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到1.30V (vs.SCE)还不会有H2析出,这样在酸性溶液
中可对很多物质进行极谱测定。
• 4. 测定范围广
• 汞能与许多金属生成汞齐,使其在滴汞电极上的 析出电位变正,因而在碱性溶液中,极谱可测定碱金 属、碱土金属。
缺点:
• 1. 汞易挥发且有毒,注意通风; • 2. 滴汞电极毛细管易堵塞,制备较麻烦; • 3. 当滴汞电极作阳极时,电位一般不能
• (2) 该式说明了滴汞电极的电位完全随外加电压 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经典)极谱分析可以看做 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控制电极电位的电解过程。
三、极谱波的形成
•
以电解510-4 mol.L-1 PbCl2的
0.1 mol.L-1 KCl溶液为例来说明极
谱波的形成过程。
(一) 残余电流部分(A-B)
• U外< U分 , Ede > E析 • 此时电极上没有Pb2+被还原析出,应该
• 1. 重现性好
•
由于汞滴不断滴下,电极表面不断更新,减少或
避免杂质粒子的吸附污染,而且前一次电极反应的产
物不会影响后一次金属的析出,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 2. 易提纯
•
汞是液态金属,能得到高纯度的汞,是保证极谱
分析重现性和准确度的重要条件之一。
• 3. 防止H+的干扰
•
H2在汞电极上的过电位比较高,滴汞电极电位负
•
在扩散层内, Pb2+浓度从外向内逐渐减
小,在扩散层外, Pb2+的浓度等于主体溶液
的浓度。
图8-5
• 由于电极反应速度快,而离子扩散速度慢,溶液又 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扩散电流的大小决定于扩散速 度,而扩散速度又与扩散层中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i [Pb2 ] [Pb2 ]0
i K ([Pb2 ] [Pb2 ]0 )
还原析出,产生持续不断的电解电流。
扩散电流
(2) 扩散电流
• 由于浓差极化,使离子不 断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电极表 面扩散,因而不断引起电极反 应而产生的电流称~ 。
(3)扩散电流与浓度的关系
• 由于电极反应速度快,而离子扩散速度 慢,因此在电极表面附近存在离子浓度变化
的液层,称为扩散层,厚度约为0.05mm。
滴汞电极表面的Pb2+在电极上迅速还原 析出,电流也急剧增加。
3
(1) 浓差极化
•
由于Pb2+不断在电极表面还原析出,使得
滴汞电极表面的Pb2+浓度小于主体溶液中Pb2+
的浓度,产生了浓度差,于是 Pb2+ 就要从浓
度较高的主体溶液向浓度较低的电极表面扩
散,扩散到电极表面的 Pb2+ 立即在电极表面
• 当溶液的组成和温度一定时,各种物质 的半波电位是一定的,它不随物质浓度 的变化而改变。
可作为定性分析的理论依据。
四、浓差极化建立的条件
• 1. 工作电极(极化电极或滴汞电极)的 表面积要小;
• 2. 溶液中被测离子的浓度要低; • 3. 溶液不搅拌、不加热; • 4. 加入支持电解质。
五、滴汞电极作工作电极的特点
第二节
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极谱法的基本装置
-
+
图8-3
二、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在极谱分析中,外加电压与两个电极的电位有如下关系:
U外 ESCE Ede i R
ESCE: 大面积饱和甘汞电极的电位(阳极) Ede: 滴汞电极的电位(阴极) R: 回路中的电阻 i: 回路中的电流
:过电位
2
• 此时,电解池开始有电解电流提供,并开始上 升。电极电位:
E de
E Pb2
,Pb
0.059 2
lg
[Pb2 ]0 [Pb(Hg)]0
[Pb2+]0: Pb2+在电极表面的浓度。
[Pb(Hg)]0: 铅汞齐在电极表面的浓度。
2. 电流急剧上升部分(B—D)
• U外>U分 , Ede < E析 • Ede继续减小,[P[Pb(bH2g])0]0 的比值将变小,
(三) 极限扩散电流部分(D-E)
• U外≫U分 , Ede ≪ E析
• 继续增加外加电压,使滴汞电极电位负到一定数 值后,就会使滴汞电极表面的Pb2+迅速还原, [Pb2+]0趋于零,此时溶液主体浓度和电极表面之 间的浓度差达到极限情况,即完全浓差极化。
• 此时电流不再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加,曲线出 现一平台,称为极限扩散电流部分。
没有电流通过电解池,但此时溶液中仍 又微小电流通过电解池,这个电流称为 残余电流(ir)。
1
(二) 电流上升部分
1. 电流开始上升点(B)
• U外= U分 , Ede= E析 • Pb2+在滴汞电极被还原析出金属Pb,金属
铅与汞生成汞齐;与此同时,SCE中的汞 则被氧化生成Hg2Cl2,电极反应如下: • 阴极: Pb2++ 2e- + Hg = Pb(Hg) • 阳极:2Hg + 2Cl- = Hg2Cl2 +2e-
超过+0.40V,否则汞将被氧化。 • 4. 滴汞电极上残余电流较大,限制了测定灵敏度
的提高。
4 3
2 1
图8-4
近似处理:
• 由于金属的过电位很小,极谱分析中的电流很小,电
解过程中电阻 R 也不大,则、 iR 都很小,可忽略。
U 外 ESCE Ede
又SCE的电位恒定不变,则:
U外 Ede
(相对于SCE)
重要意义:U外 Ede (相对于SCE)
• (1) 该式说明了从实验中得到的电流-外加电压(iU)曲线与作为理论分析基础的电流-滴汞电极电 位(i-Ede)曲线完全等同(滴汞电极电位可以用外 加电压取负值来表示)。
4
1. 极限扩散电流
• 电极表面的离子浓度趋于零时,达到完全浓 差极化时产生的扩散电流称为~。
i K ([Pb2 ] [Pb2 ]0 ) i K[Pb2 ]
上式表明:极限扩散电流正比于待测物的 浓度,这是极谱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2. 半波电位(E1/2)
• 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滴汞 电极的电位,称为半波电位。
到1.30V (vs.SCE)还不会有H2析出,这样在酸性溶液
中可对很多物质进行极谱测定。
• 4. 测定范围广
• 汞能与许多金属生成汞齐,使其在滴汞电极上的 析出电位变正,因而在碱性溶液中,极谱可测定碱金 属、碱土金属。
缺点:
• 1. 汞易挥发且有毒,注意通风; • 2. 滴汞电极毛细管易堵塞,制备较麻烦; • 3. 当滴汞电极作阳极时,电位一般不能
• (2) 该式说明了滴汞电极的电位完全随外加电压 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经典)极谱分析可以看做 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控制电极电位的电解过程。
三、极谱波的形成
•
以电解510-4 mol.L-1 PbCl2的
0.1 mol.L-1 KCl溶液为例来说明极
谱波的形成过程。
(一) 残余电流部分(A-B)
• U外< U分 , Ede > E析 • 此时电极上没有Pb2+被还原析出,应该
• 1. 重现性好
•
由于汞滴不断滴下,电极表面不断更新,减少或
避免杂质粒子的吸附污染,而且前一次电极反应的产
物不会影响后一次金属的析出,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 2. 易提纯
•
汞是液态金属,能得到高纯度的汞,是保证极谱
分析重现性和准确度的重要条件之一。
• 3. 防止H+的干扰
•
H2在汞电极上的过电位比较高,滴汞电极电位负
•
在扩散层内, Pb2+浓度从外向内逐渐减
小,在扩散层外, Pb2+的浓度等于主体溶液
的浓度。
图8-5
• 由于电极反应速度快,而离子扩散速度慢,溶液又 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扩散电流的大小决定于扩散速 度,而扩散速度又与扩散层中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i [Pb2 ] [Pb2 ]0
i K ([Pb2 ] [Pb2 ]0 )
还原析出,产生持续不断的电解电流。
扩散电流
(2) 扩散电流
• 由于浓差极化,使离子不 断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电极表 面扩散,因而不断引起电极反 应而产生的电流称~ 。
(3)扩散电流与浓度的关系
• 由于电极反应速度快,而离子扩散速度 慢,因此在电极表面附近存在离子浓度变化
的液层,称为扩散层,厚度约为0.05mm。
滴汞电极表面的Pb2+在电极上迅速还原 析出,电流也急剧增加。
3
(1) 浓差极化
•
由于Pb2+不断在电极表面还原析出,使得
滴汞电极表面的Pb2+浓度小于主体溶液中Pb2+
的浓度,产生了浓度差,于是 Pb2+ 就要从浓
度较高的主体溶液向浓度较低的电极表面扩
散,扩散到电极表面的 Pb2+ 立即在电极表面
• 当溶液的组成和温度一定时,各种物质 的半波电位是一定的,它不随物质浓度 的变化而改变。
可作为定性分析的理论依据。
四、浓差极化建立的条件
• 1. 工作电极(极化电极或滴汞电极)的 表面积要小;
• 2. 溶液中被测离子的浓度要低; • 3. 溶液不搅拌、不加热; • 4. 加入支持电解质。
五、滴汞电极作工作电极的特点
第二节
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极谱法的基本装置
-
+
图8-3
二、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在极谱分析中,外加电压与两个电极的电位有如下关系:
U外 ESCE Ede i R
ESCE: 大面积饱和甘汞电极的电位(阳极) Ede: 滴汞电极的电位(阴极) R: 回路中的电阻 i: 回路中的电流
:过电位
2
• 此时,电解池开始有电解电流提供,并开始上 升。电极电位:
E de
E Pb2
,Pb
0.059 2
lg
[Pb2 ]0 [Pb(Hg)]0
[Pb2+]0: Pb2+在电极表面的浓度。
[Pb(Hg)]0: 铅汞齐在电极表面的浓度。
2. 电流急剧上升部分(B—D)
• U外>U分 , Ede < E析 • Ede继续减小,[P[Pb(bH2g])0]0 的比值将变小,
(三) 极限扩散电流部分(D-E)
• U外≫U分 , Ede ≪ E析
• 继续增加外加电压,使滴汞电极电位负到一定数 值后,就会使滴汞电极表面的Pb2+迅速还原, [Pb2+]0趋于零,此时溶液主体浓度和电极表面之 间的浓度差达到极限情况,即完全浓差极化。
• 此时电流不再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加,曲线出 现一平台,称为极限扩散电流部分。
没有电流通过电解池,但此时溶液中仍 又微小电流通过电解池,这个电流称为 残余电流(ir)。
1
(二) 电流上升部分
1. 电流开始上升点(B)
• U外= U分 , Ede= E析 • Pb2+在滴汞电极被还原析出金属Pb,金属
铅与汞生成汞齐;与此同时,SCE中的汞 则被氧化生成Hg2Cl2,电极反应如下: • 阴极: Pb2++ 2e- + Hg = Pb(Hg) • 阳极:2Hg + 2Cl- = Hg2Cl2 +2e-
超过+0.40V,否则汞将被氧化。 • 4. 滴汞电极上残余电流较大,限制了测定灵敏度
的提高。
4 3
2 1
图8-4
近似处理:
• 由于金属的过电位很小,极谱分析中的电流很小,电
解过程中电阻 R 也不大,则、 iR 都很小,可忽略。
U 外 ESCE Ede
又SCE的电位恒定不变,则:
U外 Ede
(相对于SCE)
重要意义:U外 Ede (相对于SCE)
• (1) 该式说明了从实验中得到的电流-外加电压(iU)曲线与作为理论分析基础的电流-滴汞电极电 位(i-Ede)曲线完全等同(滴汞电极电位可以用外 加电压取负值来表示)。
4
1. 极限扩散电流
• 电极表面的离子浓度趋于零时,达到完全浓 差极化时产生的扩散电流称为~。
i K ([Pb2 ] [Pb2 ]0 ) i K[Pb2 ]
上式表明:极限扩散电流正比于待测物的 浓度,这是极谱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2. 半波电位(E1/2)
• 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滴汞 电极的电位,称为半波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