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形成机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动脉血压综合实验PPT课件

动脉血压综合实验PPT课件

实验步骤
• 准备实验器材:血压计、听诊器、记录表等。 • 选择实验对象:健康成年人,年龄在20-40岁之间,无高血压、心脏病
等疾病史。 • 实验操作:让实验对象静坐5分钟,然后将袖带缠绕在实验对象右上臂,
松紧适宜;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充气加压阻断肱 动脉血流;缓慢放气减压,监听肱动脉搏动声,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 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 分析实验数据:根据记录表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收缩压、舒张压的正 常范围,以及不同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动脉血压的测量通常采用间接法,即通过袖带加压阻 断肱动脉血流后逐渐减压,同时监听肱动脉搏动声, 记录听到搏动声时的压力值,即为收缩压;继续减压 至搏动声消失时的压力值,即为舒张压。
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 压力。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包括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 周阻力、主动脉与大动脉的管壁弹性及循环血量与血 管容量之间的比例等。
02
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
01
02
03
04
血压计
用于测量动脉血压,应选择具 有适当量程和精度的型号。
实验台
提供稳定和适宜的环境,以便 进行实验操作。
电脑和投影仪
用于展示PPT课件,方便学生 观看和学习。
实验记录本
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 。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
如兔子、狗等,应选择健康的 成年动物。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器材,做好实验 现场的清洁工作。
04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与整理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每个实验对象的血压数据,包 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等。同时,还需要记录实验环境 、实验操作步骤等信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动脉血压与脉搏课件

动脉血压与脉搏课件

循环血量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 的比例关系影响动脉血压, 当循环血量减少时,动脉 血压会相应下降。
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
通过导管插入动脉,直接测量动脉内的压力,这种方法准确度高,但操作复杂, 一般仅用于危重病人。
间接测量法
通过袖带或听诊器等工具,间接测量动脉血压,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准确度 相对较低。
外周阻力增加会导致血 压升高。
血管的弹性对血压的调 节具有重要作用,血管 弹性下降会导致血压升高。
血容量
血容量是影响血压的重 要因素之一,血容量不
足会导致血压下降。
02
动脉血压的形成与测量
动脉血压的形成
将血液射入 动脉,对血管壁产生压力, 形成动脉血压。
血管阻力
血管的弹性与阻力影响动 脉血压的大小,当血管阻 力增大时,动脉血压会相 应升高。
脉搏与年龄、性别、身体状况 和运动状态等因素有关,因此 正常值范围会因个体差异而有 所不同。
04
动脉血压与脉搏的异常表现与疾病关联
高血 压
高血压的定义
疾病关联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 围,通常以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 来衡量。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可增加心脏病、中风、肾衰竭等疾病 的患病风险。
动脉血压与脉搏课件
• 动脉血压与脉搏概述 • 动脉血压的形成与测量 • 脉搏的形成与测量 • 动脉血压与脉搏的异常表现与疾病关联 • 动脉血压与脉搏的日常保健与注意事项
01
动脉血压与脉搏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动脉管壁产 生的压力,而脉搏则是指动脉血 管的搏动。
形成机制
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心脏收缩、血 液流动和血管弹性等因素有关, 而脉搏的产生则与心脏搏动和血 管弹性有关。

血压测量原理ppt课件

血压测量原理ppt课件
血压测量原理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血压测量概述 • 动脉血压形成与影响因素 • 袖带式血压计测量原理及操作 • 示波法电子血压计测量原理及操作 • 无创连续监测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 • 血压测量误差来源与减少误差策略
01
血压测量概述
血压定义及意义
血压定义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 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 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示波法电子血压计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对于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正在接受相关治疗的患者,请在 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电子血压计。
4. 如发现测量结果异常或身体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检查。
05
无创连续监测技术进展与应用前 景
无创连续监测技术概述
定义 无创连续监测技术是指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连续、实时 地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血压、心率等。
信号处理技术
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取生理信号中的有用信息,并抑制干扰和噪声。例如,采 用小波变换、神经网络等算法,能够实现对生理信号的精确分析和处理。
多参数监测技术
多参数监测技术能够同时监测多种生理参数,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信息。例如,将血 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多种生理参数集成在一起进行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
健康管理
无创连续监测技术在健康管理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通过长期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可以 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6
血压测量误差来源与减少误差策 略
血压测量误差来源分析
设备因素
患者因素
设备精度不足、老化或损坏,导致测 量值偏离真实值。
患者生理状态不稳定,如紧张、焦虑、 疼痛等,以及测量前未充分休息,均 可导致血压波动,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血压及其调节功能最新PPT课件

血压及其调节功能最新PPT课件

第三章 循环机能
第一节 心脏的机能 第二节 血管生理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 (一)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 ? 运动开始: 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一分钟达
到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 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成正比。 ? 运动过程中: 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 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 保证。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使容 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也有利于 增加静脉回流。
? 3.运动训练时,可根据血压变化了解心 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 运动后理想的反应是收缩压升高而舒张 压适当下降或保持不变。
? 一般而言,收缩压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 而上升。大强度负荷时,收缩压可高达 19OmmHg或更高,舒张压一般不变或 轻度波动。
名词解释
自律性 每搏输出量 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 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
颈动脉窦性晕厥
反射效应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PO2↓ [H+]↑ PCO2↑ 等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
↓窦神经、弓神经


↓ 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
↓ 呼吸中枢(+)
↓ 心率↑、冠脉舒
心输出量↑
↓ 内脏 肾脏的血流量↓
↓ 呼吸加深加快
3.本体感受性反射
? 骨骼肌的肌纤维、肌腱和关节囊中有本体感 受器。肌肉收缩时,这些感受器受到刺激, 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 心肌增大是对抗超负荷刺激的一种基本生物学适 应,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

肺动脉高压PPT优秀课件

肺动脉高压PPT优秀课件
Ortner’s综合征、雷诺现象
2020/10/18
11
治疗
• (一)氧疗 • (二)药物治疗 • 1、血管舒张药:钙拮抗药、前列环素、一氧化
氮、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 • 2、抗凝治疗:华法林 • 3、其他治疗 • (三)肺或心肺移植 • (四)健康指导
2020/10/18
12
2.与左心疾病相关的肺高血压 2.1 收缩性功能紊乱 2.2 舒张性功能紊乱
2.3 瓣膜病 3.与肺疾病和/或低氧相关的肺高血压 3.1 COPD 3.2 间质性肺疾病 3.3 其他混合性限制和阻塞性通气异常疾病 3.4 睡眠呼吸紊乱 3.5 肺泡低通气疾病 3.6 慢性高原暴露 3.7 肺发育异常 4.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 (CTEPH) 5.其他不明原因多因素机制的肺高血压 5.1 血液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切除术
• 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自身免 疫及肺血管内皮、平滑肌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2020/10/18
10
临床表现
• 呼吸困难:心排量减少、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 胸痛:右心后负荷增加、耗氧量增多、冠状动脉
供血减少引起心肌缺血 • 头晕或晕厥:心排量减少,脑供血突然减少 • 咯血 • 其他症状包括疲乏、无力,往往容易被忽视。
• 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特征 为mPAP≥25mmHg,PCWP或左心室舒张 末压> 15mmHg。
2020/10/18
5
肺动脉高压分度
根据静息状态下mPAP水平分为: • 轻:26~35mmHg • 中:36~45mmHg • 重:>45mmHg
2020/10/18
6
支气管、肺疾病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其波形分析PPT课件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其波形分析PPT课件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揭示了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重症患者中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对波形特征的深入分析,发现了动脉血压 波形与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状态之间的内在联 系,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动脉血压波形自动 分类方法,提高了波形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为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其波形分析技术的推广和应 用,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改善 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其波形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 用,将推动医学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观看
血液充盈
血管内的血液量对血管壁 产生的压力,即平均动脉 压。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原理及优点
01
02
03
04
原理
通过插入动脉内的导管直接测 量动脉内的压力变化,从而获 得连续的、动态的血压数据。
准确性高
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避免了 无创血压监测中可能存在的误
差。
连续性监测
能够实时监测血压波动,及时 发现血压异常。
常见波形特征及其意义
收缩压波峰
反映心脏收缩期动脉内的最高 压力,与心肌张期动脉内的最低 压力,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容 量相关。
重搏波
出现在收缩压波峰后的一个小 波峰,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病理状态有关。
潮波
出现在舒张压波谷前的一个小 波峰,与血管弹性和顺应性相
动脉狭窄或闭塞处理
对于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可以使用球囊扩张 或支架植入等方法进行治疗,改善血管通畅情况 。
血栓形成处理
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可以使用溶栓药物或手术 取栓等方法进行处理,恢复血管通畅。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影响因素课件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影响因素课件

• 7.测量正常动脉的血压:重复上一操 作,同时注意检压计读数。徐徐放气 时,第一次听到的血管音即代表收缩 压;在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声音变 调)这一瞬间,血压表上所示水银柱 高度代表舒张压。也有人把声音突然 消失时血压计上所示水银柱高度作为 舒张压,若取后者,需另外加5 mmHg 较妥。
• 8.记下血压读数,放空压脉带,使压 力降低为零,重复测压2-3次,记录测 压均值。
MAP=DP+PP/3 ,100 mmHg
性别、年龄及不同生理情况下 的血压差异
• 在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 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其相对的 稳定性。
• 血压的稳定性是动态的,是在不断连 续的变化着,不是静止不变的。人体 的体位、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 的思维活动等因素对血压均有一定的 影响。
• 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包括年龄、 食摄入、体重、遗传、环境与职业等。
我国的血压水平分类
治疗和预防
• 血压监测 • 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盐、体
重、烟、酒、运动、心理) • 药物治疗:长期服用(钙拮抗剂 、利
尿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血管 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等)
【动物和器材】
• 人; • 血压计、听诊器、冰水;
【目的要求】
• 学习并掌握间接测定人体血压的原 理和方法;
• 观察某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基本原理】
• 通常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没有声音, 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 流时, 会使血管壁振动而发生声音。 因此,可以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 动脉血压。
• 测定人体动脉血压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 用汞柱血压计间接 测量(听诊法)。 测量部位通常为右 上臂肱动脉。
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结,管切勿与它 物摩擦,以免发生摩擦音影响听诊。 • 3. 如呼吸音影响听诊,可令受试者暂 停呼吸片刻。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PPT课件.pptx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PPT课件.pptx
↑肾小球内压
压力依赖性途径
细胞因子
细胞外基质
直接损伤肾脏
非压力依赖性途径
减少肾小管的钠水重吸收降低血容量
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
ARB
减少蛋白尿
抑制细胞增殖肥大延缓肾纤维化
主动脉夹层、破裂
血管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Ang II 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组织重塑
炎症
心脏长时间超负荷→左心室肥厚→收缩压提升
内容提要
高血压病因和发病机制
1
2
3
正常血压的形成和调节机制
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 1.早期多无症状 2. 精神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少数患者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
高血压主要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
血管紧张素的生理作用
血管紧张素I(Angiotensin I):对多数组织、细胞来说,不具有活性血管紧张素II (Angiotensin II) :最重要收缩血管: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释放醛固酮直接促进肾小管对 Na+、水的重吸收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接头前调制)作用于脑的某些部位,使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加强增强渴觉,导致饮水行为
心脏(左室肥厚、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TIA/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肾脏(蛋白尿/终末期肾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视网膜(出血、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 )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高血压
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AS激活贯穿于整个心血管事件链
LVH =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PPT课件ppt课件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PPT课件ppt课件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手术 称重,麻醉(20%乌拉坦5m1/kg),固定, 分离颈部血管和神经 ,动脉插管
实验步骤
二、仪器装置 三、调节参数 实验项目-循环实验 -家兔动脉血压调节 基本参数设置:增益:50;高频滤波30HZ; 直流(DC)输入。
观察项目
1.正常血压曲线 动脉血压随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而变化。 一级波(心搏波) 心室收缩时血压上升,心室 舒张时血压下降。其频率与心率一致。 二级波(呼吸波) 动脉血压随呼吸而变化,吸 气时血压先是下降,继则上升,呼气时血压先是 上升,继则下降。其频率与呼吸频率一致。 三级波”低频率(几次到几十次呼吸波为一周期) 的缓慢波动。与心血管中枢的紧张性周期有关。
体液调节
E对α与β受体均有激活作用。 小剂量E使体内血液重新分配,对总外周阻 力影响不大,大剂量的E使外周阻力明显升高。 NE激活α受体,对β受体作用很小。 NE使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对心 脏的作用要比肾上腺素弱,而且在外源性给予 时,常因明显的升压作用而通过窦弓反射引起 反向性心率变慢,血压出现双峰曲线。
注意事项
1.本实验麻醉应适量,麻醉药注射速度,一般前1/3快推,中1/3 中速,后 1/3慢,同时注意角膜反射和呼吸变化,以免过量引起动物死亡。如果实验时 间过长,动物苏醒挣扎,可适量补充麻醉药物。 2.分离暴露颈动脉鞘时,需注意保持血管神经的自然位置,以便判定减压神 经。 3.每观察一个项目,必须待血压和心率恢复正常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 4.每次静脉注射完药物后应立即推注0.5 ml生理盐水,以防止药液残留在针 头内及局部静脉中而影响下一种药物的效应。 5.实验中注射药物较多,要注意保护耳缘静脉。 6.实验结束后,必须结扎颈总动脉近心端后再拔除动脉插管。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血压的评估及护理ppt课件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血压的评估及护理ppt课件
如果放气太慢,使静脉充血,舒张压偏高;放气太快,未 听清楚声音的变化,猜测血压值。 • 在放气的过程中要注意水银柱刻度和肱动脉声音的变化, 眼睛视线保持与水银柱弯月面同一水平。视线低于水银柱 弯月面,读数偏高,反之,读数偏低。
34
⑥当听诊器中出现第一声 搏动声,此时水银柱所 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 第一声搏动音出现表示 袖带内压力降至与心脏 收缩压相等,血流能通过 受阻的肱动脉。当搏动 声突然变弱或消失,此 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 为舒张压。
反映心脏泵血的效能、血容量、动脉壁的弹性、外 周血管的阻力及血液粘滞度
18
(一)血压计的种类与构造
1.血压计又分:水银血压计(立式、台式) 无液血压计(金属弹簧表式) 电子血压计
19
2.血压计的构造,由三部分组成
① 加压气球和压力阀门
20
袖带
为长方形扁平的橡胶袋,长24cm、宽12cm、外层套 一48cm长的布袋。 小儿袖袋宽度要求为:新生儿长5~10cm,宽2.5~4cm; 婴儿长12~13.5cm,宽6~8cm;儿童长17~22.5cm, 宽9~10cm。
2.测血压要准确,测量时,应做到四定:
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正确选择测量肢体,上肢偏瘫者或手术, 应 选择健侧手臂或下肢测量。
4.肱动脉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测得血压值偏低。
低于心脏水平,测得血压值偏高。
38
【注意事项】
5.排除影响血压值的外界因素:
①袖带太窄须加大力量才能阻断动脉血流,测得数 值偏高。
WHO规定应以动脉搏音的 消失作为判断。测试中 若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 常,应重测。重测时, 待水银柱降至“0”点, 稍等片刻后再测量。必 要时,双侧对照 。
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心肺感受器反射
机械牵张:血压↑、血容量↑ 化学物质:PG、缓激肽、药物(藜芦碱)

心肺感受器兴奋
↓经迷走N入中枢后反射性地引起
交感紧张→ 迷走紧张↑ 肾血流量↑ 垂体前叶释放ADH→ → → → 肾重吸收水→ 心率→ 心输出量→ GFR↑ R-A-A-S→ → → 外周阻力→ 肾排钠和排水↑ → 血 压→
后微A:分闸。 Cap.前括约肌:分闸,局 部代谢物调节。
真Cap.:营养性血管。
微V:微细的有物质交换 功能。
直捷通路
七、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1.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 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 >0 →组织液生成(动脉端),<0 →组织液回流(静脉端)
五、静脉血压与血流
(一)静脉血压
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后,由于需克服小血 管的阻力,血流压力降落很大 。 特点:①近心端低,远心端高(只考虑胸以下)
下腔V: 3~4mmmHg 小 V:15~20mmHg 右 房: 0
②易受重力影响
(二)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1)心肌收缩力
心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 V回流量↑←心室抽吸↑ 心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 (心衰) 颈V怒张、肝大、下肢肿←V回流量→←大V压↑
动脉血压影响因素
Sp DP 脉压 Bp
搏出量
(明显)
心率
(明显)
外周阻力
(明显)
循环血量Βιβλιοθήκη (明显) (明显)大A弹性
(明显) (明显) (明显)
四、脉搏
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压力和容积的周期 性波动引起动脉管壁的震动,此震动沿着动脉管壁 传向外周。 注意: 脉搏不是血液流到所摸 A 后对 A壁的冲击波 动,而是随心室缩、舒所形成的 A 压力波,沿血管 壁传布的表现。 其强弱取决于心搏出量与外周阻 力。
(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 → 管壁侧压力↑ → DP↑(明显) (4)大动脉弹性→→缓冲SP→维持DP→ →SP↑(明显)、DP→→脉压↑ → (5)循环血量 体循环平均压变→Bp变
如:大失血→循环血量→ →Bp→(显著) 另: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如过敏休克→血管容积↑ 而血量没变故Bp→
(4)呼吸运动:
气 → 胸 廓 ↑ → 胸 内 负 压 ↑ → → 肺血管扩张 心房 + 大V扩张 → → 肺V回流左室→ 心房与V压差↑ → → V回心量↑ 左室心输出量→ → Bp→ 吸
六、微循环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内的血液循 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一)组成及功能
微A:总闸门,调节血压 和组织液生成。
缓冲SP(势能贮存) ①弹性贮器血管的作用: 维持DP(势能释放)
②心搏功能量消耗: 动能:推血流 + 大A扩张 势能:管壁侧压力+克服外周阻力
几点说明:
4.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 力↑ SP↑(明显)
(2)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较多→管 壁侧压力↑ DP↑(明显)
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特点:
①平时不起明显调节作用,当低氧、窒息、酸
中毒、Bp过低时才起作用。
② 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对Bp的调节作用 ③ 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一种移缓济急的应 急反应(即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 ④ 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直接作用是→;间接作用是↑。
4.本体感受性反射
• 骨骼肌的肌纤维、肌腱和关节囊中有本 体感受器。肌肉收缩时,这些感受器受 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血压 升高。
(2)重力与体位
直立→下肢V回心量→(下肢约多容纳500ml) 例:①患肢抬高→利V回流,防肿涨 ②心衰取半卧位→下肢V回心量→
( 3 )骨骼肌收缩的 挤压: 肌缩挤压V+ V瓣 膜的防倒流→ V 血回 流 ① 长期 站 立 + V 瓣 膜的损伤→下肢 V 曲 张。 ②立正久站→下肢 V 回心量→+ 精神紧 张→虚脱。
3.动脉血压形成机制
①血管内血液的充盈 ②血流的驱动力=心室射血力 ③血流的阻力 能量的消耗:血压渐降
心室收缩 心室舒张 → 射血入主A + 外周阻力 大A回弹 (势能释放) → 推血(1/3)流动 + 大A扩张(2/3) (动能消耗) (势能贮存+缓冲力) 推血继续流动 → 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 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 上升到最大值=收缩压 降低到最小值=舒张压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调 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支 配
心血管 中枢
反射性 调节
全身性体 液调节
局部性体 液调节
通过调节满足各器官对血流量需求。
(三) 心血管反射
1.颈A窦和主A弓压 力感受性反射(减压、 升压反射)
部位:颈A窦和主A弓 血管外膜下的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血管壁的 牵张度≈血压的变化。 反射结果:负反馈使 得血压升或降
滤过
重吸收
2.生成量
90%入静脉,10%入淋巴管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主要因素 生成量 毛细血管压↑ ↑ 静脉压↑ ↑ 血浆胶体 ↑ 渗透压→ 淋巴 ↑ 回流受阻 毛细血管 ↑ 通透性↑ 回流量 例 症 → 炎症、充血性心功 → 不全等所致的水肿 → 营养不良、肾炎等 血浆蛋白→所致水肿 → 丝虫病、癌症等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 → 烫伤、炎症、感染 所致的局部水肿
窦弓反射
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PO2→ [H+]↑ PCO2↑ 等 ↓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 →窦、弓N 孤 束 核 ↓ ↓ 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 呼吸中枢(+) ↓ ↓ ↓ 心率↓、冠脉舒 皮肤、内脏 呼吸加深加快 心输出量→ 骨骼肌血管缩 ↓间接 ↓ 外周阻力↑>心输出量→ 心率、心输出量↑ ↓ 血 压↑
(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
•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中枢间存在相互作用, 即表现为一定整合型式的反应,使各器官之间的血流 分配能适应机体当时的功能活动的需要。 例如,当人的情绪愤怒或动物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出 现防御反应。 猫的防御反应表现为瞳孔扩大、竖毛、呼吸加深、 怒叫,最后发展为搏斗或逃跑;伴随防御反应的心血 管整合型式,最具特征性的是骨骼肌血管舒张,同时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血 压轻度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