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一、概述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区域,其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历来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及蓄水运行,库区地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对于保障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探索建立符合库区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
该系统将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多个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治体系。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能够提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研究成果也将为其他类似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概况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核心区域,其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防治一直备受关注。
库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直接威胁到库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库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滑坡是三峡库区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由于库区两岸山体地质结构复杂,加之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触发,滑坡灾害频发。
这些滑坡灾害往往规模较大,破坏性强,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崩塌灾害也是库区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
库区的部分山体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导致山体结构松散,容易发生崩塌。
崩塌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也是库区地质灾害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类型。
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库区山区的松散物质容易被雨水冲刷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具有流速快、破坏力强的特点,对库区的交通、水利设施等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强。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地质灾害,保障库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必须深入研究库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建立完善的防治系统运行机制,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及空间预测的开题报告
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及空间预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地质灾害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地质灾害频发,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随着时代发展,以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预测与监测的方法,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三峡库区作为一个巨大的水库工程,其地质灾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频发,破坏致灾性极强,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影响。
因此,对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解译及空间预测,对于提高地质灾害防范预警能力和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意义本研究将运用遥感技术,以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为研究区域,对地质灾害进行空间分析和预测。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秭归—巴东段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2. 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影响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3. 借助空间预测模型,对秭归—巴东段未来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通过对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解译及空间预测,可以为当地的地质灾害防范和预警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1. 多光谱遥感影像的获取和预处理2. 应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地物分类,获取地质灾害相关信息3. 构建空间分析模型,对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4. 利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建立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模型5. 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提高预测精度四、预期成果1. 秭归—巴东段地区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2. 秭归—巴东段地区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图3. 秭归—巴东段地区的地质灾害预测模型4. 秭归—巴东段地区地质灾害预测精度评价报告五、研究进展和计划目前,已完成多光谱遥感影像的获取和预处理,正在进行地物分类和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
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但其造成的后果却是一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具有灾害性,不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而且对财产、环境、资源等具有破坏性。
就其危害性而言,滑坡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的影响和危害仅次于地震,其影响范围虽然不大,但其所发生的频率却远远超过地震。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
在过去的三十年,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利用扩张,滑坡及其次生灾害(如滑坡涌浪、滑坡坝、堰塞湖等)已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近几年来,据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料表明,地质灾害以平均每年2万起的规模发生,造成了年均1200人伤亡及失踪,年均直接经济损失达41.43亿元。
在六大类地质灾害中(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陷),滑坡灾害发育最为广泛,比例高达50.6%~86.1%,占全年地质灾害一半以上,造成的年平均经济损失超过20多亿元。
21世纪以来,我国滑坡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包括明显增加的地震活动、极端气候条件以及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更加剧烈的人类工程活动等。
面对如此严峻的滑坡灾害形势,没有预警机制和风险控制的灾害预防工作是达不到防灾减灾目的的。
灾害减缓,预防先行,传统的地质成因机制、工程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已经难以满足综合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
而滑坡灾害风险预测及风险控制是滑坡研究从地质学、工程治理、监测预报向灾害风险评估、预测与管理的一种综合延伸,是防灾减灾另一种重要有效的手段。
我国国土面积大、灾害类型复杂、成灾机理复杂多样,滑坡灾害风险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入系统的滑坡风险研究亟待加强。
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国内外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提出并深入分析了滑坡分类、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等风险评估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国内滑坡灾害风险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流程和基本方法。
接着,论文以三峡库区万州区为例,完成了万州全区、万州城区以及万州孙家滑坡风险评估示范研究,实现了滑坡风险在空间尺度上由大到小、评估结果由粗略至精细的风险定位研究,同时,考虑滑坡风险评估的时间尺度问题,开展了基于诱发因素重现期分析的滑坡危险性和动态风险评估研究。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
三峡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三峡地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一个拥有灿烂历史和壮丽自然风光的地方。
然而,由于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地质灾害风险。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进行科学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来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对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
由于该地区山地多、地势陡峭,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通过采集地质数据、地形地貌分析和灾害历史资料研究,可以建立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地质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定量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防灾预案和应急救援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要从源头上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峡地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
如果水库中的水位超过一定的高度,会增加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因此,需要合理调控水位,并通过科学的水库管理措施来减少灾害风险。
此外,还需要严格控制开采矿产资源和建设工程的规模,以避免地质灾害的进一步加剧。
在防治措施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减少地质灾害的风险。
首先,可以进行山体治理工程,包括加固山体、设置挡土墙和排水系统等,以减少山体滑坡和崩塌的可能性。
其次,可以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此外,还可以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意识,加强教育宣传,让人们了解如何正确预防和自救。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技术的水平。
在三峡地区,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风险。
此外,还可以开展多学科的研究,探索地质灾害与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关系,为减灾工作提供更全面的科学支持。
综上所述,三峡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科学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合理调控水库水位,加强山体治理和植被保护工作,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加强科学研究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峡库区万州-巫山段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
三峡库区万州-巫山段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欧阳祖熙、张宗润、陈明金、师洁珊、陈征、韩文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摘要] 为了较好地解决滑坡监测中高度的不确定性问题,需要配合使用多种类型的监测系统。
本文系统介绍了三峡库区万州、奉节、巫山等地开展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工作,包括基于3S技术和地面变形监测台网建立的研究区典型地段滑坡监测网、研制的新型滑坡无线遥测台网,以及流动倾斜仪,激光测距仪等专用设备。
通过近年来获得的一些典型监测结果剖析了不同技术和方法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相关方面应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三峡库区,滑坡,监测预警系统,3S技术1 引言自1998年以来,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壳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项目组依托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局“三峡工程万州库区GPS 滑坡监测示范研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示范区新型、高效地质灾害遥测台网技术系统研究”,重庆市政府和移民局下达的“奉节、巫山高边坡与高挡墙稳定性监测”,以及地壳所与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关于“应用PSInSar遥感技术监测三峡库区滑坡及库岸变形”等项目的支持,在万州、巫山、奉节三地移民局和国土局的配合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
监测的对象由滑坡、危岩与库岸变形,扩展到高档墙、高边坡和移民楼房基础的稳定性,监测技术体现了多学科的融合。
几年来,在进行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项目组运用3S技术, 建立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展全球卫星定位(GPS)滑坡变形监测及多手段仪器监测;并整合现今成熟的、先进的传感器与测量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与通讯技术,以GSM/GPRS为通讯平台的无线遥测台网,可以选择连接不同的传感器来监测崩、滑体地表变形、深部位移、地下水动态、声发射、裂缝变化、雨量,以及库岸及抗滑桩等工程构筑物内部应力及所受的推力等;在遥感(RS)技术应用方面,将国际上新近提出的角反射器技术用以辅助进行INSAR信号处理,建立了试验台网。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研究——以开县小湾滑坡为例
定, 滑坡 的稳定性计算 , 应选取 平行于 主滑方 向的计算断 面
进 行 计 算 。根 据 勘 查 的 剖 面 ( 1对 滑坡 I 、 坡 Ⅱ区进 图 ) 区 滑 行 稳 定 性 计 算 ,稳 定 性 计 算 断 面 采 用 I l 1、- 6 6、 区 一 5 5、- 7 7削 面及 Ⅱ区 3 3 、— 1— 0剖 面 。 — — 9 9、0 1
3 稳 定性 计 算 31 计 算 模 型 .
。
第i 个条块地下水位线以 E 土体饱和重量( l ; km )
p 广一 第 i 个条块土体两侧静水压力的合力 ; p广一 第 i 条块土体底部孑 隙压力 ; L 广一 第 i 个条块所在滑动面上的内摩擦角( ) 。;
按 刚体极 限平衡理论 , 根据滑体物质结 构特征 、 出现 的
关 键 词 : 峡 库 区 ; 质 灾 害 ; 定 性评 价 ; 湾 坡 滑 三 地 稳 小 中 图分 类 号 :V 9 . T 6 73
0 引言
文 献 标 识 码 : B
22 计 算 参 数 的确 定 .
开县小湾滑坡位 于开县竹溪镇大 湾村南河 左岸 , 竹溪镇
位 于开 县 新 县 城 西 南 1 m。地 处 东经 175 185 北 5k 0 。5~ 0 。4 , 纬 3。4~ 14 位 于 重 庆 市 东 北 部 , 巴 山 南 麓 , 江 三 05 3 。 1; 大 长 峡 水 库 小 江 支 流 回水末 端 , 势 北 高 南 低 , 程 在 14 2 26 地 高 3 6.
对平缓。
饱 和
0f o
2 计 算 剖 面 和 参数 的确 定 21 计 算 削 面 的确 定 . 根据 《 峡 库区三期地质 灾害防治工程设 计要求 》 三 的规
三峡库区地质问题分析研究
间左波右动波动,未能蓄
2
至175 m
135m
1
2023
170m
3
2023年9月 20日,三峡水 库再次蓄水, 历时约37d 后 ,于10 月27 日成功实现 156 m 蓄水目 的 今后22a0,23
三峡地质灾害事件发生频率与水位关系曲线
d 灾害
e 时间序列特征
5 水位上升期与水位消退期旳灾害发生次数比约为3∶ 1 4 最高水位不是灾害发生最频繁旳时间
3 135 m 首次蓄水后, 水库水位基本保持稳定 2 对于特定高程蓄水位,在首次蓄水过程中, 灾害发生次数较多 1 地质灾害旳发生与水库蓄水位高程 蓄水位波动及速率呈正有关性
灾害旳活跃性评价
地质灾害活跃性强度指数即为地质灾害暴发旳强弱程度, 与地质
灾害体发生旳空间频率 时间频次及能量大小等有关。 灾害活跃强度主要涉及灾害活动旳频率( 数量) 规模和运动速
d 我们
e 参照文件
[1]
童广勤,余祖湛等.三峡水库蓄水后地质灾害活跃性强度指数研究[J].2023(11)
[2]
胡焕校,张立明.三峡地质灾害易损性模糊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23:70(2)
[3]
詹小国,王平.基于RS和GIS旳三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3
水自动监测仪、 第二期进行了 钻孔倾斜仪、肉 蓄水135米后至 动雨量计应急监
(三)信息系统与预警指挥系统建设
构建了基于卫星传播、专线 网和计算机局域网构建了视频会 议系统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 连接了灾(险)情现场应急指挥车、 区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省市地质 环境(监测)总站、三峡库区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中国地质 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等,初 步实现了地质灾害应急远程视频 会议和远程应急指挥指挥。
三峡库区山区城镇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研究
作 者 简 介 :冯 振 ( 1 9 8 5 一 ) ,男 ,博 士 ,副研 究 员 ,主 要从 事 地 质灾 害等 方 面 的研 究 工作 。E - m a i l :f e n g z h e n c g s @1 2 6 . c o n r
6 8 6
地 质 力 学 学 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0 1 6
术 ( 如I n S A R技 术 、G P S远 程实 时监 测技 术 等 ) ,开展 了羊 角场 镇 区域地 表形 变 的C R . I n S A R 调查 与 监测 ,结 合 雨量 、裂缝位 移计 、G P S动静 态 等地 表监测 方 法 ,实现 了典 型大 型高 陡 山 体变 形 的 高精度 、动态 立体 化监 测 , 口 了为 山区城镇 地 质灾 害监 测方 法与 网络 建设 提供 参考 。
1 羊 角 场 镇地 质 灾害 发 育特 征
重 庆市 武 隆县 羊 角场镇 位 于乌 江下游 左 岸 ,为强 侵蚀 岩溶 化 中低 山峡谷 区 ,构造 上位 于 羊 角背 斜两 翼近 核 部 。羊 角场镇 整 体 地 势 东南 高 、西北 低 ,最 高 点 位 于后 山 山坡 尖 顶 , 高程 l 3 7 6 m,最 低点 位 于前缘 乌 江岸 边 ,高程 1 6 0 m。后 山 陡崖 总体 走 向 S E l 5 0 。 一l 6 5 。 ,呈 带状 延 伸约 5 . 1 k m,整体 地 貌形 态 如 图 l 所 示 。场 镇 后 山 陡崖 主要 由二 叠 系灰 岩组 成 ,灰 岩 中夹 有 3组 软 弱岩 层 ,分 别 为 :吴 家 坪组 底 部 页 岩 、煤 层 和泥 岩 软 层 ,厚 约 1 2 m;栖 霞 组顶 部 泥质微 品灰 岩与 泥 质 条 带 互 层 ,厚 4~1 0 1 3 " 1 ;梁 山组 含 铝 土 矿 和 煤 线 的黏 土 岩 、 页 岩 ,厚 约 l 1 m。 以吴家 坪组 底部 软 弱 层形 成 的缓 坡 为 界线 ,陡崖 大 致 分 为 2级 ,一级 陡 崖 由二 叠 系吴 家坪 组灰 岩构 成 ,二级 陡崖 主要 由二叠 系 茅 口组 、栖 霞组 岩层 组成 。 陡崖带 采矿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刘传正李铁锋温铭生王晓朋杨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摘要] 通过全面野外调查,填表登录了三峡库区(19县(区),54175km2)地质灾害点5706处。
采用数字化地形底图,通过编制三峡库区工程地质图层,建立了基于MapGIS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分层图形库。
在研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分布与的统计关系基础上,筛选提取了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的发育因子(响应因子)、基础因子、诱发因子和易损因子体系。
创建了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AMFP)。
采用网格剖分整个区域,分别计算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简称“四度”)分布,采用图斑合并方法分别编制了相应的“四度”区划图。
根据“四度”区划结果分别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区划和地质环境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MapGIS “发育度” “潜势度”“危险度” “危害度”1 概述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项目工作范围位于东经106°~111°,北纬29°~31°21′,行政区划跨越重庆市和湖北省的19县(区),包括湖北省的宜昌、兴山、秭归和巴东4县,重庆市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忠县、石柱、丰都、涪陵、武隆、长寿、渝北、巴南和重庆主城区等15县(区),总面积约54175km2(图1)。
1.1 工作基础三峡工程建设前的地质工作主要围绕三峡坝区和区域地壳稳定性开展,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移民工程建设遭遇地质灾害严重困扰才逐步受到重视。
三峡库区重要的代表性地质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50-70年代,以中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为主,对三峡库区基础地质研究较为详细。
(2)20世纪80年代,结合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计划,先后开展了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重大崩塌滑坡监测预报及减灾对策研究、三峡工程前期论证阶段环境工程地质调查、长江三峡工程库岸调查与稳定性预测、长江三峡工程库岸典型和大型崩塌滑坡形成条件、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等。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新思维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新思维刘传正;杨冰【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01(009)002【摘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监测和工程防治断续进行了近40年,为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的研究和移民工程建设发现,以往的工作也存在某些局限性,如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直接服务于山地民居群落的可持续发展和三峡移民工程建设的针对性、预见性和指导性不足;综合分析技术方法落后;区域性规律研究程度较低等.结合作者负责的工作,本文提出了新一轮三峡库区(19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新思维,即指导思想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围绕山地民居和移民工程开展工作;在综合调查基础上,建立以空间数据库和分层图形库为核心内容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GGIS),采用"发育度”、"风险度”和"危害度”等量化指标作为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区划和监测预警系统布设的依据;充分利用现代观测与分析技术,建立基于"RS”、"GPS”和"GIS”'以及群测群防体制等构成的监测预警网络系统.最终目标是实现地质环境开发保护的预指导和防灾减灾预警功能.【总页数】6页(P121-126)【作者】刘传正;杨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相关文献】1.基于无人机航测技术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方法研究 [J], 杨娟2.基于无人机航测技术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方法研究 [J], 杨娟;3.基于无人机航测技术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方法研究 [J], 曾德耀;周富春;蒋海涛;左倩云4.国外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预报——美国地质调查局 [J], 无5.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J], 李新斌;田辉;韩朝辉;赵浩;朱一龙;丁廉超;赵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自二十世纪初中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人类活动空间范围的逐渐扩展,以及重大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程度的不断加剧,加之受到全球极端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滑坡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呈增长之势,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不断加大。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滑坡等地质灾害广泛发育且频繁发生,对三峡水库调度运营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直接或间接影响该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此,研究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以及预测未来气候、人类工程活动变化条件下滑坡灾害风险的变化情况及趋势,是实现库区防灾减灾战略及保障水库正常运营的重大而迫切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论文以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率统计及数据挖掘方法为主要技术手段,以实现三峡库首区(秭归至巴东段)滑坡灾害风险评估为目的。
在野外调查、相关数据资料收集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滑坡发育特征和典型滑坡专业监测变形特征分析入手,预测滑坡发生的空间位置、时间频率和强度以实现滑坡危险性评价。
以承灾体易损性定义为出发点,建立灾害强度和抗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定义其计算公式,以此构建承灾体易损性评价模型。
融合经济学方法核算承灾体价值,采用定量风险模型估算滑坡灾害生命和经济风险,并建立风险标准对风险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通过分析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规律,预测中长期滑坡危险性及灾害风险的变化情况及趋势,最终实现三峡库首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取得的主要成果及结论如下:(1)提出了三峡库首区滑坡空间预测评价指标体系的粗糙集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遗传—支持向量机滑坡易发性预测耦合模型以及滑坡强度分析概率模型。
分析结果表明孕育和影响土质滑坡的关键环境因素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16个因子,而岩质滑坡则包含高程、坡度、斜坡形态等17个因子,表明不同滑坡类型既受相同环境因素作用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
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评估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灾害的风险。
三峡库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的建设地,其地质环境复杂,滑坡灾害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万州区作为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滑坡灾害风险评估尤为关键。
This article aims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n the risk of landslide disasters in Wanzhou Distric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s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world's larges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Three Gorges Dam,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has a complex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requent landslide disasters, po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reservoir area, the risk assessment of landslide disasters in Wanzhou District is particularlycrucial.本文首先介绍了三峡库区万州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和滑坡灾害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滑坡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和模型,对万州区滑坡灾害的风险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估。
三峡库区沿江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为例
三峡库区沿江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为例摘要: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水利枢纽,但是库区沿江城镇却面临着地质灾害的威胁。
本文以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为例,从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大周镇地质灾害的类型、发生原因和危害性。
基于资料调查和野外考察,本文建立了大周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该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分布特征和应急管理对策,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关键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大周镇引言: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水利枢纽之一,但是库区沿江城镇却面临着严重的地质灾害威胁。
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损失和危害,而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和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以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为例,研究该区域的地质灾害类型、风险特征和应急管理对策,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基本概念和特征地质灾害指由地壳运动、自然力和人类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地表和地下的自然灾害。
三峡库区地形复杂,在地质构造上,既有构造运动带,也有大面积的泥石流和滑坡等自然灾害。
其中,流域内的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尤为严重。
大周镇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南部,地势平坦,为小城镇和农村组成。
由于其地处库区沿江地带,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洪灾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件。
该镇属于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危险带,存在着诸多的地质灾害风险。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指根据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概率和暴露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其对人类的威胁程度和影响程度的过程。
本文基于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建立了大周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具体步骤如下:(1)灾害概率评价:对大周镇的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灾害类型进行调查和分析,统计历史灾害发生频率和数量,建立灾害概率评价模型。
(2)危害性评价:对灾害发生后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包括直接伤害和间接经济损失两个方面。
(3)暴露程度评价:评价人类活动和企业建筑等设施易受灾的程度,包括人口密度、房屋密度、交通路网和基础设施等方面。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三峡库区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估。
三峡库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利枢纽,其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对于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库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脆弱,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对三峡库区滑坡灾害的风险进行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估,对于预防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首先对三峡库区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以及滑坡灾害的历史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了解库区滑坡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
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构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确定库区滑坡灾害的风险等级和潜在风险区域。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滑坡灾害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和建议,为库区滑坡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为我国其他类似地区的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库区滑坡灾害的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三峡库区滑坡灾害概述三峡库区位于中国长江上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的所在地。
由于库区地形的特殊性,以及长期的地质构造运动、降雨、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滑坡灾害在三峡库区频发,成为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三峡库区的滑坡灾害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频发性的特点。
从地形地貌上看,库区内地形起伏大,沟谷纵横,山坡陡峭,这为滑坡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同时,库区内的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发育,岩石破碎,抗剪强度低,这也是滑坡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
降雨是诱发滑坡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峡库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大,且多集中在夏季,暴雨、大暴雨等极端降雨事件频发,为滑坡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究
李连崇,李根,孟庆民,等.2013.砂砾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J].岩土力学,34(5):1501~1507.
施斌.2013.论工程地质中的场及其多场耦合[J].工程地质学报,21(5):673~680.
孙赞东,贾承造,李相方.2011.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唐春安,赵文.1997.岩石破裂全过程分析软件系统RFPA2D[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6(5):507~508.
王瀚.2013.水力压裂垂直裂缝形态及缝高控制数值模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合肥:中国科技大学.
王鸿勋,张士诚.1998.水力压裂设计数值计算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王鸿勋.1987.水力压裂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王思敬.2009.论岩石的地质本质性及其岩石力学演绎[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8(3):433~450.
杨曼娟.2011.ABAQUS用户材料子程序开发及应用[硕士学位论文][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杨秀夫,刘希圣,陈勉,等.1998.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钻采工艺,21(4):21~26.
张凤东.2012.美国页岩气开发的成功之道[J].中国石化,(12):27~28.
张广明.2010.水平井水力压裂数值模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合肥:中国科技大学.
张汝生,王强,张祖国,等.2012.水力压裂裂缝三维扩展ABAQUS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34(6):69~72.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
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进展殷跃平(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殷跃平博士,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长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和重大工程选址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
主持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和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锚固工程的研究与设计等几十项国家重大项目,被国务院三峡建委授予《三峡工程移民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研究技术报告五十余篇。
三峡工程如期于2003年6月如期下闸蓄水135m和并网发电,同年11月,蓄水到139m。
三峡工程成败在移民,地质条件则是移民成败的重要因素。
几十年来,三峡库区开展过大量的工程地质工作,为移民迁建规划提供了重要地质科学依据,避免了规划工作中由地质所造成的重大失误。
随着移民迁建工作全面实施,地质问题逐渐增多,要求地质工作尽快跟上移民迁建的步伐,快速准确地解决迁建中的地质问题,以保证三峡移民及三峡工程如期、顺利、优质、经济地进行。
但是,在十多年的时间内,在如此复杂的地质环境,在人类大规模工程活动扰动和水位上升100多米的条件下,要进行如此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与安置,国内外并无现成经验,严重妨碍了移民迁建工程顺利实施。
自1997年以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设立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迁建新址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重大科技研究项目。
受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局开发局的委托,由殷跃平博士等余百名专家进行攻关,通过6年的努力,对三峡库区,特别是二期移民迁建中存在的重大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系统探讨了滑坡、崩塌、库岸坍岸与再造、边坡失稳、岩溶塌陷、易滑地层改造与开发利用、建筑开挖及弃渣灾害及防治、灾害地质体综合开发利用等库区重大地质灾害与防治基础问题,为科学有效地防治库区地质灾害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撑;在科研中,注重与移民迁建相结合,及时解决了许多移民迁建中的地质灾害难题,对库区移民迁建城镇滑坡防治、高边坡防护、库岸防护、及土地开发利用等重大地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优化方案,建立了综合示范工程,对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技术导向和成熟经验;系统总结了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教训,引进并推广了多项高新技术方法,制定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三峡库区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种类繁多,三峡水力工程的改造活动和库区居民的大片迁移给库区地质灾害的频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峡大坝对库区蓄水的增加、区域气候的改变都增加了诱发出现大型地质灾害的可能,严重危害库区及下流区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数据统计,制定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能够有效预警灾害的发生。
本文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和特性出发,重点阐述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的构成元素和运行研究。
标签: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三峡工程是一项重大地理改造工程,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中国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史上有着跨时代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峡库区自古以来自然灾害频发,三峡大坝工程能够形成巨大的蓄水高坝,阻碍了长江航道的顺畅,改变了库区区域小气候,增加了地质灾害频发的诱发因素。
随着三峡工程的运行投产,库区居民的迁移也顺利完成,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也得到有效发展,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得到有力改善。
1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性1.1库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三峡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三峡库区是受三峡工程影响的区域,库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包括崩塌、泥石流、滑坡、沉陷、地震、岩溶塌陷等,不同类型的灾害点有2万余处,分布在库区沿岸。
危害最严重的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三种。
滑坡分为岩质滑坡和松散型对基层滑坡,强降雨、库区水位的涨落、江水的侵袭、边坡的开挖等都是滑坡的诱发因素。
崩塌主要为岩石崩裂,包括滑移式崩塌和倾倒式崩塌。
泥石流包括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泥石流,库区以沟谷型为多,持续的暴雨、岩层的崩塌滑坡、植被的毁坏、人工弃鱼堵沟都会诱库区发泥石流发生。
1.2库区地质灾害的特性1.2.1区域灾害的多发性三峡库区出于我国西南方的地壳活动频繁的地震带,一年四季降水量大,降水时间持续较长,地质结构复杂,是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区域。
三峡水库滑坡预警模型研究
165ECOLOGY区域治理作者简介:刘昕昕,生于1997年,硕士,研究方向为地质灾害评价与预测。
三峡水库滑坡预警模型研究成都理工大学 刘昕昕摘要:长江三峡水库工程是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它给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还存在着安全隐患,例如常发生的滑坡失稳现象。
因此深入研究滑坡的预警模型及失稳规律,在室内进行诱发滑坡的预警模型研究诱发水坝滑坡的规律,提出行之有效的滑坡预测预报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三峡水库;滑坡;预警模型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8-0165-0001三峡水库的建设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解决了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缺水问题,同时为集蓄电发电、维持生态环境、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由于受地质、环境的影响,三峡水库区域的滑坡现象时常出现,且伤害性大,给人们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时甚至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
预警模型作为新兴的滑坡预警方案研究方式,对三峡水库滑坡预警系统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三峡水库地质状况分析(一)三峡水库对人类的发展发挥着重要意义三峡水库是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
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厂,发挥着防洪、发电、通航三大效益。
(二)三峡水库出现的问题三峡水库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肥沃的河岸土地将被淹没,一些珍稀濒危物种频灭绝;三峡水库人为地抬高上游水位,截流蓄水巨大的库区加剧了长江入海口土地严谨化,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库建成后,各种地质灾害频现,尤其是滑坡灾害的影响使得更多的人处在移民迁建期;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
(三)三峡水库地质状况分析三峡水库区域主干流河谷受地质构造岩性的因素的控制,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景观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三峡库区山区城镇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研究
三峡库区山区城镇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研究
冯振;李滨;赵超英;王利;王磊
【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
【年(卷),期】2016(022)003
【摘要】捅要:以三峡厍区羊角场镇为例,在地质调查基础上,利用伸缩位移计、应力计等常规地面监测设备,对地表裂缝相对位移和危岩体基座应力进行监测,并结合GPS静态和实时动态测量等技术,开展了角反射器干涉测量技术(CR-InSAR)和高相干InSAR技术在复杂山区地质灾害大范围调查与识别应用,从点到面、从大型危岩体到区域地表形变全覆盖.各种方法监测结果较为一致,有效实现了典型山区城镇地质灾害变形的高精度、动态立体化监测.
【总页数】10页(P685-694)
【作者】冯振;李滨;赵超英;王利;王磊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长安大学,西安710064;长安大学,西安710064;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燕郊1016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P694
【相关文献】
1.山西省重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研究 [J], 张成强;陈晋荣
2.山西省重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研究 [J], 胡惠霞;刘瑾;黄健
3.青岛市崂山区建立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示范工作的探索 [J], 王治良;张永伟
4.山区城镇建设中地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预控制管理研究——以三峡库区巴东、巫山、奉节为例 [J], 徐潇宇
5.山西省重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研究 [J], 胡惠霞;刘瑾;黄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刘传正李铁锋温铭生王晓朋杨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摘要] 通过全面野外调查,填表登录了三峡库区(19县(区),54175km2)地质灾害点5706处。
采用数字化地形底图,通过编制三峡库区工程地质图层,建立了基于MapGIS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分层图形库。
在研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分布与的统计关系基础上,筛选提取了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的发育因子(响应因子)、基础因子、诱发因子和易损因子体系。
创建了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AMFP)。
采用网格剖分整个区域,分别计算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简称“四度”)分布,采用图斑合并方法分别编制了相应的“四度”区划图。
根据“四度”区划结果分别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区划和地质环境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MapGIS “发育度” “潜势度”“危险度” “危害度”1 概述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项目工作范围位于东经106°~111°,北纬29°~31°21′,行政区划跨越重庆市和湖北省的19县(区),包括湖北省的宜昌、兴山、秭归和巴东4县,重庆市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忠县、石柱、丰都、涪陵、武隆、长寿、渝北、巴南和重庆主城区等15县(区),总面积约54175km2(图1)。
1.1 工作基础三峡工程建设前的地质工作主要围绕三峡坝区和区域地壳稳定性开展,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移民工程建设遭遇地质灾害严重困扰才逐步受到重视。
三峡库区重要的代表性地质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50-70年代,以中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为主,对三峡库区基础地质研究较为详细。
(2)20世纪80年代,结合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计划,先后开展了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重大崩塌滑坡监测预报及减灾对策研究、三峡工程前期论证阶段环境工程地质调查、长江三峡工程库岸调查与稳定性预测、长江三峡工程库岸典型和大型崩塌滑坡形成条件、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等。
(3)20世纪90年代,重点开展了城镇移民选址的地质论证、地质勘查与评价工作。
如拟迁城市新址地质论证、三峡工程库岸稳态评价预测、长江三峡工程水库移民与开发环境地质研究、1:50万以地质灾害调查为主的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和移民城市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等。
1.2 工作思路依据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研究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全面研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地质环境条件组合、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数据和图形的实时查询或更新,实现GIS技术与数学模型耦合的空间评价预警递进分析[1]。
在19县(区)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基础上,研制完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数据库、图形库),根据地质灾害分布与地质环境的相关性分析,建立地质灾害评价预测的因子体系(基础因子、回应因子、诱发因子和易损因子),进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计算与区划。
工作任务是开展地质灾害诸灾种的实地调查、分析评价及区划研究。
调查灾种主要包括崩塌(含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和水库岸坡稳定性等。
调查内容包括各灾种的特征、地质环境、成灾历史、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
调查方法采用:(1)野外调查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2)采用目测与GPS技术结合定点;(3)每个点均要求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并及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4)调查方法采用专业队伍为主,地方乡镇政府配合,逐个居民点走访;(5)调查重点是1:5万地形图上标出的居民点或人类活动点,为保证达到一定规模或重要程度的点不被遗漏,要求使用的地形图尽可能新。
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基本要求》和《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0—1:2500000),专门编制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实施细则》作为工作技术标准。
南充达州湖宜昌恩施万州图1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区位置图2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三峡库区区域地质环境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异现象,在地理、气象和地质构造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特征。
(1)三峡库区位于中国三大地貌阶梯的第二级阶梯东缘,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库区内河流水系发育,水能资源丰富。
(2)以奉节为界,三峡库区东西两侧的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等存在明显差异。
奉节以西为川东中低山丘陵宽谷,地层主要为三迭系和侏罗系红色碎屑岩沉积,地貌形态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形成与构造格架一致的“窄岭宽谷”侵蚀、剥蚀中低山丘陵。
奉节以东至宜昌库段,地层主要为元古界变质杂岩、震旦系和下元古界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以大巴山脉和巫山山脉为骨架,形成以中山、低山和峡谷为主的侵蚀地貌景观。
(3)区域地质构造总体上呈现一系列弧形褶皱构造组合,北部大巴山弧形褶皱带、西部川东褶皱带和南部八面山弧形褶皱带分别汇聚于黄陵背斜的西侧,挤压形成秭归向斜盆地。
控制性断裂构造相对稀疏,仅在库区东部较发育。
主要构造形迹是黄陵背斜、秭归向斜、巴东—奉节褶皱带、仙女山断裂、九湾溪断裂、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川东褶皱带和齐岳山断裂等。
(4)三峡库区经历了三次较大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喜马拉雅运动在本区表现为在燕山运动晚期以来形成的隆起区和拗陷区发生作用,以区域性掀斜和升降运动为主。
间歇式的区域性掀斜运动在库区内形成了分布广泛的五级夷平面、高陡的河谷岸坡和长江河谷内的五级阶地。
黄陵背斜两侧表现为差异性的断裂活动,如仙女山断裂、九湾溪断裂等断层至今仍在活动。
三峡地区有记载的最大地震震级Ms5.1,震中烈度为Ⅶ度(秭归县龙会观,1979-5-22)。
(5)区域地下水赋存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层间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等四种。
大气降水入渗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岩溶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6)三峡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生物、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
随着移民迁建城镇的兴建、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码头、公路、输电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三峡库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人类活动规模和强度的加剧,也会对自然地质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成为三峡库区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3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基本特征本项目调查发现,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变形斜坡或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库岸再造等。
滑坡和崩塌是库区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次为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
大量的不稳定斜坡属于潜在地质灾害发育点,三峡水库库岸再造主要发生在长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水系的两侧。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以县为单元进行,共完成调查面积54175km2,野外实际调查点7068个,发现并登记灾害点数5706个,其中滑坡3830处,占67%;崩塌549处,占9.6%;泥石流90处,占1.6%;地面塌陷85处,占1.5%;地裂缝45处,占1%;不稳定斜坡1107处,占19.3%。
在现有的5706处地质灾害中以小型者居多,共登录3658个,占总数的64.11%;巨型地质灾害点93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1.6%(图2)。
图2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直方图图3 三峡库区19县(区)地质灾害发育密度直方图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点分布频数为0.105个/km2,秭归、巴东、涪陵、丰都和忠县等5县(区)地质灾害较发育(图3)。
秭归县共记录各类地质灾害点694处,其中滑坡514处,崩塌35处,灾害点分布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4%,地质灾害分布频数为0.298个/km2。
巴东县共记录各类地质灾害586处,其中滑坡385处,崩塌90处,地质灾害分布频数为0.241个/km2。
4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因子分析在三峡库区19县(区)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编制三峡库区地形、水系、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降雨量等值线和斜坡类型等背景要素以及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的数字图层,研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地质环境和诱发因素的关系,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因子的提取与赋值,确定各因子的影响程度提供依据。
4.1 地质灾害数据库与图形库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建设按照《国家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进行。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而成,是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录入和浏览查询的专用工具平台。
借助于信息系统的图形和数据处理功能,将地质灾害的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管理起来,提高图数互查和浏览的效率。
同时,支持基于GIS的分析计算需要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数据信息按统一的技术要求由专业人员录入,经责任专家审查后提交使用。
4.2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图层的编制编图采用国家标准1:25万数字化地形图作为地图。
由于地质灾害分县调查信息系统采用MapGIS 平台,编图前首先把基于Arcinfor格式的数字化地形图转换成MapGIS格式。
完成的数字化图层比例尺均为1:25万,打印输出的纸质图件比例尺为1:50万。
根据调查结果,基于Map GIS编制了以下主要图层:区域数字化地形图(整理);工程地质岩组图层;地质构造形迹图层;斜坡类型要素图层;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图层;降雨量等值线图层(1、3、7日和年平均);地震烈度等值线图层;人类工程活动方式、强度图层;………………。
4.3 地质灾害因子分析为研究问题方便,本文把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孕育地质灾害的基本地质环境条件称为基础因子,把直接诱发地质灾害的自然营力或人为作用称为诱发因子。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寻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与各因子的相关性,为定量评价预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提供确定各因子相对重要性的量化依据。
4.3.1 基础因子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基础因子主要是地面高程、斜坡坡度、水系分布、地表植被、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形迹和斜坡类型等。
(1)地面高程统计分析地质灾害的高程分布,得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频数从大到小的高程范围(图4)依次是<250m、(250~400)m、(400~600)m、(600~1000)m、>1000m。
图4 地质灾害发育密度与地面高程的关系(2)斜坡坡度三峡库区有利于地质灾害发育的坡度区间(图5)从大到小依次是:(10°~25°)>(0°~10°)>(25°~40°)>(40°~60°)>(60°~90°)(3)水系水系不仅是一个地区地表径流大小的体现,而且也反映了该地区的沟谷密度和斜坡的长度、高度和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