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一章概论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14aa6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8.png)
作认识到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物体是分别存在的;6个月前的婴儿对物体的认 知是,看不见的就是不存在的;两岁左右的孩子有了物体的恒常性。 ②前运算期(2~7岁):主要特征是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 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 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可逆性。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逆转。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 群集运算,但是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果汁问题”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已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 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这个阶段 儿童的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 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性,而且具备了补 偿性的可逆性;不在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实施的不符而违 反规则。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主要构成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存在两种差异:
群体差异: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等 个体差异:知识经验、智力、学习风格、学习方式、需要、兴趣爱好等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育
二>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 1、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A、自觉性逐渐增强;B、持久性不断增强;C、精确度不断提高;D、感受性 逐渐增强;E、概括性明显发展;F、方法不断完善。 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A、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B、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C、抽象 记忆有较快发展。 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突出 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性”;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从此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性水平转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易混易错 — 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易混易错 — 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39066cfc4b73f242326c5f4a.png)
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易混易错1:无条件反射VS条件反射1.吃酸梅流口水是()。
(单选)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吃酸梅流口水是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可知属于无条件反射,故选B。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技动。
第一信号系统活动是指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是指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
可知都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第二章认知过程易混易错1:知觉的基本特性1.士兵在战场上穿迷彩服以达到隐蔽的效果,主要利用了知觉的()。
(单选)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题干中士兵穿迷彩服是减少自己和背景之间的差别,差别越小,越不易被别人发现,这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故选A。
B项,士兵只是通过穿迷彩服减少自己和背景之间的差别,不存在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没有利用知觉的整体性,故不选。
C、D两项均为干扰项,较容易排除。
易混易错2:感知规律1.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的规律是()。
(单选)A.差异律B.活动律C.组合律D.应用律【答案】A【解析】差异律是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
故选A项。
易混易错3:陈述性记忆VS程序性记忆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学习游泳之前,小兰通过阅读书籍记住了一些与游泳相关的知识。
小兰对游泳知识的记忆是()。
(单选)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瞬时记忆D.短时记忆【答案】A【解析】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张厚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张厚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579c2981ec3a87c24028c493.png)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第一章概论1.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派是(构造主义)2.下列事件标志着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3.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心理学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4.构造主义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内省法)5.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流水一样的,提出“意识流”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机能主义)6.1890年发表了经典的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的阐述了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学者是(詹姆斯)7.19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他的《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正式诞生8.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华生)9.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人的一切行为主要是受到(后天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
10.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11.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的创始人是(魏太默)12.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直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13.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弗洛伊德)14.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心理学)1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河罗杰斯)16.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把内部心理活动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成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而出现了认知心理学。
17.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口语报告发)18.下列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的分支学科的是(组织心理学)意识与注意19.下列不是心里促动药物的是(葡萄糖)20.下列心里促动药物属于兴奋剂的是(咖啡因)21.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意识状态是(可控制的意识状态)22.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人类意识的第一状态是指(可控制的意识状态)23.人类意识的第二状态是指(自动化的意识状态)24.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级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
教师资格考试“两学考试”教育心理学单元习题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两学考试”教育心理学单元习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1c41f0476c66137ee061947.png)
教师资格考试“两学考试”教育心理学单元习题汇总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的主体因素是(A)。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2.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B)。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3.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C)A.教学媒体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A.学生B.教师C.教学过程D.学习过程5.教学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A)。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6.教育心理学形成于(A)年。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879年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A)年。
A.1879年B.1903年C.1913年D.1924年8.心理学的缔造者是(B)。
A.桑代克B.冯特C.斯金纳D.布鲁纳9.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冯特R桑代克C.苛勒D.华生10.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B)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大纲》11.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B)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申斯基B.卡普切列夫C.列昂节夫D.鲁宾斯坦1877年,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1917年十月革命后,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发展教育心理学。
20世纪30年代以后,理论探索为主,贡献较大的是维果茨基、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苏联教育心理学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研究,广泛采用自然实验法,综合性研究的科学性提高。
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是:(1)忽视理论研究;(2)对西方心理学持全盘否定;(3)创造性应用马列主义理论不够,机械照搬。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笔记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a902c7327284b73f24250c2.png)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德国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派别:(一)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主张用内省法研究心理学,重视意识元素、意识经验。
(二)机能主义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意识是一种川流不息的过程,重视意识的机能和功用的研究。
(三)行为主义美华生,后期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主张用实验方法研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
(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十分强调整体的作用,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作用,重视无意识和动机的研究。
论述:如何理解心理的实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对心理的本质作了科学的规定,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一)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动物演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神经系统。
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不仅能感受与生命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也能感受与生命有间接关系的刺激。
这时,动物就有了原始的、简单的心理现象。
由此可见,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的属性,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二)从个体发展史来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联系的由于脑的发展,儿童的心理也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发展。
(三)人们的生活、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了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首先,人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临床实践使人们逐渐地发现心理与脑的关系十分密切。
其次,脑科学的研究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提供了证据。
再次,电生理学研究发现,人在不同精神状态下出现不同的脑电波。
最后,神经化学的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没有人的社会生活环境,没有对人类知识经验的学习,既便有正常的人脑,也不会有正常人的心理。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背诵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2acb7d336c1eb91a375d9d.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铁钦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华生,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进化心理学(达尔文)。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4、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着严重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他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S---R)来表示。
5、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注重人的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他还提出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6、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其研究方法是计算机模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试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1908年房宗岳翻译的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
7、(P1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注意:实例解释)8、教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组成:确定教育目标、分析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教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99dd1d7375a417866f8fe5.png)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教师资格认证心理学考试1-3章历年考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认证心理学考试1-3章历年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0de3f8f01dc281e43af07b.png)
历年考试题及答案(1-3章)第一章概论(25题)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02.4)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2.心理学属于( C ) (02.4)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3.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02.10)A.冯特B.詹姆斯C.华生D.魏太默4.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 B ) (02.10)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测验法5.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03.4)A.苛勒B.斯金纳C.弗洛伊德D.马斯洛6.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是( C )。
(03.4)(06.4)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调查法7.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在于( AB )。
(03.4)A.调整行为B.控制行为C.改变生活D.防病治病E.放松自己8.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B)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02.10) (03.10) (08.4)A.1798B.1879C.1789D.18979.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B)。
(03.10)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10.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 )(04.4)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11.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采取了(D)手段。
(04.4)A.统计分析B.测验C.调查研究D.口语报告1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B )的科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内容提要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内容提要](https://img.taocdn.com/s3/m/c879afd080eb6294dd886c6a.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内容提要第一章概论一、基本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3、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5、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二、基本问题:1、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
(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心理学流派与分支:构造主义心理:冯特、铁钦纳,19世纪后期—20世纪20年代;机能主义心理:詹姆斯、杜威,1890—20世纪3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华生、斯金纳,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太默、考夫卡、苛勒,1912—20世纪4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19世纪后期—至今;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20世纪中期—至今;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西蒙(无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至今。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其优点为资料客观、真实,缺点是被动、难重复、受主观影响。
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切合实际,缺点是不易控制;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精确,可以重复,缺点是有很大的人为性,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高校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考试资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考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fa2dbc2d5bbfd0a79567360.png)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目录: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4、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
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
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
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
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
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019450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3.png)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小题,最多两分)心理学概论(小题,最多两分)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也叫行为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 个体心理分为几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 心理动力系统包括哪些成分?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 人的活动的动机就是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5、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6、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哪些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7、 认知过程包括哪些方面?是个体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8、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主观原因。
原因。
9、 心理学把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1010、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1111、、人的心理活动处于什么状态?处于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人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能的活动水平。
1212、、心理特征的内涵和内容。
是人们在认知、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固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固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固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主要包括能力、主要包括能力、气气质和性格。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f5f2a6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4.png)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高校教师资格申请者)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一、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四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a) 动机: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关系。
a)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b)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
c)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
3.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的时间是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4. 心理特征: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a) 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b) 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c)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d) 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这些心理,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二、个体心理与行为—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的心理具有意识性。
1.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察觉的心理活动。
2.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
人清醒的时候,也有无意识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并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得作用。
3.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海南教师资格证2.《心理学》重点
![海南教师资格证2.《心理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c50a687e21af45b307a887.png)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2,机能主义心理学 1)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 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 詹姆斯 物杜威. 杜威. 2)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主要观点: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3,行为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华生,诞生标志——《从一个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诞生标志 《 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可观察的行为 2)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刺激—反应 主要观点: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刺激 反应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3)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部分: 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 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上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绪论部分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部分复习题: 1,简答题: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简答题: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简答题: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 简答题: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 意什么问题? 意什么问题? 3,简答题: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的区别 简答题: 4,名词解释:心理学;认知;实验法;谈话法 名词解释:心理学;认知;实验法; 5,论述题: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们生活,学习,工 论述题: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们生活,学习, 作中的意义. 作中的意义.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
重点篇章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六章 智力 第八章 人格 第十章 心理健康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第1章 心理学概论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第1章 心理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45f34921ed9ad51f11df25b.png)
第1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产生的哲学基础是什么?【答案】【解析】心理学的诞生是借助哲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唯理论、经验论是心理学产生的两大哲学基础,具体分析如下:(1)唯理论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
他的思想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他相信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惟一来源。
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他又表现出了唯物主义的倾向。
如关于身心关系问题,他承认灵魂与身体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某些心理现象离不开身体的活动。
但是,他又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
笛卡儿是一个二元论者,他认为心理活动既有身体的原因,也有灵魂的参与。
这样,他就把统一的心理现象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是依赖于身体组织的方面,二是独立于身体组织之外的方面。
笛卡儿还相信“天赋观念”,即人的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产生,而是由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的。
笛卡儿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作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2)经验论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
洛克坚决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主张“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
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洛克把经验分成外部经验与内部经验两种。
外部经验称为感觉,它的源泉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内部经验称为反省,它是人们对自己内部活动的观察。
洛克重视外部经验,承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这是唯物的;但他同时认为反省和感觉一样,是观念的独立源泉,这是唯心的。
2、请简要阐述个体心理系统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解析】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系统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大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91cb9ce6137ee06eff9181e.png)
广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大纲识记: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定义、定理、公式、重要结论、特点,方法),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识记是认知能力的基础,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
领会:能够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他们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
应用: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是学习的一条基本原则。
能运用原理分析实例,或用具体例子说明一般原理、原则;在变换了的情景下,仍够能把握已使用的概念和原则去解决问题。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课程规定的知识点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的应用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知识点中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在考试中,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15%,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5%,综合应用占20%。
第一章概论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心理学各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应用: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第二章意识与注意识记:意识、无意识、生物节律、日节律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生物节律与睡眠;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失眠的种类;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第三章感觉与知觉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的特性领会:感受性和感觉阈限;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知觉的机制;社会知觉的基本过程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第四章记忆与学习识记: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学习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的类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有意遗忘的作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分类;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心理学家波林曾写 到:“谁想在今后 三个世纪内写出一 部心理学史,而不 提弗洛伊德的名字, 那就不可能自诩是 一部心理学通史 了。”
五、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奥地利精神分析医学家弗 洛伊德氏在19世纪后期所 创立。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 识现象。 无意识的冲突导致了个体 的心理障碍,可以通过各 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 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 新行为主义者 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积极指向 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 后果的行为。 不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是坚信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
四、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系由德国心理学家韦 特海默于1912年在法 兰克福大学创立。 主要是研究知觉与意 识,其目的在探究知 觉意识的心理组织历 程——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 代表人物:考夫卡、 苛勒
第五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认识内外世界 调节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于生活、工作
又称行为论或行为学派,由美 国心理学家华生(J. B. Watson)在1913年创立, 《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 看的心理学》 反对研究意识 心理学是以客观的方法处理 客观的材料(可观察和测量 的外显行为)。 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 被动学习的结果。 S-R反应
行为主义的代表二
对心理学的批判:
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动物、儿童) 心理动力学:伤残心理学
心理学要研究正常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复杂经验)
人本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 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动机、欲望、价值、快乐、幽 默、情感、生活责任、生命意义以及爱情,嫉妒、仇恨等,真正 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 人本心理学对人性持乐观看法,认为人类本性是善的,而且人类 本性中原就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因此,人本心理学的研究不只是 了解人性,而且更进一步,主张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 以其臻于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境界。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杰 斯在五十年代所创始。 因之兴起年代较精神分析论 与行为主义更晚,而且在心 理学界的影响也比这两个学 派势力更小,故而被称为现 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注重人的独特性,认为人是 理性、自由的生物,人都是 有自我发展的潜能。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Humanistic Psychology)
确定问题,形成假设 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设计) 收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写出研究报告
一、观察法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 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并记录, 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 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观察法的分类:参与和非参与,结构式 和非结构式,全面和抽样,定期和追踪 观察等。
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1879)——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 生,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 的实验工作。
深厚的生理学背景 首创系统的实验研究方法
内省法(introspection) 研究意识及意识内容
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经被 誉为心理学之父
构造主义代表人物二:铁钦纳
铁钦纳(Titchener1867-1927) 化学元素、分子结构(分析和合成) 心理学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 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要研究 不同刺激情景下各元素结构的情形。
三、实验法
含义: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对某 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者实 验条件 因变量: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 和心理活动 无关变量
三、实验法
实验法有自然实验法,也有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对实验条件作 适当控制所进行的。 实验室实验是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于一 定的仪器所进行的实验。
二、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W. James(1842-1910) 整体=元素1+元素2+元素 3+??? 心理学,研究个体适应环 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 (而非分析意识的元素)。 除内省法外,还有观察法、 测验法等。 1890,《心理学原理》
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
第三节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理论领域
应用领域
实验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心理测量血 生理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教育和学校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广告和消费心理学 法律和犯罪心理学
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要素
调查法之问卷法
采用预先拟定能够好的问卷表,由被 试自行填写来收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 法 优点:省时省力经济 注意点:题目数量不应过多,回答简 便,问卷的有效性/回收率
调查法之访谈法:
研究者通过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 查者提出,在一问一答中收集资料, 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进 行分析和推测。 优点:不需果受研究者 影响,资料难量化,材料的真实性
七、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不是由某人独创的,而是受多种因 素影响,逐渐演变而成的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 出版,心理学开始研究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
认知(cognition),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 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 思维等。 通过口语报告法报告研究。
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第一手资料,资料真实可靠性。 缺点:有一定的局限,受时空的限制; 样本数量小,很难反映总体情况;比较 被动,难以重复
二、测验法
测验法是使用特定的量表作为工具,对 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 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测验法的分类:个体和团体测验,各种 针对性测验,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
优缺点:优点在于对变量的精确的控制,从而 提出可靠、精确的量化结果; 缺点是情境的控制较难操纵,且控制之后与真 实生活存在差距,导致研究情境的人为性。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就某一些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 答他自己的看法或者做法,以此来分析、 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主要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算命?相面?占星术? 琢磨人?分析梦?
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 会科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 质。
第二节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流派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是一个 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和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W, Wundt):在莱比锡
心理学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念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Psyche + logos = psychology
灵魂
词语、语言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的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 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 规律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