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管理智慧ppt课件
老子无为而治领导之道讲义.ppt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第七,“冬凝春水,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三、“无为而治”的深刻内涵
• “为无为,则无不治。”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 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 之,万物将自化。”
•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 多有。”
•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 以不去。”(2章)
• “功遂身退,天之道。”(9章) •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
成而不有。……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4章) • “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77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 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 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 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 誉无誉”。
(一)在大事上“有所为”, 在小事上“有所不为”
• 汉代学者刘向:“将治大者不治织中随时都会碰到两类事情: 事关组织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 相对次要的琐碎小事。
(二)在求贤上“有所为”,在用人上“有所不为”
(三)在行为上要“顺其自然”, 不要“逆其自然”
不言之教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 8.5.20208.5.202011:0311:0311:03:1011:03:10
《道德经》的管理智慧
ppt课件
1
内容提要
一、《道德经》简介 二、道为管理之本 三、管理者的修养 四、老子的管理法则
ppt课件
2
一、《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 传为老子所撰,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文 献,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又言 简意赅的国学经典。它对中国哲学、政 治、宗教、文学等产生过深远影响,也 具有丰富的独特而系统的管理智慧,在 东南亚国家管理学界有较大影响。
ppt课件
13
2、功成弗居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 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2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9章)
ppt课件
14
3、自知之明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24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 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71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
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
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72章)
ppt课件
15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46章)
ppt课件
20
四、老子的管理法则
1、柔弱胜刚强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 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第36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清华大学王晓毅_《道德经》智慧课件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第18章》
——《道德经》智慧——
16
《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
顺应“自然”是成功之路
➢“因物自然”的管理方法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老子·第27章》
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 以形制物也。 《老子·第27章》 王弼注
一、道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老子·第68章》
——《道德经》智慧——
知
其
雄
,
《 老 子
守 其 雌
,
·
第为
28 天
章 》
下 溪
。
13
《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
二、自然
什么是“自然”
➢“自然”是指事物本性的实现
➢“自然”是事物的最佳状态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第29章》
——《道德经》智慧——
14
《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
违背“自然”是失败之路
➢改变生理自然,导致病态。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老子·第12章》
——《道德经》智慧——
15
《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
➢ 改变伦理自然,导致道德沦丧。
➢“无为”是指顺应事物的自然本 性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老子·第51章》
➢“无为”是指“不折腾”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第3章》
道德经智慧-PPT精选文档
老 《 吕聃 氏贵 春柔 秋。
不 二 》
2
•
《道德经》智慧
引言
《道德经》思想要点
一个字:柔。 三个词:自然·无为·道。 一句话:无为顺应自然。
目的:无为无不为。
——《道德经》智慧—— 3
《道德经》智慧
一、道
一、道
什么是“道”?
“道”是万物的运行规律 •“道”:无形,简称“无”。 • 万物:有形,简称“有”。 • 万物只有遵循无形的“道”才能完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第77章》
——《道德经》智慧—— 4
《道德经》智慧
一、道
为何将“规律”称为“道” 规律是无形的,无法命名。 称其为“道” ,是取人类出行必 遵循“道路” 之意。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 为之名曰“大”。
《老子·第25章》
——《道德经》智慧——
5
《道德经》智慧
一、道
“道”是万物的生成者
18
《道德经》智慧
二、自然
顺应“自然”是成功之路
“因物自然”的管理方法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老子·第27章》
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 以形制物也。 《老子·第27章》 王弼注
——《道德经》智慧—— 19
《道德经》智慧
——《道德经》智慧——
《道德经》智慧
一、道
圣人之道 •赤子之心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老子·第20章》
•处人之后 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老子·第66章》
道德经的教育管理智慧
道德经的教育管理智慧的智慧无为而治,是指在管理中不过度干预,不强求,以自然的方式引导员工发挥潜力。
这种管理方式不是不管不顾,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和支持。
道德经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管理中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不要过度干预,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古代的王朝,许多都是因为过度干预而导致灭亡。
二)顺势而为的智慧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在管理中,要根据员工的特点和能力,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分配,让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同时,要顺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和方向,以适应变化的形势。
三)以德治人的智慧道德经中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管理中要注重道德建设,以德治人。
只有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让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形象。
同时,也要注重员工的人文关怀,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关爱,从而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四)不争之智慧道德经中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管理中要以柔克刚,不要过于争斗和竞争。
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和冲突,建立和谐的企业氛围。
同时,也要注重与同行业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互相研究和借鉴,以共同发展。
三、领导者的修养智慧一)谦虚的智慧道德经中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XXX无名。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领导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过于自信和自大。
只有谦虚才能更好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方式,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
二)以身作则的智慧道德经中说:“民之所好,施之以器,民之所恶,毋以剌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领导中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
只有领导者自己做到了,才能更好地要求员工做到。
同时,也要注重细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道家的管理智慧PPT课件.ppt
解说
老子提倡“无为”,目的就是要在国家管 理活动中,消解统治者的强制性,而鼓励 人民的自发性。在老子看来,高明的管理 者一定会坚守“无为”的原则,只有无为, 鼓励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治理天下才 不会遭受失败;只有不固执己见,虚心接 受各方面的意见,治理天下才不会蒙受损 失。
精品文字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翻 译为Production without possession; action without self-assertion; development without domination. ——Bertrand Russell(罗素). The Problem of China. London,1950.Preface
专题二 道家的管理智慧
精品文字
道家的管理智慧
学派简介: 代表人物:老子
庄子 代表著作:《道德经》
(《老子》) 《庄子 》
精品文字Biblioteka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 聃,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鹿邑县)人。约生 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 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 守藏史。我国古代伟大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 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
精品文字
• 2010年,广东南雄 出台《选拔任用老 实人办法》引热议
• http://epaper.nfdaily.c n/html/201002/07/content_68198 86.htm
精品文字
• 《该办法》为老实人进行了“画像”:
• 所谓“老实人”是指品行纯实、思想务实、生活朴实、 作风扎实、绩效真实、不事张扬的干部。老实人的“五 种表现”主要有:一是待人诚实守信,不吹捧、不势利,不 借请客送礼拉关系;二是生活情趣健康,不拉帮结派、不 铺张浪费、不出入低俗场所;三是恪守孝道,尊重长辈、 爱护晚辈,与家人、邻里、同事和睦相处;四是服从调配, 不争论、不议论、不消极,人前人后一个样,好处面前不伸 手、困难面前不退缩;五是踏实干事,坚定把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转化为推进市委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的具体措施, 攻坚克难,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邀功、不虚报政绩。
《道德经》PPT课件
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
极。” (《六韬》)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4、价值观管理
• (1)贵人轻物: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 (2) 无私成其私: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
几于道。”
• “圣人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 (通过无私、奉献、利他来达到利己的目
的。)
基业常青!
• 百年不衰企业的共同点:不以利润为唯一
目标,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
• 领导与群众: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1)不妄为!
• “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
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 宝,淫佚之乐不听,鹿裘御寒,布衣掩形, 粝粮之饭,藜藿之羹,削心约志(内圣)。 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外王)。 从事乎无为。”(《六韬》)
• 4、在认识论方面 • 主张“至虚极,守静笃”; • 因虚静而体道!
• 领悟:“大本大源”、“根本规律”! • 拥有:“大智慧”、“大格局”!
三、《道德经》的当代价值
• 《道德经》里所蕴涵的东方古老智慧,犹
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久弥新,时至今日, 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明道、修己、安人!
• (3)无积: •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 “欲取固与。” “大赢若绌” 。
道德经ppt课件
可持续发展
道德经强调持续发展,认为人类 应当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生活
道德经提倡绿色生活,反对奢侈 浪费,鼓励人们过上简单、环保
的生活方式。
对社会和谐的贡献
和谐共处
道德经提倡和谐共处,反对冲突和战争。这种思 想有助于促进国际和平与地区稳定。
公正与平等
道德经强调公正与平等,鼓励人们相互尊重、关 爱和包容,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详细描述
自知之明意味着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 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并改进自己的 不足。同时,自知之明也意味着了解自己的 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规划自 己的人生道路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04 道德经中的道德 观念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人格
每个人都应被平等对待, 无论他们的地位、财富或 权力如何。
知足常乐
总结词
道德经中认为,知足是一种重要的智慧,能够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
详细描述
知足的人能够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不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从而能够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同时,知足的人也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在世界和精神追求,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自知之明
总结词
道德经中强调了自知之明的重要性,认为只 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 避免错误。
详细描述
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柔中带刚的处世之道。这种思想主张在处理问题时,不 要过于强硬,而应当采取柔和的方式,既能包容万物,又能应对挑战。
03 道德经中的智慧
谦虚使人进步
总结词
道德经中强调了谦虚的重要性,认为只 有谦虚的人才能不断进步,避免骄傲自 满。
VS
详细描述
谦虚的人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 和接受新的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 力和素质。同时,谦虚的人也能够避免骄 傲自满,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
道家的管理智慧精品PPT课件
(二)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 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 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பைடு நூலகம்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 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 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 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 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庄子
传》)
庄子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 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 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 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 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 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 肆!’”(《庄子·外物》)
商容点头笑了笑,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是的。舌头因为柔软而长 久存在,牙齿因为刚强而落完了,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其中了。现在你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已经把最根本的东西教给你了,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告诉 你的了。”(《说苑·敬慎》)
孔子问学于老子
(孔子)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 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 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 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史记·孔子世家》)
老子晚年隐居,留书函谷关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 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 隐矣,强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 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 记·老子传》)
《管理学道德经》ppt课件
• 老 子: 第 二 十 一 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惚 兮 恍 兮 ,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经济与法学学院
• 老 子: 第 二 十 二 章
经济与法学学院
老 子: 第 二 十 六 章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 奈 何 万 乘 之 主 , 而 以 身 轻 天下 。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经济与法学学院
• 老 子: 第 二 十 七 章 •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 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 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不 自 见 , 故 明 ﹔不 自 是 , 故 彰 ﹔ • 不 自 伐 , 故 有 功 ﹔不 自 矜 , 故 长 。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 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的教育管理智慧
道德经的教育管理智慧一、XXX有之睿智体现在第一章,开章明义,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轮廓、边缘)。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总纲,将有与无两种现象揭示出来,无的重要性,超越有形有象的表象世界,去把握更本原的内容。
无,宇宙,90%以上是暗物质,却是确实存在的。
从自己和生活层面来看,价值观、胸襟,精神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决定了事业的成败,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发展。
无形无象,规律性,创造的精神都无形无象,却可以创造奇迹。
例:XXX的女老总。
突破一些常规的思维,有形有象的不要过分看重,看到事物更本质的东西和发展的潜力。
90%的成果是员工的隐性知识创造出来的。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隐性分两个层面,一是技能层面,感悟、灵感,常常难以用言语表达。
例:XXX读书的故事。
“您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从做轮子的经验来看,下得快了急了,轮子很痴,转起来不灵活,只有不快也不慢,做出来的轮子才好用,70岁了,没有人传承技术。
做轮子的精神都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证明了言语的局限性,隐性知识的重要性。
隐性知识还包括价值观、胸怀、理想等。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的两面组成的。
阴阳的合和。
《不可思议的时代》,用不断的运动去应对不断的运动变化。
沙堆实验。
最大的不变就是不断的变动,不断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深刻的辩证法的思维,不要固定于某一种思维模式,要及时调整自我。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说有简单,说无比力难。
空掉之后才会更新开展自己的机会。
同一样工具如何发挥功用,发挥到极致。
一块砖头,想出有多少种功用。
从无形有象的事物更多地发挥功能。
要有大的胸怀与眼界。
二、无为管理的治道(一)无为而治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道德经》全文【PPT课件】共83页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
一、《道德经》简介 二、道为管理之本 三、管理者的修养 四、老子的管理法则
一、《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 传为老子所撰,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文 献,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又言 简意赅的国学经典。它对中国哲学、政 治、宗教、文学等产生过深远影响,也 具有丰富的独特而系统的管理智慧,在 东南亚国家管理学界有较大影响。
2、功成弗居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 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2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 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
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第9章)
3、自知之明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
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
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
长生久视之道。
《第59章》
【治理国家,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力更重要。爱惜 精力,乃是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的积德;不断的 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胜任的;没有什么不能胜任就无法估 计他的力量;无法估计他的力量,就可以担负保护国家的 责任;掌握治理国家的道理,就可以长久维持;这就是深 根固柢、长生久视的道理。】
姓为刍狗。
(第5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 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7章)
5、方而不割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 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
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它是除 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表量最多 的文化经典,20世纪西方海德格尔等哲学家 也从中吸收理论的养分。
二、道为管理之本
1、批判现实,批判强力统治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
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18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34章)
三、管理者的修养
1、尊道贵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 覆之。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24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 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71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
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
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72章)
4、圣人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第51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 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 饮食,
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第53章)
【假如我稍微有些认识,在大道上行走,惟恐走入了邪路 。大道很平坦,但是人君却喜欢走斜路。朝政腐败极了, 弄得农田非常荒芜,仓库十分空虚;还穿着锦绣的衣服, 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足精美的饮食,搜刮足余的财货; 这就叫做强盗头子。多么的无道呀!】
众妙之门。
(第1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第35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40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25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第23章)
光而不耀。
(第58章)
【政治宽厚,人民就淳朴;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 因而有道的人方正而不割人,锐利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
肆,光亮而不刺耀。】
6、宽容大度
圣人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 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 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抗议虐政】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
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
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虽无以生为者,是贤
于贵生。
(第75章)
2、复归素朴
绝圣弃辩,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
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19章)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29章)
【所以圣人要去除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措施】
【抗议严刑峻法】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 而为奇者,吾将得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74章)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66章)
SUCCESS
THANK YOU
2019/6/6
可编辑
7、知足不辱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44章)
【声名和生命比起来哪一样亲切?生命和货利比 起来哪一样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生命哪一样为害?
(第65章)
【从前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精巧,而是使人民淳 朴。人民所以难治,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 ……认识这两种差别,就是治国的法则。】
3、顺任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
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 妙;常有,欲
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
割。
(第28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第32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议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 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 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 顺。