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模型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行星模型: 氢原子核外电子是处在一定的线性轨道上绕核运行的,正如太阳系的 行星绕太阳运行一样。 ②定态假设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行时具有一定的、不变的能量,不会释 放能量,这种状态被称为定态。能量最低的定态叫做基态;能量高于 基态的定态叫做激发态。 ③量子化条件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不是连续的,而是分立的。 ④跃迁规则 电子吸收光子就会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反过来,激发态的电子 会放出光子,返回基态或能量较低的激发态;光子的能量为跃迁前后 两个能量之差
道尔顿模型
约翰· 道尔顿(公元 1766~公元1844)英国化 学家和物理学家,在19世 纪初把原子假说引入了科 学主流。他所提供的关键 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 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附带一提的是道尔顿患有 色盲症。
道尔顿模型理论总结为如 下三点: ①原子都是不能再分的粒 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 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现代模型(电子云模型)
• 到了近代,人们对原子的 认识又更进一步,提出了 电子云模型。电子云是 1926年奥地利学者薛定谔 在德布罗伊关系式的基础 上,对电子的运动做了适 当的数学处理,提出了二 阶偏微分的的著名的薛定 谔方程式,这条薛定谔为 今后的量子力学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 也就是在玻尔模型的基础上对电子用统计 的方法,在核外空间分布方式的形象描绘, 因为电子具有有波粒二象性,它不像宏观 物体的运动那样有确定的轨道,因此画不 出它的运动轨迹。
卢瑟福模型的发现
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的一 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质量也 为一个单位,而这个粒子就是质子。他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 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 上了正确的轨道,而且还导致玻尔提出背离经典物理学的革命性的量 子假设,成为量子力学的先驱。
原子模型的历史演变
by— wait
前言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 就有物质是由离散单元组 成且能够被任意分割的概 念,但这些想法只是基于 抽象的、哲学的推理,而 非实验和实验观察。随着 时间的推移以及文化及学 派的转变,哲学上原子的 性质也有着很大的改变。 由古希腊人留基伯 (公元前500—约公元前 440年)提出的原子论让原 子的性质有哲学上转为科 学上。
汤姆wenku.baidu.com模型
约瑟夫· 约翰· 汤拇逊 1856年—1940年,著名的 英国物理学家,以其对电 子和同位素的实验著称。 他是电子发现者、第三任 卡文迪许实险室主任。 1897年汤姆生在研究 稀薄气体放电的实验中, 证明了电子的存在并测定 了电子的荷质比,这一试 验轰动了物理界。
汤姆生的松糕模型
①电子是平均的分布 在整个原子上的,就如同 散布在一个均匀的正电荷 的海洋之中,它们的负电 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②在受到激发时,电 子会离开原子,产生阴极 射线。
随后留基伯的学生德 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 或根本元素是“原子”和 “虚空”。其中“原子” 在希腊文中是“不可分” 的意思。德谟克利特用这 一概念来指称构成具体事 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微粒。 在这时原子由哲学上的概 念转为科学上的物质。
原子模型的发展
从原子的提出到现在,原子模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先是1808年由道尔顿提出的道尔顿模型: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小球;然 后是1879年由汤姆生提出的汤姆生模型: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 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不满浆果的松糕”(也叫松糕模 型);再到1911年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提出的卢瑟福模型:原子的大 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随意的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 转;接着就是1913年波尔提出的波尔模型:电子不是随意占据在原子 核的周围,而是在固定的层面上运动,当电子从一个层面跃迁到另一 个层面时,原子便吸收或释放能量;最后就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现代 模型(电子云模型) 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云团,在一个 确定电子的时刻不能精确测定电子的确切位置
• 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 的; • 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 小的原子核; • 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 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 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 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 绕核运动。
玻尔模型
• 玻尔出生在哥本哈根的一 个教授家庭,1911年获哥 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 1912年3-7月曾在卢瑟福的 实验室进修,在这期间孕 育了他的原子理论。玻尔 首先把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 来解决卢瑟福原子模型在 稳定性方面的困难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原子的认识逐 渐深入,由最初的概念转为物体,由球 体到里面的电子和原子核,再由静态电 子到电子云结构。到下了现代,我们人 类还发现夸克、胶子、希格斯玻色子等 等。今后人类对原子的认识也会比现在 更深入。
汤姆生模型存在的缺陷
汤姆生提出的汤姆生模型已经比道尔顿模型更进一步, 说明了原子并不是不能再分的物质,原子里还有正电荷和 负电荷,但这也说明汤姆生模型的局限性,那就是只能说 明了原子中有电子的存在和电子带负电,不能正确表示原子 的结构。后来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就完善了这个缺陷。
卢瑟福模型
• 欧内斯特· 卢瑟福生于 1871年,卒于1937年。是 新西兰科学家。1895年在 新西兰大学毕业后,获得 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进 入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 汤姆孙的研究生。提出了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为 原子结构的研究做出很大 的贡献。被称为近代原子 核物理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