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意识能动反作用原理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原理——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原理——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河南科技学院人文法学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加强,但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适应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重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新变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

文化产业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因此文化产业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即社会意识的重要性,是由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决定的。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在于阶段的文化产业需要发展,从而引领社会发展。

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用先进的文化来淘汰落后的意识,用先进的文化来引领社会的发展。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我们要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就必须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文化发展主动权;我们要解决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必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不断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办法和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题目: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要充分坚持和发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间关系,充分发挥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及相对独立性,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关键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文化建设的定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其中,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当然要适应社会存在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同时会产生推动或阻碍的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必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对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起到重大作用,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同唯心史观把某种精神因素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和动力,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同时,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也不是由某些名人或伟人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本身的发展进程所决定定的;当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联系当今我国社会现实,说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联系当今我国社会现实,说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联系当今我国社会现实,说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联系当今我国社会现实,说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体现。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在一定的条件下,意识的反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举凡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文化都能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

在当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当代中国,发挥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由于没有先进文化的指导,以至于没有形成先进意识,所以我国政府变得腐败无能。

正因为国家的落后与腐败,导致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最终使我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然而落后的社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寻找先进的文化,我们的意识也就随着发生了变化。

所以先进文化是重要的,先进意识也是重要的,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是找到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更是形成先进社会意识的重要方法。

只有拥有了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让我们的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到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再到如今的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同时,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从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1

从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1

从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摘要: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其价值取向是有利于个人、家庭、国家、全人类的和谐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人们在心灵自由、身体健康、财富自由等方面获得最大满足,全球一体,最终实现多民族、多文化相互尊重竞和并存而共荣,统一在唯一宇宙之下的共产主义。

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必须依靠先进文化的发展,了解意识与社会意识,从而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意识作为意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同时,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任何社会意识都不会凭空出现,只能是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具有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平衡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同步进行的,他们之间存在不平衡性。

进步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的重大措施,能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素养,使其领先于我国的社会存在,从而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但是,如果忽略先进文化的建设,社会存在领先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将成为人们思想的桎梏,从而阻碍社会的进步。

从另一方面讲,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的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

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义

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义

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义。

姓名:学号:1063440590 班级:关键字:社会意识反作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论文摘要: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认识作用,而意识的反作用指它的实践和改造功能正确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意识的反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则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进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内容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则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根源和依赖于社会存在,它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这两大功能上。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认识作用,而意识的反作用指它的实践和改造功能正确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意识的反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几十年前的中国,由于处在清政府领导下的中国社会处处透露着腐败,思想禁锢,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

被西方列强文化渗透、思想控制,分割土地,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血泪史,经受着巨大的苦难。

落后的社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社会,知道怎样的方向才是正确的。

自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的旗帜,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使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取得了伟大的成功。

马克思3

马克思3

1 、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并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1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并不能因此抹煞它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它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有以下表现;一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它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预见性。

二是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即经济发展程度高,社会意识不见得高,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意识某些领域可能发展得很快。

三是社会意识发展肯有历史继承性,每一时期的社会意识总是继承了以前社会意识的成果。

四是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五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既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也存在着落后的思想意识。

前者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后者对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

必须通过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宣传和弘扬先进的社会意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才能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同时要掏、取消落后的思想意识,缩小它的市场和影响。

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面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一切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来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坚持的正确态度1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鞭规律的正确反映,包含不依赖反映者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作者:夏钧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32期摘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三个面向”为特点,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发展方向,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保持党的先进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

任何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

文化就其性质来说,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先進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时代潮流的文化。

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判断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标准,就是看这种文化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凡是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反之,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全面发展的文化,就是落后的,甚至是腐朽的文化。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含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特点,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发展方向,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为目标。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保持着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优良品格,始终是适应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它是严密而完整的思想体系,正确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它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请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结合社会现实谈谈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 -回复

请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结合社会现实谈谈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 -回复

请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结合社会现实谈谈
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 -回复
文化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存在。

文化反作用原理指的是社会存在影响文化,而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存在的原理。

在我国社会中,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存在一些反作用。

首先,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实质和道德力量,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良好的文化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然而,在实际社会中,文化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不良文化现象的出现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比如,娱乐至上、追求物质享受、不讲究道德规范等文化倾向,导致一些人对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缺失,造成社会道德滑坡。

另一方面,社会改变也会对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变化,一些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这种冲击使得传统文化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考验,需要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使传统文化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

为了促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们对良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
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首先,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看问题的观点、态度和理论体系。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存在的性质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告诉我们,意识形态并不是简单地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而是相对独立于社会存在的。

这就意味着,在社会的文化建设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基础决定论应用于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相反,我们应该注重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充分发挥人们的创造性,推动意识形态的更新和发展。

其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认为,文化并不是直接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是相对独立于经济基础的,它有独立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这就提醒我们,在文化建设中,不能简单地将经济建设作为唯一目标,而要注重保护和发展文化,加强对文化的引导和培育。

只有坚持创新的文化观念,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再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知识的相对独立性。

知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而是相对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加强对知识的研究和创新。

只有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强调了人的相对独立性。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意识的主体,是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认为,人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社会意识的灌输,而是能够主动地选择和创造社会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加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

只有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护和发展人的权利和自由,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论述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大全

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论述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大全

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论述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大全第一篇: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论述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大全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论述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把这种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体现在:①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②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③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决定性的力量,而新的、进步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第二篇:人生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哲学常识教学案第六课一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东台市安丰中学刘志军[高考考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预习导读]1、社会存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库

SJTU历年论述题:06-071.用联系的普遍联系原理阐述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2.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的原理阐述构建诚信社会的重要性04-051. 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原理说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2. 用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阐述当代中国坚持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性02-031. 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说明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2. 用人是发展的总规律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01-021.试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论述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中国足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3.结合自身实际,阐述认识活动的能动性原理及其指导意义题库论述题:1.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第一,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同步,社会意识的发展可以超越当前的社会存在。

虽然我国尚属发展中国家,但仍可以推进思想文化事业的发展。

2分。

第二,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思想领域不一定落后。

我国经济虽然落后,仍可以在思想文化领域多做贡献。

2分。

第三,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我国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分。

第四,社会意识各形式相互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各项文化事业,使各项事业共同进步。

2分。

第五,社会意识有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思想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发展先进文化、抵制错误思想能够加快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4分。

2. 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答:(1)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

(4分)(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对立的统一。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3)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③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得中国成为当今和未来世界关注的重要焦点,也向我们提出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本要求。由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高度关注中国,高度关注中国的发展方向,高度关注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高度关注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高度关注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这是世界对中国发展的正常反应,这种反应反过来又对我们的工作和国内的发展带来影响。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具备战略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理解和深刻认识国内国际因素的相互影响,切实把握和妥善运用国内国际条件的相互转化,周密考虑国内政策的国际效果,敏锐应对国际事件的国内反应,善于在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善于在国内事业的不断发展中优化外部环境,有效调动和充分发挥国内国际有利我国发展的各种积极因素,努力消解和遏制阻碍我国发展的一切不利条件,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对内改革后社会稳定和发展了才能保证对外的顺利开放。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改革开放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原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互联结和不可分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它们相互连结,不可分割。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我国的发展既要对内改革又要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所以对内改革显的犹为重要。对内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对内改革这个矛盾的同一性和对外开放这个矛盾的斗争性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下面我从衣、食、住、行、用方面来阐述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关于社会存在内涵的定义重点在于强调人的存在所依赖的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而传统的教科书则是这样阐述社会存在的含义的,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自然地理环境”即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在不断的进入到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纵观人类历史演进的长河,自然地理环境无不作用于每一代人身上而每一代人的发展和进步又无深深打着自然地理环境的烙印。

第二,“人口因素”即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因为人口因素它能决定着人类在某一具体的社会形态里物质生活水平的起伏变化和生活层次的高低。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资资料的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因此,社会存在一定是必须打上人类烙印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是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存在,是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的存在。

2、社会意识对于社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特别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意识。

其中不包括社会心理、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精神层面的生活。

然而,传统的教科书则认为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它不仅包括意识形态还包括非意识形态。

主要有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式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两个方面;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三章 试题及答案(2014)

第三章 试题及答案(2014)

第三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2.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3. 社会形态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4.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说明()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C、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D、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5.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6.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7. 生产关系是反映()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8. 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10.既坚持历史决定论又承认主体选择作用,这属于()A、历史唯物论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11.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2. 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13. 社会改革是()A、改变社会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政治制度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D、改变人的思想观念14.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5.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从社会意识能动反作用原理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从社会意识能动反作用原理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从社会意识能动反作用原理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从社会意识能动反作用原理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国内外局势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西方强势主流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碰撞,互相交融。

随着全球化①、信息化、市场化、文化商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日趋多元化的当今世界,文化不自然地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从某种程度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也是一个民族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可或缺的个性特征。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帷幕,到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②,中国迈向世界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西方强势文化不断冲击的困扰。

尤其到了今天,韩流、日本漫画、好莱坞大片、奢侈品的不断涌入,一再冲击五千年传统文化和新世纪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底线。

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而目前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密切相关的范畴,尽管不是完全对等,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物质文明需要建设,而精神文明更是要重在建设。

随着计划经济的夭折,自由的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注入新的血液,不断蓬勃发展,社会上许多人包括我们的某些领导普遍认为“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上去了”的观点,在理论上是从根本上否认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自发论;在实践上也否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浅谈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浅谈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浅谈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的发展状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先进;建设一、从理论角度看,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回首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优秀的中华儿女创造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思想道德的高尚文化文化。

“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1]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越发的明显。

中国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冷静处理,在举办国际性活动中的优良表现,以及在世界经济复苏中起到很多优良作用,都体现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正逐步加强。

这也印证了社会主的正确性以及时代需要性。

由此可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从哲学角度看,先进文化作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论。

它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自发地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着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众多,其中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便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要性作者:王政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3期文章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解读了前不久召开的六中全会关于文化的《决定》。

生产力的发展,孕育了社会主义先进制度,她要有与自己相应的文化,器物与文化同步。

发展先进文化是形成“自由而全面发展”个人的基本条件,人类的道德是不断向上的。

精神有其力量。

《决定》关于文化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方针,具有深刻的内涵。

社会主义要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

公平、正义是永恒的法则。

正如马克思所曾经说过的:“只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只要与生产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义的。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社会主义需要与自身相适应的文化。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非常切合实际。

“统绐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物质决定意识。

《决定》提出,“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马克思恩格斯也说过类似的话。

政治是上层建筑,她是协调利益关系的。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必然伴随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每一次革命。

马克思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从阶级对立的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走过了从少数人占统治地位到人民群众是主人的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史观的重要表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先进社会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力量。

但是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各要素的共同作用,文化在受生产力决定的同时,又能够给生产力发展以能动的反作用。

文化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对社会制度建构的指导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化,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

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来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民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历史经验表明,能否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

而人民群众的需求既包括物质需求,又包括精神需求,所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

先进文化是社会实践的理性升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结晶。

先进文化反映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能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能不能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只有在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激发并集中起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发展进步。

所以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从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从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从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讨论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关系时,应把握住社会意识这个概念是作为人类社会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的总和整体而言的,社会存在这个概念是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事物、现象及其过程的总和整体而言的。

社会意识这个概念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将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混淆成了社会意识;社会存在这个概念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将群体存在和个体存在当成了社会存在。

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在概念上与社意识不是等同的关系,而是被社会意识所包含的关系。

群体意识是指社会中一部分人的共同意识。

相对群体意识而言,社会存在(与此群体意识相对应的群体存在除外)是先于、不依赖并决定群体意识的存在,因此群体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关系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与此群体意识相对应的群体存在除外)决定群体意识,群体意识决定群体的存在(群体的存在是群体意识能动的形态和产物)。

同样的道理,个体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关系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与此个体意识相对应的个体存在除外)决定体意识,个体意识决定个体的存在(个体存在是个体意识能动的形态和产物)。

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第二位的,其中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起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也反对把这种能动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

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研究性学习报告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关于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指导老师:黎宇组长:佳宏(临床3,1410150333)成员:王玥(临床3,1410150351)覃玉丹(临床3,1410150350)陆阳阳(临床3,1410150325)罗(临床3,1410150321)袁兴(临床3,1410150322)马妹兰(临床3,1410150317)文倩倩(临床3,1410150319)何鹏飞(临床3,1410150318)兴树(临床3,1410150307)2016年6月16日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关于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摘要]意识就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任何社会意识不会凭空出现,只能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因而它必然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是最优化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利,最大化地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

[关键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医患关系意识就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由于人与人的差异,感觉能力不一样,思维能力不一样,即使处在同一个环境中,人们的意识也不一样。

存在决定意识,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人,意识更不一样。

人的个性特点的根本就在于个人意识,意识指导人的行为。

而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并且发展着,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此外,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只有加强先进的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先进的社会意识,只有拥有了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让我国发展更好,让我国进步富强,让我国走向更高级。

[ 2 ]所以,加强文化建设是重要的,只有我们都了解到什么是先进的文化,我们才能够更快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社会意识能动反作用原理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国内外局势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西方强势主流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碰撞,互相交融。

随着全球化①、信息化、市场化、文化商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日趋多元化的当今世界,文化不自然地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从某种程度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也是一个民族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可或缺的个性特征。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帷幕,到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②,中国迈向世界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西方强势文化不断冲击的困扰。

尤其到了今天,韩流、日本漫画、好莱坞大片、奢侈品的不断涌入,一再冲击五千年传统文化和新世纪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底线。

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而目前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密切相关的范畴,尽管不是完全对等,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物质文明需要建设,而精神文明更是要重在建设。

随着计划经济的夭折,自由的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注入新的血液,不断蓬勃发展,社会上许多人包括我们的某些领导普遍认为“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上去了”的观点,在理论上是从根本上否认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自发论;在实践上也否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在以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这是一种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思想,也是造成实际工作中“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最后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当做口号、标语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开篇提到“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一样,对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乃至物质文明的建设的先进的社会意识正是来源于先进的文化建设,具体到社会主义,就是依赖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之中蕴涵着我们的先辈乃至全人类的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

举凡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文化都能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如我国历史上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等。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先进文化史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

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其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再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是一项战略性方针,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当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而在当代中国,发挥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从而激发出全民族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和去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我们只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才能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定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