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之四——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高校教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
高校老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一、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简洁地说,就是指教化实践工作者(主要指老师)为达成肯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支配与决策。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通过教学设计,老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依据教学情境的须要和教化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纳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当进行。
另外,通过教学设计,老师还可以有效地驾驭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刚好调整教学策略、方法,实行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当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供应科学的行动纲领,使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简洁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悲观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逆境。
”后来他们取得胜利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老师为中心,教学上的很多决策都凭老师个人的阅历和意向作出。
有阅历的老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
但运用这门艺术的老师终归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
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
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驾驭了科学的方法,一般老师都能实际操作。
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
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起先探究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学问体系即教学理论。
第四章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实践活动
与一位中小学教师合作,一起完成一份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并搜 集、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 从一本中小学的教材中选出几课内容,设 计信息技术与该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搜集整理所需用到的素材,为后面的上机 做准备。
2.学习者特征分析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发现式”教学分支的设计: 3.“发现式” (1)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讨论,说出原则并举例说明) 讨论,说出原则并举例说明) (2)学习情境的设计(讨论思考设计学习情景应注意的问题 (3) 学习资源的设计和认知工具的提供
(讨论什么是学习资源、什么是认知工具并举例说明)
(4)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5)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搭脚手架
针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圆明园的历史、 园林艺术以及英法联军的侵略了解不够,但具有较 强的信息技术技能等特点,提供给学生有关圆明园 的相关网址,让学生预习课文。 课上提出问题:“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又是 怎么被毁灭的?”
11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讨论说出原则并举例说明讨论说出原则并举例说明22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讨论思考设计学习情景应注意的问题讨论思考设计学习情景应注意的问题33学习资源的设计和认知工具的提供学习资源的设计和认知工具的提供讨论什么是学习资源什么是认知工具并举例说明讨论什么是学习资源什么是认知工具并举例说明44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55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搭脚手架搭脚手架针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圆明园的历史针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圆明园的历史园林艺术以及英法联军的侵略了解不够但具有较园林艺术以及英法联军的侵略了解不够但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技能等特点提供给学生有关圆明园强的信息技术技能等特点提供给学生有关圆明园的相关网址让学生预习课文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模式图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模式图学教并重是一种教学设计模式,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该模式注重将教学与学习相结合,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应用。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模式图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要素。
下面将从这四个要素逐一进行阐述:1. 教学目标:学教并重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
认知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行为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学教并重的教学内容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
教师应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3. 教学方法:学教并重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讨论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教学评价:学教并重的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自主评价和多元评价。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元评价方式,如作业评价、考试评价、课堂观察评价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
综上所述,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模式图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名词解释1.教育信息化(12页):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
2.信息技术(5页):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技术,也被定义为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智能以及控制等技术的整体。
3.教学结构(58页):教学结构就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是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
4.同化(63页):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5.顺应(63页):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6.先行组织者:引导性材料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心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
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组织者”。
由于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7.概念图:是一种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是判断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技术。
8.抛锚式教学策略(68页):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教学中使用的“锚”是有情节的故事,且这些故事设计得有助于学生和教师进行探索。
9.随机进入教学策略(69页):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一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意问题的多方面的认知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
10.支架式教学策略(67页):这种策略“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了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11.教学环境(89页):狭义的角度来讲,即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
教学教案设计中的学习资源整合方法
教学教案设计中的学习资源整合方法在教学教案设计中,学习资源的整合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整合学习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从选择学习资源、整合学习资源以及评估学习资源三个方面探讨教学教案设计中的学习资源整合方法。
一、选择学习资源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是整合学习资源的前提。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资源。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等纸质资源,因为这些资源内容经过了精心编排和筛选,质量较高。
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平台、电子图书和教学视频等。
网络资源具有即时性和可视化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实物资源、游戏和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二、整合学习资源整合学习资源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将学习资源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整合学习资源。
例如,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课程视频或者展示图表、实物等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平台或者在线课堂等工具,将学习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将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评估学习资源在整合学习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地评估学习资源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首先,教师可以主动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通过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策略,优化学习资源的使用。
其次,教师还可以进行定期的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评估学习资源的实际效果。
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评估工具,如测试与测验、学习日志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判断学习资源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教学前期分析:教学前期分析(Front-End Analysi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里斯(J.Harless,1968)提出来的,意即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ral Modelling Method,简称ISM•分析法)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当我们分析的各级教学目标不具有简单的分类学特征,或者其中的概念从属关系不太明确,也不属于某个操作过程或某个问题求解过程时,要想通过上面所述的几种方法直接求出各级教学目标之间的形成关系是很困难的,这时就要使用ISM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操作步骤:(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画出目标矩阵;(3)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运用上述目标和内容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确定完成总的教学目标子目标以及完成目标所需的单元内容和知识点,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内容编排方法。
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方法是: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等。
认知结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即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习得意义的保持的效果都会受到学习者认知结构特征的影响。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教学设计与学科整合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方法与实施
教学设计与学科整合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方法与实施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教学设计则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有目的地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
学科整合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与学科整合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方法与实施。
一、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基础,它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评价和反思等环节。
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科整合的意义学科整合指的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学科整合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理解,使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定义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设计与学科整合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方法1. 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级、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等因素,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目标,也包括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标。
2. 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应选择与学科整合和跨学科融合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与多个学科相关的话题或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跨学科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3. 教学方法设计:跨学科融合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4. 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思,了解学生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第七章 课堂教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七章课堂教学知识点汇总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的概述★★★1、教学的含义存在多种认识,但有共同之处:a、强调教与学的结合,是辨证统一的。
b、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c、都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目的2、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a、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b、教学与智育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
3、教学的功能a、教学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传递和继承人类知识文化,社会延续发展的条件b、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二)教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古代教学思想精华中国:《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专著教学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古希腊、罗马:苏格拉底“道德教育”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产婆术”柏拉图“理念世界”培养军人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个儿童年龄分期“和谐教育”昆体良因材施教反对体罚2、近代教学思想精华最初引进国外教学思想(夸、裴、赫)我国:梁启超、蔡元培(反对讲授、灌输)、陶行知(教授法——教学法)3、当代“教学”的新观念★★★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专才教育——通识教育“教学”观的变革有六大趋势:a、重视教师——重视学生b、重视知识传授——重视能力培养c、重视教法——重视学法d、重视认知——重视发展e、重视结果——重视过程f、重视继承——重视创新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一)教学理论的一般概念★★1、教学理论的概念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既是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遵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既是描述性理论,也是处方性、规范性理论。
2、教学理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a、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前者:“怎样教”促进学习后者:“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描述学习b、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有两种极端:“大教学小课程”,“大课程小教学”其实,教学与课程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研究侧重点不同:课程(学习的范围)教学(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名词解释,简答题,运用题,实践题
一、名词解释1、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采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表达某一课程或若干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达特定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是一种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允许学生进行人机交互操作,取得反馈,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适当评价的教学媒体。
2、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是指专门为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或者能被用于教育目的服务的各种信息资源,它蕴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并且是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
3、信息化教学设计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4、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环境3个组成部分。
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是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5、教育技术通过创设、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6、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交叉综合学科,它引进应用了许多学科的应用成果,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其理论基础主要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7、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就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课件和视频等。
8、多媒体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张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与视频等。
9、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10、教育技术AECT’05定义目前国内一般翻译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利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教学资源整合方案
教学资源整合方案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指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教育领域各类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讨论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材资源整合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整合不同版本、不同科目的教材,进行跨学科教学。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入一些有关数学、科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和实践科学和数学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教材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多媒体资源整合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动画等,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表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资源与传统教材相结合,打破传统教学的界限,创造更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三、互联网资源整合互联网是教学资源的宝库,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教育网站等,获取到丰富的教学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适合学生的练习题、教学视频,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建个人博客、教学网站等,与其他教师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
四、社区资源整合社区资源是指周围社区中的各种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社区资源配合,邀请专家进行客座讲座,提供学科知识和专业指导。
五、教育机构资源整合教育机构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教师可以与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教育机构的专家进行教学指导,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育机构的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等,提供更完善的教学条件。
六、家庭资源整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师可以与家长积极合作,整合家庭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条件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案例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案例: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案例一、课程背景和目标在当下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被广泛认同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教并重的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设计中。
本文针对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案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学习目标的设定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英文单词和句子结构;- 学生能够熟悉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对话和写作。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听力理解文章;-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面表达。
3.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培养兴趣,喜欢学习英语;- 学生能够展示自信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设计方案1.导入环节:-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或故事情节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交流经验:通过简单的问题和讨论,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经验以及他们对英语的期望。
2.知识与技能启发:- 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多媒体资源,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3.知识巩固与拓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听力训练、阅读理解和口语练习,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情感与态度培养:-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组织学生参与小型班级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知识应用与评价:- 设计任务型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 教师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环节:- 使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引起学生兴趣;- 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交流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
2.知识与技能启发:- 使用多媒体资源呈现新知识,如图片、视频、歌曲等;- 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教学过程中进行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过程中进行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
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合理把握。
具体表现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把握的能力;通过对书本知识的拓展延伸,增强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识与现实相联系。
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必须形成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语文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对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也可以从其他学科中汲取养分,同时又用于本学科的学习和实践。
新编语文教材除了在选文上作跨学科的引人或联络,而且安排了应用能力的培养等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在指导学生进行学科整合学习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当然,在整合的过程当中也包括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内容、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
仅就语言学习而言,可从政治中学习语言的严密性,可从历史中学习语言的描述性,可从数学中学习语言的逻辑性,可从物理中学习语言的精确性等。
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教学科进行整合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大语文教育思想,追求人文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协同互补,又在语文能力培养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人文教育的同时,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以提高。
学有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态度、探究精神、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往往比学习结果更有价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和谐促进的作用。
在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在交往交际中学习。
这不仅拓展课文的语文教育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为语文学习设计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学论认为,尊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培养创造精神、独立人格和负责的态度。
2024年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个人总结模版(2篇)
2024年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个人总结模版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作为学习者,我有幸参加了2024年的科学与技术课程,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在未来的____字的篇幅内,我将对2024年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的个人体会和总结进行全面归纳和分析。
另一个我认为非常值得称赞的是2024年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
在这一学年里,我们使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材,例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
这些教学方法和工具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学习更加多样化和趣味化。
在线学习平台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的机会,还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除了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的优化,2024年科学与技术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学年里,我们参加了许多科技竞赛和创新项目,例如科学研究、创业计划等。
通过参与这些创新项目,我体会到了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和实践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沟通和领导能力。
这些创新项目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2024年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是一次极为宝贵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这一学年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许多科学与技术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知识和能力将成为我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再次对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师和组织者表示感谢,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参与和投身到科学与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中,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4年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个人总结模版(2)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自主学习,还要学会向别人学习,学会团队交流与协作。
这是我们一直提倡的,这门课程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好平台。
感觉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期末了,我的通识课也要结束了。
内心在此刻回想起很多想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收获真的不少!”开学时选《学习科学与技术》这门课,我以为是与计算机相关的。
第七章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之四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二、基本概念之二:学教并重
❖ 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既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 “学教并重”的教学特点:
▪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促进者; ▪ 教材(教学内容)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
分析教学目标 (确定学习主题)
情境创设
分析学习者特征 预估
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
确定教学的起点 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
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
形成性评价
修改教学
强化练习设计
结束
结束
三、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步骤
➢课程标准 ➢教材 ➢教学参考用书
目标 学生
➢教学思想 ➢教学理念
B
D
行为行条的为件标BC准(CBDoe(nhDdaevitgioornre)e) 行为描学的述生标行在准为证是及实指其行结相为果应完的成基行质本为量方及的法其可是结接使果受用时的一,最个总低动是衡宾 在量结一依构定据的。为了使 教学的情目短境标语条具,件有其下可中进测表行量述的性行,,为也应的就该动是对词说学说在生明学行学生为习证的的实标类其准型 终进,点行宾行具为体的描述。 学生语时行则,为用我表来们现说常的明提熟学出练生相程的应度行的一为限般结制而果条言或件是学。具生例有所如差做“可异的以的事借,情助而。字且典幅”度、可能 很大“通。过在小教组学讨目论标”编等写都时包采含用有什相么关程条度件的。标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 实际要求,应当以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必要的努力之后都能做到的 事情作为行为的标准。行为的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和准确性等 方面进行描述。例如“在5分钟以内”、“误差在1mm以内”、“准确 率达90%”都包含了教学目标中的有关标准。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案例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案例:学教并重【案例背景】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案例,展示如何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学教并重的理念,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综合发展的效果。
【教学目标】本次课堂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为一堂英语口语课,主题为“How to deal with environmental issues”(如何处理环境问题)。
通过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出的改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例如展示一组关于环境问题的图片,并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出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和想法。
二、讨论与分组活动(2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环境问题,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
每个小组的任务是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开始根据所得到的环境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彼此交流他们对该问题的了解和感受。
3. 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向其他小组提问和接受反馈。
4.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指导他们学会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三、角色扮演(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继续分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从不同的角色出发,例如政府代表、企业家、环保志愿者等。
2. 每个小组有10分钟的时间准备他们的观点和论据。
3. 各小组轮流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场关于环境问题的辩论。
学生需在角色中提出问题和答辩,并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强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在课堂活动中自己的表现和收获。
学生可以以书面形式写下他们的思考,并向老师提交。
【教学评价】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ppt课件
7
1
Web Quest(基于网络的探究)阶段
Web Quest:(基于网络的探究)阶段(大致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 2003 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两 位教授伯尼.道格 和汤姆.马奇首创的。
主要方法: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 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要求: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主题网页,并 应用于教学中。
Web Quest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8
2
TELS(运用技术加强理科学习)阶段
时间
大致从 2003 年 至 2008 年
TELS 项目的实 施
是美国(乃至所 有西方国家 )从 只关注课外整合 模式开始转向重 视课内整合模式 的一个特明征显标志
特别关注课程设
计;
特别关注信息化
学习环境的创设
与营造
实施(四个环 节)
这种整合模式在 贯彻、 实施过程中 特别强调教师应具备 TPACK 知识,并要充 分发挥教师在整合过 程中的重要作用。
11
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
1.运用先进的理论为指导
2.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整合的过程是教育深化改革的 过程,既然是改革,就必须要有先 进的理论作指导。在国内外的信息 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建构主 义理论成为指导整合实践的重要理 论之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途径与方法
1
“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 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 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 ——陈至立
走向“教—学—评”一体:单元统整理念下单篇课文教学实施路径——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威尼斯的小艇》为
走向“教—学—评”一体:单元统整理念下单篇课文教学实施路径——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威尼斯的小艇》为例● 费浩芳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为本的单元统整教学,旨在通过情境任务、活动实践和动态评价等支架搭建,探寻单元课文最优化进阶融通式实施路径。
本文以统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整中单篇课文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单元解构·情境创生:从‘孤立’走向‘融合’,指向关键能力培养”“活动开发·任务赋能:从‘知识’走向‘素养’,亲历实践过程转化”和“评价分析·证据设计:从‘学习’走向‘学评’,诊断核心素养达成”三条路径,通过梳理单元语文要素逻辑线、编织学习实践进阶网、创设情境支架任务轴、构建动态化评价链等策略,展开单元视域下描写类单篇课文的实践路径探究,从而达成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关 键 词:单元统整;情境任务;学科融合;“教—学—评”一体作者简介:费浩芳,浙江省海宁市南苑小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在课程实施的评价建议中提出:“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因而,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实施需与教学活动设计和推进有效融通,以活动支架与学习实践来达成学习成果的评价,从而优化“教—学—评”机制。
在课程视野和单元统整理念下,语文教学依托学习任务群支架,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真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完整语文生活体验,在解决真实语用问题过程中构建起单元目标和内容、主题情境、成果评价间的内在密切联系,且根据语文教学规律、学习逻辑和生活语用原则,在整体上设计“教—学—评”一体的单元学习任务与作业等,实现任务群驱动下“教—学—评”一体化整体设计。
教学活动推进与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及时有效且一以贯之的针对性评价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展开成果测评的有效方法。
在单元统整教学过程中,为发挥教学评价激励作学科教育用,既要聚焦语文要素由单篇辐射单元展开诊断性评价,又要结合学生关键能力发展贯通学习始终落实形成性评价,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终结性评价,从而达成“教—学—评”一体化融通。
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一、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远程教育“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的时空分离”的本质,一方面,为远程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开放特征,成为其吸引众多社会学习者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成为远程教育提供高质量教学,保证远程学习者获得成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这种挑战,将转化为远程教育自身如何在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情形下重建教与学的关系这一挑战。
于是,提出了教与学再度整合的理论。
基更认为教与学的再度整合必须通过人际交流来实现。
而在远程教育中,这种交流主要不是面授辅导,更多的是通过各种媒介的人际交流和材料中包含的模拟的人际交流。
因此,“交互”和“媒介”构成了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要素。
二、整合的重点和难点:(1)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是实现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
(2)将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有效地结合是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难点。
(3)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是实现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
(4)将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有效地结合是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难点。
三、整合的策略与原则:(1)学习材料不论是否为印刷品,都应该设计尽可能多的具有人际交流的特征。
(2)当课程开发出来后,教学活动的重新整合要通过各种双向通信来实现。
(3)学习材料不论是否为印刷品,都应该设计尽可能多的具有人际交流的特征。
(4)当课程开发出来后,教学活动的重新整合要通过各种双向通信来实现。
在远程教育中教与学的再度整合中要考虑到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减少距离所带来的孤独感这个问题。
远程学习中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1)在远程教育体系中,设置具体的、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必须明确的告诉学习者学习结束后,学习者可以学到什么,不但可以让学习者产生中等程度的焦虑,还可以让学习者对学习结果有良好的期待和价量。
比如对于成人,考虑到他们的记忆力下降,可是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可以尽量少设计一些需要记忆性的学习目标,以免让学习者产生挫败感,从而降低学习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组织者"与"学习主题"的 呈现要求)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
四、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
概述 设计理念 定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 析学生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分析 择策略 教学资源准备 备资源 教学过程设计 明过程 教学评价的设计 设评价
任务一、策 划 选 题
每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确定选题需要深 入地分析教材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 时,并征求组内其他成员的建议。 选题时请参考教材及扩展材料内容。
二、基本概念之二:学教并重
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既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学教并重”的教学特点: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促进者; 教材(教学内容)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 也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 对象之一; 媒体不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 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 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口头创编小片断或小故事;第二课时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语言运用 为中心,说写结合,仿编、续编或创编出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小故事或小
片断,在读写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深层次加工训练。
——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一小学 兰海燕
任务二、撰写概述
总结一下写在大白纸上!
4-2 教学目标的编写
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整体性描 述。 包括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之四: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法
主要内容
1 2 3 4
信息时代的教与学 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的步骤 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
知识回顾
整合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资源工具 创设情景的工具 自主/协作学习工具 探究/创作/认知工具
• 整合中教师的作用
–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活动/任务的设计者 –教学过程组织(管理、调控)
小学生研究广告
通过让学生为酒店设计假日手册来学习艺术设 计、图片处理、扫描等技术
自己采制新闻
小学生网络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专题学习:多利羊
/dolly/main.htm
圆周率的探索
设立PI纪念周,鼓励学生在Internet上查找 有关Pi的各种网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1概述
概述的内容
说明学科 年级 学习的内容,教材、单元信息等 这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 课时分配 设计理念
概述举例
•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起点英语 一年级下册 Unit 15 shapes 中的第二课时,新 单词有 sixteen 、 seventeen 、 eighteen 、 nineteen 、 twenty ,主要句型是 How many... can you see ? I can see... 。本课主要从学 生兴趣出发,联系学生所学的 square 、 circle 、 triangle 、 rectangle 等形状的单词,通过 dialogues 、 readings 、 picture talking 等 多种活动,复习旧知,联系新知,丰富学生的词 句,训练学生的说听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 能力。 ——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三小学 崔凤云
•教师作为学习帮促者
•基于绩效(面向过程)的评 价
•事实性知识与离散技能的 评价
二、基本概念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是运用系统方法, 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 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 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等教学环节 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何克抗,2001
二、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资源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 教学目标分析 • 问题情景 • 教学活动过程 • 教学资源与学习环境 • 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估
学习问题情景 认 知 工 具
教学目标分析
计
?
教 学 环 境
学 教
活
动
程 过
设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教学资源
二、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原则
三、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步骤
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顺序) 分析教学目标 (确定学习主题)
情境创设
分析学习者特征 预 估 确定教学的起点 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
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
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
形成性评价
修改教学
强化练习设计
结
束
结
束
三、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步骤
将具备哪些知识与能力、 会完成哪些创造性的产品、 取得哪些潜在的学习结果、 将增强哪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新课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改对三维目标的描述
教学目标的阐述
• A——对象A(Audience),即指需要完成行为的学生、学 习者或教学对象。 • B——行为B(Behavior),学生通过学习所能够完成的特 定且可观察的行为。 • C——条件C(Condition),学生表现规定行为时所处的环 境等因素。 • D——标准D(Degree),用来评鉴学生行为的标准。 注意: • 在一个学习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 。相对而言,条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的部分,目标编写 中,如不提标准,一般即认为要求学生达到100%的正确 率。
信息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自主、探索、交互型教学 •交叉学科、带实际情境的开 放的教学 •生成性、创造性的学习 •丰富的学习环境 •协同学习
•教师主导
•讲授型教学 •单学科、脱离情境的封闭 的教学 •固定性、复述性的学习 •贫乏的学习环境 •个体学习(独立,竞争) •教师作为知识布施者
否(转入"发现式"教学分支) 根据教学内容和认知结构
是(转入"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变量决定是否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方式 情 境 创 设 信息资源提供 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 学习效果评价 形成性评价 强化练习设计 修改教学 促进知识迁移 结 束 采用其他补充的教学策略 确定"先行组织者"
世界饥荒问题(探究学习法)
历史学家 研究该国或该地区的历史、地理和人口 状况,确定造成目前这种饥饿状况的各 种因素。调查每个国家的面貌,除了确 定上面这些因素,还要了解每个国家的 出生率和死亡率、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期 望值、儿童的道德水准以及其它相关的 重要统计资料 营养学家 明确饥饿对人口造成的影响,包括疾病、 营养不足以及改善营养不足的食品来源。 根据世界健康组织和营养不良的流行的 相关规定和信息,通过确定营养充足的 基本标准获得一种粮食观。 政治学家 调查造成该国饥饿问题的政治、 法律和经济因素,明确该国的 管理模式和影响以上方面的各 种因素和人。要了解世界各国 的概况,请看CIA世界实况录。
信息时代的学习特点
自主性 探究性 要转变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 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 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 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 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 识与实践能力,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 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 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提高。
举例1
• 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察各种云的图片时, • A C 应能将卷云、层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 B D 条件 行为的标准 D(Degree) 行为C B(Conditon) (Behavior) 学生在证实其相应的行为及其结果时,总是在一定的 行为的标准是指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为了使 描述行为及其结果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 情境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学生证实其终点行为 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性,应该对学生行为的标准进行具体的描述。 的短语,其中表述行为的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 时,我们常提出相应的限制条件。例如 “可以借助字 学生行为表现的熟练程度一般而言是具有差异的,而且幅度可能 语则用来说明学生的行为结果或学生所做的事情。 典”、“通过小组讨论”等都包含有相关条件。 很大。在教学目标编写时采用什么程度的标准要依据教学内容的 实际要求,应当以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必要的努力之后都能做到的 事情作为行为的标准。行为的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和准确性等 方面进行描述。例如“在5分钟以内”、“误差在1mm以内”、“准 确率达90%”都包含了教学目标中的有关标准。
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学习问题是在真实的情景 中展开,是一项真实的任务;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各种教学因素,作为一种广义 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强调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强调学习任务 的复杂性; 强调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以学生 为主体展开; 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 作学习; 强调面向学习过程的质性评估,反对简单的技能与 知识的测试做为唯一评价依据。
新闻记者 及时报道食物缺乏所带来的直 接后果,其中包括人员伤亡、 国家和地区目前的救济活动和 食品援助运输工作以及进行中 的救援行动计划
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四个人,其中每个小组要留下一个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 调查产生饥荒的原因、饥荒带来的影响和改善这种状况应采取的措施。小组中的四名成员的 角色分别是历史学家、营养学家、政治家、记者,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调 查研究。
合作性
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 能满足个体需要的; 学习是在以课程知识为主线,围绕某个 真实问题或主题为中心而展开的; 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 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