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气辐射学

合集下载

大气辐射与遥感-第二章 大气辐射基础知识

大气辐射与遥感-第二章 大气辐射基础知识

§2.2.1普朗克定律
W•m-2•μm-1•sr-1
频率域
波长域
§2.2.2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 将物体视为绝对黑体而计算出 的温度成为有效温度,有效温 度低于实际温度。
➢ 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是分析宽 带红外辐射传输的基础。
§2.2.3维恩位移律
瑞利-金斯近似
(Rayleigh-Jeans Approximation)
➢ 二次散射:一部分单散射的光到达在Q点的粒子上,在此再次 发生向各个方向的散射成为二次散射。
➢ 多次散射:多于一次的散射都成为多次单设。多次散射对辐射 能在大气中的传输是一个重要过程,尤其是在涉及到云和气溶 胶时。
消光
光吸收(absorption):当光通过材料时,光与材料中的原子 (离子)、电子相互作用时即可发生光的吸收。
Q Q Qr Q
Q Qr Q 1 QQQ
A R 1 A:吸收率; R:反射率; :透射率
• 大多数的固体和液体: • 不含颗粒的气体: • 黑体: • 镜体或白体: • 透明体:
镜反射与漫反射
课后作业
吸收(absorption) 透过(transmission) 反射(reflection)
米间是布里渊散射。
这种技术可应用于大气水汽遥感!
散射现象分类-3
➢ 独立散射:当大气分子和微粒的间距分开的足够宽,以致每个 粒子散射光的情况严格等同于其他粒子不存在使得情况时的散 射,称之为独立散射。
➢ 单散射:移除了入射光,在P点的粒子通过向各个方向的只散 射了一次的单散射,也即仅对原始的入射光进行散射。
• 辐亮度 (radiance):在辐射传输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内,通 过垂直于该方向的单位面积、单位波长间隔的辐射功率。 亦称为辐射率。

02大气中的辐射

02大气中的辐射

度术,精确测定了臭氧在全 部紫外区域(215-345纳米) 的吸收系数,并发现了若干 新光带
国际臭氧委员会把严济慈精
确测定的吸收系数定为标准 值,各国气象学家用以每日 测定高空臭氧层厚度的变化, 长达30年之久
2.4.1 大气吸收光谱
CO2
大于2m的红外区:
较强中心: 2.7m、4.3m 、15m 15m最重要
ab ab ab
M
ab
光化反应
分子吸收足够的辐射能分裂为原子;不稳定的 原子结合成较稳定的分子释放多余的辐射能
O2 h f O+O
光化反应所要求的辐射波谱可以为连续谱,只 要其中的波长短到使一个光子所提高的化学能 足以造成分子的光解。其它能量转化为原子的 动能,使气体的温度增高。 地球大气中,大多数光化反应需要有紫外辐射 和可见光辐射。
1. Beer-Bouguer-Lanbert law
August Beer
(1825-1863) German mathematicia n, chemist, physicist
2. 辐射传输的有关物理量
(1)光学厚度
k 'ex d l kex d l
0 0
l
l
k 'ex, d l kex, d l
2.4.1 大气吸收光谱
O3
强吸收带在紫外区:
哈特来(Hhartley)带—最强 哈金斯(Huggins)带—较弱 可见光区:查普尤(Chappuis)带—较弱
O3层吸收太阳辐射的2%—平流层温度高的原因 红外区: 4.7m、9.6m 、14.1m较强吸收带
2.4.1 大气吸收光谱
1932年:严济慈采用照相光

第二节 地面和大气辐射

第二节 地面和大气辐射

2、大气的辐射差额:
大气得到的辐射能与大气失去的能量之差 得: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失: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到宇宙空间
得—失
R a ( q a E g ) ( E a F )
(qa E g )
( E a F )
R a q a F0 F
整个大气层的辐射差额为负值,也就是说,大 气是通过辐射能量来失去热量的。
(2)大气窗口:
在8—12 µ ,大气中的各种物质吸收地面长波辐 m 射最弱因此这个波段的辐射不受阻挡,可以畅通无阻 的进入宇宙空间投射率最大,而其他波段被大气中的 物质吸收,不能出去,像被墙挡住一样,就像大气特
地为这个波段开了一个窗口一样,所以把这个波段叫
做大气窗口,即大气对这个波段无影响。(P32) 这个波段的辐射,正好位于地面辐射能力最强处, 所以地面辐射有20%的能量经过这个窗口射向宇宙空间。
太阳、地面和大气之间的热传递
削弱作用
太 阳
太阳辐射
地 面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保温作用
大 气
大气辐射
宇 宙 空 间
地面辐射
气 大
大气吸收地 面辐射增温

大气逆辐射 把热量还给地面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
分析比较赤道地区和热带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
30℃ 赤道地区
25℃
40℃ 热带沙漠
15℃
赤道地区
热带沙漠
地面辐射
(Q+q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R g ( Q q )( 1 a ) E g E g a为反射率
R g ( Q q )( 1 a ) F 0
地面有效辐射
为正时地面有热量积累,地面温度将上升 为负时地面有热量亏损,地面温度将下降 为零时地温没有变化,处于辐射动态平衡状态

北航大气辐射导论第02讲 基本辐射定律

北航大气辐射导论第02讲  基本辐射定律


B T 4 0.3542W / cm 2
(2) 2 由维恩位移定律,峰值波长为 由维恩位移定律 峰值波长为
m a / T 5.79 m
基本辐射量
(3)由普朗克公式
B m 402W / m 2 m
(4)在4-10μm范围内的辐射强度
10
B4 10 m B d 0.2W / cm 2
大气的散射与吸收

无论是空气分子、云滴、雨滴、还是气溶胶,都可以看作是球形粒子 ,对电磁辐射的散射都可以用统一的散射理论来解释,关键参数是粒 子的尺度。

不同大小的球形粒子,散射光的强度分布和光谱分布很不相同,造成 了不同天气现象。

显然,地球大气的辐射场就整体而言不是各向同性的,它的温度 也不是均一的。

但是 对于大约 60-70 但是,对于大约 60 70 千米以下的局部空间而言,作为较好的近 千米以下的局部空间而言 作为较好的近 似,可以将它当作具有均一温度且各向同性。此时,能量跃迁由 分子碰撞确定。 分子碰撞确定


黑体(blackbody)概念

术语 黑体 是指能够完全吸收的 术语“黑体”是指能够完全吸收的 物质结构。

直观上 黑体可以当做一个具有小 直观上,黑体可以当做一个具有小 孔入口的准封闭腔体。

黑体的发射/吸收过程与腔壁温度的热 力学平衡状态
黑体辐射腔
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某个系统各部分的宏观性质(如系 统的化学成分、各物质的量、系统的温度、压力、体积、密度等 等) 在长时间内不发生任何变化 则称该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 等),在长时间内不发生任何变化,则称该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 态。不受外界影响的任何系统,总是单向趋向于平衡状态。

大气辐射学wp01

大气辐射学wp01


定义一个尺度参数
x 2a


当x<<1时,称作瑞利(Rayleigh)散射 当x>或≈1时,称作洛仑茨-米散射(Lorenz-Mie) 图1.4
多次散射过程 图1.5 区分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 单次散射:移走了一部分入射光,削弱了原来的光强度。 多次散射:两次以上(含)的散射称作多次散射。被单次散 射移走的光有一部分再次回到原来的传输方向,增强了原 来的光。 单次散射+多次散射,综合作用一般情况下还是削弱了原来 的光强度。

思考:大气辐射过程
大气发射、吸收; 大气辐射在路径上的传输过程,遭遇大气吸收、散射、折射、反射; 大气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地球大气(长波)辐射;
问题:大气辐射的控制方程是什么?
力学: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定律、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电磁学:麦克斯韦方程组 量子力学:薛定谔方程 辐射学:???
dE I cosddAddt
单位:
单色辐亮度(radiance)图1.3
Wm ster
2 1
1
基本辐射量

单色辐亮度(radiance)图1.3
dE I cosddAddt
Wm ster
2 1
1
单色辐亮度是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波长 和单位球面度上所通过的辐射能量。辐射强度 是来自一定方向的辐射流。
F I

由公式计算得到
F I cosd
0 2 2

0

/2
0
I cos sin dd
辐亮度与辐射通量的测量

??
辐射强度表(辐亮度),辐射通量表
散射和吸收过程

第二章太阳、地面、大气辐射

第二章太阳、地面、大气辐射
胸片显示局部或弥漫的浸润一氧化碳弥散功能较用药前基础检查下降第四节辐射差额辐射差额收入辐射能支出辐射能一地面辐射差额二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太阳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大气的散射辐射太阳到达地面的总辐射地面的反射率地面有效辐射被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地面和大气向宇宙放射和长波辐射肺毒性最早期临床表现有气短干咳及胸透早期可逆确诊靠病理切片活检
空气分子或 微小尘埃
散射特点:只改变原辐射方向,不改变能量。
2)瑞利(Rayleigh)散射:分子散射量与投射来的单色 光束强度之比与投射光波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i 3 (n 1) 1 C 4 4 S 3N
3 2
结论: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问题:——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当云滴、雾滴、微尘等,质点的尺度与射入其上的光 波波长相仿,有地还超过射入光的波长。这时分子散射已 不适用了。 3)漫射:空气质点直径>入射波的波长。也叫粗粒散射。 特点:它没有选择性,散射所有的光。(当入射光为白 光,散射光仍是白光)。 日出前的天亮与日落后的傍晚及教室内没有太阳照射,仍明亮。 ——能使天空变亮
第二章
太阳 地面 大气辐射
§2~1 辐射的基本知识 一、辐射的基本概念 1、辐射: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只要 它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零度,都要以 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这种传 递热量的方式叫辐射。 2、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f c

c
0.15μm
f
—— 频率:电磁波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波长:带电粒子完成一次振动,电磁波所传送的 距离。单位: m
2、辐射平衡:
对一物体:(辐射而言)
吸收> 放射
吸收= 放射 吸收< 放射
物体升温

大气辐射学2

大气辐射学2

1930年,M. M. Milankovitch
开始较系统地研究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对气候变迁的影响,
1930年,M. M. Milankovitch
轨道偏心率(0.0005--0.0607),平均周期约9.8万年; 黄赤交角(22°2′--24°30′),平均周期约4.1 万年; 分点岁差(-0.05--0.05),平均周期约2.2万年. 影响日地距离、公转速率、季节长度、接收的太阳辐射量 首次计算了60万年间不同纬度、不同季节的日照变化, 发现接近夏至点时,日照出现极地的异常分布高于赤道处的现象。 在异常时期,因极地的反射率高,全球热量平衡低于平均值。 认为下半年热量的减少对冰川发育起决定性作用,发现4个低温期与 欧洲的4次冰期对应。 ● 后人对冰岩芯及深海沉积物的研究,给这一假说以有力的支持 近百万年来全球气候存在约10万年、约4.2 万年、2.3万年的准周期
0
200
400
600
Y e a r (K yr B P )
800
1000
岁差
z近似于陀螺的recession
0 .0 6 0 .0 4 0 .0 2 0 .0 0 -0 .0 2 -0 .0 4 -0 .0 6
0
200
400
600
Y e a r (K yr B P )
其中: Γ = 2π (dn − 1) / 365 dn表示儒略日。 ω表示时角,正午为零,上午为正。 日出时角: ωs = cos−1(− tanφ tanδ )
儒略日
Jan. 1-31 Feb. 32-59 Mar. 60-90 Apr. 91-120 May. 121-151, Jun. 152-181 July. 182-212 Aug. 213-243 Sept. 244-273 Oct. 274-304 Nov. 305-334 Dec. 335-365

气象学第二章辐射讲课文档

气象学第二章辐射讲课文档
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288K,放射的最 大辐射波长为
λmax=2897/288=10μm
现在十五页,总共九十五页。
基尔霍夫定律 (Kirchhoff)
物体易发射某波段的电磁波,同时也易吸收相同波 段的电磁波 物体对电磁波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如大气、水、 玻璃、塑料薄膜、雪等。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
现在十六页,总共九十五页。
• 铁在常温下为黑色,高温下为白色? • 黑色的路面、墙面等的温度变化 • 红外测温仪、夜视设备、红外感应等
• 冷血动物(蛇等) • 太阳能的利用
现在十七页,总共九十五页。
现在十八页,总共九十五页。
现在十九页,总共九十五页。
2.太阳辐射
2.1 影响太阳辐射的天文因素 2.2 太阳辐射概述 2.3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2.4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5 植物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强,但这一区域的太阳辐射很微弱,被吸收后对整个太阳辐射影响不大。
现在四十九页,总共九十五页。
散射作用
又称雷莱散射
辐射遇到大气中的质点,以此为中心向 四面八方散开。只改变方向。
分子散射 类型
高层大气,或天空晴朗 散射质点:分子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
成反比 蓝天、多彩天空的原因
粗粒散射
天空多尘埃、云雾时 散射质点:粒子 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对免役系统有一定危害。紫外线作用下 ,皮肤细胞中会产生一些黑色素,黑色素 可吸收紫外线,起到保护作用(白种人与 日光,皮肤癌)。
现在四十三页,总共九十五页。
紫外线指数预报
• 紫外线指数:中午前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人体可能造 成的损害程度。
• 用0至15表示。夜间为0,最强为15。 1级:0、1、2 2级:3、4

大气科学基础第二章

大气科学基础第二章
§1 辐射概述 §2 辐射平衡的基本规律 §3 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的衰减 §4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5 地气辐射 §6 地面辐射差额和气温变化 §7 地气系统能量平衡
§3 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的衰减
§3.1 太阳辐射及日地关系 §3.2 大气对辐射的衰减
§3.2.1大气对辐射的吸收 §3.2.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1.3 黑体与灰体(1) Q0 Qa Qr Qt
Q0
Qr
Qa
1 Qa Qr Qt Q0 Q0 Q0
Qt
吸收率 反射率 透射 率
A R 1
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
不同土壤的反射波谱曲线
各种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
地表 森林 田地(绿色) 田地(已开垦的干地) 草地 裸地
(e T
1)1
5
第一辐射常数C1=3.7427×108W·μm4·m-2 第二辐射常数C2= 14388μm·K
§2.4 玻尔兹曼定律
黑体的积分辐出度ET与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
ET T 4
(σ=5.6696×10-8 W·m-2·K-4)
ET 0 E,T d
有效温度Te:将物体视作绝对黑体时计算出的温度。
§3.1 习题(3)
6 * 、如果太阳常数增加4%,则太阳表面有效温度 升高多少度?地球表面有效温度升高多少度(行 星反射率为0.3)?
§3.2 大气对辐射的衰减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主要是吸收和散射作用。 大气对地气长波辐射的削弱:往往只考虑吸收,忽略散射。
§3.2.1大气对辐射的吸收 §3.2.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3.1 太阳辐射及日地关系(4)
3、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光谱~6000K的黑体光谱,其中可见光50%,红外 43%,紫外7%,绝大部分能量集中于0.15~4μm,故太阳辐 射也称为短波辐射。

气象学 第二章 辐射

气象学 第二章 辐射
e= hν 或 e=hc/λ h是普朗克常数 c是光速 λ是波长
辐射能的量度单位
(1)量子数单位
用每mol(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光量子为 单位,1mol光量子称为1Ei.
(2)辐射通量
单位时间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单位是J/s或 W。
(3)辐射通量密度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辐射能量,单位是 J/s·m2或W/m2 。
产生辐射的原因有多种。在气象学中最重 要的是热辐射。
热辐射(heat radiation):辐射的能量和波 长分布都与温度有关的辐射。
2.辐射能(radiation energy)
根据辐射的粒子学说,电磁辐射由具有一定质 量、能量和动量的粒子组成。每个粒子称为一个量 子或光量子(quantum),每个粒子所带的能量与其频 率成正比,或与波长成反比:
h正=90°-|φ-δ| 4)太阳高度角随季节的变化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近,h增大 随太阳直射点的远离,h减小 5)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 在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h随纬度而减小 在太阳直射点以南的地区,h随纬度而增大
5.太阳方位角
太阳方位角就是太阳光线在地面 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
所谓子午线,就是指通过当地的 经线,即正南方和正北方的连线。
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就是辐射光谱(辐射波 谱)。
从理论上来说,辐射的波长可以从0到∞,但 是能够测出的辐射的波长范围约为10-10 到1010μm, 见下表。
波谱名称 X射线 γ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无线电波
波长范围 10-8~10-2 10-7~10-4 10-4~0.4 0.4~0.76 0.76~103 103~1010
由上式可看出,物体温度越高,发射的辐射峰 值λmax越短。

T0301-大气辐射学

T0301-大气辐射学
2
d sin dd
思考题
地平面以上的半球立体角是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心立体角有多大?

思考题答案

半球立体角= 2 960 10000 中国立体角:= 4(6370) 4 =0.018825* 4
2
基本辐射量
基本辐射量

dE I cosdAdddt
UV-VIS-IR-MW
电离-电子跃迁-分子振转-分子转动

19世纪,麦克斯韦尔(Maxwell)建立了电磁场 统一理论,阐述了光也是电磁波的本质。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恒定的, 为2.99793*108 m/s。 大气中的光速也非常接近真空光速。 超光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现有物理学体系就 被打乱了。
得到
mT 0.2897
律。
cm K
最大强度对应的波长与温度的关系称为 Wien 位移定
Rayleigh-Jeans 公式
对于波长较长的微波, 1 mm, h kT , h hc h kT e 1 e h kT 1 kT kT 代入 Planck 公式,


k 是 Boltzmann 常数,
c—
光速 , T —绝对温度。
几个物理常数
k 是Boltzmann(玻尔兹曼)常数,h是 Planck常数。 k= 1.3806x10-23 J•K-1 h= 6.626x10-34 J•s 关于Planck函数的推导可以参考廖国男 (2004)535页。
子(气溶胶)、云、雨、雾、雪也有一定的 吸收作用。
气体吸收具有强烈的选择性(臭氧的紫外吸
收,水汽、CO2的红外吸收,水汽、氧气的 微波吸收)
散射和吸收对辐射传输的衰减如何 度量?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02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02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3、维恩位移定律
根据研究,黑体单色辐射强度极大值所对 应的波长与其绝对温度成反比,即
λmT=C (C为常数) 上式表明:物体的温度愈高,其单色辐射 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愈短;反之物体的 温度愈低,其辐射的波长愈长。
二、太阳辐射
太阳一刻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 间放射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太阳辐射 能,简称太阳辐射。
2、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 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 的1平方厘米面积内,1分钟内获得 的太阳辐射能量,称太阳常数 (I。)
(二)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对比曲线1和5可以看出太阳辐射光谱 穿过大气后的主要变化有:
①总辐射能有明显的减弱; ②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变得极不规则; ③波长短的辐射能减弱的更为显著。
如果dt时间内通过ds面积的辐射能为dΦ ,
那么辐射通量密度可表示为:
E= dΦ / dt ds
(4)辐射强度I—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 于选定方向上的单位面积(单位立体角内) 的辐射能,称为辐射强度,单位是W/M2。
(5)E与I之间的关系:
辐射强度与辐射通量密度有密切关系, 在平行光辐射的特殊情况下,辐射强度 与辐射通量密度的关系为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第一节 太阳辐射
一、关于辐射的基本知识
(一)辐射与辐射能 1、定义
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 方式叫辐射。 辐射能——以辐射的方式向四周输送的能 量,叫辐射能,简称辐射
辐射能是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播的,电磁波 的波长范围很广,如下图所示。
(2)对不同物体,放射能力较强的物体, 其吸收能力也较强,放射能力较弱,吸收 能力也较弱。
(3)对于同一物体,如果在某温度下,它 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那么,在同一温度 下,它也吸收某一波长的辐射。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黑体的温度与其辐射光谱联系起来了。即使对非黑体,只要知道它们
的温度和吸收率,利用基尔荷夫定律,它们的辐射能力也可以确定。
2006-09-13
6
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 图2.5太阳辐射光谱是如何绘出的? • 所以:
太阳表面温度6000K,太阳辐射最强的波长为0.457微米,称短波辐 射,太阳中心为2万多度。 大气约250K,大气辐射称长波辐射 地面约300K,地面辐射称长波辐射
• 这种辐射能量的现象又叫热辐射。热辐射 是传递热量的一种方式,以光速传播,既 不靠介质,也不靠对流。
2006-09-13
2
•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称辐 射通量密度(E),单位是W/m2。
• 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选定方向上的单 位面积(对球面坐标系,即单位立体角) 的辐射能,称为辐射强度(I)。其单位是 W/m2 或W/sr。
2006-09-13
10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 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决定于地表面的性质和状态。 • 陆地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约为10%—30%。其中深色土
比浅色土反射能力小,粗糙土比平滑土反射能力小,潮湿土 比干燥土反射能力小。 • 雪面的反射率很大,约为60%,洁白的雪面甚至可达90%。 • 水面的反射率随水的平静程度和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而变。当 太阳高度角超过60°时,平静水面的反射率为2%,高度角 30°时为6%,10°时为35%,5°时为58%,2°时为79.8 %,1°时为89.2%。对于波浪起伏的水面来说,其平均反射 率为10%。因此,总的说来水面比陆面反射率稍小一些。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它是波长与温度的函数。
太阳表面温度6000K,太阳辐射最强的波长为0. 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第二章大气辐射学

第二章大气辐射学

图5.1
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
紫外线:
uv-A:
uv-B: uv-C:
0.315-0.400 微米
0.280-0.315微米 0.150-0.280微米
可见光
红外线:
近红外: 远红外: 0.7-2.5微米 2.5-1000微米
微波
无线电波
长波、短波:4微米
表5.1 可见光电磁波谱
颜色 紫 青 蓝 绿 黄 橙 红
三.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
1879年Stefan 从热力学实验得出:黑体辐射通 量密度E0(T)与其自身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1884年 Boltzmann在理论上给与了证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对各波长的放射能力都相 应地增强,因而辐射通量密度也随温度增大。斯 蒂芬-玻尔兹曼定律表明:黑体的辐射通量密度与 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或正比,即
F

2
0

2
0
I cos sin dd
2



0
2
I cos sin d d
0
假定辐射是各向同性的(I=常数) F=πI
• 辐射强度J: 辐射强度是指点辐射源在某一方向 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 辐射率、辐射通量密度等辐射量随波长的变化
单色辐射通量密度F
λ
dE E E(1 , 2 ) d
• 物体既向外辐射能量,也会吸收外界的 辐射能量。 • 物体放出的辐射等于吸收的辐射,它的 热状态保持不变,此时称为辐射平衡 。
辐射的物理过程
• 辐射都是由带电粒子在原子、分子内部 的轨道跃迁,或原子、分子自身振动或 转动能级的转移而产生的。 • 辐射都具有统一的电磁波本质,在真空 中有相同的传播速度——光速,在媒介 中传播时都会产生干涉、衍射和偏振等 现象。 • 轨道跃迁和振动或转动只允许在某些能 级间进行,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是固定 的,从而产生的辐射为量子形式,每一 份能量称为光子。

大气辐射

大气辐射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第一节太阳辐射第二节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第三节地球热量平衡第四节大气的增温和冷却第五节大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第六节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一、辐射的基本知识(一)辐射(二)辐射光谱(三)辐射差额﹙R﹚二、太阳辐射(一)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不停地放出能量,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叫辐射,而传递出来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太阳、地面和大气间能量交换的波长范围0.15-120 μm 。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很广,但其能量的绝大部份集中在0.15-4 μm之间,习惯称短波辐射。

地面、大气间(简称地-气系统)波长3-120 μm ,习惯称长波辐射。

(气象上通常以4 μm 作为长短波的界限)(二)辐射光谱表示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

(三)辐射差额﹙R﹚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的辐射收支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当物体的:收入大于支出,辐射差额为正,物体温度升高;收入小于支出,辐射差额为负,温度降低。

收入等于支出,差额为零,温度无变化。

此时为辐射平衡状态。

二、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一)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的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二)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1.5亿km)处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平面、每分钟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值,该数值称为太阳常数,用I。

表示。

据测算:I0=1367W/㎡(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大气的吸收作用大气的散射作用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四)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经大气削减后到达地表的太阳短波辐射由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组成。

二者之和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总量,常称为太阳总辐射。

直接辐射由平行光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影响直接辐射值大小、强弱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大气透明度和太阳高度角(h⊙)。

大气透明度好,到达地表的直接辐射量多,反之则少。

太阳高度角(h⊙)愈小,太阳辐射强度愈弱,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上获得太阳辐射热能(直接辐射)愈少;相反愈多。

第二章之二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1

第二章之二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1
有用; 适于夜间成像. 通过扫描仪和热辐射计来获得地物发
射的电磁波信息。
北京及周边地区卫星遥感城市热岛特征
三、 大气窗口
(二 ) 大气窗口的主要波段
5、0.05 ~ 300cm 的微波波段
属于发射光谱范围; 窗口不受大气干扰,完全透明,透射率可达100%, 是全天候的遥感波段,而且是主动遥感方式; 常用的波段为0.8cm,3cm, 5cm, 10cm。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大气散射的主要形式 ③ 非选择性散射
当质点d直径大于电磁波波长时(d >λ), 散射率与波 长没有关系, 即:
γ (λ) = 1
例:云雾为白色, 城市地区由于污染物、尘埃增多,故天空呈灰白色。;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总结
z大气的散射强度与波长密切相关,不同波段散射类型 不一样; z太阳的电磁波谱包括电磁辐射的各波段,因此在同 一天气状况下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散射; z波 长 越 长 , 散 射 强 度 越 小 , 所 以 微 波 有 最 小 的 散 射,最大透射,而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二 ) 大气窗口的主要波段 3、3.5 ~ 5.5μm 地物反射或发射波谱段 中红外波段; 地物反射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混合光谱范围; 目前应用很少,只能用扫描方式。
三、 大气窗口
(二 ) 大气窗口的主要波段 4、8 ~ 14μm 热辐射光谱段
远红外波段,热辐射光谱; 窗口的透射率约为60—70%; 地物在常温下热辐射能量最集中的波段,对遥感地质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大气散射的主要形式
② 米氏散射
当微粒的直径d与辐射光的波长接近时(λ/3 < d≤
λ)所发生的散射称为米氏散射。散射系数与波长的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大气辐射学
2.1 辐射的基础知识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X-rays Ultraviolet (UV) Visible Near-Infrared (Near-IR) Middle-IR Far-IR Microwave
l < 10nm 10 < l < 400nm 0.4 < l < 0.76µm 0.7 < l < 4.0µm 4.0< l < 30µm 30 < l < 100µm 1mm<l<1m
Q
t r r 2 0
1
t2
S l0
sin sin
cos cos cos Pl dt
m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第2章 辐射与热量平衡
2.4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二、到达地面的太阳散射辐射
由于大气的 存在,到达地表的辐射除太阳直接辐射外,还有从天 空各个方向射的太阳散射辐射,又称为天空辐射。 • 太阳散射辐射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系数、云量、海拔高 度、及地面反射率。
E * I * T 4
上式称为Stefan-Boltzmann定律。表明物体温度越高,其放射能 力越强。
推论: 根据Stefan-Boltzmann定律计算的温度称为等效黑体温度或 亮度温度(Brightness temperature)TB。
第2章大气辐射学
2.2 辐射的基本定律
三、Wien定律:
附:立体角定义
球坐标系中,立体角定义为球面面积元与 半径平方之比。若立体角元为 d ,球面 面积元ds,则
ds r sin d rd
d ds / r 2 sin dd
沿整个球面积分,得整个球面立体角 o


d
r
d sin dd 4
Iλ0
dl=secθdz Iλ+dIλ L
I l0 d l I l0 Pl
m
地表
其中, d l P
m l
Pl e
l
l
0
Z
k l dz
m sec
大气透射率
透明度系数
光学厚度
大气质量数
第2章 辐射与热量平衡
2.3 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的衰减
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红外 窗口
第2章大气辐射学
2.3 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的衰减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指数削弱定律
dIl klIldl alIldl
大气上界 Iλ Z dz

al 容积吸收系数m-1 kl 质量吸收系数m2g-1;
L I l I l0 exp k ldl 0 Z I l0 exp sec k dz l 0 I l0 exp l m
第2章大气辐射学
2.1 辐射的基础知识
一、 辐射的基本概念
(4)吸收率、反射率及透射率 Q0 = Q r + Qa + Qd 入射 辐射 Q0 吸收 Qa 透射 Qd 反射 Qr
反收率 吸射率 透射率
显然, r + a + d =1 ;不透明物体,r + a =1
黑体:a = 1;灰体:a<1。
第2章大气辐射学
大气科学概论
第2章 辐射与热量平衡
2.1 辐射的基本知识
2.2 太阳辐射 2.3 地面和大气辐射
2.4 地面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
2.5 地面热量平衡及地气系统的热量收支 2.6 地面温度和气温的周期变化
思考题
第2章大气辐射学
2.1 辐射的基础知识
(一) 辐射的基本概念
(1)辐射(Radiation):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的传播。任何物体不断地 吸收来自周围的辐射,同时又向周围发出辐射。 (2)辐射热交换:物体间通过辐射进行的能量交换。 发出辐射 > 吸收辐射时,物体升温; 发出辐射 < 吸收辐射时,物体降温; 发出辐射 = 吸收辐射时,物体恒温,辐射平衡。 (3)电磁波传播:真空中以光速传播的一组波,具有波长、周期、 频率等波动特征。 (4)电磁波波谱 :10-6m~103m,包括γ射线、χ射线、紫外线、可 见光、红外线、超短波和无线电波。
z
ds
θ
I l I( x ,y ,z , , ,t ,l )
若I与x, y, z无关,则I是均匀;若I与θ, φ 无关,则I是各向同性;若I与t无关,则 I是定常。
o

y ϕ 方位角
x
第2章大气辐射学
2.1 辐射的基础知识
二、辐射的度量
(2) 单色辐射通量密度(Monochromatic Radiant Flux Density):单位 时间(dt)里从各个方向通过单位面积(ds) 辐射能,用Fλ表示,的位 Wm-2μm-1。 I I
概念:大气分子或粒子使入射辐射转向 各个方向传播,取决于粒子尺度(周长) 与入射辐射波长的相对大小,ρ=2πa/λ。 • 瑞利(Rayleigh)或分子散射:ρ<0.1, 有选择性,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 成反比。波长越短,散射越强,故 晴天为蔚蓝色;朝霞和晚霞。 • 米(粒子)散射:0.1<ρ<50,无选 择性,散射效率不随波长而变。雨 或雾天天空为乳白色正是米散射结 果。 • 反射、折射、衍射等( ρ>50 ): 属于几何光学,如彩虹、晕等。
0 0 0 0
2
2
dl dα r dα = dl/r
立体角单位为立体弧度(steradians, sr) 立体角与平面角的比较
第2章大气辐射学
2.2 辐射的基本定律
一、普朗克函数(The Planck Function):
黑体单色辐射强度Iλ*与其温度(T)和辐射的波长(λ)之间具有如下的 关系:
四、基尔霍夫(Kirchhoff)定律:
物体对一定波长(λ)的辐射强度IλT与其对同一波长辐射的吸收率aλT 之比,等于同温度下黑体对同一波长的辐射强度IbλT

IblT (1 alT ) IblT IlT 0

IlT IblT a lT I a lT lT lT IblT
ds Fλ 辐射度 Fλ 辐照度
ds
例如,太阳辐射通量约为3.9×1026W,太阳半径约为7×108m, 则太阳表面辐射通量密度为
F 3.9 1026 4 7 108


2
6.34107 W / m 2
第2章大气辐射学
2.1 辐射的基础知识
二、辐射的度量
(3)辐射通量密度(Fλ)与辐射强度(Iλ)关系: 设沿一定方向(ϕ,θ)的辐射强度为I, 则该方向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水平面的辐射 能dF为: dFl I l cos d
一、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光谱: 即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 与T=6000K的黑体光谱相似。
6000K黑体光谱 大气上界太阳光谱
波长范围:0.15μm~4μm
l m 0.475 m
可见光0.4~0.76μm,50%; 红外线>0.76μm,43%;
lm
紫外线<0.4μm,7%。
第2章大气辐射学
2.1 辐射的基础知识
二、辐射的度量
(1)单色辐射强度(Monochromatic Radiant Intensity):沿一定方向 在单位时间 (dt)里通过单位立体角(dω) 及垂直于该方向的单位面积 (ds)的辐射能dΦ,称为该方向的辐射强度,用Iλ表示,单位为W m2 sr-1 μm-1; d Il I dtd dsd l dΦ 辐射强度表示辐射场内任一空间点任一 时刻任一方向上的辐射强弱,即
sinh sin sin cos cos cos
太阳 常数 S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t 12 12 φ地理纬度、日赤纬δ、ω时角、t时间
S0 ’
S
h
地面
第2章 辐射与热量平衡
2.4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一、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
当考虑大气消光作用时,到达地面的单色太阳直接辐射强度Sλ由指 数定律确定: Sλ0
黑体辐射的光谱强度(单色辐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λm) 与其热力学温度(T)成反比,
lm
C T
其中,常数C=2897 μm K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T=6000K, 则λm=480nm; 地球辐射(长波辐射):
T=288K, 则λm=10.1×103nm;
第2章大气辐射学
2.2 辐射的基本定律
将黑体单色辐射强度Iλ*对波长(λ)积分,得黑体辐射强度(I*),即 * I * I dl T 4 0 l 其中,σ = 5.67×10-8Jm-2K-4s-1,Stefan-Boltzmann常数。 因黑体辐射为各向同性,根据辐射通量密度和辐射强度的关系, 得黑体(单色)辐射通量密度E*,为。
第2章大气辐射学
2.3 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的衰减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吸收光谱 • 吸收成分:O2、O3(紫外线区),H2O(红外线区),CO2、CH4、 N2O等。 • 特点:选择性,λ<0.29μm的紫外线几乎全吸收,可见光几乎不吸收, 红外区则有很多强吸收带。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比例很小,约占19%, 因此太阳辐射并非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但是,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 红外辐射,8×103nm~13×103nm波段除外,该波段即所谓的“红外窗口 (IR Windows)”。 • 大气 各成分的吸收光谱(见教材P40)
Il
*
2hc2 5 hc / klT l e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