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

金融学复习提纲

一、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如: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的职能 1. 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 资产职能 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 1. 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2. 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 3. 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4. 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5. 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 1. 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 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 3. 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 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1. 币值稳定

2. 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面纱论:古典主义二分法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 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 货币学派: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 货币的层次划分 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 货币(M1):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QM ):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货币存量:在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如:年度货币供应量 货币流量: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总量: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 货币增量: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 货币制度 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动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目的: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内容:(规定或确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名称、值);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或无限法偿);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国家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流通中去的

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劣币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与金

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

残缺不全的金币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一

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

3.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本国货币虽然仍有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也不

实用金币,而是流通隐蔽或银行券,但它们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国家的外汇,然后用外汇到该国兑换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多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国际货币制度

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各国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内容: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安排、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内容: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外汇行市的稳定;国际收支不平衡则采用多种方式调节。

特里芬难题:

美元若要满足国际储备的需求就会造成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若要保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使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到60年代末出现黄金储备不足抵补短期外债的状况,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各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或用美元想美国挤兑黄金。1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牙买加体系: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黄金完全非货币化,各国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区域性货币制度

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1.商业信用出现在银行信用之前,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难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银行信用在资金

提供规模、资金流向和范围、借贷期限三个方面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3.银行信用不排斥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的特点

4.吸收社会各部门的闲置资金,聚集为巨额的可贷资金,资金贷放规模大

5.独立于商品买卖,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

6.存贷款在数量和期限的灵活满足了存贷款人的多样化需求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4.商业信用出现在银行信用之前,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5.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难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银行信用在资金

提供规模、资金流向和范围、借贷期限三个方面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6.银行信用不排斥商业信用

消费信用的作用及负面影响

作用:

1.宏观: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

2.微观:平滑生命周期内的财富,提高生活质量

负面影响:

1.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导致虚假需求

2.信用膨胀:信贷投放规模过大,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

3.消费信贷的借款人对未来预期收入的错误判断,会使借款人的债务负担过重

信贷承诺

银行承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以确定的条件,向商业票据的发起人提供一定数量的贷款,为此,商业票据的发起人要向商业银行支付一定的承诺费。

信用体系构建

1.道德规范是基础

2.高效快捷的社会征信系统

3.法律规范是最后保证

信用机构分类

信用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构信用管理机构

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1.市场经济中,企业是负债经营为主,扩大市场范围

2.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货币是最基本的货币形式

4.市场经济的居民,企业,政府,金融中介等各个部门均与信用息息相关

5.信用拓宽了市场经济的渠道,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三、利率

货币的时间价值

来源于对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

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原因:占用货币的机会成本、对通货膨胀损失的补偿、对投资风险的补偿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的实质

1.非货币因素角度

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一切利息都来源于同种和同量物品价值上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又是由二者在时间上的差别造成。利息来源于由资本生产的费时性所决定的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差额。

西尼尔:等待论,利息和利润都是“节欲”的报酬。

马歇尔:第一次区分利息与利润,利息为纯息,利润为毛利息,资本是一种生财之源,资本出借及其形成的资本的等待都是一种牺牲,因此是节欲和等待的报酬,而作为毛利息的利润则不具有这种该特质。

2.货币因素角度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息论:利息是对人们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

3.现代经济学的观点

利息是投资者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取的补偿或报酬,这种报酬包括对放弃投资于无风险资产机会成本(无风险利率)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风险溢价)。

风险资产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溢价。

收益的资本化

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将利息直接与资本的所有权联系起来,认为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必然产物,人们可以凭借资本所有权而获得收益

官定利率:一国货币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该利率规定对所有金融机构都具有法律上的强制约束。

公定利率: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组织,如银行公会、行业协会,为了维护公平竞争所确定的属于行业自律性质的利率,又称行业利率,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照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

浮动利率:在借贷期内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期限较长的借贷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借贷。

4.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时的利率

名义利率:包括物价变动因素的利率

i=r-p

5.基准利率和一般利率

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会随其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再贴现率一级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利率;中国: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一般利率:相对于基准利率而言,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各种利率。

6.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以一年为界)

7.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

即期利率:对不同期限的金融工具以复利形式标示的利率

远期利率:银行在给定即期利率中的从未来某个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收益率

当期收益率:每年的利息收入与证券购买价格的比率

资本利得(损失)率:由于证券价格变动所导致的收益或损失

RET=C+P t+1?P t

P t

=

C

P t

+

P t+1?P t

P t

总收益率=当期收益率+资本利得率

利率决定理论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中的分割作为起点,利息率

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变化,资金紧张时利率上升,资金宽裕时利率下降。

适用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利率决定问题。

2.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投资流量导致的资金需求与利率负相关,储蓄

流量导致的资金供给与利率正相关,二者共同决定利率。

3.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取决于货币供求数量的对比,货币供给量

由货币当局决定,而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在供给不变的情况

下,流动性偏好增强,货币需求上升,利率上升,反之亦然。货币供求角度

分析利率,适用于短期利率变化。

4.新剑桥学派“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取决于可

贷资金的供求状况,供给与利率正相关,需求与利率负相关。供求对比导致

利率变化,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有关。

5.新古典综合派“IS-LM”模型:利率由既定国民收入下的商品市场和货币市

场共同决定,均衡利率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

影响利率变化的其他因素

宏观经济周期:

危机:商品销售困难、资金紧张→资金需求急剧增加、借贷资金供不应求→利率

节节走高

萧条:企业和居民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对资金需求大幅降低/扩张性的财政货

币政策,市场上出现大量游资→利率不断走低,甚至为零

复苏:信心恢复,消费和投资需求逐步回升→对借贷资金需求增加→利率提高

繁荣:生产迅速发展,利润急剧增长,对借贷资金的需求增加→利率不断上升

利率的风险结构

违约风险:信用风险;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因资金变现能力弱或者速度慢而可能遭受的损失

税收风险:各国税收政策的不同和税率的调整给债权人带来的风险

购买力风险与“费雪效应”: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购买力下降

汇率变动风险与利率:浮动汇率体制下汇率剧烈波动

收益率曲线的经验特征

1.不同期限的债券,其利率随时间变化一起波动

2.短期利率低,收益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上倾斜;如果短期利率高,收益率曲线

可能向下倾斜

3.收益率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

利率的期限结构

1.预期假说:不同债券完全可替代,投资者并不偏好与某种债券。投资者会根

据不同债券收益率的差异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进行套利

2.市场分割理论:期限偏好理论。不同期限的债券不是替代品,不同投资者会

对不同期限的债券具有特殊偏好。一般人们会偏好期限较短、利率风险较小的证券

3.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不同期限的债券是替代品,但并不完全可替代,

要让投资者持有风险较大的长期债券,必须向其支付流动性升水以补偿其增加的风险。

利率的功能与作用

1.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利率变动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居民消费和储蓄的相对比

重;还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与规模,项目收益既定时,利率与社会投资规模反向变化。可通过差别化的利率调整产业结构。

2.借贷资金供求:资金供求与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并相互影响。

3.资产价格:资产价格等于该资产未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贴现,在未来现金流或

收益既定的情况下,用来代表贴现率的利率水平越低,该资产价格也就越高,贴现率或者利率越高,资产价格也就越低。

4.社会总供求的调节:主要体现在短期内易于调节的总需求上。利率降低,增

强居民部门的消费动机,郑家企业投资需求,从而导致总需求增长。

5.资源配置效率:高利率会降低资源耗费速度、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但会导致

经济增长下降和失业

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基础性条件:

1.独立决策的市场主体

2.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资金供求状况能够对利率水平产生影响,利率变

动也会翻过来调节资金供求

3.合理的利率弹性

经济制度与经济环境:

1.市场化改革

2.投资机会与资金的可得性

3.产权制度等经济制度环境

利率市场化

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运行机制

必要性:

1.利率管制不利于储蓄的动员和资本的形成

2.导致企业对资金的过度需求,诱导并强化企业的“投资饥渴症”,甚至向资

金提供者进行寻租导致腐败

3.利率作为市场资金供求指针的作用几近丧失,金融工具的定价也因此扭曲,

导致资金和事物资源的错误配置。

4.利率管制导致低利率,尽管能够通过刺激投资以保证经济的较快增长,但却

是以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环境压力过大为代价的,不利于经济协调发展。

外汇与汇率

广义:外币和以外币标价的金融资产

狭义:外币标示的、在国际结算中直接使用的支付手段

汇率: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又称汇价

直接与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应付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币为基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币

间接标价法:应收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币为基准计算应收多少外币

汇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进/出口商品需求/供给弹性

市场调节机制、外汇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相关度、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

适合的汇率制度:固定还是浮动,见下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可以避免汇率频繁变动给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带来汇率风险,减少收益的不确定,从而推进国际贸易和跨国的长期投资,有利于一国的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浮动汇率可以对整个国际收支的运行进行自发的微调,避免政府强制干预给经济带来的剧烈震荡,减少国际投机冲击,实现内外均衡;浮动汇率下的国际贸易和投资面临的汇率风险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操作加以分散或转移

汇率风险

1.进出口贸易风险:

2.外汇储备风险

3.外债风险

牙买加体系的特点

1.以浮动汇率为主导

2.以信用货币为基础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自行安排汇率制动,只需事先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认可牙买加体系的缺点(3点)

1.汇率波动更加明显,可能导致金融危机

2.没有实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可能导致债务危机

3.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人民币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1955-1981)

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1981-1984)

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并存(1985-1993)

有管理浮动汇率制(1994-1997)

钉住汇率制(1998-2005)

有管理浮动汇率制(2005-)

五、金融资产与价格

金融工具:经济主体之间签订的表明交易双方的所有权关系或债权关系的金融契约或合同。

金融工具的特征

法律性:法律保障契约的信用关系

流动性: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或交易对冲能力

收益性:金融工具给交易者带来的货币或非货币收益。

风险性:金融工具市场价值变化给持有人带来收益与损失的不确定性

金融工具分类

1.货币金融统计角度(按流动性分类)

2.金融市场投资者交易角度

债券类:持有人对发行人的债权,债券、基金

股权类:持有人对发行人的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股票、其他权益类工具衍生类:基于原生性或基础性资产的远期性契约,期货、期权、互换

合成类:跨越了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融工具

金融资产

具有价值并能给持有人带来现金流收益的金融工具。

金融资产价值的大小是由其能够给持有者带来的未来收入现金流的大小和可能性高低决定的。

金融资产包括五个要素

发售人;价格;期限;收益;标价货币

金融资产的风险类型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道德风险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因市场的单向性总体变动产生的无法通过资产组合规避的风险

非系统风险:能够通过增加资金持有的种类相互抵消的风险金融资产的收益

利息、股息与红利等现金流收益与资产买卖价差收益,资产买卖价差收益也称资本利得

资产组合投资收益是所有单个资产收益的加权平均值

金融资产组合从时间和风险两个维度配置资产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有些风险与其他证券无关,分散投资对象可以减少个别风险或非系统风险

无法消除风险:因为存在系统风险,且投资组合不可能包括所有类别的所有资产。有效边界:相同风险度上收益最大的点练成的曲线,这条线上的组合都是有效的——同等的风险上具有最高收益率

金融资产的价格

票面价格:有价证券的面值,发行时规定的账面单位值

发行价格:有价证券在公开发行时投资者认购的成交价格。市场利率与票面利率关系决定了发行价格与票面价格的关系

市场价格:有价证券公开上市以后,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交易时的价格。市场价格围绕面值并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变化

价格指数

综合指数:将全部上市的证券纳入指数

成分指数:选取有代表性的证券作为指数的样本

相对指标:确定一个基期,加权计算出样本股票的市值;由后续报告期样本股票的市价总值与报告期市价总值相比乘以100得出

绝对指标:直接采用样本股的市场价值总额作为指数,有货币单位

影响有价证券价值的因素

基础因素:证券的期限、市场利率水平、证券的名义收益、预期收益水平

其他:政治、经济、外交、军事

证券的内在价值

证券的理论价值,是证券未来收益的现值,取决于预期收益与市场收益率水平。

计算证券的内在价值,一般采用现金流贴现法。

现金流贴现法

估算投资对象的未来现金流,找到能够反映投资风险的贴现率,对未来现金流进行贴现

绝对价值评估

债券的价值评估

到期一次性支付本息

P B=

A (1+r)n

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P B=∑

C (1+r)t

n

t=1+

M (1+r)n

分期付息的永久性债券P B=C

r

七、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

以期限在一年内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货币市场的特点

1.交易期限短:①金融工具期限短(一年以内)②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企业金

融机构的闲置资金,主要用于调剂资金头寸

2.流动性强:①金融工具期限短决定了其流动性强②货币市场的二级市场交易

相当活跃

3.安全性高:①期限短流动性强②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高

4.交易额大:货币市场是一个批发市场

货币市场的功能

1.政府和企业调整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求:政府发行国库券;企业签发

商业票据,购买国库券、商业票据

2.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

3.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公开市场业务

4.市场基准率生成:高安全性决定了其利率水平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

(一)同业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同业间进行短期融资的市场

特点

1.源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要求

2.参与主体仅限于金融机构

3.无担保,信用拆借,市场准入条件比较严格

4.期限短、电讯化、高流动

5.利率敏感,交易量大功能

1.为商业银行提供准备金管理的场所,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

2.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短期资产组合管理的场所

3.同业拆借利率是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能够灵敏准确地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

供求关系,对其他金融工具的利率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牵动作用。

央行政策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具有重要的影响: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供给降低→利率上升。

著名同业拆借市场: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二)回购协议市场

回购协议:证券持有人在卖出一定数量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入方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出售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出售的

证券如数赎回。实际上是以证券为质押品而进行的一笔短期资金融通。逆回购协议:与回购协议相对

回购协议市场: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国库券:国家政府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券。

国库券的特点: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税收优惠

国库券市场的发行市场

发行人:政府及政府的授权部门,尤以财政部为主。

发行目的

融通短期资金,调节财政年度收支的暂时不平衡,弥补年度财政赤字

调节宏观经济: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

贴现发行:政府以低于国库券面值的价格向投资者发售国库券,到期后按面值偿付,面值与购买价之间的差额即为投资者的利息收益

荷兰式招标和美国式招标

以拍卖方式发行国库券,出价最高的购买者首先被满足,然后按照出价的高低顺序,购买者依次购得国库券,直到所有的国库券被售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购买者支付各自申报的价格,就是美国式招标,如果购买者支付所有中标者申报的最低价格,则是“荷兰式招标”。

美国式招标有利于形成符合市场要求的发行利率,即有利于形成市场化的债券发行价格发现机制;主要投标人之间可能因为共同的利益而联合起来,垄断发行市场,形成有利于他们的垄断价格。荷兰式招标方式可以避免联手形成垄断来操纵市场,从而获得暴利的情况;有利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价格的统一,减少中介机构进行投机的可能性;能够增加需求,使招标结果有利于发行人。

一级交易商:是指具备一定资格、可以直接向国库券发行部门承销和投标国库券的交易商团体,一般包括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

流通市场参与者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相统一的投资组合管理。

非金融企业和居民个人:通过金融中介(如货币市场基金)参与国库券交易

中央银行票据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作用: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调控货币量

(五)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有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以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

特点:存单面额大,不记名,二级市场非常发达、交易活跃;利率略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对购买者而言定期,收益高于存款

功能:

是商业银行调整流动性的重要场所

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引入了负债管理的理念

是大宗短期闲置资金的重要运用方式。

我国特点:面额小;绝大部分为城乡居民个人,少部分企事业单位;利率高,流动性差,未形成二级市场;缺失“面额大,流动性强”的特点

(六)国际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独立于各国国内的货币市场专门设立一个国际市场,该市场中世界各国参与者可不受任何一国国内政策法令约束,自由参与市场交易活动,交易使用的货币可以是任何一种可以自由兑换但非市场所在国家的货币。

票据发行便利:银行承诺在确定的时间内(通常5年)买入票据发行公司连续发行的无法出售给其他投资者的商业票据。八、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特点

1.交易工具的其期限长

2.筹集的目的是是满足投资性需求

3.交易规模大

4.二级市场收益不确定

资本市场的功能

1.筹资与投资的平台:企业筹集中长期投资性资金,投资者进行金融资产配置

组合

2.有效配置资源的场所

3.促进购并与重组

4.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证券发行

证券发行人:政府组织、金融机构或者企业。

证券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工商企业、金融机构、证券经营组织

证券中介机构:负担承销业务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相关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

发行方式

私募发行: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投资方式,也称非公开发行或者定向增发

公募发行:向广泛的非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

直接发行:发行人不通过证券承销机构而自己发行证券

间接发行:承销发行。发行人不直接参与证券的发行过程,而是委托给一家或几家证券承销机构承销

1)代销:代理发行机构不垫付资金,只负责按发行人的条件推销,发行

风险又发行人自行承担,手续费一般较低

2)包销:代理发行机构用自己的资金先买下全部待发行证券,然后按市

场条件转手出去,若有滞销证券,可减价出售或自己持有

证券经纪人:在证券交易所充当交易中介而收取佣金的商人;不担风险,只收佣金

证券商:买卖证券的商人;自负盈亏

第二经纪人:交易所经纪人与外界证券商或客户的中介人

证券上市:证券在证券交易所登记注册,并有权在交易所挂牌买卖

证券交易所: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一般是由经纪人、证券商组成的会员制组织

柜台交易市场:通过各家证券商所设的专门柜台进行证券买卖的市场,店头市场

无形市场:通过计算机、电话、电信方式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实际上是证券交易的一个电信网络

交易成本

显性成本:手续费、税费、通信费

隐性成本:价差和信息成本

证券投资分析

基本面分析:分析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生命周期以及上市公司本身的状况对证券市场、和特定股票行市的影响

技术分析:通过分析证券市场的市场行为,对市场未来的价格变化趋势进行预

测的研究活动。

衍生工具:在一定的原生工具或基础性工具之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形式是载明买卖双方交易品种、价格、数量、交割时间和地点等内容的规范化或标准化合约与证券

可转换证券:被赋予了股票转换权的公司债券。发行公司事先规定债权人可以选择有利时机,按发行时规定的条件把其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的等值普通股票权证:由上市公司发行,赋予持有人能够按照特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内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该上市公司普通股票的选择权凭证。

远期合约:合约双方承诺以当前约定的条件在未来规定的日期交易商品或金融工具的合约。

期货:交易的买卖对象或标的物由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期权:在未来一定使其可以买卖某种商品或资产的权利

互换: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合约形式在规定的时间调换货币或利率,或者货币利

率同时交换,达到规避管制、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衍生工具的特征;

1.跨期交易:衍生工具是为了规避或防范未来价格、利率、汇率等变化风险和

创设的合约,合约标的物的实际交割、交收或者清算都是在未来约定的时间进行,所以,衍生工具所载明标的物的交易是跨期交易。

2.杠杆效应:借助不到合约标的物价值的5%-10%的保证金,或者支付一定比

例的权益费而获得一定数量合约标的物在未来时间交易的权利。

3.高风险型:衍生工具价格变化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

4.合约存续的短期性:衍生工具的存续期限都是短期的,一般不超过一年。

衍生工具的功能

1.套期保值、价格发现、投机套利

2.套期保值:确定未来的价格以规避未来价格的波动风险

3.价格发现:在充分竞争和完全有效的市场下,衍生工具价格能够准确反映交

易者对标的物未来价格的预期

4.投机套利:衍生工具交易采用现金结算使衍生工具成为一类投资品

衍生工具分类

1.法律形式:契约型衍生工具证券型衍生工具

2.基础工具:商品类衍生工具金融类衍生工具其他类衍生工具

3.分先-收益的对称性:风险对称型衍生工具风险不对称型衍生工具

4.是否赋予持有人选择权:期货类衍生工具期权类衍生工具

远期合约与期货价格公式

远期合约与期货价格=现货价格+持有成本+融资成本-标的资产在合约期限内的收益无收益资产的现货-远期平价理论

远期价格等于其标的资产现货价格的终值F(t)=S(t)e^r(T-t)

支付已知收益的现货-远期平价理论

支付已知收益的远期合约价格等于现货价格减去已知收益的终值F(t)=(S(t)-I)e^r(T-t)

支付已知收益率的现货-远期平价理论

支付已知收益的远期合约价格等于现货价按扣除已知收益率q后的无风险利率r-q终值F(t)=(S(t)-I)e^r(T-t)

无套利市场均衡

复制组合与被复制品完全等价,当如果复制品或者被复制品市场价格出现失衡,就会引起套利交易,结果就会使两者价格复位,形成无套利均衡

互换交易的功能

1.保值

2.降低融资成本

3.财务结构调整

4.规避管制

十、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是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组织,它通常以一定量的自有资金为营运资本,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各种证券、接受他人的财产委托等形式形成资金来源,而后通过贷款、投资等形式运营资金,并且在向社会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取得收益。

与社会经济各部门联系最广泛的经济组织。

功能:便利支付结算;促进资金融通;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信息不对称;转移与管理风险;创造信用与存款货币。

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区别

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

经营关系与活动原则

经营风险及影响

金融机构的类型:

存款类与非存款类;管理性与营业性;商业性与金融性;国内与国际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形成:1944年7月,同盟国确立战后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趋势

1.义务、组织、技术和管理不断创新

2.业务综合化

3.注重兼并重组

4.经营全球化

(期末考试复习)金融学试题库

金融学试题库 第一章货币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金融的本源性要素是【 A 】 A. 货币 B. 资金 C. 资本 D. 市场 2.商品价值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 D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3.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B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4.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 A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5.货币最早的形态是【 A 】 A. 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 电子货币 6.最适宜的实物货币是【 C 】 A. 天然贝 B. 大理石 C. 贵金属 D. 硬质合金硬币 7.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D 】 A. 银圆 B. 铜钱 C. 金属刀币 D. 贝币 8.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其货币价值的关系是【 C 】 A. 本身价值大于其货币价值 B.本身价值等于其货币价值 C. 本身价值小于其货币价值 D. 无法确定 9.在货币层次中M0是指【 C 】 A. 投放的现金 B. 回笼的现金 C. 流通的现金 D. 贮藏的现金 10.从近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D 】 A. M0 B. M1 C. M2 D. M0和M1 11.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C 】 A. M0 B. M1 C. M2 D. M0和M1 12.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3.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B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4.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C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5.货币在支付租金、赋税、工资等的时候发挥的职能是【 D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6.观念货币可以发挥的职能是【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7.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 C 】 A. 银本位 B. 平行本位 C. 双本位 D. 金本位 19.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B 】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德国

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西华大学课程考试(考查)试题卷( B 卷) 试卷编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12分。) 1.商业银行最早萌芽于17世纪末叶设立的() A. 瑞典国家银行 B. 英格兰银行 C.法兰西银行 D.德国国家银行2.按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准货币指() A. 流通中的现金 B. 活期性质存款 C. M2-M1 D.储蓄存款 3.商业汇票签发后,必须经过债务人的认可和承认,即债务人签字、划押、盖章的过程,这一行为称为() A.背书 B.承兑 C.贴现 D.转让 4.在商品的赊买赊卖过程中,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交易媒介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5.2月10 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3.00美元=100.00日元 2月15 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1.00美元=100.00日元。则贬值的货币是()B. 日元 C.美元和日元 A.美元 D.不能确定。6.商业银行开展的代理保险业务属于()A. 中间业务 B.表外业务 C. 资产业务 D. 负债业务 )7.商业银行开展的贷款承诺业务属于( A. 中间业务 C. B.D. 负债业务表外业务资产业务8.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或黄金,意味着() A.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B.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等额扩张 C.基础货币流入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减少,货币供应量多倍收缩 D.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多倍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分,共16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小题21.人民币符合以下特点() A. 是信用货币 B.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C.是我国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D.是典型的国家货币 E.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2.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有() A. 准备金 B. 应收现金 C.存款 D.同业存款 E.贷款 F.证券 3.银行保持超额准备金的目的是() A. 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B. 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C.用于银行间票据交换差额的清算 D.应付不可预料的现金提取 E.等待有利的贷款或投资机会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政府的银行”职能的内容是()。 A. 充当最后贷款人 B. 代理国库 C.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 D.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E.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实现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清算 5.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包括()。

金融学期末试题a及答案

金融学期末试题a及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韶关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年级 __ _ _ 专业 __ ___ 班级 _ _ 学号 姓名 ____ ___ 注:1、共120分钟,总分100分 。 2、此试卷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 单项选择 题:(下 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 定的答案编号填入每题的答案栏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 A 、普通商品 B 、特殊商品 C 、一般等价物 D 、特殊等价物 2、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消费信用 D 、民间信用 3、目前,我国实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 ) A 、固定汇率制 B 、弹性汇率制 C 、钉住汇率制 D 、管理浮动汇率制 4、如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已经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那么该笔贷款属于五级分类法中的:( ) A 、关注 B 、次级 C 、可疑 D 、损失 5、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6、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 A 、充分就业 B 、币值稳定 C 、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7、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6%,期限为3年,按年计息,复利计算,则到期后应偿还银行本息共为:( ) A 、11.91万 B 、119.1万 C 、118万 D 、11.8万 8、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 A 、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 、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李健-金融学复习提纲

金融学复习提纲 一、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如: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的职能 1.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资产职能 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 1.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2.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 3.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4.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5.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 1.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 3.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1.币值稳定 2.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面纱论:古典主义二分法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 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 货币学派: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 货币的层次划分 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 货币(M1):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可以随时签发支票或者刷卡来消费) 准货币(QM):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可开支票进行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企业单位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货币存量:在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如:年度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量: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总量: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带答案)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是有限法偿的对称 国家信用:是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借贷主体,根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或国外政府举债的一种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给企业或者个人的信用。 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 直接融资:资金需求方直接从供求方获得资金的方式。 间接融资:资金需求方通过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筹集资金的方式。 货币市场:又名短期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即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其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指融资资金在一年以上即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其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期限长、流动性相对弱、风险性也更强。 基准利率:币市场基准利率一般是指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它是一种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的参照作用,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约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名义利率:是政府官方制定或银行公布的利率,是包含信用风险与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名义利率扣除物价变动率后的利率,它是在没有通货 膨胀风险前提下,指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相对稳定时的利率。 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 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所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来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它是商业银行在其超额储备的基础上,由负债贷款转化的存款货币。 现金漏损:是指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过程中,随着客户从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现金漏损会降低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超额准备金:是指及在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的部分。 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组成。 货币乘数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 1.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动,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 2.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种种原因而推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这时,货币就发挥着贮藏手段的职能。贮藏手段是在价值尺度和流通尺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3.证券交易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4.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5.浮动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 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 )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 × ) 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 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 )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 )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 × ) 1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D ) A.汇丰银行 B.花旗银行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 15) 1.资本与金融项目—— 2.贮藏手段— — 3.证券交易所—— 4.出口信贷—— 5.浮动利率——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 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 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 1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三、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 ) A .汇丰银行 B .花旗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丽如银行 2.( ) 膨胀是引起财政赤字和银行信用膨胀的主要原因 A .消费需求 B .投资需求 C .社会总储蓄 D .社会总需求 3.银行持有的流动性很强的短期有价证券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 ( ) A .第一道防线 B .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 D 。第四道防线 4.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的制度是

( ) A .单一银行制 B .总分行制 C .持股公司制 D .连锁银行制 5.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提出的确定一国储备量的指标是各国的外汇储备应大致相当—国 ( ) 个月的进口额 A .三 B .六 C .九 D .十 6.下列属于消费信用的是 ( ) A .直接投资 B .银团贷款 C .赊销 D 。出口信贷 7.金本位制下, ( ) 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A .货币含金量 B .铸币平价 C .中心汇率 D .货币实际购买力 8.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是 ( ) A .国际开发协会 B .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国际清算银行 9.属于管理性金融机构的是 ( )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专业银行 D .投资银行 10.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 ( ) A .汇率 B .超额准备金 C.利率 D .基础货币四、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的答案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 1.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 ( ) A .信用风险 B 。资产负愤失衡风险 C ,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 D .竞争的风险 E .市场风险 2.按照外汇支付方式划分的汇率是 ( ) A .卖出汇率 B .买人汇率 C .信汇汇率 D .票汇汇率 E .电汇汇率

《金融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金融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固定利率 2、商业银行 3、活期存款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贴现 1、下列不属于货币市场的是______ A商业票据市场B国库券市场 C股票市场D回购市场 页脚内容1

2、各国货币管理当局所接受的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是______。 A相关性B可测性 C可控性D流动性 3、下列关于货币供给量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反映的是货币的流量B反映的是货币的存量 C是一个动态概念D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 4、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是______。 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政策性银行D投资银行 5、商业银行把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再转卖给中央银行的业务是。 A、贴现 B、转贴现 C、再贴现 D、再贷款 6、商业银行同业拆借资金只能用于______。 A固定资产投资B弥补信贷缺口 C解决头寸调度中的困难D证券交易 7、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货币政策目标是______ 。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D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8、信用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 页脚内容2

A安全性B流动性C收益性D偿还性9、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执行______。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D货币贮藏职能 10、基础货币表现为______ 。 A中央银行的负债B中央银行的资产 C商业银行的负债D商业银行的资产 11、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______ A流通中的现金 B流通中的现金+银行的活期存款 C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流通中现金+单位活期存款+信用卡存款 12、由工资提高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______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结构失衡型通货膨胀D信用膨胀型通货膨胀13、现在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为______ A金属货币B纸币 页脚内容3

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 价值尺度的作用(P5) 2 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P15) 3 理解金银复本位制(P18)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1.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P32) 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 1.金融机构的概念和功能(P41) 2.为什么需要金融机构(P45) 第四章利息与利率 1.利息的概念及种类(P66) 2.影响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P68) 3.到期收益率的计算(P72) 4.古典利率理论-选择判断(P74) 第五章金融市场及其构成 1.金融市场的含义(P95) 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缺点(P97) 3.金融市场的功能(P98) 4.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含义和特点,区分两者包含的子市场(P99) 5.票据贴现的计算(P103) 6.债券价格的计算(P114)

第六章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1.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和特征(P120) 1.期货合约以及金融期权的含义(P124) 3.有效市场假说-分层次(P132) 第七章商业银行及经营管理 1.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与组织制度优缺点(P146)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P152) 3.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P160) 4.什么是利率敏感性缺口(P165) 第八章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和途径(P171) 2.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其包括的内容(P182) 第九章银行监管 1.银行业的内在不稳定性的来源(P191) 2.银行挤兑的概念和危害性(P194) 3.金融监管的原则主要内容(P199) 4.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及其处理(P203) 5.政府安全网两个制度的含义(P206) 6.为什么要对银行进行监管;监管中面临哪些问题第十章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2.简单了解不同学派对货币需求的理论

(完整版)金融学期末考试题库

第1章货币 模拟训练题(一) 一、单项选择: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 个正确答案,共10题。 1、货币结晶是(D )的必然产物。 A社会劳动 B私人劳动 C国家法律 D商品交换发展 2、认为货币就是商品,它必须有实质价值,金银天然是货币的货币本质学说是( C) A实物货币论 B名目货币论 C金属货币论 D马克思货币本质说 3、历史上最早出现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银行券 D信用货币 4、与信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支付手段 B价值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5、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和债务支付中具有(B )的特点。 A 有限法偿 B 无限法偿 C 债权人可以选择是否接受 D 债务人必须支付 6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 7、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 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称为( 。 A现金投放B现金回笼C现金归还D现金发行 8、我国M1 ) A.M1=流通中现金 B.M1=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企业单位定期 C.M1=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M1=流通中现金+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9. 。 A 现金 B 短期国库券 C 活期存款 D 存款货币 10、提出货币交换将为“精密的物物交换” 所取代这一观点 的是()。 A重商主义者 B 古典学派 C 货币主义学派 D新货币主义学派 二、多项选择题:有5个备选答案,有2个或2个以上的 正确答案,共10题。 1、金银具有的天然属性最适合于充当一般等价物,主要表 现为(ABD )。 A 便于携带和分割 B 体积小,价值高 C 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 D 质地均匀,内在价值稳定 E 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AB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3。 A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B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 C具备有限法偿的能力 D信用货币具有管理货币性质 E强制流通 4、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应具有以下特点( AC )。 A、是不可兑现的银行券 B、是可兑现的银行券 C、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 D、可以兑换黄金 E、法偿能力是有限的 5。 A 复本位制 B 金块本位制 C 金汇兑本位制 D 跛行本位制 E 金币本位制 6. 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包括 (ACE )。 A. 对个人贷款 B. 收购金、银、外汇 C. 对工商企业贷款 D. 对金融机构贷款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供参考)

金融学复习提纲 一、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如: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的职能 1. 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 资产职能 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 1. 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2. 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 3. 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4. 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5. 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 1. 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 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 3. 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 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1. 币值稳定 2. 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面纱论:古典主义二分法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 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 货币学派: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 货币的层次划分 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 货币(M1):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QM ):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货币存量:在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如:年度货币供应量 货币流量: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总量: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 货币增量: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 货币制度 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动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目的: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内容:(规定或确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名称、值);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或无限法偿);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期末考试货币金融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货币金融学》2014年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 1、劣币是指实际价值( D )的货币。D. 低于名义价值 2、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C)。C. 支付手段 3、本位货币是( A )。A. 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4、信用的本质是( D )。D. 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5、整个信用形式的基础是指(A )。A. 商业信用 6、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为(D)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D. 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7、金融市场按照交易工具( D )不同,可以分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D. 期限长短 8、间接融资在于金融中介机构是否发行自己的( D )。D. 债权债务凭证 9、解释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是(A)。A. 利率风险结构 10、在整个金融市场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指的是(B)。B. 基准利率 11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说明本币汇率(B)。B. 下降 12、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是由( D )决定的。D. 市场供求 13、在金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界限是(D )。D.黄金输入点和输出点。 14、购买力平价理论表明,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因素是(D)。D. 购买力 15、以下项目中,属于商业银行非盈利性资产的是( D )。D. 法定准备金 16、以下业务属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是( C )。C. 承诺业务 17、在商业银行的下列资产中流动性最高而收益性最低的是(D )。D. 现金资产 18、商业银行的资本是由(B )构成的。B. 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19、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B )。B. 负债业务 20、中央银行通常被称为“最后贷款人”,这是因为( C )。C. 可以向陷入困境的银行发放贷款 21、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为( C )。C. 一国政府与金融机构 22、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B)。B. 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2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C)。C. 投机性需求 24、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D)。D. T和V 短期内稳定 25、超额准备金等于( D )。D. 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26、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B)。B. 广义货币供应量 27、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C )。C. 准货币 28、反映不同时期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消费品价格动态指数,称之为(C)。C. 消费物价指数 29、以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设前提的通货膨胀理论是( B )型通货膨胀。B. 工资推动 30、(D)一般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D. 稳定物价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题) 1、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其条件是指(AB)。A.到期偿还 B.支付利息 2、与货币市场相比,资本市场(BCD )。B.交易期限较长的金融工具 C.价格波动较大 D. 收益率较高

金融学期末考试题目

1.简述货币的职能:本书认为货币有两大基本职能:交换媒介职能和资产职能。货币发挥交换媒介职能主要是通过交换手段,计价标准和支付手段进行的;货币的资产职能主要表现在货币被人们作为财富的贮藏手段和资产的保值增值方式。 2.股票价格波动受哪些因素影响: 股票市场内部因素:股票的供求关系大户的操纵; 公司内部因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宏观经济因素:经济周期,物价的变动;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国家的经济政策,利率,财政开支,税收制度,信用政策。 3.存款类金融机构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含义以及区别是什么:存款类金融机构:以接受存款并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机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不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不直接参与存款货币创造的金融机构的统称。 区别①吸收资金的方式不同;②业务种类不同;③业务经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④在经济中发挥的具体职能不同。 4.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兼顾的原则 ◎安全性: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流动性: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支付提现的要求; ◎盈利性: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特殊金融企业的客观要求,“三性”原则间

的矛盾与统一。 5.试述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二是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存款类金融机构为主体. ●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的管理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最高金融管理机构,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 6.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含义不同:货币市场: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资本市场: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资金融通的市所。 特点不同:货币市场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交易额大。 资本市场交易工具期限长、满足投资性资金需要、筹资和交易规模大,二级投资交易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功能不同:货币市场是政府和企业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的市场,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市场,是一国央行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场所,是市场基准利率生成的场所。 资本市场是筹资与投资平台,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场所,促进购并与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行为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论述题: 1、什么是预期效用理论?你生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此理论?请举例说明(15分) 2、你是否有过过度自信的情况?请列举一个自己在生活中过度自信的例子;假 设投资者有过度自信的倾向,会接受有效市场假说吗?为什么?(20分) 3、试用前景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并加以分析(15分) 4、你是否经历过庞氏骗局?请列举一个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庞氏 骗局的例子;有人说现在我国的养老金就是一个庞氏骗局,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0分) 二、材料题(30分) 张先生在股市中摸爬滚打了10几年,有一定的操盘经验。但其持有的5000股A股票却令他十分头痛,这只股票是在整个股市相对高位上买的,长期被套,大盘涨的时候,它的涨幅却很小,大盘跌的时候,它却跌得比谁都快。终于,在一个他认为价格差不多的时候,决定把它割肉卖掉。他按照即时的价格B填好 卖出5000股A股的单子,摁下“确认”键,电脑显示操作成功。长期以来令他困扰不已的心情终于舒缓了:从此以后,这只股票无论是涨还是跌都与我无关了。正当他感到无比轻松的时候,仔细一看却确猛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账上的A股由原来的5000股变成了10000股!原来他把卖单填成了买单! 还好,他买入A股后,该股票价格并没有很大的波动,基本上在他刚刚买 入的位置上。他因为是证券公司的大户,得到了万分之五的低交易费率,在他的感觉中,交易费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也就是说,他既可以几乎无成本地把刚买入的5000股马上卖掉,以纠正自己的操作失误,也可以按原计划把打算卖掉的5000股加上不小心买进的股票合计10000股全部卖掉。但事实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什么也没有操作。人们问他为什么买错了股票却不纠正错误?他说:看看再说吧。 问题: 1、既然B是张先生之前估价A的卖出价,那当价格B不经意地成为买价时,却也能够认同,难道张先生对于股票的估值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么? 2、张先生为什么会坚持持有不经意间买到的股票?他原来要卖掉的股票为何因为一个操作失误而改变初衷? 3、他这样对股票买卖价格自相矛盾的估值是由何种心理因素导致的?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

金融学复习提纲 一、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如: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的职能 1. 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 资产职能 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 1. 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2. 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 3. 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4. 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5. 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 1. 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 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 3. 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 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1. 币值稳定 2. 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面纱论:古典主义二分法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 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 货币学派: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 货币的层次划分 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 货币(M1):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QM ):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货币存量:在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如:年度货币供应量 货币流量: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总量: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 货币增量: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 货币制度 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动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目的: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内容:(规定或确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名称、值);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或无限法偿);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2007金融专业)A卷1

《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答案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二、多项选择答案 1、() 2、() 3、() 4、() 5、() 6、() 7、()8、()9、() 10、()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 一、单项选择(25分) 1、如果香烟作为交易的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那么香烟的功能就类似于( C ) A、银行存款 B、准备金 C、货币 D、可贷资金 2、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和债务支付中具有(B )的特点。 A、有限法偿 B、无限法偿 C、债权人可以选择是否接受 D、债务人必须支付 3、从商品货币、纸币、支票到正在发展的电子货币,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有降低( A )的激励。 A、交易成本 B、物价水平 C、经济波动性 D、生产成本 4、下列哪种资产的流动性最差( B ) A、通货

B、汽车 C、政府债券 D、储蓄帐户 5、在货币市场上,如果利率低于均衡水平,就会出现货币的超额,利率会。(A ) A、需求,上升 B、需求,下跌 C、供给,下跌 D、供给,上升 6、随着债券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需求量。(D) A、上升,增加,增加 B、上升,下降,减少 C、下跌,增加,减少 D、下跌,下降,增加 7、利率的风险结构可以由三个因素解释(A ) A、违约风险、流动性和证券的所得税征收情况 B、违约风险、到期期限和证券的所得税征收情况 C、流动性、到期期限和证券的所得税征收情况 D、违约风险、到期期限和争权的流动性 8、准备金(C ) A、等于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包括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 C、可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D、属于银行存款 9、中央银行通常被称为“最后贷款人”,这是因为(C ) A、其贷款利率最低 B、在银行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可以向客户发放贷款 C、可以向陷入困境的银行发放贷款 D、监管银行贷款 10、充足的银行资本有助于防止银行破产,这是因为(A ) A、可以用于弥补存款外流损失 B、意味着银行收入提高 C、贷款可以迅速变现 D、贷款回收较为容易 11、基础货币的构成是(C ) A、流通中现金和法定准备金 B、流通中现金和政府债券 C、流通中现金和准备金 D、准备金和政府债券 12、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的总额扣除法定准备金后,被称为(C )

金融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题库中客观题的答案已全部附上,主观题的答案学生自己看书,全在书上 :期末考试的选择题、判断题大部分来源于题库;名词解释、简答与论述全部出自于题库。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B )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D )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 ) A、铜 B、银 C、铁 D、贝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C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5、中华人民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A ) A、1948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1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 B ) A、1998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2年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 D ) A、金银的稀缺 B、生产力的迅猛提高 C、货币发行管理混乱 D、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 C ) A、1分 B、1角 C、1元 D、10元 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 C ) A、金属货币的稀缺性 B、金属货币的价值稳定 C、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 D、金属货币的易于保存 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B ) A、上升20% B、下降20% C、上升25% D、下降25% 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 C )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铸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 A ) A、劳动价值说 B、货币金属说

金融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线订装 韶关学院 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年级 __ _ _专业__ ___班级__学号姓名____ ___ 注: 1 、共 120 分钟,总分 100 分。 2、此试卷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登分人签名 得题分号12345678910得分 答案 一、单 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填入每题的答案栏中。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A 、普通商品B、特殊商品C、一般等价物 D 、特殊等价物 2 、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A 、银行信用B、国家信用C、消费信用 D 、民间信用 3 、目前,我国实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 A 、固定汇率制B、弹性汇率制C、钉住汇率制 D 、管理浮动汇率制 4、如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已经无法保证 足额偿还本息,那么该笔贷款属于五级分类法中的:() A 、关注B、次级C、可疑 D 、损失

5 、现金漏损率越高,则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A 、越大B、越小C、不变 D 、不一定 6 、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A 、充分就业B、币值稳定C、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7 、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 万元,年利率 6% ,期限为 3 年,按年计息,复利计算,则到期后应偿还银行本息共为:() A、万 B、万 C、118 万 D、万 8、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 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A、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C、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D、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9 、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的短期临时性借贷活动是:() A 、贷款业务B、票据业务C、同业拆借 D 、再贴现 10、一般是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为目标,盈利目标居次要地位的金融机构是:() A 、中央银行B、存款货币银行C、投资银行 D 、政策性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