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参考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防护PPT课件

其基本特点:
1、HIV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 2、艾滋病症状多样,易误诊; 3、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不易发现(主要原因); 4、社会不接受,病人不愿主动告诉医生。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将输液导管与无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统连接
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
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
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一旦决定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治疗 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
根据暴露级别及暴露原的病毒载量,选用预防方案。
暴露于HIV
HIV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
经破损皮肤暴露:0.33%(0.2%~0.5%) 经污染针头剌伤:0.33% 经粘膜暴露:0.09%(0.006%~0.5%)
认识(Reconnition)——认清你该做什么,有备无患 重复(Repetition)——正确、熟练、反复地操练 强化(Reinforcement)——在例行操作中反复强 化,使习惯成自然
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防护ppt课件完整版

2024/1/25
25
医务人员权益保障
2024/1/25
获得职业防护的权利
医务人员有权获得必要的职业防护,医院应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 和设施。
获得健康检查的权利
医务人员有权获得定期的健康检查,医院应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和 管理制度。
获得工伤保险的权利
医务人员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患职业病时,有权获得相应的工伤 保险待遇。
其他锐器伤害。
12
额外预防措施
2024/1/25
加强患者筛查和隔离
对于可能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进行筛查和隔离,减少医务 人员暴露的风险。
实施环境清洁和消毒
定期对医疗环境和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和防护的认识,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提 高防护意识和技能。
29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建议
2024/1/25
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危 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完善职业防护设施
医疗机构应加大投入,完善职业防护设施,如提供充足的 防护用品、建立安全的医疗废物处理系统等。
加强职业防护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职业防护工作的监管,确 保各项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024/1/25
22
06
CATALOGUE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政策与法规
2024/1/25
23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2024/1/25
02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目录CATALOGUE•职业暴露概述•职业暴露的处置•职业暴露的防护•法律法规与伦理要求•培训与教育•总结与展望01CATALOGUE职业暴露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分类根据暴露源的不同,可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等。
医务人员面临的风险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
化学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接触化学消毒剂、抗肿瘤药物等,可能受到化学物质的损害。
放射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从事放射诊疗等活动,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损害。
职业暴露的危害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医务人员因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损害健康。
医务人员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职业暴露可能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感染疾病中毒致癌心理影响02CATALOGUE职业暴露的处置应急处理措施立即停止操作发生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可能导致暴露的操作,并尽快离开污染区域。
清洗消毒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污染部位,尽可能清洗掉污染物和动物血液、动物组织等。
再用碘酒棉球或碘伏棉球精细擦拭消毒。
伤口处理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清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填写记录表医务人员应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等。
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尽快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保存相关证据医务人员应妥善保存与职业暴露相关的证据,如污染的衣物、锐器等,以便后续调查和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ppt课件

总结词
生物暴露对医务人员的 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需 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
详细描述
常见的生物暴露源、危 害及症状、预防措施、
控制方法等。
图片或图表
生物暴露源分类图、预 防措施流程图等。
相关链接
生物暴露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等。
06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课程,提 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
防护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暴露的危害 、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方面, 确保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
培训形式可以采取讲座、案例分 析、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以增
强医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完善防护设施和用品
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如手套 、口罩、隔离衣等,确保医务 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必要的 保护。
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护设施和用 品,确保其有效性。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 待遇,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
满意度。
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 纷和冲突。
04
05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医务人员缓解工作压力和情
绪困扰。
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报 告
监测制度与体系
监测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制度,确保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监 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 施ppt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3
目录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述 • 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 •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报
告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 •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述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04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问题
培训与教育
定期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建立完善的防护制度和流程,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定期进行防护用品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知识教育,使其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3
防护制度与政策
3
接触感染: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排泄物等时,被感染。
4
高风险操作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01
处理锐器、针头等医疗器械
02
接触感染性物质或生物制剂
03
参与手术、急救等高风险操作
04
潜在危害
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
化学物质:如消毒剂、药物、放射性物质等
物理因素:如针刺、切割、撞击等
法律法规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0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0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办法》
04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05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防护政策
国家政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医务人员权益
01
医疗机构政策:制定防护措施,加强培训和宣传
02
防护用品: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演讲人
01.暴露风险
防护措施
防护制度与政策
职业暴露后处理
1
职业暴露风险
常见暴露途径
针刺伤:医务人员在注射、输液、抽血等操作中,被针头刺伤。
1
锐器伤:医务人员在操作手术刀、剪刀等锐器时,被锐器划伤。
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生物性暴露的种类
医务人员接触细菌、病毒等微生 物的机会多,可能引发感染。
生物性暴露的危害
医务人员感染微生物后,可能对 自身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
命。
化学性暴露:药物、化学消毒剂等的 危害
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种类
医务人员长期接触各种药物和化学消毒剂,可能 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02 危害的具体表现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与心 理支持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流程
应急处理
立即停止工作,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感染扩 散,同时向医生报告。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医务人员缓解紧张情绪, 增强信心和勇气。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
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 们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医务人 员更好地应对职业暴露带来的心理 影响。
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为医务人员 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资源,以减轻 他们的心理负担。
心理支持
专业辅导
建立支持系统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与伦 理规范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的法律法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
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保障自身安全和权益。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医务人员应始 终佩戴手套、口罩、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和消毒。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应始终遵循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侵入 性操作时都要正确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和教育
未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控的趋势与展望
国际经验借 鉴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

定期更换防护用品
在使用防护用品前,应检查其是 否完好无损,并定期更换,以确
保其有效性。
加强培训和意识教 育
医务人员应接受职业暴露预防的 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掌握正确
的防护方法。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03
医务人员职业暴 露的应急处理
物理性暴露:锐器伤、辐射等危害
锐器伤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 针头、刀片等锐器造 成的皮肤损伤,可能 导致血液感染和传播 疾病。
辐射暴露
医务人员长时间暴露 于X光、CT等放射性 设备中,可能对身体 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如辐射综合症等。
02
医务人员职业暴 露的预防措施
提高防护意识与技能
提高职业暴露意识
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所带来的
影响。
04
医务人员职业暴 露的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与介绍
案例一
一位护士在给患者输液时,不慎 被针头扎伤,导致血液感染。
案例二
一位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因防护 措施不当,导致皮肤直接接触患
者的血液和体液。
案例分析:原因、过程与结果
医务人员职业暴 露案例
一名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不慎被针刺伤,导致感 染丙肝病毒。
03
防护措施的改进
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提 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 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 风险。
05
医务人员职业暴 露的科研进展
科研现状与成果
01
科研进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科研进展包 括对暴露原因、影响因素及防护 措施的研究,以减少医务人员的
职业暴露风险。
0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目录
01. 职业暴露风险 02. 防护措施 03. 职业暴露管理 04. 职业暴露预防
1
接触传染源
直接接触:与患者或携带者直接接触, 如握手、拥抱等
间接接触:接触患者或携带者使用过 的物品,如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
空气传播:吸入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或 气溶胶
接触污染环境: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 环境,如医院、实验室等
心理健康
3
职业发展:职业暴露可能导致 医务人员职业发展受限,影响
职业前景
4
社会影响:职业暴露可能导致 医务人员社会形象受损,影响 社会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尊重
2
个人防护设备
01
口罩:防止飞沫传播
02
手套:防止接触感染
03
防护服:防止体液和 血液传播
04
护目镜:防止眼睛接 触感染
05
鞋套:防止鞋底携带 病原体
风险评估
01
评估暴露风险: 识别可能存在 的职业暴露风
险
02
评估暴露程度: 确定暴露程度
和频率
03
评估暴露后果: 预测暴露可能 导致的健康后
果
04
评估防护措施: 评估现有防护 措施的有效性
和可行性
05
评估培训需求: 确定是否需要 进行职业暴露
防护培训
06
评估应急计划: 制定应急计划, 应对职业暴露
暴露途径
01
02
03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 分泌物等
接触污染的医疗Leabharlann 械、 设备、环境等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 衣物等
04
接触患者家属、陪护 人员等
05
接触其他可能存在职 业暴露风险的情况
职业暴露后果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课件

完善监督与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的职业防护监督机制,定期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将职业防护纳入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 防护的重视程度。
加强宣传与普及工作
通过宣传册、海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医务人员 普及职业防护知识,提高其防护意识。
和体液;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化学性职业暴露的危害
化学性职业暴露的来源
主要是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药物、消毒剂、化学试剂等。
化学性职业暴露的后果
可能导致医务人员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如中毒、过敏反应、呼吸系 统疾病等。
化学性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加强通风换气,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使用低毒、低刺激性的化学 物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跟踪随访与预防接种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对发生职业暴露 的医务人员进行跟踪随访,监测其健 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疾病。
根据需要,为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 员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如乙肝疫苗、 破伤风疫苗等。
05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加强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课程,确保医务人员掌握职业暴露的危害、预防措施及应 急处理方法。
物理性职业暴露的危害
物理性职业暴露的来源
主要是长期接触物理因素,如噪音、辐射、高温等。
物理性职业暴露的后果
可能导致医务人员出现听力损失、视力下降、头痛、失眠 等症状。
物理性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如戴耳塞、防护眼镜等;合理安排工作时 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身体不适 及时就医。
的抗生素滴眼液。
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刺、割皮肤
暴露量
量小
量大
暴露时间短 暴露时间长
不需特殊处理 低危 如:表皮 擦伤、针刺等
危险度 高危 如:伤口较深 仪器上可见血液等
1级暴露
2级暴露
2级暴露
20
3级暴露
(三)HIV职业暴露的评估
21
HIV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
22
23
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
24
暴露源的血清学检测
立即查看暴露源(患者)的经血传染性疾 病相关检验报告(3个月内结果有效)及 病史(包括特殊人群和危险行为等),如 有任何一种病原体活动性标志物阳性或有 相关感染病史,科室或部门应立即报告院 感管理科以接受相关的预防处理指导。
11
防护识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还采用以下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
空气隔离 黄色标识:如麻疹、肺结核等
飞沫隔离 粉色标识:如百日咳、白喉、 流感、流脑等
接触隔离
蓝色标识 :如肠道感染、多耐 药、皮肤感染等
12
防护用具的使用
➢ 一般诊疗活动,可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
27
暴露源抗-HIV阳性的预防方案
❖ 通过PEP可以抑制病毒在最初感染的靶细胞或 淋巴结中的增生,从而阻止全身性感染的出 现。
❖ 基本用药: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联合制剂 ➢双汰芝(AZT齐多夫定/3TC拉米夫定) 300mg/次 2/日 28天 ➢强化用药: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联合制 剂 + 蛋白酶抑制剂;双汰芝 + 佳息患 (IDV印地那韦)800mg 3次/日 或 奈非 那韦(NFV)750mg, 3次/日 28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防护服:防 止血液、体
液等污染
手套:防 止手部接
触感染
护目镜: 防止眼睛 接触感染
鞋套:防 止鞋底污
染
消毒液: 消毒手部
和物品
操作规范
佩戴个人防护装 备:口罩、手套、
护目镜等
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洗手、消毒、 无菌操作技术等
避免直接接触患 者血液、体液等
定期进行职业暴 露风险评估和培
训
应急预案
01
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
02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03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和治疗
04
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05
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培训方式
线上培训:通过视 频、网络课程等形
式进行
线下培训:组织现 场培训、讲座等形
式进行
实践操作:模拟实 际工作环境进行实
践操作培训
考核评估:对培训 效果进行考核和评 估,确保培训质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演讲人
目录
01
02
03
04
职业暴露风险
防护措施
防护教育与培 训
法律法规与政 策支持
职业暴露风
1
险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接触病原体
医务人员在 诊疗过程中 可能接触到
病原体
病原体包括 细菌、病毒、
政府支持医疗机构 开展职业暴露防护 培训,提高医务人
员防护意识
法律责任与权益保护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 法》、《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办法》等
法律责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 等各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ppt课件

化学物质接触
医务人员可能接触到各种 化学消毒剂、药物等,长 期接触可能对皮肤、呼吸 道等造成损害。
辐射暴露
如X光、CT等放射性检查 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受 到辐射暴露,长期累积可 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
感染性废弃物
如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废弃物,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
化学性废弃物
如消毒剂、化学试剂等废弃物,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对医务人员 健康造成威胁。
防护意识薄弱
缺乏防护知识
部分医务人员可能对职业暴露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 防护知识和技能。
操作不规范
在医疗操作过程中,部分医务人员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不 严谨等问题,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种类
01
02
03
感染性职业暴露
如接触传染病病原体,如 病毒、细菌等,可能导致 医务人员感染。
放射性职业暴露
如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 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造 成影响。
有毒物质职业暴露
如接触化学药品、消毒剂 等有毒物质,可能对医务 人员的呼吸系统、皮肤等 造成损害。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危害
提供心理支持
在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建立心理疏导机制,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职业暴露带来的心理压力。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与类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
介绍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类型及 危害。
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正确分类、 收集和处理医疗废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在手术、气管插管等操作 中,容易吸入患者的飞沫或气溶胶, 导致呼吸道、肺部感染。
医务人员在处理伤口时,如果不采 取正确的防护措施,自身的皮肤伤 口可能会接触到病原体。
血液暴露
气溶胶暴露
伤口暴露
暴露于化学因素的风险
化学因素
医务人员可能暴露于各种化学因素,如消毒剂、药 物等。
风险
长期暴露于化学因素可能导致医务人员出现过敏反 应、呼吸系统疾病等症状。
对病房和手术室等场所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流 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个人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应穿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 以减少与病患的直接接触。
化学因素的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应使用个人 防护用品,如化学防 护眼镜、化学防护服 等,以减少与有害化 学物质的接触。
通风设施
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 设施,确保空气流通, 降低有害气体和蒸气 的浓度。
物理因素的防护措施
01
防护设备
医务人员需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如手套、 口罩、护目镜等,以减少职业暴露的风
险。
02
环境控制
医疗机构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如保 持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等,以降
低病毒和细菌的传播风险。
03
医务人员职业暴 露的预防与控制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 控制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医务 人员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和其他体液的
操作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建立健康监测机制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监测他们的 身体状况,确保他们在接触病原体等有害物
质时得到有效的保护。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
01 加强培训教育
2024版医务人员和职业暴露及防护ppt课件

高风险
暴露可能性大,后果严重。
针对性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监督
制定预防措施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 的预防措施,如加强个人 防护、改善工作环境等。
执行情况监督
定期对预防措施的执行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措 施得到有效落实。
效果评估
对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评 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 整措施,确保医务人员的 职业安全。
有益原则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不 仅关乎自身安全,也是保障 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体现 了医疗行为的有益性。
公正原则
在职业暴露防护中应公正对 待每一位医务人员,提供平 等的防护资源和支持。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活动中,接触各种有害因素,从而危害健康或生 命安全的现象。主要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物理性职业暴露等。
职业暴露的危害
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的风险增加,如血源性传播疾病、呼吸道感染等。此外,还 可能引起皮肤损害、化学中毒、放射性损伤等。
防护措施和策略
为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医务人员应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遵守 安全操作规程、接种疫苗等。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 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环境清洁消毒要求及实施步骤
环境清洁
保持诊疗环境整洁卫生,定期开窗通 风,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物体 表面。
实施步骤
按照从洁到污的原则进行清洁消毒, 先清洁再消毒。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 剂,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消毒要求
对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桌面、椅 背等应定期消毒。发生污染时应立即 进行清洁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ppt课件

一、针刺伤的危害
在你和你同事中便会发生一次事故
每30秒 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刺伤
每年将有近有百万次针头扎伤事故
常见血源性病原体
梅毒
几种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
• HBV(乙肝) • 乙肝两对半包括: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表面抗体HBsAb 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e抗体HBeAb 乙肝核心抗体HbcAb
• 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并包扎;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 洗干净。
步骤2
• 报告与记录 • 及时报告主管部门 • 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暴露方式和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暴露源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 填写针刺伤报告表
整个过程中 应从容不迫
如患者抵抗或慌 张,可寻求帮助
使用真空采血系 统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步骤
❖ 步骤1:局部紧急处理 ❖ 步骤2:报告与记录 ❖ 步骤3:暴露后预防 ❖ 步骤4:暴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随访
步骤1
局部处理措施
• 皮肤或粘膜污染时,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 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
• 如有伤口,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 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 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HCV暴露后的预防:
• HCV暴露后目前无推荐的PEP方案, • 暴露者应进行适当的咨询,检测和随访
梅毒暴露后的预防:
• 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
•
每周1次,共2周。
步骤4
• 暴露后随访 ❖ HBV:3月、6月后检测抗-HBs ❖ HCV 暴露后4-6月内复查 anti-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ppt课件

知情同意原则
职业暴露后处理步骤
•
局部紧急处理
•
报告与记录
•
暴露的评估
•
暴露后预防用药
•
暴露后随访
局部紧急处理
• 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的血液;再用肥皂液
和大量流动水冲洗污染的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0.5%
碘伏消毒伤口
• 皮肤和粘膜污染时,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
伏或0.2-0.5%过氧乙
酸浸泡涂抹消毒
0.5% 碘 伏 冲 洗
或涂抹消毒
皮肤刺伤
一般性消毒
报告主管部门
• 填写针刺伤报告表
• 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暴露方式和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暴露源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
暴露类型及程度
暴露源重度:有症状,病毒载量高
暴露源不明:污染物来源不能检测
什么是职业暴露
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
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
之谓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
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
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者危及生
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
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
•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等污染
时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
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国外研究证实 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
艾滋惊魂” 再敲职防警钟
一病人先砍伤仇家十多天后被报复,对方将他的手、脚 跟腱砍断。2003年7月23日,“120”急救车送到广州中 医药 大学第一附属院抢救。当时病人血肉模糊,鲜血喷到了当班 急诊科医生的身上、脸上和眼睛里。另一名医生为病人清理 缝合伤口时,手指被扎破;手术中医生的大衣、口罩都被病 人喷出的鲜血染湿了。6小时抢救,脱离险境。
阻隔90%颗粒 n 棉纱口罩 防病毒过滤效果只有20-30%
佩戴口罩注意事项
n 佩戴口罩前必须清洁双手 n 如口罩包装上说明佩戴方法,应依照指示佩戴口罩
戴上口罩时,要注意口罩须紧贴面部 n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n 将所有固定口罩的绳索系好,或将口罩橡皮带固定在耳朵上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n 口罩藏有铁丝的一面要固定在鼻梁上,以防止漏气
预防保健科开写检查单 进行相关检查,同时进行相关用药 报销相关费用,完善登记,资料报院感科 院感科追踪监测,督促复查和用药,信息反馈
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
几种常见的职业暴露及防护
一、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正确处置流程
1、立即按锐器伤处置流程处理局部伤口 “一挤、二冲、三消、四包”
2、立即报告,做好登记记录 3、暴露评估,暴露源为HBsAg阳性,暴露护士体检 乙
n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 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空 气飞沫)
标准预防措施
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戴口罩 穿保护衣 环境消毒
洗 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暴露的分级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
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
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 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7
职业暴露的分级
发生以下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
1
目的
帮助全科医务工作者,了解职业暴露 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以及发 生职业暴露后如何正确的处理、报告。
2
主要内容
认知 现状 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如何预防 处理原则
3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 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 况,称之谓职业暴露。
9
你的世界
每年有数百万病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和各 种侵入性手术治疗。也许你就是这项技术 的执行者。
随着各项技术的执行,无形中也增加了由 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
每年你所接触的大量病人以及你数以百次 可能的被血液感染的潜在危险,其严重后 果是什么?你想过吗?
10
发生频率
每30秒钟,在你和你的同行中便会发生 一次职业暴露。
锐器伤类别:输液针、抽血针、缝合针、刀片
17
暴露来源分布图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乙肝
丙肝 原因不明 梅毒
阴性
艾滋
例数
18
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分布图
医技 其他 4% 4%
医生 23%
护士 医生 医技 其他 护士 69%
19
温馨提示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安全操作技 能训练,规范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注射的意 识,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有十四个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你被HIV污 染的针头扎伤,受感染的几率是0.29%。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重视职业性血源性 疾病感染的危险。尽管你所接触的病人 导致你感染的机率相当低,但是不等于 0…
12
感性认识
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病毒,形象地说,在 一个标点符号里足以容下2.3亿个病毒。
每毫升血液中含HBV病毒就有一亿个感染 剂量。
调查共计8328名医务人员 发生锐器伤人员3149名 合计发生锐器伤次数12232次 血源性传播疾病次数941次 实际开放床位数2966399张 每百床年发生锐器伤150.51(美国40/每百 床年)
16
医院2011年-至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我院两年共发生26例(其中产科5例,神经外 科、普外泌外、手术室各3例,骨二普外二、肾移 植肾内各2例,ICU、心外一、输液治疗区、急诊科、 消毒供应中心、临床支持中心、血库、保洁人员各 1例),暴露的部位在手部或黏膜,大多是在病人 抽血、输液、换药或手术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仅有 少数为他人因素,如:持针被碰撞等。
14
现状
医务人员因职业关系,接触致病 因子的频率高于普通人群,发生的医 院感染是普通人群的2倍。
针刺伤或锐器伤对医务人员的威 胁时刻存在。据卫生部统计,健康的 医 务 人 员 患 血 源 性 传 染 病 80-90% 是 由 针刺伤所致。
15
现状
2009年国家卫生部在陕、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
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 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8
暴露的途径
皮肤损伤:针刺损伤期间注入了感染者的 体液、血液等,是医务人员发生感染的主要 途径,皮肤的切割伤也较为常见。不完整的 皮肤接触,感染的危险性相当低。
粘膜暴露: 粘膜接触含有传染源的血液、 羊水等溅入眼、鼻等部位。
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人员被污染的 针头扎伤。
每30秒钟一次也就是每年将有近百万次 针头扎伤事故发生。
自有医务工作以来,医护人员就不经意 地暴露在这些病原菌的威胁之下。
11
感染机率
如果你被感染HBV血液的针头扎伤而又未 经免疫注射的话,你感染的几率为6—30 %;如果该病人乙肝e抗原呈阳性,你感 染的几率为27—43%。
感染HIV只需1.4毫微升血液,HBV只需0.4 毫微升血液。
13
历史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2009年,我国广东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 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 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
业暴露。
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为以下几种
感染性职业暴露
放射性职业暴露 化学性职业暴露 及其他职业暴露
80~90%为 针刺伤暴露
5
职业暴露的分级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 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2
保护屏障
•戴口罩或防护眼镜 一般接触病人不需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a.当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溅
出时,特别在进行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及内窥镜检查或 手术时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b.对HIV/AIDS施行手术时均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穿隔离衣和围裙
对HIV/AIDS施行手术时或衣服有可能被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均应穿隔离衣和/或围裙。
20
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1.防护意识淡漠 2.手卫生不规范 3.安全注射操作不规范 4.医疗废物处置不当
21
保护屏障
•手套
a.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以及接触粘膜和不 完整的皮肤,都应戴手套。
b.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也应戴手套。 c.凡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物或其它被污染的物品时都应戴手套。 d.进行静脉切开、内窥镜检查、侵袭性诊治、牙科 治疗时必须戴手套。 e.在接触每位病人后应更换手套。手套发生撕裂、 刺破时应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