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集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 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时间:第四次工业革 命的时间比较模 糊,2010年7月,德国 政府通过了《高技术 战略2020》,把工业 确定为十大未来项目 之一,到今日,第四 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 没有覆盖第三次工业 革命的规模。我们现 如今应处于第三次工 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 革命的的过渡期。
2.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前提条件 既有极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同时各项社会资源 也十分丰富, 区域发展特征: (1)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建立和发展那些以资源为 基础的产业,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利用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 积极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活力的第三产业,使区 域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评价--模式最好,但不多见, 典型国家--美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用蒸 汽和水力的机器满足不了人类社会 高速发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动力和 机器引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 生。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和电的应 用,电器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此时 的机器有着足够的动力,汽车、轮 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飞速发 展,机器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 化。由于电话机的发展,人类之间 的通讯变得简单快捷,信息在人类 之间的传播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 了基础。
在资源稀缺基础上,资源还具有下述特性:资 源的竞争性、资源的选择性、资源的分散性、资源 的传布性和资源的增值性。这些特点在不同的地区 显示出不同的倾向,这就是资源分布的区域性。
3.自然资源的价值
人类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所耗费的劳动,就构成了 自然资源的价值实体。
• 不是因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使得资源具有价值,而是 在自然资源稀缺的迫使下,人类必须对自然资源投入 劳动,形成新的资源产业,维护或产生新的人工自然 资源。因为耗费了劳动,才使这种进入生态经济系统 运转的自然资源具有了价值。
(三)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
1.纯自然资源型
前提条件 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非常好,往往有着储量巨大的一种
或多种重要的矿产资源。 区域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以自然资源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基础和动力 类型-四种基本类型 (1)高消耗高效益型--美国 (2)高消耗低效益型--前苏联、中国 (3)高输出高收益型--中东各石油输出国(?) (4)高输出低收益型 --非洲资源输出国
主要区位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
(1)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法已走上发展资本主 义的道路,德国仍是一个封建割据农奴制国家, 农业占主要地位,农业开始向大型化、商业化过 ①德渡国。农业最好应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达
到什么水平最好? ②在由自给性农业转向专业化农业的过程中,农业应怎样 布局才能获取最大利润?
区域经济发展面对的自然条件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利用的原始自 然环境,也包括经过人类利用改造后的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综合体,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影响更大。
1.概念: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
和有价值的物质。
人在自然介质中可以认识的、可以萃取的、可以利用的一切要 素及其集合体,包括这些要素互相作用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
2、技术进步与��结构
技术进步还是影响产业结 构发展变化的关键性因
素。 首先,技术进步决定着社 会分工的发展和深化,社 会分工的发展和深化是引 起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前
提。
其次,技术进步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以及社会生产效益提高的主要源泉。而产业结构本身又是 在社会生产发展中,在各种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比 较中形成和发展的。
流动使更多 的人力资源 得到利用, 对经济增长 会产生积极 的作用
三、资 本
(一)资本要素
资本指发展区域经济的资金,以货币形态和实物形 态存在。实物形态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 等。
(二)资本要素的类型
(1)按照来源 (2)按照用途 (3)按照周转
分为财政收支形成而分配的财政 资金和通过银行信贷而形成的信 贷资金;
这是一种在生产中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中多利用少排 放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经济发展应同时兼顾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两部分经济数量的增 长是有限度的,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去提高发展的经济、社会 和生态效益才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3.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
一种资源可以生产多种产品,一种产品也可以由多 种资源生产。
• 自然资源具有价值,把自然资源看做一种财富也就顺 理成章了 。
(二)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
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发展系统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持续发展的 能力,即主张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
社会公平一方面是本代人的公平,消除区域间贫富 差异过分悬殊、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现象,实现资源在 区域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杜能潜心经营特洛农庄十 载,他于1826年撰写了名著《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 系》(简称《孤立国》)。
杜能认为,在这些方面起 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 是特定农场(或地块)距离城 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 进而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 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
另一方面是代际间的公平,即给后代人以公平利用 资源、享受优美环境的权利,实现社会财富在代际间的 合理转移。
社会发展则以改善和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与 社会进步要求相适应,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求。
2.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
就其经济观而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即为集约型的生产 方式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中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 作为知识的载体介入了生产过程。
(四)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力数量
人力投入 的增加可 以提高区 域经济的 产出水 平,影响 要素投入 的结构,
劳动力素质
较高素质的 人力资源对 经济发展的 贡献主要体 现其具有较 强的创新能 力,从而提 高产出
人力资源流动
分为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和 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自己
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三)资本的来源
资本主要来源于储蓄,储蓄主要分三种: 1、家庭储蓄 2、企业储蓄 3、政府储蓄
四、技术
工业革命演变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时间 中期 特点: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 而开创了以机器代替人工的工 业浪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 的机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 为动力驱动,首次用机器代替 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 的意义。
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家电、人机 交互、3D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物联 网、资源整合、移动互联网、数字化制 造、大数据革命、机器自组织、云计 算、高度数字化
1、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由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资本投入的增加而实
现,也可以由这些投入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而实现。依靠 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 主要途径。
2、自然资源的特点
(1)稀缺性
无论是物质或是能量,一旦被定义为“ 资源”,都是针对某一特定对象的“需求” 而言的,从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要求是无 止境的这一点来看,只要是作为资源,它 总是被消耗的,只要是被消耗的,在需求 巨大的情况下,也就表现出来稀缺的特 点,稀缺性是自然资源最根本的特点。
(2)区域性
二、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某一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 劳动能力 的总称。它又被称为“劳动力资 源”或者“劳动资源”
身体素质
文化素质
技术素质
劳动态度
(二)人力资源的性质
1.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人力资源存在于人体之中,是有生命 的“活”资源,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
2.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1)自我强化:人类的教育和学习活动,是人力资源自我强化的
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就是在区域的经济、社会、环 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保护资源环境,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处。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 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内涵为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以 谋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这 其中资源和生态是基础,经济发展是条件,社会发展是 目的。
主要手段。 (2)选择职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力资源主要靠市场来调
节。人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可以自主择业。 (3)积极劳动 :敬业、爱岗,积极工作,创造性的劳动,这是
人力资源能动性的最主要方面,也是人力资源发挥潜能的决 定性因素。
(三)人力资本
1、人力资本的定义: 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集聚
LOGO
学习目的及重难点提示
第一节 生产要素 第二节 区位理论 第三节 产业布局与产业聚集 第四节 中国产业布局变化的趋势
第一节 生产要素
自然资 源
技术
人力资 源
资本
一、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部分,包括影响 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等。
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 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
2、人力资本的作用
在企业创造财富的经营过程中,人的活动将无形资 产与有形资产结合起来,无形生产要素通过人的活动为 有形的生产资料创造了高附加值。
人的创新活动为有形资产赋予了不同的特点,最大 限度地发挥了有形资产的作用,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成 败。
4.资源缺乏型
特征 (1)一般来说既缺乏可供大规模开采的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也十分贫乏,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 社会资源也十分稀缺,因此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低 下。 (2)在没有大量的外力援助的情况下,这些区域的 发展缓慢,呈低水平状态,向时还易陷入纳克斯所 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 典型: 国家有非洲一些小国 南美洲的一些小国
第三,技术进步影响着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等各 种生产要素,而生产力要素的变化,正是社会生产宏观结 构变化的重要基础。
(三)技术进步的途径
一般说来,获得技术进步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 1、本国的研究和开发。 2、技术引进。 3、“干中学” 。 4、人力资本投资。
第二节 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背景 ——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古典区位理论形成 期,由于工业发展使生产力迅速提高,地区间经济 联系空前扩大,商品销售与原料地范围越来越广, 且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如何合理布局产业已成为迫 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讨论:为何发达国家大多资源贫瘠,而资 源丰富国家反而很难成发达国家?
(四)中国自然资源利用的总体评价
1、总体特征: 中国土地辽阔,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许多资源 的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2、两大不足: 一是人均资源量少, 二是耕地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缺少。 3、对策: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在未来相 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发展产业,能源 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 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利用,对各地区的经济 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
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 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 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了更加巨大的 变化。不再局限于简单机械,原 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 人工材料、遗传工程等具有高度 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日 益精进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信息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把地球上 的每个人都联系了起来,工业中 的生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 人。人类在这个时代的“野心” 不再局限于放眼所及的地球,而 是星辰大海,并且在航天技术的 高速发展下得到了实现。
3.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
前提条件: 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十分贫乏,区域发展在 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区域内社会资源深度开发。 特征: 由于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资源丰 富,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 环境效益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因而是一种符合未来 发展趋势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发展模式。 典型: 日本(?)、瑞士等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 中国的上海、北京、江苏等较发达的省(直辖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