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科课时计划

高中数学科课时计划

高中数学科课时计划一、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函数与图像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

学习函数的运算与复合,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数列与极限学习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及求和公式。

探讨极限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概率与统计介绍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计算,掌握古典概率与几何概率。

学习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基本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立体几何理解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性质,掌握平面与空间的关系。

学习立体几何的计算与应用,包括表面积和体积的求解。

代数与方程掌握多项式、分式和根式的运算,学习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重点训练解方程组的能力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定理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实践法:通过习题练习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评价法:通过阶段性测试和课堂小测,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课时安排第一周:导入新课,学习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完成相关练习。

第二周:深入研究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应用,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周:引入数列概念,探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完成相关习题。

第四周:学习极限的基本概念,进行极限相关的计算练习。

第五周:介绍概率的基本知识,进行随机事件的计算与应用。

第六周: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进行课堂实验与数据收集。

第七周: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完成立体几何的相关计算。

第八周:掌握代数运算,学习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第九周:复习与巩固,进行阶段性测试,评估学习成果。

五、学习评价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实时反馈学生学习状态。

高中数学新课标必修教材课时安排

高中数学新课标必修教材课时安排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计划“一对一”教学设计必修一(约需34课时)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二、本章教学约需1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1 集合(4课时)1.2 函数及其表示(4课时)1.3 函数的基本性质(3课时)小结(1课时)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二、本章教学约需1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1 指数函数(6课时)2.2 对数函数(6课时)2.3 幂函数(1课时)小结(1课时)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二、本章教学约需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3.1 函数与方程(3课时)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4课时)小结(1课时)必修二(约需36课时)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一、本章教学约需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2课时)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2课时)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3课时)小结(1课时)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二、本章教学约需1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3课时)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3课时)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3课时)小结(1课时)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二、本章教学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2课时)3.2 直线的方程(3课时)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3课时)小结(1课时)第四章圆与方程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二、本章教学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4.1 圆的方程(2课时)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课时)4.3空间直角坐标系(2课时)小结(1课时)必修三(约需34课时)第一章算法初步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二、本章教学约需1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1 算法与程序框图(2课时)1.2 基本算法语句(3课时)1.3 算法案例(6课时)小结(1课时)第二章统计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二、本章教学约需15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1 随机抽样(5课时)2.2 用样本估计总体(5课时)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4课时)小结(1课时)第三章概率一、本章教学约需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3.1 随机事件的概率(2课时)3.2 古典概型(2课时)3.3几何概型(2课时)小结(1课时)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二、本章教学约需1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1 任意角和弧度制(2课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课时)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课时)1.4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4课时)1.5 函数的图象(2课时)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2课时)小结(1课时)第二章平面向量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二、本章教学约需1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课时)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课时)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课时)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课时)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2课时)小结(2课时)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一、本章教学约需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课时)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4课时)小结(1课时)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二、本章教学约需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3课时)1.2 应用举例(4课时)小结(1课时)第二章数列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图二、本章教学约需1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课时)2.2 等差数列(2课时)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课时)2.4 等比数列(2课时)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课时)小结(2课时)第三章不等式一、本章教学约需1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2课时)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课时)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课时)3.3基本不等式(3课时)小结(1课时)。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7篇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7篇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7篇高中数学教学方案7篇高中数学教学方案篇1 转眼20xx第二个新学期即将到来,为了在这个学期的工作方案更好地施行,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根本要求,立足于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浸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立足学生的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根本才能,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才能,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根底。

二、学生根本情况分析^p1、根本情况:高二(16)班和高二(13)班。

这两个班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各不一样。

其中,高二(16)班为理科自主招生班,学生为年级前100名学生组成,根底好,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重。

我觉得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以及整体程度情况还不错。

分析^p 原因: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气氛浓重,有良好的班风学风,有你追我干的竞争精神,同时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敏的学生,个别学生甚至经常找我要题做,对这个班的教学我力争给他们精选题,选好题,尽量不浪费学生的时间。

高二(13)班是精英班,数学学习积极性较高,整体还不错,但有个别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才能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有些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大部分学生学习上只满足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对于灵敏运用知识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还不够强,不能举一反三进一步挖深问题,在选例题时尽量选中等难度题目,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适应才能。

三、教学目的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在本学期拟订以下目的和措施。

其详细目的1、获得必要的数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理解根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进步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根本才能。

2024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与安排(5篇)

2024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与安排(5篇)

2024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与安排一、理论学习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标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二、做好各时期的计划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三、备好每堂课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情况和各单元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四、做好课学堂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

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批改作业精批细改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做到心中有数。

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2024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与安排(二)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备课组在王修汉校长、谢镇祥主任的领导下,在张群怀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

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

人教新版高中数学教学计划表

人教新版高中数学教学计划表

人教新版高中数学教学计划表【导语】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最新教学大纲,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为“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以下是一份详尽的高中数学教学计划表。

本计划表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高中数学知识。

教学计划表:一、高一上学期1.必修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函数的定义、性质与图像- 基本初等函数(1)-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2.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二、高一下学期1.必修三:概率与统计- 随机事件的概率- 统计图表与数据分析-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量与抽样分布2.必修四: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换- 三角恒等变换- 三角函数的应用三、高二上学期1.必修五:数列-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数列的求和- 数列的应用2.必修六: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数量积与坐标表示- 向量的应用- 解三角形四、高二下学期1.选修一: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 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 几何意义与应用2.选修二:平面解析几何-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曲线的应用五、高三全年1.复习必修与选修内容,进行综合训练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提高其数学能力3.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4.参加高考复习与冲刺,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本教学计划表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进度进行调整。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通用24篇)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通用24篇)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通用24篇)高中数学教学方案篇1(一)教学要求背景分析本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是:排列与组合、数列的极限、复数、空间图形。

排列组合是用力计算完成一件事的方法种数。

排列组合的综合运用是本章的重点难点。

本章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以往有很大不同,结果比较大,同时需要有较强的分析力量,要多思索、多比较认真分析题目中的微小差别,并逐步内化成自己的力量,才能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极限是人类熟悉上从有限跨越无限的重大步骤,是近代数学中讨论微积分的基本方法,对高中同学来说,极限是连接中学初等数学与高校高等数学的一座桥梁,并通过这座桥梁使同学初步接触用有限刻画无限,由近似描述精确的数学方法,提高同学的数学素养。

本章引入了复数的概念,从而实现了数集从实数集到复数集的又一次扩展。

结绍了复数的概念,引入复平面,建立起复数集与平面点集之间的一一对应,以及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实系数一元二次的求根公式。

复数集作为实数集的扩展,在保留实数集主要运算性质的同时,也必定会增加一些实数中步具备的新性质,要专心领悟,体会异同。

本章讨论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的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性质、画法和体积公式。

通过学习,系统的把握空间的直线与平面的基本性质,建立空间概念,培育空间想象力量,进一步进展规律思维力量,并能运用这些学问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所教班级同学现状分析:任教班级状况:教这个班级已经一学期了,对同学基本状况比较了解,同学规范还可以,但是同学思想比较简单,表面上听从管理,内心却有许多种想法,浮躁担心,学习不能静下心来。

尤其是女生,是非多拉帮结派,学习不能静下心来。

男生思想稚嫩学习缺乏主动性。

前期我作了一些补差工作,将数学成果不好的同学调到第一排,放学后还留下来为他们补课,效果明显其中徐航考了87分,朱磊考89分,这两个人原是我担忧不能及格的同学,这次能考出如此好的成果,让我感到欣慰,我的辛苦有了回报。

新课标高中数学一周课时

新课标高中数学一周课时

新课标高中数学一周课时
在新课标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一周的课时安排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师的教学计划都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的课时安排不仅能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吸收和理解数学知识,还能为教师提供足够的空间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首先,高中数学课程通常包含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每周的课时。

在一周的教学计划中,通常建议安排5到6个课时。

每个课时可以是40到45分钟,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学习。

例如,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一个课时,可以让学生每天都有数学课,保持学习的连续性。

在具体的课时安排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

比如,对于较为复杂的代数或微积分内容,可能需要更多的课时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

而对于相对简单的几何或概率统计内容,则可以适当减少课时,留出时间进行复习和练习。

此外,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作业和自主学习时间。

在安排课时的同时,也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后作业,进行自主复习和预习。

这可以通过减少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或者在课程中穿插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来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课时安排。

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存在普遍的困难,可以适当增加课时,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练习。

总之,新课标高中数学的一周课时安排需要综合考虑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计划。

通过合理的课时安排,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案模板

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案模板

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数学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函数与方程
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能够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
3. 能够应用函数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函数定义及函数图像;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函数与方程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讲解函数(15分钟)
1. 函数的定义及符号表示;
2. 函数的性质:奇函数和偶函数;
3. 函数的图像及其特点。

三、讲解方程(15分钟)
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在讨论中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函数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函数与方程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和数学建模等;-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空间想象等。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学习。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教学内容2.1 教学大纲- 按照我国教育部颁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大纲;- 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大纲进行适当调整。

2.2 教材选用- 选用教育部审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教材;- 结合教材,补充相关教辅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3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学期:主要教授代数、几何初步知识;- 第二学期:主要教授概率统计、函数、立体几何等知识;- 第三学期:主要教授解析几何、数学建模等知识;- 第四学期:主要复习备考高中数学联赛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3. 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2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 使用数学软件和在线平台,辅助教学和练习;-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4. 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 终结性评价包括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4.2 评价内容- 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的数学技能应用能力;- 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

2024新学期高中数学教学计划(4篇)

2024新学期高中数学教学计划(4篇)

2024新学期高中数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第二章:数列;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不等式;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难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及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重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难点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与难点都是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难点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求解题目;第四章:圆与方程;重点是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较去年而言,今年的学生的素质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基本学习方法比较扎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纪律比较自觉。

三、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和与测量及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____种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4、几何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的学科。

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是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方法。

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及其直观图的画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15篇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15篇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15篇高中数学教学计划1一、基本状况分析任教153班与154班两个班,其中153班是文化班有男生51人,__22人;154班是美术班有男生23人,__21人,并且有音乐生8人。

两个班基础差,学习数学的兴趣都不高。

二、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善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潜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潜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推荐1、深入钻研教材。

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资料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

新大纲修改了部分资料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

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务必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

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资料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教研组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每人每学期指定一个专题,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课。

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的资料。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高中数学进度安排教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高中数学进度安排教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高中数学进度安排

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进度来安排,以下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计划的一般安排:
教学内容一般按章节划分,每个章节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来决定教学时长。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计划安排:
第一学期:
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2周)
2. 第二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3周)
3. 第三章:三角函数(4周)
4. 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4周)
5. 第五章:立体解析几何(4周)
第二学期:
1. 第六章:概率与统计(3周)
2. 第七章:数学语言与证明方法(2周)
3. 第八章:导数与导数应用(4周)
4. 第九章:不定积分与定积分应用(4周)
5. 第十章:向量与立体几何(4周)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教学计划安排,具体安排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每个章节的教学进度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情况,适当安排复习和强化练习。

同时,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复习和模拟,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表(二篇)

2024年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表(二篇)

2024年高一数学教学计划表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单元 1:函数与方程(4 周)- 函数与映射- 一次函数与方程- 二次函数与方程- 指数函数及其方程单元 2:三角函数(4 周)-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换- 解三角函数方程- 三角函数的应用单元 3:数列与数学归纳法(3 周)-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2. 第二学期单元 4:平面几何(4 周)- 直线与平面- 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圆的性质与判定单元 5:空间几何(4 周)- 空间几何基础-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图形的投影与旋转-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单元 6:概率与统计(3 周)- 随机事件与概率- 排列与组合- 统计与统计图表- 抽样与估计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问和思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2. 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主动性。

2. 作业与小测验:通过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单元测试:对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性的测试,检验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对全学年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考核,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教辅: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高一数学教材,配备相应的教学辅助材料。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表模板及内容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表模板及内容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表模板及内容一、教学目标1.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1.2 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1.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2.1 数学基础知识讲解:介绍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内容。

2.2 数学实践应用: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2.3 数学思维训练:通过解题技巧训练和逻辑推理训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讲解复述、问题解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案例分析教学:通过真实案例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4.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解题速度和准确度等方面。

4.2 作业评定:定期布置作业并批改,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3 测试考核: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后记5.1 反思总结:对本次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5.2 学生情况分析: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个性化地指导学生学习。

5.3 继续跟进:持续关注学生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持续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以上是高中数学教学计划表的模板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工作。

2024年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计划范文(二篇)

2024年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计划范文(二篇)

2024年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高二年级是高中的重要阶段,又是高中三年的承上启下阶段。

因此,让学生在高二年级打好学科基础并有所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下列目标应在本学期内达到: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

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根据教学步骤完成模块5及模块6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练习适当做出调整,删减。

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

利用《英语周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提高阅读速度。

此外,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狠抓基础及单词、句型及语法等,扎实基础知识,突击写作训练,为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具体方法钻研并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灵活使用,发挥教材特点。

2、内容要求学生一定要过词汇关,反复朗读、默写单词、以便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摒弃不切实际的教学步骤,抓重点,搞强化,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语法意识。

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坚持默写单词及重点句型。

3、本学期仍要坚持训练学生的听力并开展任务型写作教学。

扎实写作常用句型的同时,要求向句群篇章背诵过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写作基础。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以这些材料为基础,扩充学生词汇量,做到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进行词汇检测。

拓宽教材,扩展学生阅读量,努力补充学生的词汇。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词汇教学以新带旧,从而达到巩固扩充词汇的目的,做到经常督促、检测。

5、加大基础写作训练的力度,大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并要求学生背范文、教师精选的课文段落、写作必背句型,使学生熟悉英语的句式结构及习惯用法,从句到篇,从而写出完整的英语文章。

另外每周进行一篇的写作训练,鼓励运用背过的句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综合检查。

准备每一单元做一次练习,主要以结合当前教学内容为主要测试内容,间或分块测试,习题的训练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在教学中尽量按照高考的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性题目。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4篇)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4篇)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4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一、课程说明(一)教材分析:此次一对一家教所使用教材为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

辅导内容为第一章第二节等差数列。

前一节的内容为数列,学生已初步了解到数列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首项,什么是通项等等。

以及了解到什么是递增数列,什么是递减数列。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的铺垫,可以让学生更自主的探究,学习等差数列。

而我也是在这些基础上为她讲解第二节等差数列。

(二)学生分析:此次所带学生是一名高二的学生。

聪明但是不踏实,做题浮躁。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靠,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分析能力较弱,解题思路不清。

每次她遇到会的题,就快快的草率做完,总会有因马虎而犯的错误。

遇到稍不会的,总是很浮躁,不能冷静下来慢慢思考。

就由略不会变成不会。

但她也是个虚心听教的孩子,给她讲课,她也会很认真地听讲。

(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与学的配合,让她能够懂得什么是等差数列,以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通过对公式的推导,让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以及学会自己对公式的推导。

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3、在教学中让她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来明白推理的艺术,并且培养她学习,做题条理清晰,思路缜密的好习惯。

4、让她在学习,做题中一步步抽丝剥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她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培养她对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

耐心地解决问题。

5、让她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独特的美,能够爱上数学这门课。

并且认真对待,自主学习。

(四)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掌握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以及其性质。

并能独立的推导。

2、能够灵活运用公式并且能把相应公式与题相结合。

(五)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及其意义。

2、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相应的题中。

二、课前准备(一)教学器材对于一对一教教采用传统讲课。

一张挂历。

(二)教学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有规律数据的观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前一节所学,思考有什么规律。

从生活中着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能更积极地学习。

高中数学选修5-3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选修5-3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选修5-3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本选修5-3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列极限、函数极限、无穷小、无穷大、极限的运算法则、夹逼定理和单调有界定理等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数学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列极限: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掌握数列极限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 函数极限:理解函数极限的定义,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3. 无穷小和无穷大: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和运算法则。

4. 极限的运算法则:掌握极限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复合等运算法则。

5. 夹逼定理:理解夹逼定理的定义和应用,学会运用夹逼定理证明极限。

6. 单调有界定理:理解单调有界定理的定义和应用,学会运用单调有界定理证明极限。

三、教学安排共安排12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和示例,使学生掌握极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练习法: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反馈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检验学生对极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中设置有关极限的题目,全面评估学生对选修5-3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数学选修5-3》2. 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3. 课件:生动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4. 习题集:精选的课后习题和模拟试题,巩固所学知识5. 网络资源:相关的教学视频、文章和案例,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七、教学进度安排每周安排1个课时,共计12周。

2024年第二学期高一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第二学期高一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第二学期高一数学学科教学计划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 教学目标:在2024年第二学期的高一数学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科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包括数的性质、集合与函数、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几何等内容;(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问题分析、模型建立和解决方案的提出;(4)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数的性质: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等的性质及运算规律的学习;(2)集合与函数: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运算、函数的定义及性质的学习;(3)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二次方程与不等式的学习;(4)平面几何: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计算、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圆的性质与计算的学习。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2)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例如实际问题解决、数学建模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4)案例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部分:教学步骤和教学安排1. 教学步骤:(1)复习和导入:回顾上学期的知识,导入本学期的学习内容;(2)知识讲解和概念解释: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和概念,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3)例题演练和讲评:通过讲解和学生参与,解答一些例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4)习题训练和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和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6)总结和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表及教学建议附:高中数学各年级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和教学建议(部分)
注:必修3
高中数学课时安排及教学建议
教科版必修
高中数学课时安排及教学建议
必修四
高二数学(理科)上学期课时安排及教学建议
必修三
选修2-1 (第1、2两章)
高二数学(文科)上学期课时安排及教学建议
必修三
选修1 —1
咼二进度安排表
说明:因为规范教学行为的政策,使教学课时大为减少,所以请各校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例题、练习题和试题,坚决不做无用功。

从我们看到的一些学校的高三暑假作业上看,还存在不少信手拈来的题目,有些还是2000年以前的教材内容时才有的题目(如复数部分的题目)
现在的教材体系下根本不可能出现;有些尽管从知识内容上看是《教学要求》中所有的,但从所用的思维方法上看,是绝对不可能考到的。

还有的学校的作业难度过大,事实上,从减负的形势的看,明年的试卷不应该很难。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与建议
新一届高三复习,时间非常紧,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准确定位,在题目的选择上一定要把握方向,绝对不能做无用功。

一、反思
1 •教学内容无限扩张,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一是不该讲的讲。

08、09两年的高考江苏数学卷给出一个明确的信号:高考命题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与《考试说明》,删除的知识点、降低要求的传统
内容都没有涉及。

不仅在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部分表现明显,事实上在文理科有区别的内容也严格遵循了“公平性”原则。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特别是高三复习中,很多学校将《教学要求》上明确不考的内容当成重点(其实根本不要讲)进行强化训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类,教学要求中不要求、删除的内容还在讲。

由于习惯难改,长期积累的“精华”舍不得丢,对新课程中明显削弱、降低要求的,甚至删除的内容不主动适应,仍然作为重点进行复习。

如,对根据函数y=Asin( .x+ -:)的图象求A、「、‘ 以前是全面要求,而现在课程中也已明确指明:只要求会
求A与」不要求求:,但我们在这些不要求的内容上花费了过多时间,增加了学习难度,而该强化的没有强化,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

第二类是非核心内容、非本质的内容拼命讲。

如集合部分的空集、单元素集、互异性,复杂的递推数列及与此有关的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问题等。

而最本质的、核心的内容讲不到位。

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中多处强调“应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第三类是以前高考确实考过,但导向并不正确的题型。

如定义域,特别是复合函数的定义域问题,其实应该重视的倒是应用问题中的定义域、解决问题时的定义域的意识等。

第四类是过分特殊的技巧、方法,根据不具有一般性,正常思维根本无法解决的题,这些高考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有些学校、教师却热衷于这类“显示”教师水平的怪题。

二是高一、高二教学中由于片面追求一次到位,造成基本功不扎实,而高三又没有重视基础,片面追求难度。

以“集合”为例,多数教师在集合的初学阶段就将集合内容与后续内容(如二次及以上的方程、不等式,整除性问题等)综合,影响了对集合本身内容的掌握。

2007年高考第21题考查的实质是集合思想,如果能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其实并不难,但全省均分只有 1 分多一点。

反思集合的教学,从高一开
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做的题目也非常之多,为什么就没有形成运用集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没有把握住集合教学的核心(集合的概念的理解、集合运算的掌握、集合语言的运用和集合思想方法的渗透),而将主要精力用于一些枝节、非本质的题目上,如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空集导致的错误
等,干扰了学生对集合本质的理解(这些东西教师作为重点训练,可高考从来不考,我们有没有思考:为什么?);是忽视了学习的层次性(学习的渐进过程),片面追
求一次到位,将集合与其它内容进行综合,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影响了学习效果;三是忽视了集合作为数学的基础,在各部分内容教学时的有机渗透(如用集合观点认识和表示立体几何部分的点、直线、平面之间位置关系、运用集合的思想认识解析几何中曲线的交点、位置关系等)。

从08、09 江苏试题可以看出,基础题所占比重是相当高的,可以说有120 分的题是绝大多数学生有能力达到的,关键是教学的对路和复习时“度”
的把握。

由于我们没有在基础、核心的知识和方法上下大功夫,没有在基础题的教学中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在习题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分析的机会,没有进行
有效的变式训练,对问题的实质揭示不到位,使得学生只会机械套题型,导致学生在基础题上失分过多。

我们与南通的差距并不在
最后的难题上,恰恰就在这些基础题上。

因为试卷难度的逐步降低(尤其是新的形势下,更不可能加大难度。

从目前的信息看,最大的可能性是最后两大题(第20)题上,适当增加区分度(注意:是区分度,不是难度,区别在于难度上加大不一定有区分度,而在区分度上加大则是可以作为的,因为好区分度的题不一定是难题)。

而我市数学教学的存在问题恰恰在于难度大,效率低。

以上问题都是2010届高三复习时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是要认识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及09江苏考试说明,必须严格按标准与要求进行复习,不
要求讲的坚决不讲,决不做无用功;二是要结合08、09两年进入新课程的省、市的高考试卷,深入研究新课程下在命题方式上将是怎样的趋势。

三是必
须突出对各部分内容的核心概念、核心思想的教学,从孤立的题目构成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握本质,突出思想方法。

二、新课程内容的变化与教学要求解读
如上所述,新课程从内容到理念及高考模式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也必然会影响到高考命题的形式与方向。

下面再作重申(要求:所有高中数学教师人手一册教学要求)。

内容的变化
在选修1和选修2中教师不熟悉的有:常见逻辑用语中的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定积分、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框图、导数中的新增内容及概率中的全部内容。

选修3为文化类课程,高考不考。

对选修4,从08、09江苏卷看,矩阵与变换均分最高,而不等式也不难,对好的学生思路很容易想到,且解题所用时间最少,所以建议选修4中选矩阵与变换、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对较好的学生可适当介绍基本不等式(三阶)与柯西不等式(二阶)。

三、.如何适应课程内容与教材的变化
1如何适应内容的变化
(1)新增内容如何教?
下面就几个典型的新增内容作些说明。

①算法与框图:
从进入新课程的四省(区)看,两年中关于算法的题全部以流程图(即程序框图)的形式出现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包括流程图、算法语句)是主要的考查对象,在循环语句中要重视For语句与While语句的正确使用。

从知识综合的角度看,应注意将算法(包括流程图、伪代码表述的算法)与其他知识进行交汇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如用循环语句给出递推数列、数
列求和,用条件语句给出分段函数、方程或不等式等综合问题,甚至可以将其与向量、复数等进行有机结合。

从进入新课程的省市这几年的试卷看,没有考算法语言的,都是考流程图(程序框图),这个特点应该注意。

②几何概率
一是简单几何背景的问题,二是与线性规划、解析几何结合的问题,三是与方程、函数、不等式结合的问题。

对选修部分(40分内容)要注意与数
学期望、方差(选修2-3)等内容综合。

还要注意频率估计概率的应用等思想的考查。

③统计案例
统计案例以假设检验的思想进行独立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运用的理论不可能为中学生所接受,所以教材使用了渗透思想,忽略推理过程的方法。

因此,对这部分内容重点放在对思想的感受与操作方法的运用上。

估计其命题方式为通过选择题考查思想,或给出部分临界值表,考查操作过程。

从这两年进入新课程的实验省(区)高考卷看,只有一家考查的是解答题(07广东文科第18题),其他均为选择、填空题,而广东(文)
也是对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的考查。

④二分法
这是函数一章新增加的内容。

突出方程解与函数零点的关系,要重视其中蕴涵的思想与方法。

教学要求明确:二分法求近似解:用计算器,求
x3+ax+b=0,a x+bx+c=0,lgx+bx+c=0的近似解。

当然,江苏高考不带计算器,求近似解的可能性很小,但以这几种方程为模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
2
题1:方程Inx - - = 0的解所在的区间为
x
A (1,2)
B (2,3)
C (0,)和(3, 4)
D (e, +s)
题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定方程 e x-x-2=0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