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怀古诗初探_李鸿渊

合集下载

经典怀古诗24首整理

经典怀古诗24首整理

经典怀古诗24首整理经典怀古诗24首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在阅读史书,或巡游古迹时,有感所作。

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或感慨自己的遭受。

接下来我整理了怀古诗词,供大家参阅!喜爱就感觉保藏起来吧!经典怀古诗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难过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蒲东寺怀古》唐·元稹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台城》唐·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春草官》唐·刘长卿君王不行见,芳草旧宫春。

【古诗词鉴赏】 12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古诗词鉴赏】 12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古诗词赏析】 11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杜牧的《赤壁》。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常见题型考点阐述 方法点拨技巧3: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键)技巧2:注意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如:(对比、用典、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等。

(基础)技巧1:明确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基础)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答案】: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4.试分析这首诗的风格特色。

▲技巧3【解析】:考查对古诗的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只要答出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即可。

【答案】: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5.下列关于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论高启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论高启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论高启诗词中的鸿雁意象李鸿渊摘要:高启笔下的鸿雁意象,反映了他在不同时期的处境和心态。

云中雁、沙头雁等意象,是作者渴望自由飞翔和个性舒展的化身;而寒雁、池雁、惊雁、孤雁等意象,所蕴含的思念、忧郁、惊悸、落寞等情绪,象征着作者的孤危处境和悲苦命运。

关键词:高启;鸿雁;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物象。

清人沈祥龙指出:“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

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

”[1]4058鸿雁,早在《诗经》中就已作为一种特定的意象出现了,如《小雅·鸿雁》篇中,灾民以鸿雁哀鸣自比。

雁属的种类较多,不过人们心目中的雁,一般指的是鸿雁,俗称大雁,亦名鸿。

在物我相亲的传统思维模式中,鸿雁被赋予了多种人格化的意义,逐渐成为文艺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意象。

元明之际最重要的诗人高启笔下的鸿雁意象,出现的频率较高,值得关注。

一、向往飞翔:“不如云中雁,迥飞自随阳”“自古来,以鸿雁喻人的,往往富有孤高、独特的精神”[2]144,大雁与穿梭在枝叶间的燕、雀不同,总是翱翔在云天之上,因此常常是志向高远、超凡脱俗的象征。

高启《书梦中》曰:梦行塞下沙,无水无蒹葭。

牧羊人归霜草短,平地雁群栖不暖。

骑马茫茫入远烟,一行冲起上秋天。

我梦惊回雁飞去,角声吹断江城曙。

[3]448用梦幻的笔触描述了塞外雁群的自由自在,同时流露出对其“栖不暖”的关注。

“一行冲起上秋天”,激活了作者内心深处渴望万里长空鹏举、自由翱翔的情愫。

高启“少明颖,有纵横才略”[4],早年对政治也曾一度心存希冀:“我少喜功名,轻事勇且狂。

顾影每自奇,磊落七尺长。

要将二三策,为君致时康。

”[3]270(《赠薛相士》)但由于元政权的腐朽、社会的动乱,他很快就丧失了从政的信心。

《拟古十二首》之五,正是这种现实与理想发生强烈碰撞时,所激发的对个性自由舒展的企慕:东井不可饮,威弧孰能张?虚名竟何用?千古同悲伤!与君初结欢,金石比中肠。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2)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2)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秋望(明)高启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

秋望(明)李梦阳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注】①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略,指迅速运送粮草。

②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1)高诗中一词点明题目中的“望”字,李诗中的“天狼”原为星宿名,此处喻指________。

(2)两首诗都借秋望所见之景抒情,但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1)敌人(侵略者)(2)高诗中通过描写诗人独自登楼远眺所见的凄凉苍茫的江南秋景,抒发了游子浓浓的思乡(孤独、悲伤)之情。

李诗中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凄清肃杀的塞上风光,抒发了诗人渴望有如郭子仪这样安边卫国的良将再现,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解析】【分析】(1)“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士兵们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

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2)高诗结句以“总是秋”三字把自己感情融入“秋”中,诗人没有明说“秋”是什么,但诗人已经借所写秋景将“秋”对诗人而言意味着的怀乡之情抒写出来,借景抒情。

“总是秋”三字含蓄而又伤感地抒写诗人的思乡之情。

李诗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等,构成北方边陲特有景象,气象开阔而略带萧瑟之感。

颔联写前方将士踌躇满志的勇武形象,与首联相映衬,烘托战事将起的紧张气氛。

颈联分别选取战前紧张忙碌场面与冷月当空的凄清之境,对比强烈,引人遐思。

尾联由此生发,借助郭子仪之典,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情感复杂而耐人寻味。

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之情。

故答案为:⑴敌人(侵略者);⑵高诗中通过描写诗人独自登楼远眺所见的凄凉苍茫的江南秋景,抒发了游子浓浓的思乡(孤独、悲伤)之情。

怀古诗词鉴赏

怀古诗词鉴赏

怀古诗词鉴赏
哎呀呀,说起怀古诗词啊,那可真是像一杯陈酿的美酒,韵味十足!就拿苏轼的来说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哇塞,这
气势,这豪迈,仿佛让我看到了那汹涌澎湃的江水,卷走了无数的英
雄豪杰。

这不就像是时间的洪流吗,无情地冲刷着一切!
再看看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描写,
多牛啊!让我感觉自己就站在那战场上,看着英雄们奋勇杀敌,那种
热血沸腾的感觉一下子就上来了。

这就好比看一部超级精彩的战争大
片啊!
怀古诗词不就是这样嘛,通过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让我们这些后
人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像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
巷口夕阳斜”,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把那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刻画得淋
漓尽致。

这就好像我们回到了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一切都变了,那种失落和感慨啊!
你想想,诗人站在那些古迹面前,心中该有多少感慨和思绪啊。


们用诗词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让我们也能感同身受。

这难道不是一
件很神奇的事情吗?就像我们看别人的故事,却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怀古诗词就是这样有魅力,它们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历史知识、人生哲理。

它们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过去,也反思自己。

所以啊,怀古诗词真的是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和品味的。

不要觉得它们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其中的美好和深意。

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怀古诗词鉴赏

怀古诗词鉴赏

怀古诗词鉴赏怀古诗词鉴赏1咏史怀古诗:⼀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以历史事件、历史⼈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往事,且多⽤典故,⼿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作;⽽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个历史⼈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陵:⽯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巷、朱雀桥、西塞⼭。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名,或在古迹、古⼈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后加“怀古”、“咏怀”等。

写法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典故,或写景,或写⼈物,或对⽐,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内容诗歌的内容⼀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艺术特征(1)“诗”与“史”的结合:⽂学性与历史性的统⼀;(2)“咏史”与“⾔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怀古诗常触及诗⼈⼼灵的最深处,具有很⾼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怀古诗的结构⼀般是临古地,思古⼈,忆其事,抒⼰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过重⼤事件的地点:骊⼭、⾚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明诗100解析

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明诗100解析

2015年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明诗鉴赏100例目录1.高启《梅花》2.王守仁《龙潭夜坐》3.谢榛《秋日怀弟》4.扬基《春草》5.高启《黄氏延绿轩》6.薛慧《泛舟》7.李梦阳《秋望》8.刘羽《一鹭图》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10.屈大均《摄山秋夕》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13.于谦《上太行》14.李攀龙《平凉》15.孙承宗《二月闻雁》16.吴承恩《舟行》17.谢榛《苦雨后感怀》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19.袁中道《夜泉》20.沈周《栀子花诗》21.徐祯卿《济上作》22.张弼《渡江》23.高启《春暮西园》24.李攀龙《出郭》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27.袁中道《朝耕》28.贝琼《经故内》29.徐渭《题墨葡萄诗》30.粱辰鱼《屈原墓》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32.扬基《闻邻船吹笛》33.于谦《咏煤炭》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35.王世贞《登太白楼》36.吴嘉纪《落叶》37.刘基《过南旺守闸》38.徐贲《写意》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40.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41.陶安《泊江州》42.黄峨《又寄升庵》43.李东阳《九日渡江》44.高翥《秋日》45.戴珙《盟台夕照》46.茅坤《夜泊钱塘》47.孙承宗《渔家》48.袁凯《江上早行》49.高启《孤雁》50.王灿《客中》51.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53.王稚登《新春感事》54.徐祯卿《偶见》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56.何景明《竹枝词》57.徐渭《龛山凯歌》58.金銮《柳堤》59.高启《卖花词》60.顾文昱《白雁》61.戚继光《马上作》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竹枝词·其二》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64.丘浚《五指山》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66.王阳明《寻春》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68.唐寅《画鸡》69.高启《晚次西陵馆》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71.杨基《梦游西湖》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73.高启《寻胡隐君》74.孟洋《烟》75.韩洽《闻雁》76.何景明《雨夜》77.戚继光《登舍身台》78.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79.谢榛《秋兴》杜甫《秋兴(其三)》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81.夏完淳《别云间》82.谢榛《渡黄河》83.袁凯《白燕》84.王世贞《宿香山寺》86.康海《冬》87.李昌祺《归自南阳》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89.孙承宗《二月闻雁》90.邵亨贞《贞溪初夏》91.夏完淳《即事(其二)》92.夏完淳《即事》93.马中锡《晚渡咸阳》94.谢榛《怨歌行》95.高启《秋望》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97.【明】高启《咏蔺相如》【宋】范成大《蔺相如墓》98.吴宪章《访客舟中》杜甫《客至》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100.杜庠《赤壁》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

宁德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宁德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宁德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客怀宋·何应龙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1)诗中“客怀处处不宜秋”中的“不宜秋”的原因是。

(从诗中找句子回答)(2)诗的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综述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综述

杜甫研究学刊二○一二年第四期 总第114期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综述年会学术组(吴明贤 张 海执笔)作者院吴明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610068;张海,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610068。

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于2012年9月21日至23日在成都召开。

今年是杜甫诞生1300周年,21日上午与会代表在成都金牛宾馆参加了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四川省文化厅、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杜甫诞生1300周年纪念大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出席纪念大会并讲话,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出席大会并致辞。

21日下午杜甫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六届年会开幕式在成都浣花溪畔瑞苑宾馆隆重召开。

会议由成都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主持。

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包惠,九十八岁高龄的原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马识途,四川省杜甫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志烈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新亚研究所教授兼图书馆馆长邝健行,中国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林继中教授和其他各高校、研究机构、杜甫学会、杜甫纪念地、四川省诗词学会的专家学者和热爱杜甫诗歌的友好人士代表共12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大会收到了著名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中国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林继中先生的题辞,哈萨克斯坦作家萨比特基涅耶夫寄来的贺信。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期间,共收到论文90余篇,进行了两场大会发言,分四个学术小组进行了学术交流讨论。

代表们围绕杜甫精神、杜甫文化、杜诗思想与艺术、杜诗学、杜诗接受、杜甫与巴蜀文化等问题展开广泛的学术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展现了当今学术界杜甫研究的新水平。

现对本次年会研讨内容综述如下。

一、杜甫文化。

谭继和《杜甫与文化中国》认为中国是文化构成的中国。

文化中国孕育了杜甫,杜甫对文化中国的8. All Rights Reserved.形成做出了贡献。

初中人教版语文怀古诗

初中人教版语文怀古诗

初中人教版语文怀古诗在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我们需要学的怀古诗有哪一些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人教版怀古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初中人教版怀古诗(一)登雨花台明代:魏禧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渡易水明代:陈子龙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维扬怀古明代:曾棨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初中人教版怀古诗(二)姑苏怀古宋代:姜夔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宋代:吴潜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

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

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

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

江之外,淮山暝。

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

句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

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贺新郎·挽住风前柳宋代:卢祖皋彭传师于吴江三高堂之前钓雪亭,盖擅渔人之窟宅以供诗境也,赵子野约余赋之。

挽住风前柳,问鸱夷当日扁舟,近曾来否?月落潮生无限事,零落茶烟未久。

谩留得莼鲈依旧。

可是功名从来误,抚荒祠、谁继风流后?今古恨,一搔首。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

万里乾坤清绝处,付与渔翁钓叟。

又恰是、题诗时候。

猛拍阑干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纶手。

飞过我,共樽酒。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宋代:吴文英乔木生云气。

怀古诗鉴赏方法及技巧

怀古诗鉴赏方法及技巧

怀古诗鉴赏方法及技巧
哎呀呀,说到怀古诗鉴赏,那可有好多门道呢!就好比你走进了一
个古老的时光隧道,得找到正确的路才行呀!
先看看诗里有没有提到那些有名的古迹呀,像黄鹤楼、滕王阁啥的,这就好像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告诉你这就是怀古诗啦。

比如说“昔人已
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看到黄鹤楼,不就知道这是在怀古嘛!
然后呢,要注意诗人的情感呀。

他是怀念过去的辉煌呢,还是感慨
时光的流逝呀,这可都藏在字里行间呢。

就好像“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那满满的都是对过去英雄的感慨呀!
还有呀,要想想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人为啥会写这首诗呢。

是不是
他遇到啥事儿了,借古讽今呀。

这就跟你心情好的时候唱欢快的歌,
心情不好的时候唱悲伤的歌一个道理嘛。

怀古诗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盒,你得用对方法才能打开它,领略里
面的精彩呀!
我觉得呀,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能更好地欣赏怀古诗,走进
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那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呢!。

古典诗歌常见题材分类

古典诗歌常见题材分类
•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 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1.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 雨雪、风沙;
2.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3、边塞诗中常 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 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 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 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 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 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 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 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 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 之。
一.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二.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 人的思念。
燕然的典故: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 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
楼兰的典故: 边境之敌
塞上长城的典故:代指戍守边疆的爱国将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五)行旅诗(羁旅行役诗)
3.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5、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

老人下棋的诗句

老人下棋的诗句

老人下棋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老人下棋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描写下棋的诗句司空图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

可朋诗因试客分题僻,棋为饶人下著低。

(.) 可隆万般思后行,1失废前功。

(《观棋》)李远人事3杯酒,流年1局棋。

(《北梦琐言》)。

白居易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李远青山不厌3杯酒,长日惟消1局棋。

(《唐语林》)。

李商隐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徐铉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

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

欧阳炯古人重到今人爱,万局都无1局同。

(《赋棋》,见《韵语阳秋》)杜甫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

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

秦系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王建宫棋布局不依经,黑白分明子数停。

巡拾玉沙天汉晓,犹残织女两3星。

王建弹棋玉指两参差,背局临虚斗著危。

先打角头红子落,上3金字半边垂。

王涯炎炎夏日满天时,桐叶交加覆玉墀。

向晚移镫上银簟,丛丛绿鬓坐弹棋。

元稹无事抛棋侵虎口,几时开眼复联行。

终须杀尽缘边敌,4面通同掩大荒。

白居易红旗破贼非吾事,黄纸除书无我名。

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

白居易百千家似围棋局,102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1条星宿5门西。

刘言史绝景寥寥日更迟,人间甲子不同时。

未知樵客终何得,归后无家是看棋。

许浑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

世间甲子须臾事,逢著仙人莫看棋。

李商隐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马戴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温庭筠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陆龟蒙满目山川似势棋,况当秋雁正斜飞。

金门若召羊玄保,赌取江东太守归。

司空图道侣难留为虐棋,邻家闻说厌吟诗。

前峰月照分明见,夜合香中露卧时。

司空图牛夸棋品无勍敌,谢占诗家作上流。

明代诗风的开启者——十年来高启研究综述

明代诗风的开启者——十年来高启研究综述


收 稿 日期 :0 l ' 1 1 2 1"0 - 5 - -
作 者 简介 : 赵
敏 (9O ) 女 , 东 东平人 , 18 一 , 山 山西 大学 文 学 院 , 读 硕 在
士。

9 - 2
21 0 1年 5月

敏 :明代诗风 的开启者
外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 为今后研究高启的诗歌提供 了参照的蓝本。
整合。 关于高启生平和创作的研究 论述到高启生平及思想方面的文章在近十年中共有 6 篇, 刘君若考证得知高启除了号青邱子、 槎轩外 , 还有别号

“ 吹台”考证得出高启本应该是吴县人而非长洲人; ; 在正戊 戌、 庚子年间出游吴越两地两次, 第一次是至正戊戌冬季至己 亥春季, 第二次是至正庚子春季至本年六月夏季; 刘君若还对 高启的诗歌进行了重新考证和编年, 使得史料更加值得推敲。 傅强则搜集史料对高启和杨维桢的交往进行了考证, 认为高 启与杨维桢并没有交往, 并探究到了具体的原因是他们在诗 歌理念和创作态度上有很大的差异。杨维桢强调学习诗歌应
二、 关于高启诗歌风格的研究
这一时期研究高启诗歌风格的文章较为丰富详实, 其中 诗歌总论方面的文章有 l 篇 , 4 房锐在文中提出《 吴越纪游十 五首》 是高启在元末写的一组纪行诗, 真实地记录了高启的游 踪, 抒发了他当时的思想情感, 反映出了 元末乱离之世的社会 现实,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刘民红则对不受人 重视的游仙诗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了其丰富的艺术价值 分析 及精神追求。纪映云经考证认为“ 梅花” 是高启诗歌中一个 重要的意象, 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自 我心象。高启的梅 花诗中抒发了各种不同的情志和心绪, 把梅花形象同诗人的 生活经历和特定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 我们也可以从这 些断面看出高启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同时, 高启对梅花 诗这种古老题材的继承和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意义。 李鸿渊则进一步探究了高启的怀古诗 , 认为高启孤独一生, 形 成了其悲剧的性格, 所以他通过怀古诗探究历史的兴衰成败 , 抒发自己的心境 , 同时感慨世事变化。怀古诗兼备众体, 有浓 郁的吴地风情 , 且具有考据的价值。他的怀古诗堪称明代一 大家, 对后世颇有影响。 关于高启诗歌风格和特色方面的研 究和考证 , 汪渊之将高启的诗放人了整个明代初到明代中叶 的诗坛进行了考察, 通过查阅他认为高启诗歌的成就主要表 现在其所写了大量的感怀诗和抒发壮志的豪情诗, 与同时期 的吴中诗歌风格 比较, 更显爽朗、 明净、 刚健、 清新。张春山、 傅强都对高启“ 兼师众长” 的艺术特色进行 了探讨。张春山 明确提出高启是我国文学史上兼师众长最有成就的作家之 傅 强则通过更加详细的研究指出“ 兼师众长” 是高启诗 歌理论的重要内容。从创作方面来看 ,兼师众长” “ 这一风格 就是强调风格要多样化; 就文体学的角度而言, 就是应该兼工 各体。高启的这一理论说是以宋元诗歌发展的历史为基本前 提的, 还有其现实针对性。这一学说表现了高启学习各家之 长、 形成集大成的宏阔的艺术视野; 同时也表明了高启具有继 承和发展的史学观。高启对“ 兼师众长” 这一理论的提出和 运用, 为明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并昭示了宋以后 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司马周则在文中分析了高启的大量 “ 诗之后, 梦” 认为这些诗中, 通过这些“ 的意象诗人寄托 梦” 着 自己的情感与情绪 , 这些都成为了诗人抒发感情的寄托之 物。明代初期的政治环境、 社会环境, 以及当时诗人所处的生 活环境与其美学追求 , 是其梦诗生发的主要因素。刘君若具 体论述了高启对于开启明代诗风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高

【限时特训】古代诗歌阅读 (1)(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限时特训】古代诗歌阅读 (1)(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1)(教师版)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县中池竹言怀(唐)钱起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

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①人。

【注】①漆园:庄子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人善于选取典型的意象,诗中的“丛篁”“荷香”就有《离骚》中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

B. 诗歌的九、十两句,体现了诗人忘记世俗的机心,追求心中的志向。

其中“宁”是宁愿的意思。

C. 钱起的诗以五言为主,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D. 诗歌末尾引用与庄子相关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心中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其中‘宁’是宁愿的意思”说法错误。

“机忘宁厌贫”中“宁”是“岂、难道”的意思。

忘记了世俗的机心后难道会厌恶贫穷的生活吗?2. 本诗塑造了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县官形象。

诗歌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人物的这一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案:【答案】①满足于县官的生活,不羡慕高官的荣耀。

小小的县官已使他实现心中愿望,“志已足”,其他的荣耀一点也不关心。

②满足于清贫的日子,喜爱自己居住的自然环境。

他爱“丛篁流水”,高枕“荷香”入睡,与苍翠山色为邻。

③要像庄子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朝廷征召。

别人是一心想要得到朝廷的高官厚禄,而他却为“丹凤诏”发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能力。

“官小志已足”,官职虽小,我的志向已经满足,“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意思是谦恭地栖息,暂且拥有此地。

功名荣耀,与我没有关系。

可见满足于县官的生活,不羡慕高官的荣耀。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意思是只爱着赏心悦目的景色,丛生的竹子旁水流淙淙。

何处是归程:苏轼诗词中鸿雁意象的诗意阐释

何处是归程:苏轼诗词中鸿雁意象的诗意阐释

何处是归程:苏轼诗词中鸿雁意象的诗意阐释
杨吉华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23)002
【摘要】苏轼一生宦海沉浮的漂迫经历所形成的"天涯倦客"般的自我认知,使他的诗词世界中频繁地出现了各种存在形态的鸿雁意象.孤鸿意象成了苏轼个体人格的最好比拟;雪泥鸿爪之喻则典型地体现了苏轼强烈的人生如寄思想;对生命存在的悲剧性体验与深层喟叹使他在归鸿意象中体现出较为纯粹的精神式盼归之情;最后,苏轼在将道的超越精神与儒的创造精神和佛的隐忍精神三者合而为一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壮心—忧心—倦心—心安"的内在心路发展演变后,终于在"吾心安处是吾乡"的超越中,为自我生命找到了最后的诗意栖居之所.这也使得苏轼诗词中的鸿雁意象不但继承发展了宋代之前中国古典诗词中鸿雁意象所传递出来的多元文化意蕴,而且也展现了苏轼在不同生命历程阶段对自我及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与体悟.
【总页数】6页(P161-166)
【作者】杨吉华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论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J], 史言喜
2.鸿雁传“情”——苏教版初中教材古诗词中“雁”意象例析 [J], 徐立刚
3.论高启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J], 李鸿渊
4.从符号学角度看苏轼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J], 何倩怡
5.苏轼作品中鸿雁意象探析 [J], 赵良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怀古诗”群诗阅读

“怀古诗”群诗阅读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 民的同情。
《登幽州台歌》 《泊秦淮》
独怆然而涕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 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讽刺了不顾国家危亡、沉溺于 享乐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对 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
《泊秦淮》
伤时:感伤时事、 忧国忧民
《登幽州台歌》
悲己: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
析读·明写法
阅读思考
作者是如何“思今抒己怀”的呢?试 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怀古诗常用的写 法有哪些?
(提示:可从修辞、表现手法、表 达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泊秦淮》
用典
一般答题格式:这首诗(词)运用了……,通 过……表现了……,表达了作者……。
《泊秦淮》
曲笔
一般答题格式:这首诗(词)运用了……,通 过…………,表达了/抒发了/流露出作者……。
《泊秦淮》:这首诗运用了曲笔的手法,通过表面批评歌女,实 际批评不吸取教训、不顾国家危亡、沉溺于享乐的晚唐统治者,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作者是如何“思今抒己怀的
呢?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诗人来到古地,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了什么?
题目
诗句
看到(景)
《南乡子·登京口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北固亭的美景
北固亭有怀》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万事休
想到(事/人)
想到沦丧的中原故土有又想 到不畏强权、坚决抵抗,并
战而胜之的孙权
《山坡羊·潼关怀 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 里潼关路。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潼关

从符号学角度看苏轼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从符号学角度看苏轼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从符号学角度看苏轼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何倩怡
【期刊名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18)005
【摘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鸿雁这个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意象作为诗歌中的一种特殊艺术符号,是审美经验的符号化过程,表现的是一种更深层、更抽象的意蕴,也可以说是由诗人独特的人生体验创造出来的,因此诗歌中的意象经过诗人主观情感融注后产生了新的审美效应.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历经磨难使得他对个体生命和宇宙人生有着更深刻的体悟,体现在诗词中便是各种形态的鸿雁意象.
【总页数】5页(P102-106)
【作者】何倩怡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广州 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何处是归程:苏轼诗词中鸿雁意象的诗意阐释 [J], 杨吉华
2.论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J], 史言喜
3.鸿雁传“情”——苏教版初中教材古诗词中“雁”意象例析 [J], 徐立刚
4.论高启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J], 李鸿渊
5.苏轼作品中鸿雁意象探析 [J], 赵良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序》)。他在艺术上取法前人, 转益多师。其怀古诗, 具 有鲜明的创作特色。 高启怀古诗在形式上兼备众体。 《 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称: “ 启天才高逸, 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 拟 汉魏似汉魏, 拟六朝似六朝, 拟唐似唐, 拟宋似宋, 凡古人 之所长, 无不兼之。”乐府古诗、 近体律诗等各种体制, 无 不具备, 且风格多样, 不拘一格。诗人还常常一题多咏, 以 不同的形式, 从不同的侧面来描述历史人物, 如关于伍子 胥、 琼姬的故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 吊伍子胥辞》是以 “ 辞”的形式写的, 而 《 谒伍相祠》则是七言律诗; 咏叹吴 王夫差女琼姬的诗作在 《 高青丘集》中共有四首: 《 吴女 坟 》、 《 琼姬墓》 ( 卷 十 四 )、 《 女 坟 湖 》、 《 琼姬墓》 ( 遗 诗)。分别为五言律诗、 六言律诗、 七言绝句、 七言律诗。 《 吴女坟》和 《 女坟湖》都是以琼姬与韩重的悲剧爱情故 事为题材的。 《 吴女坟》一诗下, 有金檀引 《 吴越春秋》注 云: “ 王与夫人及女 ( 琼姬)会食蒸鱼王前, 尝半而与女, 女怒曰: ‘ 王食鱼辱我。’乃自杀。”从引文看琼姬是个个 性刚烈、 勇于反抗的 女 子 , 其不苟取容、 以死抗辱的个性 抑或与高启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的品性相通, 因而诗人对 其表现出颇多的关注。琼姬与韩重相爱而不可得, “ 韩重 未归来, 泉宫秋寂寞” (《 吴女坟》), “ 月映孤坟近水头, 芙蓉还似绮罗秋” (《 女坟湖》), 如此的孤独寂寞, 恰与 高启的心境相契合。而两首 《 琼姬墓》则是从哀悼家破国 亡的角度出发, 一样的寂寞凄清。此外, 还有词 ! 眉妩 《 " 夫 差女琼姬墓》。 高启一生主要活动于苏州一带,足迹不出今江浙两 省, 他所耳濡目染的是吴地的风土人情, 因而怀古诗中有 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从内容上来说, 他所吟咏 的绝大多数是吴地的史实、古迹,如《 姑苏台》、 《 馆娃 阁》、 《 吴王井》、 《 西施洞》、 《 百花洲》、 《 香水溪》、 《 陆 羽石井》、 《 真娘墓》等等; 就其风格上而言, 高启的怀古 诗大都具有清新明丽的色泽、温婉雍容的气度。如《 吴 宫》: “ 芙蓉水殿屐廊东, 白苎秋来不耐风。教得君王长夜 醉, 月明歌舞在舟中。”诗人在其中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独 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宫 廷 画 面 : 芙蓉水殿, 白苎生凉, 月明 之下, 歌舞的美人, 色泽的美艳中加了一层朦胧感, 于是 有了一种缠绵温婉之情。而 《 香水溪》写吴宫故址中 “ 西 施浴处”更是艳绝: “ 粉痕凝水春溶溶, 暖香流出铜沟宫。 月明曾照美人浴, 影与荷花相间红。玉肌羞露谁能见, 只 有鸳鸯窥半面。”设色的美丽表现出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 "#$!
故”, 希望 “ 有或足以存劝戒而考得失”; 其次才是追怀往 事、 感伤自我, 或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怀抱。因而在 《 干将 墓》中写道: “ 干将善铸剑, 剑成终杀身。吴伯亦遂亡, 神 物岂不神。始知服诸侯, 威武不及仁。”明示统治者要以 “ 仁”治国, 要对百姓宽厚一些。 在怀古名篇 《 登金陵雨花 台望大江》中, 诗人满 怀 豪 情 地 吟 唱“ : 我今幸逢圣人起 南国, 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 不用长江限南 北。”在为国家统一欢欣之时, 也为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 活而欣喜。这种对国家秩序、 民族命运的思索, 可以说是 对百姓更高层次的关注。 二 高启居元末群雄并起的动乱之时, 博学多识, 不仅是 才华富艳的诗人, 还是卓然有成的史学家。他生性淡泊, 一生孤独寂寞, 有着浓厚的悲剧性格, 这使他很自然的将 目光投向往古。 他在诗作中曾这样说道: “ 凉风动幽幔, 高 堂夜空虚。明灯无人语, 聊读古人书。古人亦何人, 使我不 得如。 弃卷辄还卧, 终宵自唏嘘。 ” (《 秋怀十首》其六)这 是诗人创作心态的真实写照。 高启年少时 “ 邃于群史”。他是 《 元史》的主要撰写 者之一, 还曾编写过一部 《 史要类钞》, 备初学者研习。他 还写过一些史论,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 《 四臣论》、 《 评 史六篇》等等。作为一位正统的史学家, 探求历史盛衰兴 亡的规律是其职责所在。他在修 《 元史》时曾说 “ 余则以 为自世教衰,人于父子昆弟之恩犹或薄焉,其视他人之 危, 能援手投足以拯之者, 于世果多得乎?不多则君子宜 与之, 不可使遂泯也。 乃采其尤卓卓者, 为著于篇。 ” (《 赠 医师何子才序》)诗人非常痛心地感叹: “ 爰观自固衰, 盛 治不可还。巧诈足眩世, 苟得不顾患。嬴秦任商君, 王制欲 尽删。厚赋山泽空, 亟战原野残。流风自斯降, 诛求困孤 孱。 是非千万途, 欲辨亦已艰。 赖兹圣册存, 足启昏与顽。 ” (《 读书》)在诗人的眼中, 史书的作用非同一般。而怀古 诗建构在诗人对历史的深刻认识之上,其意义远远超出 了理性地探求历史规律的范畴,倾注了诗人对现实的关 怀。特别是诗人身处元末明初这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所 目睹 的 是“ 白 骨 横 马 前 ”, “ 杀人遍乾坤” (《 过 奉 口 战 场》)的动乱现 实 , 很自然想到那些精忠报国、 勤政爱民 的忠臣贤相、 能人义士, 借古讽今的意味显而易见。 如 《 谒 双庙》, 诗人热情歌颂了唐代安史之乱中张巡、 许远在危
! "#$!
变幻、 盛衰无常的感慨。如 《 登凤凰山寻故宫遗迹》, 全诗 弥漫着板荡之后的苍茫哀思。昔日宏伟的宫殿已经荒废, “ 乌啼碧门空, 落叶满阴障。风悲度遗乐, 树古罗严仗”, 不由得使人睹物伤情, 思绪迷惘。 “ 苍天何悠悠! 未得问兴 丧。 世运今复衰, 凄凉一回望”数句, 包涵着诗人痛定思痛 的悲哀、 深沉无奈的慨叹。再如 《 明皇秉烛夜游图》的结 尾部分: “ 一般行乐未知极, 烽火忽至将如何? 可怜蜀道归 来客, 南内凄凉头尽白。孤灯不照返魂人, 梧桐夜雨吹萧 瑟。” 元末明初险恶的政治环境,逐渐泯灭了高启建功立 业的理想, 精于史学的诗人敏感地意识到世事的不可为, 于是走向了隐居生活,去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诗歌艺术上 的成就。所以诗人常常借史事以咏怀抱。他的 《 咏隐逸十 六首》, 名为咏叹古代十六位隐遁不仕的名贤, 其实是诗 人借以自况, 表述自己的志向。 如 《 向长》: “ 子平谢累辟, 雅志在隐居。” 《 周党》: “ 士固有本志,圣主焉能拘。” 《 王霸》: “ 造化抗高辞, 不肯臣万乘。 ” 《 王绩》: “ 嗜饮岂 沉湎, 醉乡可逃身。 ”而 《 秦系》所写的简直就像高启自己 的隐居生活: “ 公绪避时乱, 不驾戎府车。南安大松间, 卜 筑聊可居。穴石为巨砚, 坐衍老氏书。刺史致羊酒, 岁时造 其庐。不拒亦不谢, 偃息每自如。怀道诚可称, 工诗乃其 余。”诗人对这些隐逸之士, 不乏倾慕之情, 同时, 也是诗 人对于自我隐逸生活的肯定, 即如他所羡慕的蔡经 “ 举手 长辞汉公卿, 得道不愿世上名” (《 蔡经宅》)。 高 启 隐 居 青 丘“ , 不问龙虎苦争斗” (《 青 丘 子 歌》), 但诗人的心并非完全沉醉其中, 仍有着壮志未酬 的感慨, 有着对前代功臣义士的钦羡之情。 “ 男儿不生降, 一死冠今古” (《 谒双庙》), “ 男儿竟为忠义死,碧血满 地嗟谁藏” (《 张中丞庙》), 其中除了赞颂张巡的崇高气 节外, 还有着作者对英烈能为国效命沙场的钦羡, 因为诗 人连这种报国的机会都没有。高启对乡贤范仲淹更是称 颂不已: “ 有宋名臣谁第一,公为国家真辅翼……力扶风 化成唐虞, 苦进忠谟同契稷。 ” (《 范魏公手书伯夷颂为其 裔孙天章题》)前人的功业对诗人来讲既是激励, 也是重 负, 在无法企及或超越 时 , 诗人的精神便愈加苦闷, 于是 只好在灵山秀水间寻求慰藉。 三 高启一生刻苦学诗, 以致被嘲为 “ 诗淫” (《 青 丘 子
急关头挺身抗敌的功绩。然而 “ 嗟今属丧乱, 戎马正傍午。 临危肯捐躯, 如公未多数”。于是作者伤时悲世, 感慨万 千, “ 独立为悲伤, 斜阳下寒楚”, 使此诗打上了鲜明的时 代烙印。 高启身处动乱之世常思韬光养晦、 全身远害, 同邑张 适在 《 哀辞》中说他 “ 平居自爱, 唯恐一毫不慎”。他时时 谨慎, “ 以咏歌自适”, 而他的心境是孤独寂寞的。 “ 读高 启的诗时时感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一种欲罢不能 的孤独”!。在高启诗中, “ 惊”字出现频率之高为前人诗 作中所少见。诸如 “ 倦游惊齿暮, 多难喜身全” (《 答胡博 士留别》), “ 萧萧尘鬓惊寒色,渺渺云山敛夕光” (《 次 韵倪云林》), “ 秋梦畏频惊,何方此声歇” (《 闻柝》), “ 空院别愁惊破梦, 东阑井树夜啼鸦” (《 回文》), “ 壮年 身独贱, 初客梦多惊” (《 周隐士归东皋》)。这不仅是中 国传统文人深沉的忧患意识的历史积淀,更是诗人性格 的体现。 “ 他总是以自己独特的心境照万物, 照人生, 通过 个人强烈的主观意识, 强烈的内心感受, 去折射时代的风 雨”"。 高启 “ 其沉思郁结, 常似幽忧矢志之为” ( 金檀 《 凫 藻集序一》)。他写忧愁: “ 思我平生欢, 高坟郁垒垒。” “ 我居久离 群 , 忧襟向谁写?” (《 秋 怀 十 首 》)写 孤 独 : “ 孤怀谁知音,惆怅临水曲。” (《 九 日 无 酒 步 西 门 闲 眺》) “ 不向此乡居, 飘零从何处?” (《 渡吴淞口》)在怀 古诗中, 诗人不仅仅是 “ 见古迹, 思古人”述 “ 兴亡贤愚” 而已 ( 方回 《 瀛奎律髓》), 也是借怀古感伤自身, “ 尤其 能借此反省诗人自我的存在意义”#。他常常于诗作中透 出深沉的悲哀, 写西 施 , 意不在写她倾城倾国, 也不写她 美女祸国, 而是将她放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 感慨: “ 高 高天上星, 堕作水底石。 人事尽如斯, 推移叹何极! ” (《 寓 感二十首》其四)他常叹: “ 乐事方难极, 英图忽易穷!” (《 长 洲 苑 》) “ 时事屡变易,遗祠委榛烟。” (《 三 贤 堂》) “ 市朝亦屡改, 高台能不倾。” (《 顾辟疆园》) “ 云 随歌舞散, 日与兴亡促。” (《 赋得姑苏台送贾文学麒》) “ 废兴皆幻何须问, 独自吟诗送夕阳。” (《 灵岩寺》)正 因为他的孤单寂寞, 不为名利所左右, 所以他才能透过纷 繁复杂的历史现象, 探究历史事实的本质, 识见高明, 议 论翻新, 不落传统窠臼。如 《 岳王墓》中: “ 每忆上方谁请 剑?空嗟高庙自藏弓。”直斥陷害忠良的真正罪魁祸首是 高宗赵构, 故沈德潜指出: “ 通体责备高宗, 居然史笔。” (《 明 诗 别 裁 集 》)也 正 因 为 他 的 这 种 性 格 , 所以他的怀 古诗往往截取历史事实中颇具悲剧感的一面,抒发人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