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茂福论文情境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应用题情境教学法尝试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总体来说不太感兴趣,都是老师讲,学生接受的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于是改变应用题教学方法提高应用题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我发现应用题的情境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旨在引起学生学习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示和深入进行。数学应用题情境创设方法主要有:生活展示、实物演示、表演体会、图画再现、语言描述情境等。学生在七年级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的是前三种,在八、九年级我多采用语言描述再现情境。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教材(沪科版)上册99页第八题:某铁路桥长1000m,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公用60s,整列火车在桥上的时间是40s。试求车速和车长。学生普遍感觉较困难,尽管我再三讲解但大多数学生还是直摇头,我感觉问题很大,于是在中午学生排队吃饭时,我把长长的队伍比作火车,所通过的一段路比作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了一下。他们顿悟!问题轻松解决。

再如: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和与它一边相切的圆的周长相等,当这个圆按箭头方向从某一位置沿等边三角形的三边做无滑动旋转,直到回到原出发位置时,该圆自转了几圈?

开始让学生做,统计后正确率不足8%,

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我又让学生按题目的要

求作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圆,实际操作一下。

问题解决了!分析刚才错误的原因,多数学生忽视了圆在三角形顶点处的转动。从这问题的解决中我的体会是:数学的学习是需要进行情境体验的。

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由于问题产生于真实而复杂的背景中,学生在感受到问题与背景相关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问题正是自己所面临的或是由自己提出来的,而非教师强加的。然而数学教材中的例题都是将情境简化后高度精炼性的问题,脱离了产生问题的具体背景和环境,既无法使学生深刻理解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概念与原理,也无法在学习后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回过头再看刚才问题的解决,我认为我们老师很有必要重新创设教材的实际生活背景,再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数学任务”,也就是要能够将教材中的教学学习任务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创设与问题紧密关联的实际背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实际化,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例如我在教学《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时,首先创设出问题产生的背景:“在我们一次包车春游的旅途中,突遇大雨,水势上涨,有可能淹没桥面,致使车辆无法通过。于是派出两名同学前往测量。”然后给出测量数据进行探究教学。形象化的背景再现,既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又激发了学

时间t/h 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法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情境教学法有别于以往的教学方法,以往的多是填鸭子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做为主体,总是老师讲授,学生听并且全部接受就可以。现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刚开始,学生们很不习惯,所创设的情景无法进入,一直在等老师讲授。但在老师的慢慢引导下,学生们逐渐融入这种教学氛围中,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也逐渐踊跃起来。学生在接受这种情境教学法后:

(1)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接受能力也变强了,在创造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学生们的合格率、优秀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也就是说,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并且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了,知识巩固了,成绩也就提高了。

(2)情境教学又使学生学会了再创造。在教学八年级数学沪教版(上册)P 60 复习题A .2

李斌某天上午9:00骑自行车离开

家,15:00回家,他用图象描述了离家的

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10:00和13:00,他分别离家多远?

(2)他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

离家多远?

(3)11:00到12:00他行驶了多少千米?

(4)他可能在哪段时间内休息,并吃午

餐?

(5)他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此题通过设计生活情景,训练学生的函数掌握情况,广泛涉及到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与图象形状的关系,使学生能从分析实际情景,提高认识函数变化规律的基本能力,是一经典题,故在讲解时我作了重点分析,但当同学们分析到问题(4)时,有一同学回答:“李斌可能在10:30—11:00休息,12:00—13:00吃午餐,”我顺便问了一句“为什么”?他说“从时间与距离的关系可看到因为时间在变化,而他与家距离不变”,当该同学说到这里时,另一名同学举手说,“李斌在10:30—11:00可能没休息,因为李斌此段时间可能走在以家为圆心,17km为半径的圆上”,我顿悟!于是立即给予肯定,并在班级展开讨论.

看,学生多有智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3)在经过几学期的教学之后,我的学生也会利用一些简单的情境自己编一些应用题了。

刚开始,我疑惑过。因为情境教学太浪费时间,有削弱基础教学之嫌。的确如此,教学活动中,稍有引导不当,必当引起学生的反面效果,也就是对学生的启发不够,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接受能力也不够。所以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时:(1)应当精心设计,备好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2)所设置情境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也是《课程标准》中所提出来的。

总体来说,我所采用的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别于往日的拘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各式各样的活动中,能够很快融入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