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复习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考复习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考复习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与考核要求】: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知识梳理】: 一、天体系统的层次

1.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______而相互_______,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 级别:总星系

二、太阳系概况及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

①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②太阳系的概况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 中心天体是太阳。因为太阳质量大,吸引其他天体绕其公转;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 星、 星、地球、 星、 星、 星、 星、 星;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性。 三、普通性

四、特殊性

1.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1)宇宙环境 ①______的宇宙环境 ②稳定的____________ (2)自身条件:

①适宜的______(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 ②有______的水(原因同上); ③有适于生物呼吸的______(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 五、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叫太阳辐射。其中约 到达地球。太阳波长范围0.15~4微米,主要能量集中在 波段。太阳常数为8.24焦/(平方厘米·分)。太阳辐射可分为 、 和 三部分。太阳辐射约50%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

2.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______________ ,维持地表_______,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_______。太阳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一种_______

六、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分层与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层(黑子)、层(耀斑、日珥)、层(太阳风),太阳活动周期约年。2.太阳活动的影响

(1)原因:太阳活动强烈时,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

(2)表现:①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_______通信②产生_______、_______现象

③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与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周期_______

【巩固练习】:

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东方天空上演了一幕“众星捧月”的天文奇观——肉眼可见的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依次由高到低排列。由于天文学家对这一奇观作了预测,许多天文爱好者大饱了眼福。据此回答1~2题。

1.“众星捧月”这一天文奇观中,能体现出______级天体系统

A. 1

B. 2

C. 3

D. 4

2.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A.金星和火星

B.土星和金星

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

3.下列天体属于卫星的是

A.火星 B.太阳 c.月球 D.金星

4.太阳活动增强可能导致的现象有

A.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大阳高度角增大 B.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D.地球不同纬度自转角速度差异增大

【湖南2012学考】2012年5月5日,月球位于一年中与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有幸欣赏到最大、最亮的“超级月亮”。据此完成5-6题。

5.月球绕转的中心天体是

A.地球 B.水星 C.火星 D.木星

6.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可能在月球上发生的现象是

A.黑子 B.暴雨 C.耀斑 D.昼夜温差大

【湖南2010学考】7.我国长江流域观察到罕见的日全食天文现象,图1示意日全食发生

时日、地、月位置关系,图中体现的天体系统有

A.太阳系、地月系 B.河外星系、太阳系

C.河外星系、银河系 D.河外星系、总星系

8.太阳外部圈层与太阳活动,对应正确的是

A.日冕层—耀斑 B.色球层—黑子

C. 光球层—黑子

D. 色球层—太阳风

【湖南2011学考】“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据此回答1-2题。

9.人类居住的地球,在天体分类中属于

A.恒星

B.行星

C.星云

D.卫星

【湖南2009学考】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9分43秒,我国神舟七号飞船准确进入距地球343千米的预定轨道。据此回答10-11题。

10.神舟七号飞船飞行范围所属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②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而特殊的行星③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源④距地球343千米的距离就是宇宙半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有答案)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哈雷彗星、流星体②月球、星云③航天飞机、陨石④恒星、待发射的航天飞机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体形态多种多样,是物质的,是孤立存在的 B.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才可以构成天体系统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许,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结合下图回答3~6题。 3.从发射节省能源角度考虑,最合适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飞船“神舟七号”运行时所在的天体系统不.包括(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5.酒泉成为载人航天发射场的有利条件是 ( ) A.海拔高,接近卫星所在的大气层 B.纬度低,接近同步地球轨道 C.气候干旱,晴天多,空气透明度高 D.设备先进,科技力量雄厚 (二)综合题 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__ ___, 轨道离地球最近的是__ ____。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轨道 和________轨道之间。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 ______向______。请在图中地球的公转 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来。 (4)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此天体成为该天体系统中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什么?(6)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什么?

地球及其宇宙环境

第一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测试要求】 ●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 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要点疏理】 1.天体是指宇宙间所有存在的物体(质),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方式。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相互 、相互 )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天体系统层次可用下表来说明: 2.太阳系由 、围绕太阳运行的 及其 、 、太阳系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3.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中心天体—— 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 、 、 、 、 、 、 、 。 4.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 、 、 。 5.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唯一有 的行星,其条件是:稳定的 ,安全的 (外部条件); , , (自身条件)。 6.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 条件,其原因是 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适中。 7.地球上有以 和 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其原因是地球有适中的 和 能吸引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原始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 8.地球上有 ,其原因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 的形式存在。 9.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 。 10.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 、促进地球上的 、 、 活动的主要动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温度 11.太阳外部大气由里向外,可分为 、 、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 和 ;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12.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 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 扰动,使地球上 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 ,使之突然出现 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击 地区的高空大气,会出现美丽的 。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统 其他行星系统

001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含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选择题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 2500 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示意图中地球在 A、B、C 三个位置对应的天体类 型分是 A.行星—卫星—行星 B.行星—卫星—卫星 C.行星—行星—行星 D.行星—卫星—恒星 2.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最不可信的 是 A.比邻星位于河外星系,能自身发光发热 B.比邻星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C.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 D.比邻星周围的宇宙环境较为安全稳定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对第一次银河系行星数量普查做出的估计,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达到500亿颗,其中大约有5亿颗坐落于所谓的“金发姑娘区”,也就是适居区。 据此完成3~4题。 3.对“金发姑娘区”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一地区的温度既不太高,也不太低,适宜生命存在 B.这一地区只有液态水的存在 C.这一地区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D.这一地区星球的表面可能存在大气层 4.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适中的日地距离 B.稳定的光照——地球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C.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 D.液态水——地球的大气成分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5~6题。 5.“蓝月亮”应属于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6.“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A.太阳 B.恒星 C.行星 D.地球 2016年11月14日晚,月亮与地球达到全年最近距离, 这是1948年以来月亮最接近地球的一次,出现了世纪最大“超级月亮”。图为摄于云南省曲靖市的月亮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65419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 (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 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 A 运动特征 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地理知识点梳理-宇宙与地球

2018合格考知识点梳理--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掌握天体的概念和类型,理解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等级差别。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学会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了解划分地球部圈层的结构, 4.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规律。 6.掌握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7.学会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计算。 8.运用地转偏向力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9.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知识详解: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 银河系?? ??? 太阳系??? 地月系? ???? 地球 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八颗行星????? 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2)特殊性——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充足的水分。 ②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③适宜的太照和温度围。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 层的黑子,B 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气候: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 ②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 ③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④在地球高纬地区出现极光。 【要点讲解】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三、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1.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甲)。

地理湘教版《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么?“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活动】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 【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

中图版(上海)第一册2020-2021学年中高中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阶段测试

中图版(上海)第一册2020-2021学年中高中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阶段测 试 一、单选题 1.某人从上海乘船去日本横滨,他在甲板上连续两次“从正午到正午”的时间间隔 A.等于恒星日B.等于太阳日C.大于太阳日D.小于太阳日 小明同学去北极地区旅游,他在日记中写到:“7月10日,晴,我刚到一个地处北极圈内的小村庄,当地人就告诉我来晚了,前两天还可以看到极昼现象,现在已变成有昼有夜了。此时向北望去,只见地平面上一片白雪皑皑”。 根据日记和图,完成下面小题。 2.该村庄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3.该村庄一年中的极昼时长约为 A.一个月B.两个月C.三个月D.四个月 4.②地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 C.苔原带D.冰原带 我国古代将一年等分为二十四个节气(见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春分日太阳在黄道上的度数为0°(或360°),则白露日期(阳历)和太阳在黄道上的度数约为( ) A.10月8日15°B.9月8日195° C.10月8日75°D.9月8日165° 6.谷雨日兰州昼长与下列哪一节气的夜长最为接近,且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 A.雨水B.处暑C.霜降D.冬至 北京市居民多在城区工作,职住分离明显。图中公共交通等时线是从城中心出发到达某地需要的时间。读北京市两个时段的等时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显示的可达性 A.中午比早晨的可达性强B.傍晚比中午的可达性强 C.南北向比东西向可达性强D.北部比南部可达性强 8.某同学在甲地(天安门前)观看升旗仪式时,发现与一个月之前的升旗时间相同,则半个月之前A.正午旗杆的影子一年中最短B.正午旗杆的影子一年中最长 C.升旗时旗杆影子可能向正西D.升旗时旗杆影子可能向西南 该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某半球俯视图,箭头所示为地球公转方向,虚线圈为回归线和极圈,最外面大圆为赤道。ABC表示晨昏线,OD两侧日期不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2011·沧州高一期末)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中代表金星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根据各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可知,①为水星,②为金星,③为火星,④为天王星,⑤为土星。 【答案】 B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A.行星③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B.行星③轨道和行星④轨道之间 C.行星①轨道和行星②轨道之间 D.行星④轨道和海王星轨道之间 【解析】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答案】 A 3.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

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解析】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会对地球地表温度有较大的影响。因白天气温过高,而使表面无液态水存在,亦不利于生命物质的合成。大气的存在与地球质量和体积有关。 【答案】 B (2011·衡水二中高一期中)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人类对天体的观测和探索一刻也没有停止过。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太阳系中的矮行星定义为“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据此把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据此完成4~5题。 4.2010年1月15日,我国某天文爱好者发现一颗小行星在天空中以每天0.54度的速度快速移动。该小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应在哪两个行星轨道之间() A.水星和金星B.地球和火星 C.火星和木星D.木星和土星 【解析】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答案】 C 5.将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的最主要原因是() A.距离太阳太远 B.不呈圆球状 C.质量和体积太小 D.轨道扁长 【解析】冥王星呈圆球状,公转轨道扁长,与其他绕日行星类

中图版(上海)第一册高中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章节测试

中图版(上海)第一册高中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2019年元旦将至,重庆(30°N,106°E)某同学想在新年钟声識响的那一封和伦教(51°N,0°)的姐视须通话道一声祝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元旦这一天,当中国新年钟声敲响时伦敦时间为 A.1月1日04:00B.12月31日16:00 C.12月31日00:00D.1月1日08:00 2.1月1日,与伦教相比,重庆 A.正午时刻更晚B.日出方位更偏南 C.白昼更长D.自转角速度更大 为了纪念己故中国天眼FAST的创始人南仁东,2018年10月15日,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下图为太阳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目前已知的太阳系小行星大多位于图中的( ) A.甲乙轨道之间B.丙丁轨道之间 C.丁戊轨道之间D.己庚轨道之间 4.图中表现出的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是( ) A.地球可以获得稳定的太阳光照B.各行星在同一平面上绕日运动 C.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 b 点的节气为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6.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 A.7月初地球公转角速度最慢B.5 月初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 C.1月初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D.10月初地球自转角速度最慢 7.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A.20°N附近B.25°N附近C.30°N D.35°N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近日点和远日点分别是() A.a;c B.b;d C.c;a D.d;b 9.在上题的前提下,地球从b点公转到d点,地球公转的速度是() A.逐渐加快B.逐渐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 10.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左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宇宙是()A.由恒星和星云组成B.可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物质 C.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D.由天体系统构成的 2..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发光B.运动C.在同一公转轨道面上D.公转方向一致 3.我们在晴朗的夜空看到的点点繁星,绝大多数是()A.恒星B.星云C.行星D.卫星 4.光年表示() ①天体间的距离单位②光在天体间的运行时间 ③天体间的时间单位④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A.总星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6.在太阳系家族中()A.中心天体是地球B.体积最大的是土星 C.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D.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 7.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A.太阳B.月球C.水星D.金星 8.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A.太阳B.月球C.火星D.水星 9.太阳系中行星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自转方向相同B.公转方向相同C.轨道半径相同D.公转周期相同10.除地球之外,类地行星还包括()A.水星、火星、土星B.月球、火星、金星 C.水星、金星、火星D.木星、土星、天王星 11太阳系小行星带位于() A.水星和金星之间B.金星和地球之间 C.地球和火星之间D.火星和木星之间 12.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指的是()①太阳系中行星公转轨道近乎于一个平面②自转方向一致 ③宇宙中天体在同一轨道上运动④公转方向一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13.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A.地球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有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D.地球上存在生命 14.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是()A.距离、体积、运动B.距离、温度、大气 C.温度、大气、水D.体积、大气、水 15.在下列天体中,能够发出可见光的天体是()A.行星B.恒星C.卫星D.流行体 二、综合题 16.读图1-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 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 (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 [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 ◆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 ◆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 ◆航天器发射路径 ◆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 ◆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 ◆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氢分子结构图 [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18 19第1单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 ?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2. 理解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重点) 3?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重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教材整理1宇宙 阅读教材P2?P5,完成下列问题: 1. 宇宙的含义 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 宇宙的特征 (1) 物质性——天体 ①含义: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②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2) 运动性一一天体系统 ①形成: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天体系统。 ②级别 " 地月系 』银河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银—.其 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3.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150亿光年。 正误判断: (1) 太空中的星星、月球和宇宙飞船都是天体。() (2) 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是天体。()

【提示】(1)V星星、月球和宇宙飞船都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第1页

(2) X 在大气层之外的宇宙空间运行的物体才是天体,飞机是在大气层中飞行的,不是天体。 (3) x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总星系是指人类目前认识的宇宙。 教材整理2 太阳 阅读教材P6?P8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太阳系 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 木星、f 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2. 太阳辐射 (1) 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 能量,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 (2) 影响 太阳活动 ⑴分布(填图) (2)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3)周期:约11年。 正误判断: (1)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教学设计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教材分析:该专题内容作为高二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的第一个专题,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影响很大。教材包括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和只有一个地球四部分以及五个“专栏” 、七个“思考与实践”题,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和开放。本专题的学习对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有重要意义,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下面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作为普通中学的学生,课前课后的任务完成质量较差,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立足于课堂。从学生的心理上来看:刚开始的地理课学生好奇心强、情感单纯而热烈,高中阶段正处于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的阶段。学生们受到多种传媒的影响,有着较广的知识面,对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所以作为教师要根据现状和学生的特征,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再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一定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并用图表表示,知道主要天体类型及特点 ②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基本概况(日地距离、能量源泉),太阳大气的分层和特点,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③能列表说出八大行星分类及特征,能在“太阳系模式图”中熟练判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根据材料归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①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相关图、表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归纳总结; ②学会从相关资料中获取所需的知识,最后启发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③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唤起对浩瀚宇宙的求知欲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在探究地球生命物质存在条件和地外文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关心和爱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培养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①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②八大行星的分类及特征,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2、难点:如何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初步达成正确宇宙观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①引导启发式 ②探究式教学 ③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发现学习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引入:06年8月国际天文联合会决议将冥王星赶出九大行星之列! (以热点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接进入主题)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第一课时) 一、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教师简单介绍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盖天说→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伟大的哥白尼)其中突出日心说的科学家,使学生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 通过浏览第4页“专栏”使学生简单了解宇宙大爆炸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设计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四很少,天文学家错误以为它的体积比地球更大,因此被命名为大行星。然 而,经过几十年的深入探索,天文学家发现它的直径其实只有2300公里, 甚至没有月球那么大。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做出重大的决定,将冥王 星归纳为矮行星,从大行星中做出“降级”处理。这样,太阳系就只剩下 八大行星,而不再是原来的九大行星了。你如何理解行星? 【问题提示】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一般来说 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相对于月球)且近似于圆 球状。 【导学】 1、阅读课本,填写下列出太阳系的各天体名称。 2、八大行星中哪些是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小行星带的位置? 4、彗星轨道什么形状? 5、八大行星的公转规律? 6、月球发光吗?我们为什么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导学提示】 1、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 海王星;i彗星;M小行星带 2、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4、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扁长椭圆轨道。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哈雷彗 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76年。 5、共面性、同向性、近圆形 6、月球不发光。 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致。 27.32天,同步自转。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问题】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参考教材阅读材料“围绕太阳运行的天 体”及“行星基本数据”表,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很普 小组讨论 回答

小结:天体系统,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备课资料: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 2、冥王星:太阳系的“留级生” 冥王星距离太阳十分遥远,因此接收到的太阳光芒十分微弱,就算是面向太阳的地方温度也很低,大概在零下238℃~218℃之间。冥王星的直径仅2300公里,可是公转一周却需要248年。从1930年冥王星被发现到现在,它只绕太阳转了三分之一圈。 从行星到矮行星: 1930年2月18日,美国洛顾尔天文台年仅24岁的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第一个发现了冥王星。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它一直与太阳系其他行星并称为“九大行星”。然而,在2006年8月24日布拉格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它却被“降级”为矮行星,这是为什么呢? 在冥王星被发现初期,由于距离上太过遥远,人类对于它的了解还是很少,就算是通过大型的天文望远镜,也只能观察到一个小小的光点。天文学家只知道它绕太阳一周大概需要250年的时间,还错误以为它的体积比地球更大,因此被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几十年的深入探索,天文学家发现它的直径其实只有2300公里,甚至没有月球那么大,等人类真正确认冥王星的大小之后,“冥王星是大行星”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且被写进了教科书。 在2006年的国际天文联合会上,天文学家们对于行星下了全新的定义,其标准也更加严格了。为此,国际天文联合会做出重大的决定,将冥王星归纳为矮行星,从大行星中做出“降级”处理。这样,太阳系就只剩下八大行星,而不再是原来的九大行星了。 矮行星:未能清除在近似轨道上的其他小天体。 3、彗星 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约有1600多颗,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扁长轨道,有些是扁长的椭圆轨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质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彗尾一般长几千万千米,最长可达几亿千米。彗星的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76年。1910年哈雷彗星非常亮,达-3.3等;1986年哈雷彗星很暗,几乎看不到。哈雷彗星下次过近日点为2061年7月28日。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4、月相 利用多媒体模拟日、地、月三者相对运动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周期(注意提示观察月相时的方向)。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出月相的规律(如右图)。 上上西西(上弦月在上半夜的西方天窗,月亮的 下下东东(下弦月在下半夜的东方天空,其凸面 5、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如:太阳 6、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质量不大的天体。 7、星云:是由炽热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8、星际物质: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及其稀薄。

高中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考题

高中地理第一篇 宇宙与地球考题 一、选择题 (一)从2007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十四)18:05在 西昌发射到2007年11月7日进入工作轨道,“嫦娥一号” 的首次探月之旅已经宣告成功。右图为“嫦娥一号”卫星 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1.从“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中我们 看到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目前科学家认为该现象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 A .昼夜温差大 B .陨星的撞击 C .流水作用 D .风力作用 2.下列关于我国已建成的三大卫星发射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昌在外流区,酒泉和太原在内流区 B .西昌在湿润区,酒泉和太原在干旱区 C .西昌纬度较低,能够获得较大的发射初速度,节约更多的燃料 D .西昌光照丰富,水热资源不足;酒泉和太原水热资源丰富,光照不足 3.“嫦娥”升空一星期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月相最接近下图的 4.纽约(西五区)的华人观看火箭发射实况转播的当地时间是 A .10月24日5:05 B .10月24日5:25 C .10月23日5:05 D .10月25日5:25 (二)图2中,虚线ACB 表示晨昏线,阴影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ON 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据此完成3—5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 ②该图表示南半球 ③AC 为晨线 ④BC 为晨线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此时,北京时间是 A 、7月7日4点 B 、7月7日12点 C 、7月6日4点 D 、7月6日12点 7、此时,下列城市中正午物体影子最长的是 A 、伦敦(520N ) B 、广州(23.50N ) C 、悉尼(330S ) D 、莫斯科(560N ) (三)2006年3月29日格林尼治时间8时36 分,在巴西东部地区开始出现日全食,北京时间图2

第四章 地球与宇宙复习提纲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1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光每秒传播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平时肉眼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4、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11年。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等。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 (5)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6、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引力只有地球的1/6。月地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因此,人在地球上看月球时就感觉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 7、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地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8、月球上没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些是由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 9、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2、课本第135页思考与讨论答案: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时间约24小时,即通常所说的1天,有利于生命的发展。地球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表日温度变化平缓,白天温度不会太高,晚

《宇宙与地球》考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恒星的亮度和光度?什么是视星等和绝对星等?两种星等如何换算?为什么绝大多数恒星的绝对星等高于它们的视星等? 答:亮度与光度--恒星的明暗程度,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视星等与绝对星等--亮度等级(m)和光度等级(M)。 M=m+5-5lgd(d指该恒星的距离),因为大部分恒星的距离都在10秒差距之外,故有M>m。2、什么是赫罗图?它在恒星理论上有何重要意义? 答:赫罗图是根据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绘制的坐标关系图,表明恒星温度越高,其光度就越大; 可求主序星的位置,反映恒星的演化历程。 3、比较银河与银河系?什么是河外星系和总星系? 答:银河:地球上观测者所看到的银河系主体在天球上的投影;在晴朗夜空中呈现为一条边界不规则的乳白色亮带。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处的星系。 4、何谓太阳大气?什么是“太阳风”?何谓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答:太阳大气:太阳可直接观察到外部等离子体层次; 太阳风:日冕高速膨胀,行星际空间不断地得到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离子流。 太阳活动:太阳磁场支配下太阳外层大气的剧烈运动; 对地球影响:黑子/气候,耀斑/无线电通讯,磁暴/极光等 5、哥白尼“日心”体系的基本思想与重要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开普勒定律?牛顿如何发展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它对天文学的发展有何贡献? 答:哥白尼“日心”体系:把周日运动归之于地球绕轴自转,而把周年运动归之于地球绕太阳公转; 行星的复杂的环状视运动,则是地球和行星同时绕太阳公转的复合运动的结果。 唯有月球才是唯一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日心说是整个近代天文学的基石。开普勒定理(即行星运动三定理):轨道定理、面积定理、周期定理。 牛顿对开普勒定理的发展:他指出天球轨道可以是任意圆锥曲线,速度是决定轨道形状的必要条件; 他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在引力作用下行星绕太阳运动的面速度不变;他修正了第三定理公式。 牛顿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 6、什么是同步自转?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总是它的同一半球? 答:指一个天体围绕另一天体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其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方向也基本一致的现象。 月球自转和绕地公转具有相同的方向和周期。 7、什么是恒星月?什么是朔望月?两者有何不同? 答:恒星月是月球在白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所需的时间;塑望月是月相变化的周期。 恒星月是月球绕转地球的恒星周期,长度为27d43m12s 塑望月是月球同太阳的会合周期,长度为29d12h44m3s 8、上弦月何时中天?下弦月呢?两者有何不同? 答:上弦月傍晚(日落)中天;下弦月早晨(日出)中天 简单的可以说:月亮呈月牙形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弓,上弦月和下弦月就是说阴历的前半个月月弓的弦在上边,就是说月牙儿的开口朝上,这就是上弦月;相应的下弦月就是后半个月月牙儿的开口朝下,这就是下弦月。 专业的说法是: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时全黑的,我们把它叫做新月(朔)。然后逆时针转过1/8圈,我们看到月亮露出了一部分,叫做峨嵋月。再转过1/8圈,当日地月三者垂直时,我们看到月球的右边是亮的,我们知道星空中的方位是左东右西,所以右边亮的我们把它叫做

第二章第一节宇宙和地球

第五周宇宙与地球课件教案 一、宇宙的起源 二、银河系 三、水星 水星是一颗类地行星,由于其非常靠近太阳,所以只会出现在凌晨成为晨星,或是黄昏出现作为昏星。除非有日食,否则在阳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见水星的。 水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平均大约为5000万千米,但这个距离会不断变化,最大可以达到2300千米这比地球的轨道变化值大5倍,水星的轨道更偏向于扁形,同时也反应了他的缓慢的旋转速度,水星的一天相当于地球的180天,因此太阳会长时间照射水星表面的某个区域,白天可能会很温暖,但是当夜幕降临没有大气层的保护,热量会不断的散发,温度骤降到零下180度,此时的氧气也会变成液体,同时也因为没有大气层保护减缓物质流的冲击,因此表面会留下许多因为流星撞击而产生的坑 四、金星 金星,是唯一一个没有磁场的行星,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亮度最大。它有时清晨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金星和水星是太阳系中仅有的两个没有天然卫星的行星。一直被认为是地球的姐妹星体,毕竟拥有着与地球相似的大小,重心引力也相似,与地球不同的是,金星距离太阳要近得多,大约是太阳与地球距离的三分之二,而且岩层比较厚,不像地球一样的拥有各种板块,但是他的周围有厚厚的云层,他会人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待在金星上就像是待在地球的热带雨林,这里可能真的存在故事中所说的丰富的生命形态,但是探测器水手2号1962年到达金星开始传回数据,像我们揭示了这个地狱星球的真面目,金星表面的平均温度为460摄氏度,有时候能达到600度,重要的是他比水星的温度还要高,金属铅在他的表面会立即变为液体。 这颗行星拥有大气层,这儿也是他被认为是理想家园的理由,但是金星表面的气压却非常的高,大约是地球的9倍,因此风速比较慢,在金星的表面也没有检测到水的存在,也就是说进行的表面即不受风的影响也没有雨的冲刷,因此火山形貌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