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止血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第七章、止血药

中药学第七章、止血药

第七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散瘀解毒消痈+清大肠热小蓟:大蓟:地榆:槐花:凉血止血横向总结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凉血止血+清大肠热: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咳:清热解毒章节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地榆侧柏叶: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活血+理气: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横向总结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止血+利尿:艾叶:炮姜:灶心土: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血+利尿:止咳+止呕:止血部位安胎药:地榆 槐花白及 紫珠 棕榈炭其他章节止血药横向总结荆芥贯众,马齿苋,马勃大黄(利湿退黄),石韦(利尿通淋)紫苏:黄芩: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砂仁:艾叶:对应方剂:白茅根:苎麻根:苎麻根:白术:续断:主治:可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因其味苦主降,尤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

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生地滑石襄,归草栀子淡竹叶,热结血淋服之良解毒敛疮,收敛止血。

(下焦血证,崩漏)清肝泻火(槐角:痔疮出血)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化痰止咳,生发。

利尿,清肺胃热。

vs芦根:清气分热;白茅根偏血分同用,气血双清安胎。

(清热部位侧重总结)小薊,大蓟地榆,槐花地榆,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石韦,侧柏叶马勃、贯众(共同功效:化瘀止血+止痛)(跌扑损伤首选),补虚凉血止血,通经。

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利尿。

(收敛)收敛止血。

理气止痛茜草蒲黄 花蕊石 (血余炭)降香 玫瑰花消肿生肌。

(肺胃:胃溃疡)止痢,截疟,补虚。

vs鸦胆子:清热解毒,截虐,止痢,腐蚀赘疣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肺胃)崩漏出血(固冲汤)化瘀利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药学课件-止血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药学课件-止血药

止血药概述止血药的选择使用、性能特点、配伍方法本类药虽性味各异,但均入血分,归心、肝、脾经。

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出血过多而致气虚欲脱者,如单用止血药,则缓不济急,应急予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止血不留瘀”,这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

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不能单纯止血,以免留瘀。

凉血止血药小蓟性能:甘、苦,凉。

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2013应用:血热出血证。

尤善治尿血、血淋,可单味主治病证。

热毒痈肿。

大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热毒痈肿。

地榆性能:苦、酸、涩,微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血热出血证。

烫伤、湿疹、疮疡痈肿。

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用法: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槐花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病证:1.血热出血证。

清泄大肠之火热而止血,下部血热所致的痔血、便血等最为适宜。

2.目赤头痛。

长于清泻肝火,凡肝火上炎所导致的目赤、头胀头痛及眩晕等证皆宜用之。

用法:煎服。

外用适量。

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侧柏叶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

善清血热,兼能收敛止血,为治各种出血病证之要药,尤以血热者为宜。

肺热咳嗽。

长于清肺热,化痰止咳。

脱发、须发早白。

白茅根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

水肿、热淋、黄疸。

胃热呕吐、肺热咳嗽。

大蓟与小蓟、芦根与白茅根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大蓟解毒散瘀消肿、凉血止血力较强,治吐、咯血及崩漏。

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散瘀消肿力弱,兼利尿,治尿血、血淋。

白茅根与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且常相须为用。

然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而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止血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止血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凝血作用更强。
附药:槐角
• 槐的成熟果实,原名槐实。性味、功效、主治与槐花相似,但止血作 用较槐花为弱,而清降泄热之力较强,兼能润肠,主要用于痔血、便 血,尤多用于痔疮肿痛出血之证,常与地榆、黄芩、当归等同用。煎 服,6~12g,或入丸、散。孕妇慎用。
侧柏叶
• 【来源】 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梢及叶。 • 【药性】 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 【功效】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应用】
• 1.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崩漏下血。本品苦涩性寒,善清血热, 兼能收敛止血,为治各种出血病证之要药,尤以血热者为宜。
• 2.肺热咳嗽,咯痰黄稠。本品苦能泄降,寒能清热,长于清肺热,化 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喘,痰稠难咯者。
• 3.血热脱发、须发早白。本品寒凉入血而祛风,故有生发乌发之效, 适用于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 2.肝热目赤,头痛眩晕。本品味苦性寒,长于清泻肝火。凡肝火上炎 所导致的目赤、头胀头痛及眩晕等证均可应用。
•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 宜生用。
•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富含芸香苷、槲皮素、鞣质等。 • 2.药理作用:槐花水浸剂能够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制炭后促进
• 3.临床研究:生三七可治疗高脂血症。另据报道,本品还可用治重症 肝炎、冠心病、肺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瘢痕疙瘩、术后粘连、痔疮 等。
茜草
• 【来源】 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 【药性】 苦,寒。归肝经。 • 【功效】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应用】
• 1.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本品味苦性寒,善走血分,既能凉 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 于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

止血药(中药学课件)

止血药(中药学课件)

教学内容
• 4.温经止血药 • 掌握:艾叶 • 了解:炮姜
概述
• 含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为 主的药物,称止血药。 • 性能特点: • 均入血分, • 归心、肝、脾经为主, • 均具有止血作用。
概述
• 适应证: • 止血药主要用治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如 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 癜以及外伤出血等。
概述
分类: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
分别具有 凉血止血 内容
• 1.凉血止血药 • 掌握:小蓟、地榆 • 熟悉:大蓟、槐花(附槐角)、白茅根、侧柏叶 • 了解:苎麻根
教学内容
• 2.化瘀止血药 • 掌握:三七、茜草 • 熟悉:蒲黄 • 参考:降香、花蕊石
教学内容
• 3.收敛止血药 • 掌握:白及 • 了解: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

中药学课件 13止血药中医中药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中药学课件 13止血药中医中药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汤。
• 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 血、咯血等多种出血证,亦可配伍生地、生荷叶等清热凉血药,如四
生丸。
2021/1/22
中药学
尤善调经,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 之要药
• 2、月经不调,痛经 • 常用于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宫寒不孕及带下清稀等证,常与吴茱萸、肉桂等配伍,如
艾附暖宫丸。
• 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单味艾叶煎服,或以之炒热熨服脐腹有效。
2021/1/22
中药学
用法用量:
• 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2021/1/22
中药学
使用注意:
• 孕妇慎用
2021/1/22
中药学
茜 草 《神农本草经》
•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生用或炒用。
2021/1/22
中药学
•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 • 功 效:1/22
中药学
为外疡消肿生肌的常用 药
• 2、痈肿疮疡,手足皲裂,水火烫伤
• 疮疡初起,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或与银花、皂刺等同用,如内消散;
• 疮痈已溃,久不收口者,与黄连、贝母等为末外敷,如生肌干脓散。
• 手足皲裂,以之研末,麻油调涂。
• 治水火烫伤,可以本品研末,用油调敷,或与煅石膏粉、凡士林调膏外用。
2021/1/22
中药学
临床应用:
• 1、出血证 • 治吐血、衄血、崩漏,单用本品,米汤调服; • 若治咳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可与花蕊石、血余炭合用,如化血丹; • 治各种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掺,或配龙骨、血竭、等同用,如七宝散。
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 尤以出血兼瘀滞者为宜。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培训ppt课件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培训ppt课件

共性:
1.苦,涩,平(偏凉) 2.功用:收敛止血—用于多种出血证, 尤宜于妇女之崩漏,常相须为用。
个性:
棕榈炭:兼涩味,收敛性、止血力
强于血余炭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29
血余炭:
1.止血并散瘀,出血兼瘀者 尤宜,多用治尿血;
2.补阴利尿:用治水肿、小 便不利。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30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16
此外:
清肺、胃热—用于 温热烦渴 肺热咳喘 胃热呕吐
还治湿热黄疸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17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共性:
1.性味:多甘,温。 2.归经:入肝经
3.功用:
化瘀止血:治瘀阻出血或出血 兼瘀者(出血瘀黯,或有血块,局部剌痛,舌 质紫黯或有瘀斑为主要特点)。多见于跌打 外伤出血。
现代应用:血瘀之真心痛、心 绞痛 (三七粉2-3克,一日3次内服血瘀之胸 腹痛: +蒲黄、五灵脂); 以及缺血性脑 血管病、脑出血后遗症、血瘀型 慢性肝炎等。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20
蒲 黄(花粉)
功用:
1.本品甘平,善化瘀止血,治多 种出血证,且无论属寒属热,有 无瘀滞皆宜。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21
茜 草(茜草根)
1.凉血止血:味涩而收敛,为 血热出血之良药。 四生丸
2. 祛痰止咳 : 治肺热咳嗽, 痰黄稠,痰中带血者尤宜。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14
此外:
1. 生发 :治脱发;脂溢性皮炎。
2.清热解毒:治烧伤、痈疮。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15
一、甘寒 白茅根
二、功用
1.凉血止血:
多用于尿血、鼻血 2. 清热利尿 :用于热淋;小便 不利、水肿;黄疸小便不利。

中药学PPT课件 止血药

中药学PPT课件 止血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一、含义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 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二、功效与主治
功效: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 敛止血、温经止血)。
主治: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崩漏、紫癜、外伤出血等。
三、分类 本类药物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
敛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等四类。
2.清热解毒:本品有清热解毒敛疮之功,用于 痈疽肿毒、水火烫伤。
棕榈炭
棕榈炭
本品收涩之性明显,收敛止血作用较 强,主治多种出血证(尤多用于无瘀滞之 崩漏)。
血余炭
藕节
血余炭
外用还敛疮生肌,用治烧 烫伤等。
收敛止血, 化瘀。 藕 节 (出血证) 药力较弱,多作辅助药用。
鸡冠花、花生衣、檵木
四、配伍用药 1.根据出血原因和病情配伍。
2.根据出血部位配伍。如 “下血必升举”; “吐衄必降气”。
3.大出血、气随血脱者,应益气固脱,用大补 元气之品。
五、使用注意 防血止留瘀。
六、对炒炭止血的认识 一般而言,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但也
不可一概而论。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多入血分,归心、肝、 脾经,具有凉血止血之效,适用于血热妄行出 血证。
2.活血通经:本品有化瘀血、通血脉之功, 用于血滞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证。
用法:止血宜炒炭;其他生用或炒用。
蒲黄
蒲黄
1.化瘀止血:本品药性平和,既能止血,又能 化瘀,用于出血证(以挟瘀者尤宜)。
还可化瘀止痛,用于瘀滞心腹疼痛、产后 瘀痛、痛经等。如失笑散。 2.利尿:用于热结膀胱,血淋涩痛。如蒲黄散。
槐花还善清肝火,为治肝火上炎的头痛、 目赤之良品。

《中药学》止血药 ppt课件

《中药学》止血药  ppt课件

茜 草
• [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的干燥根及根 茎。
• [药性]苦,寒。归肝经。
•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 [应用]出血证。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Og。亦人丸、散。 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慎用。
三 七
[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干燥根。
•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 [应用]出血证。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 [用法用量]多研未吞服,1-1.5g; 煎服,3-1Og, 亦入丸、 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 [药性]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应用]出血证。痈肿疮痛,手足皴裂,水火烫伤。
• [用法用量]煎服,3-1Og。大剂量可用至3Og。 亦可入丸、 散剂,每次用 L5g; 研未吞服,每次 1.5-3go 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清泄血分之热而
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 本类药物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需配清热药同用。 • 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宜配化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化瘀行 气之品。 • 急性出血,可配伍收敛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之效。 • 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寒性出血。又 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瘀,不宜过量久服。
。多生用, 止血炒炭用。
化瘀止血药
• 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
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中药学13止血药》课件

《中药学13止血药》课件
中药学13止血药
本课件将介绍《中药学13止血药》的相关内容,包括药物简介、历史与发展、 分类以及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13种中药止血药简介
五加皮
五加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 血管、止血的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 术和创伤后的止血。
喜荡
喜荡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活血化 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手术后、月经不调 等病症的治疗。
国际合作交流
中药止血药在国际上也受到 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将加 强与国际合作的交流,促进 中药止血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药止血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包括原材料选取、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
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科技应用
在中药止血药的研究和开发 中,将进一步结合现代科技, 提高药效和疗效,并改进制 剂形式。
临床实践与研究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止 血药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将持 续深入,为其应用提供更多 的科学依据。
赤芍
赤芍是一种传统中药,在止血领域有着悠久 的历史。它具有凉血止血的药理作用,适用 于妇科、外科等以其活血化 瘀、止血散瘀的药理作用而闻名。在创伤、 疮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1 止血草药
2 血塞解药
包括五加皮、赤芍等草本植物,以其收敛 血管、止血散瘀的特性而被归类为止血药。
如喜荡、三七等,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 瘀的作用,常用于疮伤、出血等情况。
3 凉血止血药
4 其他分类
以赤芍、生地黄等药物为代表,能收敛血 管、凉血止血,在妇科疾病中有广泛应用。
还包括金银花、红花、总状红花、大黄、 海螵蛸、毛冬青、半枝莲等中药。
药理作用及应用
药理作用
中药止血药具有活血化瘀、收敛血管、止血等药 理作用,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和止血。

中药药理学--止血药PPT课件

中药药理学--止血药PPT课件
18
②抗脑缺血 三七总皂甙保护实验性脑缺血:减轻脑水肿、
降低缺血脑组织的钙含量。 作用机理: 与阻钙内流有关。
19
③扩张血管和降压
20
有效成分: PNS(PNS>单体; Rb1>Rg1)
机理: 阻Ca2+ 内流
21
④抗心律失常 作用表现
22
机理:延长APD(动作电位过程) 和ERP(有效不应期) 消除折返冲动
止血药
一、功效与主治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 咯血、衄血、紫癜等各种出血证。
1
出血证的病机
热迫血行:包括阴虚火旺和热入营血 气虚:气不摄血 、血瘀 、经脉虚寒
2
止血的作用环节
1. 作用于局部血管
槐花收缩局部小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性 三七、小蓟、紫珠收缩局部小血管 白茅根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αl-β-二氨基丙酸)
9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咯血,吐血, 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 跌仆肿痛。
10
(1)止血
• 对不同动物,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制剂,均显示 明显止血作用。
• 麻醉犬灌胃三七粉后,颈动脉血体外凝血时间缩 短。如事先结扎门静脉,则止血作用消失,推测 三七口服后,必需经肝脏代谢才能产生止血作用。
• 三七注射液给家兔静脉注射,可缩短凝血时间, 同时增加血小板数,提高血小板的粘附性。
• 三七注射液腹腔注射,或三七溶液灌胃,均能使 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缩短。
• 三七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
11
止血机制
1、三七止血作用主要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 小板功能实现。 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三七注 射液能使体外实验豚鼠的血小板伸展伪足,变形, 聚集,并使血小板膜破坏和部分溶解,产生血小 板脱颗粒等分泌反应,从而诱导血小板释放ADP、 血小板凝血因子Ⅲ和Ca++等止血活性物质。

中药学PPT课件:止血药

中药学PPT课件:止血药
小蓟性凉清热,具有凉血解毒之功,能消散痈肿,治疗热毒 疮痈,疔疮恶肿。既可内服也可外敷。
【临床应用】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如十灰散
小 蓟
利尿通淋——尿血、血淋。 配栀子、淡竹叶等,如小蓟饮子
散瘀解毒消痈——痈肿疮毒。 配乳香、没药等,如神效方
【用量用法】煎服,5~12克,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化瘀止血药:出血兼有瘀阻,血色紫暗,或有瘀块,伴有局部 疼痛,痛处不移。
收敛止血药:出血不止,虚损不足,神疲乏力,舌淡脉细,或 外伤出血。
温经止血药:虚寒性出血,血色多淡,面色萎黄,舌淡,乏力, 畏寒肢冷,脉细或迟。
出血症: 咳血:血由肺而来,必经气道咳嗽而出,痰血相兼,或带血
丝,或血色鲜红,间夹泡沫,出血原因以热伤血络,血溢于肺, 咳则出血为主。
侧柏叶
【药用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及叶。
侧柏
侧柏叶
【药性】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性能特点】 侧柏叶药性寒凉,入血分,善清血热,味兼苦涩,兼有收敛
止血,为治各种出血证之要药。然以凉血泄热见长,故主要用 于血热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出血等。也可用于 虚寒性出血,常配伍温里祛寒药。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性味不一,或甘温、或苦寒、或辛平,甘缓性平, 苦以泄降,辛以行散,主归心肝二经,于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中有 止血之功,止血不留瘀是本类药物的特点。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瘀血阻滞脉络,气血运行障碍,致使血不 循经而外溢所形成的多种瘀血出血证,症见反复出血不止,色泽紫 暗,挾有血块,面色黧黑,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等。 除用于出血证外,大多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经闭及瘀滞心腹疼痛等。

止血药 中药学课件

止血药 中药学课件
药,可治须发早白。
治血热出血,配清热凉血药。 • 2.杀虫,治痢,截疟:可用于下列各证。 •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脱力劳伤。
棕榈炭
• 功用作用: 收敛止血:主治咯血、吐血、衄 血、便血、崩漏、月经过多等证而无瘀滞者。
侧柏叶
• 功用作用: • 1.凉血止血:主治பைடு நூலகம்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咳血、
鼻衄、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 2. 取其凉血之功,又用于血热脱发;配补肾
尿血等多种出血。 • 2.生津止渴:可治热病津伤口渴。 • 3.清热利尿:善治热淋涩痛。 此外,本品
还常用治热呕及热咳等证。
茜草
• 功用作用: • 1.化瘀凉血止血:主治血分瘀热引起的吐血、
便血、衄血、及崩漏出血。也治血痢、外伤出血。 • 2.凉血行瘀:适用于妇女闭经,产后瘀阻腹痛,
属血分瘀热者。
艾叶
• 功用作用: • 1.温经止血:可用治下元虚冷,痛经闭经、崩
漏出血,月经过多,以及宫冷不孕等证。 • 2.散寒止痛:常用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
于针刺时加艾炙。
槐花
• 功用作用: • 凉血止血:主治便血、痔血及衄血、咯血,属
热血动血者。 • 近年生品用治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亢者。
仙鹤草
• 功用作用: • 1.收敛止血:用于虚寒出血,配益气温阳药;
出血。
• 2.消肿生肌:用于疮疡初起,或疮痈破溃,久 不收口者,还治手足皲裂。
大蓟
• 功用作用: • 1.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证,如吐血、
衄血、崩漏、尿血等。 • 2.散瘀解毒消痈:用于热毒痈肿,内服或鲜品
捣烂外敷。
白茅根
• 功用作用: • 1.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动血所致之吐血、衄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膏外用,治疗乳腺炎初期、乳腺硬结红肿、化脓性乳腺炎; 小蓟主要用于治疗外伤感染。小蓟药膏外用治疗外伤感染和疮疡。 3、其他 大蓟可用于治疗荨麻疹; 小蓟可治疗尿蛋白。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24
小蓟、大蓟之方剂配伍
十灰散(《十药神书》) 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茅根、山栀、
大黄、丹皮、棕榈皮,烧炭存性。 治吐血、咯血。
用范围更广; 不可拘泥于炒炭,宜根据药性、病证而定。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10
教学要求
掌握止血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
意、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
掌握小蓟、地榆、白茅根、侧柏叶、三七、蒲
黄、仙鹤草、白及、艾叶等的性味归经、功效 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大蓟、槐花、苎麻根、茜草、五灵脂、棕 榈炭、血余炭、灶心土等药的性味、功效、主 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槐角、景天三七、降香、花蕊石、藕节、 炮姜等药的功效、主治。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11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性味:多为寒凉之品,味苦。 功效:凉血止血。 适应证:血热妄行的出血证,见血色鲜红,
量多质粘稠等。 配伍:多伍用清热凉血药物以加强止血作用。 使用注意:内服大剂量寒凉止血药,可致血
主治
特点:凉血止血又兼散瘀,尤宜于 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
应用: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 热毒痈肿(多外用)。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18
小蓟《名医别录》
【药用】 菊科植物 刺儿菜的 干燥地上 部分。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19
小蓟
【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 入心、肝经。
19.10.2020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25
地榆《神农本草经》
【药用】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
中药学课件
22
小蓟、大蓟之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蓟均能凉血止血,解毒消痈,适用
于血热所致的多种出血证及热毒疮痈。
不同点:
1. 大蓟兼能散瘀,尤宜于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 2. 小蓟又可利尿,长于治疗尿血、血淋。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23
小蓟、大蓟之临床应用比较
1、治疗出血 大蓟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等内出血; 小蓟主要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及血崩。 2、治疗炎症 大蓟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炎。大蓟捣烂,榨取汁液加入凡士林拌成
宜伍降火降气之品。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8
五、合理用药
3、注意止血要防留瘀
对出血初期者,不宜单独使用收敛止血; 出血兼瘀者,不宜用凉血止血。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9
五、合理用药
4、某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力量增强。
炒炭后味多苦、涩,止血作用增强; 有些寒凉性的止血药物,炒炭后改变药性,使
瘀气滞,宜配伍活血止血药物。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12
大蓟《名医别录》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药用】 本品为菊 科植物大 蓟的干燥 地上部分 或根。
13
大蓟
【性味与归经】 甘、苦,凉。 入心、肝经。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14
大蓟之功效主治
吐血、衄血、咯血、 尿血、崩漏
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和收敛止血药, 配益气健脾温阳药物;
若出血过多、大失血者,宜益气固脱为先。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7
五、合理用药
2、根据出血的不同部位,合理配伍
原则:“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 便血、痔血、崩漏、月经过多之下部出血者,
宜配升阳举陷药物; 吐血、鼻衄、咳血、咯血之上焦出血者,
功效
凉血止血
解毒消痈
主治
特点:凉血止血又兼散瘀,尤宜于 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
应用: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 热毒痈肿(多外用)。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15
大蓟之本草参考
《名医别录》:“主女子赤白沃,安胎, 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本草经疏》:“大蓟根最能凉血,血热 解则诸症自愈也。”
外伤出血等。

4、温经止血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证,症见出血日 久,血色暗淡,质地稀薄等。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6
五、合理用药
1、根据出血证不同病因和病情,合理配伍
血热妄行、阴虚火旺之出血者,宜凉血止血, 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火药物;
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者,宜化瘀止血、 配行气活血之品;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5
四、分类
1、凉血止血药:适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症见血 色鲜红,量多质粘稠等。
2、化瘀止血药:适用于瘀血内阻而血不循经的出血 实 证,症见血色紫暗,夹有血块,还可用于跌打损伤、 经闭、痛经等证。
3、收敛止血药:广泛用于体内外多种出血证,尤为
虚损不足,症见出血不止,伴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及
第十一章 止血药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1
血液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C. 脉管 通畅
A.
心气 充沛
血液 充盈 B.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血脉
2
出血的病机
● 心不主血 ● 肺朝百脉不利 ● 肝不藏血、脾失统血 ● 脉道的通利与否
直接影响血运的或迟或速
出血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中药学课件
20
小蓟之功效主治
尿血、血淋
功效
凉血止血
解毒消痈
主治
特点:凉血止血又兼利尿。 应用: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 热毒疮痈。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21
小蓟之本草参考
《医学衷中参西录》:“善治肺病结核, 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并治一切疮疡肿疼, 花柳毒淋,下血涩痛。”
19.10.2020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16
大蓟之临床应用
大蓟50g,清水洗净,放入碗中捣烂,挤 出液汁,慢火炖开加糖服下,治疗上消化 道出血有效;
将鲜大蓟根洗净切细,捣烂取汁,加适量 菜油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治疗Ⅰ、Ⅱ度 烧伤有效。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17
大蓟之功效主治
功效
凉血止血
解毒消痈
3
概述
一、概念: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
作用,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二、适应证:各种出血病证。
1. 咳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 2. 崩漏; 3. 紫癜、衄血; 4. 外伤出血等。
19.10.2020
中药学课件
4
概述
三、药性特点:
1. 性凉(血遇寒则凝); 2. 入血分,多归心、肝、脾经; 3. 多炭药(血见黑则止,炒炭味多苦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