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中国农村怎样走自己的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进城

中国农村怎样走自己的路

◎寰秋

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会减轻农村的生态压力,还是会导致农村发展的停滞?半个多

世纪里,这个问题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在进行探索。过去二三十年间,中国创

造的一项“人类历史之最”,就是有两三亿这样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有专家估计,未

来还将有三四亿人口从农村走进城市。这是比美国人口总和还大的惊人数字,将给中国城市

和农村都带来魔术般的变化。如何让这些变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避免负效应,其他国家走

过的路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启发。

23

>社会瞭望>

中国还会有三四亿农村人口流动

《纽约时报》近日发表题为“亚洲巨人面对城市化危机”的文章称,当前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潜在的困境。文章说,

“中国那些闪耀的城市都是被当成‘二等公民’的农民工建的,中国农民工群体2009年已达到2.11亿人”。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发展学院教授周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20-30年间,中国已经有2亿-3亿人口从乡村移到城市,2050年前,恐怕还要再移3亿-4亿农村人口到城市。但中国没有发生巴西、菲律宾等国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贫民窟现象。所以,中国面临的问题可能还不是最严重的。周立认为,中国有很大的特殊性,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即使到了2050年,中国农村人口数量仍然超过美国人口总和。

农村人口拥向城市,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在东欧,有“欧洲厨房”之称的匈牙利本是传统的农业国,二战结束时,匈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3.8%,但随着农村人口流向首都

布达佩斯甚至移民欧美国家,到1990年时已减少到14.9%,最新统计连5%都不

到。过去20年,匈一些农村的基础设施

建设处于停顿,农业生产也严重下滑,种

植业产出减少30%,养殖业减少40%。

印度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制造业

规模较小,印度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

市流动的规模并不大。在印度政府提出

的“七大发展战略”中,农业排在第一位,

其次是水资源、教育、医疗、就业、城市改

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的重视,使

印度基本上能够保证粮食自给,但城乡

差别仍是印度面临的一大难题。印度拉

贾斯坦邦的一个农村,距离该邦第二大

城市、有“蓝色之城”之称的旅游城市焦

特布尔只有40公里,但村里全是土墙草

顶的屋子,没有自来水,只能在地上挖水

窖,农户家里看不到什么存粮和家具,因

为没有电,也没有电视等电器。

为改变这种“原始状况”,印度政府

提出要建立10万个公共服务中心,覆盖

60万个村庄,为哪怕是在最偏远地区的

农村人口提供基础服务。印度媒体年年

都大声疾呼改变农村衰败状况,政府也

急在心上,但改进甚微。印度农村发展

滞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农村人口拥向城

市。印度农民一直保持传统耕种习惯,

大部分地区依靠南亚季风带来的雨水播

种,“靠天吃饭”程度很大。从英国统治

下独立的印度经济基础很薄弱,没有更

多财力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上农

村面积广大、森林山川等地形地貌复杂,

至今许多村庄还没有道路通进去。当地

人传统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使他们接受新

事物比较慢。印度政府部门为提高农民

生活质量,帮一些村庄修建了厕所。但

修好的厕所农民也不用,说不需要,反而

把厕所用来当储存物品的地方。印度产

粮区丰收后,因为没有足够的储藏条件,

大量粮食长期露天存放,最终变质霉烂。

日本和英国:农村发展遭遇“老

龄化”尴尬

“日本没有城乡差别”、“日本的农民

都是地主”、

“日本的农民工早已消失,现

在农村最需要城市工”。在日本,人们常

这样议论日本农村的质变。但也有人提

到,日本农村也出现了衰败迹象,日本的

农业可以称为“爷爷、奶奶、姐姐的农

业”,即只有爷爷、奶奶这样岁数的老人

和没有嫁出去的姐姐是主要农业劳动

从现实来讲,中国农村建

设不可能走美国式道路,更不

会走拉美或印度的路子,只能

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一边

建设城市,一边建设乡村,以

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地

带——

—小城镇。以小城镇为城

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吸纳

大部分剩余劳动力

。24

力。不久前,曾有国内记者到一位日本学者的老家——

—山梨县大月市所属的一个农村做客。在同村一位70多岁老太太家,记者了解到,老人的子女都在东京,只有她一个人留在村里,每到收获季节,她就通过当地农协雇佣来自城里的临时工。这位日本学者说,各地农协是日本农业制度中很有特点的一个产物,它既能指点农民种什么,也和农民签约收购,不管市场、天气、收成有什么变化,都能保证农民“旱涝保收”。

据统计,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7%,但这部分劳动力每年能满足英国55%的粮食需求,原因之一是英国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二战结束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大批农村人口拥向城市也给英国农村的发展带来过冲击。在苏格兰北部一个名叫克里夫的小镇,当地农民告诉记者,镇上的基础设施在20年前就很完善了,近20年来没什么改进。小镇的路不过8米宽,路两边的房子看上去旧的多,新的少。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地区的乡村依山傍海,曾被英国人称为“伊甸园”,现在却成了“老人国”,因为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据英国皇家农业学院经济学家维尔·曼里介绍,除面临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英国农村还要面对口蹄疫、英镑贬值等“天灾人祸”。为保持农村特色,避免农村衰败情况发生,英国政府采取了不少对策,建立了完整的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体系,对农村道路、地界围栏、排水设施等予以补贴。

韩国和加拿大:城市化不一定就让农村衰败

放眼近邻韩国,城市化发展并没有带来农村的衰败。韩国地狭人多,耕地少,但韩国信奉“农者天下之大本”,视农业为事关国家安全和根基的战略产业。韩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农村人口超过80%的落后农业国,发展到现在人均收入超过2万美元的新兴工业国,也经历了一个迅猛的城市化过程。对韩国农村命运的悲观言论就集中在上世纪70年代工业化初期,韩国当时出现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

重等问题。韩国政府后来开始实施“新

村运动”,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改造带草屋顶的房子、使乡村道路

“柏油化”、改善供水设施等,另一方面在

农村推广良种和先进的农业技术。目前

韩国农村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5%,但

农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

和许多国家的农村受城市化影响趋

于萎缩、衰败不同,加拿大近年来农村社

区反倒有所扩大。上世纪90年代中,加

拿大农牧业人口只占总就业人数的

4.3%,而2006年这一比率上升到13%。

在加拿大,农民可以随意搬家进城,转变

成“城里人”,但由于农民地位很高,收入

普遍好于城里人,这样做的人很少。

中国农村发展只能走自己的路

在离曼哈顿仅3小时车程的蓝卡斯

特小镇,记者最直接的感受是美国农村

人口密度低、机械化程度高,常常是一大

片田地里只有一个人驾驶着拖拉机劳

作。那里有很好的基础设施,但当地人

却刻意选择宁静的生活,马车成了常用

交通工具。实际上,美国农村也经历过

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过各种探索。据美

国农业部网站提供的数据,1870年,美

国有70%到80%的农业人口,但到2008

年,直接农业人口的比例只有2%到

3%,原因同样是城市化带来的农村人口

大迁移。农村人口减少,但美国联邦政

府的财政补贴始终是农村发展资金的

重要来源,使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

培训等方面与城市基本同步。

外国农村的发展道路都有中国可借

鉴之处,但都不能简单模仿。周立认为,

美国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

村值得学习,但中国不可能达到美国那

么高的补贴水平。从现实来讲,中国农

村建设不可能走美国式道路,更不会走

拉美或印度的路子,只能找一条适合自

己的道路:一边建设城市,一边建设乡

村,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地

带——

—小城镇。以小城镇为城市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来吸纳大部分剩余劳动力。

周立强调,没有城市化就无法带来那么

多就业岗位,也无法拉动对农产品的需

求,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不能以削弱农村

为前提。在公共建设投资和提供公共服

务等方面,应该对城市和农村一视同

仁。还有专家认为,日韩等国的新农村

建设发挥了农村的主动性,使农村的教

育、医疗、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水平尽可

能与城市持平。日本的农民收入是城市

收入的1.18倍。韩国以前城乡差距也很

大,但现在农村人收入是城里人的

80%,相对均衡。而很多中国人还理所当

然地认为农村不如城市。因此,中国目前

的状况不能不让稍微有点能耐的人离开

农村,离开这个利润最微薄的领域。

中国农村之大、人口之多、问题之

复杂,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与之相

比。就拿教育来说,美国《新闻周刊》8

月21日关注的话题是中国名牌高校中

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以此得出结论是

中国农村人口正被高等教育边缘化,并

担忧“如果中国找不到教育农村人口的

更好方式,中国的未来将不容乐观”。而

同样是中国的农村,广东省东莞市石排

镇人从8月25日开始可以享受“从幼

儿园到博士”的长达25年的免费教育,

这样的消息又让人看到中国新农村建

设的一个新趋势。

新西兰传记作家乔·本尼特前不久

到中国泉州周边的农村采访,他这样描

述在高速公路上见到的情景:“每个山

谷都有一个村落,而每个村落都没有统

一规划。每个村子都很小,老房子很破

旧,新房子也显得很粗糙……”的确,中

国还有很多地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缓慢,但同时,有更多的地方在投入巨

资改善农村的道路,或改变传统的经济

模式,如发展旅游度假经济。8月初,记

者来到河北临城县一个国家级森林公

园,那里有新修好的盘山公路,十分好

走,只是因为宣传不够,来景区游玩的

人还不多。对这些现象,中国现代国际

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

涌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农

村和城市之间的人才流、资金流、物流

和信息流等方面都存在不平衡。他认

为,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先要解决这

些制约农村发展的问题。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