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_逆城市化_的几种错误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 析 『 逆 城 市 化 』 的 几 种 错 误 认 识
不是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 “ 逆城市化” 现象, 是生产与消费达到更高层次后的城市化 形态,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城市化,是一种 “ 无形”的城市化, 是城市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高度扩张, 即生产、 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现代化。所以在逆城市化条件 下的城市人口, 无论居住在城市还是居住在乡村, 都能享受 到现代文明。 逆城市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 是 城市发展中的一幕。 今后世界的逆城市化,将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 同的城市发展进程发展着, 存在着不可逆之势。 只有充分认 识, 才能改变这种 “ 逆城市化” 现象带来的消极因素。 目前, 许多国家的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建设 “ 花园式城市” 和 “ 人本主义城市” , 实施 “ 再城市化”工程等, 以实现城市 发展的集约化、 生态化和人本化。!
123$%&45+65789,5:;89< =3$%&>?
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人口 “ 逆城市化”的进程是大城 市的人口日趋增多, 造成了交通、 住宅拥挤, 卫生和环境恶 化、 社会治安混乱等许 多 社 会 问 题 。为 了 避 免 这 种 “ 城市 病” , 城市中心区和大城市人口向外扩散, 形成一种逆向迁 移和流动趋势。据统计, 到本世纪初, 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 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由于大量的人口和产业不 断涌进城市, 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口过度集中也 带来了更为严重的 “ 城市病” ,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人 口出现向如 “ 田园城市” “ 、 卫星城市”及城市远郊迁移, 有 关专家认为这也可以看作是 “ 逆城市化” 。 中国在 4" 年代也出现了城市人口向农村回流, 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的现象。 这是由于 4" 年代初期的城市 人口 2居民 3、干部下放,中期开始的城市知青上山下乡和 “ 三线”建设, 以及末期的为 “ 备战”而引起的城市人口大 迁移等等。 当然, 目前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心区部分人 口迁往郊外, 使郊区扩大了, 但如果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并没 有降下来, 那么它只能看成是城市聚集、 成长、 扩张的一种 表现, 而非逆城市化现象。
!"#$%&’($%&)*+,($%&-. /).0
逆城市化现象发生在 !" 世纪 #" 年代中期,是城市化 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 一般认为, 世界城市化发展要经历 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集中城市化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城 市郊区化阶段, 第三阶段是逆城市化阶段, 第四阶段是再城 市化阶段。 逆城市化就出现在城市化进程的第三阶段, 主要 是因为 !" 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大 城市 的 发 展 速 度 大 大 超 过 小 城 镇 , 1"" 万 人 口 以 上 的 特 大 城市不断涌现, 并出现人口超千万的超级大城市。 在这些大 城市里, 由于环境恶化 2集中城市化而 出 现 了 很 多 的 问 题 , 诸如交通紧张、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等一系列的城市病 等 3、 地价上涨、 消费需求的适应和产业、 管理机制的变革等 因素, 以及高速公路、 地铁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大城市周围 卫星城的建立, 使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向效区移动, 城市中心 区人口减少, 而近郊和远郊的城市人口逐渐增多。 由于政治 和经济条件不同,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已进入城市化的 成熟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要落 后得多。 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都证 明了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就是在城市化的初期和 中期,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 在城市化后期, 逆城 市化伴随产生。 也即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它必须向这 样一个趋势2逆城市化 3发展。
G23$%&HI$%JKLM&C NOPQ$%RS2>T&UVW+X YZ[\]
逆城市化水平只是测度了城市人口向 农村集中的 数 量 过 程 ,它 不 能 反 映 城 市 发 展、 变化的性质, 也不能反映城市生活方式 向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逆城市化并不意味 着城市化水平的下降, 而是一种更高形态的 城市化现象,但它不是城市人口农村化, 更
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 一些 !" 世纪 #" 年代以来, 国家和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 ( $%&’()*+ &*,-’./-(.%’0现象。它 是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 “ 新”特点, 主要表现在 城市社会的人口重心发生变化 (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 小城镇回流,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 城市社会的经济活动和 政治影响力也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地区转移。这种转移最早 出现在若干发达国家的城市中。为更好地认识逆城市化现 象, 本文着重就逆城市化的几种错误认识作一剖析。
@"3$%&=AB$%-5:C= DA)E!F
人口逆城市化使得大城市中心区人口 压力有所缓和,大大改善了大城市的环境, 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 同时它促进了城乡 交融, 其最终效果是在更深的层次上缩小了 城乡时空的界限和差别, 使得城市与乡村仅 仅作为不同的 地 理 单 元 和 不 同 的 分 工 而 存 在, 从而彻底消除了城乡差别。但逆城市化 也因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由于人口逆城 市化使一些大城市人口减少, 一些新兴的工 业、 产业、 经济活动 中 心 以 及 资 本 和 劳 动 力 随着人口的逆向流动也出现了逆城市化, 从 而使大城市经济活动水平有所下降。 如日本 的东京市区中心, 白天人口流量 5" 年代初, 达 166 万, 而夜间则只有 14 万, 白天是夜 间的 1! 倍, 这导致中心城市 “ 空洞”化。再 如英国的伦 敦 ,这 一 原 世 界 人 口 最 多 的 城 市, 就是在这人口 “ 逆 城 市 化 ”过 程 中 失 去 其原有的 “ 风采” , 即在逆城市化时期, 随着 人财物流的大量转移, 中心城区的衰落和破 败将随之加剧, 市区 的 环 境 卫 生 、 安全等社 会问题蔓延到郊区, 最终导致城市规模不断 扩 大 。 所 以 城 市 中 心 区 人 口 的“ 聚 ”与 “ 散” , 都会影响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甚至决定着城市的前途。
!^_S 7 ‘abc%de;f 81!"8"h g
wenku.baidu.com
地理教育
#$$% 年第 & 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