待测) = 0.1000 × 18.83 / 25.00 = 0.0752 mol·L-12.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答案(3篇)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水质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环境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学习水质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2. 掌握水质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3. 了解水质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离子(如Cu2+、Pb2+)、有机污染物(如苯酚、苯胺)等。

通过比色法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分析水质污染状况。

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pH计、移液器、容量瓶、烧杯、玻璃棒等。

2. 实验试剂:Cu2+标准溶液、Pb2+标准溶液、苯酚标准溶液、苯胺标准溶液、pH 缓冲溶液、氢氧化钠、盐酸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好,检查分光光度计的校准情况。

2. 水样采集:采集水样,确保样品无污染。

3. 标准曲线绘制:a. 分别配制一系列Cu2+、Pb2+、苯酚、苯胺的标准溶液。

b. 将标准溶液加入pH缓冲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

c.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d.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水样测定:a. 将水样加入pH缓冲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

b. 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步骤,测定水样的吸光度。

c.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水样中Cu2+、Pb2+、苯酚、苯胺的浓度。

5. 结果分析:对比标准曲线,分析水样中污染物的浓度,评估水质污染状况。

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绘制:Cu2+、Pb2+、苯酚、苯胺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²均大于0.99。

2. 水样测定:水样中Cu2+浓度为0.15 mg/L,Pb2+浓度为0.08 mg/L,苯酚浓度为0.05 mg/L,苯胺浓度为0.02 mg/L。

实验分析:1.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检测了水样中的Cu2+、Pb2+、苯酚、苯胺等污染物,并绘制了标准曲线。

2. 根据水样测定结果,水样中Cu2+、Pb2+、苯酚、苯胺的浓度均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明该水样受到较严重的污染。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范文_1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范文_1

( 实验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04621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范文Standard answer model of experimental report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范文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

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4、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 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

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

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

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范文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范文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范文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

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4、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 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

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

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

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5.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答: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6.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测弹性模量?答: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详细版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054(报告范本系列)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详细版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Future.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详细版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

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doc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doc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课程名称:实验报告1成绩评定:实验项目名称:指导教师实验项目编号:实验项目类型:实验地点: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系专业:实验时间年月日午~月日午一、实验目的1.熟悉VB编程环境,能够建立、编译和运行VB程序。

2.掌握窗体、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图形框的作用、常用属性、事件和方法。

3.理解并掌握赋值语句、掌握表达式的书写规则。

4.掌握使用Inputbox函数和MsgBox消息函数进行输入输出。

5.熟悉VB的数据类型和类型转换。

二、实验内容(一)字幕滚动1.设计如下图所示的界面实现字幕从上到下进行滚动,“欢迎使用VB”是一个字幕标签,两个命令按钮分别实现自动滚动和手动滚动。

a)在窗体水平居中的地方放置一个标签。

b)当字幕向下移出窗体时,重新从窗体顶端开始继续往下移动。

c)单击“手动”按钮一次字幕将向下移动一下,单击“自动”按钮字幕将连续移动,具体移动的速度或幅度、窗体和按钮上的图片由自己设定。

d)以EX1-1分别保存窗体和工程。

2.实验要求a)对于标签应对其什么属性设置什么值才能够使窗体的背景不被遮挡?Backstyle----1b)使标签在窗体中水平居中需要设置什么属性,如何设置?设置的依据是什么?label1.Left---form1.width/2-label1.width/2c)要想在命令按钮上显示图片,需要设置哪些属性,如何设置?Style-----1d)写出标签从上往下移动的代码,注意,当标签移出窗体后要从窗体上顶端开始继续往下。

Label1.MoveLabel1.Left,Label1.Top+50IfLabel1.Top>Form1.HeightThe nLabel1.Top=0e)要使Timer控件启用,必须设置哪两个属性,属性值设置为多少?Timer1.Interval=100Timer1.enabled=truef)单击“手动”按钮时,如何使Timer控件停用?需要在什么地方编写代码?请写出代码?Timer1.Interval=0或Timer1.enabled=false(二)打开教材实验材料中工程文件EXA05.vbp,完成下面的任务。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详细版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详细版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详细版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计时器、玻璃棒、水浴实验试剂:稀盐酸(HCl)、镁粉(Mg)实验方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所需器材准备齐全。

2. 将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HCl)。

3. 分别取两个试管,标记为试管A和试管B。

4. 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镁粉(Mg),试管B中不加镁粉。

5. 将试管A放入温水中,控制温度在30℃左右,并立即倒入烧杯中的稀盐酸(HCl)。

6. 记录下反应开始的时间,并观察镁粉与盐酸的反应。

7. 当镁粉完全消失时,用计时器记录下反应结束的时间。

8. 重复实验2-7步骤,但将温水温度调整到50℃和70℃。

实验数据:温度(℃)时间(s)30 12050 8070 60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显著增加。

在30℃时,反应时间为120秒;而在50℃时,反应时间缩短到80秒;在70℃时,反应只需60秒。

可见温度对反应速率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2.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分子动能增加,分子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也就随之增加。

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物分子更容易克服激发能,从而发生反应。

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物理学中的“温度效应”规律。

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碰撞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多,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促进作用。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使反应物分子具有更高的动能,增加了反应物分子碰撞的频率。

温度效应对于许多化学反应都具有普遍意义,理解和掌握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于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黄希庭.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J]. 中国新教育, 2017(4): 13-14.[2] 纳米科技实验教学团队.【物理化学实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4): 77-80.。

实验报告书答案

实验报告书答案

实验名称: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探究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绿豆幼苗若干。

2. 实验器材:光照箱、温度计、二氧化碳发生器、计时器、蒸馏水、NaHCO3溶液、滤纸、剪刀等。

四、实验方法1. 将绿豆幼苗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编号为A、B、C、D。

2. A组作为对照组,置于正常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培养。

3. B组增加光照强度,将A组的光照强度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4. C组降低温度,将A组的温度降低5℃,其他条件不变。

5. D组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将A组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6. 分别在实验开始前、实验进行中、实验结束后,观察并记录各组的植物生长状况。

7. 每隔一定时间,测量各组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五、实验步骤1. 将绿豆幼苗置于光照箱中,调节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 分别对A、B、C、D四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植物生长状况。

3. 每隔一定时间,用滤纸收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测量氧气含量。

4. 实验结束后,分析各组数据,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组:正常生长,光合作用强度为10mg O2/h。

B组:生长较慢,光合作用强度为8mg O2/h。

C组: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强度为6mg O2/h。

D组: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强度为7mg O2/h。

2. 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增加光照强度、降低温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均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一定影响。

其中,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较大,降低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较小。

生物实验报告手册答案(3篇)

生物实验报告手册答案(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一、实验目的1. 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观察并记录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

二、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复制后,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步骤,最终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本实验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盐酸酒精溶液、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2. 仪器:显微镜、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调节螺旋、显微镜照明系统等。

四、实验步骤1. 制片(1)取洋葱鳞片叶,用镊子撕取一片,放入装有盐酸酒精溶液的小烧杯中,浸泡约5分钟。

(2)取出洋葱鳞片叶,用镊子取出浸软的叶片,放入载玻片中。

(3)用镊子将洋葱鳞片叶轻轻压平,滴加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盖玻片边缘与载玻片接触,轻轻放置在载玻片上。

2. 观察(1)将制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的照明系统。

(2)用低倍镜观察制片,找到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

(3)用高倍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记录以下内容:a. 间期:细胞核较大,染色质分布均匀,染色体不明显。

b. 前期:细胞核缩小,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膜、核仁消失。

c.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形态固定。

d. 后期: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形成两个子细胞核。

e.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3. 记录与总结(1)记录观察到的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特点。

(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的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特点如下:a. 间期:细胞核较大,染色质分布均匀,染色体不明显。

b. 前期:细胞核缩小,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膜、核仁消失。

c.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形态固定。

d. 后期: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形成两个子细胞核。

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报告参考答案请⼤家先⾃⼰做,然后看参考答案。

开始做错了,没关系,按照参考答案修改就可以了。

有修改痕迹⾄少说明此题你做过,总⽐直接抄答案好。

⼈⼯分析结果,⼀定要写,不会的,填实验运⾏结果。

C实验报告是全校统⼀的,相对⽽⾔外语系部分同学做题可能遇到困难多些,所以把答案给⼤家,⾃⼰根据⾃⼰情况好好利⽤参考答案。

实验报告成绩80-100. 平时上机实验⽐较认真的、学的不错的同学,我⼼⾥还是有数的。

5.26上机检查A1021班的1-5次实验报告,6.9上机检查A1021班的1-7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可以晚点交,留给⼤家期末考试复习。

6⽉底交给我就可以了,到时候再通知。

《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学期:2010--2011学年第⼆学期教师姓名:教研室:实验1 熟悉C语⾔程序的运⾏环境,掌握数据描述1.1 实验⽬的1.了解在开发环境中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个C语⾔程序。

2.通过运⾏简单的C语⾔程序,初步了解C语⾔程序的结构特点。

3.掌握C语⾔数据类型的概念,学会使⽤C语⾔的相关运算符构成表达式。

1.2 实验预习1.熟悉Visual C++的启动和退出及Visual C++中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命令。

2.了解下列命令及函数:include、main、printf、scanf。

3.熟悉Visual C++环境下每个菜单项的功能及相关命令对应的操作。

4.各种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形式及取值范围;熟悉下列标识符的含义。

int、short (int)、long (int)、unsigned (int)、float、double、char、void 5.各类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规则。

6.常量与变量的区别和联系。

运⾏环境:1.双击桌⾯Visual C++快捷⽅式进⼊Visual C++,或通过执⾏“开始——>程序——>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 Microsoft Visual C++6.0”或执⾏⽂件"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Studio\COMMON\MSDev98\Bin\MSDEV.EXE"。

制取氧气实验报告答案(3篇)

制取氧气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氧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主要有: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等。

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导管、水槽、火柴等。

2. 试剂: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四、实验步骤1. 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铁架台固定试管。

2. 将导管一端插入试管,另一端伸入集气瓶中。

3. 点燃酒精灯,对试管加热,使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

4. 观察集气瓶中氧气的变化,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5. 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防止水倒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加热高锰酸钾后,试管内出现紫色烟雾,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逐渐增加。

2. 氧气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制取成功。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了氧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2. 加热时要均匀加热,防止试管破裂。

3. 实验结束后,要熄灭酒精灯,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防止水倒吸。

八、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加热不均匀导致试管破裂、氧气浓度不够高等。

通过反思,我们认识到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调整实验条件,以提高实验效果。

九、拓展实验1. 尝试采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2. 研究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如氧气的溶解度、氧气的催化作用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生物实验报告单含答案

生物实验报告单含答案

实验名称:DNA提取与鉴定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者:张三实验目的:1. 学习DNA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DNA纯化、定量和鉴定方法。

3. 了解DNA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DNA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之一,用于获取纯化的DNA样品,为后续实验提供材料。

本实验采用苯酚/氯仿法提取DNA,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浓度和纯度。

实验材料:1. 人发样本2. 10×TE缓冲液3. 5M NaCl溶液4. 95%乙醇5. 70%乙醇6. 1×TAE缓冲液7. 1%琼脂糖凝胶8. 紫外分光光度计9. 离心机10. 电泳仪实验步骤:1. 将人发样本剪成小段,用剪刀剪碎,置于研钵中。

2. 向研钵中加入1ml 10×TE缓冲液,研磨至无颗粒状物质。

3. 将研磨好的样本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2ml苯酚/氯仿溶液,剧烈振荡5分钟。

4. 12,000rpm离心15分钟,将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

5. 向上清液中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混匀,静置10分钟。

6. 12,000rpm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7. 用70%乙醇洗涤沉淀物,12,000rpm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

8. 将沉淀物溶于100μl 5M NaCl溶液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浓度和纯度。

9. 将提取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实验结果:1. DNA浓度:50ng/μl2. DNA纯度:A260/A280=1.83.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DNA条带清晰,与Marker位置一致。

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提取了人发样本中的DNA,表明实验操作正确。

2. DNA纯度较高,说明提取过程中杂质较少。

3.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DNA分子量与Marker一致,进一步证实了提取的DNA纯度较高。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提取了人发样本中的DNA,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DNA进行了鉴定。

外科实验报告答案模板

外科实验报告答案模板

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目的1]。

2. 掌握[实验目的2]。

3. 熟悉[实验目的3]。

三、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原理,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实验方法等]四、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1]:[数量、规格、来源等]。

2. [实验材料2]:[数量、规格、来源等]。

3. [实验材料3]:[数量、规格、来源等]。

五、实验方法1. [实验步骤1]:[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实验步骤2]:[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验步骤3]:[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六、实验结果1. [结果描述1]:[具体数据、图片、表格等]。

2. [结果描述2]:[具体数据、图片、表格等]。

3. [结果描述3]:[具体数据、图片、表格等]。

七、实验讨论1. [讨论点1]:[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2. [讨论点2]:[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3. [讨论点3]:[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八、实验结论1. [结论1]:[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目的的实现情况]。

2. [结论2]:[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目的的实现情况]。

3. [结论3]:[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目的的实现情况]。

九、实验反思1. [反思点1]:[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反思点2]:[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反思点3]:[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十、附录1. [图片、数据、表格等补充材料]。

2. [参考文献]。

十一、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对实验报告的总体评价和建议]---注意事项:1. 实验报告应按照实验报告模板撰写,确保内容完整、条理清晰。

2. 实验结果应真实、准确,数据应可靠。

3. 实验讨论应结合实验结果,深入分析实验现象和原因。

4. 实验结论应客观、准确,与实验目的相符合。

5. 实验反思应认真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粗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统一标准模板答案

粗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统一标准模板答案

粗硫酸铜提纯实验报告统一标准模板答案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试验(1)试验项目名称:粗硫酸铜提纯及产品纯度检验和热重分析学院:化学和化工学院专业:指导老师:汇报人:学号:班级:试验时间:试验汇报提交时间:教务处制一、试验目标(1)学习粗硫酸铜提纯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浴加热、常压过滤、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重结晶等基础操作技能。

(2)学习采取目视比色法检验产品中杂质含量(关键是铁含量),确定产品纯度等级。

(3)了解热重分析基础原理和同时热分析仪使用方法,学会经过分析热重曲线图推断硫酸铜晶体受热逐步脱去结晶水过程,并探讨结晶水在晶体内部不一样结合方法。

二、试验原理1. 粗硫酸铜提纯原理粗硫酸铜晶体中关键杂质是Fe3+、Fe2+ 和部分可溶性物质如Na+ 等。

Cu2+ 和Fe3+ 分离能够利用溶度积差异,因为氢氧化铁Kθ sp= 4×10 –38,而氢氧化铜Kθ sp= 2.2×10 –20,当c(Fe3+) 降到10 –6 mol?L-1时,pH = 3.53而此时溶液中许可存在Cu2+ 量为大大超出了CuSO4?5H2O溶解度,所以Cu2+ 不会沉淀。

从上述计算能够粗略看出,Cu2+ 和Fe3+ 是能够利用溶度积差异,合适控制条件(如pH等),达成分离目标。

由Cu(OH)2和Fe(OH)2溶度积计算,Cu2+ 和Fe2+ 似乎也能够用分步沉淀法分离,但因为Cu2+ 是主体,Fe2+ 是杂质,这么进行分步沉淀会产生共沉淀现象(Cu(OH)2沉淀吸附、包裹少许Fe2+ 杂质现象),达不到分离目标。

所以在本试验中先将Fe2+ 在酸性介质中用H2O2氧化成Fe3+ :2Fe2+ + H2O2 + 2H+ = 2Fe3+ + 2H2O然后采取控制pH在3.7~4.0沉淀Fe3+,达成Fe3+、Fe2+ 和Cu2+ 分离目标。

从氧化反应中可见,应用H2O2作氧化剂优点是不引入其它离子,多出H2O2可利用热分解去除而不影响后面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编号:FS-DY-20961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

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4、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 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
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

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

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

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5.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6.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
测弹性模量?
答: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7.试验过程中,有时候在加砝码时,百分表指针不动,这是为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检查百分表是否接触测臂或超出百分表测量上限,应调整百分表位置。

8.测G时为什么必须要限定外加扭矩大小?
答:所测材料的G必须是材料处于弹性状态下所测取得,故必须控制外加扭矩大小。

9.碳钢与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情况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答:碳钢扭转形变大,有屈服阶段,断口为横断面,为剪切破坏。

铸铁扭转形变小,没有屈服阶段,断口为和轴线成约45°的螺旋形曲面,为拉应力破坏。

10.铸铁扭转破坏断口的倾斜方向与外加扭转的方向有
无直接关系?为什么?
答:有关系。

扭转方向改变后,最大拉应力方向随之改变,而铸铁破坏是拉应力破坏,所以铸铁断口和扭转方向有关
11.实验时未考虑梁的自重,是否会引起测量结果误差?为什么?
答:施加的荷载和测试应变成线性关系。

实验时,在加外载荷前,首先进行了测量电路的平衡(或记录初读数),然后加载进行测量,所测的数(或差值)是外载荷引起的,与梁自重无关。

Foonshion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Fonshion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