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经济政策,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以及土地制度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这些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2)初步掌握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3)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讨论评价“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体察农民生活的艰辛。

(2)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产生的背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评价“重农抑商”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3)理解古代中国的哪些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认识到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4)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和危害,培养和树立开放的世界观。

(5)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农、工、商的关系,认识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自觉维护改革开放局面,对新生先进生产力及新生事物要呵护、宽容,并自觉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6)以史为鉴,在国家独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最终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富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 “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

【方法一】通过设问导入:

课前要准备布置复习、预习作业,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和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回顾在初中学习过明清的“海禁”和“闭关政策”;复习本单元前三课古代经济发展状况;预习本课内容。学生查找初中教材,或查找相关资料,初步了古代土地政策的演变、古代的经济政策。授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布置的作业设问,如: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过哪些形式?中国古代经济的核心部门是什么?等。

【方法二】通过教材情境导入:

从“田”字的写法导入土地制度的演变。教师可以设问:田字在古代的写法有几种?田字是表音还是表意?田字的形状说明什么?等。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知识呼应教师。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便于由浅入深解释历史概念。

【方法三】通过设置新情境导入:

2004年农民阿牛在承包的10亩土地上种植玉米,总产量约3000公斤。它认为种玉米无利可图,2005年他把土地卖给小强建房子。

教师可以设问:阿牛收获的玉米将如何分配?试评价阿牛的卖地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土地所有的几种形式(国家的还是集体的,或是个人的),区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从而导入新课。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1)含义:

井田制形成于商代;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夏、商、周时期,国君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

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君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井田”(又称公田)里集体劳作。

井田制的实质就是王田制,即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君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

(2)瓦解: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

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标志:鲁国实行“初税亩”

【备课资料】初税亩:我国最早的税收制度

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

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互相劫夺、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有土地也急剧增加。实行“初税亩”田赋制度之前,鲁国实行按井田征收田赋的制度,私田不向国家纳税,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因势利导,适应土地私有制这一历史潮流,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初税亩”。《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初,是开始的意思;税亩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即“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凭借政治权力对“私田”开始征税,规定不论“私田”、“公田”一律“履亩而税”。从此,井田之外的“私田”开始纳税

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也预示着井田制的瓦解。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形成:

①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

(2)分类:按土地占有形态分类,一般认为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