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几个核心问题_戴曼纯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区别: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习得有所不同。
2.共同的习得条件: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都受到认知、社会、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输入假设: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输入来构建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1.初始期: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处于初始阶段,主要表现为对语言规则的不熟悉,需要借助外语教学材料和教师的指导。
2.中期:学习者开始积累语言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但仍然存在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准确等问题。
3.发展期: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流利地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
4.准母语期: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已经达到与母语相近的程度,几乎能够毫无困难地实现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第二语言习得影响因素1.基础能力:个体的智力、工作记忆、认知能力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重要影响。
2.学习策略: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策略也对习得效果产生影响。
3.情感因素:学习者对学习第二语言的情感态度、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对习得过程产生影响。
4.环境因素: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影响。
四、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策略1.输出与输入平衡:教师应当提供足够的输入,同时鼓励学习者进行口语和书面的输出。
2.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能够在与他人进行互动中提高第二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
3.语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来提高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效果。
4.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习得情况,并且在实际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有所借鉴。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独立学科。
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已不仅仅限于语言学范畴,而是广泛借鉴了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二语习得研究是个新领域,大都借用母语研究、教育学研究或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
概括地说,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二语习得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习者能够获得第二语言。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学科;语言学一引言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第二语言习得主要研究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其目的是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教学法的附庸,为服务提高教学质量而存在,1967年Larry Selinker在《语言迁移》这本专著第一次提出中介语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从此有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而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时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涉及三大领域,即中介语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和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
二中介语研究所谓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K. K. Selinker 认为,负责中介语建构的认知过程有五种,它们是:语言的迁移;训练的迁移;第二语言学习的策略;第二语言交际的策略;目的语材料的过度泛化。
Selinker 认为,学习者形成的中介语知识系统实际上是一系列心理语法,学习者利用这些语法来解释和产生言语。
这些心理语法是动态的、易于变化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中介语知识系统包含了越来越复杂的心理语法。
Selinker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存在着语言石化现象。
它是指某些非目的语的语法、语音等长期存在于中介语中,并且不易改变的现象。
由于存在着语言石化现象,使得多数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
KK中介语理论后来有所的发展,但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中介语的三个特征方面:①中介语具有可渗透性,即组成中介语的规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或形式的渗透。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习得研究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旨在探讨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机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增多,二语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背景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动机、学习环境、语言输入等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及不同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
通过深入研究二语习得的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指导语言教育实践,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是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对于深入理解和探讨二语习得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二语习得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语言习得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因素和机制,以及通过研究了解如何更有效地教授第二语言。
通过深入研究二语习得的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语言教师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复杂性,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语言习得的效率和质量。
二语习得的研究也有助于拓展我们对语言习得的认识,促进语言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发展。
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探讨其在语言习得领域的重要性和意义,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准确的理论框架,从而促进二语习得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认知心理学模式认知心理学模式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式,该模式主要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模式认为,学习二语是一个认知过程,学习者通过对语言的认知和处理来逐渐掌握二语。
这一模式强调学习者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语言处理等认知功能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认知心理学模式认为,学习者在学习二语时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来理解和处理语言输入,通过积极的认知活动来获取和消化语言知识。
在认知心理学模式的框架下,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研究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来探讨二语习得的认知机制和规律。
可以通过眼动实验来研究学习者在阅读时的注意分配和理解过程,通过记忆实验来研究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存储和激活方式。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问答梳理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问答梳理1.如何区分“母语”与“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环境”?答: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母语通常就是第一语言,但也有例外的情况。
比如在美国出生的汉族儿童,他最先接触和习得的是英语,英语就是他的第一语言,而他的母语仍然是汉语。
第二语言指学习者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后习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习得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第一语言就语言习得的时间顺序而言的。
第二语言习得环境跟时序无关,着眼于在哪儿学。
2.如何区分“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答:从习得方式和环境两方面区分。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naturalistic SLA)以交际的方式,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instructed SLA)以教学指导的方式,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
3.什么是语言能力?什么是语言表达?答:语言能力(competence)是一种反应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4.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有何不同?5.如何看待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关系?答:(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的关系:(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的关系:有人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看做心理语言学的分支,其实他们有诸多不同:6.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是什么?答:跨学科。
7.为什么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学者把Corder和Selinker发表的文章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答:因为Corder 1967年发表的《学习者偏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和Selinker 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先后明确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研究对象,创建了相似的理论假说,指明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方向,为后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语习得研究的生成语法新范式_中介语特征理论评介
2007年11月第39卷 第6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 a nguage Teaching a nd Research (bimont hly )N ov.2007V ol.39N o.6二语习得研究的生成语法新范式———中介语特征理论评介3北京外国语大学 戴曼纯 提要:本文评介一种新的二语习得研究生成语法范式———中介语特征理论。
文章分别概述了最简方案框架下的语言观、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普遍语法可及性、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中介语表征等,认为中介语特征理论适合研究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表征、参数设置及其发展,并根据Hersche nsohn 的发展观提出了相关研究课题。
关键词:二语习得、普遍语法、中介语、生成语法、特征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429(2007)0620444271.引言生成语法框架下的二语习得研究紧扣生成语法研究发展,应用普遍语法理论考察二语的知识表征及其发展规律。
生成语法理论的新发展最简方案(Chomsky1995)催生了二语习得研究新思路。
Herschensohn (2000)采用最简方案框架研究二语习得,在试图回答语言知识的构成、语言知识的习得、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异同时指出,二语习得并非完全异于一语习得,而是语言的再学习(relearning of language ),普遍语法模块引导(guide )一语习得,制约(constrain )二语习得。
一语和二语句法习得的关键则在于掌握形态特征及其与功能语类的联系。
我们可以将最简方案的特征理论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
本文首先简述生成语法的相关理论,然后探讨二语习得的特征理论框架及相关研究课题。
2.生成语法的语言观及语言习得逻辑问题语言学家需要探索的问题是语言知识由什么构成、语言知识如何被习得、语言知识如何被应用(Chomsky1991,1995)。
普遍语法的提出为这些问题提供了部分答案(White 2003)。
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几个核心问题_戴曼纯
49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项目 二语习得的理论建设探索 (项目编号:08002)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戴曼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句法学,二语习得,外语教学等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几个核心问题*戴曼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摘 要:几十年的二语习得研究产生了数十种理论、模式和假说,成为一门发展迅速、进步缓慢、学科地位不高、理论建设尚处于初期的研究领域。
二语习得跨越多门学科,但有其自身的研究特色,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
本文在阐述了二语习得理论建设现状后探讨了理论、模式、假说等概念的混用问题。
文章重点论述了理论评估标准、二语习得理论必须解释的二语习得现象,以及理论建设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建设;理论评估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10)05-0049-051.引言二语习得研究在国际上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出现过数十种理论、模式和假说。
在国内从起步到现在已经发展了近30年,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数十种。
我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科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推动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戴炜栋,2006)。
然而,由于研究队伍背景多样(如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学、交际学、外语教育、教育心理学、人类学等),理论和方法论等认识角度不同(D ough ty&L ong,2003),学者们对二语习得过程、结果及相关因素的解读纷繁复杂,莫衷一是。
理论分野问题在过去15年中愈渐突出(L o ng,2007)。
修正并发展理论就是当前的理论建设。
理论建设问题不时在国外引起过激烈的论争(如Be re tta,1991;B eretta&C rookes,1993;G regg,1993,1996,2000,2003;Jo rdan,2002等),但是国内似乎没有什么反响,专门探讨二语习得理论建设问题的文章极少。
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2011年第4期总第252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N ort heast N or mal U niv ersity (P hilo so phy and Social Sciences)No.4 2011Sum N o.252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范式王 冰1,2,宋云霞2(11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1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收稿日期]2011-04-1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7AYY003);东北师范大学哲学重大攻关项目(NE NU SKB2007010)[作者简介]王冰(1964-),男,吉林四平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宋云霞(197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
[摘 要]二语习得理论是科学系统地研究二语习得现象的理论。
由于对二语习得现象的认识视角不同,二语研究者建构了很多不同的二语习得理论。
历时地评价和梳理二语习得研究的哲学根源以及相应的研究范式,从共时的角度建立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学科范式,即明确二语习得研究的学科属性,对于二语习得理论体系及其评价体系的建构至关重要。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研究范式[中图分类号]H 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1)04-0140-04无论是把科德(Cor der )关于学习者的错误分析研究,还是把塞林格(Selinker)的中介语研究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开端,都表明二语习得研究从伊始就有明确的研究内容和目标[1]2。
二语习得研究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领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2]86-92。
二语习得把解释第二语言是如何获得的作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目标,具体包括学习者的内在因素、外在条件和语言产出三个方面的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3]73-89。
【精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工作季报(2010年第4期)中心办公室编2010年12月31日要目一、中心要闻“中外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高层论坛”在我校举办“中国外语教育传统特色及理论构建研讨会”成功举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参加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选首次“语料库语言学沙龙”成功举行我中心召开2010年秋季基地建设研讨会陈国华和戴曼纯教授分别获得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陈国华教授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秋芳教授被评为北京高校育人标兵二、交流与合作三、科研成果四、项目进展五、人才培养六、中心学术刊物近期目录图1 “中外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高层论坛”合影图2 “中国外语教育传统特色及理论构建研讨会”合影一、中心要闻“中外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高层论坛”在我校举办2010年11月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外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高层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图1),全国2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和教师参加了本次论坛。
出席本次高层论坛开幕式的领导与嘉宾有: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金莉教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胡壮麟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顾问刘润清教授等。
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长张朝意教授主持。
金莉、李宇明、刘润清、胡壮麟教授分别致辞,从外语教育发展和国家利益的高度、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克非教授作为本次高层论坛的组织者,对与会代表表示了诚挚的欢迎,简要说明了论坛的缘起和意义。
“中外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高层论坛”旨在结合中外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语教育政策进行多方位考察分析,以有益于中国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的研究和制定。
开幕式后,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胡文仲教授(韩宝成教授代为宣读)、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庆生研究员和中国外语教育中心王克非教授先后发表主题演讲,从中国的外语教育与国际话语权之争、制定外语教育政策的紧迫性、中美澳双语教育政策动向比较以及外语教育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意义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阐释。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
3.4 研究内容
3.4.8 方法研究 宏观上:国内研究以非材料性为主,正向材 料性向量化发展。(高一虹) 文秋芳:微变化法;中介语对比分析
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不足
4.1 国内二语习得理论研究总体进展乏力 4.2 国内二语习得研究方法依然存在问题 4.3 国内二语习得研究学科定位模糊 4.4 国内学界有人对于二语习得的应用研究 存在着功利思想 4.5 二语习得研究没有召开过专题学术会议
3.1 研究队伍与学科建设
二语习得的博士点: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3.2 研究成果
3.2.1 学术期刊文献: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 《现代外语》 《当代语言学》 《外语学刊》 《外语界》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 《世界汉语教学》 《汉语学习》 《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阶段 研究深入发展并走向成熟 (1994-2004)
研究内容:更广泛如中介语的僵化和可变性等 研究类别:理论,应用 研究层面:语音,语素,语法,话语,语用 研究方法:思辨式,逻辑式,经验型文献性研 究,实证性研究 研究对象:英语为二语,汉语为二语 引进国外原著,培养国内人才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现状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
3.3 研究方法
前10年 非实证研究占主流(实证13%) 近10年 文献性与实证研究(实证51%) 定向于理论的实验研究成主流 国内研究另一特点:借语料库研究中介语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中国英语学习者 语料、内在论以及情感论三大类二语习得理论之间矛盾统一性 蔡金亭 从哲学角度对语言习得进行解释 宁春岩 从Chomsky的语言观和方法论出发,从理论语言学的高度对二 语习得批评 戴曼纯 从构建理论的出发点和目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以及理论的评估 余理明 教育语言学
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中介语特征理论和生成语法新范式的内在和互动机制。 同时,可以运用这两种理论来深入探究二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环境、教 学方法等因素对二语习得过程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尝试将这两种理论与其它 语言学理论相结合,以产生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解释。
谢谢观看
中介语特征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 中的应用
中介语特征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过程。在语音方面,中介语特征理论可以解释学习者 在习得目标语言发音时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对于某些学习者来说,发出目标 语言中的某些音可能会很困难,这会导致他们在中介语阶段使用类似的音来代 替。此外,该理论还可以应用于词汇和句法方面的研究。
中介语特征理论概述
中介语特征理论主要二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和语言特征。该理 论认为,二语学习者在向目标语言靠近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 我们称之为“中介语”。中介语是一种混合了母语和目标语言的特征的语言现 象,它反映了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认知和理解。例如,一个英语学习者可能会 在中介语阶段使用“主语+动词+宾语”的语法结构,这种结构既不同于母语, 也不同于目标语言。
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目录0Fra bibliotek 理论引言
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第二语言,逐渐获得语言 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二语习得研究旨在揭示第二语言学习的本质、过程和规律, 为语言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次演示将探讨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 范式,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理论
1、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
语言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触到语言材料后,通过各种方式学 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语言习得则是指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中,通过与 他人的交流和互动,逐渐掌握语言的过程。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学习者在课堂内 外如何学习第二语言。
二语习得理论
第一章二语习得中的关键因素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许多相关的因素,这一章主要探讨了这个过程出现的一些关键因素。
第一部分提出什么是第二语言习得。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从六个方面张开论述。
1 二语习得是一个总和现象,由许多因素构成。
2 二语习得和第一语言习得的比较3 区分二语习得和外语习得4 句法和形态在二语习得中的中心地位 5 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 6 习得和学的对比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关键因素,也就是本章的重点问题。
主要有7 个方面:1 第一语言的作用论述了第一语言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影响,涉及到语言迁移和对比分析等概念。
2 语言发展的自然路线提出二语习得路线与第一语言习得的顺序相近,有一定的习得顺序。
提出L1=L2的假说,和错误分析假说。
3 学习者语言的情境变化主要讨论在两种不同的情境下,语言学习者使用二语知识存在差异。
4 个人学习者的差异主要讨论语言学习者的年龄、态度、认知风格、动机、个性等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5 语言输入的重要作用6 学习策略7 正式教学在二语习得重的重要地位。
第三步分总结调查二语习得的框架 1 情境因素2 输入3 学习者差异 4 学习策略5 语言输出第二章第一语言的作用人们普遍认为第一语言对二语习得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影响,及所谓的正迁移,另一种是起阻碍作用的影响,及所谓的负迁移。
作者首先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入手,从习惯和错误两个方面对第一语言的影响进行分析。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当第一语言习惯和第二语言习惯相似的时候,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促进作用,不会或很少出现错误,反之,当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差异很大的时候,第一语言就会对二语的习得产生抑制影响,出现错误,不利于二语的习得。
其次,从预测潜在错误的角度,作者有引入了对比分析假说。
对比分析假说有分为心理方面和语言学方面。
在心理学方面,对比分析有强弱两种说法,强假说认为通过对第一和第二语言的区别分析可以预测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错误。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个领域,理论模式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
本文将介绍四个主要的二语习得研究理论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1. 内在语言模式理论内在语言模式理论认为,语言能力是生来就有的,二语习得是一种自然的、内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需要外界的帮助、干预和指导。
内在语言模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诺姆·查姆斯基。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大脑内置的能力,人类大脑中有一种“语音理解器”和“语言产生器”,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只要暴露在语言环境中。
然而,这种理论模式已经被大多数二语习得研究者所否定。
尽管第二语言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但是要想真正掌握语言,仍然需要外界的帮助。
2. 表示性模式理论表示性模式理论认为,二语习得是一个表示性的过程。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生需要形成一种心理表征,这种表征代表了语言中的概念、规则和结构。
换句话说,学习者需要从词、短语、句子和语篇中提炼出一些重要的东西,并把它们储存在心理表征中。
表示性模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帕尼尼。
他是古代印度语法学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语言学家之一。
今天,表示性模式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二语习得领域。
通过了解表征的结构和特点,语言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二语言能力。
3. 交互式模式理论交互式模式理论认为,二语习得是一个互动和社会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周围的人互动和交流,从中学习语言。
换句话说,二语习得是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一种互动和交流过程。
交互模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霍华德·加德纳。
他强调了学生与其他人交流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学习一门语言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今天的二语习得研究中,交互式模式理论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这种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与其他人交互的重要性,并指导我们在二语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4. 社会心理模式理论社会心理模式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社会环境有关。
语言接口与二语接口的习得
接 口概念 的理论 来源、 接 口的定 义、 分类及接 口处的二语 . - j 得 。文章 详细分析 了句法一语 义 、 句法一 形 态、 音
系一 形 态 、 句法一 语 用等 接 口类 型 以及 相 关二 语 . - j 得研 究 , 认 为 内接 口是 发 生 映射 或 特征 组 装 之 处 , 外接 口则
一 一 ~ ~ 一 一 ~ 一 一 ~ 州 . 一 一 ~ _ 苎 一 ~
.
是信 息传递之 处。虽然有研 究表 明句法~ 语用 比其他接 口给二语 . - j 得 带来更多问题 , 但是还不足 以证 明整 个 接 口的二语 . - j 得难 易度 。接 口问题还 有待进一步研究。
或整合关 系 , 以及语言 和其他认 知系统 的 区别与联 系 。由于语 言接 口未受 重视 , 加之研 究方 法存
在差异 , 得 出 的结 果 有 同有 异 , 甚 至相左。
二语 习得早期研究 中也 曾有过涉及接 口的探索 。例如 2 0 世纪 8 0年代关 于意大利语 和西班牙
语等零 主语语 言 的二语 参 数 设 置研 究 就 涉 及 到篇 章 制 约 ; 研 究 者 区分 了 句法 和 篇 章 两个 模 块
语言接 口的习得研究似 乎带来 了新的希望。有学者指 出 , 研 究语 言接 口的习得不但 有助 于揭 示不 同语 言水平 阶段 的语 言能力和语 言运用 问题 , 而且有助 于揭示语 言学 一般性 问题 [ 2 0 ] , 因而
意义重 大。
由于生成语 法框 架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具有 以下理论优 势 : 关于语 言 内部结 构 的论 述有理 论标 准( 如 区分功能语类 与实义语类 , 区分可解 读特 征与不 可解读特 征等 ) , 且完全 以 当前语 言学 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语⾔习得研究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研究⽅向:第⼆语⾔习得、语⾔教学理论、跨⽂化交际学、现代汉语研究第⼆语⾔习得概论系统介绍国内外第⼆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理论框架、理论模式和研究⽅法,分析当前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共分7节§1绪论1.第⼆语⾔习得研究的内涵、作⽤及其学科性质2.第⼆语⾔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3.第⼆语⾔习得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与理论框架4.第⼆语⾔习得研究发展的特点§2第⼆语⾔习得研究的语料分析⽅法1.对⽐分析2.偏误分析3.表现分析4.话语分析§3中介语研究1.内在⼤纲和习得顺序研究2.语⾔变异性研究3.母语对中介语的影响§4第⼆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模式1.先天论2.环境论3.交互作⽤论§5汉语作为第⼆语⾔的习得研究1.第⼆语⾔习得理论的介绍与探讨2.汉语学习者语⾔系统的描写3.语⾔学习者研究4.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6第⼆语⾔习得的研究⽅法参考⽂献1.《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语⾔⽂字应⽤》编辑部、《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编(1994)《语⾔学习理论研究》,北京语⾔学院出版社。
2.王建勤主编(1997)《汉语作为第⼆语⾔的习得研究》,北京语⾔⽂化⼤学出版社。
3.靳洪刚(1997)《语⾔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王魁京(1998)《第⼆语⾔学习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学出版社。
5.Brown, Roger (1973) A First Language: the Early Stages, Cambridge, Mass., HarvardUniversity Press.6.Cook, V. (1991)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Edward Arnold.7.Evelyn Marcussen Hatch (1978)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 Book of Readings,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Rowley, Mass.8.Rod Ellis(1985)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9.Rod Ellis(2000)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0.Stephen D. Krashen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Learning, Pergamon Press.⼯具书Jack C. Richards, John Platt and Heidi Platt (1998)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English-Chinese Vers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 绪论1.第⼆语⾔习得研究的内涵、作⽤及其学科性质1.1第⼆语⾔习得研究的内涵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三⾓框架: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越来越多的⼈关注三⾓框架过去不为⼈注意的⼀⾓--怎么学(语⾔习得)。
(完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4.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5.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习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内隐学习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的获得。
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8.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学习的。
9.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11.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12.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13.语言表达: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概要 (知识点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概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概念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
也叫“二语习得”。
一、母语与目的语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作“本族语”。
目的语,也叫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二、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在此后习得的语言就是第二语言。
三、习得与学习克拉申(Krashen)认为成人L2学习者有两种独立的语言获得方式,两者在获得方式、心理过程、所获得的知识类型、作用等方面都不同Krashen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得的知识是相互独立的两种知识。
学得的知识无法转换成习得的知识。
即所谓“无接口观点”(non-interface position)。
自然习得研究的证据表明,在习得情况下并未发生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学习者可以先学会某个规则,但是并没有习得这个规则。
也就是说学习过程并不一定导致习得过程的发生。
无接口观点的证据:Seliger(1979)的证据:他让在课堂上让学习者描述一些图片,然后分析这些学习者使用冠词a与an的情况;此外,他让这些学习者陈述关于冠词用法的相关规则。
调查分析表明,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达与其元语言知识不相关。
也就是说,“习得”与“学习”的确是彼此独立的。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外语习得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的。
五、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前者指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后者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语言表达指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语言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则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二语习得研究旨在探索非母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认知、语言能力和习得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有许多理论模式被提出来解释二语习得过程,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输入假设、交互假设、输出假设和社会文化理论。
本文将对这四个理论模式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是由克拉申(Krashen)于1977年提出的,该假设认为理解力比表达力更容易获得并且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输入假设强调了通过暴露于大量符合学习者理解能力的输入语言环境中来促进二语习得的重要性。
在输入假设的指导下,教学重点应放在提供大量有足够难度、可理解性高的输入,通过听、读的方式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交互假设(interaction hypothesis)强调语言学习是通过语言交流进行的,学习者在交互中获得输入并通过输出进行实践。
交互假设认为语言学习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与他人互动可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交互假设的指导下,教学重点应放在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到语言交流中,与他人进行实际的语言互动。
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是维果茨基(Vygotsky)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对语言习得和认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语言和思维的内在联系,认为语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产物,通过参与到社会文化活动中来促进语言习得的发展。
在社会文化理论的指导下,教学应注重创设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学习情境,鼓励学习者在社会互动中使用语言并从中获得语言习得的机会。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以上这些理论模式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尤其是在语言技术的进步下,二语习得研究开始关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和网络语言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的应用。
跨文化交际教学、情感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等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回顾、反思和展望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回顾、反思和展望科技信息.人文社科巾国二语习得研究回顾,反思和展望广西师范大学09级研究生罗伟[摘要】本文对有近四十年研究历史的中国二语习得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笔者先回顾了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的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后对当前二语习得的研究进行反思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中国二语习得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关键词]二语习得国内研究综述1,引言2O世纪6o年代末二语习得以一门独立学科的形式在国外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而得以不断发展,而二语习得首次完整地出现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学者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了.这几十年来,二语习得的研究在国内发展迅速,许多学者对二语习得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二语习得的研究还存在~些不足,二语习得研究界还有很多的争论和分歧,因此笔者认为对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状况进行总体的回顾,反思和展望对后来的二语习得研究是有帮助的.2,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阶段2.1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第一阶段从1983到现在,中国二语习得研究发展了近4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二语习得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语习得研究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引进,评价和初步的应用.在这个阶段,我国学者大多都只是致力于引进和评价国外着名学者的理论着作,如Krashen的习得理论,Corder的错误分析理论,Selinker的中介语理论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并且在学术期刊上开始有了相关的论文发表,但是有关二语习得研究的专着和论文集尚未出版.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开始在引进,分析二语习得理论的同时也进行一些论证甚至还把二语理论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这些探索都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2.2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第二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二语习得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相比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状况有了很大的飞跃,不仅二语习得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二语习得研究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相关综述性研究的文章越来越多,而且还越来越注重二语习得研究与其它多学科多领域相结合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在这个时期,二语习得理论得到系统的发展.国内学者撰写的二语习得专着和论文集也不断地出版,有关二语习得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持续增长.就这样国内二语习得研究逐步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二语习得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二语习得研究层次不断深入,从事二语习得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3,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研究人员二语习得研究在国内发展期间从事二语习得研究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素质不断提高,由原来的少数学者发展到大量的国内高校教师和专门的语言研究机构,而且二语习得还成为了研究生的课程,并且在一些高校还设立了二语习得研究方向的博士点.3.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二语习得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而且它的跨学科性质决定了二语习得研究也是~门交叉学科.二语习得研究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对学习者语言的研究,对习得过程的研究,对二语习得者自身的研究和对语言教学与二语习得关系的研究.基于以上的四个基本内容,目前二语习得研究的总体框架可以划分为四个研究领域: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 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学习者内部习得机制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国内学者们通过反思二语习得理论,从哲学角度对语言习得问题进行了探讨.如蔡金亭认为,语言习得与多学科联系密切,但它与语言哲学间的关系常被忽略,因此当前急需从哲学角度对语言习得进行解释.国内外语学者还从认知的角度对中介语进行了探讨,还有学者从语义研究,学习者评价标准,语言学习能力,方法论等方向讨论了中介语研究的不足之处.此外,国内学者还对国外学者的一些理论和假说提出了质疑,认为还有待商榷和完善.二语习得研究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二语习得研究的第一阶段,二语习得研究大多采用非实证研究方法.而在第二阶段,二语习得研究学者们就转而侧重文献性研究和实证研究这一128一两种方法.且自20世纪9O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二语习得研究者开始使用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3.3研究成果国内二语习得研究发展了几十年,期间关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学术成果斐然,国内学者们不仅在国内众多核心外语刊物中发表了大量与二语习得研究相关的论文,而且还有不少专家撰写了二语习得研究的专着和相关的论文集.如蒋祖康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王魁京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俞理明的《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丁言仁的《第二语言习得入门》,文秋芳主编的《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等.3.4国内二语习得研究存在的问题国内二语习得研究仍存在很多争论和分歧,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不够系统,没能形成自成一体的与国内国情结合的二语习得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不够完整细致,很多二语习得研究都缺乏详细的论证;有些研究者不了解二语发展状况导致重复性研究过多而再研究文章少且历时研究较薄弱;二语习得研究学科定位模糊等方面.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注意并且逐步改进,相信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前景是很光明的.4,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前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二语习得研究专家展望该学科的发展前景时都提出多学科前景.乐眉云认为二语习得研究的多学科前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二语习得研究本身应转变观念,扩大视野,从多学科的角度扩大研究的广度,增加研究的深度;另一方面是加强与其它学科的合作,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二语习得研究的多学科性使得二语习得研究与其它学科领域的联系更加紧密,二语习得的理论也日趋完善.二语习得研究不仅对二语和外语教学有重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还对语言普遍性规则,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文化普遍性等问题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此外,二语习得研究的研究方法将不断完善,二语习得研究的研究问题将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将渐渐与国际研究接轨.在不久的将来国内的二语习得研究将更加成熟,更加深入, 更加具有国际性.5,结束语通过国内二语习得学者近四十年来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二语习得理论得到了介绍,检验,补充和发展,并且还推动了二语习得研究的进步,吸引学术界的关注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然而国内的二语习得研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所在,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不断改善研究方法, 努力探索.相信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将有一个崭新的前景.参考文献[1]蔡金亭.对语言习得的语言哲学解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2]戴曼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理论建设问题[J].国外语言学, 1997,(4).[3]戴炜栋,周大军.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J].外国语,2005,(6).[4]董平荣.二语习得的语言社会化范式[J].外语教学,2009,(6).[5]付兴.二语习得研究40年:回顾与展望[J].齐齐哈尔大学,2009,(1)[6]郭建国.二十年中国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 2004,(4).[7]乐眉云.二语习得研究的多学科前景[J].外语研究,2001,(4).[8]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9]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的核心问题探讨
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的核心问题探讨作者:文蓉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28期摘要:二语习得理论是研究人类获取语言能力的机制,其建设的重点在于帮助人们快速的获取除自身母语之外的第二种语言能力。
二语习得融合了语言教育学、心理教育学、认知学以及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并且其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理论观点、假设和研究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特色,但是其发展并不迅速且学科地位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二语习得研究理论的建设并不规范,论点相互矛盾且理论的出发点和目的脉络不清,因此要提高二语习得研究理论的影响力,必须对其建设的核心问题进行严格把控和梳理。
关键词: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核心问题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a)-0147-02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建设的目标在于研究二语习得的过程和特征,乔姆斯基、克拉申等著名的二语习得研究者首先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和监控理论,开启了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的新方向,并且Ellis提出了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方法、研究范畴、理论类型划分以及理论标准,推动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二语习得研究理论传入中国,其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科建设的发展,但是其也存在理论繁多和目标不一的缺陷,因此到目前为止,其仍未实现学科建设健康和稳定的发展[1]。
1 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现状分析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包含多门学科,但是其难以使用研究学科进行定名,主要是由于其无法显示学科的独立性,其是以语言学科为主导,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掺杂了心理教育学、认知语言学以及社会教育学等多门学科。
由于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归属不明、视角繁多且理论纷争厉害,而我国受研究队伍建设、研究立项及经费支持以及成果的发表渠道等相关制约因素的影响,二语习得理论建设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起步,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无法全面的吸收和消化国外的二语习得理论,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学者对学术理论的提出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未得到实证前,不敢轻易的提出新的二语习得研究理论,或对已有的理论提出观点质疑和策略优化等。
语言接口与二语接口的习得
Linguistic Interfaces and L2 Acquisition at the
Interfaces
作者: 戴曼纯[1]
作者机构: [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出版物刊名: 外国语
页码: 72-8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二语习得;接口;特征组装
摘要:接口问题在近些年的二语习得研究中引起了关注和争议。
本文讨论二语接口的几个核心问题,包括接口概念的理论来源、接口的定义、分类及接口处的二语习得。
文章详细分析了句法一语义、句法一形态、音系一形态、句法一语用等接口类型以及相关二语习得研究,认为内接口是发生映射或特征组装之处,外接口则是信息传递之处。
虽然有研究表明句法~语用比其他接口给二语习得带来更多问题,但是还不足以证明整个接口的二语习得难易度。
接口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项目 二语习得的理论建设探索 (项目编号:08002)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戴曼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句法学,二语习得,外语教学等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几个核心问题*戴曼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摘 要:几十年的二语习得研究产生了数十种理论、模式和假说,成为一门发展迅速、进步缓慢、学科地位不高、理论建设尚处于初期的研究领域。
二语习得跨越多门学科,但有其自身的研究特色,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
本文在阐述了二语习得理论建设现状后探讨了理论、模式、假说等概念的混用问题。
文章重点论述了理论评估标准、二语习得理论必须解释的二语习得现象,以及理论建设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建设;理论评估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10)05-0049-051.引言二语习得研究在国际上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出现过数十种理论、模式和假说。
在国内从起步到现在已经发展了近30年,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数十种。
我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科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推动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戴炜栋,2006)。
然而,由于研究队伍背景多样(如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学、交际学、外语教育、教育心理学、人类学等),理论和方法论等认识角度不同(D ough ty&L ong,2003),学者们对二语习得过程、结果及相关因素的解读纷繁复杂,莫衷一是。
理论分野问题在过去15年中愈渐突出(L o ng,2007)。
修正并发展理论就是当前的理论建设。
理论建设问题不时在国外引起过激烈的论争(如Be re tta,1991;B eretta&C rookes,1993;G regg,1993,1996,2000,2003;Jo rdan,2002等),但是国内似乎没有什么反响,专门探讨二语习得理论建设问题的文章极少。
(如戴曼纯,1997)当前理论纷繁复杂,虽然是不成熟学科不可避免的局面,但是很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反思理论建设问题,促使理论尽快度过大鸣大放时期,做到优胜劣汰,也许能促进学科的发展,最终达到理论统一的目的,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层面上解读二语习得现象。
下面就二语习得理论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阐述,其他问题另文论述。
2.理论建设现状国内外发表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数量大,范围广,理论观点不胜枚举,如情状体假说(A s pect H ypo thesis)、最小树假说(M i n i m a l T rees H ypo t he sis)、特征失效假说(Fa iled Functi o na l F eature sH ypo t hesis)、输入假说(Input H ypo t hesis)、输出假说(O ut putH ypo t hesis)、注意假说(N o tic i ng H ypo t hesis)、互动假说(Interacti o n Hypo the sis)、文化导入模式(A ccu lturati o n M ode l)等。
按照D o ugh t y和L ong(2003:4)的阐述,当前二语习得研究与理论建设从狭义/广义天赋论到各种不同的功能论、涌现论、连通论等观点均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倾向,研究焦点集中在揭示二语知识体系的本质和来源,解释二语发展的成败。
研究者不可避免地采用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运用数据,但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弄清楚潜在的语言能力,而不是建立在此能力之上的外在语言行为。
研究者深知二语习得在社会环境下进行,且宏观和微观上受此环境的影响,他们也同样认识到语言学习毕竟是人的内在心智状态的变化,因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二语习得看作认知科学的一部分。
二语习得研究目前还没有出现一种或数种广为讨论、检验、批评、修正的理论,更谈不上出现一种广为接受的主流理论。
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需要解释各种与跨学科有关的问题,理论要求和研究目的不尽相同。
理论建设要求不同背景的学者和理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朝共同的目标发展。
可惜的是,理论间的沟通极少,坚持相互对立的庞杂理论阻碍了理论进步。
(L ong,1980,2007:3)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二语习得理论建设似乎还没有真正起步。
原因之一可能是国外理论太多,我们应接不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全面消化和吸收理论的难度大。
其次,我国学者谨慎对待新理论的提出,虽然对已有理论进行过批判,但不轻易提出新说,抑或不知如何提出 优于 现行理论的新说。
再者,从已发表的有关理论建设的少数文章来看,二语习得理论建设似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无论何种情况,都表明我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及理论建设还有待加强。
理论建设与学科地位有着密切相关。
理论建设尚处于初期、理论发展仍处于混沌状态的领域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获得应有的学科地位。
二语习得研究跨多门学科,研究视角囊括教育学(包括教育心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文化等,涉及二语习得的内在因素(如中介语知识表征、心理语言过程、情感、认知等)和外在条件(如语言环境、语言输入、教学活动等)。
把如此之多视角的研究归为一个学科领域不能不说是一种学术挑战,视角难以统一显然影响了学科的发展。
二语习得这门年轻的学科还在力争独立于教育学和应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几个核心问题50用语言学,彰显自己的独特地位,在探索的纷争和急于立说中初露科学的端倪(L ong,2007:v ii)。
有学者认为,二语习得研究不应该归属于应用语言学,将其挂靠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名下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俞理明袁平华,2004)。
二语习得的学科归属源于该学科发展史上语言学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例如,对比分析、差错分析、中介语理论、甚至K ra s hen(1985)的五大假说之类的研究都直接或间接地运用(或者至少提到)语言学的理论观点和概念,更不用说建立在生成语法之上的二语习得理论假说,如V a i n i kka 和Y o ung Scho lten(1994,1996)的最小树假说、H a w ki n s 和Chan (1997)的特征失效假说。
借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二语习得研究,必然使人认为二语习得是一个应用语言学领域。
此外,国际上有影响的 应用语言学 刊物每年刊载相当数量的二语习得研究论文,更使人相信二语习得研究就是应用语言学的一部分。
而俞和袁认同Spo ls ky (1978)的观点,应把二语习得归为教育语言学(Educa tiona l L i ngu istics)。
但是,这一学科名依然含有 语言学 ,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名称并没有被广泛接受。
从整个领域的发展和理论建设来看,二语习得不完全是应用语言学,L ong(2007:3)在其著作开篇部分也表明过这一观点;他指出,二语习得就像应用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研究领域。
二语习得就是二语习得,不是别的学科,也不是别的学科的附庸。
二语习得研究学科难以定名,目前依然没有一个像应用语言学那样带 学 的名称(如 二语习得学 ),以显示其学科独立性。
二语习得跨越多门学科,不如生物语言学、生物经济学(研究生物学与经济学之间复杂联系的学科,研究生物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那样属于两个学科交叉产生的新学科,便于命名。
况且,二语习得与语言教学的密切关系,研究者多来自二语/外语教学界和关心语言教学的人,使其难以在短期内从应用语言学中剥离出来。
心理语言学家关注二语习得的心理过程,研究成果也难从心理语言学剥离开来。
这些都增加了学科独立的难度。
理论纷争、视角繁多、归属不明等影响了二语习得学科地位的确立,在我国现行的学科目录中尚未将 二语习得 设立为独立的学科。
学科地位、研究立项及经费支持、研究队伍的建设、成果的发表渠道等因素制约着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
其结果是,众多研究者仅把二语习得当作自己的研究方向之一,杂而不专的研究投入不能不说是高质量成果的绊脚石。
3.理论、模式和假说的含义这三个概念涉及二语习得研究不可回避的理论建设问题。
学术研究与理论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能只对现象进行观察而已;所有观察都需要理论化,用理论解释现象,用观察的数据检验、支持或推翻某一理论(J o rdan ,2004a )。
一个成熟的学科不但有相对稳定的方法论体系,还有广为接受的理论(即一种范式)及有一定争议的模式和假说。
二语习得领域虽无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和令人信服的方法论,却不乏争论不休的模式和假说,而且在这几个术语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混乱。
理论建设需要厘清它们的含义。
理论、模式、假说看似相同或者相近,但它们不是同一个层面的概念,而是成等级的包含关系,即理论由模式和假说构成,模式可能由假说构成。
这就似乎暗示,学术研究需要用不太确定的东西(假说)构建理论,解释确定的现象。
在科学界,科学家为解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提出理论,理论是构成科学的要件,科学的进步就是理论的进步,如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对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就是一种进步,前者扩大了自然现象的解释范围。
理论 在科学领域是一个语义非常明确的术语(与 理论 比较接近的 范式 在二语习得领域亦有争议,范式指的是一种主流理论。
参见G reg g e t a.l ,1997)。
但是,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 理论 经常被滥用,与模式、范式、假说、观点混为一谈,例如把 监察理论 (M on ito r T heory )与 监察模式 (M on ito r M ode l)等同起来使用,指K ra s hen 的监察假说(M on ito r H ypo t hesis)。
实际上, 理论 是这几个术语中语义范围最广、最宏观的概念,是站在哲学高度解释自然现象的概念。
理论 最基本的意思是关于自然现象的一套说法,用来解释为何自然现象如此这般,以达到解释谜团的目的。
理论陈述普遍原则,表达一组命题,有论据和证据支持,解释客观事实和现象(R ichards &Sch m id,t 2003:551)。
理论必须解释已观察的现象,并且能够针对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做出预测。
所有理论都有自己的、可以界定的构念(construc t),即理论赖以成立的关键特征或机制;好的理论在解释和预测时能统一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已有的一系列归纳总结(V anP att en &W il lia m s ,2007)。
例如,病菌理论不但解释疾病由致病的微生物造成,而且能预测疾病的传播和控制,而浊气(bad a ir)致病理论被证明不正确,虽然污浊的空气传播微生物,但不产生微生物。
病菌这个构念远比浊气精确,后者是一个相对模糊、包含许多元素的概念,是可能包含病菌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