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环流及三圈环流(总)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三圈环流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1.气压带2.风带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知识点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季风环流(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知识点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知识点4: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等。

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西南风,亚欧大陆东岸为夏季风,副热带高压带在中国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等。

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就是盛行西风,少雨地区可能是高压控制,山地背风坡降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体的风向和风带等。

易错点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

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①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

二、季风环流PPT课件

二、季风环流PPT课件

2.下列地区,季风最典型的是 (
A.亚洲东部
B.亚洲西部
C.印度一带
D.澳大利亚西北部
)A
3.形成南亚季风区的原因有
() D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洋流的影响
③终年受赤道气团控制 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
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D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①③
2.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C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①③
21
3.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 主要是( D )
异,气流压的成带因风有带哪
移动也些是。重要原 因。
季风环流2.swf
9
季风环流
北半球冬季
10
季风环流
北半球夏季
11
读《亚洲季风图》,讨论并填写下表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12
利用所学知识,讨论、分析季风的成因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
重要因素 读图讨论:为什么东亚季风最为典型?
13
季风环流
西北风 东南风 寒冷干燥(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东北风
西南风
温暖少雨(温暖少雨)
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主)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4
澳大利亚北部1月、7月的盛行风向?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和大陆西岸气候形成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和大陆西岸气候形成

例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例2: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例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0 气 温 ℃ 15
60 气 温 ℃5 0
03 01
0降 水 5量 mm
0
4000
600 气
3降0
温水
5 0℃0 1量5
mm
400 0
6
0
0 气 温
降3 水
0
5 0 0℃ 量1 5
mm
400 0
6
00 气
3降0
温水
5 ℃0 0 1量5
mm
400 0
600 降 水
500 量 mm
400
-15
3 0-01 5
带热 带 雨 林
热 带 草原 气 候
分布:南北纬10°-20°之间 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成因: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 气 候
分布: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 西岸 特征:全年高温少雨。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荒漠带
地中海气候
分布: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 西岸 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西风带控制。
1 0-04 5
100
-60
1
4
7
10
0 -60 月份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季风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季风

高低单纬圈间环流的形成 考虑一个因素:仅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
即假设:①地球不自转②地球不公转③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高压
低压
赤道低压 热
0°N
30°N
60°N
极地高压 冷
90°N
探究:这种热力环流能否维持?为什么
北极
不可能存在,在假设条件下,赤道与极地之 间存在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高空大气 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上空,近地面大气由极 地流向赤道,但是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大 气一赤道开始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赤道力的影响, 气流方向会发生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了解各地地理环境中常 见的天气和气候规律
形成降水的条件------
空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而且气流要上升
高压(带)的气流下沉
降水 ? 少
低压(带)的气流上升
降水? 多
气压带的成因、特点:
分布 气压带
成因
属性
0度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原因 气流上升
30度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 动力原因

气流下沉
60度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 动力原因
1、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
名称是 A.赤道低压带
C
B.副极地低压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极地高压带
读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 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判断1~2题。
(双选)1、图中风带⑥是:
A.北半球西风带 B.南半球西风带
AC
C.呈逆时针方向
D.呈顺时针方向
2.图中⑤处的盛行风向是 A
A.东北风 B.西北风
由赤道向 高纬递减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高低纬间 冷热不均

高低纬间 热力环流
活动:按照高低纬的冷热格局,依据热力环流原理, 试着画出高低纬间的环流模式。

地理默写(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地理默写(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地理默写(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完成上图,画出代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等箭头,并在各箭头标示名称。

(2)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分为三步:
即太阳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暧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

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2)在图中画出空气环流方向,并标出四地的气压状况,最后画出近地面和高空的两条等压线(面)。

(3)分别画出下列图中的近地面冷热、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压、大气环流方向。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在下列两组图中各点用虚线箭头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用实线箭头画风向
四、三圈环流:在图中准确位置写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在各风带上画出实际的风向。

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在图中各位置标出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名称,并完成下表。

月份被切断的气压带亚欧大陆气压中心太平洋气压中心大西洋气压中心1月
7月
(1)在图中画出标出亚欧大陆、太平洋上的气压高低。

(2)在东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三地画出此时的风向。

(3)完成下表。

1月风向及空气性质(温度、湿度)7月风向及空气性质(温度、湿度)东亚
南亚
澳大利亚西北部。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1. 介绍大气环境是指地球上大气层的特定气候条件和活动。

其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地形、地球自转等。

大气环境的研究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大气环境中的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2. 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是指大气环境中的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的环流系统。

2.1 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因太阳辐射量大,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这是大气环流的起点。

该区域的空气上升后,向高纬度方向流动,形成高空西风带。

2.2 副热带高压带高空西风带经过一定的纬度后,遇到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将西风带中的空气向下压缩,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该区域的空气下沉后,导致地表气压升高,形成高气压,天气晴朗。

2.3 极地低压带高气压的空气汇聚到极地地区,因空气冷却而下沉,形成极地低压带。

该区域的空气下沉后,导致地表气压升高,但由于地表温度低,天气寒冷。

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演变会受到地球赤道和极地附近地形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海洋的影响。

3.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指大气环境中的海洋季风和陆地季风之间的相互作用。

3.1 海洋季风海洋季风是指海洋和陆地之间温度差异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统。

当夏季,陆地受到阳光辐射加热,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向陆地吹,形成夏季风。

当冬季,陆地的辐射冷却,形成高压,空气从陆地向海洋吹,形成冬季风。

海洋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的东南部和非洲的西南部。

3.2 陆地季风陆地季风是指垂直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季节性风系统。

当夏季,陆地受到阳光辐射加热,形成低压,空气由海洋向陆地吹,形成夏季风。

当冬季,陆地的辐射冷却,形成高压,空气由陆地向海洋吹,形成冬季风。

陆地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的东部、北美洲、非洲的东部和澳大利亚的北部。

4. 影响因素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4.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决定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多种形式。三圈环流主要由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等构成,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和风带分布。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同时,海陆热力差异也是影响大气环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了显著的季风环流。冬季时,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形成,盛行西北风,气候低温干燥;夏季时,则形成印度低压和北太平洋高压,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湿润。南亚季风的形成则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双重影响。总的来说,大气环流与三圈环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环流》

成因
列表比较
风向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成因
东亚季风
冬:西北风 夏:东南风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寒冷干燥 夏: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
冬:东北风 夏:西南风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风带季节移动
小结:
假设地球不自转不公 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单圈环流
转及地表性质均一
2.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同一半球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A 云致雨
3.有关季风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B.我国各地夏季都吹东南风 C.华北地区冬季位于亚洲低压的东部,盛行偏北风 D.华东地区夏季位于亚洲低压的东部,盛行偏北风
30ْS
副极地低压带 60ْS 极地高压带
低压
(二)三圈环流
南北纬60度 附近低空形 成低压,高 空则为高压, 分别流向高 高 纬和低纬, 压 形成中纬环 流和高纬环 流,高中低 纬三圈环流 形成
低压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60ْN
副热带高压带
30ْN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30ْS
副极地低压带 60ْS 极地高压带
一、三圈环流的形成
复习:热力环流的形成
思考:从全球太阳辐射分布看,地球上 的热源和冷源分别是什么地区?
一、三圈环流的形成
结论: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赤道地区为热源,极地 地区为冷源,如果地球表面性质均一且无地转偏向力,则赤道与极地 间构成一个大的理想的热力环流圈——单圈环流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2讲: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2讲: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
2
3
4
5
6
7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受热过程 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理解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二、大气垂直分层 三、气温和等温线
8
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热力作用



射向宇宙空间

地 面 削弱作用、 水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大气受热过程: 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大气垂直分层、气温、逆温、等温线 2、热力环流: 气压、等压面、垂直气流、等压线、风、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风向、风力、“三力” 3、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南北移动 4、季风环流: 季节性高低压中心、冬夏季风
22
微专题:气温
1、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 2、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年变化、垂直变化规律。 3、等温线图图的判读。 4、气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

间 气温的年较差 变
气 温
化 气温的年际变化

时 空
空 气温的垂直分布
分间
布变
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逆温形成、影响

气温的水平分布
(根本热源)(直接热源)
拓展: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 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 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主要 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一直没 有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最低。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知识点归纳(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知识点归纳(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的判读大 风力的影响因素气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的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运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动 冷锋和暖锋天气系统 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主要作用力及特征⎩⎪⎨⎪⎧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可降低风速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3.受力状况与风向(北半球)4(1)影响风向的因素①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

②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如高空风。

③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如近地面风。

④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

(2)等压线图中风向的绘制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高空风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北半球):(3)风向呈现方式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东北风是从东北方向吹向西南方向的风。

通常呈现风向的方式有两种:①风向符号——风矢风矢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示风的方向(如下图中风向均指向A),风尾横线表示风力大小,一道短线代表1级风、一道长线代表2级风、一个风三角代表8级风。

②风频玫瑰图频率最高的方位,表示该风向出现次数最多,如上图中的东南风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东北风,南风出现次数最少。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及其影响下的气候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及其影响下的气候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总结
1.在春秋分时气压带中心为 0、30、60、90(宽约 °) . 、 、 、 (宽约10° 2.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 反 3.同一半球,相邻的气压带气压相___,相邻的风带 同一半球,相邻的气压带气压相___,相邻的风带 ___, 反 风向相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风向相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湿 4.从干湿性质来看,凡是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从干湿性质来看,凡是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干 而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在大陆西岸, 的,而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在大陆西岸,一 干 般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般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而西风控制 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下的地区多是__的。 湿 5.气压带与风带随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就 .气压带与风带随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 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 南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 __移 冬季__ __移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移, 冬季__移。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受海陆位置影响: 受海陆位置影响: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高山气候
1.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1.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0º~35 南北纬 ~35º 夏高温多雨 , 的大陆 东 岸 冬 低温少雨, 北纬35º~60º附 夏高温多雨, 北纬 ~60 附 夏高温多雨, 近大陆 东 岸 冬寒冷干燥

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 成西风,气流无法北 上在此堆积(动力)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赤道
三、三圈环流的形成
W N
赤道低压 热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极地高压 冷
0°N
30°N
60°N
90°N
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气压带风带的东分北布信 规风 带律:
南北对赤称道,低气相压间带 分布 0°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S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极压地带东风带60°S
极地高气压带
五、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两个因素:热力(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公转)
一、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二、单圈环流的形成
思考:
冷热不均会形成热力环流,赤道和极地之间冷热 不均,会形成类似的热力环流吗?
(1)假设:①地球不自转②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一个因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单圈环流
高压
低压
赤道低压 热
0°N
30°N
60°N
极地高压 冷
90°N
• 主要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 最典型的季风区——亚洲季风区
分类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亚州季风(1月)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东北风
西北风
东亚与南亚分别吹什么风?
亚洲季风(7月) 亚洲低压

东南风 夏威夷高压
30º 0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风环流及三圈环流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答案】3.B【解析】试题分析: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地势变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条件来推断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点。

第3-4题难度小,结合等高线和降水分布,可以推出地形雨是导致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甲地是天津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1.寒露节气出现在秋季,此时蒙古高压势力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吹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温降低,形成寒露。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布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7、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答案】27.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考查区域定位及气候特征。

【名师点睛】该题以世界某部分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确定是东南亚地区,可以根据经纬网或者泰国湾来判断出东南亚,然后再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从而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

(2015•海南卷)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2. 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A.河流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 湖泊水【答案】1.D 2.C【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向此地,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岛夏季气候干热。

2.结合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根据该半岛地理位置推测,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地表径流缺乏,灌溉水源不可能是河流水和湖泊水;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半岛海拔较低,不可能存在冰雪融水,因此其耕地灌溉水源最可能来自地下水。

【考点定位】该组试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的形成原因、区域水资源类型等。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区域等高线图为切入点,将等高线图判读、区域气候的形成原因、区域水资源类型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联系起来,凸显近年来高考地理重视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取图中“波斯湾”、海拔较低、低纬度等信息,做出精确的空间位置判断,并依次推测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

*能力题第一组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下图示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纬度中,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是A.400NB.500SC.400SD.600N2.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势高低C.洋流性质D.海陆分布答案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海陆分布和气压带风带。

认真阅读地图,利用图中的信息,结合我们所学习的世界地理知识,便可以完成答题。

1.读图可知各纬度西风分速,把所给的四个纬度数冬、夏季西风分速相减便可知,西风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是500S,选择B。

2.影响南、北半球西风分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大,西风影响的范围比例小,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受西风的影响的比例相对较大,选择D。

能力题第三组珀斯位于31°52’48’’S,115°52’58’’E,西面是浩翰的印度洋,东面是澳大利亚内陆地区,是澳大利亚刮风最多的城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 珀斯冬季风力强劲,主要是受A. 气温较低的影响B. 中纬西风的影响C. 低纬信风的影响D. 副热带高压的影响9. 珀斯夏季一天中风力最大的时间一般出现在A. 日出前后B. 日落前后C. 9:00-10:00D. 13:00-15:00答案8【答案】8. B 9. D【解析】8. 根据珀斯的经纬度可知,珀斯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受强劲的西风控制,风力大,选B。

9. 珀斯冬季受强劲西风控制,海陆风不明显,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海陆风得以显现。

珀斯夏季一天中风力最大的时间应该是海洋和陆地气压差异最大的时间,即陆地气温最高,气压最低的14:00左右,选D。

能力题第三组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展、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回答下题。

1、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A.雨带停滞B.冬季风势力强盛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D.受地形阻挡2、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答案详解1、A2、A解析:1、图示为中国冬夏季风的进展、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关系图,6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地停留接近一个月,不再继续北移,故答案A。

2、雨带位于①时,为我国春季,华北平原气温迅速回升,蒸发旺盛,且雨季还没有来临,所以干旱缺水,答案A正确;雨带位于②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黄河流域雨季还没有来,故答案B错误;渤海位于温带海域,水温较低,不易形成台风,台风活跃的是我国东南的太平洋海域,故答案C错误;东南沿海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不易出现沙尘天气,多沙尘天气的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故答案D错误。

疑难题第一组7图3为青藏高原隆起前后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图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正确的是A.冬季,M地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B.冬季,N地风速变大C.夏季,M地盛行东北风变为东南风D.夏季,N地风速变小8. 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A.我国冬季风变强,夏季风变弱且范围小B.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C.南亚夏季风变强,但却制约其影响范围D.板块运动活跃,地震、火山灾害增多答案A【解析】根据等压线走向确定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速。

甲图高压控制陆地,为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N地风速变小。

乙图低压控制陆地,为夏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偏东风,N地风速变大,故选A。

8.C【解析】青藏高原隆起是板块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它对全球气候变暖关联不大。

根据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等压线疏密变化,可判断冬夏季季风强弱变化,根据低压中心位置变化可大致得出夏季风影响范围。

南亚夏季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变强,但低压中心向西南移,其影响范围变小。

故选C。

基础题第一组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完成下题。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2.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A.下沉,热干B.上升,暖湿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D.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湿答案D 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②气压带位于南纬30°附近,所以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该气压带此季节位置南移至南纬30°以南,所以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即此日北半球正处于冬季。

①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气流性质为暖湿。

基础题第二组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题.容易形成降水的气压带、风带是( )A.①、⑤B.②、⑥C.④、⑦D.③、⑥答案D解:A、①是赤道低压带,会带来降水.⑤是东北信风带,信风带方向是高纬度吹向低纬度,不容易形成降水,故与题意不符;B、②是副热带高压带,一般高压带控制下是晴天.⑥是西风带,西风带是低纬度吹向高纬度,容易形成降水,故与题意不符;C、④是极地高压带,一般高压带控制下是晴天. ⑦是极地东风带,从极地吹向低纬度,风是寒冷干燥,故与题意不符;D、③副极地低压带,低压带控制下是阴雨天气.⑥是西风带,西风带是低纬度吹向高纬度,容易形成降水,故正确.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基础题第三组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

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C.形成原因相同D.气候特征相同2.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C.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东向西流D.丙丁都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答案详解此题答案为:1、A。

2、A。

解析:【考点提示】了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原因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题方法提示】第1题,甲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第2题,丁地为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半岛,丙地盛行风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呈逆时针流动,丁地盛行风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造成的。

能力题第四组3. 下列城市中,终年盛行西北风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4. 乙地分布的自然带是A. 亚寒带针叶林带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 热带荒漠带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D C解析3.据表格中四地的经纬度并结合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可知,四地均位于南半球,甲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乙为热带沙漠气候,副高或信风带控制;丙为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全年盛行西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