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案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案:
一、术后康复第1阶段(术后2周内
康复原则:此期为手术后早期,手术部位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关节囊及肌肉、肌腱组
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康复目标:减轻手术后疼痛、肿胀,术后2周髋周围无明显肿胀。早期进行肌力及活动度训
(1术后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两腿之间放置枕头,大腿外侧放置枕头防止外旋。
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回流,减轻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
(3肌力训练
术后第1天开始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大于300次/每日。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术后1周开始双桥运动练习。仰卧双脚分开,屈膝抬高臀部。10秒钟/次,10次/日。酌情逐步开展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皮筋抗阻力练习。肌力训练要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增加练习的频率及强度。
(4关节活动度练习
术后第1天开始患肢的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CPM机训练,2次/日,30分钟/次。活动角度在无痛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屈曲小于90°,训练后冰敷20—30分钟。术后第3天开始主动屈膝屈髋练习,髋外展练习,避免内收、内旋动作。
(5负重及体位转移
患者向健侧翻身,两腿间要夹一个枕头。术后第3天,床上训练卧位到坐位的转移。术后1周,扶双拐站立,练习扶双拐或步行器行走。骨水泥型可100%负重,非前水泥型20%负重, 6周以后逐渐增加到100%负重。混合型参照非骨水泥型患者。
(6患肢气压循环泵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术后康复第2阶段(术后2—4周
康复原则:此期皮肤已经愈合,关节囊及肌肉、肌腱术后3周已基本愈合。康复治疗重点为增加髋周肌肉力量及关节稳定性,增加关节活动度。
康复目标:术后4周髋周肌力达到IV—V级,主动伸髋正常、屈髋达90°,被动屈髋达110°。非骨水泥假体患者的负重站立正常,步态基本正常(扶双拐。
(1肌力练习
加强直抬腿肌力训练,伸膝后直抬高至患肢与床或30°处,保持10秒钟,10—20次/组,2组/日。继续强化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肌的皮筋抗阻肌力训练。
(2主动关节屈伸训练
缓慢、用力,最大限度主动屈膝屈髋,保持10秒钟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2组/日。角度逐渐增加。主动伸髋训练:单桥运动。健肢直腿抬高,患肢屈膝抬臀,10—20次/组, 2组/日。术后4周主动伸髋正常,屈髋达90°,被动屈髋达110°。膝关节屈伸正常。开始自行车训练,负荷逐渐增大并逐渐降低座位的高度。10—30分钟/次,2次/日。
(3平衡及步态训练
骨水泥型患者继续站立平衡训练,有条件时使用电脑平衡仪进行训练。训练难度由易到难。步态训练由4点—3点—2点步态。非骨水泥型部分负重,由¼体重—½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可在健康称上患肢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有条件时使用减重训练仪进行减重步态训练。术后第2—4周,酌情练习上下阶梯,开始上楼时健侧在先,下楼时患侧在先。骨水泥型开始进行双腿靠墙静蹲练习。
三、术后康复第3阶段(术后第5—12周
康复原则:此期为手术后中晚期,康复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髋周肌肉力量及关节稳定性,尽量恢复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自理,逐步恢复运动。
康复目标:术后6周髋周肌力达到V级,主动屈伸髋正常。术后8周步态正常,术后12周日常生活能力正常,能够进行适宜的运动。
(1继续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肌的皮筋抗阻肌力练习。使用髋部等长抗阻力训练仪进行髋周抗阻肌力练习,阻力根据患肢情况渐进性增加。抗阻功率自行车训练,角度训练;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2分钟/次,间隔10秒钟,5—10次/
组,2—3组/日。跨步训练,包括前后、侧向跨步训练。20次/每组,组间休息1分
钟,4—6组连续训练,2次/日。肌力较好后进行患侧单腿蹲起训练。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20—30次/组,组间间隔1分钟,2—4组/次,2次/日。
(2继续进行髋关节主动屈伸训练,角度逐渐增加。术后8周主动髋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
(3继续进行平衡及步态训练:非骨水泥型患者术后6周开始进行站立平衡训练。可以使用电脑平衡仪进行训练,训练难度由易到难。步态训练非骨水泥型患者逐渐弃拐进行训练。
(4术后12周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关节活动度、髋周肌肉力量基本正常而逐渐恢复体育活动。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散步、游泳、自行车、高尔夫球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