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十)(10个专题)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收集整理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功和能1.(2011年高考·江苏理综卷)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
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A .0.3JB .3JC .30JD .300J1.A 解析:生活经验告诉我们:10个鸡蛋大约1斤即0.5kg ,则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0.0510m kg ==,鸡蛋大约能抛高度h =0.6m ,则做功约为W=mgh =0.05×10×0.6J=0.3J ,A 正确。
2.(2011年高考·海南理综卷)一物体自t =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 .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 .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 .在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2.BC 解析:在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 向负向运动,故5s 末离出发点最远,At/sv/m ·s -10 10 -10246错;由面积法求出0~5s的位移s1=35m, 5~6s的位移s2=-5m,总路程为:40m,B对;由面积法求出0~4s的位移s=30m,平度速度为:v=s/t=7.5m/s C对;由图像知5~6s过程物体加速,合力和位移同向,合力做正功,D错3.(2011年高考·四川理综卷)如图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降落伞返回舱缓冲火箭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 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C.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 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3.A 解析: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动能减小,返回舱所受合外力做负功,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缓冲火箭向下喷气而获得向上的反冲力。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物理学(带详细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原子物理学(全国卷1)14.原子核23892U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90Th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91Pa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92U 。
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A .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 .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C .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D .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答案】A 【解析】Th U2349023892①,质量数少4,电荷数少2,说明①为α衰变.Pa Th2349123490②,质子数加1,说明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U Pa 2349223491③,质子数加1,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衰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
(全国卷2)14. 原子核A ZX 与氘核21H 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
由此可知A.A=2,Z=1 B. A=2,Z=2 C. A=3,Z=3 D. A=3,Z=2【答案】D 【解析】H He HXA Z114221,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121,142Z A ,解得2,3Z A ,答案D 。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根据原子核的聚变反应方程,应用质量数与电荷数的守恒分析解决。
(新课标卷)34.[物理——选修3-5](1)(5分)用频率为0v 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123v v v 、、的三条谱线,且321v v v >>,则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01v v < B 、321v v v C 、0123v v v v D 、123111v v v 答案:B解析:大量氢原子跃迁时只有三个频率的光谱,这说明是从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根据能量守恒有,123hhh,解得:321v v v ,选项B 正确。
(北京卷)13.属于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A.真空中光速不变B.时间间隔具有相对性C.物体的质量不变D.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
全国各地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汇总(八张试卷)(Word解析版)

全国各地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汇总目录全国1卷———————————— 2全国2卷————————————19全国3卷————————————36北京卷—————————————52天津卷—————————————65江苏卷—————————————81海南卷—————————————97浙江卷—————————————105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物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
光子能量在 1.63eV~3.10eV的光为可见光。
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A.12.09eV B.10.20eV C.1.89eV D.1.51eV2.(6分)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3.(6分)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km/s,产生的推力约为 4.8×106N,则它在1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kg B.1.6×103kg C.1.6×105kg D.1.6×106kg4.(6分)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
11-19年高考物理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050.洛伦兹力

abdO c第50节 洛伦兹力.吕叔湘中学庞留根1.2015年海南卷1.如图,a 是竖直平面P 上的一点,P 前有一条形磁铁垂直于P ,且S 极朝向a 点,P 后一电子在偏转线圈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在水平面内向右弯曲经过a 点。
在电子经过a 点的瞬间。
条形磁铁的磁场对该电子的作用力的方向 ( A )A .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解析: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方向在a 点为垂直P 向外,电子在条形磁铁的磁场中向右运动,所以根据左手定则可得,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向上,选项A 正确。
2. 2013年安徽卷15.图中a ,b ,c ,d 为四根与纸面垂直的长直导线,其横截面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导线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一带正电的粒子从正方形中心O 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外运动,它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是 A .向上 B .向下 C .向左 D .向右 答案:B解析:通电导线b 和d 在O 点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通电导线a 和c 在O 点产生的磁场水平向左,一带正电的粒子从正方形中心O 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外运动,根据左手定则可判定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是向下,故B 对,A 、C 、D 错。
3. 2011年海南卷10.空间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图中的正方形为其边界。
一细束由两种粒子组成的粒子流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从O 点入射。
这两种粒子带同种电荷,它们的电荷量、质量均不同,但其比荷相同,且都包含不同速率的粒子。
不计重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入射速度不同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一定不同 B .入射速度相同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一定相同 C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相同的粒子,其运动轨迹一定相同D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越长的粒子,其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一定越大 答:B D【解析】在磁场中半径,Bqmvr =运动时间:,Bq m t θ=(θ为转过圆心角),故BD 正确,当粒子从O 点所在的边上射出的粒子时:轨迹可以不同,但圆心角相同为1800,因而AC 错。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精校)

⑵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____,使____________,记下此时RN 的读数;
⑶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N读数的________,此即为待测微安 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9】(2011年高考·浙江理综卷)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 素的定量关系”试验中,为了探究3根材料未知,横截面积均 为S=0.20mm2的金属丝a、b、c的电阻率,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M 为金属丝c的左端点,O为金属丝a的右端点,P是金属丝上可移动的接 触点。在实验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始终为I=1.25A,电压表读数U随OP 间距离x的变化如下表:
图1 A V P a b S E 图2
A
3 0.6
~
Ω Ω ×1k ×100 ×10 ×1 Ω OFF 2.5 10 50 250 500 2.5
50 mA 100 10 1 500 10 250 V
~
+
V 红 黑 电源
+
图3
数 据点
a
b
c
d
e
U/V
0.00
0.50
1.00
1.50.
2.00
I/A
G1 G2 P S mA mA 待测电流表
供选择的仪器如下:①待测电流表G1 (0~5mA,内阻约300Ω),② 电流表G2 (0~10mA,内阻约100Ω),
③定值电阻R1 (300Ω),④定值电阻R2 (10Ω),⑤滑动变阻器R3 (0~1000Ω),⑥滑动变阻器R4 (0~20Ω),
⑦干电池(1.5V),⑧电键S及导线若干。 ⑴定值电阻应选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及详解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机械振动和机械波1.(2011年高考·上海卷)两个相同的单摆静止于平衡位置,使摆球分别以水平初速v 1、v 2(v 1>v 2)在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它们的频率与振幅分别为f 1,f 2和A 1,A 2,则A .f 1>f 2和A 1=A 2B .f 1<f 2和A 1=A 2C .f 1=f 2和A 1>A 2D .f 1=f 2和A 1<A 2 解析:本题考查单摆的周期公式及能量守恒定律,要求学生理解单摆在小摆幅时的周期与振幅无关。
依题意小角度的摆动可视为单摆运动,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g可知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相同,摆长相同,故频率f 1=f 2,与初始速度无关,而摆动的振幅与初始速度有关,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初速度越大,摆幅越大,A 1>A 2,C 对。
2.(2011年高考·上海卷)两波源S 1、S 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A .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产生干涉B .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产生干涉C .a 点的振动始终加强D .a 点的振动始终减弱解析:本题考查波的干涉图样,要求学生知道两列波产生干涉的条件。
从图中可看出,波源S 2的波长较大,对同一水介质来说,机械波的波速相同,根据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知,两列波的频率一定不同,故两波相遇的区域不会产生干涉,A 错B 对。
不产生稳定的干涉,就不会出现振动的始终加强或减弱,C 、D 均错。
3.(2011年高考·海南理综卷)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介质中x =2m 处的质点P 沿y 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10sin (5πt )cm 。
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周期为4.0sB .振幅为20cmC .传播方向沿x 轴正向D .传播速度为10m/s 解析:5ωπ= 周期为:20.4T s πω==,由波的图像得:振幅10A cm =、波长4m λ=,故波速为10/v m s Tλ==,p 点在t=0时振动方向为正y 方向,波向正x 方向传播。
(精)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汇编 doc--高中物理

211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磁场(19四川卷)24.(19分)如图,一半径为R 的光滑绝缘半球面开口向下,固定在水平面上。
整个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下。
一电荷量为q (q >0)、质量为m 的小球P 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 ’。
球心O 到该圆周上任一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0<θ<)2π。
为了使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求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及小球P 相应的速率。
重力加速度为g 。
解析:据题意,小球P 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该圆周的圆心为O ’。
P 受到向下的重力mg 、球面对它沿OP 方向的支持力N 和磁场的洛仑兹力f =qvB①式中v 为小球运动的速率。
洛仑兹力f 的方向指向O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cos =-mg N θ②θsin sin 2R v mN f =-③由①②③式得0cos sin sin 22=+-θθθqR v m qBR v④由于v 是实数,必须满足θθθcos sin 4sin 22gR m qBR -⎪⎭⎫ ⎝⎛=∆≥0 ⑤ 由此得B ≥θcos 2R g q m⑥可见,为了使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为θcos 2min R g q m B =⑦此时,带电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为mR qB v 2sin min θ=⑧由⑦⑧式得θθsin cos gRv =⑨(19重庆卷)25.(20分)题25题为一种质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在以O 为圆心,OH 为对称轴,夹角为2α的扇形区域内分布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对称于OH 轴的C 和D 分别是离子发射点和收集点.CM 垂直磁场左边界于M ,且OM=d.现有一正离子束以小发散角(纸面内)从C 射出,这些离子在CM 方向上的分速度均为v 0.若该离子束中比荷为qm的离子都能汇聚到D ,试求:(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提示:可考虑沿CM 方向运动的离子为研究对象);(2)离子沿与CM 成θ角的直线CN 进入磁场,其轨道半径和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3)线段CM 的长度. 解析:(1)设沿CM 方向运动的离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由12R '=200mv qv B R = R =d 得B =mv qd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2)设沿CN 运动的离子速度大小为v ,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为R ′,运动时间为t由v cos θ=v 0得v =cos v θR ′=mv qB=cos dθ方法一: 设弧长为st =s vs=2(θ+α)×R ′ t =2v R '⨯+)(αθ 方法二:离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2mqBπ t =T×παθ+ =)(2v αθ+ (3) 方法一:CM =MN cot θ)sin(βα++d MN =αsin R 'R′=θcos d以上3式联立求解得CM =d cot α方法二:设圆心为A ,过A 做AB 垂直NO , 可以证明NM =BO∵NM =CM tan θ 又∵BO =AB cot α =R ′sin θcot α =αθθcot sin cos d∴CM =d cot α(19宁夏卷)14.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 、b 、c 处,各有一条长直导线垂直穿过纸面,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方向如图。
2019年高考物理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含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含解析)专题目录专题01 ······物理常识单位制专题02 ······直线运动专题03 ······相互作用专题04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05 ······曲线运动专题06 ······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07 ······功和能专题08 ······动量专题09 ······静电场专题10 ······稳恒电流专题11 ······磁场专题12 ······电磁感应专题13 ······交流电专题14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专题01 物理常识 单位制1.(2019·北京卷)国际单位制(缩写SI )定义了米(m )、秒(s )等7个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均可由物理关系导出。
例如,由m 和s 可以导出速度单位m·s –1。
历史上,曾用“米原器”定义米,用平均太阳日定义秒。
但是,以实物或其运动来定义基本单位会受到环境和测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采用物理常量来定义则可避免这种困扰。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物理:专题11 磁场(含解析)

专题11 磁场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A .2FB .1.5FC .0.5FD .0【答案】B【解析】设每一根导体棒的电阻为R ,长度为L ,则电路中,上下两路电阻之比为,根据并联电路两端各电压相等的特点可知,上下两路电流之比12:1:2I I =。
如下图所示,由于上路通电的导体受安培力的有效长度为L ,根据安培力计算公式F ILB =,可知,得12F F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两力方向相同,故线框LMN 所受的合力大小为,故本题选B 。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如图,边长为l 的正方形abcd 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abcd 所在平面)向外。
ab 边中点有一电子发射源O ,可向磁场内沿垂直于ab 边的方向发射电子。
已知电子的比荷为k 。
则从a 、d 两点射出的电子的速度大小分别为A .14kBl 5B .14kBl ,54kBlC .12kBl 5D .12kBl ,54kBl【答案】B【解析】a 点射出粒子半径R a =4l=a mv Bq ,得:v a =4Bql m =4Blk ,d 点射出粒子半径为,R =54l ,故v d =54Bql m =54klB ,故B 选项符合题意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如图,在坐标系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12B 和B 、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垂直于x 轴射入第二象限,随后垂直于y 轴进入第一象限,最后经过x 轴离开第一象限。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A .5π6mqBB .7π6mqBC .11π6mqBD .13π6mqB【答案】B【解析】运动轨迹如图。
2019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电磁波、相对论纯word附解析

2019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光、电磁波、相对论 ( 纯 word 附解析)〔2018 浙江〕 20、为了丈量储罐中不导电液体的高度,将与储罐外面壳绝缘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C 置于储罐中,电容器可经过开关S 与线圈 L 或电源相连,以以下图。
当开关从 a 拨到 b 时,由 L 与 C构成的回路中产生周期的振荡电流。
当罐中的液面上涨时A.电容器的电容减小B.电容器的电容增大C.LC 回路的振荡频率减小D.LC 回路的振荡频率增大20【答案】 BC【考点】电容器【分析】依据平行板电容的电容公式S ,知道液面上涨,那么板间的均匀电介质Ckd4增大,得 C 增大, B 项对; LC 振荡电路周期,在 C 增大时, T 增大,所以频率减小, C项对。
〔2018 新课标〕 34. 〔 2〕〔 9 分〕一玻璃立方体中心有一点状光源。
今在立方体的部分表面镀上不透明薄膜,以致从光源发出的光辉只经过一次折射不可以显出立方体。
该玻璃的折射率为 2 ,求镀膜的面积与立方体表面积之比的最小值。
〔2〕【考点】全反射解:如图,考虑从玻璃立方体中心O点发出的一条光辉,假设它斜射到玻璃立方体上表面发生折射。
依据折射定律有nsin sin①式中, n 是玻璃的折射率,入射角等于θ,α 是折射角。
现假设 A 点是上表面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边沿上的一点。
由题意,在A点恰好发生全反射,故②A2设线段 OA在立方体上表面的投影长为R A,由几何关系有③R Asin A =( a)2R A22式中 a 为玻璃立方体的边长,有①②③式得a④R A12 n2由题给数据得 a⑤R A2由题意,上表面所镀的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应是半径为R A的圆。
所求的镀膜面积 S′与玻璃立方体的表面积S 之比为 2 ⑥S 6 R AS6a2由⑤⑥式得S⑦S 4〔2018 北京〕 14. 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A 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 速度不变,波长变短C 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 频率不变,波长变长答案: A14分析:此题属于光学知识,观察光的折射。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电磁感应(详解_精校)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精校)电磁感应1.(2011年高考·海南理综卷)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B .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来源:Z#xx#]C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D .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经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1.ABC 解析:考察物理学的发展史,选ACD2.(2011年高考·山东理综卷)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以下符合事实的是A .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B .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C .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D .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AB 解析:1840年英国科学家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拉开了研究电与磁关系的序幕;伽利略通过将斜面实验合力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来源:学科网]3.(2011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
如关系式U=IR 既反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V (伏)与A (安)和Ω(欧)的乘积等效。
现有物理量单位:m (米)、s (秒)、N (牛)、J (焦)、W (瓦)、C (库)、F (法)、A (安)、Ω(欧)和T (特),由他们组合成的单位都与电压单位V (伏)等效的是A .J/C 和N/CB .C/F 和T ❿m 2/sC .W/A 和C ❿T·m/sD .2121Ω⋅W 和T·A·m3.B 解析:由物理关系式W =qU ,可得电压的单位V (伏)等效的是J/C ;由物理关系式U =Q /C ,可得电压的单位V (伏)等效的是C /F ;由物理关系式E =n △φ△t,φ=BS ,可得电压的单位V (伏)等效的是T ּm 2/s ;由物理关系式P =U 2/R ,可得电压的单位V (伏)等效的是1122W ⋅Ω ;由物理关系式P =UI ,可得电压的单位V (伏)等效的是W/A ;B 选项正确,A、C、D错误。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第二十章原子核
第一章直线运动
1、(2019·全国Ⅰ·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 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 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 满足
A.1< <2B.2< <3C.3< <4D.4< <5
【答案】C
【解析】
【详解】运动员起跳到达最高点的瞬间速度为零,又不计空气阻力,故可逆向处理为自由落体运动。则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相等相邻位移时间关系 ,可知 ,即 ,故本题选C。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
分类汇编解析
第一章直线运动
第二章相互作用
第三章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曲线运动
第五章万有引力
第六章机械能
第七章动量
第八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第九章电场
第十章电路与恒定电流
第十一章磁场
第十二章电磁感应
第十三章交流电
第十四章电磁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十五章光学
第十六章分子动理论
第十七章气体固体与液体
第十八章波粒二象性
【答案】A0.2330.75
【解析】
【详解】分析可知,物块沿倾斜长木板最匀加速直线运动,纸带上的点迹,从A到E,间隔越来越大,可知,物块跟纸带的左端相连,纸带上最先打出的是A点;在打点计时器打C点瞬间,物块的速度 ;根据逐差法可知,物块下滑的加速度 。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0.233;0.75。
3、(2019·全国Ⅲ·22).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0.1s拍1幅照片。
三年高考2019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0 磁场(含解析)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专题10 磁场【2018高考真题】1.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
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两类运动无关的是A. 磁场和电场的方向B. 磁场和电场的强弱C. 粒子的电性和电量D. 粒子入射时的速度【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北京卷)【答案】 C点睛: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实际上是考查了速度选择器的相关知识,注意当粒子的速度与磁场不平行时,才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所以对电场和磁场的方向有要求的。
2.(多选)如图,纸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长直绝缘导线L1、L2,L1中的电流方向向左,L2中的电流方向向上;L1的正上方有a、b两点,它们相对于L2对称。
整个系统处于匀强外磁场中,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已知a、b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和,方向也垂直于纸面向外。
则()A. 流经L1的电流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流经L1的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C. 流经L2的电流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D. 流经L2的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来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卷)【答案】 AC可解得: ;故AC正确;故选AC点睛:磁场强度是矢量,对于此题来说ab两点的磁场强度是由三个磁场的叠加形成,先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在ab两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在利用矢量叠加来求解即可。
3.(多选)如图,两个线圈绕在同一根铁芯上,其中一线圈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另一线圈与远处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在纸面内的直导线连接成回路。
将一小磁针悬挂在直导线正上方,开关未闭合时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开关闭合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转动B.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C.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D.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再断开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转动【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I卷)【答案】 AD【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安培定则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2019年高三物理全国名卷试题分项汇编系列直线运动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之全国名校试题物理分项汇编系列直线运动一、单选题1.如图,滑块以初速度0v 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 、s 、v 、a 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 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A.B.C.D.【答案】B2.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g 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 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所用的时间为T 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 处的P 点,小球离开P 点至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测得T 1、T 2和H ,由可求得g 为 A. 22128H g T T =- B. 22218Hg T T =- C. 22124H g T T =- D. 124Hg T T =-【答案】B【解析】设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则有22122T h g ⎛⎫= ⎪⎝⎭,21122T h H g ⎛⎫-= ⎪⎝⎭,联立解得22218H g T T =-,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3.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
比如说,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快十倍。
1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作真理而信守不移。
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
并通过“比萨斜塔试验”,向世人阐述他的观点。
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 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是伽利略得出的结论是( )A. v t =v 0+atB.2xk T ∆= C. v t 2-v 02=2ax D. 312222124......s s s k t t t === 【答案】D【解析】伽利略最初猜想沿斜面向心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kt ;由此伽利略推论位移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则:x=k′•t 2,即:2'x k t =,结合以上的分析,则比较2xt 即可:121321x t =;222213032.5=21x t =;322329833=31x t =;42245263341x t ≈=;52258243351x t ≈=;6226119233=61x t =;7227160032.65=71x t =;822821043381x t ≈=;由以上的数据比较可知,各组数据中2x t 都约等于33,考虑到测量的误差等原因,可以认为2xt 是一个常数,即位移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四个选项中,ABC 错误,D 正确.故选D. xk.w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 ﹣t 图象,t=0时两物体相距3S 0,在t=1s 时两物体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0时,甲物体在前,乙物体在后B. t=2s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C. t=3s 时,两物体再次相遇D. t=4s 时,甲物体在乙物体后2S 0处 【答案】C【解析】A :t=1s 时两物体相遇,且0~1s 内甲速度始终比乙大,可知t=0时刻甲物体在后,乙物体在前,A 项错误。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磁场(包括复合场)(详解_精校)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精校)磁场(包括复合场)1.(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 引起的。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A .B .C .D .1.B 解析:根据地磁场分布和安培定则判断可知正确答案是B 。
2.(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版理综卷)如图,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I 1和I 2,且I 1>I 2;a 、b 、c 、d 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a 、b 、c 与两导线共面;b 点在两导线之间,b 、d 的连线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
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点是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 [来源:学|科|网] 2.C 解析:根据安培定则可知I 1和I 2电流分别在a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ac 连线向上和向下,由于I 1>I 2,且I 1电流与a 点的距离比I 2电流与a 点距离要小,故B 1a >B 2a ,则a 处磁感应强度不可能为零,A 错;两电流在b 处产生的场强方向均垂直ac 连线向下,故B 错;I 1和I 2电流分别在c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为垂直ac 连线向下和向上,且I 1电流与c 点的距离比I 2电流与c 点距离要大,故B 1c 与B 2c 有可能等大反向,C 对;两电流在d 处产生的场的方向一定成某一夹角,且夹角一定不为180°,D 错。
3.(2011年高考·浙江理综卷)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选择一定速度范围内的带电粒子。
图中板MN 上方是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板上有两条宽度分别为2d 和d 的缝,两缝近端相距为L 。
一群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具有不同速度的的粒子从宽度为2d 的缝垂直于板MN 进入磁场,对于能够从宽度d 的缝射出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acdI 12A .粒子带正电[来源:学科网]B .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为32qB d L m+()C .保持d 和L 不变,增大B ,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D .保持d 和B 不变,增大L ,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增大3.BC 解析:由左手定则可判断粒子带负电,故A 错误;由题意知:粒子的最大半径max32L d r +=、粒子的最小半径min 2L r =,根据mv r qB =,可得m a x (3)2qB L d v m +=、min 2qBL v m =,则max min 32qBdv v m -=,故可知B 、C 正确,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9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十)(10个专题)第91节 气体的等温变化、玻马定律1.2013年上海卷15.已知湖水深度为20m ,湖底水温为4℃,水面温度为17℃,大气压强为1.0×105Pa 。
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取g =10m/s 2,ρ=1.0×103kg/m 3) A .12.8倍 B . 8.5倍 C .3.1倍 D .2.1倍答案:C解析:湖底压强大约为3个大气压,由气体状态方程,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3.1倍,选项C 正确。
2. 2014年物理上海卷10.如图,竖直放置、开口向下的试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气体,若试管自由下落,管内气体( )A .压强增大,体积增大B .压强增大,体积减小C .压强减小,体积增大D .压强减小,体积减小 【答案】B【解析】初始时,水银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封闭气体的压力之和与外界大气压力等大反向;当试管自由下落时,管中水银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加速度为g 竖直向下,所以封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等大;由此可知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根据玻马定律可知,气体的体积减小,B 项正确。
3.2012年物理上海卷31.(13分)如图,长L =100cm ,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一端封闭。
水平放置时,长L 0=50cm 的空气柱被水银封住,水银柱长h =30cm 。
将玻璃管缓慢地转到开口向下的竖直位置,然后竖直插入水银槽,插入后有Δh =15cm 的水银柱进入玻璃管。
设整个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大气压强p 0=75cmHg 。
求:(1)插入水银槽后管内气体的压强p ; (2)管口距水银槽液面的距离H 。
解析:(1)设当转到竖直位置时,水银恰好未流出,管截面积为S ,此时气柱长l=70cm由玻意耳定律:p =p 0L 0/l =53.6cmHg ,由于p +ρgh =83.6cmHg ,大于p 0,因此必有水银从管中流出, 设当管转至竖直位置时,管内此时水银柱长为x , 由玻意耳定律:p 0SL 0=(p 0-ρgh )S (L -x ), 解得:x =25cm ,设插入槽内后管内柱长为L', L'=L -(x +∆h )=60cm ,由玻意耳定律,插入后压强p =p 0L 0/ L'=62.5cmHg , (2)设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 h'=75-62.5=12.5cm ,管口距槽内水银面距离距离H =L -L'-h'=27.5cm ,4.2015年上海卷9.如图,长为h 的水银柱将上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气体分隔成两部分,A 处管内外水银面相平。
将玻璃管缓慢向上提升H 高度(管下端未离开水银面),上下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变化分别为△p 1和△p 2,体积变化分别为△V 1和△V 2。
已知水银密度为ρ,玻璃管截面积为S ,则 ( A ) (A )△p 2一定等于△p 1(B )△V 2一定等于△V 1 (C )△p 2与△p 1之差为ρgh(D )△V 2与△V 1之和为HS解析:当玻璃管缓慢向上提升H 高度时,气体的体积变大,压强变小,有部分水银进入玻璃管,则管中的水银面会比管外的高。
设高度差为△h ,初状态上面气体的压强为p 1= p 0-ρgh ,末状态上面气体的压强为p'1= p 0-ρgh -ρg △h ,所以△p 1=ρg △h ,同理可求出△p 2=ρg △h ,故A 正确,C 错误;由玻马定律的1111V p V p ''=,所以体积的变化111111-V p p V V V '='=∆∆,同理可求出2222V p p V '=∆∆,故B 错误;因为有水银进入玻璃管内,所以△V 2与△V 1之和小于HS ,故D 错误。
5.2016年上海卷12.如图,粗细均匀的玻璃管A 和B 由一橡皮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柱封闭在A 管内,初始时两管水银面等高,B 管上方与大气相通。
若固定A 管,将B 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下移一小段距离H ,A 管内的水银面高度相应变化h ,则(A )h = H (B )h <2H(C )h =2H (D )2H < h < H 【答案】B【解析】据题意,原来A 、B 管内的水银高度相同,有0A P P =;B 管下移后,设A 管水银下移高度为h ,B 管内水银末位置高度如图所示,A 、B 管内末位置水银高度差为1h ,则B 管内水银原、末位置高度差为:1h h +;可以计算B 管下降的高度为:12H h h =+,此时由于A 管内水银下降,A 管内气体体积增加,压强减小,即'0A P P <,此时有:1'0Ah P P P +=,计算得'0(2)AP g H h P ρ+-=,最后有:'02A P P Hh g ρ-=+,由于'0A P P <,所以2Hh <,故选项B 正确。
6.【2019年物理江苏卷】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历A →B 的等压过程,B→C 的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其中B →C 过程中内能减少900J .求A→B→C 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的总功.【答案】W =1500J 【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A B →过程为等压膨胀,所以气体对外做功为:()1B A W P V V =--B C →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2W U =∆则气体对外界做的总功为:()12W W W =-+ 代入数据解得:1500J W = 。
第92节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 2012年理综重庆卷16.题16图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
若玻璃管中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A. 温度降低,压强增大原位置 末位置 末位置BAh 1h 空气玻璃泡 外界 玻璃管水题16 图B. 温度升高,压强不变C. 温度升高,压强减小D. 温度不变,压强减小 答:A解析: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温度降低,压强增大,选项A 正确。
2. 2011年上海卷4.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沿直线变化到状态b ,在此过程中,其压强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始终不变D .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气体状态方程,要求学生运用PV =nRT 分析V -T 图象。
从图中可看出气体从状态a →b 的过程中体积V 减小,温度T 增大,故压强P 增大,A 对。
3. 2013年上海卷30.(10分)如图,柱形容器内用不漏气的轻质绝热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容器外包裹保温材料。
开始时活塞至容器底部的高度为H 1,容器内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
在活塞上逐步加上多个砝码后,活塞下降到距容器底部H 2处,气体温度升高了△T ;然后取走容器外的保温材料,活塞位置继续下降,最后静止于距容器底部H 3处:已知大气压强为p 0。
求:气体最后的压强与温度。
解:始末状态温度相同,T 3= T 0,由玻意耳定律,P 0H 1S = P 3H 3S 解得 1303H P P H =中间状态和末状态压强相同,由盖吕萨克定律,3200H S H S T T T =+∆ 解得3023H T T H H =∆-4. 2014年理综大纲卷16.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 B .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 C .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 D .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 【答案】BD【解析】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知,压强变大时,温度可能降低或不变,分子热运动不一定变得剧烈,A 错误;压强变大时,体积可能变大或不变,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大或不变,C 错;压强不变,温度也有可能升高,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B 正确;压强变小,体积可能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可能变小,D 正确. 5. 2011年上海卷30.(10分)如图,绝热气缸A 与导热气缸B 均固定于地面,由刚性杆连接的绝热活塞与两气缸间均无摩擦。
两气缸内装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开始时体积均为V 0、温度均为T 0。
缓慢加热A 中气体,停止加热达到稳定后,A 中气体压强为原来的1.2倍。
设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求气缸A 中气体的体积V A 和温度T A 。
解析:设初态压强为P 0,膨胀后A ,B 压强相等P B =1.2 P 0, B 中气体始末状态温度相等,P 0V 0=1.2P 0(2V 0-V A ),∴V A =76V 0 , A 部分气体满足P 0V 0T 0=1.2P 0V 0T A ∴T A =1.4T 0。
6.2014年物理上海卷27. (5分)在“用DIS 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将注射器活塞置于刻度为l 0 ml 处,然后将往射器连接压强传感器并开始实验,气体体积V 每增加1ml 测一次压强p ,最后得到p 和V 的乘积逐渐增大。
(1)由此可推断,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能为图 。
(2)(单选题)图线弯曲的可能原因是在实验过程中 A .注射器中有异物 B .连接软管中存在气体 C .注射器内气体温度升高 D .注射器内气体温度降低 【答案】(1)a (2)C 【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 TpV =,,p CT V 1= 所以p V 1-图像的斜率的物理意义为CT ,随着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斜率变大,图线向上弯曲,故第(1)题中选图a ,第二题选C. 7.2014年物理上海卷图(a )30. (10分)如图,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 形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用水银将一段气体封闭在管中。
当温度为280K 时,被封闭的气柱长L =22cm ,两边水银柱高度差h =16cm ,大气压强p 0=76cmHg 。
(1)为使左端水银面下降3cm ,封闭气体温度应变为多少?(2)封闭气体的温度重新回到280K 后,为使封闭气柱长度变为20cm ,需向开口端注入的水银柱长度为多少? 【答案】(1)350K ;(2)10cm【解析】(1)初态压强cm Hg 6016)cm Hg (761=-=p末态时左右水银面高度差为h =(16-2×3)cm =10cm ,压强cm Hg 6610)cm Hg (761=-=p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22111T V p T V p = 解得 350K K 2802260256611222=⨯⨯⨯==T V p V p T(2)设加入的水银高度为l ,末态时左右水银面高度差h' = (16+2×2) - l 由玻意耳定律:3311V p V p =式中)20763l (p --=cmHg解得:l=10cm8.2015年上海卷30.(10分)如图,气缸左右两侧气体由绝热活塞隔开,活塞与气缸光滑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