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与解析答案

合集下载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物理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物理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段高三联合考试物理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发现地月间的引力满足距离平方反比规律 B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 .用比值法来描述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其表达式a=F/mD .将物体视为质点,采用了等效替代法2.两个质点A 、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对A 、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 .在t =3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C .在t =5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D .在t =6t 0时刻,A 、B 相遇3.如图所示,初始时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两物体A 、B 堆叠在一起,现对A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地面光滑,无论拉力F 为多大,两物体一定不会发生相对滑动B .若地面粗糙,A 向右运动,B 是否运动取决于拉力F 的大小C .若两物体一起运动,则A 、B 间无摩擦力D .若A 、B 间发生相对滑动,则物体B 的加速度大小与拉力F 无关4.从地面以大小为v 1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皮球,经过时间t 皮球落回地面,落地时皮球的速度大小为v 2。

已知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下面给出时间t 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t ,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

辽宁省沈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辽宁省沈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辽宁省沈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物理答案1.D2.B3.B4.C5.B6.C7.D8.BC9.ABC 10. BCD 11.AD 12.BD13.(1)CD (2)甲14.(1)M≫m;(2);(3)平衡摩擦力过大;(4)M(5)0.49715.(1)(60cm,60cm),(2)2m/s,(3)2.5m/s.16(1)汽车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分)(2)汽车走ETC收费通道,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1分)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1分)之后匀速行驶的时间为:t2===0.5s (1分)从开始减速到交费完成汽车的位移为:x2=x1+3=21m (1分)而汽车走人工通道开始减速时离收费窗口的距离为:x===24m (1分)所以汽车走ETC通道在距离收费窗口24米时,先以12m/s匀速运动x3=x﹣x2=3m(1分)后才匀减速,该段匀速的时间为:t3==0.25s (1分)则可知节省的时间为:△t=(t+10)﹣(t1+t2+t3)=(10+4)﹣(2+0.5+0.25)s=11.25s (1分)17.(1)Fcos37°-F f = ma1 (1分)F N+Fsin37°= mg(1分) F f= μF N (1分)a1=0.3 m/s2(1分)(2)a2=μg=2 m/s2(1分)v1=a1t1=0.3×5m/s =1.5m/s(1分)v1=a2t2(1分)t2=0.75s (1分)18.开始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1(2分)所以:a1=gsinθ+μgcosθ=10m/s2(1分)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t1==1s;(1分)发生的位移:X=a1t12=5m<16m(1分),所以物体加速到10m/s 时仍未到达B点,此时摩擦力方向改变.第二阶段有:mgsinθ-μmgcosθ=ma2(2分);所以:a2=2m/s2(1分)设第二阶段物体滑动到B 的时间为t2则:L AB-X=vt2+a2t22(1分)解得:t2=1s(1分)故物体经历的总时间t=t1+t2=2s.(1分)19.(1)对滑块,μmg=ma1,a1=μg=5m/s2(2分)对平板车,μmg=Ma2,解得;(2分)(2)设经过t时间滑块从平板车上滑出.木块的位移,(1分)车的位移,(1分)结合几何关系,有:x1﹣x1′=L,(1分)联立解得:t1=s或1s,(1分)因为1s时已经滑到右侧,故s舍去.(3)1s时,滑块的速度:v1=v0﹣a1t1=3m/s,(1分)平板车的速度:v1′=a2t1=1m/s,(1分)在滑块平抛运动的过程中,h=,(1分)解得t2=0.4s,(1分)所以x=x2﹣x2′=v1t2﹣v1′t2=(3﹣1)×0.4m=0.8m;(1分)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育才中学高2017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育才中学高2017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育才中学高2017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DCBBA C A D二、多项选择题ABC 、CD 、AD 、AC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每空3分)13.(1)AD (2)F14.(1)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 (2)1.0 (3)C (4)0.8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15.(1)θsin g a =(2)θsin gL v C =(3)L a aL v 12B 22==θθμsin cos 1g g a -=θμtan 2=16:(1)对小球:αθcos sin T mg =N sin cos F T mg +=αθ 解得:mg T 33=,m g F 33N = (3)对整体:mg N T 2)sin(=++θα)cos(αθ+=T f依题意,有:kNf f m =≤ 解得: 93≥k 17.(1)g a μ=,aL v 220=,4.0=μ(2)传送带上:减速:s 5.001=-=a v v t ,m 5.1201=+=v v l ,匀速:s 25.011=-=v l L t , 平抛:s 4.023==gh t ,共耗时:s 15.1221=++=t t t t(3)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物体一直向左加速,aL v v m 2202=-,m/s 24=m v 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速率m/s 24=≥m v v18.在传送带乙上,小工件所受摩擦力与侧向的夹角为45°小工件的加速度大小:g a μ= 垂直于传送带运动方向的加速度大小:g a a x μ2245cos =︒= 垂直于传送带运动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002v s a x -=-解得 gv s μ2220= 传送带乙的宽度至少为gv s μ2220=。

和平区2017-2018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答案

和平区2017-2018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答案

和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物理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24分)1 2 3 4 5 6 7 8B A DC B B C B二、多选题(12分)9 10 11 12AD BC CD BCD三、填空题(12分)13.30m/s 0.25m/s2 14. , 不变15.(1)(2)或x=0 或四、实验题(12分)16.(1)F(1分)F’(1分)F’(1分)(2)BD(2分)(3)BC(2分)17.(1)m<<M--------1分之前-------1分(2)未能完全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1分(3)质量-------1分乙小于丙----------1分五、计算题(40分)18.(8分)19.(8分)(1)第一次飞行中,设加速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2)设失去升力后的速度为,上升的高度为设失去升力后的加速度为,上升的高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0.(10分)(1)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θ-μmgcosθ=ma-------1分由图得:当F=0时,a=4.0m/s2即gsinθ-μgcosθ=4.0解得:μ=0.25---------------2分由图可得:当a=0时,F=-30N即-30+mgsinθ-μmgcosθ=0解得:m=7.5kg------------2分(2)---------------------------3分21.(14分)解:(1)铁块的加速度大小=4m/s2 ----------1分木板的加速度大小2m/s2 ----------1分设经过时间 t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则有----------1分解得:t=1s ----------1分(2)①当 F≤μ1(mg+Mg)=2N时,A、B相对静止且对地静止,f2=F ----------2分②设 F=F1时,A、B恰保持相对静止,此时系统的加速度2m/s2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F1=6N ------------------------2分所以,当 2N<F≤6N时,M、m相对静止,系统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以 M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2分③当 F>6N时,A、B发生相对运动,=4N-----------1分画出 f2随拉力 F大小变化的图象如图:-------------------------3分。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201806270182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201806270182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4分 共 32分)1.如图所示,虚线 a 、b 、c 代表电场中的三条电场线,实线为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 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 、R 、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据此可知( )A. 带电粒子在 R 点的速度大于在 Q 点的速度B. 带电粒子在 P 点的电势能比在 Q 点的大C. 带电粒子在 R 点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比在 Q 点的小,比在 P 点的大D. 带电粒子在 R 点的加速度小于在 Q 点的加速度2.如图所示,AB 为 圆弧轨道,BC 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B ,C的长度也是 R .一质量为 m 的物体,与两个轨道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μ,当它由轨道顶端 A 从静止下滑时,恰好运动到 C 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A . µmgRB . mgRC .mgRD .(1﹣µ)mgR3.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 P 随时间 t的变化如图所示。

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f 恒定不变。

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4.天文上曾出现几个行星与太阳在同一直线上的现象,假设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运动看作是匀 速圆周运动,周期分别是푇1和푇2,它们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基本上在同一平面上,若某时刻地球 和火星都在太阳的一侧,三者在一条直线上,那么再经过多长的时间,将再次出现这种现象( 已知地球离太阳较近,火星较远)( )푇1 + 푇2 푇12 + 푇2 푇1푇2 A.B. C. D. 2 2 푇1푇2 푇2 ― 푇1- 1 -5.如图所示,一个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由A B A点滑到B点,摩擦力做功为W1;若该物体从C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两个斜面滑到D点,两斜面用光滑小圆弧连接,摩擦力做功为W 2;αβCD 已知该物体与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则( )A.W1>W2 B.W1=W2C.W1<W2 D.无法确定W1和W2的大小关系。

沈阳市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物理试卷

沈阳市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物理试卷

沈阳市」201R018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物理试卷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翎体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胳程B. 徇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G物体悝移的方向就是務体运动的方向D.韌体位置变化的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1 定于水平地RLt. —个■休从料IHJiVi由静止开始下淆.处粗髓猩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WPK%到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下構力和对斜面的压力B. 物体对稱SB的斥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C. 物体的速度Jtg来越大,密体所受到的摩採力也昨越大D.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来超大3. 车左平直公踣上运动.途中甲车茸骏员看见乙车向北运臥而乙车尊驶员看!a路旁的対木也向北运动.如杲以地面为參等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A. 甲车向南远动,乙车也向雨运动B.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不动G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0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4. 为休会力的作用效采.一名同学用手托起一本物理书向上加連运动.则此过程中A_书对手的压力实际上就建书所受的聲力B. 书对手的压力和手对书的支持力足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G书对手的压力和手对书的支持力足一对平衡力D.书所曼的敢力和手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窗力5. 某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f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星A,物体第2>末遵度方向发生改变吐物体第X的加速度大于第%的加速度C詢体第触与第硼的加速度大小栢等方向相反D.物体前加的位移等于前*的位移6. 如图所示.用与籃直方向成0角的轻绳仪和水平方向的轻绳》共伺系住一个小球。

现保持结点0在原垃置用动,使绳ob缓19转到竪立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轻握"和轻堀b的弹力变化情况是A. 轻绳"的拉力一曲增大B. 轻缁也的拉力先减小后増大C. 轻绳0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II轻第b的拉力一宜塢大7_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放莉两个质最分别为肚峪和4生的小铁块a和乩它们之间ffl-ffi 长为10em.劲度羸数为IOON/m的轻弹畫相连.两个铁块与水平面之IM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铁块b受到一大小为24N的慎定水平外力F的作用.两个铁块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J(重力加速度首取10E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K运动过桎中评賛氏度为24<™B.若某一时刻突然撤去外力化则此后4"速度都将减小a若菓一时劑突熾撤去外力化则此时b的加速度大小为a若某一时刻突然撇去外力F.则此时b的加證度大小为3m/J乱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站在升降电样内的体重计卜’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示数为50 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小明同学发现体堇计术数为55kg t展取em/d在这段时何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九这段时间小明肠受蛋力大小为芳ON乩这段时间小明对体龜卄压力大小为于50NC这凰时间内电梯的M速度大小为方向鑒直向上D, 这段时间内电梯一圧竖直向上运动9.如图所示.粉体AKTWW的传送带上.它徒睦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运动•下列关于物休A所受摩據力描述正确的是九物体A隔传送带一总向上匀速运动时.受的犀擦力一定沿斜[#(向上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下匀速运动时.受的庫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下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匀减速运动时,受的摩掠力可能沿斜面向上D物体Al»传迭帯一起向下匀加速运动时,受的庫據力可能沿斜面向上10.如图所示.质址分别为和曲■的樹体A, R用细縄连檢后跨过淆轮.人静止在傾角为30啲料面h已知fli4 = 5w./3,不卄滑轮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30。

【精编】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东北育才学校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与解析

【精编】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东北育才学校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与解析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东北育才学校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1.(4分)将一个小球从报废的矿井口由静止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4s末落到井底.该小球开始下落后第2s内和第4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A.1:3 B.2:4 C.3:7 D.4:162.(4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s和6sB.4s后甲在乙前面C.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s末D.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s,随后向后运动3.(4分)某人站在地面上抛出一小球,球离手时的速度为v0,落地时的速度为v t.忽略空气阻力,下图中能正确描述速度矢量变化过程的是()A.B.C.D.4.(4分)如图,OA、OB是两根轻绳,AB是轻杠,它们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在A、B两处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小球,此装置悬挂在O点,开始时装置自然下垂,现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力F,使装置静止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OA竖直,设在图甲所示的状态下OB对小球B的作用力大小为T,在图乙所示的状态下OB对小球B的作用力大小为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2TB.T′>2 TC.T′<2T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T,和T′的大小关系5.(4分)半径为R光滑半圆柱体固定在水平面上,竖直光滑墙与之相切,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r<R)的小圆柱体置于墙与半圆柱体之间,恰好平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墙对小圆柱体的弹力大小为mg•;②若要使小圆柱体对墙压力增大,可以仅增大R;③若仅减小小圆柱体半径而不改变其质量,可使大圆柱体所受压力增大;④若仅减小小圆柱体半径而不改变其质量,可使大球所受压力减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4分)如图所示,物体P左边用一根轻弹簧和竖直墙相连,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P,直到把P拉动.在P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的弹力N的大小和地面对P的摩擦力f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N始终增大,f始终减小B.N先不变后增大,f先减小后增大C.N保持不变,f始终减小D.N保持不变,f先减小后增大7.(4分)如图所示,轻绳AO和BO共同吊起质量为m的重物,AO与BO垂直,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OC连接重物,则()A.A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sinθB.A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C.B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cosθD.B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8.(4分)如图,从竖直面上大圆的最高点A,引出两条不同的光滑轨道,端点都在大圆上.相同物体由静止开始,从A点分别沿两条轨道滑到底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到达底端的速度大小不相等B.重力的冲量都相同C.物体动量的变化率都相同D.沿AB运动所用的时间小于沿AC运动所用的时间9.(4分)如图,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滑向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的切向加速度始终比乙的大B.甲、乙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D.甲比乙先到达B处10.(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m1的物体1.跟物体1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车厢的加速度为gtanθB.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m1gcosθC.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2g﹣m1gD.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m2gtgθ11.(4分)一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的物块在一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力F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量分别为F1、F2,如图所示.现将力F突然改为大小为F1、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则此后()A.物体将仍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将可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将可能以大于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将可能以小于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4分)如图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OO1、OO2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O、O1、O2转动,在O点悬挂一重物M,将两个相同木块m紧压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F f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的大小,F N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O1、O2始终等高,则()A.F N变小B.F N变大C.F f不变D.F f变小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计18分)13.(6分)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细线和橡皮条做共点力合成实验,最后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1)在图上标出的F1、F2、F和F′,四个力中,力不是由弹簧测力力计直接测得的,比较力F与力F′的大小和方向基本相同,这就验证了共点力合成的平行行定则.(2)某同学对此实验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如果手头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改变方法也可以完成实验B.用两个测力计拉线时,橡皮条应沿两线夹角的平分线C.拉橡皮条的线要长一些,用以标记同一细线方向的两点要相距远些D.拉橡皮条时,细绳应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E.在用一个测力计和同时用两个测力计拉线时,只需这两次橡皮条的伸长相同就行.14.(12分)某小组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测量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a.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某个清晰的点O开始,每5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出1、2、3…,量出1、2、3…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s1、s2、s3…,从O点开始计时,1、2、3…点对应时刻分别为t 1、t2、t3…,求得=,=,=….作出﹣t图象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截距为b.则木块的加速度a=;b的物理意义是.(2)实验测得木块的加速度为a,还测得钩码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动摩擦因数μ=.(3)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木板必须保持水平B.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木块的质量D.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是产生误差的一个因素.三.计算题(共3小题计34分)15.(9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交通违法事例,将警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如图所示为某型号车紧急制动时(假设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2﹣x图象(v为货车的速度,x为制动距离),其中图线1为满载时符合安全要求的制动图象,图线2为严重超载时的制动图象.某路段限速72km/h,是根据该型号货车满载时安全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确定的,现有一辆该型号的货车严重超载并以54km/h的速度行驶.通过计算求解:(1)驾驶员紧急制动时,该型号严重超载的货车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2)若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反应时间为1s,则该型号货车满载时以72km/h速度正常行驶的跟车距离至少应为多远.16.(10分)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0kg的小球被轻绳拴住悬挂在天花板上,已知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斜面倾角30°,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g取10m/s2);求:(1)绳中拉力的大小和斜面对小球支持力的大小;(2)若另外用一个外力拉小球,能够把小球拉离斜面,求最小的拉力的大小.17.(15分)5个相同的木块紧挨着静止放在地面上,如图所示.每块木块的质量为m=1kg,长l=1m.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木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有一质量为M=2.5kg的小铅块(视为质点),以v0=4m/s的初速度向右滑上左边第一木块的左端,它与木块的动摩擦因数μ2=0.2.小铅块刚滑到第四块木块时,木块开始运动,求:(1)铅块刚滑到第四块木块时的速度.(2)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小铅块滑到第四块木块时,木块才开始运动.(3)小铅块停止运动后,离第一块木块的左端多远?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东北育才学校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1.(4分)将一个小球从报废的矿井口由静止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4s末落到井底.该小球开始下落后第2s内和第4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A.1:3 B.2:4 C.3:7 D.4:16【解答】解:由速度与时间公式v=gt可得,v1=10m/s,v2=20m/s,v3=30m/s,v4=40m/s,再由,可得小球开始下落后第2s内和第4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3:7,故C正确,故选:C2.(4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s和6sB.4s后甲在乙前面C.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s末D.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s,随后向后运动【解答】解:A、在v﹣t图中图象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大小与物体发生的位移大小相等,由图可知当t=2s和t=6s时,两图象与横坐标围成面积相等,说明发生的位移相等,由于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因此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s和6s,故A正确;B、开始运动时,乙的初速度为零,甲在前面,在t=2s时,两物体相遇,此时乙的速度大于甲的,因此乙在前面,甲匀速运动开始追乙,乙做匀减速运动,当t=6s 时,甲乙再次相遇,因此在2~6s内,甲在乙后面,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两物体相距最远时刻出现在甲追乙阶段,即当速度相等时,甲乙相距最远,此时t=4s,故C错误;D、整个过程中乙物体一直向前运动,先加速后减速,故D错误.故选A.3.(4分)某人站在地面上抛出一小球,球离手时的速度为v0,落地时的速度为v t.忽略空气阻力,下图中能正确描述速度矢量变化过程的是()A.B.C.D.【解答】解:斜抛运动加速度不变,竖直向下,可知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竖直向下,由矢量三角形知,矢量的变化方向应沿竖直方向.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4分)如图,OA、OB是两根轻绳,AB是轻杠,它们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在A、B两处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小球,此装置悬挂在O点,开始时装置自然下垂,现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力F,使装置静止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OA竖直,设在图甲所示的状态下OB对小球B的作用力大小为T,在图乙所示的状态下OB对小球B的作用力大小为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2TB.T′>2 TC.T′<2T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T,和T′的大小关系【解答】解:甲图中,对B球受力分析,受重力、OB绳子拉力T、AB杆的支持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T=;乙图中,先对小球A受力分析,受重力、AO绳子的拉力,杆对其无弹力,否则不平衡;再对B球受力分析,受拉力、重力和OB绳子的拉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T′=2mg;故T′<2T;故选C;5.(4分)半径为R光滑半圆柱体固定在水平面上,竖直光滑墙与之相切,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r<R)的小圆柱体置于墙与半圆柱体之间,恰好平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墙对小圆柱体的弹力大小为mg•;②若要使小圆柱体对墙压力增大,可以仅增大R;③若仅减小小圆柱体半径而不改变其质量,可使大圆柱体所受压力增大;④若仅减小小圆柱体半径而不改变其质量,可使大球所受压力减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答】解:小球受到重力、墙对小圆柱体的弹力以及半圆柱体对小圆柱体的弹力,受力如图:设两个球心之间的连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①由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可得:…②…③①、墙对小圆柱体的弹力大小为N1=mgtanθ.故①错误;②、若增大R,根据=可知cosθ将增大,则θ将减小,将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圆柱体对墙压力增大.故②正确;③④、若仅减小小圆柱体半径,则,可知cosθ将增大,则θ将减小,将增大,不改变其质量,则可使大圆柱体所受压力增大.故③正确,④错误.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6.(4分)如图所示,物体P左边用一根轻弹簧和竖直墙相连,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P,直到把P拉动.在P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的弹力N的大小和地面对P的摩擦力f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N始终增大,f始终减小B.N先不变后增大,f先减小后增大C.N保持不变,f始终减小D.N保持不变,f先减小后增大【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物体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形变量不变,故弹力N不变;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则弹簧对P的拉力向左,由于粗糙水平面,因此同时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当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P,直到把P拉动前过程中,物体P受到的静摩擦力从向右变为水平向左.所以其大小先减小后增大.故只有D正确.ABC错误.故选:D.7.(4分)如图所示,轻绳AO和BO共同吊起质量为m的重物,AO与BO垂直,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OC连接重物,则()A.A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sinθB.A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C.B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cosθD.B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解答】解: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重力mg,AO绳的拉力T AO,BO 绳的拉力T BO,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知:拉力T AO和T BO的合力F与重力m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有:T AO=Fsinθ=mgsinθT BO=mgcosθ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8.(4分)如图,从竖直面上大圆的最高点A,引出两条不同的光滑轨道,端点都在大圆上.相同物体由静止开始,从A点分别沿两条轨道滑到底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到达底端的速度大小不相等B.重力的冲量都相同C.物体动量的变化率都相同D.沿AB运动所用的时间小于沿AC运动所用的时间【解答】解:A、物体下滑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物体初状态机械能相等,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两物体到达底部时下落的高度不同,故到达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不相同,故A正确;B、对物体在斜面上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a=gcosα;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可得,2Rcosα═gcosαt2,t=2,因此下滑时间与斜面的倾角无关,只与圆弧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有关,故下落时间相同,由I=mgt可知,重力的冲量相等,故B正确D错误;C、因末速度大小不相等,故动量的变化不相同,所以动量的变化率不相同,故C错误;故选:AB.9.(4分)如图,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滑向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的切向加速度始终比乙的大B.甲、乙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D.甲比乙先到达B处【解答】解:A:由受力分析及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甲的切向加速度先比乙的大,后比乙的小,故A错误;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各点的机械能保持不变,高度(重力势能)相等处的动能也相等,故B正确;C、D:甲的切向加速度先比乙的大,速度增大的比较快,开始阶段的位移比较大,故甲总是先达到同一高度的位置.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10.(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m1的物体1.跟物体1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车厢的加速度为gtanθB.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m1gcosθC.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2g﹣m1gD.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m2gtgθ【解答】解:AB、以物体1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1:重力m1g和拉力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1gtanθ=m1a得:a=gtanθ则车厢的加速度也为gtanθ.T=.故A正确,B错误.CD、对物体2研究,分析受力如图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N=m2g﹣T=m2g﹣.f=m2a=m2gtanθ.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11.(4分)一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的物块在一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力F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量分别为F1、F2,如图所示.现将力F突然改为大小为F1、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则此后()A.物体将仍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将可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将可能以大于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将可能以小于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答】解:设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力因数为μ,当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时,加速度a=,现将力F突然改为大小为F1、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则A、加速度a<a,所以物体可能以小于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C错误,D正确;B、若μmg=F1,则加速度为零,所以物体将可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故选:BD12.(4分)如图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OO1、OO2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O、O1、O2转动,在O点悬挂一重物M,将两个相同木块m紧压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F f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的大小,F N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O1、O2始终等高,则()A.F N变小B.F N变大C.F f不变D.F f变小【解答】解:先对三个物体以及支架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2m+M)g,2个静摩擦力,两侧墙壁对整体有一对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有:2F f=(M+2m)g,解得F f=(M+2m)g,故静摩擦力不变,将细线对O的拉力按照效果正交分解,如图设两个杆夹角为θ,则有F1=F2=;再将杆对滑块m的推力F1按照效果分解,如图根据几何关系,有F x=F1•sin故F x=•sin=,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角θ变大,F x变大,故滑块m对墙壁的压力变大,即F N变大,故AD错误,BC正确;故选:BC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计18分)13.(6分)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细线和橡皮条做共点力合成实验,最后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1)在图上标出的F1、F2、F和F′,四个力中,力F′不是由弹簧测力力计直接测得的,比较力F与力F′的大小和方向基本相同,这就验证了共点力合成的平行行定则.(2)某同学对此实验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CD.A.如果手头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改变方法也可以完成实验B.用两个测力计拉线时,橡皮条应沿两线夹角的平分线C.拉橡皮条的线要长一些,用以标记同一细线方向的两点要相距远些D.拉橡皮条时,细绳应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E.在用一个测力计和同时用两个测力计拉线时,只需这两次橡皮条的伸长相同就行.【解答】解:(1)本实验是通过两个弹簧秤的拉力作出的平行四边形得出合力,只要合力与实际的拉力重合,则实验成功;由图可知F′是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故F′不是由弹簧秤直接测得的;(2)A、如果只有一个弹簧秤,则可以交替测出各边的拉力,但要保证两次拉的时候效果相同,故A正确;B、只要橡皮筋的另一端两次都接到O点,达到效果相同,拉力方向没有限制,橡皮筋不需要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故B错误;C、为了减小误差,拉橡皮条的细绳需长些,标记方向的两点要远些,故C正确;D、只有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应一条直线上,弹簧的弹力才等于拉橡皮筋的拉力,否则拉橡皮筋的拉力只是弹簧的一个分力,故D正确;E、在用一个测力计和同时用两个测力计拉线时,每次拉橡皮筋的时要使橡皮筋形变的长度和方向都相同,即要到同一位置,这样两次的效果带等效,才符合“等效替代”法,故E错误;故选:ACD.故答案为:(1)F′;(2)ACD14.(12分)某小组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测量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a.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某个清晰的点O开始,每5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出1、2、3…,量出1、2、3…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s1、s2、s3…,从O点开始计时,1、2、3…点对应时刻分别为t 1、t2、t3…,求得=,=,=….作出﹣t图象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截距为b.则木块的加速度a=2k;b的物理意义是O点的瞬时速度.(2)实验测得木块的加速度为a,还测得钩码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动摩擦因数μ=.(3)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A.木板必须保持水平B.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木块的质量D.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是产生误差的一个因素.【解答】解:(1)图线纵轴截距是0时刻对应的速度,即表示O点的瞬时速度.各段的平均速度表示各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以平均速度为纵坐标,相应的运动时间t的一半为横坐标,即﹣的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则﹣t图象的斜率的2倍表示加速度,即a=2k.(2)对木块、砝码盘和砝码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μMg=(M+m)a,解得:μ=;(3)A.木板必须保持水平,则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故A正确;B.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共线,故B正确;C.钩码的质量不需要远小于木块的质量,因选取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故C错误;D.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是产生误差的一个因素,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故答案为:(1)2k,O点的瞬时速度;(2);(3)C.三.计算题(共3小题计34分)15.(9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交通违法事例,将警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如图所示为某型号车紧急制动时(假设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2﹣x图象(v为货车的速度,x为制动距离),其中图线1为满载时符合安全要求的制动图象,图线2为严重超载时的制动图象.某路段限速72km/h,是根据该型号货车满载时安全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确定的,现有一辆该型号的货车严重超载并以54km/h的速度行驶.通过计算求解:(1)驾驶员紧急制动时,该型号严重超载的货车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2)若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反应时间为1s,则该型号货车满载时以72km/h速度正常行驶的跟车距离至少应为多远.【解答】解:(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由图示图象可得:满载时,加速度为a1=5m/s2,严重超载时加速度为a2=2.5m/s2;设该型号货车满载时以72km/h=20m/s的速度减速,由匀变速运动是速度公式v=v0+at得:运动时间:t1==4s,由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可得:汽车的制动距离:x1==40m,设该型号货车严重超载时以54km/h=15m/s行驶时,由匀变速运动是速度公式v=v0+at得:运动时间:t2==6s,由速度位移公式:v2﹣v02=2ax可得:汽车的制动距离:x2==45m,该型号严重超载的货车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均不符合安全要求;(2)该型号货车满载时以72km/h=20m/s速度正常行驶时,从发现险情到车停下来行驶的距离:x=v0t+x1=20×1+40=60m,即:跟车距离至少为60.答:(1)驾驶员紧急制动时,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都不符合安全要求;(2)若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反应时间为1s,则该型号货车正常行驶时的刹车距离至少应为60m.16.(10分)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0kg的小球被轻绳拴住悬挂在天花板上,已知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斜面倾角30°,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g取10m/s2);求:(1)绳中拉力的大小和斜面对小球支持力的大小;(2)若另外用一个外力拉小球,能够把小球拉离斜面,求最小的拉力的大小.【解答】解:(1)如图,水平竖直建立直角坐标系,对小球做受力分析,把不在轴上的力沿轴分解,列平衡方程如下Tcos45°﹣Nsin30°=0Tsin45°+Ncos30°﹣mg=0由以上两式得:N=73.2N;T=51.8N(2)经分析得拉力的最小值为:F m=mgsin45°代数解得:F m=70.7N答:(1)绳中拉力的大小和斜面对小球支持力的大小分别为51.8N和73.2N;(2)若另外用一个外力拉小球,能够把小球拉离斜面,最小的拉力的大小为70.7N.。

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

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

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在地球上任意位置受到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都大于其重力B. 磁悬浮列车运行过程中悬浮于轨道上方,所以运行的磁悬浮列车为失重状态C. 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D. 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答案】D【解析】A、地球上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由万有引力的一部分充当向心力,另一部分的分力是重力,则大多数位置万有引力都大于其重力,但在两极地区,向心力为零,则万有引力全部提供重力,故A错误;B、磁悬浮列车处于悬浮状态,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则不是失重状态,B错误;C、β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β粒子,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则C错误;D、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的概念,并提出电场线和磁感线来形象表示电场和磁场,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这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分析判断所包含的众多物理知识,并且会利用相关的知识分析解释,做到学而所用,从而培养兴趣.2. 如图所示,板间存在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不计重力的氘、氚核和氦核初速度为零,经相同的电压加速后,从两极板中间垂直射入电磁场区域,且氘核沿直线射出。

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射出时()A. 偏向正极板的是氚核B. 偏向正极板的是氦核C. 射入电磁场区域时,氚核的动能最大D. 射入电磁场区域时,氦核的动量最大【答案】D【解析】设氘、氚核和氦核的电量为q、q、2q,质量分别为2m、3m、4m.C2:3:6,则氦核的动能最大,则C错误;D、射入电磁场区域时的动能1:1:2,则氦核的动能最大; A、B,三种粒子进入电磁场区域后氘核沿直线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氦核的速度也满足速度选择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氚核的速度偏小,洛伦兹力小于电场力,将沿着电场力的方向偏转即向下偏转,故A,B均错误。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共48分.每一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不全得2分.〕1.〔4分〕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D.假设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假设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2.〔4分〕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如下列图,如此〔〕A.该质点在t=10 s时速度开始改变方向B.该质点在0~1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 m/s2C.该质点在t=20 s时,又返回出发点D.该质点在t=20 s时,离出发点300 m3.〔4分〕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如此〔〕A.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B.第7s内的位移为65mC.后一秒的位移总比前一秒的位移多5mD.前一秒的平均速度总比后一秒的平均速度小10m/s4.〔4分〕A与B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B位于同一位置,如此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A.两质点速度相等B.A与B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C.A的瞬时速度是B的2倍D.A与B的位移一样5.〔4分〕一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假设斜面倾角增大,而物体仍保持静止,如此它所受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A.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变大B.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变小C.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变大D.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6.〔4分〕如图,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M上,力F作用于物体O点,现要使物体沿着OO′方向做加速运动〔F和OO′都在M平面内.那么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这个力的最小值是〔〕A.FcosθB.FsinθC.FtanθD.Fcotθ7.〔4分〕〔2008•安徽〕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假设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如此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8.〔4分〕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下列图,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如此物体A对B的作用力等于〔〕A.F B.FC.F D.F9.〔4分〕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如下说法正确的有〔〕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运动员与地球作用过程中有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10.〔4分〕建筑工人用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与定滑轮的摩擦,如此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l0m/s2〕〔〕A.510N B.490N C.890N D.910N11.〔4分〕关于质点做曲线运动,如下描述中正确的答案是〔〕A.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瞬时速度的方向在曲线的切线方向上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一定是变力C.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所受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D.质点做曲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一定是时刻在变化的12.〔4分〕一物体从某高度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大小为v t,如此它运动时间为〔〕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共20分.〕13.〔4分〕关于“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实验中不必记录合力的大小和方向B.实验中不必记录两分力的大小C.实验中必须记录橡皮条端点最终被拉到的位置D.实验中必须记录两分力的方向14.〔4分〕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下列图.如下表述正确的答案是〔〕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15.〔12分〕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与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与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与盘中砝码的重力.〔2〕如图2〔a〕为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距离如图,单位是cm,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_ m/s2,在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和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2〔b〕所示的a﹣F图象,其原因是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表示与计算过程,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不得分.〕16.〔10分〕如图,用细绳AC和BC吊一重物,AC和BC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假设物体的重力为200N,如此绳AC和绳BC的拉力分别为多少?17.〔10分〕〔2007•某某〕如图1,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小环的质量m;〔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18.〔12分〕跳台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它是利用山势特别建造的跳台所进展的.运动员着专用滑雪板,不带雪仗在助滑路上获得高速后起跳,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陆.这项运动极为壮观.如下列图,设一位运动员由A点沿水平方向跃起,到B点着陆时,测得AB间距离L=40m,山坡倾角θ=30°.试计算运动员起跳的速度和他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共48分.每一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不全得2分.〕1.〔4分〕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D.假设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假设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判断速度和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解答:解:AB、根据v=v0+at和x=v0t+at2可知,速度只有在初速度为零的情况下,与时间成正比,位移只有在初速度为零时,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A、B错误.C、由a=可知,a一定,如此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D、当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速度减小但位移可以增大.故D错误.应当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2.〔4分〕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如下列图,如此〔〕A.该质点在t=10 s时速度开始改变方向B.该质点在0~1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 m/s2C.该质点在t=20 s时,又返回出发点D.该质点在t=20 s时,离出发点300 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图形的面积等于位移.解答:解:A、由图可见t=10s前后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即方向没变,故A错误;B、该质点在0~1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3m/s2,如此加速度大小为3m/s2,故B正确;C、由前面分析知0﹣20s内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故该质点在t=20s时距离出发点最远,距离为:×10×30×2=300m,故D正确;应当选:B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图形的面积等于位移.3.〔4分〕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如此〔〕A.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B.第7s内的位移为65mC.后一秒的位移总比前一秒的位移多5mD.前一秒的平均速度总比后一秒的平均速度小10m/s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和推论进展分析.解答:解:A、第二秒内的位移为x2=﹣=15m,所以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所以A正确;B、第7s内的位移为x7=﹣=65m,所以B正确;C、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后一秒的位移总与前一秒的位移之差为:△h=gt2=10m,所以C错误;D、前一秒的平均速度总比后一秒的平均速度少:△v=gt﹣g〔t﹣1〕=g=10m/s,前一秒的平均速度总比后一秒的平均速度小10m/s,所以D正确;应当选:AB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和推论灵活求解,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4.〔4分〕A与B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B位于同一位置,如此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A.两质点速度相等B.A与B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C.A的瞬时速度是B的2倍D.A与B的位移一样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相遇要求同一时间到达同一位置,根据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分析求解.解答:解:相遇要求同一时间到达同一位置,初始时刻AB位于同一位置,末时刻又在同一位置,所以两质点位移相等,故D正确;AB同时运动,所以相遇时运动的时间相等,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可知,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相遇时,位移相等,设A的速度为v A,B的速度为v B,有:,如此v A=2v B.故C正确,A错误.应当选:BC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5.〔4分〕一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假设斜面倾角增大,而物体仍保持静止,如此它所受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A.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变大B.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变小C.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变大D.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木板倾角θ缓慢增大的过程中,物体仍保持静止,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到支持力F N和F f的表达式分析.解答:解:木板倾角θ缓慢增大的过程中,物体仍保持静止,物体的合力为零,如此有:F N=Mgcosθ,θ增大,F N减小;F f=Mgsinθ,θ增大,F f增大.应当选:C.点评:对于摩擦力,要根据物体的状态,区分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研究.6.〔4分〕如图,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M上,力F作用于物体O点,现要使物体沿着OO′方向做加速运动〔F和OO′都在M平面内.那么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这个力的最小值是〔〕A.FcosθB.FsinθC.FtanθD.Fcotθ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合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是一样的,要使物体沿着OO′方向做加速运动,合力必须沿着OO′方向,根据三角形定如此,可以求出此时最小的力F′.解答:解:要使物体沿着OO′方向做加速运动,合力必须沿着OO′方向,根据三角形定如此可知,合力的方向确定了,分力F的大小方向也确定了,由F做OO′的垂线,此时的F′就是最小值,再由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求得最小值为Fsinθ,所以B正确.应当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应用三角形定如此可以较简便的解决这一类的问题.7.〔4分〕〔2008•安徽〕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假设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如此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小球和小车具有一样的加速度,对小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出加速度的方向,得知小车的加速度方向,从而知道小车的运动情况.解答:解: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知小球所受的合力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小球和小车具有一样的加速度,知小车具有向右的加速度,所以小车向右做加速运动或向左做减速运动.故A、D正确,B、C错误.应当选A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抓住小球和小车具有一样的加速度,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展求解.8.〔4分〕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下列图,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如此物体A对B的作用力等于〔〕A.F B.FC.F D.F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对整体研究,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隔离对B研究,B水平方向受到A对它的作用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作用力.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整体:a=对B:F′=m2a=应当选B点评:此题是连接体问题,处理方法常有两种:隔离法和整体法,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求加速度时可以考虑整体法.求内力时必须用隔离法.9.〔4分〕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如下说法正确的有〔〕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运动员与地球作用过程中有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考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断变化;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跳高运动员从地上起跳还未离开地的瞬间,运动员受到地球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的作用,由于运动员用力蹬地面,因此这两个力不平衡,地面对运动员的弹力大于他的重力使运动员上升;又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可做以下判定: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他的重力,故A正确B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他对地面的压力;故支持力大于重力;故B正确,C错误;D、运动员与地球之间有两对相互作用,一是地球的引力与重力;二是压力与支持力;故D正确;应当选:ABD点评:此题涉与到力和运动的关系以与相互作用的概念的考查,知识点比拟多,难在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10.〔4分〕建筑工人用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与定滑轮的摩擦,如此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l0m/s2〕〔〕A.510N B.490N C.890N D.910N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以建筑材料为研究对象,它有向上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绳子的拉力大小,再对人研究,由平衡条件求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小,再求解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解答:解:以建筑材料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g=ma,得绳子的拉力大小为:T=m〔g+a〕=20×〔10+0.5〕N=210N再对人研究,如此得地面对人支持力大小为:N=Mg﹣T=700N﹣210N=490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N′=N=490N选项ACD错误,B正确.应当选:B点评:此题中建筑材料处于非平衡状态,由牛顿运动定律处理,对人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研究.11.〔4分〕关于质点做曲线运动,如下描述中正确的答案是〔〕A.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瞬时速度的方向在曲线的切线方向上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一定是变力C.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所受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D.质点做曲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一定是时刻在变化的考点: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专题: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专题.分析: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它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就是在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解答:解:A、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它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故AC正确;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以做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故B错误;D、曲线运动速度大小不一定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D错误.应当选:AC点评:此题关键是对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考查,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都是曲线运动,对于它们的特点要掌握住.12.〔4分〕一物体从某高度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大小为v t,如此它运动时间为〔〕A.B.C.D.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将物体落地的速度进展分解,求出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y,再根据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求解运动时间.解答:解:将物体落地的速度进展分解,如图,如此有v y=又由小球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v y=gt得到t==.应当选D点评:此题是高考真题,考查运用运动的分解方法处理平抛运动的能力,常规题,不能失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共20分.〕13.〔4分〕关于“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实验中不必记录合力的大小和方向B.实验中不必记录两分力的大小C.实验中必须记录橡皮条端点最终被拉到的位置D.实验中必须记录两分力的方向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如此.专题:实验题.分析:正确解答此题要掌握:正确理解和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如此,明确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理解“等效法〞在该实验中的应用.解答:解:A、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如此,要根据两个弹簧拉橡皮筋时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做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其合力大小,然后与一个弹簧拉橡皮筋时的拉力大小进展比拟,最后得出结论,故需要记录的是两弹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与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故AB错误,D正确;C、本实验采用“等效〞的思想,即要求两次作用于细绳套的力的作用效果一样,所以实验中两次拉橡皮条端点到O点位置一样,故C正确;应当选:CD点评:此题考查了“等效法〞的应用和平行四边形定如此等根底知识,对于这些根底知识在平时练习中要不断加强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14.〔4分〕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下列图.如下表述正确的答案是〔〕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F=kx,在图象中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横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解答:解:A、在图象中横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故a的原长比b的短,故A错误;B、在图象中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故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故B正确;C、在图象中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故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故C错误;D、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错误.应当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胡克定律,注意F﹣t图象的认识,明确胡确定律中的x为形变量15.〔12分〕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与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与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M>>m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与盘中砝码的重力.〔2〕如图2〔a〕为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距离如图,单位是cm,小车的加速度是1.58 m/s2,在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和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2〔b〕所示的a﹣F图象,其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考点: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专题:实验题.分析:〔1〕要求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需求出绳子的拉力,而要求绳子的拉力,应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以M为研究对象求出绳子的拉力,通过比拟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和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的大小关系得出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实验时要平衡摩擦力,根据图示实验装置分析答题.解答:解:〔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g=〔m+M〕a,解得:a=,以M为研究对象有绳子的拉力为:F=Ma==,只有当M>>m时,F≈mg,即只有当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2〕电源频率为50Hz,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所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0.1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得,加速度为:a==,代入数据解得:a=1.58m/s2.由图2所示实验实验数据可得,存在拉力时,加速度为0,说明实验时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故答案为:〔1〕M>>m;〔2〕1.58;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点评:此题考查了实验须知事项、求加速度问题,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要先平衡摩擦力,小车质量应远大于砂与砂桶的质量;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即可求出加速度.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表示与计算过程,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不得分.〕16.〔10分〕如图,用细绳AC和BC吊一重物,AC和BC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假设物体的重力为200N,如此绳AC和绳BC的拉力分别为多少?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物体受重力,AC绳拉力,BC绳的拉力,物体保持静止,故受力平衡,根据几何关系可以求解.解答: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几何关系有:T A=Gcos30°=5NT B=Gsin30°=5N答:绳AC和绳BC的拉力分别为5N和5N.点评:此题关键是对物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运用合成法求解.17.〔10分〕〔2007•某某〕如图1,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小环的质量m;〔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从速度时间图象得到小环的运动规律,即先加速和匀速,求出加速度,得到合力,然后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2〕通过第一问的列式计算,同样可以得出细杆与地面的倾角α.解答:解:〔1〕由图得:a==0.5m/s2,前2s,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东北育才学校高考物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东北育才学校高考物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东北育才学校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1.(4分)将一个小球从报废的矿井口由静止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4s末落到井底.该小球开始下落后第2s内和第4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A.1:3B.2:4C.3:7D.4:162.(4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s和6sB.4s后甲在乙前面C.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s末D.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s,随后向后运动3.(4分)某人站在地面上抛出一小球,球离手时的速度为v0,落地时的速度为v t.忽略空气阻力,下图中能正确描述速度矢量变化过程的是()A.B.C.D.4.(4分)如图,OA、OB是两根轻绳,AB是轻杠,它们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在A、B两处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小球,此装置悬挂在O点,开始时装置自然下垂,现对小球B 施加一个水平力F,使装置静止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OA竖直,设在图甲所示的状态下OB对小球B的作用力大小为T,在图乙所示的状态下OB对小球B的作用力大小为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2TB.T′>2 TC.T′<2T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T,和T′的大小关系5.(4分)半径为R光滑半圆柱体固定在水平面上,竖直光滑墙与之相切,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r<R)的小圆柱体置于墙与半圆柱体之间,恰好平衡。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墙对小圆柱体的弹力大小为mg•;②若要使小圆柱体对墙压力增大,可以仅增大R;③若仅减小小圆柱体半径而不改变其质量,可使大圆柱体所受压力增大;④若仅减小小圆柱体半径而不改变其质量,可使大球所受压力减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4分)如图所示,物体P左边用一根轻弹簧和竖直墙相连,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P,直到把P拉动.在P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的弹力N的大小和地面对P的摩擦力f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N始终增大,f始终减小B.N先不变后增大,f先减小后增大C.N保持不变,f始终减小D.N保持不变,f先减小后增大7.(4分)如图所示,轻绳AO和BO共同吊起质量为m的重物,AO与BO垂直,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OC连接重物,则()A.A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sinθB.A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C.B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cosθD.BO所受的拉力大小为8.(4分)如图,从竖直面上大圆的最高点A,引出两条不同的光滑轨道,端点都在大圆上.相同物体由静止开始,从A点分别沿两条轨道滑到底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到达底端的速度大小不相等B.重力的冲量都相同C.物体动量的变化率都相同D.沿AB运动所用的时间小于沿AC运动所用的时间9.(4分)如图,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滑向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的切向加速度始终比乙的大B.甲、乙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D.甲比乙先到达B处10.(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m1的物体1.跟物体1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车厢的加速度为gtanθB.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m1gcosθC.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2g﹣m1gD.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m2gtgθ11.(4分)一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的物块在一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力F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量分别为F1、F2,如图所示.现将力F突然改为大小为F1、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则此后()A.物体将仍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将可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将可能以大于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将可能以小于a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4分)如图所示,两相同轻质硬杆OO1、OO2可绕其两端垂直纸面的水平轴O、O1、O2转动,在O点悬挂一重物M,将两个相同木块m紧压在竖直挡板上,此时整个系统保持静止.F f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摩擦力的大小,F N表示木块与挡板间正压力的大小.若挡板间的距离稍许增大后,系统仍静止且O1、O2始终等高,则()A.F N变小B.F N变大C.F f不变D.F f变小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计18分)13.(6分)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细线和橡皮条做共点力合成实验,最后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1)在图上标出的F1、F2、F和F′,四个力中,力不是由弹簧测力力计直接测得的,比较力F与力F′的大小和方向基本相同,这就验证了共点力合成的平行行定则.(2)某同学对此实验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如果手头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改变方法也可以完成实验B.用两个测力计拉线时,橡皮条应沿两线夹角的平分线C.拉橡皮条的线要长一些,用以标记同一细线方向的两点要相距远些D.拉橡皮条时,细绳应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E.在用一个测力计和同时用两个测力计拉线时,只需这两次橡皮条的伸长相同就行.14.(12分)某小组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精品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校对人:物理备课组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4分。

多选题全正确4分、选不全2分、有错误的不得分)1.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N到M过程中,A的平均速率最大B.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C.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不相同D.到达M点时A的瞬时速率最大2.火车的速度为8m/s,关闭发动机后前进70m时速度减为6m/s.若再经过40s,火车又前进的距离为()A.80m B.90m C.120m D.160m3.第29届奥运会已于2008年在北京举行,跳水比赛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某运动员正在进行10m跳台跳水比赛,若只研究运动员的下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B.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C.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D.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加速上升4.a、b为完全相同的截面为直角的楔形物体,分别在垂直于斜边的恒力F1、F2作用下静止在相同的竖直墙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受力个数一定相等 B.b受到摩擦力小于a受到的摩擦力C. b所受摩擦力可能为零 D.F1、F2大小一定相等5.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与水平方向成θ的力F作用在m1上如图所示,问两木块一起向左沿地面匀速运动时(弹簧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它们之间的距离是()A. B.C. D.6.两物体A、B按如图所示连接且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两物体质量m A>m B,A物体和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B加一个水平力F,使物体B缓慢移动,物体A始终静止,则此过程中()A.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变大 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变小C.绳的拉力不变 D.地面对A的作用力变大7.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和CD相互平行,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一个圆柱形工件P静止架放在两木棍之间,若施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恰好能向右匀速推动.若保持两木棍在同一水平面内,而将它们之间的距离稍微增大一些,保持水平推力F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仍能向右匀速推动 B.一定向右加速运动C.一定不能推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8.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斜面上有一重为G的物体,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斜面上的虚线匀速运动,若图中ϕ=45°,则()A.物体不可能沿虚线运动B.物体可能沿虚线向上运动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D.物体与斜面闻的动摩擦因数μ=9.(多选)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A.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物块仍以加速度a匀速度下滑C.物块将以大于a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仍向左10.(多选)一物体以初速度v0沿足够长的斜面从底端向上滑去,此后该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可能是()A. B.C.D.1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45°的斜面体的顶端,用线沿平行斜面方向系一质量位m的小球.若不计一切摩擦,当斜面体以a=4g/3的加速度向左匀加速运动,稳定后线上的张力为()A.0 B.C.5mg/3 D.12.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下滑,经时间t速度为v1,此时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又经时间t物体回到出发点,速度为v2,已知下滑过程中物体始终未脱离斜面,则v2:v1的值为()A.1:1 B.2:1 C.3:1 D.4:1二、实验题(共14分)1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细绳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且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D.在实验中O点位置不能变E.细绳可以用弹性绳代替其中不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1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图1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都应平衡摩擦力.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作出a﹣F的图象为曲线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图象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3)某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一系列的点,取A、B、C、D、E五个计数点,距离如图2所示,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且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s,则打C点的瞬间,纸带的速度大小为m/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a= m/s2.(计算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 38分)15.(12分)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然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变为原来的一半.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都等于mg.求: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结果可用根式表示)16. (12分)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v0=2m/s的速度匀速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成30°角,现把质量为m=10kg的工件轻轻放在传送带底端,经过一段时间后,工件被送到高h=2m的平台上,已知工件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 g取10m/s2,求工件经多长时间被运到平台上?17.(14分) 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车在A车前,A车的速度大小为v1=8m/s,B车的速度大小为v2=20m/s,如图所示.当A、B两车相距x0=28m时,B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2,从此时开始计时,求:(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3)从安全行驶的角度考虑,为避免两车相撞,在题设条件下,A车在B车刹车的同时也应刹车的最小加速度.参考答案1A 2B 3 BD 4 C 5 B 6 D 7C 8 D 9 CD 10 ABD11 D 12 B13.(1) F'(2) B(3)C14.(1)A (2)CD (3)0.11 0.2015.μ=16. 2.4s17.解:(1)当A、B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根据速度关系得:v1=v2﹣at1…①代入数据解得:t1=6 s此时,根据位移公式得:x A=v1t1…②③△x m=x B+x o﹣x A代入数据解得:△x m=64m(2)B车刹车停止运动所用时间:t o=所发生位移:x B=此时:x A=v1t0=80m则:x A<x0+x B,可见此时A车并未追上B车,而是在B车停止后才追上之后A车运动时间为:t2=故所求时间为:t=t o+t2=16s(3)A车刹车减速至0时刚好追上B车时,加速度最小代入数据解得:a A=0.25 m/s2答:(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为64m;(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为16s;(3)从安全行驶的角度考虑,为避免两车相撞,在题设条件下,A车在B车刹车的同时也应刹车的最小加速度为0.25m/s2.。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市郊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市郊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市郊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力。

运动状态及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距离越长,所以惯性越大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作出推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2.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O、A之间的距离为m,A、B之间的距离为2m,物体通过AB和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B、C之间的距离为()A.2.5m B.3m C.3.5m D.4m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

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N,在2s~8s时间内()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再起立的动作B.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再起立的动作C.下蹲过程中人一直处于失重状态D.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叠放着两物块A、B,A、B的质量分别为2kg和3kg,它们处于静止状态。

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施加在物体A上,则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为:(取g=10m/s2)()A.10N B.24N C.26N D.30N5.如图所示,一个斜劈放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AB段的长度是BC段长度的两倍,它们的光滑程度不一样,物块m自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B点到C点恰好静止,此过程中斜劈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m自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对面对斜劈的摩擦力方向为()A.先向右后向左B.先向左后向右C.一直向右D.一直向左6.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不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不为零B.物体具有加速度时,它的速度可能不会改变C.物体加速度方向改变时,速度方向可以保持不变D.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速度也一定随之变大7.如图,用相同材料做成的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

辽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上册期末精选达标检测卷(Word版 含解析)

辽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上册期末精选达标检测卷(Word版 含解析)

辽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上册期末精选达标检测卷(Word 版 含解析)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 、ABC 、ABCD 、ABCDE 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 、2s 、3s 、4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1m/sB .物体在ABC 5m/s C .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答案】ABC【解析】【分析】【详解】A .由图可知物体在AB 段的位移为1m ,则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1m/s 1m/s 1x v t === 选项A 正确; B .物体在ABC 段的位移大小为 2212m 5m x =+=所以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5m/s 2x v t == 选项B 正确;C .根据公式x v t=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选项C 正确;D .根据题给条件,无法得知物体的B 点的运动速度,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所以不能得出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 错误。

故选ABC 。

2.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 s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B.20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C.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D.4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答案】AD【解析】【详解】A、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正确;B、40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错误;C、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4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s,甲的位移,乙的位移,所以甲乙相距,故D正确;故选A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4.00分)在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中,运动员绕周长仅111米的短道竞赛。

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在通过弯道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速度,将发生侧滑而摔离正常比赛路线。

图中圆弧虚线Ob代表弯道,即运动正常运动路线,Oa为运动员在O 点时的速度方向(研究时可将运动员看作质点).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发生侧滑是因为运动员受到的合力方向背离圆心B.发生侧滑是因为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C.若在O发生侧滑,则滑动的方向在Oa左侧D.若在O发生侧滑,则滑动的方向在Oa右侧与Ob之间2.(4.00分)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B.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C.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可能是竖直向下的3.(4.0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0 B.g C.g D.g4.(4.00分)动车组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拖车)编成一组而成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m所用的时间是l0s,通过第二个60m 所用的时间是6s.则()A.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78mC.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m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96m5.(4.00分)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t=4s时,A、B两物体相遇C.在相遇前,t=4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近D.在相遇前,A、B两物体的最远距离为20m6.(4.00分)一轻杆一端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以另一端O为圆心,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过最高点时,杆所受到的弹力可以等于零B.小球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是C.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一定随速度增大而增大D.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一定随速度增大而减小7.(4.00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

现用大小F=2mg、方向竖直向上的恒力拉A直到B刚好离开地面,则在此过程中()A.A上升的初始加速度大小为gB.A上升的速度一直增大C.A上升的最大高度为mg/kD.弹簧对A和对B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8.(4.00分)河岸笔直,河宽20m,河水流速为3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4sB.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5sC.船可以垂直河岸过河D.船在河中运动速度一定为5 m/s9.(4.00分)如图甲、乙所示,乙图中斜面体固定不动。

物体P、Q在力F作用下一起沿F方向运动,关于物体P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两图中的P、Q都做匀速运动,则两图中P均受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B.如果两图中的P、Q都做匀速运动,则甲图中P不受摩擦力,乙图中P受摩擦力,方向和F方向相同C.如果两图中的P、Q都做加速运动,则两图中P均受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D.如果两图中的P、Q都做加速运动,则甲图中P受的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反,乙图中P受的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10.(4.00分)如图所示,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悬挂于O 点,用力F拉小球a,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则F的大小()A.可能为mg B.可能为mg C.可能为mg D.可能为mg 11.(4.00分)如图所示,斜面AB与水平面BC相连,从斜面顶端A分别以初速度v 0和2v0平抛两个物体,则两个物体在ABC面上的第一落点距A点的水平距离之比可能是()A.1:3 B.2:3 C.1:4 D.1:612.(4.00分)将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回到抛出点,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恒定,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所受重力和阻力大小之比为5:1B.小球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为2:C.小球落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为8m/sD.小球下落过程中,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处于超重状态二、实验题:共16分13.(6.00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端带有绳套,先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点。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求满足的是。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D.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使两个弹簧秤的示数相等(2)三位同学选用不同橡皮条进行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均为0~5N,他们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如图所示,用F 1和F2表示拉力的方向和大小。

甲同学,F1和F2的方向互相垂直,F1=3.0N、F2=3.5N;乙同学,F1与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60°,F1=F2=4.0N;丙同学,F1与F2的方向间的夹角约为120°,F1=F2=4.0N.这三位同学中操作不合适的是同学,理由是。

14.(10.00分)某探究学习小组欲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1所示的装置,图中小车的质量用M表示,钩码的质量用m表示。

要顺利完成该实验,则:(1)为使小车所受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要使细线的拉力约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应满足的条件是。

(2)某次打出的某一条纸带,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如图2,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

利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m/s2。

(3)某位同学经过测量、计算得到如下表数据,请在图3中作出小车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图象。

(4)由图象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二、计算题:共36分15.(10.00分)有甲、乙两汽车沿同﹣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v0=l0m/s.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避免与甲车相撞同时也紧急刹车,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t0=0.5s),已知甲、乙两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4m/s2,a2=6m/s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16.(12.00分)传送带与平板紧靠在一起,且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内,两者长度分别为L1=2.5m、L2=2m.传送带始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动。

现将一滑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到传送带的左端,然后平稳地滑上平板。

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滑块与平板、平板与支持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μ2=0.1,滑块、平板的质量均为m=2kg,取g=10m/s2.求:(1)若滑块恰好不从平板上掉下,求v的大小;(2)若v=6m/s,求滑块离开平板时的速度大小。

17.(14.00分)如图,V形细杆AOB能绕其对称轴OO′转动,OO′沿竖直方向,V 形杆的两臂与转轴间的夹角均为α=45°.两质量均为m=0.1kg的小环,分别套在V形杆的两臂上,并用长为L=1.2m、能承受最大拉力F max=4.5N的轻质细线连接。

环与臂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两者间弹力的0.2倍。

当杆以角速度ω转动时,细线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取g=10m/s2。

(1)求杆转动角速度ω的最小值;(2)将杆的角速度从(1)问中求得的最小值开始缓慢增大,直到细线断裂,写出此过程中细线拉力随角速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4.00分)在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中,运动员绕周长仅111米的短道竞赛。

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在通过弯道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速度,将发生侧滑而摔离正常比赛路线。

图中圆弧虚线Ob代表弯道,即运动正常运动路线,Oa为运动员在O 点时的速度方向(研究时可将运动员看作质点).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发生侧滑是因为运动员受到的合力方向背离圆心B.发生侧滑是因为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C.若在O发生侧滑,则滑动的方向在Oa左侧D.若在O发生侧滑,则滑动的方向在Oa右侧与Ob之间【解答】解:AB、发生侧滑是因为运动员的速度过大,所需要的向心力过大,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而受到的合力方向仍指向圆心,故AB 错误。

CD、若运动员水平方向不受任何外力时沿Oa线做离心运动,实际上运动员要受摩擦力作用,所以滑动的方向在Oa右侧与Ob之间,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4.00分)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B.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C.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可能是竖直向下的【解答】解:A、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A错误,B错误,C正确。

D、平抛运动落地的速度是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的合成,不可能竖直向下。

故D错误。

故选:C。

3.(4.0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0 B.g C.g D.g【解答】解:木板撤去前,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G、支持力N和弹簧的拉力F,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Nsin30°=0Ncos30°﹣G=0解得:N=mg木板AB突然撤去的瞬间,支持力消失,重力和弹簧的拉力不变,则小球的合力大小等于原来的支持力N的大小,方向与N反向,故此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a==g故选:D。

4.(4.00分)动车组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拖车)编成一组而成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m所用的时间是l0s,通过第二个60m 所用的时间是6s.则()A.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78mC.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m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96m【解答】解: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