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鉴赏论文

合集下载

传统戏曲论文12篇

传统戏曲论文12篇

传统戏曲论文传统戏曲论文12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戏曲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统戏曲论文篇1[摘要]针对当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戏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的设想及对策是“以传统戏曲为主线,统领民族音乐教学”;“从家乡戏曲入手,开展多样化教学”;“关注基础教育,注重校本教材建设”;“走进传统戏曲,解读戏曲文化”这四个方面入手,加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戏曲的教学,力图使传统戏曲在学校教育传承中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传统戏曲;普及教育;高师音乐教学一般来说,传统戏曲的普及教育主要依赖于民间音乐活动、戏曲团体演出和学校音乐教育。

可是,由于受当前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影响,现阶段民间音乐活动因备受挤压而显得极为萧条没落。

除此之外,鉴于当下戏曲团体的生存现状,让其承担传统戏曲普及教育的重任显然也很不切实际。

故此,学校音乐教育便成为现阶段传统戏曲普及教育的重要阵地。

不过,在当下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教学,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统观我国传统戏曲进入学校教育体系,可大致分为专业教育与普及教育两大类型。

前者主要是指我国戏曲院校所进行的戏曲艺术专业传承教学;后者主要是指在我国不同层次学校音乐课程中对传统戏曲的普及教学。

这种通过学校音乐课程所进行的传统戏曲普及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广大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戏曲有所了解,这也是一个使学生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接受的过程。

可见,学校音乐课程教学承担着传统戏曲普及教育的主体功用。

追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传统戏曲教学,理应从我国近代曲学大师吴梅先生把传统戏曲(昆曲)带入大学课堂算起,屈指算来已有八十多年的历程。

如今,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京剧进课堂”的实施,无疑是对前人传统戏曲普及教育事业的一种继承,也是对当下传统戏曲振兴的一种明智之举。

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论文在我决定选《戏剧鉴赏》这门文化素质课时,我的室友们对我的这个决定十分不解。

她们觉得像我们这种正值青春的90后,喜欢看韩剧、美剧、动漫才是正常的,像我这样主动去选修戏曲这个我们爷爷奶奶辈才喜欢看的东西是不可思议的。

说实话,在我没有选修这门课前,我就对戏曲特别是越剧感兴趣。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不折不扣的越剧迷。

平时在家里,电视里播的都是越剧的各种曲目。

或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我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听越剧,有的时候一连看好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枯燥。

作为一个90后,我一点也不觉得我这个年纪喜欢听戏是个多么落伍的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戏曲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必定有其过人之处。

所以,我对戏曲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持乐观态度的。

就拿我最喜欢的越剧来说吧。

看过那么多曲目,听过那么多流派,无论是跌宕起伏的徐派,深沉隽永的尹派,还是委婉细腻的袁派,不同口味的观众都能在不同的流派风格中找到共鸣。

谈到戏曲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觉得我最欣赏的越剧演员茅威涛老师,也就是如今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的一番话和做法最能表达我的看法。

有一次,茅威涛在大剧院观看《暗恋桃花源》,身边的年轻女大学生认出了她,并自称是她的戏迷。

当茅威涛问起“你为什么不来看我们的《梁祝》”时,女大学生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把票子给我妈妈了。

”当时,茅威涛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要是看《暗恋桃花源》的年轻观众都能来看我们的越剧,那该多好啊!”从此,她改革越剧,让越剧“年轻化、都市化”从而赢得年轻观众的信念越发坚定。

如今,浙江小百花通过高校讲座普及、创排符合现代审美与人文精神的作品等方法,逐渐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粉丝团”,在同行剧团中,保持着相对较好的演出市场。

所以,要是我是一个戏曲从业者,我也会像她这样做的。

因为对于现代戏曲来说,年轻受众群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且必须加以重视的群体。

无论什么东西,艺术也好,科技也罢,要是不注入新的血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即便辉煌一时,最终也会是一滩死水,难以传承。

戏曲赏析课论文

戏曲赏析课论文

我的戏曲,我的中国红袖一甩,环佩叮当,饶是那花旦登台,巧笑嫣然间,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玉指勾花,红唇轻诉,时而羞怯如情人耳语,如泣的胡琴余音袅袅;时而犀利却指天骂地,震天的锣鼓回肠荡气。

——题记我虽然是一个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是同很多与我同龄的年轻人一样,对于这门博大精深的国粹艺术—戏曲,了解的还不是很深,所以先自我忏悔。

这篇论文我主要想就我自己比较浅薄的学识和看法,来探讨一下中国戏曲的前景,作为自古流传下来的国粹,它是应该保持着原本的古香古色样板套路,被供起来远观而不可亵玩,还是让它逐渐脱掉那层神圣不可接近的外衣,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呢?用文邹邹的话来说,中国戏曲的滥觞应于汉代,千年之后发展到清朝前期时,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从阶级地位来讲,不再是一种官宦富贵人家才会欣赏的艺术了。

小至市井茶馆,大至天子明堂,都有各式各样的戏曲上演,民俗性和地方性也更加的明显,中国的戏曲也进入了一个盛大辉煌的时代。

但好景不长,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渐被瓦解,时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不到几个个世纪的时间,现代的生活已经在这个古老了几千年的民族里迅速开始,而中国的戏曲在过了那段最辉煌的岁月后逐渐走向了低谷,商品化的生活充斥在我们的周围,有心情去欣赏戏曲的,除了专业的人士外,也只有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了。

这种一句话要说三分钟拐好几个调的艺术,我们已经无法去消化了,纵然尝试去接近,方圆十里却也没有一个戏场子,接触稍多的也就是CCTV十一套了。

提到中国戏曲,大家的反应都是摆手,“这种高深的艺术,咱理解不了的。

”在清朝都是大街小巷相传,脍炙人口的词儿调儿,为什么到现在大家会觉得接受不了?在我看来,是它的形式太古。

古在哪里,古在它张口闭口都是陈年旧事,无论是《西厢记》《黄梅戏》还是风靡一时的《霸王别姬》,剧情自然不用说了,大家已经看电影看小说,都了解的十有八九了,那我们看戏看什么,看它的美,对,它作为一个艺术,融合了舞蹈音乐朗诵诗歌,呈现给大家的就是一个美,大家看了,都说美,可是美在哪里呢?人美?曲美?词儿美?有个成语说的很是恰当,叫“曲高和寡”,中国戏曲的美,太过专业,太过高深,大家看不出来,自然也就欣赏不了。

戏曲鉴赏期末论文

戏曲鉴赏期末论文

古典走向现代——浅谈古典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文化的交锋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曾经风靡一时。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城市化时代,大量充满现代元素的流行文化涌入中国市场,使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古典的传统戏曲也面临着危机。

然而,戏曲作为中国文明的艺术奇葩,是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古典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文化的交锋中,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及时保护我们的戏曲艺术,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维护好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戏曲、流行文化、危机、措施一、戏曲简介(一)戏曲释义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

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二)发展时期戏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八个时期:萌芽时期,雏形时期,成熟时期,发展时期,繁荣时期,集成时期,转折时期,终结时期。

(三)戏曲剧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五大戏曲剧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二、戏曲面临着危机及危机原因(一)面临危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曾经风靡一时。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城市化时代,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面对古典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文化的交锋,我们应该冷静分析一下戏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说文化大革命中对戏曲艺人的迫害,曾给戏曲文化界带来很大损失,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也着实为戏曲艺术带来了繁荣的局面。

不过以此为转折,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不再平坦,各种冲击接踵而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文化的冲击,戏曲这种典型的传统艺术到了80年代末期出现了一种危机局面。

扬州大学 戏曲鉴赏论文

扬州大学 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1)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2)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曲舞台美术所包含的内容:戏曲行头、戏曲化妆、面具、脸谱、旦角头面等等行头,是金、元时起对戏具的统称。

《扬州画舫录》称“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为衣、盔、杂、把四箱”。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牡丹亭》赏析作为一名选修戏曲鉴赏的学生,平时在也听过一些戏曲,其中昆曲居多,而在昆曲中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汤显祖创作的“玉茗堂四梦”之一的《牡丹亭》了。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虽然只是看了《牡丹亭》的一些片段,但我却深深地被他们大胆追求爱情的精神所折服,更是对他们那时候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所敬佩。

京剧欣赏结课论文

京剧欣赏结课论文

《京剧欣赏》结课论文京剧走进校园的重要意义本学期,我选修了学校开设的<<京剧欣赏>>课,课上老师幽默的讲解以及字正腔圆的戏曲演唱使我对这门课乃至于京剧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京剧是国粹,是一种综合了“唱、念、做、打”的多元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历史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把京剧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国家课程体系,说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站在提高软实力的高度上推进课改,这对传播传统文化更加有利。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在实践中却常常把素质教育理解得比较狭隘,认为就是给孩子们增加一些音、美、舞的内容,带着他们跳个舞、唱首歌、画幅画就是素质教育了。

这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目前人们对艺术的认识走进一个更大的误区——每年春天高校相继举行的艺术考试,似乎成为某些家长送孩子进大学门的捷径。

于是,孩子小小年纪便被剥夺了自由发展和自由玩耍的权利,钢琴、练功、素描成了孩子每天的必修课。

在即将进入高考的时候,放眼看去,各色各样的考前辅导班、突击培训班、包拿统考证班风起云涌,据说生意也真的好得很。

而这些孩子们满脑子想的都是“还珠格格”、超女、快男。

这种快餐式的艺术培训导致他们对高雅艺术的漠不关心和传统文化的严重缺失。

京剧进课堂是让孩子们通过接触经典作品、了解京剧常识、引导学生有欣赏戏曲的兴趣,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京剧表演的神韵,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的艺术文化,树立民族精神。

使孩子们不能只知道周杰伦,也应该知道梅兰芳,知道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进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一种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

长期以来,我国的艺术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现象。

一方面,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缺少艺术的特点,艺术教育不艺术;另一方面,一些家长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为了考级、为了升学加分而让孩子学习艺术。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同样,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推荐优秀的中国戏曲美学论文欣赏(共4篇)

推荐优秀的中国戏曲美学论文欣赏(共4篇)

推荐优秀的中国戏曲美学论文欣赏(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中国戏曲美学特点一、中国戏曲的概念中国戏曲又被称为中国传统戏剧,(中国现代戏剧还包括了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如:话剧)。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国粹,它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二、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分析(一)中国戏曲的综合性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化的艺术,它其中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

并将这些元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1.与音乐的结合在戏曲音乐结构中,声乐部分是它的主体。

中国戏曲有很多传统剧目,其所以能在舞台上久唱不衰,主要得力于其中脍炙人口的唱腔。

其中比较著名的唱腔有:昆腔、皮簧腔、梆子腔。

这些唱腔都被人们所熟知。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人声歌唱比器乐伴奏更为亲切动人,更易唤起观众的理解与共鸣。

戏曲音乐刻画人物形象,主体依靠声乐,即优美的唱腔与动人的演唱。

戏曲中无论演唱的是曲牌还是板腔,都可以分为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和戏剧性唱腔。

抒情性唱腔的特点是字少声多,旋律性强,能够抒发内在的感情;叙事性唱腔的特点为字多声少,朗诵性强,适用于叙述、对答的场合;戏剧性唱腔多为节拍自由的散板,节奏的伸缩有极大灵活性,因而长于表现激昂强烈的感情。

这三类曲调的交替运用,构成了戏曲音乐变化多端的戏剧性。

2.与文学的结合(1)剧本的故事性中国戏剧优美的唱腔及综合的表现手法,引起各个朝代文人墨客对其的兴趣,很多优秀的剧本都是由很多民间小故事编写而成,文人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转化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然后编成剧本,使听众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剧本的文学性。

中国戏曲欣赏论文——经典版

中国戏曲欣赏论文——经典版

"中国戏曲欣赏"观后感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开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局部。

已故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在临终时还叮嘱前任总理温家宝,培养人才,不但要重视科技,还要懂得艺术!终于在这学期,我有幸选到了。

教师的"中国戏曲欣赏"这门课程,让我终于有时机深入了解这门古老的艺术了。

白驹过隙,日月穿梭,短短几周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身开展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

从最初的京剧"三打三春"的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龙女"、"白蛇传"、"追鱼"、"女驸马"、"天仙配"、"五女拜寿"、"牛郎织女"、"三打三春"…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

特别是流行于大江南北的黄梅戏,作为一个人当然感慨良多!说道黄梅戏,我们就先谈谈它的历史吧,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主要地方剧种。

黄梅戏发源地在、、三省交界的地区。

在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流行"黄梅调"也叫"采茶戏"。

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

早期的黄梅戏多是把当地的民歌小调直接搬上舞台,表现当地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的故事。

先是在怀宁一带出现了专业班社。

这里唱黄梅调十分兴盛。

从演出一方来说,戏目多、人才多、班社多;从看戏者一方来说,观众多、市场多。

于是,一批戏班应运而生。

黄梅戏的更大开展是在中华人民国成立之后。

由于国家对地方戏曲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加强艺术力量,省陆续选派一些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方面的专门人才参加了黄梅戏的改革工作。

戏曲鉴赏选修课论文

戏曲鉴赏选修课论文

戏曲鉴赏选修课论文这学期我选修了戏曲鉴赏这门课,在这门课上,我渐渐丰富了戏曲知识,慢慢的知道了戏种不同角色行当代表的内容。

在戏曲课堂上,老师同我们一起欣赏了许多代表派风格的戏曲风。

诸如《西厢记》、《琵琶记》。

虽然不能一一领会,但是也在其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课外,我也欣赏过一些戏曲,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十八里相送》,因为我在电视台上看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视剧。

对其中的剧情颇为熟悉。

所以,留下感触颇深。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情,深情的旋律。

《梁山伯与英台》是非常有名的戏曲,根据流派的不,词也略有不同。

十八里相送,虽然师母做媒,但祝英台要离去,还是担心,放心不下,为了更多地争取到双方的爱情,自己想吐露情丝,所以一路以物作喻,可惜梁山伯性格木讷,未曾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性格的原因也导致了他后来死去的悲剧色彩。

梁祝二人真挚的爱情,表现了对封建礼教的思想感情及对这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谈了《十八里相送》这一部戏曲,我就从自身来说一下对戏曲的理解,戏曲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包含文学、舞蹈、武术、美术、杂技及人物扮演各种因素综合的一种艺术。

近代戏曲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京剧术日臻成熟,越剧、昆曲、梆子、评剧、黄梅戏等地方得到了大力发展,出现了《贵妃醉酒》、《十五贯》、《天仙配》脍炙人口的经典戏曲作品。

《天仙配》之所以成为黄梅戏经典,是因为其剧情、唱腔、唱词、演员表演等无一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精心打磨的,《天仙配》也是黄梅戏的传统曲目,解放前就已经在各黄梅戏帮演出,但真正成功还是解放后五十年代新中国文团体对其进行改编版,同时也造就了严凤英、王少舫等著名黄梅戏演员,并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最后该剧也被搬上大银幕,让全国人民都能够欣赏黄梅戏艺术精华。

所以说,《天仙配》剧目在黄梅戏中的地位相当于九鼎之尊,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黄梅戏代名词。

《天仙配》的剧情非常简单,角色也不多,但故事情节却非常的讨巧,深受百姓的喜好,通俗一点就是适合他们的品味。

戏曲鉴赏应用影响与意义本科论文(共5篇)

戏曲鉴赏应用影响与意义本科论文(共5篇)

戏曲鉴赏应用影响与意义本科论文(共5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吉剧对中国当代戏曲生态的影响与意义吉剧是1959年由吉林省委决定创建的,以东北二人转为创造基础对戏曲进行大胆的创作与革新。

吉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世纪以来。

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吉剧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中国当代戏曲生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当代戏曲生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扎根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与民间趣味、关于戏曲生态美学体系的构建与具有戏曲生态特色的剧目建设[1]。

一、扎根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与民间趣味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都是其文化情怀与情感寄托,这是艺术发展的根,在吉剧的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

吉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深深的东北风土人文情怀与民间趣味,体现了东北地区特有的土地美与风俗美。

是一种特色鲜明的东北艺术形式,例如东北二人转,是东北民间艺术的重要宝贵财富,是把东北民间音乐曲调与民间舞蹈进行有效融合与汇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吉剧在发展过程中完整继承了东北民间艺术的精华部分,深刻体现了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与民间情趣,具体主要体现在吉剧中的奇趣、风土情怀与民间闹热。

(一)吉剧中的奇趣在奇趣方面,吉剧具有东北地区特有的奇与趣的特点。

东北二人转中特有的扇子、手绢等技能在吉剧中都有一定的体现,同时针对民间的生活情趣使用了虚拟与夸张的手法进行了彰显,体现了东北艺术中奇的特点。

趣指的是风趣,也是来源于东北二人转,指的是对丑角的扮演和塑造以及喜剧精神与喜剧文化。

东北地区属于农耕文化,同时天气异常寒冷,人们的生活很艰苦,因此在二人转中体现了乐观的精神,给人们艰苦的生活以慰藉。

这种民间喜剧精神成了东北地区特色的艺术传统[2]。

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论文在这戏曲鉴赏课中我认识了戏剧,其中有越剧,绍剧,莲花落等。

戏剧文学的特征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

没有舞台,没有演员,便没有戏剧。

一出戏的演出,首先要有剧本作为舞台演出的基础;还要有布景、道具、化妆、灯光、服装和效果;有的要音乐伴奏;演员的形体动作要有舞蹈因素等等,戏剧和其他艺术样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它通过演员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开展故事情节,以揭示既定的主题。

一般说来,戏剧文学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戏剧文学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要求有集中的戏剧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二)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个性化和动作性戏剧文学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

戏剧文学的分类戏剧文学的种类繁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根据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作独幕剧和多幕剧;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和歌剧;而根据戏剧文学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作用,则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在我们的戏曲鉴赏课中讲到的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发祥于上海。

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

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

就以越剧版的红楼梦为例,编剧者选择了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最是适合不过了,所有现有的体现宝黛爱情的戏曲,以越剧的演绎最为成功,正是因为哀婉凄美的爱情故事,唯有在柔美、婉约的越剧里,最能淋漓尽致地得以体现。

近年来,绍兴莲花落表演、唱腔及音乐,皆有较大发展,在伴奏上有时加用琵琶、扬琴、二胡、笛子等乐器,还根据剧情需要,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及部分民歌小调,并开始进行男双档演出的尝试,除发挥原说唱特点外,还增加表演部分。

戏剧鉴赏论文

戏剧鉴赏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戏曲艺术鉴赏论文题目:打开鉴赏中国古代戏曲的窗口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张满红学号:12999111日期:14/6/3摘要: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它们既具备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

在学习完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之后,感觉对话剧和戏曲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老师的要求下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下整理出了这篇关于中国古代戏曲一片论文。

论文主要介绍元杂剧和一些明清传奇及大师汤显祖,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中国古代戏曲的魅力吧。

关键词:中国古代戏曲鉴赏元杂剧明清传奇汤显祖孔尚任一、有关元杂剧与明清传奇的知识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它们既具备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

关于其区别,明人吕天成在《曲品》(卷上)中从音乐的不同、外在体制的长短、内在结构的繁简几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论述:“金元创名杂剧,国初演作传奇。

杂剧北音,传奇南调。

杂剧折惟四,唱惟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

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

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因其全用北曲曲调之故,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不相重复。

因其形成于北方,受北方语言的影响,故曲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无入声韵。

曲文平仄通押,讲究音乐的动听和声调的优美。

如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曲用“正宫”,由“端正好”、“滚绣球”等十支曲子组成,一韵到底。

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

楔子一般只有一两支曲子。

元杂剧的这一结构形式完整而严谨,但有时会限制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利于剧情的展开,所以有些剧本突破了这一结构,如王实甫《西厢记》。

在表演方式上,元杂剧由一人主唱。

据此,由正旦唱的称旦本,由正末唱的称末本。

以你所了解的中国戏曲写一篇鉴赏文

以你所了解的中国戏曲写一篇鉴赏文

以你所了解的中国戏曲写一篇鉴赏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戏曲鉴赏:从古典到现代》1. 导论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

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

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中国的戏曲文化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戏曲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美术杂技等,戏曲赏析对于欣赏戏曲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整理了8篇"戏曲赏析论文范文";,供戏曲专业学者参考。

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之第一篇;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摘要:中国戏曲毕竟发展了上千年, 而且在广阔的空间有着无以数计的演出, 而不同的观众在不同的环境, 更不可能完全按照同一种欣赏模式, 面对剧目的水平与演员表演的水平都必定存在巨大差异。

可以想见, 除了重于鉴赏的观演关系之外, 中国戏曲观众对于国剧表演, 也自然会有心醉神迷的欣赏。

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 是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用传统的审美方法, 通过舞台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就有它自己的方法, 这种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和舞台审美相关联的。

本文着重谈谈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与观众关系的问题, 也是戏曲表演艺术和审美受众相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戏曲,演员,观众,欣赏中国戏曲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 并且受到社会普遍的欢迎, 决不是因为它能够给某些"内行";提供表现他们智力上与艺术鉴赏力上高人一等的机会, 更是因为它确实有可能给众多入迷的观众, 提供情感上的满足。

这就是说, 观众们欣赏国剧, 除了在许多场合习惯于用非常挑剔的眼光去寻找演唱时的缺点以外, 也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观众, 是以投入的情感, 倾注于戏曲欣赏活动中的。

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 是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用传统的审美方法, 通过舞台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就有它自己的方法, 这种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和舞台审美相关联的。

戏曲表演丰富多彩, 这里, 应该特别谈谈戏曲表演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即戏曲演员与观众关系的问题, 也是戏曲表演艺术和审美受众相结合的问题。

以京剧议论文(精选31篇)

以京剧议论文(精选31篇)

以京剧议论文以京剧议论文(精选31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以京剧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京剧议论文篇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每当看见电视戏曲频道里的花旦穿着漂亮的戏服,舞着水袖,唱得委婉动听时,我都会两眼发光,真想自己也能唱一出!妈妈见我喜欢京剧,就带我去京剧表演艺术家郭老师那里拜师学艺。

面试时,我唱了一首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郭老师听了,哈哈大笑说:“你唱是唱下来了,但是你唱的是京歌,不是京剧。

不过,你的普通话还不错,咱京剧最讲究的是字正腔圆,这是你学京剧的优势。

”接着,郭老师给我演示了一遍,哇!她的声音是那么浑厚、嘹亮,极具穿透力,好像房顶都快被掀翻了,太好听了!就这样,我成了郭老师的学生。

郭老师教我唱梅兰芳大师的经典剧目《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中的旦角。

一开始我老是用嗓子喊,没法用丹田气,郭老师告诉我:“唱这出戏,先要把高音练好,气沉丹田,自然地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

气息要控制得当,不要过猛或不足,用气要有弹性。

‘嘴皮子’还要用力,嘴巴的动作不能太大……”我努力地练习着,渐渐地,越唱越有感觉,老师都夸我唱得有点儿京味了!唱京剧,除了声音,手、眼、法、步的招式演变也得有精气神。

郭老师教我手和眼睛要协调,眼睛要紧跟着手位。

贵妃的动作是很柔美的,可是,我的动作太僵硬,手型不好看,脚步也迈得太大。

郭老师笑着说:“你这是刀马旦吧。

”我红着脸,千万遍地叮嘱自己要放松。

渐渐地,我不紧张了,动作也柔软多了。

看来,学好一门才艺还真不容易呢!郭老师还要求我每天都要对着墙“喊嗓子”,只要发两个音:“咿!啊!”要像爬楼梯—样从低音练起,一直“喊”到最高音。

他还告诉我:“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到了,自然也就进步了!”通过学唱京剧,我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只要我专心致志,勤学好问,坚持不懈地练习,就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以京剧议论文篇2说起文化,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国粹——京剧。

《戏曲鉴赏》结业论文[合集五篇]

《戏曲鉴赏》结业论文[合集五篇]

《戏曲鉴赏》结业论文[合集五篇]第一篇:《戏曲鉴赏》结业论文梦里梦见醒不来的梦——由昆曲浅谈中国戏曲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传统音乐的分为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四大类。

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

戏曲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它既是个文学概念,指戏中之曲,是一种韵文样式;又是一个艺术概念,指中国的传统戏和现代的国剧——京剧及各种地方戏。

戏曲的种类多种多样。

据统计,我国的戏曲剧种有上千种之多,至今仍记录在案的也有几百种,包括南戏、杂剧、昆曲、京剧、越剧、黄梅戏、秦腔、陇剧等等。

在这多的戏曲种类当中,我对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的昆曲可谓是情有独钟。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被称为“百戏之祖”。

昆剧行腔优美,它的缠绵婉转、柔漫悠远实在令人心醉。

昆曲的剧目也是十分繁多,而其中《牡丹亭》便是我的最爱。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牡丹亭》最先吸引我的地方,自然是杜丽娘与柳梦梅那段“死生契阔,与子成悦”的美好爱情。

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道尽了其中真谛。

这是一个女子追求真爱的故事,这是一个为爱而死因爱而生的神话。

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美好的景色美好的时光犹在,那让人快乐的事情正在谁家的院子里面上演?将丽娘的一腔春愁无处排遣表现得淋漓尽致。

丽娘“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但却得不到她最想要的爱情,这无边无际的乏味与空虚似乎走不到尽头。

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浅谈戏曲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摘要: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任何艺术,都反映出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或是对其强烈的批判,或是对其进行褒奖,都体现了戏曲艺术家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反过来,社会现实又制约着艺术的发展,在宽松的社会条件之下,人们自由表达思想,百花齐放,在禁锢的条件下,艺术有不免沦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本文以这两方面入手,以戏曲艺术为例,讨论了戏曲艺术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戏曲介绍: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宋等至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独特的虚拟性与程式性的艺术特征,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史上以及在世界艺术宝库里占有独特的地位。

至今留给人类精神宝库的优秀作品不计其数。

戏曲鉴赏——浅谈戏曲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

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

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下面是我对戏曲艺术的一些认识。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艺术家通过自身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思考,经过艺术手法加工与润色,以语言、歌曲、绘画、舞蹈、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现在世人眼前,在娱乐世人、展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引发人们对社会的思考,启迪世人的智慧,为世人提供多角度,多方面的看待问题的方法与态度,给社会提供多元化的视角,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从而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步。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京剧与评剧
王超华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1311班 学号**********邮箱****************
摘要: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评剧,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它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京剧与评剧各具特色,成为戏曲领域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谭戈.从“京剧进课堂”实践谈京剧艺术的发展[J].《歌海》,2011年,5期:页码 91~92
[2] 周丽娟.京剧对外交流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作用——以五十年代为例[J].《戏曲艺术》,2011年,3期:页码 121~124
[3] 杨业勤.臻于完美的京剧艺术魅力[J].《戏剧之家》,2011年,4期:页码 23~23
京剧的故事性也为它提供了很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而受到各个年龄段票友的喜爱。一部“剧”少不了演员,正所谓“官有七品,教有九流”,京剧行当也有明确的划分,在“生、旦、净、丑”四大行之下又有着细致的分支。每一种行当的个性特点和身份都是相对明确而具体的,女性角色是“旦”,性格特异的男人是“净”,性格平庸的老生小生属于“生”,而负责创造喜剧效果的便是“丑”。独角唱不出好戏,京剧的四个行当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在丰富角色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华丽多变的舞台效果。说到行当就不得不提京剧的服装和脸谱。在全世界众多的艺术表演形式中,京剧的服装和脸谱绝对是独具一格的,绝非其他文化所能企及与模仿的。虽然现代服装的流行元素千变万化,却是越来越不靠谱,而京剧的服装该大气时便大气,该寒酸时就寒酸,“蟒、靠、褶、帔、衣”,什么人穿什么样的衣服,绝对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形象。再搭配上华丽的纹饰与图案,比如文臣用的仙鹤、孔雀,武将用的麒麟虎豹、富人用的飞鸟花卉,以及细致的做工与面料,每一件衣服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而脸谱就更不用说了,六分脸、花脸、英雄脸、神仙脸,光是京剧舞台上那一张张奇异的脸就足以让我们感叹老祖宗的智慧与想象力。像京剧这样细致得恨不得武装到牙齿的艺术表演形式,无怪乎能在历史的浪潮下历久弥新。
京剧的辉煌与每一个京剧人台下的汗水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古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在以前是穷人没有活路才入梨园,想出名、想成角,戏班子里的苦生活可是日夜颠倒的。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手眼身发步和唱念做打任意一项都不是“随便练练”就能行的,这是一种功夫,是吃饭的家伙,名角名旦往台上那么一站,那就是有名家的范儿,观众就只有拍手叫好的份,不服都不行。说到名家名段,那就得说说京剧的流派了。若细分起来,京剧的流派足有十几甚至几十种,梅、程、余、杨不一而足,每个流派又各有千秋人,比如谭鑫培、盖叫天、叶盛兰等等,要是放到现在那可都是大艺术家,他们不仅传承了精髓,更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由衷地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能热爱京剧,共同把中国古老而绚丽的文化传承下去。
[4] 刘维娜.走进京剧艺术[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年,5期:页码94~97
[5] 刘孟琳.浅谈京剧艺术的振兴[J].《中国经贸》,2010年,20期:页码234~235
关键字:京剧起源;京剧艺术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被男女老少传唱于大街小巷,脍炙人口的名段和众多名家名旦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而绚丽的一笔。然而,古老文化的逐渐陨落已是即成的事实,在流行元素的冲击下,京剧、民乐、诗词歌赋等等精神财富正在被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中国人,我个人认为“京剧欣赏”应该作为必选课列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以避免出现外国友人组团研究“生、旦、净、丑”,而中国学子却分不清梅兰芳是男是女这类型令人哭笑不得的文化问题。在本学期选修京剧欣赏课程之前,我对京剧最直接深刻的印象还停留在幼年时期在电视上看到的京剧选段。犹记得当时老一辈人对京剧狂热追捧,逢戏必看、逢曲必听,随便一人都能哼唱两句,而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京剧则犹如外星语言,艰涩难懂不说,曲调还一成不变,真是听之无味,无聊之极。然而就如所有的学问一般,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京剧,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意识到它的美。老师也说,京剧欣赏就在于研究它的“美”而这个“美”也体现在了诸多不同的方面。京剧即为“剧”的一种,便赋予了它鲜明的故事性。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依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每次在课堂上欣赏精彩片段之前老师都会事先讲解故事背景,以便于我们理解京剧唱段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需要表达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