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呼式韵律英语教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呼式韵律英语教学法
----低年级小学英语教学观及理论基础
一、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来研究儿童英语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一定的年龄相符合,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年龄,就产生什么样的心理,二岁的孩子可以能因为一件玩具而啼哭,三岁的孩子可能因为怕屋子黑而叫喊,但到了小学一年级他们啼哭,害怕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
小学儿童的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是以渐进的量变方式进行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质变,旧质就会过渡到新质。
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阶段接着另一个阶段,每个阶段虽各有独特性,但各阶段之间互有连续性,上一阶段之末,由于量变的积累,产生了下一阶段的若干因素,为过渡到下一阶段作好了准备,下一阶段之初,不可避免地还要保留上一阶段的许多特点。
语言获得,通常指儿童对母语的获得过程。母语获得不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而是儿童在语言环境中自己掌握语言的听说,从语言学上讲,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交际功能。
3岁以前为儿童言语获得期,即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能能力获得期。
3-6岁为完整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即儿童的口头言语不断复杂化,初步掌握言语交际能力的时期。儿童的语音不断丰富,一般到4岁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发音正确,是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时期。
到了7岁儿童的词汇量约为3岁的4倍。因此,心理学家指出,小学一年级,三年级是识字的关键年龄。朗读和默读的准确性,速度和对材料的理解随年级升高而提高。
这是中国儿童学习母语时的大致情景。
中国儿童学习外语与学习母语的经历是不同的,从年龄上学母语从生下来就开始了,而学习外语绝大部分要从小学一年级才开始。幼儿园的生活结束后,孩子们要上小学一年级。小学阶段是幼儿园的继续,不可避免地带有幼儿的特点,但是发生了质的飞跃,我们在安排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内容时不能混同于幼儿园,即小学英语不能幼稚化。但是,小学低年级英语又不能成人化或初中化,甚至高年级化也是不可以的。
了解幼儿学情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安排小学低年级英语教材内容时,充分考虑幼儿园已经学到的知识,和他们通过电视、广播、广告各种新闻媒体上学到的知识。因此,在安排小学一年级课程时,要考虑到学龄前已经会了什么。
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有规律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过渡的前后顺序,各个阶段的基本心理特征、每一个阶段相应的基本年龄,处于不同条件下的儿童大体一致。但发展的速度和进程,每一阶段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和相应的年龄幅度,则随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有所不同。研究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确定英语的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心理依据。
二、小学儿童的模仿学习和认知的发展
模仿是小学儿童初期学习的重要手段,J.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儿童模仿行为的发展趋势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无意识模仿到有意识的模仿,从游戏模仿到生活实践及学习知识技能的模仿,从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内部实质性内容的模仿。
在言语学习上的模仿,儿童大都经历过完全复制性的模仿阶段,即模仿者的言语通过准确地再现大人和小朋友的言语而习得,这类模仿在整个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模仿的内容不断深化,已经不能满足鹦鹉学舌了,他们由原来像复印机式完全复制性模仿,逐渐发展为反映个性的创造性模仿。但在模仿过程中常因传递而改变。事实证明一经传递很难与原形绝对相同。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模仿。如果从始至终都是教师讲一个词,学生跟读一词,教师说一句话,学生跟说一句话。教师不说,学生也不说。这样学生永远离不开教师。
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三个阶段:感知、表象和概念。即由近及远,儿童凭感性知觉直接认识事物—运用表象逐渐理解事物—概念的间接认知。
就外语学习而言,他们先是看图识字,直接认识事物的名称—再从表面上去理解事物的内涵—再形成具有概念性的间接认知。
小学低年级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外语教学必须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情景性,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有一些发展的转折期,例如,学龄前他们是以玩为主,他们的思维模式总是与玩有关系的。他们思维的内容大都是:形象玩具、技术玩具、音乐发声玩具、劳动活动玩具、拼合和装配玩具、建器和结构玩具等,但是,到了小学一年级,孩子们背上书包走进校门,将以玩为主变成了以学为主。此时,他们思维的内容总是与学校、教师、同学、上课、作业等有关系。为此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有过渡性,就英语而言,要在说说、唱唱、玩玩、做做的过程中学习,教学不能成人化。我国的小学儿童学习第二语言,是在母语已经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开始的,也即在6岁半后才开始学习英语的。这同英语国家儿童从6岁半开始学母语不完全一样,此时他们的英语口语已经过关,而我们孩子的英语口语,则刚从零开始。因此,我们不能模仿英美国家儿童学习母语的方式来学习英语。
三、认真研究小学儿童学习英语的规律
1.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
1)小学1-2年级学生每节课的有意注意的时间大约15-20分钟,针对这一特点,每节课学习内容不宜过多,教学内容要突出直观性、形象性和情景性。要注意教师的个人魅力的发挥和学生饱满的情绪状态。我参与主编的低年级小学英语教材图文并茂,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紧密。在15-20分钟的新课后,余下的时间将这些知识编成歌曲唱,编游戏玩,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会英语,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
2)小学低年级学生是识字的关键年龄。心理学家认为小学一、三年级和初中二年级是识字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年龄,孩子们很难认字,小学低年级的
书面语言能力落后于口头言语能力,因此,在一年级要引导学生识字,即见词读音,培养他们独立拼读单词的能力。就英语而言,识字是有序的,在低年级英语中,我们主张先读单音(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再读由单音拼读成的单词,再读词组,最后读句子。
低年级学生学英语单词时,习惯于幼儿园背诵歌谣的形式,即“单音重叠”“以词代句”“电报体的句子”。他们回家见到交亲、母亲时,说“爸爸”“妈妈”,(单音重叠)但长大后,就说“爸”“妈”。如果一个孩子要求爸爸给买一个新书包,孩子常说“书包”。所谓电报体的句子,就是指“短句”或省略“主语”的句子。他们对成人的言语指令能出现相应反应。在低年级小学英语中,我们先是让学生进行单音拼读,如:a-a fat a-a cat a-a has; e-e red e-e egg; i-i big, i-i pig; o-o box, u-u bus, buzz,然后再由词到词组:a fat cat, a red egg, a big pig,再到句子:A fat cat has a red egg. A big pig is on a box. Buzz is in a bus.
3)低年级英语语法
我们不提倡在低年级给学生讲授语法概念,但语法规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提倡学生说:I is a boy.研究表明,儿童在创造自己的早期语法,这种早期语法与本族语的语法基本相似,有较规则的语法变化,没有不规则的惯用法。儿童主要是以言语习惯而不是从语法规则来掌握语法结构的。心理学家们认为,世界各民族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初期,有共同的心理特征。
胡春洞教授曾举过一个生动例子来说明儿童的早期语法。他说:“美国孩子都经历过knowed阶段,为什么孩子会把know的过去时knew说成knowed呢?就是因为他们听到大家说动词的过去时,都在其词尾+ed,因此,才有knowed。”在教授低年级小学英语时,要用正确的语言方式来体现语言的规律。比如:Verb to be的变化。I am ...,我们可以进行角色表演,让孩子们戴上小猫、小狗、小狐狸、小猪,小母鸡等头饰,让每个角色作自我介绍:I am a cat. I am a dog. I am a fox. I am a pig. I am a hen. 再让孩子们说自己的英语名字:I am Val. I am Max. I am Peg. I am Ned. I am Tim. I am Tom. I am Jim. I am Rob. I am Buaa.等,自然而然,当“我”作主语时后面的系词就是am,这种形式的语法不用演绎法,而是通过大量练习后,让学生总结出说话的规则。
4)低年级英语阅读
早在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家盖茨(A.L.Gates)和中国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作过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中美国两国儿童在阅读兴趣方面的特点与趋势大致相同,读物的主要特质是生动。包括动物童话、笑话,男性、女性和英雄人物传,科幻小说。
低年级学生喜欢读英语小人书,在我们主编的低年级小学英语教材中,编写了大量“英语人小书”,内容广泛,为小学生所喜爱。通过大量阅读让他们感受到英语这种语言的魅力所在,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随便说一下,这些阅读材料所使用的词,全部是见其形能读其音的词,而不是读“天书”。
5)小学儿童的记忆规律
小学儿童的记忆能力无论在量和质上都得到显著的发展。在量上,小学儿童所能记住材料的数量比幼儿所能记住材料的数量,一般可增加一倍以上;在质上,小学儿童的记忆目的,内容和方法正在发生本质的变化。有意识记和有意再现逐渐占主导地位。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比较差,意志行动动机和目的性差,不善于独立调节自己的行动,更多地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因此教师还要督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