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地质 2-4油气成因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深度和温度的加大,在热力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干酪根演化 达到了成熟,大量化学键开始断裂,形成大量烃类分子。
沉积有机质演化达到了成熟,开始大量生成液态石 油时的埋藏深度和地温被称为门限深度和门限温度。

有机质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 ——主要生油时期:“生油窗”
(二)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0 原始沉积有机质含量百分数 100
青+液态沥青→气体+固态沥青。
野外观察
如在四川盆地威远隆起震旦系白云岩中见
到石油热演化的最终产物甲烷和固态沥青,后者
呈不规则浸染状或粒状分布于白云岩的裂缝或洞
穴中,成熟度高,通常为碳沥青和焦沥青。
深井钻探
国外近代大批超深井钻探结果显示,深层多
产天然气,罕见液态石油。
以上将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整个过程大 致划分为四个阶段,这反映油气演化的一 般模式。
第四节
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
一、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阶段 二、低熟油与煤成油形成理论
1
一、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阶段
有机质向油气转化是在还原-强还原环境下进行
的。初期受细菌生物化学作用控制,中、后期受温
度控制。
随埋深增大,温度增高,有机质逐步地连续地向
油气转化(为一连续过程)。不同深度范围促使其
转化的地质和理化条件不同,产物有明显不同,反
元素-芳香烃为主)产生缩合反应,主要形成贫氢的固态残 渣,并使石油中脂肪族相对增加而杂原子减少,同时残余 干酪根也变得贫氢。 凝析气和湿气的大量生成,主要是与高温下石油裂解有 关;石油焦化及干酪根残渣热解生成的气体量有限。
石油裂解与石油焦 化的模拟试验
(据A.K.Burnham等,1986) (a)油、气正常生成率与温 度的关系; (b)油、气累计生成率与温 度的关系
2.温度:180℃ ~250℃
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后期
碳化作用瘦煤-贫煤阶段
有机质高成熟时期 4.作用因素:石油热裂解、热焦化
(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5.演化过程及其产物
残余干酪根继续断开杂原子官能团和侧链,生成少量 水、二氧化碳、氮和低分子量烃类。同时由于地温超过了 液态烃存在的临界温度,已不再有液态烃生成,前期已生 成的液态烃类开始裂解,主要反应是大量C-C键断裂,包 括环烷的开环和破裂, C数烃→低C数烃,液→气。干酪根 残渣结构更紧密,暗褐色。
78 6 5
6.烃类组成的特征
A B
正烃 烷 烃 环 烷 烃 芳
2 3
15 25 35 0 2 4 6 13 20 30 33
C 产生的烃类:正烷烃碳数及分子量递减,中
4
1
埋深
、低分子量的分子是正构烷烃中的主要组分,奇 D 数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及芳香烃碳原子数也递减
CO 、H O、CH 、N 等 ,多环及多芳核化合物显著减少。 碳质残渣
C、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D、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烃类的形成与生油岩埋藏深度的关系的一般图解
★ 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
0 原始沉积有机质含量百分数 100
A、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B、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C、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D、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2 3
78 6 5
A B C
4
1
埋深
D
CO2、H2O、CH4、N2等 碳质残渣
(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6.烃类组成的特征
0 原始沉积有机质含量百分数 100
液态烃急剧减少,C25以上高 分子正烷烃含量渐趋于零,只 有少量低碳原子数的环烷烃和
A芳香烃可稳定存在;低分子正 B
78 6 5 2 3
烷烃剧增,主要产物是甲烷及
其气态同系物。
C
4
1
埋深
D
CO2、H2O、CH4、N2等 碳质残渣
后,方才达到了成熟温度,有机质仍然可以生成大
量石油,即所谓“二次生油”。
30
有机质演化及烃类形成阶段划分表
深度,km 温度, ℃ ﹤ 1.5 成岩 阶段 成岩 作用 阶段 煤阶 泥炭 0.5 褐煤 1.5-4.0 60-180 后 生 作 用 阶 段 长焰煤 黄 气煤 ∣ 肥煤 焦煤 瘦煤 1.0 暗 褐 色 暗褐 色 ∣ 深暗 褐色 Ro % 饱粉 碳化 程度 黄 色 干酪根 颜色 K.Peters 黄浅黄褐色 张厚福 1981 生物化 学生气 阶段 普西 1973 蒂索 威尔特 1984 成 岩 作 用 阶 段 傅家谟 1975 油 气 形 成 期 黄第藩 等, 1991 潘钟祥, 1986 生物甲 烷气阶 段 重质油 ∣ 轻质油 阶段
碳化作用中的泥炭-褐煤阶段;
4.作用因素:以生物化学作用为主;
(一)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类 脂 化 合 物 5.演化过 蛋 水 白 解 质 程及产物: 物质 单( A 微 用生 机 生 可 体 物 酶 溶 有 作 碳 水 化 合 物 木 质 素 可溶单体有机质:
•部分作为微生物养料被菌解、氧化、消耗掉→CO2、H2O;
去含氧官能团、去肽键 缩合
干酪根
可溶有机质
(一)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6. 烃类组成的特征——在有机质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0 原始沉积有机质含量百分数 100
正烷烃
环烷烃
芳烃
78 6 5
A
0 2 4 6 13 20 30 33
B
2 3
4 1
埋深
高分子量 C 正烷烃 C22~C34 范围内有 D 明显的奇 数碳优势
映了有机质向油气转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四个逐步过渡的阶段: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沉积有机质演化的未成熟阶段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成熟阶段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高成熟阶段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过成熟阶段
4
★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 ——连续过程 ——阶段性
A、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B、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对不同的沉积盆地,由于其沉降历史、 地温历史及原始有机质类型的不同,有机 质向油气转化的过程不一定全都经历这四 个阶段,有的可能只进入了前两个阶段, 尚未达到第三阶段;而且,每个阶段的深 度和温度界限也有差别。
在地质发展史较复杂的沉积盆地,如经历过数
次升降作用,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可能由于埋藏较浅
尚未成熟就遭遇抬升,到再度沉降埋藏到相当深度
1、CO2+H2O+ ; 2、石油; 3、湿气; 4、甲烷;5、胶 质+沥青质; 6、干酪根; 7、溶于碱的物质;8、溶于酸的 物质(5、6、7、8之间虚线表示这些成分可能重叠)
(一)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1.埋深:0-1500米± 2.温度:10~60℃ 3.演化阶段:Ro<0.5%
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 ;
在我国东部渤海湾、泌阳、江汉、百色、松辽、苏北及 西部地区的柴达木、准噶尔等盆地都发现了这种成熟度偏 低的石油资源。
35
1.低熟油含义 (Immature oil)

低熟油: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 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石油,称低熟油。 相当于干酪根生烃模式的未成熟(Ro0.5%) 和低成熟(Ro=0.5--0.7%)阶段。 有机质经低温生物化学或低温化学反应生成 液态烃。
沉积物沉积后至成岩早期:
水解、微生物酶的作用而分解
氧化
酚、单糖、氨基酸、脂肪酸
腐殖化作用
(分解、缩合、选择性富集)
( 选 分 泥 择 解 化 性 、 富 缩 作 集 合 ) 、
纯 物化 生氧 化 微解 学 菌 分 解

细 菌 作


生物成因气
C
腐 黄腐酸 殖 腐殖酸 物 质 腐黑
石油烃、胶质、沥青质 腐 (含生物标志化合物) 泥 物 其它不溶类脂聚合物 质
该阶段的镜质体反射率 Ro<0.5%;干酪根颜色
为黄~浅褐~褐色。
(二)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1.深度:1500 ~ 4000m 2.温度:60℃~180℃ 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阶段前期
(长焰煤-焦煤阶段)
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 4.作用因素:热力+催化剂的作用
(二)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5.演化过程及其产物
湿气 凝析气 干酪根残渣
热变质 深部高温高压下
干气(CH4) 石墨 Ro 2.0%
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过程在实验室、野
外观察和深井钻探结果中都得到了证实。
实验结果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对石油进行
பைடு நூலகம்
高温高压试验,发现当压力固定不变,石油
随温度升高向两极明显分化,最后形成气体
与固态沥青。
演化过程是石油→油+气→油+气+固态沥
2 2 4 2
有机质成熟的早晚及生烃能力的强弱,与有机质本 身性质有关。
若干类型有机质成熟及生烃能力图(据D.W.Waples,1985)
不同盆地不同时代生油岩埋藏深度与油气生成的关系
17
我国不同盆地不同时代生油岩埋藏深度与油气生成的关系
18
(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1.深度:4000~6000米;
CO2、H2O、CH4、N2等 碳质残渣
四环 分子 显畸 峰
高分子量 化合物为 主,显示 萘和四芳 烃双峰
(一)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在这个阶段生成的生物气,或称生物化学气,甲
烷含量在95%以上,属干气;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值异
常低,介于-55~-85‰。
它们可以富集成特大型气藏,埋藏深度浅,易于
勘探和开发,是经济效益高的研究对象。
•部分经细菌生化作用→CO2、H2O、CH4(生物成因气)、NH3
•大多数经地质聚合和缩合→Kerogen(~黄-浅褐色) •少量未成熟油,明显奇数碳优势
主要产物:生物气、干酪根、少量油
(一)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CO2 H2O 木质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脂化合物 CO2 H2O
微 生 物 菌 解
7.0-10.0 250-375
变生 作用 阶段
2.5 3.0
黑 色
深暗 褐色 ∣ 黑色
深部 高温 生气 阶段
后 生 作 用 阶 段
甲 烷
最 终 甲 烷 气 阶 段
过 成 熟 阶 段
干气 阶段
有 机 质 的 生 烃 模 式
32
★ 油气有机成因模式
生油门限
10-60 C 1.5km Ro 0.5%
15 25 35 碳原子数
0 2 4 6 环数
13 20 30 33 碳原子数
(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此阶段烃类反应的两种样式:
石油热裂解(Cracking):高温下脂肪族结构破裂为较
小分子,生成为较高氢含量的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等轻烃 类; 并使石油所含芳香烃浓缩集中。
石油热焦化(Coking):高温下贫氢石油(一般以含杂
湿气指数随温度变化的模拟试验(据A.K.Burnhan等,1986)
(四)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1.深度>6000-7000m;温度>250℃ ;高温高压
2.变生作用阶段(半无烟煤-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 3.作用因素:热变质 4.作用特点及主要产物: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 烃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进一 步缩聚,H/C原子比降到很低,生烃潜力逐渐枯竭。最 终干酪根将形成碳沥青或石墨。
10-60
甲 烷
未成熟 阶段
热催化 生油气 阶段 液 态
4.0-7.0
180-250
深暗 褐色
2.0
热裂解 生凝析 气阶段

深 成 作 用 阶 段
石 油
湿 气
油 气 成 熟 期
低 成 熟 高 成 熟 原 油 阶 段
成 熟 阶 段
低 熟 中 成 熟
高 成 熟
凝析气 ∣ 湿气 阶段
贫煤 半无 烟煤 无烟煤


36
2.低熟油生成的物质基础

各种显微组分的热稳定性与生烃活化能 不同,生烃时间和生烃潜力不同。 源岩有机质中存在大量化学性质不稳定、 活化能较低的富氢显微组分,可生成低 熟油气。

37
3.低熟油形成机理
(1)树脂体早期生烃
植物分泌出树脂,随沉积物埋藏,树脂可转化成树 脂体。

当有机质处于未—低成熟阶段时,树脂体可在低 温条件下率先早期生烃。
(2)木栓质体早期生烃 木栓质体来源于高等植物,在低热条件下,发 生低活化能的化学反应,生成并释放以链状结构 为主的烃类。
38
(3)细菌改造陆源有机质早期生烃 细菌作用对陆源有机质进行降解改造,提高富氢 程度和“腐泥化”程度,使有机质热降解、脱官能 团与加氢生烃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有利于生
生油窗 挥发物 干酪根 未熟-低熟 石油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成岩作用阶段 Ro=0.5-1.0% 60-180 C 湿气 1.5-4.0km
热催化
Ro=1.0-2.0% 180-250 C 4.0-7.0km
湿气
热裂解
Ro 2.0% 250-375 C 7.0-10.0km
沉积 有机质
乏氧 生物化学降解
大量石油 残余 干酪根
凝析气 干酪根 残渣
热变质
干气 次石墨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后生作用阶段 变生作用阶段
33
第四节
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
一、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阶段 二、低熟油与煤成油形成理论
34
(一)低熟油及其形成机理
自七十年代以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现了
这样一类石油,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成熟度参数比干 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石油明显偏低,表明此类石油 是在经受较低温度作用条件下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